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商標專利 > 美國專利權客體

美國專利權客體

發布時間:2022-04-21 05:58:37

『壹』 專利中的創造性如何區分

從哲學上講,創造性是指發明創造的規定性特徵相對於現有技術具備質變。
創造性的變化包括發明創造的規定性特徵對所屬領域的人員來說發生了非顯而易見的變化。審查指南認為,如果發明創造的規定性特徵是其所屬領域的人員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試驗可以觀察、認識到的,則該發明創造的特徵相對於現有技術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這種變化就沒有創造性。
但是,從哲學的角度看,發明創造的規定性特徵對所屬領域的人員來說即使是顯而易見的,或者是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試驗可以觀察、認識到的,只要發明創造的規定性特徵相對於現有技術具備質變,即發明創造的規定性特徵變化導致其屬性超出了現有技術的「度」的范圍,該發明創造就必定具有創造性。反之,如果發明創造的規定性特徵變化導致其屬性沒有超出現有技術的「度」的范圍,則該發明創造的規定性特徵即使是非顯而易見的,或者是不能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試驗可以觀察、認識到的,其也沒有創造性。
例如,一項發明是在已知的採用加熱的化學反應中選用一種公知的電加熱法,由於在工業上已知的加熱方法極其有限,所屬領域的人員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試驗就可以觀察、認識到各種加熱法的效果,只要該選擇發明在有限的幾次試驗中,發現電加熱法取得了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則即使其技術方案是顯而易見的,但由於發明創造的規定性特徵相對於現有技術具備質變,即該發明創造的規定性特徵變化導致其屬性超出了現有技術的 「度」的范圍,因此,該發明創造的規定性特徵依然應當被認為具備創造性。
在一份制備硫代氯甲酸的現有技術對比文件中,催化劑羧酸醯胺和/或尿素相對於每1mol的原料硫醇,其用量為>0至100mol%;一項制備硫代氯甲酸方法的否定之否定發明,採用了催化劑用量(0.02~0.2mol%),提高產率11.6~35.7%,大大超出了限定范圍之外的產率。盡管該發明創造的規定性特徵可能是其所屬領域的人員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有限的試驗觀察、認識到的,但由於發明創造的規定性特徵對現有技術的否定之否定,導致其屬性超出了現有技術的「度」的范圍,即發明創造的規定性特徵相對於現有技術具備質變,因此,該發明創造具有創造性。
一名工匠在准備黑色橡膠配料時,把應該加入3%的碳黑提升為30%。而加入30%碳黑生產出來的橡膠具有原先不曾預料到的高強度和耐磨性能,盡管加入碳黑是公知的現有技術,但由於該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的規定性特徵的量變導致其屬性超出了原有的「度」的范圍,否定之否定導致該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具有質變,即該發明創造具有創造性。
在哲學看來,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的量變超出「度」的范圍,該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就具有創造性。
但是,如果發明僅是某些公知產品或者方法連結在一起,各自仍以常規的方式工作,而且總的技術效果是各組合部分效果之總和,各組合的技術特徵無功能上相互作用關系,僅僅是一種簡單的疊加,或稱之為「拼湊」,這種拼湊的發明即使是非顯而易見的,也依然不具有質變,即不具備創造性。
例如,一項發明是在台秤上設有電子表。發明是將公知的電子表安裝在公知的台秤上,將電子表同台秤組合後,兩者仍各自以其常規的方式工作,在功能上沒有相互支持,只是一種簡單的疊加。盡管該發明具有非顯而易見性,但由於該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不具有質變,即該發明不具備創造性。
一個與現有檯球桌形狀構造相同但尺寸小一倍的小型檯球桌,如果作為對比文件的現有技術中的檯球桌沒有對形狀構造的尺寸的「度」做出限定,則形狀構造相同但尺寸小一倍的小型檯球桌相對於參照物的檯球桌不僅不存在質變,即沒有創造性,甚至也不存在量變,即沒有新穎性。但是,如果現有技術中的是針對正規比賽用的標准比賽檯球桌,並在獨立發明創造定義中給出了標准檯球桌的形狀構造的尺寸范圍,則尺寸小一倍的小型檯球桌與標准比賽檯球桌相比,應當認定其存在量變,即有新穎性,但沒有質變,即沒有創造性。
假如小型檯球桌的尺寸范圍的變化超出了正常檯球桌的 「度」的范圍,即該小型檯球桌已經小到了不屬於運動器材,已經不具有檯球桌應當具有的實用性的程度,而僅僅是一個微型的檯球桌模型,則應當認定該微型的檯球桌模型與小型檯球桌相比,不僅有量變,即有新穎性,也有質變,即有創造性。只要是產品的種類不同,即使其結構、形狀、圖案、色彩相同,也應當認為是不同的發明創造,而不同的發明創造必定具有質的不同。

『貳』 美國專利類型有哪幾種

發明專利抄(utility patent):美國專利法中規定,凡是發明或發現新穎且具有實用的方法、機器、產品、物質組合物,或者對已知物質的新用途,或者是對現有技術的進一步改進,都屬於美國專利法所要保護的客體。

外觀專利(design patent):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對產品本身或附加到產品上的視覺裝飾性的新的和獨創的改進。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客體通常涉及產品的整體或局部的形狀或構型、附加到產品上的表面裝飾、形狀或構型與表面裝飾的組合。

植物專利(plant patent):植物專利保護利用無性繁殖方式培育出的任何獨特且新穎的植物品種,包括變形芽、變體、雜交等新品種。申請人可對種子、植物本身以及植物組織培養物進行專利保護,要求保護的植物品種必須具有顯著性、一致性和穩定性。

『叄』 我聽說中國知識產權相關法律在立法之處參照美國的相關法規,把discovery也算在知識產權客體里了

就我所知,中國專利(著作權不清楚)相關法律在立法之初,主要借鑒了歐洲(主要是德國)的相關法律,在法律和行政法規的條文上和《歐洲專利條約》等幾乎對應,但是實踐層面相差比較大:如科學發現(discovery)因為涉及排除式(disclaimer)條款,以前有過廣義解釋來實踐的傾向,這樣國外申請人意見很大,所以現在實踐層面與歐洲差不多了。
中國專利法規參照美國的很少,美國的比較特立獨行。、

『肆』 怎樣查詢美國專利

美國專利可以登錄以下網站進行查詢。

1、美國專利商標局網站 http://www.uspto.gov/patft/index.html

美國專利商標局

2、歐洲專利局 http://ep.espacenet.com/

歐洲專利局

4、國家知識產權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

3、中國企業專利信息服務平台 http://www.5ipatent.com/cn/5i-2/

中國專利信息網

(4)美國專利權客體擴展閱讀

向外國申請專利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1、向外國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是否涉及國家重大利益或需要保密。凡不涉及國家重大利益或不需要保密的發明創造,可以向外國申請專利;反之,則不能向外國申請專利。

2、該發明創造能否成為該申請國專利法保護的客體,是否符合該國對專利性的要求。一般來說,申請人要對申請國的專利法有一定的了解,並對自己的專利申請能被批准有一定把握後,再向該國提出專利申請。

3、該發明創造在其欲提出申請的國家中是否有市場潛力,是否有競爭對手,既是否有獲得獨占實施權的必要。一般地說,應在有此必要並預期能獲得利益時才考慮提出專利申請。

『伍』 專利權的特點有哪些

專利權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1)具有獨占性。也稱壟斷性或專有性、排他性,專利專屬權利人所有,專利權人對其權利的客體(即發明創造)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2)具有時間性。所謂專利權的時間性,即指專利權具有一定的時間限制,也就是法律規定的保護期限。期限屆滿後,專利權人對其發明創造就不再享有專有權。原來受法律保護得發明創造就成了社會的公共財富,任何單位或個人都可以無償使用。我國《專利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發明專利權的期限為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期限為10年,均自申請日起計算。」

(3)具有地域性。所謂地域性,就是對專利權的空間限制。它是指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所授予和保護的專利權僅在該國或地區的范圍內有效,對其他國家和地區不發生法律效力,其專利權是不被確認與保護的,只有以一定地域內的法律才得以產生並在該地域內受到法律保護。

(5)美國專利權客體擴展閱讀:

專利權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排他性、時間性和地域性。

1.排他性,也稱獨占性或專有性。專利權人對其擁有的專利權享有獨占或排他的權利,未經其許可或者出現法律規定的特殊情況,任何人不得使用,否則即構成侵權。這是專利權(知識產權)最重要的法律特點之一。

2.時間性,指法律對專利權所有人的保護不是無期限的,而有限制,超過這一時間限制則不再予以保護,專利權隨即成為人類共同財富,任何人都可以利用。

3.地域性,指任何一項專利權,只有依一定地域內的法律才得以產生並在該地域內受到法律保護。這也是區別於有形財產的另一個重要法律特徵。根據該特徵,依一國法律取得的專利權只在該國領域內受到法律保護,而在其它國家則不受該國家的法律保護,除非兩國之間有雙邊的專利(知識產權)保護協定,或共同參加了有關保護專利(知識產權)的國際公約。

『陸』 民間藝人的作品需要申請專利嗎

首先釐清一點
專利權和著作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看你的問題,好像認為二者都屬於知識產權的范疇,所以二者就沒有什麼區別。這個看法是錯誤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於1984年3月12日通過, 自1985年4月1日起施行。
這里有一個關於專利法的講座,是李哲彬律師的,給你看一下就明白了

一、專利權及其主體
專利權,是指申請人就其發明創造向國家專利行政部門提出專利申請,經依法審查合格後,被授予的在一定期限內對該發明創造享有的專有權利。
專利權主體是專利權人,根據專利法的規定,專利權人分為兩種:一種是作為我國全民所有制單位或集體所有制單位或我國公民個人的"專利權人";另一種是中國境內的外商獨資企業、中外合資、中外合作企業或這些企業中個人的"專利權人",以及作為境外外國企業或個人的"專利權人"。

二、專利權的客體
(一)發明
發明是專利法的主要保護對象。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第2條規定,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技術方案。一項發明要取得專利權,必須符合專利法所規定的條件, 即:作為具體的技術方案,該發明應屬於可以授予專利權的范圍;必須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該發明不得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

(二)實用新型
1、 實用新型俗稱"小發明",它是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組合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它具有以下特徵:
(1)實用新型產品必須具有實用性,能夠在工業上應用,其一旦付諸實施,能取得某種技術的、經濟的或者社會的效果;
(2)實用新型必須是針對具有一定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的產品,且僅限於具有立體造型、構造並能移動的固體產品。因此,無確定形狀的產品如氣態產品、液態產品以及粉末狀、糊狀、顆粒狀的固態產品等應當排除在外。

2、 實用新型與發明的不同之處在於:
(1)實用新型的創造性一般要低於發明。專利法規定,發明應具有突出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實用新型應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2)實用新型只限於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作出的發明,方法不屬於實用新型的范圍;
(3)專利法雖然規定了實用新型應當具備的條件,但又規定對實用新型專利只進行形式審查而不進行實質審查,只要經形式審查合格即可授予實用新型專利權,至於其是否符合專利條件,一般是在專利侵權訴訟中解決;
(4)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期限要短於發明。

(三)外觀設計
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色彩或者它們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的並適於工業上應用的新設計。外觀設計具有以下特徵:
(1)承載外觀設計的產品必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2)外觀設計必須是與獨立的具體的產品合為一體的新設計;
(3)外觀設計必須能夠適於工業上應用;
(4)外觀設計必須富有美感;
(5)外觀設計可是立體的,也可是平面的。

(四)不授予專利權的對象
專利法不適用的對象包括:
(1)科學發現、科學原理;
(2)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
(3)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4)動物和植物品種,包括天然生長和人工培養的動、植物品種;
(5)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另外,我國專利法第5條規定,對違反國家法律、社會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發明創造,不授予專利權。

三、獲得專利權的實質要件
(一)發明、實用新型獲得專利權的實質要件
一項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獲得專利權的實質要件即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
1、 新穎性
根據專利法的規定,新穎性是指在申請日以前沒有同樣的發明或實用新型在國內外出版物公開發表過,在國內公開使用過或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也沒有同樣的發明或實用新型由他人向國家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中。但申請專利的發明或實用新型在申請日以前6個月內,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不喪失新穎性:
(1)在中國政府主辦或者承認的國際展覽會上首次展出的;
(2)在規定的學術會議或者技術會議上首次發表的;
(3)他人未經申請人同意而泄露其內容的。

2、創造性
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衡量發明創造性有兩個不可或缺的因素:即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進步。突出的實質性特點是指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在本質上有突出的區別,具有明顯不同的技術特徵;顯著的進步是指發明與最接進的現有技術相比具有長足的進步。
實用新型的創造性標准與發明不同,除了其創造性要求低於發明外,專利法規定對實用新型專利申請不進行實質審查,所以對實用新型創造性的評定,只有在對實用新型專利權提出無效宣告請求時才可能涉及到。

3、實用性
(1)實用性是指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製造或者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的效果。也就是說,一項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要獲得專利權,必須能夠在工業實踐中反復再現地應用,且能產生積極的效果。申請專利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是一種產品的,該產品必須能夠在產業上製造;申請專利的發明是一種方法的,該方法就必須能夠在產業上使用。申請專利的發明或者實用新?quot;能夠產生積極的效果",是指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可以得到新的、更高的效益。
(2)以下幾種情況不具有實用性:
A、申請專利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不具有再現性。再現性,是指申請專利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根據專利申請文件所公開的技術內容,重復實施專利申請中所採用的技術方案;
B、申請專利的技術方案違背自然規律;
C、利用獨一無二的自然條件完成的技術方案;
D、申請專利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缺乏技術手段;
E、申請專利的技術方案不能產生積極效果,即實施這樣的技術方案可能造成環境污染,能源或者資源的嚴重浪費、損害人體健康等,不具有實用性。

(二)外觀設計獲得專利權的實質要件
外觀設計獲得專利權的實質要件為:新穎性和美觀性。新穎性指申請專利的外觀設計與其申請日以前已經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的外觀設計不相同和不相近似;與其申請日前已在國內公開使用過的外觀設計不相同或者不相近似。美觀性指外觀設計被使用在產品上時能使人產生一種美感。

四、專利申請權
(一)專利申請權
專利申請權,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據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享有的就發明創造向國家專利行政部門提出專利申請的權利。
1、專利申請權的確定
一項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歸誰所有,分為以下兩種情形:
(1)由法律直接規定
專利法第6條規定:職務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屬於該單位,非職務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屬於完成該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
職務發明創造,是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執行本單位任務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是指:A、在本職工作中作出的發明創造;B、履行本單位交付的本職工作之外的任務而作出的發明創造;C、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一年內所作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原單位交付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 本單位物質條件,是指本單位的資金、設備、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對外公開的技術資料等。
非職務發明創造,是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利用自己時間、資金、設備等物質技術條件完成的發明創造。
(2)依合同約定的情形
專利法第6條第3款規定,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
專利法第8條規定,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一個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委託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當事人雙方可以就專利申請權的歸屬在合同中約定。如果當事人雙方在合同中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專利申請權屬於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

2、專利申請權的轉讓
根據專利法規定,專利申請權可以轉讓。專利申請權轉讓的結果為專利申請人喪失專利申請權,而受讓人獲得相應的專利申請權。專利申請權的轉讓既可發生在專利申請人提出專利申請以前,也可發生在提出專利申請後、授予專利權以前。
轉讓專利申請權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受讓人就此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專利申請的,除了提交法律規定的專利申請文件外,還應當提交雙方簽名或蓋章並經公證機關公證的專利申請權轉讓合同。另外,專利申請權轉讓應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登記,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予以公告。專利申請權的轉讓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轉讓專利申請權應注意:若專利申請人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人,專利申請權的轉讓必須經全體權利人同意;如轉讓人為中國單位或者個人,受讓人為外國人,專利申請權的轉讓還應當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准。

(二)專利申請的基本原則
1、單一性原則
單一性原則又稱「一申請一發明」原則,是指一份專利申請文件只能就一項發明創造提出專利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專利申請的單一性原則不允許在一份專利申請中就兩項或者兩項以上的發明創造提出專利申請,但是卻允許就「屬於一個總的構思」或者「有聯系的」、「有關的」或者「相互依賴的」技術方案提出專利申請。就外觀設計而言,允許在一份申請中就 "用於同一類別並且成套出售或者使用的產品的"兩件以上的外觀設計提出專利申請。所謂同一類別的產品,是指產品屬於分類表中同一個類;成套出售或使用,是指各產品的設計或構思相同,並且習慣上是同時出售,同時使用。
《專利法實施細則》第35條對專利申請的 "單一性"作了進一步的規定,即「依照專利法第31條第1款的規定,可以作為一件專利申請提出的屬於一個總的發明構思的兩項以上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應當在技術上相互關聯,包含一個或多個相同或相應的特定技術特徵。其中特定技術特徵是指每一項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作為整體考慮,對現有技術作出貢獻的技術特徵。」
《專利法實施細則》第35條第2款規定,下列各項可以在一件發明專利申請中作為屬於一個總的發明構思的多項發明:
(1)不能包括在一項權利要求內的兩項以上產品或方法的同類獨立權利要求;
(2)產品和專用於製造該產品的方法的獨立權利要求;
(3)產品和該產品用途的獨立權利要求;
(4)產品、專用於製造該產品的方法和該產品的用途的獨立權利要求;
(5)產品和專用於製造該產品的方法和為實施該方法而專門設計的設備的獨立權利要求;
(6)方法和為實施該方法而專門設計的設備的獨立權利要求。

2、書面原則
專利法實施細則第3條規定:「專利法和本細則規定的各種手續,應當以書面形式辦理。」此處的書面形式即書面原則,這一原則是指在專利申請的過程中,專利申請人及其代理人在辦理各種手續時都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3、先申請原則
先申請原則,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人分別就同樣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專利權授予最先提出專利申請的人。

(三)專利申請人
1、專利申請人的概念
專利申請人,是指對某項發明創造依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享有專利申請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外國人要在我國申請專利,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在中國有經常居所或者營業場所;
(2)在中國沒有居所或者營業場所的,應當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按我國專利法規定辦理申請手續。

2、專利申請人的權利
專利申請人依法提出的專利申請被國家專利行政部門受理後,即享有下列權利:
(1)有權依據其申請要求優先權;
(2)就其後由他人以同樣的發明創造向國家專利行政部門提出的專利申請而言,該申請人取得了在先申請人的地位;
(3)申請專利的發明將得到臨時保護。專利法第13條規定: "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申請人可以要求實施其發明的單位或者個人支付適當的費用"。該申請若沒有被授予專利權,這種臨時保護也就不復存在;
(4)在專利申請被批准為專利、被駁回、被撤回或者被視為撤回以前,專利申請人可以轉讓其專利申請權;
(5)在專利申請的審查過程中,專利申請人還享有撤回權、修改權、修改請求權、實質審查請求權以及放棄權等項權利。

(四)專利申請文件
1、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文件
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申請人應當向國家專利行政部門提交以下申請文件:
(1)請求書
它包括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名稱,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姓名,申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國籍等。請求書應當使用由專利行政部門規定的表格,並且只能用中文填寫。
(2)說明書
說明書的內容包括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名稱和所屬的技術領域,與發明或實用新型相關的背景技術,發明或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或者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其實施例,與已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或進步和附圖等。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申請人藉助說明書對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進行具體說明。因此,說明書要按照規定的要求填寫,應當對發明或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清楚、完整的說明,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准。
(3)說明書摘要
摘要是對說明書公開內容的簡明文摘,它僅是一種技術情報,不具有法律效力。其內容不屬於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原始公開的內容,不能作為以後修改說明書或者權利要求書的根據,也不能用來解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4)權利要求書
權利要求書記載發明或實用新型所必須的技術特徵,清楚並簡要地表述請求專利保護的范圍。權利要求書中的權利要求可以分為「獨立權利要求」和「從屬權利要求」。前者是從整體上反映發明或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記載為達到發明或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的必要技術特徵;後者是用以要求保護的附加技術特徵,對引用的權利要求作進一步的限定。權利要求書是用以確定專利保護范圍的書面文件。所以它是判斷他人是否侵犯專利權的根據,直接具有法律效力。

2、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文件
申請人就外觀設計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專利申請的,應當提交請求書以及該外觀設計的圖片或者照片等文件,並且寫明使用該外觀設計的產品及其所屬的類別,必要時還應當寫明對外觀設計的簡要說明。
就立體外觀設計產品而言,應當提交正投影六面視圖和立體圖或者照片;就平面觀設計產品而言,應當提交該產品的兩面視圖。

(五)專利申請日
1、專利申請日的概念
專利申請日,也稱關鍵日,它是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或者由其指定的專利申請受理代辦處收到完整專利申請文件的日期。
確定專利申請日時應當注意以下問題:
(1)如果專利申請文件是通過郵局郵寄的,則以寄出的郵戳日為申請日;
(2)專利申請人享有優先權的,以優先權日為申請日。

2、優先權制度
專利申請人就其發明創造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後,在法定期限內又就相同主題的發明創造提出專利申請的,法律規定其在後申請以第一次申請的日期作為其申請日。專利申請人依法享有的這種權力就是優先權。優先權最早是由巴黎公約所確立的,稱為外國優先權,其後又將其適用於國內,產生了國內優先權制度,故優先權可分為外國優先權和本國優先權。
(1)本國優先權
專利法第29條第2款規定,申請人自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中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12個月內,又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就相同主題提出專利申請的,可以享有優先權,這種在國內的申請優先權即本國優先權。
專利法實施細則第33第2款規定,在先申請和要求優先權的在後申請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A、在先申請只能是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申請,且不屬於分案申請;
B、在先申請沒有要求過外國優先權或者本國優先權;
C、對於在先申請,專利局尚未發出授予專利的通知;
D、要求優先權的後一申請是在先申請的申請日起12個月內提出的。
申請人要求本國優先權的,應當在向專利行政部門提出專利申請的同時提出要求優先權的聲明。未按時提出聲明的,視為未要求優先權。
(2)外國優先權
外國優先權,是指申請人就其發明創造第一次在某國提出專利申請後,在法定期限內,就相同主題的發明創造向另一國提出專利申請的,依照有關國家法律的規定而享有的優先權。專利法第29條規定,申請人自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外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12個月內,或者自外觀設計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6個月內,又在中國就相同主題提出專利申請的,依照該外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 或者依照相互承認優先權的原則,可以享有優先權。
在一國享有優先權的發明與另一國首次申請的最終結果無關,只要該首次申請在有關國家中獲得了確定的申請日,就可作為要求外國優先權的基礎。
專利法第30條規定,申請人要求外國優先權的,應當在向中國專利行政部門提交專利申請的時候提出書面聲明。此外,專利法還要求申請人在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的3個月內提交第一次專利申請文件的副本。 該副本應由受理該申請的外國專利局製作並予以證明。
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第34條的規定,如果要求外國優先權的申請人在中國沒有經常居所或者營業場所,必要時,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可以要求其提供下列文件:
1、國籍證明;
2、申請人是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其營業場所或者總部所在地的證明文件;
3、外國人、外國企業及其他組織的所屬國承認中國公民和單位可以按照該國國民的同等條件,在該國享有專利權、優先權和其他與專利有關的權利的證明。
申請人要求優先權後,可以撤回優先權要求。申請要求多項優先權的,可以撤回全部優先權要求,也可以撤回其中的一項或者幾項優先權要求。

(六)專利申請的審查與批准
1、發明專利申請的審批
(1)初步審查
初步審查是指國家專利行政部門受理發明專利申請後,對其是否符合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規定的形式要求以及是否存在明顯的實質性缺陷進行審查。
形式審查主要審查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文件是否齊備,是否使用了規定的格式,文件撰寫是否符合規定的形式等。實質性缺陷的審查,主要是審查專利申請的內容是否明顯不符合專利法的有關規定。這一部分雖然涉及專利申請的實質內容,但並不對其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進行評價。
(2)早期公開
早期公開,又稱公布專利申請。專利法第34條規定,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收到發明專利申請後,經初步審查認為符合本法要求的,自申請日起滿18個月,即行公布。專利行政部門可以根據申請人的請求早日公布其申請。
(3)實質審查
實質審查是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對發明專利申請是否符合授予專利權的實質性條件即發明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等依法進行的審查。
對發明專利申請進行實質審查的主要內容有:
A、申請專利的發明是否違反國家法律、社會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
B、申請專利的發明是否符合發明的定義;
C、申請文件是否符合單一性原則;
D、要求優先權的,優先權是否成立;
E、申請專利的發明是否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
F、申請人是否具備合格的資格,是否為最先申請人;
G、說明書、權利要求書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H、如果申請人對申請文件的進行了修改,是否超過了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
申請不符合有關規定的,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通知申請人在指定的期限內陳述意見或者對其申請進行修改。申請人在接到通知後,無正當理由逾期不答復的,該申請被視為撤回。
發明專利申請經申請人陳述意見或者進行修改後,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仍然認為不符合規定的,則將作出駁回該發明專利申請的決定。
發明專利經實質審查沒有發現駁回理由的,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授予專利權的決定,發給發明專利證書,同時予以登記和公告。發明專利權自公告之日起生效。
應當注意,實質審查程序通常是由專利申請人提出實質審查請求啟動的。自申請日起三年內,專利申請人可隨時提出實質審查請求,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提出請求的,其申請被視作撤回。國家專利行政部門認為必要的,也可自行對發明專利申請進行實質審查。

2、實用新型或者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的審批
A. 專利法規定對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只進行初步審查,並不經過實質審查階段。
(1)對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初步審查包括:申請的發明是否明顯違背單一性原則;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主題是否為對產品的形狀、構造及其結合所提出的並適於應用的新的技術方案; 實用新型的內容是否明顯違反國家法律、社會公德或者妨害社會公共利益;申請專利的實用新型是否明顯屬於專利法第25條規定的不授予專利權的對象;申請人是外國人的,是否明顯沒有資格提出專利申請以及是否沒有委託國家指定的涉外代理機構代辦申請的。
專利行政部門應當將審查意見通知申請人,要求其在指定的期限內陳述意見或者補正;申請人期滿未答復的,其申請被視為撤回。申請人陳述意見或者補正後,仍然不符合有關規定的,應當予以駁回。
(2)對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的初步審查包括:是否明顯屬於專利法第5條規定不能授予專利權的對象,即是否明顯違反國家法律、社會公德或者妨害社會公共利益;申請的外觀設計是否明顯違背單一性原則;是否為對產品的形狀、圖案、色彩或者其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上應用的新設計;申請文件是否齊備,這些文件是否符合專利法以及專利法實施細則有關規定的要求;申請人是外國人的,是否明顯沒有資格提出專利申請以及是否沒委託國家指定的涉外代理機構代辦申請等。
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經初步審查沒有發現駁回理由的,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授予實用新型專利權或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決定,發給相應的專利證書,同時予以登記和公告。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自公告之日起生效。

B. 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的申請人對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駁回其申請的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駁回通知之日起3個月內,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復審請求。 專利復審委員會復審後,作出決定,並通知申請人。專利申請人對專利復委員會作出的復審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五、專利權的內容
(一)專利權人的權利
1、獨占實施權
獨占實施權包括兩方面:
(1)專利權人自己實施其專利的權利,即專利權人對其專利產品依法享有的進行製造、使用、銷售、允許銷售的專有權利,或者專利權人對其專利方法依法享有的專有使用權以及對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專有使用權和銷售權;
(2)專利權人禁止他人實施其專利的特權。除專利法另有規定的以外,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人有權禁止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其許可實施其專利,即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銷售、允許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 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銷售、允許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外觀設計專利權人有權禁止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其許可實施其專利,即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2、 轉讓權
是指專利權人將其獲得的專利所有權轉讓給他人的權利。轉讓專利權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並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登記,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予以公告。專利權的轉讓自登記之日起生效。中國單位或者個人向外國人轉讓專利權的,必須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准。
3、 許可實施權
許可實施權是指專利權人通過實施許可合同的方式,許可他人實施其專利並收取專利使用費的權利。
4、 標記權
標記權即專利權人有權自行決定是否在其專利產品或者該產品的包裝上標明專利標記和專利號。
5、 請求保護權
請求保護權是專利權人認為其專利權受到侵犯時,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請求專利管理部門處理以保護其專利權的權利。保護專利權是專利制度的核心,他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實施其專利,侵犯專利權並引起糾紛的,專利權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
6、 放棄權
專利權人可以在專利權保護期限屆滿前的任何時候,以書面形式聲明或以不繳納年費的方式自動放棄其專利權。專利法規定:「專利權人以書面聲明放棄其專利權的」,專利權在期限屆滿前終止。專利權人提出放棄專利權聲明後,一經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登記和公告,其專利權即可終止。
放棄專利權時需要注意:A、在專利權由兩個以上單位或個人共有時,必須經全體專利權人同意才能放棄;B、專利權人在已經與他人簽訂了專利實施許可合同許可他人實施其專利的情況下,放棄專利權時應當事先得到被許可人的同意,並且還要根據合同的約定,賠償被許可人由此造成的損失,否則專利權人不得隨意放棄專利權。
7、 質押權
根據擔保法,專利權人還享有將其專利權中的財產權進行出質的權利。

(二)專利權人的義務
依據專利法和相關國際條約的規定,專利權人應履行

『柒』 知識產權客體的知識產權客體的本質[1]

權利的客體是指權利所依附的對象。知識產權客體為智力成果,這些智力成果分別體現為發明創造、作品、商業秘密、資料庫。若對這些智力成果進行研究,不難發現本質是信息。以我國知識產權法所保護的知識產權客體為例。
我國專利權的客體有三種: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及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色彩或者其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上應用的新設計。
一件發明或實用新型的核心是其技術方案,即發明人對其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措施。這些技術措施正是發明人在專利申請中向社會公眾公開的一種信息,不論其是復雜的產品構造設計,還是簡單的物質配方。外觀設計也是這樣。這些信息,可能是該領域的技術人員多年孜孜以求的,或認為是在理論上根本行不通的但在實踐中的確可行的,即所謂克服技術偏見的信息,社會公眾依據這些公開的信息,不需要創造性的勞動便可實施這些專利。
因此,發明、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在本質上均為一種信息。
商標權的客體為商標。商標是商品或服務來源的標志,商標在商品、服務與其製造者和提供者之間建立了特定聯系,向社會公眾直接傳遞商品或服務來源方面的信息。這些信息包括何人為該商品或服務的生產者或提供者及其商業信譽如何,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及聲譽如何等等。
著作權的客體為作品。作品的類型有多種,但不論何種類型的作品,作者創作的主要是向讀者提供某種信息。這些信息或許是令人振奮的、頹廢的、發人深思的等等。作品必須能傳播文藝或科學思想,它是一種信息的載體,而不是一種實用工具和手段。人們從作品中獲取其欲得到的信息,作品只是信息的外殼,其實質仍為信息。
制止不正當競爭權的客體為不正當競爭的行為。不正當競爭有多種行為,但最為典型的是混淆、詆毀及誤導三種行為。
依據巴黎公約的有關規定:所謂混淆行為,是指不擇手段地對競爭對手的營業所、商品或工商業活動造成混淆性質的一切行為;詆毀行為,是在經營商業中,損害競爭者的營業所、商品或工商業活動的信譽的虛偽說法;誤導行為,是指在經營商業中使用會使公眾對商品的性質、製造方法、特點、適用性或數量易於產生誤解的表示或說法。
此三種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本質為,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針對本人、自己的商品或服務、競爭對手或其商品或服務向外界傳播不恰當、不合適或不真實的信息,從而侵犯了競爭對手的正當競爭的權利。
商業秘密權是制止不正當競爭權中的一種,其客體為商業秘密。依據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第3款的規定,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國家工商局在《關於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中對何謂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進行了列舉,即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包括設計、程序、產品配方、製作工藝、製作方法、管理訣竅、客戶名單、貨源情報、產銷策略、招投標中的標底及標書內容等信息。從以上規定中,可以看出,商業秘密的本質就是符合特定條件的秘密信息。
資料庫權尚不是個法律上已經確立的概念。本文使用的資料庫權,是指資料庫的開發者或投資者對該資料庫享有的著作權,也可是依資料庫保護的特別法所享有的特別權利,如《歐共體資料庫法律保護指令》第3章賦予資料庫的開發者的禁止他人提取權或再次使用權。資料庫權的客體是資料庫。資料庫是按一定目的收集起來的數據的集合。資料庫在英文當中為「Database」,其中的」Data」來源於拉丁文「Lat Datum」,意為「資料」、「信息」。因此,資料庫的更確切的名稱應為「資料庫」或「信息庫」。從資料庫一詞的詞源上,可以清楚地看出,資料庫的本質仍為信息。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的客體為集成電路布圖設計。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是指以任何方式固定或者編碼的一系列相關圖像,這些圖像:
(1)反映了用以構成集成電路產品的那些材料層之間的三維配置模式;
(2)每一圖像分別體現了集成電路產品製造過程中各階段的表面模式的整體或部分,由此可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實際上是圖形化了的集成電路各元件的配置方式。這些元件的配置方式,實質是有關元件配置的一種信息。人們根據此種信息,便可復制或實施這些布圖設計。
知識產權客體的本質為信息,這從知識產權立法的宗旨上也可見一斑。以美國知識產權為例,美國知識產權法的主要宗旨是在各種信息的生產方面吸引私人投資。法律所採取的措施是賦予信息的生產者以財產權,以佔有其所生產信息的價值。具體而言,版權法通過在一定期限內賦予作者、藝術家、作曲家及出版者獨占權,來吸引人們對原創性的、表達性的信息(original and expressive information)進行投資;專利法通過財產權來刺激新穎的、有用的和非顯而易見的技術信息(new,useful and nonobvious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生產方面的私有投資;商標法通過禁止企業在相同或近似的商品或服務上使用與其競爭對手相同標記的方式,來鼓勵企業在自己的產品或服務的標記性信息(symbolic information) 方面進行投資。
由於眾多知識產權國際公約的締結,使得知識產權制度具有很強的的國際共性。美國知識產權法的主要宗旨是保護信息方面的投資,可以講,中國乃至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知識產權法律也具有同樣的宗旨。

『捌』 在美國申請專利了,職務專利發明人有像中國一樣規定2%的實用利潤嗎

下面是法律條文,但是中國目前不好處理類似問題。
法律條文:
支付給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報酬,根據專利客體不同分為兩檔: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應提取不低於2%,外觀設計專利應提取不低於0.2%。這里的2%和 0.2%,應當指實施每一項具體的發明、實用新型或者外觀設計專利之後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應當得到的報酬標准。具體講就是:
(1) 一個產品是由一個專利組成,製造銷售產品就是實施專利,實施專利也就是製造產品,假如單位實施這個專利後獲得了稅後利潤100元,則應按2%(發明或實用 新型)和0.2%(外觀設計)作為報酬支付給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應支付2元(發明或實用新型)或者0.2元(外觀設計)。而不論其中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多 與少。
(2) 一個產品是由已有技術改進而成,其中包含了一項專利技術,也包含有已有技術。單位實施這個新產品後,得到的稅後利潤是100元,這時則應區分其中專利技術 帶來的利潤是多少,假如可以計算出專利技術帶來的利潤是50元,則應當從這50元中提取2%(1元)或0.2%(0.1元),作為報酬支付給發明人或者設 計人。
(3) 一個產品由多個專利組成,對完成每項專利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獎勵也是一樣,應當看每一項具體的專利在實施中所作出的貢獻大小。假如一個產品中有10項專 利,實施產品後單位得到的稅後利潤是100元,平均每項專利帶來的稅後利潤是10元,對發明人支付報酬時,則應在每項專利帶來的10元利潤中分別計算,假 如其中有5項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另5項為外觀設計專利,則發明或實用新型的發明人或應支付的報酬是10元的2%,即每項專利的發明人可得0.2元;對每 項外觀設計設計人應支付報酬是10元的0.2%,即每項外觀設計的設計人應得0.02元。這樣計算下來,單位在得到的總利潤中實際上支付給發明人或者設計 人的報酬總和仍不會超過總利潤的2%和0.2%。
(4) 一個產品中含有多項專利,而這些專利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均為一個人。比如,一個產品中有三項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還有一項外觀設計專利。當這一產品由本單 位實施後,單位應向該發明人(設計人)支付的報酬仍應當以該產品實施後,根據其中每一項專利在該產品稅後利潤中所佔的比例,計算應向發明人(設計人)支付 的報酬。假如產品的售後利潤總計為100元人民幣,其中外觀設計佔10元,每項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佔20元,則對外觀設計專利設計人的報酬為10元的 0.2%,即0.2元,三項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取得的稅後利潤共佔60元,則應支付給發明人的報酬為60元的2%,即1.2元,兩項加在一起,單位應向 發明人(設計人)支付的報酬為1.4元,佔四項專利稅後利潤的2%,占整個產品稅後利潤的1.4%。
(5) 不論一項產品中有幾項專利,無論每項專利中有多少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單位應當向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支付的報酬是按照每一項專利計算的,而不是按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人數計算的。也就是說,不論發明人設計人多少,都共同去分享2%和0.2%。
實 施細則第76條規定:「被授予專利權的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許可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實施其專利的,應當從許可實施該項專利收取的使用費納稅後提取不低於10%作 為報酬支付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本條是從原實施細則第七十三條修改而來的。修改涉及三個方面:一是許可他人實施包括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實施,這樣修改也符合 合同法的規定。二是將「收取的使用費」改為「許可實施該項專利收取的使用費」。這樣,修改目的在於使文字表達更為准確。三是將報酬提取比例從原來的 「5%-10%」改為「不低於10%。這也是為了使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獲得更多的利潤,體現鼓勵技術創新的政策導向。
實施細則第77條規定「本章關 於獎金和報酬的規定,中國其他單位可以參照執行」。這條是從原實施細則第七十五條修改而來,主要修改點是將原實施細則中的「集體所有制單位和其他企業」改 為「中國其他單位」。中國其他單位包括外商投資企業、集體所有制單位、私營企業以及其他混合所有制企業。
這里的參照執行是指:在無其他法律規定、約定的情況下予以執行,即如果中國其他單位依照其他法律規定或者通過當事人之間約定的方式,對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獎勵和報酬有其他約定,可以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約定執行,如果沒有,則也應當按照專利法實施細則規定的標准執行辦理。
為 了確保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依法獲得獎勵和報酬的合法權益的實現,專利法實施細則第79條規定,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設計人與其單位發生的獎 勵和報酬糾紛,當事人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進行調解。不願通過調解解決或者調解不成的,當事人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一條第七項將,「職務發明創造發明人、設計人獎勵、報酬糾紛案件」正式規定為專利糾紛案件,使發明人或者設計人一旦因獎勵、報酬與原單位發生爭議,尋求司法途徑保護其合法利益有了明確的依據。

『玖』 誰知道知識產權有那些特性

知識產權,是人們對科學技術和文化領域的智力成果以及經營標識和工商業業績所享有的法定權利。知識產權本質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關於其特徵,學者們有諸多論述,有的學者認為知識產權的唯一特性是客體的無形性;有的學者將知識產權的特徵概括為專有性、地域性、時間性和客體的非物質性;還有的學者認為知識產權的特徵是權利的無形性、專有性、地域性、時間性和可復制性。筆者認為知識產權的特徵是在與有形財產所有權相比較中凸顯出來的,本文擬從這兩種權利的比較入手,將知識產權的特徵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客體的無形性

客體的無形性是知識產權的最本質特徵,是知識產權與有形財產權的根本區別所在,下述知識產權的特徵――相對壟斷性、法律效力在時空上的有限性和權利保護范圍的不確定性,從某種程度上說皆根源於此。知識產權的客體是知識產品,它通常是創造性智力勞動的產物,其本質是一種信息。這種信息處於「專有領域」,它能夠使專有權人獲得某種合法的市場壟斷權,並憑借這種權利獲取經濟利益和阻止他人與自己展開競爭。當代西方學者將財產分為動產、不動產與知識財產。他們認為智力勞動的創造物之所以稱為「知識」財產,在於該項財產與各種信息有關。人們將這些信息與有形載體相結合,並同時在不同地方進行大量復制,知識財產並不包含在上述復制中,而是體現在復製品所反映出的信息之中。有學者甚至提出「把知識產權看作信息權可能會更好,隨著社會的發展,主張權利分為三類正日漸必要:物權、債權和信息權」。

緣何認為知識產品的本質是一種信息?從知識產權的各類客體來具體分析。專利權的客體是發明創造,這些發明創造無論是作為一種「新的技術方案」還是「新設計」,向公眾傳達的都是一種信息,社會公眾可依據這些信息來實施專利。著作權的客體是作品,作者意欲通過作品向人們表達自己的某種思想和情感。日本著作權法將作品定義為「文學、科學、藝術或音樂領域內,思想或情感創造性表達的產物」;我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給「作品」下的定義是「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創作成果」。可見,作品的實質依然是信息。商標作為商標權的客體,是商品或服務來源的標志,它向社會公眾傳遞諸如商品的製造者、產地、商品或服務的質量等方面的信息,消費者往往憑借商標做出適合於自己的選擇,生產者則依靠商標將自己與競爭對手的產品或服務區分開來。資料庫,尤其是電子資料庫則更可說是信息的集大成者,美國1999年10月的H.R.354法案將資料庫定義為「信息集合體」,即「被收集和組織起來,從分散變為集中在某個供人們訪問的處所或來源的信息,上述信息包括事實、數據、版權作品或任何其他能被系統地收集和組織的無形材料」。至於商業秘密就更可以說是一種信息,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第3款明確將商業秘密定義為「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作為知識產品本質的信息,其根本特徵是無形性,「它並不是以諸如土地、空氣、野生動物的形式存在……這種財產,從最嚴格的意義上說,是一種創造」,這區別於傳統意義上的物權客體有體物。日本學者紋谷暢男將知識產權的客體定義為「無形的發明、創造、思想的表達或顧客吸引力這類非有體物以及智力活動成果」。正是由於這種無形性,使知識產權與有形財產權二者在客體上存在顯著區別:

其一,有形財產權的客體與載體是相統一的,而知識產權的客體與其載體是相分離的,知識產品必須通過一定的、有形的物質載體才能得以體現,且這種物質載體的形式並不是唯一的。例如,可以將一部作品固定在膠片上以電影形式放映,也可將其寫入書本中以文字形式出版。「從傳統的文字、音樂、照片、廣播、電影等著作物的商業交易中,可以發現其交易的對象並非著作物本身……著作物雖然在形式上以書籍、唱盤、膠片等有體物為化身進行交易,實際上是從價值的觀點來看處於主體地位的著作物內涵的交易,在法律上利用了處於從屬地位的有體物的交易形態。」那麼,知識產權的客體與其有形載體之間的關繫到底是怎樣的呢?有學者引入了「抽象物」這一概念來描述知識產權的客體:「抽象物是構成有形物的同一性所必需的核心結構,這種核心結構成為觀察者們在兩個特定的有形物之間進行同一性判斷的基礎;法律人士們利用這種核心結構來決定完全不可比較的有形物之間是否相同或相似,亦或彼此類似。」

其二,知識產權的客體所賴以依附的有形載體可以被復制和仿造,知識產權人只對若干有形載體中所反映出的同一信息享有專有權;然而對於有形財產權的客體而言,即使出現了完全一樣的兩個有形物體,該兩物之上存在的亦是兩個獨立的物權。

其三,在一定時空條件下,同一知識產品可以被若干多個主體同時使用,且這種使用不會像有體物那樣發生有形損耗,也不會由於實物形態消費而導致其本身的滅失,「信息對某個人的供給並不會減少另一個人可獲得的信息供給量,用經濟學術語來說,信息在消費量方面具有非競爭性的特徵」。知識產品的存在僅會因期間產生私有財產與公共財產之別。

二、相對壟斷性

知識產權是一種壟斷權,與有形財產權人對客觀物的自然佔有不同,知識產權人對知識產品的佔有是一種人為的法定壟斷權。

(一)知識產權壟斷性的經濟學分析

在知識產品上界定產權源於經濟學家關於公共物品與私人物品的理論。經濟學家依據物品的消費和使用狀態即物品是否具有排他性,將物品分為私人物品、公共物品與俱樂部物品(該類物品不屬本文探討的范疇)。私人物品是指在消費或使用上具有個人排他性的物品,它在特定時空條件下只能由某一特定主體使用;公共物品是指在消費或使用上不具有個人排他性的物品,也就是說一個人對公共物品的消費並不減少或排斥他人對該公共物品的消費,公共物品的自然屬性或技術屬性意味著要排他的費用是高昂的。知識產品的無形性、易逝性特徵和使用上的非競爭性,決定了它屬於公共物品,具有共享性。

私人物品的產權為私人所有,公共物品的產權為公共所有,原本作為公共物品的一部分知識信息因何成為了私人產權的客體呢?首先,「信息一旦被用某種方法加以界定(指用電子或非電子手段對信息進行加工,使其成為能夠被感知的信息的存在),情況就不一樣了。比如趣聞被收集起來編輯成書籍,不受限制的信息便作為著作物獲得了財產價值;如果是企業的客戶名冊或者是研究開發的數據信息,作為營業秘密,則不僅具有實際價值,而且具有法律價值」。知識信息的有用性和稀缺性使其成為一種財產被承認並受到法律保護,從而進一步成為知識產權法中可通過契約進行交易的對象。

其次,在知識產品上界定產權更重要的是源於其公共性所帶來的嚴重的外部效應和「搭便車」行為(即不支付任何成本而從他人或社會獲得利益的行為)。就精神領域而言,知識產品一旦公開,信息生產者就很難對付不付費的「揩油者」,後者對信息生產者提供的產品享受利益但不向其支付費用,結果信息生產者不能通過市場交易得到足夠的收益,以補償他們投入的成本。在這種情況下,生產者的私人收益得不到保障,從而導致知識存量的發展和知識產品絕對數量的增長動力不足。政府採取了通過知識產權制度將知識產品界定為私有的形式,使得生產者得以控制信息的外溢效應並得到成本補償,刺激私人生產知識產品的積極性。由此可看出,知識產權制度產生的條件是:知識產品所有人將自己的作品、發明創造等公之於眾,使公眾得到其中的專門知識,而公眾則承認作者、發明創造者在一定時期內有獨占使用、製造其知識產品的專有權利。知識產品是公開的(公共產品屬性),而知識產權是壟斷的(私人產權屬性)。

(二)與有形財產權相比,知識產權的壟斷性是相對的

第一,知識產權與有形財產所有權在權利人對其客體的「佔有」和「使用」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別。有形財產所有權的客體為有形物,具有客觀實在性,因而可以為所有人實際佔有、控制和支配,且某一主體的使用必然排斥另一主體的使用。而知識產權的客體與載體是相分離的,權利人是對作為無形財產的知識產品享有權利,但這類無形財產卻極易逃出權利人的控制同時為不特定的多數人佔有――在這里,「佔有」表現為對知識產品的知悉和了解。在英美法系中,知識產權被認為是一種訴訟上的權利,即在訴訟中可以贏得佔有而實際並未佔有的權利,「通常訴訟上的財產(choseinaction)被認為是不可以實際佔有的動產,而是要通過訴訟來重新獲得……可實際佔有的財產(choseinpossession)是指有形物體,而訴訟上的財產則與無形財產相聯系,這種無形財產不可能通過實質佔有來主張權利」。正是由於這種佔有方式的特殊性和知識產品所具有的信息本質,決定了知識產權的權利人亦可同時許可多人以多種方式非獨佔地使用其知識產品。

第二,知識產權與有形財產所有權在權利的「行使」上存在區別。知識產權的各項權能與有形載體是可以分離的,權利的許可和轉讓可以不依託於載體。例如,當某人收到他人的信件時,信件作為有形物歸收信人所有,然而存在於信件上的著作權(如發表權、復制權等)仍歸寫信人專有。相應地,知識產權人向他人許可或轉讓權力時也無需提供具體的有形載體。而由於有形財產權的行使必須實際佔有標的物,因而權利人許可他人使用其財產(如出租、出借)時,必須將該有形物一同轉交被許可人,否則被許可人得到的只是「空」權,無法行使。

三、法律效力在時空上的有限性

(一)法律效力在時間上的有限性

有形財產權以有形物的存在為前提,有形物一旦發生滅失,所有人的權利也就隨之消亡。而知識信息,具有非損耗性的特徵,且任何知識信息都不可能在完全隔斷歷史聯系的情況下產生,因而具有「永續性」的特點。然而為了鼓勵知識產品的廣泛傳播與流通,從而促進科技、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法律硬性規定了知識產權的存續期限,知識產權只在這一法定期限內有效,期限屆滿,權利歸於消滅。
知識產權特徵新論 來自: 免費論文網

從經濟學上看,規定法律效力時間上的有限性是針對這樣一個「悖論」:「通過給予思想的生產者以壟斷權,該生產者就有一種強有力的刺激去發現新的思想,然而壟斷者對產品索取高價將阻止該產品的使用。簡而言之,這一問題的困惑在於,沒有合法的壟斷權就不會有足夠的信息生產出來,但是有了合法的壟斷又不會有太多的信息被使用。」解決這一兩難困境的法律途徑就是要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基礎上對這一壟斷權實行必要的限制。規定知識產權的期限就使得知識產權在法定時間內受到保護,而在規定的期限外則解除保護使這些資源為社會共享。這樣知識信息就具有了雙重性,既是私人產品又是公共產品:作為私人產品必須保證私人收益與社會收益盡可能地一致,而作為公共產品,則必須讓社會普遍受益,使知識信息最終成為共享資源。

著作權中除發表權以外的人身權是沒有期限的。也有學者提出商標權和商業秘密權是無時間性的,對此筆者存有異議。首先來看商標權,法律之所以規定注冊商標的續展制度是緣於商標的特殊性質和功能:「識別性」是商標的基本特徵,商標的價值不在其本身,而在於它所標識的商品和服務,在於企業經過長期努力所建立起來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如果商標在生產者停止製造該商標所標識的商品之前就已失效,那麼生產者將不得不對產品重新命名,他所辛苦建立起來的商譽和對顧客的「吸引力」也必將付之東流,這會給生產者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然而商標是否「續展」,完全取決於商標所有人的意願和行為,只要權利人停止續展,權利就歸於消滅。從這個意義上看,商標權仍然是有期限的。其次,反不正當競爭中的商業秘密權是否也不受時間限制呢?其實對商業秘密而言,其時間性取決於秘密的自保能力,一旦權利人將秘密公開或他人依據「反向工程」破解,則商業秘密權也就「壽終正寢」了。

(二)法律效力在空間上的有限性

多數學者把這一特徵概括為知識產權的「地域性」。從知識產權的起源看,原始知識產權是以封建君主授予的特權形式出現的,因而其法律效力只能局限在君主權力所及的范圍內。到了現代,知識產權的這一特徵仍然存在,這是由於各國經濟、技術發展水平不同,歷史、文化背景各異,因而為各國法律所認可的知識產品的范圍和受保護程度也不盡相同,各國在對待知識產權的態度上也存在差異。例如,以美國為典型代表的發達國家提倡所有國家,無論它們的經濟發展水平如何,都應實施強有力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因為對於這些國家來說,知識產權能夠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國際貿易收入,增進私人投資和技術轉讓,並且鼓勵國民的創造性。相比之下,發展中國家則更相信知識是「人類共同的財富」,而不是某個人或某個公司的專有權利。法律效力空間上的有限性特徵在《巴黎公約》第4條所規定的專利獨立性原則中得到了充分體現,按照獨立性原則的要求,一個成員國批准或駁回一項專利,並不決定其它成員國是否對同一發明的申請案批准專利;同樣,一個成員國撤銷了一項專利或宣布它無效,也並不影響其他成員國就同一發明已經批準的專利繼續有效,且各國知識產權保護的實體內容和保護范圍均是獨立的。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技的發展以及互聯網路的迅速普及,知識產權在本國領域之外發生域外效力已經成為可能。例如美國的《商標法》是可以在美國領土之外適用的,該法授予人們對任何在商業中不當使用注冊商標的人提起民事訴訟的權利。這里的「商業」被定義為任何國家可以依法進行管理的商業活動,包括國際商業活動。[16](38)。美國還通過《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和特別301條款,將貿易與知識產權相連,使其行政部門能夠通過採取可信的單方面貿易報復的威脅來調整完全發生在美國領土之外的行為。另外,一系列保護知識產權國際公約的簽訂也使得知識產權的立法日益呈現出一體化趨勢。《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規定了有關保護知識產權國際義務的條約,《專利合作條約》(PCT)中則明確界定了「地區專利」這一概念,即「有權授予在一個以上國家發生效力的專利的國家機關或政府間機關所授予的專利」。

在網路將地球變為一個地球村的同時,現實世界中的各國也在政治、經濟、科技、法律等各個方面不斷地發生融會和碰撞,除非不同國家之間的法律能夠完全相互協調,否則國際沖突不可避免。因此,各國希望通過建立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公約,利用其所提供的爭議解決機制來解決不同法律體系之間的差異,使知識產權得到更有效的保護,這恐怕是導致知識產權地域性弱化的一個深層次原因。但應看到,知識產權法律效力的空間有限性特徵仍然存在,即便是「地區專利」也只能在《專利合作條約》的締約國范圍內才有效;另外,在是否授予專利權的問題上,仍然要結合各國的國內法來加以判定,各國在程序上仍保持司法獨立。同樣,被人們認為代表了知識產權保護較高標準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也只是一個地區性協定,不能適用於其他地區的國家。

四、權利保護范圍的不確定性

對有形財產所有權而言,有形物是處於權利人的實際控制和支配之下,所有人可根據自己的自由意志對所有物行使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並得排斥非所有人對其所有物進行不法侵佔、妨害和毀損,因而可以說,有形財產所有權的權利保護范圍是確定的。相比之下,對知識產權權利保護范圍的界定就要困難得多,以下分別從專利權、商標權和版權來分析這種不確定性。

首先,對發明和實用新型,各國法律都承認權利要求書是界定其權利范圍的法律文件。我國專利法第56條規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准,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於解釋權利要求」;《歐洲專利公約》第69條規定:「歐洲專利和歐洲專利申請的保護范圍決定於其權利要求的內容,說明書及附圖可用於解釋權利要求書。」然而發明人在申請專利時往往無法准確預測將來可能出現的所有侵權行為,很難將權利要求書寫得滴水不漏,這就使得如何理解和解釋權利要求書的含義成為了確定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權范圍的關鍵。各國目前存在兩種做法,即「中心限定」和「周邊限定」。「周邊限定」的方法由於要求嚴格按權利要求書的字面含義來解釋,因而不利於對發明人權益的充分保護;而採用「中心限定」法固然有利於專利權人,但在對權利要求書作擴大解釋時就會由於人為因素使權利保護范圍的邊界處於模糊狀態。

其次,我國對商標實行注冊制度,商標權以核准注冊的商標和核定使用的商品為限。申請人在提起商標注冊申請時,必須按商品分類表准確填寫該申請注冊商標所要使用的商品類別和商品名稱,商標局以此為依據來具體核定商標權的保護范圍。然而隨著高速信息公路的發展,信息新產品與服務不斷涌現,致使《尼斯協定》中規定的商品和服務國際分類表已不堪使用。另外,按照我國商標法第38條第1項的規定,他人未經商標所有人許可,在核定使用的相同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核准注冊商標相同或者類似的商標,即構成侵權。但如何判斷同種或類似商品?與核准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標準是什麼?很顯然,這又給商標權權利保護范圍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第三,版權理論中「只保護作品的表達形式,不延及思想(或內容)」的准則在數字化技術的沖擊下難以為繼。新型信息作品的形式與內容往往融為一體,難以界定。例如美國上訴法院1986年8月就Whelau公司訴Jaslow公司一案所作的判決宣稱:在關繫到計算機程序作品時,思想與表達的劃分應以作品本身所追求的目標來確定。在其它作品中通常被認為是「形式」范疇的作品的「結構、順序和組織」,在計算機程序作品中則是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應同樣受版權法保護。電腦信息空間的數據通常不具備傳統作品所要求的特定形式,不同作品均可通過數字技術轉換成二進制數碼進行存儲和傳輸。人們不禁要問:在這種由傳輸端(原創者)確定數據內容,而由接收端(使用者)確定作品形式的過程中,作品取得版權所要達到的獨創性標准,是由形式決定還是由內容決定呢?另外,在判斷作品的版權保護要件時,英美法系國家長期秉承「額頭淌汗」的理念,認為只要作品系獨立創作,非剽竊抄襲他人即可受版權法保護。然而如何對「淌下的汗」進行量化,「汗」淌到何種程度可以構成受法律保護的成果卻是個值得爭議的問題,也是個很不確定的因素。

除了以上論述的權利保護范圍本身不易確定外,知識產權的客體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而不斷擴展也給權利保護范圍的確定帶來了困難,正如一些學者所言,「知識產權是一項發展中的權利」。今天人類已經進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信息的更替日新月異,各種知識產品噴薄而出,例如電子貨幣就已經在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獲得了專利。近年來,商標開始出現在農產品上,農民開始給大米、水果和其它產品標上商標以區別和保護,另外諸如微生物、DNA重組技術、蛋白質結構甚至人類基因也已被或正在被授予專利。與此同時,知識產權的內容不斷豐富和細化,相應的其侵權方式也不斷「推陳出新」,這一切都使得知識產權的權利保護范圍呈現出了不確定性。因而在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時,應與科技的發展密切相聯,同時考慮到知識產權客體的特殊性,對知識產權的各項權能及時地給予界定、擴展或限制,以有利於知識產權人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智力成果,同時使知識產權的立法宗旨――既保護智力成果創造者的合法權益,又促進科技、文化的廣泛傳播――得到貫徹實施。

閱讀全文

與美國專利權客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