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種依託APP的創新商業模式能申請專利嗎
商業模式本身並不能申請專利,各國都是如此,這一點我當面請教過美國的專利律師,回答也是肯定的;目前所謂的商業模式專利,實際上是指利用IT技術進行的商業行為,因為牽涉到一些信息處理過程,具有比較強的技術性,可以考慮把實現某個交易過程的技術內容抽取出來,在實質上達到對互聯網商業模式的保護。典型的如亞馬遜的「一次點擊」專利。這種專利因為其具有商業模式的背景,在授權上往往受到特別的關注,審查員要判斷專利內容是否屬於純粹的商業模式,如果是,則不能授權;美國以前把握的比較松,所以大家誤以為在美國可以申請商業模式的專利。目前,美國也有嚴格化的趨勢,因為這種專利有限制競爭的可能性。
國內申請上述「商業模式」專利也是有可能的,要關注以下問題:1、該商業模式是否利用了IT技術;2、該商業模式是否有獨特的數據處理過程?當然,如果有相關的專門的硬體就更好了。3、在撰寫中如何突出其技術性削弱其商業模式的感覺。
答案來自於知乎沈泳。
『貳』 請教,手機APP商業模式該如何申請專利
手機APP的UI可以申請外觀專利,內部代碼可以申請發明專利,而且主旨內容也可以申請版權,多方位的保護。以免自己無形資產受到損失
『叄』 開發了個軟體如何申請專利啊
專利申請的流程:
一、確認需要申請的專利類型。
二、檢索同類型專利,可自主檢索,也可委託代理機構更全面地檢索。
三、專利准備申請文件,提交進入申請步驟。
四、獲得專利申請受理通知書。
五、專利申請初步審查。
六、專利申請公布階段(特指發明專利申請)。
發明專利申請從發出初審合格通知書起進入公布階段,如果申請人沒有提出提前公開的請求,要等到申請日起滿15個月才進入公開准備程序。如果申請人請求提前公開的,則申請立即進入公開准備程序。
七、專利申請實質審查(特指發明專利)。
對專利申請是否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以及專利法規定的其它實質性條件進行全面審查。經審查認為不符合授權條件的或者存在各種缺陷的,將通知申請人在規定的時間內陳述意見或進行修改,逾期不答復的,申請被視為撤回,經多次答復申請仍不符合要求的,予以駁回。
八、專利申請授權階段。
實用新型與外觀設計,在第五步審查合格後,就可以直接進入授權階段了。
(3)製作商業app專利申請擴展閱讀:
申請原因
1、通過法定程序確定發明創造的權利歸屬關系,從而有效保護發明創造成果,獨占市場,以此換取最大的利益;
2、為了在市場競爭中爭取主動,確保自身生產與銷售的安全性,防止對手拿專利狀告自己侵權(遭受高額經濟賠償、迫使自己停止生產與銷售);
3、國家對專利申請有一定的扶持政策(如政府頒布的專利獎勵政策、以及高新技術企業政策等),會給予部分政策、經濟方面的幫助。
4、專利權受到國家專利法保護,未經專利權人同意許可,任何單位或個人都不能使用(狀告他人侵犯專利權,索取賠償)。
5、自己的發明創造及時申請專利,使自己的發明創造得到國家法律保護,防止他人模仿本企業開發的新技術、新產品(構成技術壁壘,別人要想研發類似技術或產品就必須得經專利權人同意)。
6、自己的發明創造如果不及時申請專利,別人把你的勞動成果提出專利申請,反過來向法院或專利管理機構告你侵犯專利權。
7、可以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亦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及提高產品的質量、降低成本,使企業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8、一個企業若擁有多個專利是企業強大實力的體現,是一種無形資產和無形宣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既是消費者趨之若鶩的強力企業,同時也是政府各項政策扶持的主要目標群體),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世界未來的競爭,就是知識產權的競爭。
9、專利技術可以作為商品出售(轉讓),比單純的技術轉讓更有法律和經濟效益,從而達到其經濟價值的實現。
10、專利宣傳效果好。
11、避免會展上撤下展品的尷尬。
12、專利除具有以上功能外,擁有一定數量的專利還作為企業上市和其他評審中的一項重要指標,比如: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評審、科技項目的驗收和評審等,專利還具有科研成果市場化的橋梁作用。
總之,專利既可用作盾,保護自己的技術和產品;也可用作矛,打擊對手的侵權行為。充分利用專利的各項功能,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肆』 app產品申請專利,申請書怎麼寫
深圳路浩回答您:
專利說明書即發明創造者對發明或實用新型的結構、技術要點以及使用方法做出清楚、完整的介紹, 目前各個國家出版的專利說明書在格式以及內容上趨於統一,發明說明書應當包含其技術領域、背景技術、發明內容、附圖說明及具體實施方法等項目。有些國家和地區出版的專利說明書還應當附帶專利檢索報告。
專利說明書的主要作用是清楚、完整的公開發明創造技術內容,以及請求或確定法律保護的范圍。
專利說明書含有:專利文獻著錄項目、說明書、權利要求書、附圖、摘要,五大部分,用以描述發明創造的內容及范圍。
專利文獻著錄項目:專利文獻著錄項目是刊在專利說明書扉頁上,用以表示專利信息的特徵特點。基本信息應當包括:專利申請時間、專利號碼、專利權人以及發明人,該發明創造的名稱以及該發明創造的簡介及主圖。發明創造所屬技術領域等等
說明書:是針對該發明創造的概要說明,以及針對該發明創造實施方案的實施內容說明。
權利要求書:是用以確定申請人請求專利保護的發明創造技術特徵,以及保護范圍,也是判定他人是否侵權的重要法律依據。
附圖:主要是用於補充說明書文字部分的文件材料。
摘要:是指對說明書所述的發明創造的重要內容介紹或主要技術特徵的介紹。
檢索報告:即審查員在對該項專利申請文件中所描述的發明創造進行相關技術水平的文獻檢索後,對該專利申請文件的檢索結果報告。
『伍』 app可以申請專利嗎
可以。
但APP的技術創新點必須具備申請專利的三大特性: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且需包括技術性特徵,例如:包括了涉及物理特徵的改進,或者起到解決技術問題的作用,或者起到工業過程式控制制效果,那麼APP就符合申請專利的要求。但如果僅僅只是涉及一種演算法或者數學計算規則,或者程序本身,或者游戲的規則和方法等,則只是屬於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根據專利法第二十五條第二點規定,是不滿足申請條件的。滿足不了申請條件的話,建議你申請計算機軟體著作權。
『陸』 app申請專利
APP是屬於軟體。抄其必襲須為一種技術方案,才可以申請專利。如果是游戲、管理軟體,則屬於智力活動,不屬於專利的保護范圍。
所謂技術方案,必須能解決技術問題。申請專利時,按照方法申請。
如,一種利用互聯網交互信息的方法。一種圖像壓縮方法等。
為使專利申報成功和充分保護好自己的權利,最好找正規專利代理機構代為辦理。
『柒』 app申請專利的條件
法律分析:軟體申請專利的條件:1、涉及自動化技術處理過程 2、涉及計算機內部運行性能改進 3、涉及測量或測試計算機程序過程 4、用於外部數據處理的軟體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第二十二條 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新穎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不屬於現有技術;也沒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或者公告的專利文件中。創造性,是指與現有技術相比,該發明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實用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製造或者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本法所稱現有技術,是指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為公眾所知的技術。
『捌』 請問app可以申請專利嗎
單純的商業模式(如你說的推廣運營思路),根據最新的審查指南是不可以申請專利的版。但是如權果商業模式中具有技術方案特徵,可以申請專利。
另外,你說的APP概念可以理解為APP品牌名稱,這個是可以申請商標保護的。
『玖』 app 能申請專利嗎
將APP裡面涉及到的技術整理成數據處理和交互過程中的方法步驟,可以申請發明。
APP本身為軟體,不能像具有實際形態和結構的設備或者機械裝置那樣予專利保護這個產品本身。
APP不能申請實用新型,APP的UI界面以前不可以予外觀設計保護,現在政策有變,正在徵求意見,可能以後可以。
在APP做出來之前完全可以,專利,即使是產品發明,也不要求有實際產品,有構想就行,相反,作出產品再申請則有可能不能申請,會影響其新穎性不被授權。
2009年1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就「商業方法專利的審查方式」作出嘗試性規范,但由於缺少法律的明確定位,對於社會普遍關心的「APP能否申請專利,以及如何申請專利」等重要問題並沒有給予准確回答。
為此,國務院在2015年6月份出台的《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將「研究商業方法等新形態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列入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9)製作商業app專利申請擴展閱讀
專利的種類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規定,在我國專利法中規定有: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
在香港專利法中規定有:標准專利(相當於大陸的發明專利)、短期專利(相當於大陸的實用新型專利)、 外觀設計專利;在部分發達國家中分類:發明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
『拾』 如何進行軟體專利的申請
軟體如何申請專利 一、軟體一般保護模式 知識產權制度已有幾百年,但是計算機軟體卻是在上世紀60年代才出現的,作為一種新型的智力產品,用什麼方式進行保護,在世界上引起了20多年的爭論。美國剛開始適用專利法保護,1972年菲律賓率先將軟體列入著作權法的保護對象,美國在1976年、1980年兩次修改著作權法,確認計算機軟體適用著作權法進行保護。世貿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都規定將計算機軟體列為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當然也有的國家綜合著作權和專利法的內容制訂獨特的軟體保護制度,但是用著作權法保護計算機軟體基本成為通例。 我國《著作權法》第三條直接將計算機軟體作為作品的一個類型加以保護,《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也是根據著作權法來制訂的,可見在我國計算機軟體適用著作權法保護。 二、著作權法保護軟體的缺陷 著作權法保護的是作品的表達形式,而不保護思想內容。由於著作權法保護范圍的限定,使其對某些作品的保護顯得非常的蒼白。例如廣告用語,非常簡短的一句話,可能只有三五個字,就能高度簡練表達一個思想內容,而且朗朗上口,讓人印象深刻。這種表達形式更多的是體現出創意。因為著作權法不保護創意,只保護表達形式,那麼其他人很容易模仿這個創意,改換其他詞語,達到同樣的效果。創意的模仿為同行業不恥,但是這並不構成著作權法上的侵權,這是著作權法的尷尬。 一般軟體的開發都要經過這樣三個大的步驟,1、功能限定,2、邏輯設計,3、編碼。我們拿專為單個用戶專門編寫的專用軟體來舉例,系統分析員根據客戶的要求進行分析,那些功能有現成的技術方案,那些技術是不成熟的需要組織人員進行攻關,編寫好文檔後,再交程序員進行編寫源代碼。這個具體的過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統分析、結構分析、編寫源碼、測試等必經的過程。那麼在這個智力創造過程中的智力成果至少有兩個:1、技術方案,2、源代碼。軟體更體現智力成果的是技術方案,技術方案包括組織結構、處理流程、演算法模型和技術方法等設計信息,這種技術方案凝聚了科學知識,處理問題的方法和經驗,掌握了這種技術方案,編寫代碼程序則是比較初級的技術工作,不需要太多的技術水準。而且客戶關心的是軟體功能是否足以解決特定的問題,對軟體的編碼是否具有獨創性並不感興趣。 根據法律規定:軟體適用著作權保護的內容主要是計算機程序和文檔。程序是一些直接或間接用於計算機以取得一定結果的語句或指令,是由計算機語言組成的符號系列,就是所謂的源代碼。軟體的文檔含義比較廣,法律規定的文檔包括軟體的使用說明等,這完全就是一篇文字。而軟體內容文檔可以理解為編寫源代碼的提綱,好的文檔甚至相當於源代碼。也有很多個人開發的軟體,是不寫文檔的,這樣軟體為著作權法保護的主要就是源代碼。源代碼非專業人士不懂是什麼東西,其實可以看成是一篇文章,只不過文字是專門的計算機符號語言。根據著作權法的保護范圍,更能體現智力水平和軟體價值的技術方案被排除在著作權法的保護之外,這是用著作權法保護軟體的缺陷所在。 知識產權制度保護的是智力成果,這種智力成果是非物質性的精神財富。軟體編寫也是高度的智力創作過程,按照知識產權制度原理,應該將其全部智力成果納入保護范圍之中,而不應該只保護其中的一部分。 三、軟體的可專利性 《專利法》對發明的定義為:「是指科技開發者對產品、方法或者改進所提出的技術方案。」發明有兩種,一種是產品發明,一種是方法發明。產品發明是人們通過開發出來的關於各種新產品、新材料、新物質等技術方案。方法發明是為製造產品或者解決某個技術課題而研究開發出來的操作方法,製造方法以及工藝流程等技術方案。軟體產品符合方法發明的要件。 發明專利取得的實質條件為「三性」:1、新穎性,2、創造性,3、實用性。新穎性是指申請專利的發明的在申請日以前沒有同樣的發明在國內外出版物公開發表過,在國內公開使用過或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也沒有同樣的發明由他人向專利局提出過申請。創造性是指與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實用性是指能夠在工業上的應用並有實際利益,能夠產生積極的效果。從發明專利取得的三性上來判斷,很多軟體符合申請專利的條件。 四、著作權保護與專利保護的區別 1、保護的內容不同 著作權法保護形式,專利法保護創意思想。著作權法保護的是軟體的源代碼,軟體的核心內容——技術方案的創新可以申請專利,適用《專利法》來保護,著作權法側重保護精神權利,專利法更適於經濟權利保護。這樣兩者結合使軟體得到更加完善的保護。 2、取得保護的條件不同 著作權是自動取得,取得的時間以開發完成的時間為依據,一完成即自動取得著作權,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對軟體的內容不進行任何的審查,無論軟體源代碼的寫得如何,即自動取得著作權/版權,受著作權法的保護。要獲得專利權,受到《專利法》的保護,還需要積極向國家知識產權局進行申請,是否授予專利權,需要經過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審查,是否符合授予專利的條件,再決定是否授予專利權。 3、保護的時間不同 發明專利的保護時間為二十年,從申請日開始計算,但是受保護是在申請審批取得專利權之後,發明專利申請的手續比較煩瑣,從申請到取得專利權證書一般要3年左右的時間。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時間為50年,從開發完成之日起就受著作權法保護。軟體在獲得專利權之前已經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申請專利並不影響其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專利的審批。 五、軟體專利保護的趨勢 盡管軟體是否可以申請專利在世界上還存在激烈的爭論,反對者認為無限的專利只會影響創新的努力。爭議歸爭議,但是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已經開始重新修改了各自的專利審查指南,增補了許多有關商業方法軟體發明的審查指導意見,可以認為目前三方專利局已不再注重軟體可專利性問題的討論,而是更多關注和討論軟體發明的具體判斷標准,即專利審查的第二道門檻:專利三性的問題。歐盟委員會批准了對歐盟軟體專利指令進行的有爭議的修改,為在歐洲廣泛申請軟體專利鋪平了道路。 歐洲各國已經授予了多達3000萬項(該數據來自網路,未經核實)各種軟體專利,光是一個網上購物就已經有了20多個專利。某些軟體一旦被授予專利,程序員們就很難繞得開,他們面臨的將是一個專利雷區,只有支付專利費才能開發軟體,所有的公司將必須為其軟體產品提供專利許可費用,這些公司僅僅依靠專利許可證的發布就可以獲得盈利。 我國的企業一向知識產權意識淡泊,不注意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加入世貿後,被國外的公司揮舞知識產權的大棒打得暈頭轉向,如果還不注意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可能會出現類似國外的大型企業在專利之爭中占優勢地位的情況。 我國也開始討論軟體的申請專利問題。1993年專利局(現為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了新的《專利審查指南》,給予軟體以專利保護的條件有所放鬆。其中列舉了可授予專利權的含有計算機程序的發明專利的申請范圍。我們可以看到有的軟體公司開始為他們開發的軟體申請專利,據說瑞星公司在國內外申請了至少六項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