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產品專利申請問題
建議你來非職務發明之家2QQ群學習交流。
② 申請了一個產品專利有什麼好處
1.獨占市場
一種產品只要授予專利權,就等於在市場上具有了獨占權。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任何人都不得生產、銷售、許諾銷售、使用、進口該專利產品。因此,專利有很重要的佔領和保護市場的作用。這種作用在關貿總協定中制定了與貿易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協定後更加突出了。它把對專利的保護與國際間的貿易相掛鉤,強化了對專利的保護力度。例如某復印公司,因其XEPOX914型復印機有專利保護,10年內其復印機銷售額提高了20倍,利潤提高了17倍。
2.防止他人模仿本企業開發的新技術、新產品
一項技術一旦申請專利,無論這項技術通過發表論文,還是參加學術會議或展示會,或以其它方式的公開,均是在法律保護下的公開,任何人即使通過上述途徑學會或掌握了這項技術,在這項技術被授予專利權後,也不能隨便使用。例如:某研究所研製的SINCEII模擬器,很快就有20家仿製,由於沒申請專利,沒有辦法限制人家仿製,後來該所重新研究成功SINCEII模擬器,在投放市場之前,申請了專利,獲得了法律保護,有效地防止他人的模仿行為。技術含量高的產品需要專利保護,技術含量低的產品更需要專利保護,因為技術含量低的產品更容易被模仿,企業應予重視。
3.專利技術可以作為商品出售(轉讓)
純技術一旦被授予專利權就變成了工業產權,形成了無形資產,具有了價值。一項純技術不能成為工業產權(技術秘密除外)。因此,技術發明只有申請專利,並經專利局審查後,授予專利權,才能變成國際公認的無形資產。例如,揚子電冰箱廠與德國西門子、博世公司合資成立「安微博西揚製冷有限公司」。其中揚子電冰箱廠以其25項冰箱、冰櫃的專利權入股,經評估機構評估作價近482萬美元,摺合人民幣4014萬,得到德國西門子、博世公司的認可。
4.避免被他人搶先申請專利
雖然專利法規定在專利申請日前應當在國內沒有公開製造、銷售、使用過,但由於事後要取得相應的有效證據相當困難,因此,存在他人將你們已經公開的產品(或技術)拿去申請並獲得有效專利的可能,甚至倒過來追究你們的侵權責任,到時只有啞巴吃黃蓮的份了。
等等。總之,專利既可用作盾,保護自己的技術和產品;也可用作矛,打擊對手的侵權行為。專利要運用的好的話,專利對企業的作用不可限量。
③ 專利申請難嗎
這肯定要抄看你的專利情況了,襲或者和你同行業的情況,你的專利是否具有比較高的價值或獨創性。
如果是你自己進行創作的,並且實用性很高,建議一定要進行保護
並且專利是可以進行有價授權使用,可以考慮
需要咨詢可以找我,或來我公司 煙台 ,我們人員也可上門
④ 怎麼樣的產品才能申請專利
專利申請的前提是,你手上握有具有可專利性的技術,這項技術不屬於大家所公知的現有技術,也從來沒有人就你這項技術之前申請過。
申請專利首先要確定你要申請的專利類型,是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還是外觀設計專利,不同的類型提供的申請文件和具體的流程都不一樣。總的來說,發明專利最難申請,要求很高,對新穎性和創造性的尺度國家知識產權局把握的比較嚴格,而且花的時間也比較長,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1. 專利的一般原則
① .請求原則:必須有人提出專利申請,專利局方能受理;② .書面原則
⑤ 專利,申請專利和不申請專利的優缺點各有什麼
申請專利的作用和好處
1)通過法定程序確定發明創造的權利歸屬關系,從而有效保護發明創造成果,獨占市場,以此換取最大的利益;
2)為了在市場競爭中爭取主動,確保自身生產與銷售的安全性,防止對手拿專利狀告咱們侵權(遭受高額經濟賠償、迫使自己停止生產與銷售);
3)國家對專利申請有一定的扶持政策(如政府頒布的專利獎勵政策、以及高新技術企業政策等),會給予部分政策、經濟方面的幫助;
4)專利權受到國家專利法保護,未經專利權人同意許可,任何單位或個人都不能使用(狀告他人侵犯專利權,索取賠償);
5)自己的發明創造及時申請專利,使自己的發明創造得到國家法律保護,防止他人模仿本企業開發的新技術、新產品(構成技術壁壘,別人要想研發類似技術或產品就必須得經專利權人同意);
6)自己的發明創造如果不及時申請專利,別人把你的勞動成果提出專利申請,反過來向法院或專利管理機構告你侵犯專利權;
7)可以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亦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及提高產品的質量、降低成本,使企業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8)一個企業若擁有多個專利是企業強大實力的體現,是一種無形資產和無形宣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既是消費者趨之若鶩的強力企業,同時也是政府各項政策扶持的主要目標群體),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世界未來的競爭,就是知識產權的競爭;
9)專利技術可以作為商品出售(轉讓),比單純的技術轉讓更有法律和經濟效益,從而達到其經濟價值的實現;
10)專利宣傳效果好。
不申請專利的缺點反之................................................
⑥ 申請專利一定要有產品才可以嗎
不一定的,專利的種類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規定,在我國專利法中規定有: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在香港專利法中規定有:標准專利(相當於大陸的發明專利)、短期專利(相當於大陸的實用新型專利).、 外觀設計專利;在部分發達國家中分類:發明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
發明專利
我國《專利法》第二條第二款對發明的定義是:「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
所謂產品是指工業上能夠製造的各種新製品,包括有一定形狀和結構的固體、液體、氣體之類的物品。所謂方法是指對原料進行加工,製成各種產品的方法。發明專利並不要求它是經過實踐證明可以直接應用於工業生產的技術成果,它可以是一項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案或是一種構思,具有在工業上應用的可能性,但這也不能將這種技術方案或構思與單純地提出課題、設想相混同,因單純地課題、設想不具備工業上應用地可能性。
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主要體現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取得專利的發明又分為產品發明(如機器、儀器設備、用具)和方法發明(製造方法)兩大類。
實用新型專利
我國《專利法》第二條第三款對實用新型的定義是:「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
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同發明一樣,實用新型保護的也是一個技術方案。但實用新型專利保護的范圍較窄,它只保護有一定形狀或結構的新產品,不保護方法以及沒有固定形狀的物質。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更注重實用性,其技術水平較發明而言,要低一些,多數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保護的都是比較簡單的、改進性的技術發明,可以稱為「小發明」。
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授予實用新型專利不需經過實質審查,手續比較簡便,費用較低,因此,關於日用品、機械、電器等方面的有形產品的小發明,比較適用於申請實用新型專利。
外觀設計專利
我國《專利法》第二條第四款對外觀設計的定義是:「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應用的新設計。」並在《專利法》第二十三條對其授權條件進行了規定,「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應當不屬於現有設計;也沒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同樣的外觀設計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告的專利文件中。」,相對於以前的專利法,最新修改的專利法對外觀設計的要求提高了。
外觀設計與發明、實用新型有著明顯的區別,外觀設計注重的是設計人對一項
產品的外觀所作出的富於藝術性、具有美感的創造,但這種具有藝術性的創造,不是單純的工藝品,它必須具有能夠為產業上所應用的實用性。外觀設計專利實質上是保護美術思想的,而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保護的是技術思想;雖然外觀設計和實用新型與產品的形狀有關,但兩者的目的卻不相同,前者的目的在於使產品形狀產生美感,而後者的目的在於使具有形態的產品能夠解決某一技術問題。例如一把雨傘,若它的形狀、圖案、色彩相當美觀,那麼應申請外觀設計專利,如果雨傘的傘柄、傘骨、傘頭結構設計精簡合理,可以節省材料又有耐用的功能,那麼應申請實用新型專利。
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應用的新設計。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對象,是產品的裝飾性或藝術性外表設計,這種設計可以是平面圖案,也可以是立體造型,更常見的是這二者的結合,授予外觀設計專利的主要條件是新穎性
⑦ 企業在專利申請問題上容易有的誤區
誤區一:自主研發的成果不申請專利就有知識產權。一些技術人員認為只要是自主創新,就有了自主知識產權。其實不然,專利是一種壟斷權,自主研發的技術成果如果不申請專利,就得不到法律確認和保護。當他人盜用其研究成果時,因研發者對成果不具有專利權,得不到法律保護,就無法追究盜用者的法律責任。同時,在我國,專利申請採用的是先申請原則,具有創造性、新穎性和實用性的發明創造誰先申請了,專利就授予誰。因此,研發者如不及時申請,而被他人搶先申請並被授予專利權,研發者就無法追究他人的法律責任。這樣的案例在中國可以說是數不勝數。 誤區二:產品投入大規模生產後才申請專利。在與發明人就申請專利的技術內容進行交流時,他們中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這一技術方案還未投入生產,也沒有產品問世,此時申請專利是為時過早,等產品大規模投入生產後再申請專利更合適。殊不知,這時已經晚了,即使你僥幸獲得授權,專利也處在不穩定狀態之中。此時如果你發現有人侵權並提起訴訟,侵權人則會以專利申請之日技術已經被公開為由進行抗辯。你不但打不嬴官司,而且以前為申請專利所花費的精力、時間、金錢統統付之東流。專利申請的基礎不是已經在市場上存在的產品,也不一定是已經成型的產品。只要有了切實可行的想法,就可以著手申請文件的撰寫了。 誤區三:專利產品的改進不需再申請專利。有部分發明人認為申請了一項專利後,就可「高枕無憂」,從而忽視了後期的繼續研發工作,即使開發出了新產品或有了新改進,也不再申請專利。這種錯誤認識的後果不異於未申請專利。因為當他人對該產品有了改進並申請了專利,反過來就限制了原專利權人產品的更新換代,這就會導致原專利權人不經意間反而變成了侵權人。此時,原專利權人就喪失了自己的知識產權。 誤區四:一項技術成果只能申請一類專利。有部分發明人認為一項技術成果一次只能申請一類專利,即只能申請發明專利或只能申請實用新型專利或者只能申請外觀設計專利。我國專利法規定的專利類型有三類: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及外觀設計專利,一項產品發明可同時申請多種專利,技術方案也可以同時申請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批得快,可盡快獲得相應保護,通常需1年左右時間;發明專利則通常需2~5年審查批准時間。隨著國家對知識產權程度的提高,專利審查批準的時間也相對縮短。從近兩年的審查情況看,新型專利通常10個月左右即可授權;發明專利則需1年半左右。因此,對於一些重要的產品發明,若發明人只申請了發明專利,而此時他人「雙管齊下」,同時申請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那麼他將先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擁有了產品的專利權。發明人若使用該產品,反而構成了侵權。 誤區五:專利申請是保護技術成果的惟一方法。這是因為很多人對技術成果保護的方法不太清楚。對技術成果的保護可以採用兩種方式:申請專利通過法律加以保護和通過技術秘密由技術持有人自己加以保護,兩者各有利弊。如果技術成果申請了專利,當別人侵權時可以通過法律的強制性制裁侵權人保護專利權人的利益;不利之處就是必須充分公開技術方案,公開到使這一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通過公開的技術方案加以實施的程度,這就給別人提供了在此技術方案基礎上進一步研發的機會。如果技術成果採用技術秘密加以保護,不用像申請專利那樣公開技術方案,如果保護措施得當,別人難以了解。它的弱點就是一旦因為技術持有人保護不力導致泄密或被他人竊取,就很難追究他人的責任。或者他人也開發出同樣的技術並申請了專利,你再用這一技術就構成了侵權,此時無論從技術上還是市場上都將處於被動狀態。因此技術成果持有人可以在專利保護和技術秘密保護兩者之間加以權衡,選擇合適的方式。對那些容易保密、他人難以知曉的技術成果可以採用技術秘密保護,可口可樂的配方就是如此,直到今天仍處於很好的保護之中。而對那些業內行家看一眼就明白、很難保密的技術成果最好採用專利保護。 誤區六:得到了專利證書就獲得了有效的專利權。這是多數專利權人的普遍認識誤區。在我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對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不進行實質審查,即使在你申請之前已經有人就相同的技術方案申請過相同的專利,你的申請仍可能會被批准。如果沒有人提出異議,你的專利權會維持下去。一旦有人對你的專利提出無效宣告,那麼你的專利會百分之百地被無效掉。也就是說你並沒有取得有效的專利權。就發明專利而言,雖然國家知識產權局對它進行過實質審查,但誰也不能保證發明專利審查部門對世界范圍內所有相關的文獻資料都檢索過。所以得到專利證書,並不代表你的專利是真正有效的專利,只是代表國家知識產權行政機關對該專利申請的批准。只有在你的專利有效期內沒有人對你的專利提出無效宣告或者有人提出無效宣告但復審委員會經過復審後維持了你的專利權,此時你的專利才是真正有效的專利。 如果說以上幾大誤區是技術人員在認識方面經常出現的,那麼下面的誤區則是經常在操作上出現的。 誤區七:技術方案交待不清楚。很多單位的發明人提交的專利申請文件非常簡單,有的甚至只有幾句話,技術方案完全沒有交待清楚,這給專利代理人製作正式專利申請文件帶來很大困難。要求發明人提供更多的技術方案時,他們會以技術保密為由迴避,表明這些發明人沒有把握好保密與公開的度。他們只是一味要求保密,害怕多透露一點技術信息,而恰恰忽視了公開不充分的問題。大量的案例表明,如果一件專利申請被審查員以技術方案公開不充分為由而發出審查意見通知書,則這件專利申請有98%的可能被駁回。這一點希望引起發明人的高度重視。 誤區八:專利申請前不做任何檢索。有些發明人提交的專利申請文件沒有做查新檢索,對技術方案的新穎性如何不確定,根本不知道其技術方案有沒有公開過或公開使用過,這也是我國技術人員的通病——信息檢索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極低。有調查機構對我國沿海某發達地區的科技人員進行過調查統計,發現這些地區有近一半的科研人員不知道或從未用過國外的科技報告、標准、專利等情報價值很高的文獻。這也是我國科研項目的重復率大大高於發達國家的原因。國外有人統計,在一項新的技術或新的發明中,其中約90%的知識是通過各種文獻信息而獲得的,真正創造性的工作僅佔10%左右。這里筆者想強調的是,就公開而言,全世界范圍內的任何文獻都可影響技術方案的新穎性。在美國,就曾經發生過一個孩子的塗鴉否定了一件發明專利新穎性的案例。就公開使用而言,只有國內的使用才影響技術方案的新穎性。也就是說,國外已經普遍使用過的東西,如果國內沒有出現,各種文獻也沒有相關記載,那你就可以申請專利。這一點在將來的專利法修改中可能有所變動。可見,檢索工作在專利申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他人已經就某一技術方案申請過專利或者在相關文獻中公開,你沒有做檢索也去就這一技術方案申請專利,那隻能是白白浪費時間、金錢和精力了。 誤區九:先發表論文或成果鑒定再申請專利。有些發明人取得研究成果後急於發表文章或成果鑒定,而沒有想到先申請專利保護。因為發表文章或成果鑒定不可避免地要公開技術內容,使專利申請失去新穎性而得不到保護。筆者在專利管理過程中就曾遇到過本單位五件非常具有市場前景的專利申請因發表文章或成果鑒定而不得不放棄。一個單位如此,放眼全國,這樣的實例還有多少呢!如果我國的雜交水稻技術當初先申請專利,那麼現在會有多少收益呢! 誤區十:掛名現象普遍。在專利檢索的時候,筆者發現國外的企業申請專利不管是在我國還是在別的國家,發明人或設計人很少有超過五人的,再回頭看看我國企業申請的專利,發明人或設計人少則七八人,多則十幾人甚至更多。雖然我國的《專利法》對發明人或設計人的多少沒有做出明確規定,但《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十二條規定「專利法所稱發明人或設計人,是指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在完成發明創造過程中,只負責組織工作的人、為物質技術條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從事其他輔助工作的人,不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而我國企業申請專利的發明人或設計人中很多人都屬於負責組織工作、為物質技術條件的利用提供方便或者從事其他輔助工作的人,對發明創造沒有作出實質性的貢獻,有的專利甚至把企業的主要領導放在發明人的前幾位,這也許就是「中國特色」吧!有一位發明人道出了其中原因: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向來注重人情關系,你在搞發明創造的時候,他人給你提供這樣那樣的幫助,領導給你大力支持,你在申請專利的時候自然要考慮他們了,否則下次沒有他人幫助、沒有領導支持,你就很難再搞發明創造了。所以就出現了一個很簡單的實用新型專利的發明人有十七八人的「奇觀」。這種掛名現象所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在企業落實專利獎酬政策時,真正的發明人得不到實惠,嚴重打擊他們發明創造的積極性。
⑧ 專利申請的十大誤區,你中招了嗎
專利申請的十大誤區,你中招了嗎?專利申請的十大誤區 近年來,國家對知識產權保護愈益重視,大家逐漸認識到專利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那麼,在申請專利時有哪些誤區呢?請往下看。誤區一、自主研發成果不申請專利有知識產權一些技術人員認為只要是自主創新,就有了自主知識產權。其實不然,專利是一種壟斷權,自主研發的技術成果如果不申請專利,就得不到法律確認和保護。當他人盜用其研究成果時,因研發者對成果不具有專利權,得不到法律保護,就無法追究盜用者的法律責任。同時,在我國,專利申請採用的是先申請原則,具有創造性、新穎性和實用性的發明創造誰先申請了,專利就授予誰。因此,研發者如不及時申請,而被他人搶先申請並被授予專利權,研發者就無法追究他人的法律責任。這樣的案例在中國可以說是數不勝數。誤區二、產品投入大規模生產後才申請專利在與發明人就申請專利的技術內容進行交流時,他們中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這一技術方案還未投入生產,也沒有產品問世,此時申請專利是為時過早,等產品大規模投入生產後再申請專利更合適。殊不知,這時已經晚了,即使你僥幸獲得授權,專利也處在不穩定狀態之中。此時如果你發現有人侵權並提起訴訟,侵權人則會以專利申請之日技術已經被公開為由進行抗辯。你不但打不嬴官司,而且以前為申請專利所花費的精力、時間、金錢統統付之東流。專利申請的基礎不是已經在市場上存在的產品,也不一定是已經成型的產品。只要有了切實可行的想法,就可以著手申請文件的撰寫了。誤區三、專利產品的改進不需再申請專利有部分發明人認為申請了一項專利後,就可高枕無憂,從而忽視了後期的繼續研發工作,即使開發出了新產品或有了新改進,也不再申請專利。這種錯誤認識的後果不異於未申請專利。因為當他人對該產品有了改進並申請了專利,反過來就限制了原專利權人產品的更新換代,這就會導致原專利權人不經意間反而變成了侵權人。此時,原專利權人就喪失了自己的知識產權。誤區四、一項技術成果只能申請一類專利有部分發明人認為一項技術成果一次只能申請一類專利,即只能申請發明專利或只能申請實用新型專利或者只能申請外觀設計專利。我國專利法規定的專利類型有三類: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及外觀設計專利,一項產品發明可同時申請多種專利,技術方案也可以同時申請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對於一些重要的產品發明,若發明人只申請了發明專利,而此時他人雙管齊下,同時申請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那麼他將先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擁有了產品的專利權。發明人若使用該產品,反而構成了侵權。
⑨ 產品申請專利別人就不可以做了么
是的,產品申請專利以後,在專利有效期內別人是不可以做的
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是指專利權效力及發明創造成果的技術范圍,也就是某一專利所包含的技術特徵。由於發明創造是一技術方案,具有無形性,盡管他們的大多數最終以實物產品加以體現,但產品本身不是專利權保護的對象,專利法所保護的是產品,所包含的技術方案設計。——無形性。
正因為無形性,專利權人在行使權利,禁止他人擅自實施專利時,必須首先確定權利的范圍。
1)可將專利權人的權利限定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防止其濫用權利。
2)公眾知曉後可盡到合理的義務。
3)審判人員據此判定侵權與否
⑩ 有申請專利的產品都真的可以用嗎如果已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的產品,是不是會和介紹的使用效果一樣啊多謝!
申請專利抄的產品只能說襲比現有的沒申請的產品好一點,至於這好一點的地方是不是你需要的就不知道了,所以不能認為一定比現在的好用。所有的介紹都是廣告,你認為廣告上的使用效果會和實際的一樣嗎,即使是已授權的的發明,它上面的介紹的效果也不會有多真實,我就是專利代理人,任何一個專利代理人都能把一件完全沒用的東西說的有多好,與現有技術相比有更好的效果。
申請專利號是你把你的專利交給國家知識產權局後,他們會發給你一個號,就是專利申請號,開頭為CN,當你的專利授權後,你的專利申請號的開頭變為ZL,其餘數字不變,這就是你的專利號,(在中國專利號和專利申請號的數字是一樣的,而其他國家是不一樣的),所以專利申請號是沒什麼用的,因為每個人只要交上去幾頁紙你就會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