導航:首頁 > 商標專利 > 著名音樂公司商標

著名音樂公司商標

發布時間:2021-03-28 10:26:31

① 國際著名唱片公司叫什麼名字

一、 華納
20世紀全球五大唱片集團之一,隸屬於擁有好萊塢華納兄弟(Warner Brother)影片公司,時代雜志,財富雜志、CNN有線電視新聞網等傳媒巨子的時代華納(Time Warner)集團Warner Bros公司1930年因收購了Brunswick唱片公司而順利進軍唱片業.隨後又分別於 1968年和1970年兼並了Atlantic(大西洋)和Elektra Nonesuch兩家唱片公司,並成立了華納唱片集團(簡稱WEA)。近年來, Wea先後將法國Erato公司,德國Teldec公司,芬蘭Finlandia公司收歸帳下。2000年隨時代華納被美國在線(AOL)出資1600億美元合並,並隨即又出資200億美元與英國EMI唱片公司合並,組成了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唱片集團。

在古典音樂領域,Wea被稱為Warner Classics,旗下擁有Erato 、Teldec、 Elektra Nonesuch、Finlandia等多家規模不大但實力強勁的唱片公司,是不容忽視的 一支力量。在流行音樂領域Wea 被稱為Warner Music,多年來以Warner Brother和Wea作為 商標發行唱片,旗下擁有麥當娜、恩雅、 All-4-One、 Peter Poul & Mary、R.E.M、 The Smith、 Green Day、Jewel、Cher、Prince等眾多流行巨星。是世界唱片業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台灣的UFO(飛碟唱片),大陸 的麥田音樂製作公司和普萊音樂也在Wea旗下。

二 環球
20世紀全球最大的唱片(音像製品製作,出版,發行)集團,1972年由德國 Polydor International (德國DG唱片公司1941年以後的國際業務名稱)與荷蘭 Phonogram(荷蘭Philips唱片公司當時的名稱)聯合組建,從此Polygram便開始了她傳奇 的發展史.在1961年, Polygram通過Philips將美國Mercury(水星)唱片公司收歸帳下。1980年,又將名揚全球的英國Decca唱片公司收歸其下.進入20世紀90年代, Polygram又 先後收購了美國A&M公司,Motion公司,英國Island公司.1998年,Polygram與環球音樂公司 和並成為UNIVERSAL MUSIC GROUP(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LIMITED),成了一座 規模龐大的「唱片帝國」,在全球幾十個國家設有子公司發行各種類型的音像製品,與 BMG(貝圖斯曼), EMI, Sony/CBS(索尼/哥倫比亞),Wea(時代華納)並稱為世界五大唱片 集團。

在古典音樂領域,環球唱片集團旗下擁有DG, Decca, Philips, Mercury, Impulse,
VerveGRP, Archiv, PointMusic, MCA等重量級唱片公司,還代理Telarc等公司的業務, 有眾多超一流的藝術家和藝術團體作為其堅強的後盾.而在流行音樂領域,環球唱片集團 同樣享有極高的聲譽,旗下擁有Polydor, MCA, Decca, Philips, Mercury, Island,
Geffen, A&M, Motown, Interscope, Dreamworks, Walt Disney(迪斯尼影片公司所屬
的唱片公司), DefJam, Argo, BAM, WhatsMusic(上華唱片),福茂唱片,正東,新藝寶, 喜洋洋唱片,上海藝風,浙江步晟,等眾多唱片公司,還直接以Polygram和UNIVERSAL(環球 音樂)為商標發行唱片,其下雲集了眾多的流行歌手和樂隊,如U2, The Police,
Boyz II Men, Spice Girls, Ace Of Base, ABBA, BonJovi, Nirwana, Boyzone,
Cranberries, Texas, Metallica, The Jam, Roxy Music, Bee Gees, Slade演唱組;
Janet Jackson, James Taylor, Shania Twain, Sting, Paul Weller,Tina Turner,
Bob Marley, Eric Clapton, AQUA, Sheryl Crow, Bryan Adams, Elton John,
Stevie Wonder, Byyan Ferry, george Bensen, Trisha Yearwood, B.B.King,
張學友,譚詠麟,張國榮,鄭中基,黃耀明,陳曉東,陳惠嫻,李惠敏,許美靜,許茹雲,范曉萱, 迪克牛仔,動力火車,許志安,蘇永康,熊天平,陳惠琳,張柏芝,雷頌德,吳奇隆,李克勤, 蔡依林,柳翰雅,鄭鈞,田震等.90年代, Polygram開始進軍影視業,其1994年發行的英國 影片《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創造了約2.5億美元的票房.1999年的<諾丁山>更是紅遍了五大洲。1999年,UNIVERSAL旗下三家古典音樂王牌公司 DG, Decca, Philips聯合推出了「企鵝唱片指南」系列CD,再版了歷史上20張被《企鵝唱片指南》 評定為「三星帶花」的著名唱片,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UNIVERSAL還推出 了40張CD的「20世紀光輝印記」系列以及多張譚詠麟暢銷專輯,採用dCS數碼技術再版 Polygram當年最著名的40張國語流行專輯,同樣是令人叫絕的大製作。

三 BMG
BMG 全稱 Bertelsmann Music Group,原是一家以美國為基地的不太起眼的德國唱片公司。在兼並了RCA、MCA、Arista和Geffen之後,搖身成為世界五大唱片集團之一。RCA 全稱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n,原是一家收音機和電台廣播公司,1919 年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創立。1929年,RCA 收購了Betliner在美國開設的Victor唱片公司 之後開始進軍唱片業。40年代 RCA擁有Frank Sinatra、Perry Como、Glenn Miller、Benny Goodman、Duke Ellington 一批炙手可熱的紅星。1955年起,Elvis Presley 更成 了 RCA的鎮山寶。但從六、七十年代起,RCA 的發展乏善可陳。 Arista由 Bell 公司所創,1979年為 BMG收購。Air Supply、Whitney Houston 都是 Arista的頂樑柱。
MCA 全稱是 Music Corporation Of American,原是一家音樂會訂票公司,在收購了 。Decca 的美國分公司後進入唱片業。四、五十年代擁有Bing Crosby、Louis Armstrong等
爵士紅歌星;六、七十年代簽下了The Who、Elton John、Olivia Newton-John、Ricky
Nelson等著名樂隊和歌星。1990年,MCA 收購了Geffen公司。 Geffen由David Geffen創建於1980年,本身是一家著名的中型公司。旗下擁有Guns N' Roses、Nirvana等著名搖滾歌手的樂隊。1990年被MCA以5億美元的高價收購。

四 EMI
EMI 的起源有兩個。一個Berliner在1898年創立的 HMV公司。1900年正式使用那個著
名的小狗聆聽留聲機的 HMV商標;另一個是Columbla公司。1929年。兩者合並成立了
Electrical And Music Instries (電氣實業有限公司),簡稱 EMI。這一合並使 EMI
成了當時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除了英國的 Decca、美國的Brunwick和德國的 DGG,其餘 的廠牌全由 EMI所控制。 二戰後, CBS率先推出了33轉LP唱片和45轉單曲唱片,但
EMI仍死守78轉的10英寸唱 片老規格,導致不少旗下藝人跳槽離去。50年代初,本來由 EMI代理英國及英聯邦國家發行權的RCA、CBS也改與Decca和Philips合作。1955年,
EMI為了扭轉不利局面而收購了Capitol 公司,希望通過它來打開美國市場。但 Capitol公司的保守作風使 EMI無法在50 年代興起的搖滾樂潮流中獲益。進入60年代後, EMI才有了轉機。先是旗下的Cliff Richard和Shadows的走紅,然後 是以The Beatles
為代表的英國搖滾潮流的興起。這股潮流中的大部分英國樂隊都簽在EM。旗下,包括Gerry & The Pacemakers、DC5、Animals、Hollies、Herman's Hermits、Yar. birds 等,而這股潮流的領頭羊The Beatles 樂隊更成了 EMI30年來最大的「金礦」。但 EMI的美國分公司 Capitol卻平白放過了發財的機會,不肯與這些英國樂隊簽約,結果這些樂隊在美國都投到了Epic、 MGM等旗下。直到 EMI強下命令,Capitol才施施然 推出了The Beatles 的第二張專輯《With The Beatles》的美國版《Meet The Beatles》。60年代的好日子很快過去了。1970年The Beatles 樂隊解散後,Capitol 立即面臨了 破產的困境。而 EMI總公司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由於工黨政府上台後禁止英國企業將資金用作海外投資, EMI開始陷入困境。1979年, EMI為 Thorn(科藝)集團收購,但仍保持自主經營。同年,撒切爾夫人的保守黨政府上台,實行經濟開放政策,EMI隨即收購了美國的Imperial、Liberty 等公司。整個80年代, EMI的經營狀況頗佳,David Bowie、Duran Duran、Queen、Pink Floy、Paul McCartney等為公司賺了大錢。1992年, EMI收購了英國著名的獨立公司Virgin, 再次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唱片公司。

五 SONY MUSIC
Columbla(哥倫比亞)公司由Edward Easton 創建於1889年,最初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所在的哥倫比亞特區專門銷售愛迪生發明的Photograph(一種以凹孔金屬唱管為放音軟體 的留聲機)。到了1891年,Columbla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唱管公司。19世級末,正是愛迪生發明的Photograph和Berliner發明的 Grammophone(一種以凹凸金屬紋唱片為放音軟體的留聲機)進行生死搏鬥的時期。當時Columbla公司生產了200 多款不同的金屬唱管,並於1900年開設了倫敦分公司。但後來Photograph在與Grammophon的競爭中逐漸敗下陣來,唱管慢慢為唱片所取代,Columbla公司也因財政狀況不佳在一次 世界大戰結束後將倫敦的分公司賣給了英國人Louis Sterling。到了1922年,Sterling將美國的Columbla總公司也收購了,並開始進軍廣播事業,結果成立了Columbla Broadcasting Company ,即CBS公司。
1929年的世界經濟大蕭條,給唱片業帶來了嚴重的影響。Columbla公司被迫放棄了CB.
,而本身則與 Grammophone留聲機的發明人Berliner的 HMV公司合並成立了 EMI,從此 Columbla的商標落到了 EMI手中。
1938年, CBS進軍唱片業,買下了擁有Columbla商標美國使用權的 Brunswick公司, 但後來 Brunswick一直賠錢, CBS將它轉賣給 Decca公司,不過保留了Columbla商標的美國使用權,而該商標的美國以外地區的使用權則歸 EMI所有。後來 CBS將它使用的Colum-
bla 商標由黑色改成紅色以示區別。
CBS 在購買了Louis Armstrong、Duke Ellington、Bessle
Smith等人的錄音,及Benny Goodman、Count Basie 加盟之後,事業發展迅速,很快成為美國最大的本土唱片公司 。1948年, CBS開始在美國推出33轉LP和45轉的單曲唱片,這一成功的舉措使 CBS幾乎獨 霸了全球的唱片市場,當時最走紅的藝人包括Mitch Miller、Percy Faith、Miles Davis 、Johnny Mathis 都在 CBS旗下。
1966年,Clive Davis 接管 CBS大權。他吸收了大批新一代的搖滾藝人,包括Bob Dylan、Donovan、Janis Joplin、Blood、Sweat And Tears、Santana、Chicago、Neil Diamond等。到了70年代,又有Billy Joei、Bruce Springsteen、Michael ackson 等巨星加盟旗下,整個事業的發展蒸蒸日上。80年代, CBS曾嘗試向 EMI購買Columbla商標美國以外地區的使用權未果,後又打算將自己賣與 EMI,以結束該商標50多年來的分割局面。在長時間的討價還價過程中,日本的Sony集團半途插足,成功地在1989年收購了 CBS公司。

② 全球十大著名唱片公司各是誰

1.索尼BMG(新索音樂) 索尼BMG音樂娛樂公司(SONY BMG Music Entertaiment)成立於1888年,前身原名為哥倫比亞唱片,於1938年以70萬美金被子公司CBS廣播公司並購,與哥倫比亞三星製片同屬美國CBS影視集團。1968年日本索尼入股,改組成CBS/Sony唱片公司。1988年1月,在盛田昭夫的主導下,日本索尼陸續並購了CBS的電影與音樂部門,使CBS/Sony百分之百成為Sony旗下音樂部門,並更名為Sony Music ,中文正式全名為「索尼哥倫比亞音樂娛樂」。2004年11月,由時任美國索尼董事長霍華德·斯金格主導,新索音樂與全球媒體巨子博德曼旗下音樂部門BMG Music以各持股50%方式合並成為索尼BMG音樂娛樂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為「新索音樂」。 2.環球音樂 3.百代唱片, 4.華納唱片 5. 滾石唱片

③ 中國都有哪些著名音樂公司

20世紀全球最大的唱片(音像製品製作,出版,發行)集團,隸屬法國維旺迪集團,佔有超過25%的全球音樂市場份額。擁有世界最大的音樂內容庫,從古典到爵士到流行。旗下諸多著名音樂廠牌,華語有寶麗金、新藝寶、上華、正東等;擁有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羅蒂、多明戈和卡雷拉斯)和瑪麗亞·凱莉、lady gaga、黑眼豆豆、埃米納姆等世界級巨星,同時擁有華語樂壇的旗幟人物:張學友、譚詠麟、梁靜茹、陳奕迅、潘瑋柏、張靚穎等,華語資源庫里更擁有鄧麗君、張國榮、王菲、Beyond等典藏內容。

華納唱片(Warner/Wea)集團是20世紀全球五大唱片集團之一,原隸屬於擁有好萊塢華納兄弟(Warner Brother)影片公司,時代雜志,財富雜志,CNN有線電視新聞網等傳媒巨子的時代華納集團(Time Warner)。
天娛傳媒有限公司於2004年在上海注冊成立,目前包括上海天娛傳媒有限公司、北京天娛傳媒有限公司、海南天娛傳媒有限公司、天娛傳媒(香港)有限公司。公司與眾多國際一流的文化產品以及媒體相關實體或公司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並與可口可樂、佳潔士、玉蘭油、雪碧、swatch、蒙牛乳業等諸多國際國內知名品牌保持良好合作關系。
北京太合麥田音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內地規模最大的流行音樂公司,擁有內地樂壇頂尖的管理、執行團隊;包括沙寶亮、阿朵、黃征、陳倩倩、朴樹、滿文軍、李宇春、郭芯語(藍沁)、張亞東、莫艷琳、龍寬、彭坦、後舍男生、麥田守望者、王瀾霏、在內的5大廠牌20餘組強力藝人陣容;豐富的版權資源和強大的媒體、通路資源等。通過對所有強勢資源的整合,娛樂產品和商業模式上的不斷創新,太合麥田已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流行音樂生產商和娛樂營銷專家。
盒子音樂(Box-music)是集中國區及日韓、歐美國際藝人經紀、演出、培訓、推廣、音樂版權及音樂製作、廣告及新媒體等平台建設於一身的產業經營一體化文化公司。Box-music發行音樂與相關影音產品覆蓋全球9大音樂類別。
海蝶——當今華人世界最具影響力與創造力的娛樂勢力。成立於1986年,至今已跨越中國內地、台灣、香港、新加坡及馬來西亞五大華人地區。 海蝶國際的主要業務包括:音樂品牌、音樂製作發行、音樂企劃宣傳、藝人經紀、演唱會籌辦、母帶/詞曲版權經營、 數字音樂平台、演藝培訓學校、 產品整合營銷等。

④ 美國著名的唱片公司是

AOL時代華納公司是由AOL與時代華納2000年宣布合並而組成的媒體巨人。

AOL時代華納公司擁有一系列極具價值品牌,包括CNN、Netscape、HBO、《時代》雜志、時代華納電纜公司和華納兄弟公司。目前,AOL時代華納公司收入主要有六大業務:美國在線(ISP)、電視和廣播部門、有線電視部門、出版、影視娛樂以及音樂。

美國在線是全球首屈一指的ISP。而其旗下的另一公司CompuServe定位於增值業務。此外,AOL公司提供以下免費服務:數字城市(當地城市指南)、地圖查找、AOL Moviefone (影片相關信息以及和訂票服務)、ICQ、AOL Instant Messager、Spinner(流式音樂)和Winamp下載。

有線電視業務:方麵包括CNN、TBS、HBO和Cinemax、Cartoon Network、TNT和WB電視網路。

時代華納電纜公司向1280萬美國用戶提供有線電視業務。

出版業務:目前其發行的雜志超過了64種。全美最暢銷5本雜志中,時代華納公司就占據了4本,分別為《時代》、《人物》、《體育博覽》和《財富》,此外其它的著名雜志還包括娛樂周刊、金錢、In Style等。

影視娛樂業務:它在故事片、電視、家庭錄象、動畫以及生產/商標許可方面一直居於全球領先地位,影片Matrix(黑客帝國)、Batman(蝙蝠人)、ER、Friends、The West Wing等都出自於該公司,著名的出版物有《DC喜劇》和《MAD》雜志,最近它又獲得了《哈里·波特》頭4集的發行權。時代華納旗下的New Line Cinema公司又是另一家著名的獨立製片商和發行商,很受歡迎的喜劇片Austin Powers就出自其手。

華納音樂集團旗下的唱片公司包括大西洋(Atlantic)、Elektra、London-Sire以及Rhino。華納音樂公司旗下明星包括麥當娜、Kid Rock搖滾樂隊等。

兩公司合並前,時代華納公司曾是世界最大的的傳媒集團之一,旗下有CNN、TNT、卡通等電視台,多家著名的雜志、報紙、出版社以及網站,在音樂、電影和有線電視等領域也具有極其強大的競爭力。1985年成立的AOL(美國在線)在兩公司合並前是世界最大的ISP(互聯網接入服務提供商)公司,擁有超過2200萬用戶,1999年AOL買下軟體公司Netscape震驚業界,它還擁有網上最流行的聊天軟體ICQ和虛擬社區數字城市(digital city)。最近公司業務也由在線服務轉入網路技術和電子商務領域,並同SUN等公司結成戰略聯盟對抗微軟。

⑤ 全球最出名的音樂公司有哪些

一、 華納
20世紀全球五大唱片集團之一,隸屬於擁有好萊塢華納兄弟(Warner Brother)影片公司,時代雜志,財富雜志、CNN有線電視新聞網等傳媒巨子的時代華納(Time Warner)集團Warner Bros公司1930年因收購了Brunswick唱片公司而順利進軍唱片業.隨後又分別於 1968年和1970年兼並了Atlantic(大西洋)和Elektra Nonesuch兩家唱片公司,並成立了華納唱片集團(簡稱WEA)。近年來, Wea先後將法國Erato公司,德國Teldec公司,芬蘭Finlandia公司收歸帳下。2000年隨時代華納被美國在線(AOL)出資1600億美元合並,並隨即又出資200億美元與英國EMI唱片公司合並,組成了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唱片集團。

在古典音樂領域,Wea被稱為Warner Classics,旗下擁有Erato 、Teldec、 Elektra Nonesuch、Finlandia等多家規模不大但實力強勁的唱片公司,是不容忽視的 一支力量。在流行音樂領域Wea 被稱為Warner Music,多年來以Warner Brother和Wea作為 商標發行唱片,旗下擁有麥當娜、恩雅、 All-4-One、 Peter Poul & Mary、R.E.M、 The Smith、 Green Day、Jewel、Cher、Prince等眾多流行巨星。是世界唱片業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台灣的UFO(飛碟唱片),大陸 的麥田音樂製作公司和普萊音樂也在Wea旗下。

二 環球
20世紀全球最大的唱片(音像製品製作,出版,發行)集團,1972年由德國 Polydor International (德國DG唱片公司1941年以後的國際業務名稱)與荷蘭 Phonogram(荷蘭Philips唱片公司當時的名稱)聯合組建,從此Polygram便開始了她傳奇 的發展史.在1961年, Polygram通過Philips將美國Mercury(水星)唱片公司收歸帳下。1980年,又將名揚全球的英國Decca唱片公司收歸其下.進入20世紀90年代, Polygram又 先後收購了美國A&M公司,Motion公司,英國Island公司.1998年,Polygram與環球音樂公司 和並成為UNIVERSAL MUSIC GROUP(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LIMITED),成了一座 規模龐大的「唱片帝國」,在全球幾十個國家設有子公司發行各種類型的音像製品,與 BMG(貝圖斯曼), EMI, Sony/CBS(索尼/哥倫比亞),Wea(時代華納)並稱為世界五大唱片 集團。

在古典音樂領域,環球唱片集團旗下擁有DG, Decca, Philips, Mercury, Impulse,
VerveGRP, Archiv, PointMusic, MCA等重量級唱片公司,還代理Telarc等公司的業務, 有眾多超一流的藝術家和藝術團體作為其堅強的後盾.而在流行音樂領域,環球唱片集團 同樣享有極高的聲譽,旗下擁有Polydor, MCA, Decca, Philips, Mercury, Island,
Geffen, A&M, Motown, Interscope, Dreamworks, Walt Disney(迪斯尼影片公司所屬
的唱片公司), DefJam, Argo, BAM, WhatsMusic(上華唱片),福茂唱片,正東,新藝寶, 喜洋洋唱片,上海藝風,浙江步晟,等眾多唱片公司,還直接以Polygram和UNIVERSAL(環球 音樂)為商標發行唱片,其下雲集了眾多的流行歌手和樂隊,如U2, The Police,
Boyz II Men, Spice Girls, Ace Of Base, ABBA, BonJovi, Nirwana, Boyzone,
Cranberries, Texas, Metallica, The Jam, Roxy Music, Bee Gees, Slade演唱組;
Janet Jackson, James Taylor, Shania Twain, Sting, Paul Weller,Tina Turner,
Bob Marley, Eric Clapton, AQUA, Sheryl Crow, Bryan Adams, Elton John,
Stevie Wonder, Byyan Ferry, george Bensen, Trisha Yearwood, B.B.King,
張學友,譚詠麟,張國榮,鄭中基,黃耀明,陳曉東,陳惠嫻,李惠敏,許美靜,許茹雲,范曉萱, 迪克牛仔,動力火車,許志安,蘇永康,熊天平,陳惠琳,張柏芝,雷頌德,吳奇隆,李克勤, 蔡依林,柳翰雅,鄭鈞,田震等.90年代, Polygram開始進軍影視業,其1994年發行的英國 影片《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創造了約2.5億美元的票房.1999年的<諾丁山>更是紅遍了五大洲。1999年,UNIVERSAL旗下三家古典音樂王牌公司 DG, Decca, Philips聯合推出了「企鵝唱片指南」系列CD,再版了歷史上20張被《企鵝唱片指南》 評定為「三星帶花」的著名唱片,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UNIVERSAL還推出 了40張CD的「20世紀光輝印記」系列以及多張譚詠麟暢銷專輯,採用dCS數碼技術再版 Polygram當年最著名的40張國語流行專輯,同樣是令人叫絕的大製作。

三 BMG
BMG 全稱 Bertelsmann Music Group,原是一家以美國為基地的不太起眼的德國唱片公司。在兼並了RCA、MCA、Arista和Geffen之後,搖身成為世界五大唱片集團之一。RCA 全稱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n,原是一家收音機和電台廣播公司,1919 年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創立。1929年,RCA 收購了Betliner在美國開設的Victor唱片公司 之後開始進軍唱片業。40年代 RCA擁有Frank Sinatra、Perry Como、Glenn Miller、Benny Goodman、Duke Ellington 一批炙手可熱的紅星。1955年起,Elvis Presley 更成 了 RCA的鎮山寶。但從六、七十年代起,RCA 的發展乏善可陳。 Arista由 Bell 公司所創,1979年為 BMG收購。Air Supply、Whitney Houston 都是 Arista的頂樑柱。
MCA 全稱是 Music Corporation Of American,原是一家音樂會訂票公司,在收購了 。Decca 的美國分公司後進入唱片業。四、五十年代擁有Bing Crosby、Louis Armstrong等
爵士紅歌星;六、七十年代簽下了The Who、Elton John、Olivia Newton-John、Ricky
Nelson等著名樂隊和歌星。1990年,MCA 收購了Geffen公司。 Geffen由David Geffen創建於1980年,本身是一家著名的中型公司。旗下擁有Guns N' Roses、Nirvana等著名搖滾歌手的樂隊。1990年被MCA以5億美元的高價收購。

四 EMI
EMI 的起源有兩個。一個Berliner在1898年創立的 HMV公司。1900年正式使用那個著
名的小狗聆聽留聲機的 HMV商標;另一個是Columbla公司。1929年。兩者合並成立了
Electrical And Music Instries (電氣實業有限公司),簡稱 EMI。這一合並使 EMI
成了當時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除了英國的 Decca、美國的Brunwick和德國的 DGG,其餘 的廠牌全由 EMI所控制。 二戰後, CBS率先推出了33轉LP唱片和45轉單曲唱片,但
EMI仍死守78轉的10英寸唱 片老規格,導致不少旗下藝人跳槽離去。50年代初,本來由 EMI代理英國及英聯邦國家發行權的RCA、CBS也改與Decca和Philips合作。1955年,
EMI為了扭轉不利局面而收購了Capitol 公司,希望通過它來打開美國市場。但 Capitol公司的保守作風使 EMI無法在50 年代興起的搖滾樂潮流中獲益。進入60年代後, EMI才有了轉機。先是旗下的Cliff Richard和Shadows的走紅,然後 是以The Beatles
為代表的英國搖滾潮流的興起。這股潮流中的大部分英國樂隊都簽在EM。旗下,包括Gerry & The Pacemakers、DC5、Animals、Hollies、Herman's Hermits、Yar. birds 等,而這股潮流的領頭羊The Beatles 樂隊更成了 EMI30年來最大的「金礦」。但 EMI的美國分公司 Capitol卻平白放過了發財的機會,不肯與這些英國樂隊簽約,結果這些樂隊在美國都投到了Epic、 MGM等旗下。直到 EMI強下命令,Capitol才施施然 推出了The Beatles 的第二張專輯《With The Beatles》的美國版《Meet The Beatles》。60年代的好日子很快過去了。1970年The Beatles 樂隊解散後,Capitol 立即面臨了 破產的困境。而 EMI總公司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由於工黨政府上台後禁止英國企業將資金用作海外投資, EMI開始陷入困境。1979年, EMI為 Thorn(科藝)集團收購,但仍保持自主經營。同年,撒切爾夫人的保守黨政府上台,實行經濟開放政策,EMI隨即收購了美國的Imperial、Liberty 等公司。整個80年代, EMI的經營狀況頗佳,David Bowie、Duran Duran、Queen、Pink Floy、Paul McCartney等為公司賺了大錢。1992年, EMI收購了英國著名的獨立公司Virgin, 再次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唱片公司。

汗!!!找了半天終於找到了!!!呵呵,自己也長見識了.
不過這些都是美國的超級大公司,後起之秀索尼已經趕超了這些老牌.日本人就是有能耐啊.汗
至於百代嘛,越來越衰了.就不再贅述了

⑥ 大陸著名的唱片公司

太合麥田 華誼兄弟 相對大而著 名 在國都京城 北京太合麥田音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內地規模最大的流行音樂公司,擁有內地樂壇頂尖的管理、執行團隊;包括陳倩倩、李宇春、朴樹、黃征、滿文軍、張亞東、阿朵、莫艷琳、龍寬、彭坦、後舍男生、麥田守望者、沙寶亮在內的5大廠牌20餘組強力藝人陣容;豐富的版權資源和強大的媒體、通路資源等。通過對所有強勢資源的整合,娛樂產品和商業模式上的不斷創新,太合麥田已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流行音樂生產商和娛樂營銷專家。
華誼兄弟傳媒集團(英文:Huayi Bros. Media Group),創業板股票代碼:N華誼 300027,是中國大陸一家知名綜合性娛樂集團,由王忠軍、王忠磊兄弟在1994年創立,開始時是由投資馮小剛、姜文的電影而進入電影行業,尤其是每年投資馮小剛的賀歲片而聲名鵲起,隨後全面投入傳媒產業,投資及運營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唱片、娛樂營銷等領域,在這些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並且在2005年成立華誼兄弟傳媒集團。 周迅
徐若瑄
黃曉明
安以軒
孟廣美
陳紫函
胡靜
馮遠征
李晨
湯嬿
陳思成
劉金山
趙晨浩 範文芳
李冰冰
蘇有朋
張涵予
董璇
霍思燕
李宗翰
李乃文
李易祥
李海濤
李玥
齊奎
熱力兄弟 吳佩慈
任泉
何琢言
熊乃瑾
任程偉
馬可
張譯
劉芸
李琳
劉科
邵汶
鄧超
陳楚生
陸毅
王寶強
王斑
胡可
楊立新
劉孜
BOBO
吳健
袁文康
趙毅
朱亞文
姚魯
徐帆
段奕宏
李健
喬振宇
羅海瓊
姜鴻
李心彤
黨淏瀚
王岩
何佳怡
車曉
王曉晨
許還幻
鄧家佳
伊能靜
李倩
馮紹峰
張國強
邵兵
黨浩
范志博
鞏新亮
薛佳凝
景崗山

⑦ 四大唱片公司是哪幾個

四大唱片公司是華納、百代、滾石、寶麗金。

1、華納唱片

公司名稱:華納音樂集團;外文名稱:Warner Music Group;總部地點:美國;成立時間:1930年

華納兄弟為拍片時可使用廉價音樂,於1929年曾創立「音樂出版有限公司」(MPHC),購入音樂版權。1930年購入Brunswick唱片公司而進軍唱片業。1967年,華納兄弟影片公司收購大西洋唱片,1972年再購入Elektra Noneusch唱片,合組成立華納唱片集團(Warner-Atlantic-Elektra,簡稱WEA)公司。

2、百代唱片(EMI)

是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成立於1897年,其前身是英國留聲機公司(Gramophone Company)和英國哥倫比亞唱片公司(Columbia Phonograph),1931年,兩家唱片公司合並成Electric and Musical Instries,現為環球唱片旗下品牌。1955年,EMI收購了美國Capital唱片公司,並於1957年在英國正式成立了EMI唱片有限公司。EMI總部設在倫敦,在全世界146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

3、滾石唱片

全名為「滾石國際音樂有限公司」(Rock Records Co., Ltd),是由段鍾沂、段鍾潭兄弟於1980年所創建的一家台灣唱片公司,目前也是亞洲最大的獨立唱片公司。滾石的創立可溯源至1976年《滾石》雜志之成立,由於創辦者段氏兄弟對ROCK&ROLL的鍾愛,而取名為滾石。1986年1月28日另成立「滾石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MUSIC STONE CO.,LTD)。80年代中期:ROCK RECORDS取得西洋音樂品牌(如EMI.EMG..)的代理權,成為西洋品牌在本土發展的新助力,同時吸收國際著名唱片公司跨國經營的經驗。

4、寶麗金唱片

1972年,Deutsche GrammophonGesellschaft(DGG)與Philips Phonograhische Instry(PPI)宣告合並,取名為「Poly-GramInternational」(寶麗金國際有限公司),即「Polydor」的「poly」與「Phonogram」的「Gram」合成,總部設在英國倫敦。至此,寶麗金公司正式成立。

(7)著名音樂公司商標擴展閱讀:

90年代中期,滾石開始迎向亞洲,積極向海外拓展,在亞洲各地設立約十家關系企業;每個關系企業除了經營『滾石』自製發行的產品外,同時取得來自不同國家五十多種品牌之代理權。滾石集團董事長以其對出版的熱愛及理想成立「滾石文化」。

1993年成立 ROCK-Hong Kong。「滾石國際有限公司」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成立ROCK-中國大陸、ROCK-Japan、ROCK-Thailand。1998年在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之餘並為因應環境變遷的需要,開始建立集團第2核心事業,除跨足具前瞻性之網路事業領域。另為增強產品的產品的競爭力與市場的擴大,成立亞洲製作部、MAGIC SOFT等部門,主要從事藝人、製作、產品之開發等服務。

⑧ 世界五大唱片公司

華納
華納唱片(Warner/Wea)集團是20世紀全球五大唱片集團之一,原隸屬於擁有好萊塢華納兄弟(Warner
Brother)影片公司,時代雜志,財富雜志,CNN有線電視新聞網等傳媒巨子的時代華納(Time
Warner)集團。Warner
Bros公司1930年因收購了Brunswick唱片公司而順利進軍唱片業。隨後又分別於1968年和1970年兼並了Atlantic(大西洋)和
Elektra
Nonesuch兩家唱片公司,並成立了華納唱片集團(簡稱WEA)。
環球
20
世紀全球最大的唱片(音像製品製作,出版,發行)集團,1972年由德國
Polydor
International
(德國DG唱片公司1941年以後的國際業務名稱)與荷蘭
Phonogram(荷蘭Philips唱片公司當時的名稱)聯合組建,從此Polygram便開始了她傳奇的發展史
BMG
BMG
全稱
Bertelsmann
Music
Group,原是一家以美國為基地的不太起眼的德國唱片公司。在兼並了RCA、MCA、Arista和Geffen之後,搖身成為世界五大唱片集團之一。
RCA
全稱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n,原是一家收音機和電台廣播公司,1919
年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創立。
EMI
EMI唱片公司,全稱:電力及音樂集團(ELECTRICAL
AND
MUSICAL
INDUSTRIESLTD),集團成立於1931年,總部設在英國倫敦,前身是1897年成立於倫敦的英國留聲機公司,是當今歷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迄今已有百年.EMI的歷史幾乎就是整個唱片業的發展史,許多著名的唱片廠牌都與EMI有著剪不斷的臍帶關系。
sony
索尼公司(TYO:
6758,
NYSE:
SNE)(ソニー株式會社,Sony
Corporation),或者索尼株式會社,簡稱索尼,日本東京為企業總部橫跨數碼、生活用品、娛樂領域的世界巨擘,其前身是「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創立於1946年5月,擅長公關手腕的盛田昭夫與擁有技術研發背景的井深大共同創辦,目前的經營團隊由媒體娛樂出身的霍華德·斯金格與擁有技術研發資歷的中缽良治共同領導。

⑨ 那些著名公司的商標,你可知道靈感來自哪裡

比如星巴克的LOGO的設計靈感來源於雙尾美人魚等,如果你在學習LOGO設計,想專了解更多詳情,屬推薦《超越LOGO設計》,這本書中有非常多案例(幾乎都是國外的)和詳細的說明。

聯邦快遞公司原名"Federal Express",實地調研後,朗濤設計公司發現業界和消費者給聯邦快遞取了個簡稱「FedEx」,這就是聯邦快題新LOGO的靈感來源了,PS:字母「E」和「x」之間有個小箭頭,寓意速度很快

閱讀全文

與著名音樂公司商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