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表現有
【法律分析】
1、未經許可製造專利產品的行為;2、故意使用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3、銷售、許諾銷售未經許可的專利產品的行為;4、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銷售、許諾銷售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5、進口專利產品或進口依照專利方法直接得的產品的行為;6、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7、冒充專利的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第十一條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2. 專利權人有權實施哪些行為
法律分析:1.獨占實施權。
2、轉讓權是指專利權人將其獲得的專利所有權轉讓給他人的權利。
3、許可實施權許可實施權是指專利權人通過實施許可合同的方式,許可他人實施其專利並收取專利使用費的權利。
4、標記權標記權即專利權人有權自行決定是否在其專利產品或者該產品的包裝上標明專利標記和專利號。
5、請求保護權請求保護權是專利權人認為其專利權受到侵犯時,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請求專利管理部門處理以保護其專利權的權利。
6、放棄權專利權人可以在專利權保護期限屆滿前的任何時候,以書面形式聲明或以不繳納年費的方式自動放棄其專利權放。
7、質押權根據擔保法,專利權人還享有將其專利權中的財產權進行出質的權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第十六條 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有權在專利文件中寫明自己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專利權人有權在其專利產品或者該產品的包裝上標明專利標識。
3. 侵犯專利權的行為有哪些,侵犯專利權要承擔哪
您好:
(一)直接侵權行為。這是指直接由行為人實施的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
其表現形式包括:
1、製造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2、使用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
3、許諾銷售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
4、銷售發明、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5、進口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6、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
7、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活法來源的,仍然屬於侵犯專利權的行為,需要停止侵害但不承擔賠償責任。
(二)間接侵權行為。這是指行為人本身的行為並不直接構成對專利權的侵害,但實施了誘導、慫恿、教唆、幫助他人侵害專利權的行為。
這種侵權行為通常是為了直接侵權製造條件,常見的表現形式有:
行為人銷售專利產品的零部件、專門用於實施專利產品的模具或者用於實施專利方法的機械設備;
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授權或者委託,擅自轉讓其專利技術的行為等。
民事責任
1、停止侵權
停止侵權,是指專利侵權行為人應當根據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的處理決定或者人民法院的裁判,立即停止正在實施的專利侵權行為。
2、賠償損失
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專利權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確定;被侵權人所受到的損失或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可以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
3、消除影響
在侵權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給專利產品在市場上的商譽造成損害時,侵權行為人就應當採用適當的方式承擔消除影響的法律責任,承認自己的侵權行為,以達到消除對專利產品造成的不良影響。
刑事責任
依照專利法和刑法的規定,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應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專利法及其有關法律的規定,侵權行為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
行政責任
對專利侵權行為,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有權責令侵權行為人停止侵權行為、責令改正、罰款等,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還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
4. 為什麼沒有規定侵犯專利權罪
我國《刑法》僅規定了假冒他人專利罪,未規定侵犯專利權罪。假冒他人專利和侵犯專利權是兩種不同的行為。
假冒他人專利指的是(1)未經許可,在其製造或者銷售的產品、產品的包裝上標注他人專利號的;
(2)未經許可,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所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專利技術的;(3)未經許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合同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專利技術的;(4)偽造或者變造他人的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的。
所以假冒他人專利實際上是一種欺詐行為,罪犯沒有相關專利,卻謊稱自己有擁有該項專利,欺詐消費者或者合同相對人。因此假冒他人專利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影響公共利益,《刑法》將其納入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之中。
侵犯專利權是完全不同的行為。對於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侵犯專利權指的是未經許可以生產為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專利產品;對於專利方法是指未經許可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對於外觀設計專利是指未經許可製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那麼,為什麼《刑法》中不設侵犯專利權罪?
通說認為有兩個原因。
第一,這是由專利本身的性質決定的。在現實中,知識產權行政機關可能會授予大量無效的專利權。一個技術要獲得專利,通常要滿足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三個要件。單看新穎性要件,專利審查員就很難保證其授予的每一個專利權都滿足新穎性標准。現在的新穎性要件采絕對新穎性標准,也就是在申請日之前,不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公開出版物和任何地方有人使公開使用過。由於時間、資源等限制,審查員實際上很難做到完全嚴格的把關,所以大量專利權實際上可能是無效的。已經獲得專利權的一些技術,其實其創造性和實用性也很可能受到質疑。更不要說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這兩類不用經過實質審查的專利了。
如果在《刑法》中規定侵犯專利權罪,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即當檢察院追訴犯罪嫌疑人時,嫌疑人提出專利無效宣告的請求。按照目前的規定,法院只能等待專利無效宣告審理的結果,才能繼續審理該刑事案件。專利無效宣告程序先要經過專利復審委的決定,如果當事人對決定不服,還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對一審結果不服,還可繼續提起上訴。這個過程通常曠日持久。而檢察機關此時只能將犯罪嫌疑人羈押。如果最終證明專利確實無效,那麼只能釋放犯罪嫌疑人,這期間可能帶來追訴錯誤、超期羈押等問題。
所以,對於專利這種權利狀態比較復雜的權利,《刑法》未將侵犯專利權行為作為犯罪考慮。相反,假冒注冊商標、侵犯著作權的行為認定就明確得多。不過,也應注意並非所有的侵犯商標權和侵犯著作權的行為都構成犯罪。《刑法》中規定的都是權利狀態非常明確的情形,比如假冒商標要求的是同種商品、同一商標;對於其他侵權行為,如類似商品、近似商標等,由於權利狀態比較復雜,《刑法》未加以規定。對於侵犯著作權,僅規定侵犯復制權和發行權的情形,對於權利狀態需要論證的演繹權等,未加以規定。
第二個理由是,《刑法》所規范的內容通常必須對公共利益有較大影響。比如,假冒商標、侵犯著作權等,都可能帶來欺騙消費者、影響市場經濟秩序的後果。比如說,犯罪嫌疑人賣給消費者一個山寨手機,卻在上面貼上蘋果的牌子,這實際上就是通俗說的賣假貨。或者犯罪嫌疑人賣質量低劣的盜版光碟,消費者的利益也可能因此受損。但是侵犯專利權行為就不一樣。比如說,假設三星手機中的某些技術侵犯了蘋果手機的專利權,其實這對消費者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影響。所以侵犯專利權實際上只是當事人之間的利益糾紛,對公共利益影響不大。故而《刑法》不將其納入考慮。
5. 侵犯他人發明專利,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一、專利侵權後果
1、專利侵權將受到民事制裁。依照專利法的規定,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擅自以生產經營為目的侵犯專利權的,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請求停止侵權行為,並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專利權人受到的損失賠償額確定。事實上,專利權人不僅可以要求賠償經濟損失,而且可以要求採取措施恢復專利權人的商業信譽。
2、專利侵權行為將受到行政處罰。依照專利法的規定,假冒他人專利、泄露國家秘密、弄虛作假等行為均屬侵權行為,給予行政處分。
3、專利侵權將受到刑事制裁。根據專利法的規定,專利侵權一般會受到民事制裁,但有時也需要刑事制裁。根據專利法的規定,「侵權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專利侵權必須承擔的責任
1、制止侵權:主要是指侵權人根據專利行政部門的決定或者人民法院的判決,應當立即停止實施專利侵權行為。
2、損失賠償:主要是指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專利權人因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所獲得的利益確定;侵權人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所獲得的利益不能確定的,可以根據專利許可費的倍數確定。
3、消除影響:主要是指侵權人實施侵權行為,損害專利產品在市場上的商譽,侵權人應當採取適當方式承擔消除影響的法律責任,承認侵權行為,消除對專利產品的不利影響。否則他將承擔法律責任。
看完本文,想必大家對專利侵權需要承擔的後果有所了解,相信以後大家會更加重視專利權。如果您也有作品需要進行專利申請,可以通過一品知識產權實現。申請專利找一品,可靠又放心!
6. 請求宣告專利權無效的理由有哪些
根《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六十五條 依照專利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請求宣告專利權無效或者部分無效的,應當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交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書和必要的證據一式兩份。
無效宣告請求書應當結合提交的所有證據,具體說明無效宣告請求的理由,並指明每項理由所依據的證據。
可以請求宣告專利權無效的理由包括:
(1)被授予專利權的主題不符合《專利法》第二條關於發明、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的定義;
(2)被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創造屬於《專利法》第五條規定的情形,即違反國家法律、違反社會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或者發明創造的完成依賴於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而獲取或者利用的遺傳資源;
案例:一「重磅」葯物專利權被宣告無效
2015年08月,制葯巨頭吉聯亞科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吉聯亞公司)因不服其擁有的「含核苷酸類似物的組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專利號:ZL200710196265.3)發明專利權被宣告無效,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了行政訴訟。法院已受理此案。據了解,此案涉及到較為復雜的馬庫什權利要求的認定問題。
據了解,「含核苷酸類似物的組合物及其合成方法」的專利權人吉聯亞公司是全球重要的艾滋病葯物生產商,該專利涉及吉聯亞公司生產的一種治療乙肝和艾滋病的抗病毒葯物--替諾福韋。
替諾福韋是一種新型核苷酸類逆轉錄酶抑制劑,吉聯亞公司2010年年報顯示,替諾福韋及其復方制劑當年的銷售額已經超過60億美元,在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艾滋病治療指南和中國艾滋病治療指南中被推薦為艾滋病的一線治療葯物。
「含核苷酸類似物的組合物及其合成方法」的專利權獨立權利要求為馬庫什權利要求。根據《專利審查指南》的規定,如果一件申請在一個權利要求中限定多個並列的可選擇要素,則構成馬庫什權利要求。
2013年,上海奧銳特實業有限公司、江蘇正大天晴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等聯合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就「含核苷酸類似物的組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專利提起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
7. 侵犯專利權的行為構成的原因是什麼
專利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1、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侵權人主觀上的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
2、以生產經營為目的;
3、侵犯的對象應當是在我國享有專利權的有效專利;
4、有違法行為存在。
即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出現以營利為目的實施侵犯專利的行為。
【法律依據】
《專利法》第十一條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8. 演繹作品的著作權保護
演繹作品著作權是構成侵權的。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當事人在使用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匯編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進行出版、演出和製作錄音錄像製品時,應當提前徵得著作權人的許可並支付相應的報酬,否則將認定為侵權行為。
【法律依據】
2021年6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六)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展覽、攝制視聽作品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編、翻譯、注釋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六條
使用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匯編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進行出版、演出和製作錄音錄像製品,應當取得該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