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確認資產損失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證據有哪些
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證據,是指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專業技術鑒定部門等依法出具的與本企業資產損失相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文件,主要包括: (一)司法機關的判決或者裁定; (三)工商部門出具的注銷、吊銷及停業證明; (四)企業的破產清算公告或清償文件; (五)行政機關的公文; (六)國家及授權專業技術鑒定部門的鑒定報告; (七)具有法定資質的中介機構的經濟鑒定證明; (八)經濟仲裁機構的仲裁文書; (九)保險公司對投保資產出具的出險調查單、理賠計算單等; (十)符合法律條件的其他證據。
B. 請舉例說明,並闡述在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時,應當如何使用這些外部證據
競賽題????
C. 如何提供專利權權利類證據
一、對於請求人,按照提出無效宣告請求時、提出無效宣告請求之日起一個月內和一個月後的時間段,分別規定允許提出或補充的理由和證據。
(一)請求人提出無效宣告請求時提出理由或證據及提請求之日起一個月內增加理由或補充證據的規定
請求人在提出無效宣告請求時及提出請求之日起一個月內可以提出或補充任何法定的無效理由及各種證據,但必須在該一個月期限內對無效理由具體說明,提交證據的應當結合證據具體說明。否則,專利復審委員會不予考慮。作出上述規定,是因為實踐中常有請求人在提出無效宣告請求時或在提出請求之日起一個月內只籠統提出或增加無效理由,不具體說明,提交或補充證據的也不結合證據具體說明無效理由,在口頭審理中才詳細說明,給專利權人造成突然襲擊。
(二)請求人在提出請求之日起一個月後增加理由和補充證據的規定
規定一般情況下不允許請求人增加理由或補充證據;同時,針對客觀現實的特殊情形,分別規定允許請求人增加理由或補充證據的例外情形及相應期限、形式或證據種類等要求。
1、一般情況下不允許請求人增加理由或補充證據
這樣規定,是因為請求人請求宣告一項專利權無效時應該指出該專利所存在的缺陷及無效理由,需要證據的應該提交證據,且請求人此時可以知曉這些缺陷及無效理由,一般也可以獲得有關證據。若提請求時所提出理由或證據不全面或不具體,在一個月內也應該能夠補充所欲提出的所有理由和證據。這樣規定,可以避免請求人隨意提出無效宣告請求或拖延提出無效理由及證據,濫用和拖延無效宣告程序,也可以避免請求人隨時增加理由或補充證據給專利權人造成突然襲擊。
2、例外情形下可以增加理由或補充證據
(1)在提出請求之日起一個月後允許增加理由的例外情形
第一種例外情形,前提條件是專利權人以合並方式修改權利要求;期限要求是必須在專利復審委員會指定的期限內;形式要求是必須對所增加的無效理由具體說明。
因為在此情況下,合並後的權利要求可能出現新的屬於應該被宣告無效的缺陷,例如合並後出現不清楚等缺陷。請求人在提出無效宣告請求之日起一個月內不可能預先知曉這些缺陷,因此,請求人補充理由不應該受該一個月期限的限制。同時,為了避免無效宣告程序拖延和給專利權人造成突然襲擊,規定了請求人補充理由的期限和形式要求。
第二種例外情形,前提條件是請求人已經提出無效理由和證據,但二者明顯不相對應,增加理由的要求是變更為與證據相對應的無效理由。
此種情況往往是由於請求人法律知識缺乏造成的。如請求人提出無效宣告的理由是權利要求1不具有創造性,提交中國專利文獻D並與權利要求1進行詳細對比。但實際上,專利文獻D不能用於評價權利要求1的創造性,只能用於評價新穎性。在無效程序中,請求人要求將無效理由變更為該專利不具有新穎性,應該是被允許的。因為請求人在提請求時已經提出無效理由和證據,並結合證據具體說明無效理由,其理由和證據不相對應是因為其有關新穎性和創造性的法律知識不足造成的,不是故意拖延提出無效理由,且變更理由後所主張的事實和依據的證據沒有變化,只是法律適用有變化。
(2)在提出請求之日起一個月後允許補充證據的例外情形
第一種例外情形,前提條件是專利權人以合並方式修改權利要求書或者提交反證;期限要求是必須在專利復審委員會指定的期限內;形式要求是必須在該指定期限內結合該證據具體說明相關無效宣告請求理由。
因為在此情況下,合並後的權利要求可能出現新的技術特徵組合或技術方案,請求人在提出無效宣告請求之日起一個月內不可能預先知曉這些特徵組合或技術方案。同樣,請求人在該一個月期限內不可能預先知曉專利權人將提交何種反證。因此,請求人補充證據不應該受該一個月期限的限制。同時,為了避免無效宣告程序拖延和給專利權人造成突然襲擊,規定了請求人補充證據的期限和形式要求。
第二種例外情形,補充證據種類只限於兩類,一類是技術詞典、技術手冊和教科書等所屬技術領域中的公知常識性證據,另一類是用於完善證據法定形式的公證書和原件等證據;期限要求是必須在口頭審理辯論終結前;形式要求是必須在該期限內結合該證據具體說明相關的無效理由。
D. 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一定要提交證據嗎
不一定。因為專利文件本身存在的缺陷也可以作為無效宣告的依據。
不過,如果能夠提供一個或多個外部證據,無效的成功率會更高。
E. 下列屬於外部書面證據的有()
答案是ABCD。
從外部供應商提供的,屬於審計外部證據。
審計證據是指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獲取的,用以證明審計事實真相,形成審計結論的證明材料。
審計證據的特性包括充分性和適當性(sufficiency & appropriatenes),其中適當性又包括相關性和可靠性(relerance&reliability)兩個方面。
審計證據類型有:
1、結合審計具體目標闡述審計證據按其存在形式(或稱按其外形特徵)的分類,即分為實物證據、書面證據、口頭證據和環境證據。
2、實物證據。在對現金、存貨、固定資產等項目進行審計時,注冊會計師首先考慮通過清查、監督或參與盤點來取得實物證據以證明它們是否存在。
3、書面證據。審查有關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會計賬簿、各種明細項目表、各種合同、會議記錄和文件、函件、通知書、報告書、聲明書、程序手冊等。書面證據是注冊會計師收集的數量最多、范圍最廣的一種證據。注冊會計師發表審計意見基本上都以書面證據為基礎。
4、口頭證據。在審計過程中,注冊會計師往往要就以下事項向有關人員進行詢問:
①被審事項發生時的實況;
②對特別事項的處理過程;
③採用特別會計政策和方法的理由;
④對舞弊事實的追溯調查;
⑤可能事項的意見或態度等等。通常,口頭證據本身不能完全證明事實的真相,因為被調查或詢問人可能有意隱瞞實情或由於對過去事情記憶上的模糊或遺漏而導致口頭證據不準確、不完整。
5、環境證據。包括:反映內部控制狀況的環境證據、反映管理素質的環境、反映管理水平和管理條件的環境證據。
審計中兩種思路會同時進行,並以前者為主,概括如下:
(1)將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自上而下層層拆解拆細,去尋找支持這些報表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准確性的證據鏈(其中完整性最難以保證)。
對於現金流量表,我所見到的大多是根據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明細內容倒算出來的(具體可參考注冊會計師考試會計教材相關內容,不過有朋友反映有些公司會細致到標記每筆分錄的現金流量類型)。
(2)基於商業邏輯去分析財報數據,包括和歷史數據以及同行業其他企業的數據作比較;考慮銷售收入與經營環境變化的關系(比如釣魚島事件嚴重影響日企的銷售收入);看看財務報表有無明顯不合理之處,如果有,則進一步採用第(1)種方式深究。
如果存在造假的話,那審計和造假就是一個「看誰做得更完美」的較量,審計者能否發現,取決於造假的程度和審計的深度。
F. 專利權人發現專利侵權後應該做什麼,如何收集證據
專利權人認為自己的中國專利受到侵害後,應首先將對方技術與自己的專利技術進行認真的對比分析,看對方的技術特徵是否確實落入自己專利的保護范圍內,以確定專利侵權是否成立。最好委託中國的專利律師對是否構成專利侵權進行分析,提供法律意見。專利權人在確認自己的專利權有效、專利侵權成立之後,方可著手進行下一步工作。
專利權人要收集的證據,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有關侵權者情況的證據。二、有關侵權事實的證據。三、有關損害賠償的證據。
G. 環境證據的.內部與外部環境證據的關系
內部與外部環境證據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一般而言,外部環境對內部環境有顯著的影響作用,因為良好的外部環境客觀上存在強大的作用力,往往能促進內部環境的明顯改善,而外部環境越好,則作用力越大,對內部環境的改善就越明顯。例如,法律、法規及統一的規章越健全,則單位內部控制相對越健全。政府主管部門監管力度越大,則被審計單位依法辦理業務的自覺性越強。行業自律狀況良好,則被審計單位的自律情況良好。反之,則是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得不到重視,單位內部違反法律、法規及規章的情況嚴重,管理者們為各自為個人利益而營私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