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判定專利侵權
判斷專利是否侵權需要比對對方產品技術特徵是否全面覆蓋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的技術特徵內,如果必要容技術特徵構成全面覆蓋則可以判定構成侵權。你現在只是簡單的描述你的權利要求1,技術特徵應該不全面,按你的描述來說,你的專利很可能是沒有創造性的無效專利,只要他人提出無效申請,你的專利很可能被無效掉,被無效專利視為自始不存在,那麼別人也不可能侵權。
如何判定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侵權?(三)等同侵權 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侵權需要一定的判斷標准,如果未能符合判斷標准則不能認定為侵權。那麼如何判定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侵權?主要有哪些方法?如何判定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侵權(一)技術特徵的比對方法1、判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否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應當審查權利人主張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並以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所對應的全部技術特徵逐一進行比較。2、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包含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相同或者等同的技術特徵的,應當認定其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徵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相比,缺少權利要求記載的一個或多個技術特徵,或者有一個或一個以上技術特徵不相同也不等同的,應當認定其沒有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3、進行侵權判定,不應以專利產品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直接進行比對,但專利產品可以用以幫助理解有關技術特徵與技術方案。4、權利人、被訴侵權人均有專利權時,一般不能將雙方專利產品或者雙方專利的權利要求進行比對。5、對產品發明或者實用新型進行專利侵權判定比對,一般不考慮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與專利技術是否為相同技術領域。(二)相同侵權6、相同侵權,即文字含義上的侵權,是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包含了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相同的對應技術特徵。7、當權利要求中記載的技術特徵採用上位概念特徵,而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相應技術特徵採用的是相應的下位概念特徵時,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8、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在包含了權利要求中的全部技術特徵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新的技術特徵的,仍然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但是,如果權利要求中的文字表述已將增加的新的技術特徵排除在外,則不應當認為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落入該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9、對於組合物的封閉式權利要求,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在包含權利要求中的全部技術特徵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新的技術特徵的,則不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但是,被訴侵權技術方案中新增加的技術特徵對組合物的性質和技術效果未產生實質性影響或該特徵屬於不可避免的常規數量雜質的情況除外。10、對於包含功能性特徵的權利要求,如果被訴侵權技術方案不但實現了與該特徵相同的功能,而且實現該功能的結構、步驟與專利說明書中記載的具體實施方式所確定的結構、步驟相同的,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11、在後獲得專利權的發明或實用新型是對在先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的改進,在後專利的某項權利要求記載了在先專利某項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又增加了另外的技術特徵的,在後專利屬於從屬專利。實施從屬專利落入在先專利的保護范圍。下列情形屬於從屬專利:(1)在後產品專利權利要求在包含了在先產品專利權利要求的全部技術特徵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技術特徵;(2)在原有產品專利權利要求的基礎上,發現了原來未曾發現的新的用途;(3)在原有方法專利權利要求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技術特徵。
③ 如何認定專利侵權行為
如何認定專利侵權行為,專利侵權是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了依法受保護的有效專利的違法行為。認定專利侵權行為如何認定專利侵權行為?認定專利間接侵權行為,應當統一以下四點認識:(一)實施專利核心技術而獲得的專用產品是專利間接侵權行為的客體。法律行為的客體,是指該行為所針對的對象。認定專利間接侵權行為,應當首先界定其行為客體是什麼。(二)謀取不正當利益是專利間接侵權行為之目的(三)對專利核心技術產品的銷售行為應是專利間接侵權行為的客觀表現。探究專利間接侵權行為類型時,學者們一般把專利間接侵權行為分為兩大類,一是提供相關物品的間接侵權(包括提供相關方法、步驟的專利間接侵權),二是誘導、教唆他人實施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四)專利間接侵權和直接侵權的關聯性專利間接侵權和直接侵權的關聯性,學界有三種觀點。一是從屬說,認為專利間接侵權和直接侵權是共同侵權關系,間接侵權應以直接侵權的成立為前提,以王利明教授為代表,該說又分為兩種,一種要求直接侵權的事實成立即可,另一種主張不僅需要直接侵權事實成立,還需要有判定直接侵權成立的司法結論。二是獨立說,認為專利間接侵權獨立於直接侵權而存在,不以直接侵權的成立為前提;三是折中說,以從屬為原則,以獨立為補充。以上內容是關於如何認定專利侵權行為,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在線客服。八戒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專註:商標、專利、版權、域名等知識產權業務方向。主營業務三大板塊:常規知識產權、涉外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交易。互聯網+知識產權行業的黑馬型企業。
④ 專利侵權行為怎樣認定
您好,專利侵權行為是指在專利權有效期限內,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又無法律依據,以營利為目的實施他人專利的行為。它具有以下特徵:
1、侵害的對象是有效的專利。專利侵權必須以存在有效的專利為前提,實施專利授權以前的技術、已經被宣告無效、被專利權人放棄的專利或者專利權期限屆滿的技術,不構成侵權行為。專利法規定了臨時保護制度,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至專利權授予前,使用該發明的應支付適當的使用費。對於在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至專利權授予前使用發明而未支付適當費用的糾紛,專利權人應當在專利權被授予之後,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2、必須有侵害行為,即行為人在客觀上實施了侵害他人專利的行為。
3、以生產經營為目的。非生產經營目的的實施,不構成侵權。
4、違反了法律的規定,即行為人實施專利的行為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又無法律依據。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⑤ 如何認定專利侵權有哪些規定
專利權是發明創造者對物品的獨自佔有的權利,專利侵權則是未經專利人同意使用或售賣專利物品的違法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會出現很多侵權的行為,那麼如何認定專利侵權?有哪些規定呢?如何認定專利侵權?有哪些規定?如何認定專利侵權?有哪些規定?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第六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二)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並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的;第七十條 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侵權產品,能證明該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上面是與侵權相關最直接的一些條款,首先注意第十一條中加粗傾斜的部分: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前提。因為專利權是一種對可售商品或服務的私有獨占權,是交了保護費需要一定程度上壟斷經營的,所以一切以生產經營為目的的製造、生產、銷售、許諾銷售等行為都肯定屬於侵權行為。關於第六十九條中的已經做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這里指的是相關的廠房、設備、人工、原料、銷路、手續等都已准備就緒,這種情況下可以在原來的計劃產量、計劃區域、計劃銷路內繼續製造和使用,但是一旦超過原來規劃的范圍,就有侵權的風險。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滿足這一條的前提是需要保留好一切相關的材料證明文件,稍微有文件資料的缺漏,都有可能使得自身不能證明對於該項技術或方案的自主設計以及是在相關專利申請之前已經做好的。關於第七十條,這一條僅限於銷售和使用的行為,因為對於使用者或銷售者而言,本身並不具有核實每一件商品的知識產權屬性的義務,因此,只要是通過合法渠道購入的,這種情況下的侵權責任一般由上游承銷商承擔。關於如何認定專利侵權?有哪些規定?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有更多關於專利的問題,大家可以繼續關注八戒知識產權,或電話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