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商標專利 > 外觀專利權不控制使用

外觀專利權不控制使用

發布時間:2023-01-09 06:31:12

1. 知識產權:為什麼說外觀設計專利權不包括使用權

外觀設計的使用不涉及商品經濟利益。
這一點主要在於判定專利侵權的第回一個要件「以生產經營為目答的」。
有別於發明和實用新型,比如如果是一個實用新型,有人使用它去製造其他商品,則這種使用即視為侵權。
但外觀設計的使用,並不會使其商品化。

2. 專利權使用的限制性規定是什麼

我國 專利法 對 專利權人 權利的限制性規定集中體現在《專利法》第62條規定中。在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情況下實施了以下某種行為的,不視為侵權。 (一)專利權人製造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的 專利 產品售出後,使用或者銷售該產品的。這種情況通常被概括為「 專利權 用盡」原則,對專利權人的權利作出這一限制是非常必要的。假如沒有這一限制,專利產品經專利權人或者專利權人許可的人製造並售出後專利權仍附著在專利產品上,將意味著後面流通過程中的每個環節以及到最終的用戶和消費者手中被再轉賣或者使用時,仍須徵得專利權人許可才能進行。這不僅使流通速度大受阻礙,甚至根本無法進行,也使專利產品的購買者失去了購買專利產品的意義。從合理的角度考慮,專利權人將自己的專利產品賣出時,應已經包含了購買方可以銷售使用該專利產品的默許。同時,對專利權人的權利進行這一限制,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整體利益也是有利的。 (二)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產品的。這種情況通常被概括為「善意的第三人使用」原則,這種情況之所以不視為侵權,主要是因為一般的商品購買者通常缺乏必要的手段去弄清自己所購買的商品是否為專利產品,該產品的製造和銷售是否經過了專利權人許可或者就是專利權人看書製造並售出的。在這種情況下,讓不知情的第三者承擔 侵權責任 顯然不太合理。 (三)在 專利申請 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並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的,這種情況通常被概括為「先用原則」。這種情況不視為侵權,一是為避免工業投資大量的浪費;所以在適用本規定時,「先用人」必須是已經在製造或者使用,或者至少是已經作好了必要准備,所謂「必要准備」通常應理解為已經為製造、使用實際通入了相當的投資,而不能僅僅是有這方面的考慮或者已列入廠自己的生產發展規劃。不視為侵權的第二個原因是考慮到合理性,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先用人」通常是獨立開發出的這項被他人申請並取得專利的技術,而並非因他人 申請專利 文件的公開才掌握了這項技術,並非是受益於專利權人的使用。但是,為了促使發明創造的完成者都盡可能申請專利,從而使社會通過發明創造的公開而受益,所以專利法對合理地兼顧了「先用人」利益的同時,又規定「先用人」 只能在「原有范圍繼續使用」,如超出「原有范圍」,即超出原設計生產能力使用時,如不經專利權人許可,仍將被視為侵權。對這里「先用」原則的把握,還應注意「先用」是指的在申請目前,而不是專利授予之前。 (四)臨時通過中國領土、領水、領空的外國交通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與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有關專利的。這種情況通常被概括為「臨時過境」原則,這種情況不視為侵權,主要是認為把這種情況視為侵權不太必要。因為臨進過境的交通運輸工具為自身需要使用有關專利,通常對專利權人利益造成的的損害是微乎其微的。同時也是為了方便國際間的航運。但適用本規定的前提是外國交通工具的使用者的所屬國必須與我國有相應的協議、條約或者互惠,並且該運輸工具只能是臨時通過我國。 (五)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這主要是指將有關專利產品或者方法作為科學研究和實驗的對象,這類情況不視為侵權,有利於推動整個國家的科學技術進步。 (六)非生產經營目的的使用,我國專利法所規定的構成對專利權侵犯的煎提條件之一,是「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銷售專利產品,使用專利方法等。那麼,「非生產經營目的的使用」專利,當然就不應被視為侵權。這種情況不視為侵權,主要是因為在通常情況下,非生產經營目的的使用並不普遍,並且量也很小(如為個人欣賞的目的仿製某外觀設計產品),所以沒必要視為侵權,這有利於減少 專利侵權 方面一些不必要的糾紛

3. 外觀設計專利為什麼沒有使用權

外觀設計的使用不抄涉及商品經濟利襲益。這一點主要在於判定專利侵權的第一個要件「以生產經營為目的」。有別於發明和實用新型,比如如果是一個實用新型,有人使用它去製造其他商品,則這種使用即視為侵權。但外觀設計的使用,並不會使其商品化。

4. 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權後,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試試專利,其中包括

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法律依據:

根據《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4)外觀專利權不控制使用擴展閱讀:

侵權判斷

比對的主體

外觀設計專利產品是比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產品更具有日常生活性的商品,對於其中某些相近似產品的細微差別,普通消費者往往會忽略掉,而專業人員則很容易分辨出來。

在判斷被控侵權產品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是否相同或者相近似時,如果從專業人員的角度出發,對權利人來說顯然是不公平的。因此,進行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應當以普通消費者的審美觀察能力為標准,不應當以該外觀設計專利所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審美觀察能力為標准 。

對於類別相同或者相近似的產品,如果普通消費者施以一般注意力不致混淆,則不構成侵權,如果普通消費者施以一般注意力仍不免混淆,則構成侵權。

上文中的普通消費者,是指購買、使用該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人。通常情況下,普通消費者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消費者」的涵義是一致的。

但是,對於非通常消費品,如建築材料、機器零部件、電動工具等,普通消費者不是其購買者,不具有對這類用品的一般知識和認知能力,故能夠對其進行相同或相近似比對的主體應當為這類用品的特定消費群體,即銷售、購買、安裝和使用此類產品的人員。

以普通消費者為侵權判定的主體,並不是要求人民法院在審理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糾紛時去追求真正的消費者的意見,而是要求審判人員在判斷時,將所處的位置放在普通消費者的水平線上,去認識、感知比對對象的異同

比對的方法

判斷外觀設計相同或相近似,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肉眼觀察。

判斷被控侵權產品是否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相同或相近似,應該根據普通消費者用肉眼進行觀察時是否會產生混淆來判斷,對視覺觀察不到的部分,不能藉助儀器或化學手段進行分析比較。觀察時應以產品易見部位的異同作為判斷的依據。

2、隔離觀察,直接對比。

在具體判斷時,首先應當把外觀設計專利產品與被控侵權產品分別擺放,觀察時在時間和空間上均要有一定的間隔 .這種隔離觀察的方法可以讓審判人員對兩種產品產生直觀的感覺即第一印象。

其次,再將兩種產品擺放在一起,由審判人員對兩種產品的外觀設計進行直接對比分析,以描述二者的異同,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最終得出二者是否相同或相近似的結論。

3、整體觀察,綜合判斷。

判斷被控侵權產品的外觀設計與獲得專利的外觀設計是否相同或相近似,不能僅從外觀設計的局部出發,或者把外觀設計的各部分割裂開來,而應當從其整體出發,對其所有要素進行整體觀察,在整體觀察的基礎上,對兩種產品的外觀設計的主要構成和創新點進行綜合判斷。

5. 使用外觀設計專利產品侵犯專利權嗎

法律分析:使用外觀設計專利產品不構成侵權,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專利法關於外觀設計專利侵權行為的表述中,沒有使用行為,因此被控侵權人使用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不構成侵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第十一條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閱讀全文

與外觀專利權不控制使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
轉讓翻轉犁 瀏覽:705
門頭廣告牌使用費合同 瀏覽:835
廠轉讓樣本 瀏覽:8
攤銷土地有殘值嗎 瀏覽:529
永久煤柱攤銷系數是多少 瀏覽:421
工商局的權力 瀏覽:637
商標注冊0603分類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