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申請執行時效中止中斷的原因有哪些
導致申請執行期間中斷的原因很多,從大的方面可分為三類,即債權人主張權利、債務人履行義務、雙方達成新的協議。具體地講,主要有以下原因:
1、債權人主張權利。法律文書生效後,依據法律規定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藉助國家公權力來實現自己的合法權益。但這種權利,並不排斥債權人私下向債務人主張權利。債權人徑直向對方主張權利。現實生活中,債權人往往會採取直接向債務人主張權利的方式來實現自身的合法權益,具體方式多種多樣,既可以面對面地追債,也可以通過信函、電話、電報等方式向對方主張權利。債權人通過中間人主張權利。由於雙方當事人存在債權債務關系,面對面主張權利可能會產生不必要誤解和麻煩。在法律文書生效後,債權人可以通過自己信得過的或與對方有XX種聯系的中間人主張權利。如雙方共同的同學或對方的親朋好友等等向對方轉達要求其主動按法律文書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債權人通過有關組織主張權利。村委員會及鄉鎮司法、調解機構具有民事調解,化爭止紛的義務和職責。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雖經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書所確認,但從性質上來說其仍是民間糾紛,債權人可以請求上述組織通過協調方式來解決雙方債權債務糾紛。
2、主動履行部分義務。法院裁決文書生效後,被執行人主動履行了部分義務,尚未履行其它義務。
3、雙方和解重新約定履行義務的期限。法律文書生效後,被執行人在經濟困難、暫無履行能力的情況下,可以主動與申請執行人協商,訂立分期履行的協議。
4、其他導致申請執行期限中斷的事由。 申請執行時效中斷的法律效果是,中斷事由發生後,已經經過的時效期間全部作廢,從中斷事由發生後重新計算兩年申請執行時效期間。由於法律對時效中斷的次數沒有限制性規定,根據時效制度的立法本意,申請執行時效期間重新起算後仍然可以依法中斷,沒有次數限制。
B. 執行中止期限是多長
答:中止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一年。但可以請求延長中止期限。
C. 法院執行案件,中止執行的時效是多久
如果已經申請了法院強制執行,而被執行人沒有財物可執行,法院可以中止版執行,等有了執行條權件再恢復執行。
對於中止執行的時效沒有限制,一般來講,只要被執行人有執行能力,都可以恢復執行。
被執行人死亡,其遺產繼承人沒有放棄繼承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變更被執行人,由該繼承人在遺產的范圍內償還債務。繼承人放棄繼承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執行被執行人的遺產。
D. 法院已下達執行書,強制執行,強制執行期有期限的嗎
期限兩年。
根據《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九條 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第二百四十條 執行員接到申請執行書或者移交執行書,應當向被執行人發出執行通知,並可以立即採取強制執行措施。
(4)中止執行的期限擴展閱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四百八十二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申請執行書或者移交執行書後十日內發出執行通知。
執行通知中除應責令被執行人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外,還應通知其承擔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定的遲延履行利息或者遲延履行金。
第四百八十三條 申請執行人超過申請執行時效期間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被執行人對申請執行時效期間提出異議,人民法院經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不予執行。
被執行人履行全部或者部分義務後,又以不知道申請執行時效期間屆滿為由請求執行回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E. 強制執行期限
一、《民事訴訟法》第239條明確規定,民事糾紛的,申請強制執行的期限是2年。
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必須在法定期限內提出。法定期限內未提出申請的,即喪失了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生效法律文書以實現實體權利的權利。
二、在具體執行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中止或終止執行,整個期限,法律不作限制。
1、《民事訴訟法》第256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
(一)申請人表示可以延期執行的;
(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
(四)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認為應當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後,恢復執行。
2、《民事訴訟法》第257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3、《民事訴訟法》第258條: 中止和終結執行的裁定,送達當事人後立即生效。
F. 中止執行的情形有哪些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
(一)申請人表示可以延期執行的。
(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
(四)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認為應當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後,恢復執行。
(6)中止執行的期限擴展閱讀:
民事抗訴案件不宜一概中止原生效裁判的執行程序
執行中止是指在已經開始的案件執行中,由於出現了法律規定的某種特定事由,需要暫時停止執行程序,待該事由消除後再恢復執行的一種案件臨時處理方式。
盡管執行中止並非對案件作出的最終處理結論,但它是法定暫停案件執行的一種形式,直接關繫到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能否得到及時、有效的保護,因此對其適用必須慎重和符合法理。
實踐中,中止民事執行的直接法律依據主要是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而其他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在這個問題上的規定均系由該條文衍生而來;
尤以該條第一款第(五)項即「人民法院認為應當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為基礎。
然而,應該看到,中止執行的程序設計同樣也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發揮減少和避免執行回轉困難,防止司法資源浪費之功效的同時,也有可能給申請執行人帶來無可挽回的財產損失,不利於維護生效裁判的權威性。
G. 有關強制執行中的」中止」與」終止」
中止執行是指暫時停止執行,終結執行是指結束執行程序。
民事訴訟執行中的執行中止,是指在訴訟進行過程中,因發生某種法定中止訴訟的原因,訴訟無法繼續進行或不宜進行,因而法院裁定暫時停止執行,待這種原因消失後再恢復執行程序的制度;終結執行是指已經開始的強制執行因發生某種法定的特殊情況不能繼續進行,因而結束執行程序。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五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
(一)申請人表示可以延期執行的;
(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
(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
(四)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認為應當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後,恢復執行
第二百五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H. 什麼情況下法院可以中止執行
中止執行抄是指執行程序開始後襲,由於出現致使執行工作無法進行下去的特殊情況,法院裁定暫時停止執行程序,待該情況消除後,繼續進行未完成的執行工作。 執行中,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申請人表示可以延期執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沒有確定權利義務關系承受人;法院認為應當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 法院作出中止執行裁定後,不受申請執行期限的限制。也就是說,當申請人發現被執行人有履行義務的條件時(應有新的證據證明被執行人的履行能力),隨時可向法院提出申請恢復執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