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專利所有權人和發明人排名分先後嗎
第一發明人是最重要的,是對技術方案的完成起最主要作用的人,在專利申請時第一發明人要提供身份證(可確定第一發明人的惟一性),其他的發明人排名未見有要求。
B. 專利權從何時起開始生效
即專利權自被授來予後生自效。
根據《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2)專利權先後擴展閱讀:
《專利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發明專利申請經實質性審查未被駁回的,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授予發明專利權的決定,頒發發明專利證書。並同時登記和宣傳。發明專利權自公告之日起生效。
《專利法》第四十條規定,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經初步審查未發現拒絕理由的,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授予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的決定;設計、發放相應的專利證書,同時進行注冊和宣傳。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權自公告之日起生效。
C. 專利發明人 署名的前後順序有什麼關系
依據《專利法》的規定署名先後順序沒有什麼關系,但是一些專利評職稱是專把默認的發明屬人順序來排的。
D. 何謂專利權的先用權
專利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製造相同回產品、使用相同方法答或者已經做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並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在專利申請前就使用專利技術的人享有的權利稱為「先用權」,該行為人一般稱為先用人。
先用權產生的必要條件是該技術成果應是先用人獨立研究開發或是通過其他合法途徑所得。如果以盜竊商業秘密等非法方式獲得該技術成果則不產生任何先用權,行為人還要承擔法律責任。
對先用權的范圍,學理界和實務界都有不少爭議。關鍵在於該技術必須嚴格限制在專利申請前原有的使用范圍內進行,還是可以有所擴大。如果一 家企業發明一項技術但不願意申請專利,同時又擔心其他人發明同樣技術並申請專利會導致自己顆粒無收,就需要對自己在先使用的事實和使用范圍保留足夠證據。
E. 專利申請的先後,權利的保護
中國專利是先申請制,申請在先的專利權有效,你說的情況可能發生,但需要注意的是,實專用新型由於屬未經審查,專利權人在主張自己權利時一般需要向法院遞交實用新型的專利權評價報告,這相當於對實用新型的審查,審查員會發現這個問題,進而會導致權利主張失敗。
2、專利權有地域性,在美國申請的專利只能在美國獲得保護,在中國申請的專利只能在中國獲得保護,也就是說,如果別人在日本申請了專利,而在中國沒申請專利的話,在中國可以隨便用這個技術,只要不出口到日本就沒問題。
F. 兩個單位共同申請專利的,排名先後是否影響他們的專利權
兩個單位共同申請專利的,他們就是共同專利權人,共同專利權人享有完全相同的專利權。
G. 中國專利法採用先申請原則。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分別就同樣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專利權授予最先申請的人。
對的。先申請原則,是指當兩個以上的人就同一發明分別提出申請時,不問其作出該項發明的時間的先後,而按提出專利申請時間的先後為准,即把專利權授予最先提出申請的人,我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採用這一原則。
H. 中國專利法採用先申請原則。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分別就同樣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專利權授予最先申請的人。
按照專利法的基本原則,對於同一個發明只能授予一個專利權。當出現兩個以上的人就同版一發明分別提出權專利申請的情況時,有兩種處理的原則:
一個是先發明原則,一個是先申請原則。
先發明原則是指,同一發明如有兩個以上的人分別提出專利申請,應把專利權授予最先做出此項發明的人,而不問其提出專利申請時間的早晚。但由於在採取此項原則時,在確定誰是最先發明人的問題上往往會遇到很多實際困難,因此,目前在世界上只有美國、加拿大和菲律賓等少數國家採用這種原則。
所謂先申請原則,是指當兩個以上的人就同一發明分別提出申請時,不問其作出該項發明的時間的先後,而按提出專利申請時間的先後為准,即把專利權授予最先提出申請的人,我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採用這一原則。
I. 專利權的在先使用權
所謂的在先使用權,是指行為人在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並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的,其行為按照規定不視為侵權.專利權的在先使用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專利權的在先使用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一、在先使用權的合理行使
在先使用權的行使顯然會導致在先使用權人與專利權人之間產生利益沖突:如果過多地限制在先使用權,那麼在先使用權人未能得到其應當享受的合法權利,這對在先使用權人來說是不公平的,反之,如果在先使用權人的權利過大或不受限制,將嚴重破壞專利制度,甚至導致專利制度形同虛設.因此法律需要對兩者權利予以平衡,確定在先使用權人行使在先使用權的合理尺度.專利法第六十三條規定將在先使用權人合理行使其在先使用權的范圍限定在"原有范圍"內.對於"原有范圍"的理解,目前國內大多數學者系以定點量化的方式來確定,即以專利申請日為分界點,在該日前已經作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的專用設備的實際生產數量和生產能力的范圍.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專利侵權判定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規定:原有范圍,是指專利申請日前所准備的專用生產設備的實際生產產量或者生產能力的范圍.
專利權的在先使用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但是,這樣的界定是否合理值得商榷.如前所述,在先使用權人的在先使用權是基於其合法手段作出發明創造而獲得,該權利是一項獨立的權利,而在後的專利權應當不能對在先權利的合理行使構成限制.而判斷是否合理的標准應該看在先權利是否因為在後專利權的存在而涉嫌搭便車,如果是的,則屬於在先使用權的濫用,否則應當認定為屬於對在先使用權的合理使用.那麼,在先使用權人根據生產的需要擴大生產的規模是否屬於合理使用的范圍呢?從市場經濟一般規則來看,先用權人在剛剛開發出新技術時,市場前景一般並不明朗,在先使用權人會比較謹慎地做一些嘗試工作,一般不會進行大規模生產,而在等到產品推向市場並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在先使用權人預測市場前景比較樂觀的情況下,才會根據市場需要和公司生產需要大量購進所需生產設備,擴大生產規模.如果不加分析的將所有在專利申請日後的擴大生產規模的行為都視為在先使用權的不合理使用的,無疑是要求在先使用權人在作出發明創造並開始市場化時就必須預見到今後若干年的市場前景並以此為依據確定生產規模,這顯然是不現實的,更何況,市場行為往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除了市場前景等因素外,在先使用權人的生產規模還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如資金等因素的影響而不大可能在初期就大規模化.因此,在先使用權人根據其生產規模的需要合理地進行擴大生產規模應當被認為是對其在先使用權的合理使用.
二、行使在先使用權應注意的問題
行使在先使用權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包括:1、在先使用權人所使用的技術應當是通過在先使用權人自己獨立研究的或以合法手段取得的,而不是在專利申請日前通過抄襲、剽竊或其他不正當的方式獲得的.2、在先使用權的權利主體僅限於產品製造者.對於使用和銷售者不適用在先使用權.3、在先使用權僅限在先使用權人本人行使,不能用來入股或轉讓,但是在先使用權連同企業一並轉讓的除外.
三、專利權在先使用權的規定
所謂專利權的在先使用權,是指行為人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並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的,其行為按照專利法規定不視為侵權.
行為人援用在先使用權抗辯應當符合如下條件:
(1)行為人必須由實施或准備相同專利技術的行為,即已經開始製造與專利產品相同的產品、使用與專利方法相同的方法,或者為上述製造或使用而做好了必要的准備.
(2)上述製造、使用行為或為製造使用行為所做的准備工作必須是在該專利的申請日之前已經進行,並且應當一直延續到申請日後.如果在申請日前雖然已經製造、使用或為製造使用進行准備,但在申請日前已經停止上述行為的,仍不能以此作為在先使用抗辯理由;
(3)實施應當僅限於原來的規模.在先使用人在原來的規模範圍內繼續製造或使用專利所保護的產品或方法,不視為侵權.超出原來范圍實施專利的,超出的部分視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