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陝西專利申請
我們在北京,若需要幫助,歡迎隨時聯系
② 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的主要業績
1.持續引領國際標准,成功占據競爭制高點。大唐電信集團在推動TD-SCDMA產業化和規模商用的基礎上,又成功推動TD-LTE-A成為兩大4G國際標准之一,為我國未來十年把握移動通信產業發展主動權和行業話語權奠定了基礎。2013年12月,率先在全球發布5G白皮書。實現我國移動通信標准從3G追趕到4G同行再到5G引領的重大跨越。
2.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體系,實現可持續創新。成功申請並承建兩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承擔國家重大科技產業項目;發揮大唐大學創新人才培養和儲備作用;成立無線移動創新中心,專注於技術標准基礎研究。最終形成以TD技術標准為主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導、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截止2013年底,大唐電信集團已在全球累計申請專利超過1.65萬件,專利覆蓋中、美、日及歐洲國家等13個國家,2013年度PCT專利申請公開量位居世界百強,是全球3G和4G標准重要專利權人。
3.實施高端布局,歷史性打造完整民族移動通信產業鏈。集中資源布局系統設備、核心晶元、高端儀表等產業鏈關鍵環節,歷史性打造完整民族移動通信產業鏈,帶動國內通信產業整體形成國際競爭優勢。目前,我國TD-SCDMA系統設備、終端晶元、高端測試儀表國產化率分別達到95%、70%和65%;實現高端儀表對歐美國家出口。
4.全球視野下打造自主、可控、健康、可持續的產業生態系統。大唐電信集團發起成立TD產業聯盟,共享部分知識產權,協同技術研發,共同推動產業發展步入良性循環。目前,TD供應鏈企業達400多家,真正實現本土企業群體突破,依託本土企業的TD產業生態系統基本形成。
5.形成移動通信和集成電路產業互動發展模式。在TD3G和4G快速發展的帶動下,我國集成電路高端產業鏈初步形成,大唐電信集團集成電路設計能力全面達到28納米水平,大唐電信集團為第一大股東的中芯國際實現高端製造工藝6年內連升4代,國際先進的28納米晶元即將量產。當前,以4G產業發展和集成電路工藝升級處於歷史「交匯期」,大唐電信集團把握機遇,實施「4G+28納米」工程,帶動集成電路產業跨越式發展。
6.依託核心優勢,成為國家信息安全保障主力軍。大唐電信集團依託在移動通信、高端晶元、安全保密的全面優勢,打造自主、安全、可控的通信產業鏈,成為國家信息安全產業保障體系建設重要載體。
③ 指出即使有很多嚴肅引證,論文也並非就正確的科學家是誰
冷靜看待兩個「世界第五」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8日07:58 解放日報
本報記者徐瑞哲
最近中國接連拿了兩個「世界第五」,都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機構組織的量化排名:其一,湯姆森-路透集團數據顯示,中國科研論文發表量列「世界第五」;其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數據顯示,中國國際專利申請量列「世界第五」。
以總量評估各國科技發展水平,中國實力的確不凡;但細究兩份榜單可知,中國科技指標的「質量排行」並不理想,面臨量與質「不同步」、「不同速」的尷尬。
單篇論文引用量「不及格」
湯姆森-路透集團發布的 《近十年論文發表前20名國家(地區)排行榜》,包括論文發表總數、總引用次數和單篇論文引用次數3個單項指標。按「論文總數」排位,美國、日本、德國、英格蘭、中國依次占據前五位。其中,美國共發表被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論文297萬多篇,3倍於排位第二的日本,中國同期發表65萬余篇SCI論文。
科研論文之所以有價值,因為論文為科學界貢獻了已被證明的實驗和理論結果,這些結果可被其他各國科學家反復引用、作為新的科學論據。就像「名人名言」總被頻繁援引一樣,論文引用量越大,表明影響力越大。通常而言,諾貝爾獎得主的重要論文,單篇引用量可達數百次到上千次。
在這份排行榜中,以論文「總引用次數」來排名,上述前4個國家(地區)還在四強之列,只是排名略有變化,依次為美、德、英、日;而原來的「老五」中國不僅被法國取代,還一路「掉隊」,落在了加拿大、義大利、荷蘭之後,居第九位。可見,中國龐大的論文總量還是保證了比較龐大的被引用總量。
然而,進一步考察「單篇論文引用次數」——這一最體現論文質量的指標,原來的位次被大大打亂。瑞士所發論文,平均每篇被引用15.73次,最高;美國論文「量大」同樣「質高」,每篇引用率也超過15次,居次;緊隨其後的有丹麥、荷蘭、蘇格蘭、英格蘭等。中國「單篇論文引用次數」沒有跨入上榜的「最低門檻」——每篇10.52次,平均僅5.24次,略高於印度(5.08次)。
應該看到,中國論文的這項「硬指標」已從2008年度排名時的「4.6次」進入了「5次」的區間。盡管這與世界平均水平「10次」還有不小差距,但僅用一年時間實現如此提高「實屬不易」——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總工程師武夷山這樣評價。
企業進專利百強者僅個位數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WIPO)近日公布2009年度國際專利申請數據,顯示該組織全年共收到國際專利申請15.59萬件。其中,美國共申請4.58萬件專利,仍高居世界第一,佔全球約三成份額。排名第二的是日本,2.98萬件;德國第三,1.67萬件;韓國以微弱優勢居中國之前,共8066件;中國以7946件的總量,居世界第五,依次領先法國、英國、荷蘭、瑞士和瑞典。
中國專利申請量排名較上一年提高一位,且數量增長極快。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去年全球專利申請量30年來首次下降,但中國的申請量卻逆勢上漲,同比增長30%左右,增速居世界各主要國家之首。
中國專利有「量」又有「速」,但專利申請的「主體」——企業的情況就不怎麼樂觀了。以全球企業專利排行榜為例,日本松下公司成為「專利王」,2009年共申請1891項專利,占日本全國專利的6%。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弗朗西斯·加利披露,在申請專利最多的前20家公司中,幾乎全是美國、日本和歐洲公司。
目前,在全球企業專利申請量百強中,中國企業還僅僅是個位數,只有華為、中興、大唐電信、騰訊等幾個「老面孔」能進入前200名。其中,華為尤其一枝獨秀,以1847項國際專利緊隨松下,成為年度申請量「亞軍」。但若從全國角度冷靜思考,華為一家公司的國際專利量就佔中國四分之一,若加上深圳另一家公司中興通訊,兩者就佔掉全國四成——這不能不說「過於集中」了。
論文和專利結構不均衡
作為後發國家,中國科技的 「增量」很大——湯姆森-路透集團報告稱,今日中國的論文數量是上世紀80年代初的64倍,按此速度,中國將於2020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科研大國;《金融時報》也參照中國國際專利申請量的增速,預測中國2020年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科學知識產權大國。
「第一大國」或許並不難當,因為中國擁有龐大的科研人群,而由於科技系統評價機制的刺激作用,論文和專利一直與職稱、薪資、項目評審等要素掛鉤,這也是它們數量猛增的「助推劑」。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發布的《科學與工程指標2010年報告》指出,中國現有約142萬科研人員,擴容速度達美國兩倍以上。但中國每1000名就業者中,科研工作者只有2人左右,與科技強國德國的「7.2人」相去甚遠。
因此,絕不能被這兩個「世界第五」的名次搞得頭腦發熱。憑借人數優勢和後發效應,中國在短時間內超越各個科技強國應該不成問題,關鍵應在論文和專利的內在質量上多加考量,尤其是注意結構的不均衡性。
論文和專利都不是最終的科技產物,有人為做論文而做論文,為報專利而報專利,成果轉化成功率不高,產業化效益也不高。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上海國內專利申請量達6.2萬件,居全國第五,但專利轉化率僅10%左右。同時,中國專利「成色」尚顯不足:最具含金量的「發明專利」在2009年全國各種專利中只佔1/4強;中國最多的專利品種是「外觀設計專利」,約佔全球注冊量1/4。
中國論文和專利還都表現出學科領域不均衡。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統計,化學、計算機、物理學、材料科學等領域的論文較多,而免疫學、心理學、微生物學、社會科學、農學等領域論文明顯較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報告則稱,我國在生物技術、葯物、運輸等技術領域的專利研發實力與發達國家差距不小。同時,專利地域分布也不均衡,去年來自深圳的國際專利申請量達3800多件,佔去全國近一半。
也許,中國科技信息所最新完成的《中國在世界科學中的地位和影響評估》較為客觀:中國科學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仍然不高,在19個主要國家中排名第13,「中國要真正超越傳統科學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科畢業論文存廢」之爭源於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新聞系主任張小元的一則言論。他認為,新聞專業本科生所學知識難以達到論文「在某一領域有獨到見解」的要求,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只好大量復制、粘貼。他的觀點得到諸多網民支持,在某網站所作的調查中,贊成取消「本科畢業論文」者為反對者近八倍之多。成都電子科技大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授也直言:「看看畢業前校園內那些『槍手』廣告,就能知道現在的大學論文還有沒有意義。」一位學生坦言,論文答辯老師為了讓大多數人通過,對學生的抄襲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答辯已成了學生畢業的一種程序,只是在走過場。甚至一些新聞單位的負責人也贊同取消新聞專業的本科畢業論文。他們認為取消本科畢業論文不僅在於其「太水」,更是為了解決大學教育與實踐嚴重脫節的問題。
④ 大唐電信移動互聯網事業本部 運營崗位 百度百科
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控股的的高科技企業,公司於1998年在北京注冊成立,同年10月,「大唐電信」股票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作為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產業骨幹企業,大唐電信已形成集成電路設計、軟體與應用、終端設計、移動互聯網四大產業板塊。
近年來,適應新的市場形勢,大唐電信進一步明確了「以國內領先的集成電路設計、軟體與應用、終端設計和移動互聯網業務為核心競爭力,成為細分行業綜合領先的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的發展定位,建立了面向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的業務體系,圍繞「芯-端-雲」進行產業布局,以產業專業化發展為重心,同步搭建產業協同和融合管道,以及面向市場以客戶為核心的運營模式,為政府、運營商、企業和消費者提供優質、安全、高效的整體解決方案和服務。
2014年2月26日晚間,大唐電信(600198,SH)發布公告稱,經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審核委員會於2014年2月26日召開的2014年第10次並購重組委工作會議審核,公司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事項獲得有條件通過。 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自 2014 年2月27日起復牌。
企業文化
編輯
公司願景
成為細分行業綜合領先的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
公司定位
以市場需求和業務發展為先導,以關鍵核心技術為支撐,以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為主營業務的信息產品和服務提供商
公司使命
受客戶信賴 對公眾誠信 講股東回報 促員工發展 為社會盡責
經營理念
業務先導 服務共贏
文化理念
創新 溝通 團隊 業績
公司精神
誠信為本 服務至上 勇於創新 追求卓越
2企業榮譽
編輯
2001年
入選《福布斯》雜志「全球最佳小公司」,在上榜的29家國內上市公司中名列內地企業第三位。
第三次入選「中證.亞商中國最具發展潛力上市公司50強」榜單,並位列前十。
2002年
入選原信息產業部和國家統計局「中國軟體產業最大規模前100家企業」,並連續多年獲選。
2003年
「採用閃速存儲器作內存的智能卡集成電路」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授予中國專利金獎。
2004年
在中國電子質量管理協會、國家IC卡注冊中心「中國智能卡10強企業評選」活動中榮獲「10強企業獎」,並連續多年獲此榮譽。
2005年
在《中國互聯網周刊》「中國電信供應商百佳」評選中位列第十。
2006年
被原信息產業部授予「信息產業科技創新先進集體」稱號。
被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聯合認定為國家享受優惠政策的企業(集團)技術中心。
2007年
在第十屆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榮獲「中國自主創新科技企業獎」。
入選原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及「中國軟體收入前百家企業」名單,並連續多年獲選。
在共青團中央企業工委、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首屆中央企業青年創新」評選中,「COMIP項目」獲金獎,「基於SIM卡的增值服務下載及管理系統」獲銀獎。
2008年
在國家金卡工程「金螞蟻獎」頒獎活動中,「空中寫卡終端及專用基帶控制晶元」榮獲「最佳創新獎」。
榮獲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國信息化推進聯盟、《中國電腦教育報》、《中國信息化教育》「中國信息化應用百強企業」稱號,並位列前十。
2009年
與公安部一所等八家單位聯合申報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證系統」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在《人民郵電報》社「中國電信業激情60年-風采企業評選」活動中,榮獲「十大行業傑出貢獻企業」稱號。
連續入選EETimes–China《電子工程專輯》發布的「十大中國IC設計公司品牌」 榜單。
自主創新研製的3G USIM卡入選首批國家自主創新產品名單。
2010年
被國家發改委、信息產業部、商務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認定為「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體企業」,並連續多年獲選。
榮獲中國通信學會、北京大學創新研究院「年度中國通信業應用創新獎」。
被評選為「北京市專利示範單位」。
「動態邏輯分區並控制訪問許可權的IC智能卡及其實現方法」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授予「中國專利優秀獎」。
2011年
在第十四屆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榮獲「中國自主創新傑出貢獻獎」。
入選「2011中關村十大卓越品牌」。
2012年
榮獲「中國上市公司環保技術創新獎」和「中國上市公司環境責任信息披露獎」兩項殊榮。
連續兩年榮獲北京科博會中關村創新論壇頒發的「傑出企業創新獎」。
榮獲「2012中國十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
中國信息港論壇頒發的「中國通信與信息化應用優秀成果金獎」。
2013年
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級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示範企業」。
「2011-2012年度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企業」,包括旗下聯芯科技、大唐微電子、大唐軟體。[2]
榮獲「2013中國信息產業年度影響力企業」。
榮獲「中國上市公司環境責任優秀企業」。
榮獲「2013中國十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
3公司上市
編輯
上市過程
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
公司或股份公司)是根據原郵電部[1998]326號文件《關於同意設立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發行A股並上市的批復》,經國家經貿委國經貿企改(1998)543號《關於同意設立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復函》文件批准,由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電信院」)作為主要發起人,聯合電信科學技術第十研究所、國際電話數據傳輸公司(以下簡稱「ITTI」)、西安高科(集團)公司、北京凱騰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陝西省國際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南天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益源通信技術有限公司、陝西順達通信公司、山東郵電實業總公司、山西鴻飛通信實業總公司、河北通信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產業部北京設計院(又名「中京郵電通信設計院」)等共13家發起人共同發起,以募集設立方式組建的股份有限公司。根據證監發字[1998]211號文件《關於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籌)申請公開發行股票的批復》及證監發字[1998]212號文件《關於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籌)A股發行方案的批復》,股份公司於1998年8月7日首次向社會公眾發行了人民幣普通股10000萬股(其中內部職工股1000萬股),所發行股票於1998年10月21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公司1998年9月21日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登記成立,募集資金到位後的公司總股本31300萬股,其中流通股佔31.95%。
根據公司1999年度股東大會決議,並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公司字[2000]第46號文批准,股份公司以1999年末股本31300萬股為基數,每10股配售3股,按照10:3的比例向全體股東配售股份,由於國有法人股股東及法人股股東部分放棄配股,本次配股實際配售3208.64萬股。根據股份公司2000年9月召開的2000年度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股份公司以2000年6月30日總股本31300萬股為基數,按照每10股轉增3股的比例向全體股東實施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按2000年實施10配3股後總股本34508.64萬股計,每10股轉增2.721股,本次共轉增股本9390萬股。本次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後,公司總股本增至43898.64萬股,其中流通股佔37.67%。2006年4月公司完成股權分置改革後,公司總股本43898.64萬股,其中無限售條件的股份佔50.48%。
經營范圍
電子及通信設備,行動電話機,儀器儀表,文化辦公設備,電子計算機軟硬體及外部設備,系統集成,光電纜,微電子器件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製造、銷售;通信及信息系統工程設計;出口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通信傳輸設備、通信接入設備、通信軟體、通信終端設備、手機、無繩電話、IP 電話、網路適配器;進口本企業生產科研所需的原輔材料、電子元器件、晶元、機械設備、儀器儀表、零配件;生產、銷售安全防範產品及安全防範工程設計施工(僅限成都分公司經營);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但國家限定公司經營或禁止進出口的商品及技術除外);經營進料加工和三來一補業務;經營轉口貿易和對銷貿易。
4大事記
2012年5月大唐電信以8.39元/股的價格向電信科研院、大唐控股等多家對象定向發行3億股股份,用於收購上述對象合計持有的聯芯科技99.36%股權、上海優思49%股權和優思電子100%股權。上述股權交易價格合計為19.1億元。
2014年,大唐電信成立大唐半導體設計有限公司,對現有集成電路設計產業資源進行整合。
2014年4月25日,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荷蘭恩智浦半導體有限公司宣布,雙方合資建立的中國首個汽車半導體設計公司——大唐恩智浦設計有限公司,標志大唐電信正式進軍汽車電子領域。
2015年4月9日,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確認,幫助大疆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