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專利方式保護和商業秘密方式保護的聯系(相同點)要具體一點的
通過商業秘密和專利方式,都可以對一項技術信息進行法律保護。無論是專利還是商業秘密,從本質上來講,都是通過賦予企業某種技術壟斷來保護其對特定智力創作成果所享有的利益。兩者相比,專利權人是依靠法律的直接規定取得排他性的使用權利,而商業秘密權利人則是通過自身的保護手段來獲取同樣的獨占使用。二者在保護期限、保護范圍、保護費用等方面也存在差別。正是這些差別,導致商業秘密保護與專利保護相比既有優勢也有劣勢。
(一)商業秘密保護與專利保護相比之下的優勢
(1)商業秘密保護的保護期限沒有限制。
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業秘密案件有關問題的意見》等相關法律法規,只要該商業秘密符合法定的條件,並且義務人知道或應該知道該商業秘密的,則就應當履行保密義務,直至該商業秘密被公開。簡而言之,保密義務的期限與商業秘密存續的期限相同,即商業秘密未被公開的期間內,義務人就應當履行保密義務。只要商業秘密權利人採取的保護措施足以使商業秘密不被泄露,就可以無期限地獲得商業秘密帶來的經濟利益。
而專利保護由於法律明確規定了保護期限。法定保護期限屆滿,專利權就終止,即該專利技術成為社會共有的資源,任何人都可以無償使用。專利權人不再享有獨占權,不能禁止其他單位和個人在未經其同意的情況下無償使用該專利技術。
(2)獲得保護的程序簡單,花費的時間較少。
一項技術信息或者經營信息,只要經企業採取保密措施,如:訂立保密協議,建立企業保密制度,進行員工保密教育等,就可以得到法律保護,而沒紛繁復雜的申請和技術公開等程序。
相對而言,獲得專利保護的程序就繁雜多了。專利申請人需要依照相關專利法的規定,充分准備申請材料,到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申請登記,經過初步審查和公布等程序後,確定符合我國法律規定的授予專利權的條件的,才發給相應的專利證書,同時予以登記和公告。我國《專利法》(2008年修正)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以及第三十四條至第四十條對專利申請的相關事宜作了具體規定。
(3)不需要繳納申請費、年費等費用,對於價值比較小的商業秘密來說,成本比較低。
與專利權人是依靠法律的直接規定取得排他性的使用權利不同,商業秘密權利人主要是通過自身採取的保護措施對其所有的商業秘密進行保護,保密的成本多採取保密措施、建立保密規章制度、對員工進行保密教育,簽訂保密協議等費用支出。但商業秘密的保密支出具有靈活的特點,權利人可以根據商業秘密價值的大小,靈活地決定保密成本的多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2008年修正)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的規定,專利權人應當自被授予專利權的當年開始繳納年費。不按規定繳納年費的,專利權在期限屆滿前終止。因此,不論專利價值的大小,專利保護都要求專利權人必須依法繳納申請費和年費等費用,否則將承擔不利的法律後果。對於那些本身的價值不足以彌補保護的成本支出的技術來說,專利保護的成本過高。
(4)商業秘密的保護對象的范圍比專利的保護范圍廣。
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商業秘密的保護對象主要包括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修正)》、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反不正當競爭案件幾個問題的解答(試行)》(京高法發[1998]73號)、國家科委《關於加強科技人員流動中技術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見》在《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基礎上,具體分析了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的內容。技術信息不僅包括有關設計、程序、產品配方、製作工藝、製作方法等完整的技術方案,還包括開發過程中的階段性技術成果、取得的有價值的技術數據,以及針對技術問題的技術訣竅。經營信息主要包括:經營策略、管理訣竅、客戶名單、貨源情報、產銷策略、招投標中的標底及標書內容等信息。
而專利保護的對象僅為技術信息,不包括經營信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2008年修正)第二條的規定,專利保護的對象包括但不限於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等技術信息。
(5)採取商業秘密方式保護,不需要公開商業秘密。
法律要求商業秘密的構成要件是處於「不為公眾所知悉」的秘密狀態,這種狀態能給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和競爭優勢。採取商業秘密方式保護的權利人無需向任何人公開該商業秘密的內容。正因為不需要公開商業秘密,避免了他人在參考原有商業秘密的基礎上,創造出更具有競爭性的商業秘密,從而影響原商業秘密的優勢競爭地位。
而申請專利則需要公開技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2008年修正)第三十四條、第四十條的規定,申請專利的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必須依法在申請被批准前或批准後對外公開。換句話說,獲得專利保護是以公開專利技術內容為代價的。技術內容一旦公開,就不能禁止他人在合法的前提下參考已公開的技術信息,研發出作用相同或更有價值的技術,對專利權人的經濟利益和競爭地位造成潛在的威脅。
(6)商業秘密的構成要件標准比較低。
從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來看,商業秘密的構成要件有三,包括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給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和經權利人採取了保護措施。與專利相比,對商業秘密的新穎性和創造性要求都比較低。「不為公眾所知悉」僅僅要求商業秘密不為與權利人同行的領域的人所普遍知悉。而關於採取的保密措施,我國法律設置的標准為「合理」,即只要權利人使他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該商業秘密的存在,即可判定其採取的保密措施是合理的。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2008年修正)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對授予專利的技術作出了嚴格的要求,要求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新穎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不屬於現有技術;也沒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或者公告的專利文件中。創造性,是指與現有技術相比,該發明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實用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製造或者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
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應當不屬於現有設計,應與現有設計或者現有設計特徵的組合相比具有明顯區別;也沒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同樣的外觀設計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告的專利文件中。法律對申請專利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水平要求比較高,很多技術信息因達不到要求而申請專利失敗,給技術信息擁有者造成巨大的損失。
(7)商業秘密保護沒有地域限制。
商業秘密主要是依靠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來保護,該類保護是沒有地域限制的,在國內國外都具有有效性。比如可口可樂的配方被作為商業秘密保護起來,在世界范圍內都是商業秘密,他人無法窺探。專利保護則不同。獲得專利保護的前提是依法向專利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被授予的專利權僅僅在該專利依據的法律的空間效力范圍內有效。若想在其他國家或地區對同一技術享有專利權,必須依據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法律,經過法定程序申請,審查合格後被批准授予專利權。
(二)商業秘密保護與專利保護相比之下的劣勢
(1)我國沒有關於商業秘密保護的專門立法。
目前,我國有關商業秘密的保護的法律規定都散見於一些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和部門規章中,立法機關至今還未制定一部專門規范和保護商業秘密的法律。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科技化發展,商業秘密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於有些企業,商業秘密是其生存的資本和發展的動力,因而越來越受重視。
同時,侵犯商業秘密的情形也日益嚴峻,制定一部專門規范和保護商業秘密的法律是迫切且有必要的。而對於專利保護,我國已有比較完善的專門立法,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其他還有一些行政法規,地方法規和司法解釋也對專利作出了比較詳盡的補充規定。
(2)商業秘密保護具有相對性。
商業秘密權是相對權利,其禁止效力僅限於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而不及於他人合法獲取商業秘密的行為。因此,權利人無權禁止他人通過獨立研發、反向工程等合法手段取得相同的商業秘密。專利保護則不然,專利申請人一旦經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依法審查合格後被授予專利權,便對該專利享有獨占權,有權排除在後的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相同或近似的專利再去申請專利,而不管其是否通過合法的方式獲得的。
(3)權利喪失的可能性大。
商業秘密一旦公開,就會導致《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商業秘密因公開而消滅」的法律後果,商業秘密權也自然而然隨之消滅。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商業秘密公開主要包括權利人的公開和第三人的公開。其中第三人的公開又包括:因第三人的侵權行為而公開和第三人通過獨立開發、反向工程等合法手段獲得商業秘密後公開。而權利人的公開手段更加繁雜多樣化。
例如,在《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業秘密案件有關問題的意見》(蘇高法審委[2004]第3號)中也提到,權利人有可能因為採取的保密措施明顯不當而導致商業秘密公開;第三人可能通過侵權行為或獨立開發、反向工程等合法手段獲得商業秘密後公開導致商業秘密公開。不難發現,商業秘密極易因為一些有意或無意的行為而被迫公開。總之,商業秘密被公開的途徑越多,商業秘密權利喪失的可能性就越大。
而專利權是專利行政管理機關依法賦予給專利權人的權利,除非一些特殊情況的出現,在專利保護的期限屆滿前,專利權人一般都不會喪失其專利權。
根據我國《專利法》,喪失專利權的特殊情況主要包括以下四種:不按規定繳納年費導致專利權提前終止;自願發表放棄聲明導致專利權提前終止的;因違法原因宣告專利權無效的;以及專利權保護期限屆滿。從以上論述來看,商業秘密權利人比專利權人喪失權利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4)在知識產權糾紛案件中,侵犯商業秘密案件中的權利人舉證比較困難。
由於商業秘密權利的取得方式為原始取得,不需要經過法律的認可、政府部門並不頒發「商業秘密證」,在發生商業秘密侵權案件後,商業秘密權利人不僅要提供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使用的信息與其商業秘密相同或者實質相同、對方當事人採取了不正當手段的事實,並且具有獲取商業秘密的條件,還應證明該商業秘密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且為其合法所有。
如果無法證明其起訴侵犯的技術信息或經營信息符合商業秘密的構成要件,則將敗訴。專利侵權案件則不同,專利權權人只需證明對方當事人實施了不正當行為侵犯了其專利權,而不需要再提供證據證明其專利符合法律規定的專利條件。
2. 專利權和商業秘密比較
商業秘密在我國的民法上,規定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版》把「制止不正當競權爭」規定在工業產權(知識產權的一個主要部分)范疇。 WTO中的TRIPS協議也規定了「未披露信息的保護」 。這些都說明,商業秘密在歸類上,劃分到知識產權范圍。
商業秘密與商標、專利、著作權等一般知識產權性相比,有其自己的特殊性。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商業秘密糾紛的不斷增加,有關這方面的業務研究已不容忽視。我們先看一個案例(模擬)
3. 商業秘密和專利有什麼區別
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商業秘密是企業的財產權利,它關乎企業的競爭力,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4. 商業機密保護和專利保護的性質一樣嗎
你好。專利保護是指發明人通過對其發明創造通過申請專利權而達到保護的目的。商業秘密回是指權利人為獲取更答大利益而投入大量代價研究出但未公開的科技成果或者經營信息。 專利保護受保護期限制約,一般外觀設計專利權和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期為10年,而發明專利的保護期為20年;商業秘密不受保護期制約,只要受保護的內容沒有公開,就永遠獲得保護。
5. 請問商業秘密與知識產權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啊
二者的區別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商業秘密不具有嚴格意義上的獨占性,其不能對抗內獨立開發出容同一秘密的第三人,任何通過合法途徑獲得相同商業秘密的第三者都可以使用、轉讓。即只要不是採用不正當的手段獲取的商業秘密,同一項商業秘密可以若干權利人同時享用。而傳統的知識產權具有嚴格意義上的獨占性,具有排他性,可以對抗任何不經權利人同意、授權而使用該知識產權的主體。這是北京本同律師事務所對商業秘密與知識產權的區別和聯系分析的。
6. 論述專利,專有技術和商業秘密的區別求詳細。。請知道的解答。。必採納
先說定義:
專利(patent)一詞來源於拉丁語Litterae patentes,意為公開的信件或公共文獻,是中世紀的君主用來頒布某種特權的證明,後來指英國國王親自簽署的獨占權利證書。專利是世界上最大的技術信息源,據實證統計分析,專利包含了世界科技技術信息的90%-95%。
專有技術系指生產某項產品的專門知識、操作經驗和技術的總和。
指先進、實用但未申請專利的技術秘密,包括設計圖紙、配方、數據公式,以及技術人員的經驗和知識等。
商業秘密(Trade Secrets),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我給翻譯一下:
專利裡面的技術都是公開的,因為你要把某項產品申請專利,就必須滿足充分公開的要求,一旦某項技術申請了專利,那麼這項技術也就為公眾所知了.但是同時你也獲得了專利保護,也就是別人不能以生產經營目的實施你的專利.比如說輝瑞制葯的偉哥,大家都知道配方,但是因為專利權沒有到期,只能買高價產品.(這個好像是今年到期)
再說商業秘密,這個很好理解,就是你的一些技術秘密之後少部分人知道,相對於外界是保密的,而且這個技術秘密是能帶來利益的.典型的例子就是可口可樂的配方.這個可以自己搜索一下,就不詳細講了.
最後一個專有技術,這個的意思就是我有一些技術信息,但是別人都不知道,與商業秘密的不同之處就是商業秘密含包含商業經營信息,而這個僅限技術方面。
但是專利和專有技術不是相互沖突的,專利中可以包含專有技術,這涉及到專利里的公開。專利里的所謂公開,和我們一般理解的不太一樣,只要滿足了能被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製造出來的要求就可以。比如說,我有一個生產某種葯品的配方,當反應溫度是100攝氏度時,對應的產率是1%,150攝氏度時,產率是50%,200攝氏度時,產率是90%,通常產率越高,經濟效益越好.那麼我要申請專利的話,只要滿足有產率,那麼這個反應溫度我填寫100-200攝氏度這個范圍都是滿足公開要求的,也就是可以申請專利的。那麼對應90%產率這個溫度,也就是200攝氏度,這個溫度我已經公開了,但是一般人不知道只有200攝氏度時產率才最高,這個也是專有技術,或者叫技術訣竅,可以理解為已經申請了專利技術但是隱藏起來的一些技術秘密。
7. 版權與專利權的相同點有哪些
版權與專利權的相同點,我國專利包含發明專利、實用新型還有外觀設計。版權和專利都屬於知識產權的一部分,但是不同類型。那麼版權與專利權的相同點有哪些?版權與專利權版權與專利權的相同點一:無形性(1)表現為對某項權利的佔有。(2)標的是某種權利,是無形的。(3)利用和轉移一般並不引起相關有形物的消耗和轉移。(4)標的具有可分別利用性,即在同一時間、不同地點可由多人分別按各自的方式加以利用。(5)侵害行為不一定都很直觀、明顯,既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情況多種多樣,比較復雜,給侵權的判定增加了難度。版權與專利權的相同點二:獨占性:專利權、版權為權利人所專有,非經權利人許可或經過一定的法律手續,其他人不得擅自行使這些權利,否則就構成侵權;版權與專利權的相同點三:地域性,一國或一地區所確認和保護的權利,只在該地域有產權,超出該地域就不發生效力。版權與專利權的相同點四:時間性,保護有期限。60天的時間能夠完成logo版權注冊這也只是一個大概的參考而已,畢竟材料在遞交上去後,注冊中心的工作人員也得根據材料遞交的前後時間來進行審核的。
8. 商業秘密與知識產權的區別和聯系
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專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屬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商業秘密的構成條件是:(1)信息性;(2)未公開性;(3)實用性;(4)保密性。商業秘密權是一種財產權,即商業秘密的合法控制人採取保密措施,依法對其經營信息和技術信息享有的專有使用權。
依多數國際公約的規定,商業秘密權歸屬於知識產權領域。就客體的非物質性而言,商業秘密權與其他知識產權具有相同的無形財產權本質屬性,但前者卻並不具備傳統類型知識產權的主要特徵。商業秘密權不具有嚴格意義的獨占性,即權利人無權排斥他人以合法手段取得或使用相同的商業秘密;商業秘密權利效力,完全取決於商業秘密的保密程度,一旦秘密公開即喪失權利;商業秘密權不受地域和時間限制,商業秘密的保密狀態決定其權利的覆蓋地域和存續期間。但是,商業秘密主要是一種智力創造成果,其權利形態與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一樣都具有無形財產權的本質屬性,因此相關國際公約將商業秘密權視為某種知識產權是有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