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內各省市每年的專利申請量是多少
是這個嗎?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的統計信息里有,很全。你要是想要網站我發給你,直接給你留網站好像不可以。
❷ 請問如何查詢地級市的專利申請數量
進入這個網址http://www2.soopat.com/Home/Advanced
然後在「地址」欄輸入你想檢索的地級市名稱關鍵詞,比如成都,內或者小的城市,綿陽,點擊容「soopat搜索」,就會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如果不會,你可以告訴你想檢索的城市名稱。
❸ 地級市的專利申請受理量數據在哪查
提問者,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官方網站-服務--統計信息裡面查詢即可,方法如圖:
❹ 求助中國各省市歷年在各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授權量
進入各省專利局網站,都有專利統計,淘寶專利316店長為您解答。
❺ 嚇一跳,你知道中國一年的專利申請量有多少
國家知識產權局在京發布了2017年主要工作統計數據及有關情況。
2017年,我國發明專利申內請量為138.2萬件,同比增容長14.2%。共授權發明專利42.0萬件,其中,國內發明專利授權32.7萬件,同比增長8.2%。
截至2017年底,我國國內(不含港澳台)發明專利擁有量共計135.6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9.8件。
我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排名前十位的省(區、市)依次為:北京(94.5件)、上海(41.5件)、江蘇(22.5件)、浙江(19.7件)、廣東(19.0件)、天津(18.3件)、陝西(8.9件)、福建(8.0件)、安徽(7.7件)和遼寧(7.6件)。
❻ 2013年我國sci論文數量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分別位居世界多少位
2013年我國SCI論文數量位居世界第2位,發明專利授權量位居世界第3位。
SCI論文是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期刊所刊登的論文,目前我國科技界對SCI論文概念模式,小部分研究者誤認為SCI是一本期刊,由南京大學引用並成為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學術評價和獎懲的一類刊物。
SCI論文本身來說,我國科研工作者大多面臨英語能力匱乏的缺陷,尤其對於年齡大和專業性強的科技工作者來說,內容不是問題,英語往往成為了制約的瓶頸。
SCI論文對我國大部分科技工作者來說依然是神秘的,難於發表的,正基於此,大部分科研機構、高校等單位引入作為評價標准,這也是有失公正,雖然缺少人為干預的評價標准,但科研工作者在工作的同時,不得不將精力浪費在於SCI論文的寫作與發表。
雖然使得我國科研可與國際接軌,培養我國科技工作者運用SCI官網進行現有論文和科技成果的查詢與搜索的習慣,但制約了我國的科技水準,使科研人員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用在外語上,使大量優秀研究成果流入英文期刊,破壞了中文期刊的發展,降低了中文在科技領域的「幣值」。
如是指國知局的話,在申請人遞交的技術專利當中,並不是每個申請都能授權的。尤其是發明專利。審查特別嚴格。如果您的技術存在一些問題,國知局就不會給於這個技術授權專利的。如是可以授權專利技術,那國知局就會先給申請人發一份授權通知書。拿到了授權通知書就相當於這個技術已經成為專利了。就等著下專利證書就可以了
SCI創立背景
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編輯出版的引文索引類刊物,創刊於1964年。分印刷版、光碟版和聯機版等載體。印刷版、光碟版從全球數萬種期刊中選出3300種科技期刊,涉及基礎科學的100餘個領域。每年報道60餘萬篇最新文獻,涉及引文900萬條。進入SCI這一刊物的論文即為SCI論文。
影響因子
SCI選錄刊物的依據是文獻分析法,即美國情報學家加費爾德提出的科學引文分析法。該分析法以期刊論文被引用的頻次作為評價指標,被引頻次越高,則該期刊影響越大。
在一定時期(通常是前兩年)內,某一刊物發表的論文,被已經進入SCI刊物的論文所引用的總次數,除以該刊物這一時期內的論文總數,即為該刊物的影響因子。一般來說每一年的6月份公布影響因子,影響因子並不是該年度,而是上一年度的影響因子!
❼ 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專利申請總量是多少
2013年,公司專利申請總量為 5,647件;
2014年,公司專利申請總量為 7,378 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 2,585件。
❽ 為什麼發明人實用新型專利數量多,發明專利數量少
上海發明協會的很多朋友告訴我,他們申請的專利大都是實用新型專利,發明專利數量很少,這也是一個全國普遍存在的現象。例如,2011年全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58萬5467件;發明專利申請量52萬6412件。2012年全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74萬0290件;發明專利申請量65萬2777件。實用新型專利數量多,發明專利數量少。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呢?
我國專利法規定,實用新型專利保護的主題是有固定形狀的產品。發明專利保護的主題是:有固定形狀的產品、無固定形狀的產品和技術方法。其中無固定形狀的產品包括:氣體、液體和粉沫狀物質。由於上海的發明人做出的發明大都是有固定形狀的產品,有的發明人誤認為只能申請實用新型專利,不能申請發明專利,所以凡是有固定形狀的產品發明,都去申請實用新型專利,這就必然造成了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數量多,發明數量申請量少。
由於專利法規定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的審查程序不同,實用新型專利只進行初步審查,不進行實質審查;發明專利則既進行初步審查又要進行實質審查。初步審查只要求具有相對新穎性,即審查員只需憑經驗來判斷是否具備新穎性,不需要通過檢索來判斷。而發明專利則要求絕對新穎性,審查員要通過檢索國內外公開出版物和專利文獻來判斷是否具備新穎性。這就造成實用新型專利批准容易,發明專利批准難。發明人為了能夠獲得專利批准,便申請實用新型專利;這樣也造成了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多,發明申請量少。
由於專利法規定的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審查程序不同,發明人向專利代理機構咨詢時,代理人都會說:申請實用專利專利,保證能夠批准;發明專利則不能保證批准。這說的是實話,但同時也給發明人一個印象,發明專利批准難度大,還是申請實用新型專利保險。
首先,要准確理解法律。發明專利保護的主題,包括了有固定形狀的產品,所以有固定形狀的產品,也可以申請發明專利。我最近接觸不少上海的發明朋友都向他們推薦同一個有固定形狀的產品發明,既申請發明專利,又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就是我們所稱的一案兩申請。一案兩申請要注意發明和實用新型兩個專利申請文件要同一天提交,無論是到專利局面交、還是郵寄、或者是電子文件申請的方式,都要在同一天進行。如果不在同一天申請,專利局會根據在先申請原則,將後提交的駁回。我最近就遇到這樣的案例,同一個技術方案實用新型申請兩天後,再去申請發明專利,結果被審查員查出,法律決定了即使發明水平再高,也無法被批准。如果同一天申請,由於審查程序的不同,實用新型專利會先批准。當專利局審查認為發明專利也能夠批准時,審查員會通知發明人放棄實用新型專利權,這樣你就能獲得發明專利權。這種方法是雙保險的方法,總歸能獲得一個專利證書。同時發明專利申請量提高了,發明人也有可獲得發明專利權。
其次,發明人要盡量拓寬發明主題,除了做有固定形狀的產品以外;氣體、液體、粉沫狀、膏狀物質、技術方法等的發明都可以做。尤其是化工組合物發明,范圍大,如各種化妝品、洗發膏、面乳、香水、化肥、水泥、油墨等的發明都必需申請發明專利。我接觸的大學化學系教授、上海化工研究院的工程師,他們的發明作品都是申請發明專利。
做到上述兩點,發明專利的申請量就會增加,就會改變實用新型數量多,發明專利數量少的現象。◆ 上海發明協會理事 楊傑民
❾ 2014年,我國專利申請量多少萬件
2014年,國家知識產抄權局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92.8萬件,同比增長12.5%。其中,國內發明專利申請80.1萬件,占總量的86.3%;國外來華發明專利申請12.7萬件,占總量的13.7%。2014年,我國共授權發明專利23.3萬件,同比增長12.3%。其中,國內發明專利16.3萬件,占總量的70.0%;國外來華發明專利7.0萬件,占總量的30.0%。
❿ 為何2013年專利授權率普遍下降
專利數量與國家的科技實力嚴重不匹配。中國實用新型佔全世界95%以上,日本、德國實用新型數量減少。數量階段任務已經完成,需要通過優勝劣汰進入質量發展階段。
2009-2018年,申請量30萬-200萬,授權量20萬-154萬。2019年上半年,新型申請101萬件(-1.9%),授權74.7萬件(+1.1%),周期6.2個月;授權率75%左右。
2016起開始控制授權數量,2016-2019年,授權率從90%逐步下降到75%。中國的專利申請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甚至超過美國、日本、德國、韓國等主要國家的專利申請量的總和。
由於實用新型專利不需經過實質審查,所以授權時間較短,但是不經過實質審查,必然會導致一些專利在新穎性和創造性方面有所欠缺,正因為如此,很多人對實用新型專利不加以重視,甚至建議我國取消實用新型專利。
實用新型專利有十分重要的優點:
1、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保護范圍不同,可以從更多的角度保護重要專利技術,補充保護核心技術。
2、實用新型專利審查時間短,獲得授權的時間快,專利技術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向公眾公開並市場化,這對於生命周期短、市場更新快的技術有很重要的意義,對於企業來說,時間就意味著一切,只有搶得先機,才能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
3、費用低廉,不僅僅是申請費用遠小於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的維持費用也遠低於發明專利,申請了費用減繳的實用新型專利,2018年8月1日後可以在專利權有效期內(10年)都享受國家專利費用減繳,同時,較低的費用也使得專利市場化的門檻相對較低。
國家現在不斷重視微創新,也對實用新型審核更加嚴格,增加了審核力度,實用新型專利的含金量也在不斷提高。為了適應這種變化,切實維護專利權人的利益,提高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