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職務犯罪偵查體質改革的結語怎麼寫
職務犯罪偵查體制是指國家依據法定的職能許可權和特定的組織原則設置職務犯罪偵查機構,並按照一定的領導隸屬關系和規則制度來規范職務犯罪偵查程序運行的制度形態。職務犯罪偵查體制應包含職能配置、機構設置、組織關系這三個基本要素。2013年起,新一輪司法體制改革和檢察改革拉開帷幕。面對新形勢,針對以往職務犯罪偵查體制改革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當前以及今後職務犯罪偵查體制改革應本著「調整、充實、提高」的原則,進一步優化職能配置、調整機構設置、理順組織關系,著力提升職務犯罪偵查品質。
優化職務犯罪偵查職能配置
職務犯罪偵查職能配置問題直接決定著檢察機關依法打擊職務犯罪的能力高低,新一輪職務犯罪偵查體制改革的關鍵就是如何進一步優化職務犯罪偵查職能配置。筆者認為,應注重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第一,進一步加強職務犯罪偵查職能。一是應賦予檢察機關完整的職務犯罪技術偵查權,將「決定權」和「執行權」合二為一,使技術偵查措施成為一把打擊職務犯罪的「利劍」;二是應盡快明確對於特定職務犯罪案件可以適用隱匿身份偵查措施,提升打擊職務犯罪案件的能力;三是應盡快明確職務犯罪初查的法律地位,並健全職務犯罪初查程序規定,促使職務犯罪初查工作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
第二,進一步整合職務犯罪偵查職能。針對職務犯罪偵查職能分散的問題,應當實現必要的整合,保持職務犯罪偵查職能的相對統一性,形成打擊職務犯罪的合力。具體而言:一是實現職務犯罪偵查職能的整合,建議將目前分散在各內設部門的職務犯罪偵查權(初查權)進行集中,切實保障職務犯罪偵查職能的相對統一性;二是實現職務犯罪偵查和預防職能的整合,真正形成「偵防一體化」(或者「打防一體化」)的格局,切實解決「偵防兩張皮」;三是實現職務犯罪案件線索管理職能的整合,加強對各類案件線索的管理,建立健全職務犯罪案件線索從「受理—初核—移轉—評估—初查—立案—偵查—反饋」一套運轉順暢的程序。
調整職務犯罪偵查機構設置
檢察機關職務犯罪偵查機構設置應當堅持一個基本原則:在整合的基礎上實現優化升級,從而實現職務犯罪偵查機構設置的科學化、正規化。從中央層面上看,2015年起,最高檢已經開始著手對反貪總局、瀆檢廳和預防廳進行整合,組建新的反貪總局並提升其級別,進一步強化直接偵查、指揮協調、業務指導等工作;從地方層面上看,自推行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以來,很多地方檢察機關開始探索「大部制」模式,對反貪局、反瀆局和預防部門進行必要的整合,成立職務犯罪偵查和預防部門,推行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實現機構設置的「扁平化」,以節約偵查資源,提升偵查效率,形成偵防合力。
值得關注的是,機構整合並不簡單地等同於人員的增減,而是應按照「專業化偵查」的要求,實現職務犯罪偵查機構內部的科學分工。具體而言:一是在地市級以上檢察機關職務犯罪偵查部門內統一設置大要案偵查指揮中心辦公室,切實明確指揮中心在辦理大要案中的地位、職能和作用;二是可考慮增加職務犯罪偵查技術部門,促使「職務犯罪偵查技術」與「檢察技術」適當分離,在基礎上實現與現有的職務犯罪偵查信息部門進行合並,組建「職務犯罪偵查信息技術部門」,以進一步提升職務犯罪偵查工作的科技含量,引導職務犯罪偵查模式變革;三是可以考慮調整舉報中心的定位,對外則代表檢察機關受理社會公眾舉報,對內則納入到職務犯罪偵查部門中來,從而實現舉報機構與職務犯罪偵查機構的有效對接,加強對案件線索的統一管理和利用,也從根本上解決所謂的「自我監督困局」以及「舉報信訪化」問題。
『貳』 辦案期限最長不得超過幾個月
不得超過兩個月
『叄』 派駐鄉鎮檢察室面臨哪些問題
A 關於基層檢察院派駐鄉鎮檢察室的健康發展
目前我國鄉鎮檢察室的主要類型
(一)職能型檢察室
職能型檢察室是上個世紀80年代設立的檢察室的基本形態,它符合當時經濟發展態勢,設立的初衷在於打擊鄉鎮迅速發展中引起的貪污賄賂等經濟犯罪案件。
(二)服務型檢察室
這是近年來設立檢察室的一種主要模式。其職能定位是接待當事人的申訴、進行法律宣傳、開展專項預防、息訴等並將陽光檢務工作納入其工作范圍,以聽取民生、民聲、民訴,更多的是為檢察機關的職能部門服務,對檢察業務工作需要移交職能部門處理。
(三)綜合型檢察室
接受雙重領導,除檢察院的領導,還接受當地鄉鎮黨委的領導,容易得到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有利於各項檢察工作的開展,而且職能比較齊全,但是綜合型檢察室不符合我國現行憲法規定的權力架構。
發展鄉鎮檢察室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一)法律地位不明確
我國《人民檢察院鄉(鎮)檢察室工作條例》雖然勉強可以作為設立鄉鎮檢察室的依據,但條例只是一個原則性規定,缺乏可操作性。相比而言,人民法院派出法庭和公安機關派出所的法律地位就非常明確,《人民法院組織法》規定:「基層人民法院根據地區、人口和案件情況可以設立若幹人民法庭」。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公安派出所組織條例》規定;「為了加強社會治安,維護公共秩序,保護公共財產,保障公民權利,市縣公安局可以在轄區內設立公安派出所。」相對於人民法院組織法和《公安派出所組織條例》而言,高檢院頒布的「內部工作條例」,其效力明顯存在差別。鄉鎮檢察室只能長期根據「內部工作規定」探索性地開展工作,機構設立及工作職能均缺乏法律依據,是鄉鎮檢察室工作中的最大問題和困難。
(二)職能定位不清晰。
近年來,新設立的鎮(街)檢察室由於沒有法定職責和明確的職能定位,往往只是被動地協助派出檢察院開展業務工作,工作的主動性、機動性和獨立性都不強,部分駐鎮(街)檢察室工作流於形式,成效不大。在沒有明確職能定位和硬性工作職責的情況下,鄉鎮檢察室大多隻能開展法制宣傳、犯罪預防、參與綜治等一些「軟任務」,或者協助黨委政府處理一些檢察職能以外的事情,並沒有突出接待群眾來信來訪、協助查辦職務犯罪、強化執法監督等職能。同樣作為基層派出機構,人民法庭具有明確的裁判職能,派出所具有治安、戶政管理職能,鄉鎮司法所也具有人民調解、安置幫教、法制宣傳職能。這些派出機構在紮根基層、面向群眾的同時,都具有十分獨特而清晰的職能定位,能夠直接服務於鄉鎮基層發展大局,具有其上級機關無法取代的優勢。而鄉鎮檢察室因為職能定位方面的缺陷,工作職能不明確,不少鄉鎮黨政領導甚至基層檢察長也認為鄉鎮檢察室可有可無、作用不大。
(三)內部管理不規范
目前,各基層檢察院對鄉鎮檢察室的管理比較鬆散,缺乏規范。有的由具體業務部門協調管理,如反貪局、控申部門等;有的由政工部門或辦公室等綜合部門統一協調管理,沒有一個統一規范的管理部門。在人員的管理上尚存有漏洞,一些鄉鎮檢察室的工作人員除本單位的人員外,還聘請了鄉鎮政府、村委會等社會人員,即使是本單位的工作人員,也大多以兼職為主,大部分時間還是在派出院工作,而無法顧及鄉鎮檢察室工作,對這些人員如何進行規范管理尚不明確,即使管起來,也往往流於形式。另外,由於上級院未將鄉鎮檢察工作列入考核的范圍,各基層院在設置鄉鎮檢察室,將更多的精力集中本院各條線有考核指標的工作上,而對鄉鎮檢察室如何實行績效考核管理,如何實行規范管理卻較少涉及,結果是想管就管、不想管也沒什麼大問題,反正未列入上級考核范圍,不會對全院總體工作造成什麼影響。這樣,管理上的不到位,使鄉鎮檢察室不能走上科學化、專業化、規范化的發展軌道,嚴重製約了其健康有序開展。
(四)保障機制不健全
正是由於設立鄉鎮檢察室的法律依據不足,導致檢察室的設立與否完全取決於地方黨委政府的認同程度和支持程度,就各地的情況來看,鄉鎮檢察室普遍設置在鄉鎮政府的辦公用房中,甚至臨時暫借的辦公場所,無法保證檢察機關的獨立地位,也影響了村民舉報的積極性。此外,人員經費不足也是制約鄉鎮檢察室發展的重要因素,很多基層檢察機關長期超負荷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再設立鄉鎮檢察室,即使經費問題能夠解決,人員編制問題也很難解決。況且檢察室需要在遠離機關,能獨當一面的工作人員,這在人員編制嚴重不足的欠發達地區符合要求的人員就更加少了。這些實際困難嚴重影響了檢察機關的整體執法效能和執法形象,不利於鄉鎮檢察室的發展壯大。
上述問題的存在既說明鄉鎮檢察室工作尚且在探索中發展,另一方面說明鄉鎮檢察室的建設更應當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科學設置、用心探索、努力完善,尤其是在設置之初必須就明確鄉鎮檢察室的工作職責、建立科學的工作制度,並且在實踐中不斷健全和完善。
加強鄉鎮檢察室建設的必要性
新形勢下加強鄉鎮檢察室建設,是當前各地在「重心下移,檢力下沉,把法律監督觸角延伸到廣大農村」思路的一項重要改革措施,是檢察機關深化「三項重點工作」,更好地向農村延伸檢察職能,服務大局、服務基層的必要手段。
(一)加強鄉鎮檢察室建設是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大局的需要。
(二)加強鄉鎮檢察室建設是完善基層司法工作機制、加強權力制衡的需要。
(三)加強鄉鎮檢察室的建設是擴大檢察工作影響的需要。
(四)加強鎮檢察室建設是檢察機關自身發展的需要。
加強和規范鄉鎮檢察室的對策與建議
檢察事業的基礎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發展希望也在基層,因此,加強鄉鎮檢察室建設是強化法律監督職能的大勢所趨。
(一)完善鄉鎮檢察室設置法律依據。
檢察機關派出機構設置依據的完善,正常的唯一的辦法是通過立法途徑來解決,用權力機關的決定和法律的規定代替多年來習慣採用的領導人的「批示」和有關單位的「支持」的不正常做法,才是解決各種問題的正確途徑。建議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人民檢察院組織法》進行修訂,明確鄉鎮檢察室的法律地位和職能。在《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二條中增加一款「縣一級人民檢察院根據行政區域內各鄉鎮(街道)人口和案件情況可以設立若干派出檢察室。派出檢察室是基層人民檢察院的組成部分,其履行職能的活動視為基層人民檢察院的活動。派出檢察室的職能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另行規定。」
(二)合理定位鄉鎮檢察室職能。
鄉鎮檢察室職能的設置要避免兩個傾向。第一,不能泛化,不能超越檢察職能大包大攬;第二,不能虛化,不能停留在簡單的掛牌成立一個機構淺層面上,應該賦予檢察室一定的實際職權。駐鎮(街)檢察室除具有接受舉報、控告、申訴、開展法制宣傳和法律咨詢、參與綜合治理等職能,還具有立案監督、偵查監督、職務犯罪初查、監督配合社區矯正、民行檢察監督、不起訴人員幫教等職能。
1、以強化法律監督為職能基礎。檢察機關是國家法律監督機關,鄉鎮檢察室是檢察機關在鄉鎮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的眼睛和觸角。過去在檢察工作中,沒有設立鄉鎮檢察室的地區,對發生在基層派出所、人民法庭等機構破壞法律統一實施的行為很難進行法律監督,設立鄉鎮檢察室的地區,也存在不敢監督、不善監督、不依法監督、不規范監督的問題。鄉鎮檢察室的建設必須以強化法律監督為職能基礎,賦予鄉鎮檢察室立案監督、偵查活動監督、訴訟監督等監督權能,與基層派出所、人民法庭形成相互制約、相互配合的鄉鎮司法體系。
2、以承辦刑事案件為職能補充。現有基層檢察室的工作情況來看,鄉鎮檢察室的職責包括收集職務犯罪線索、職務犯罪預防、法制宣傳教育、綜合治理、社區矯正等,總體而言,涉及內容廣泛,但虛而軟,難以產生像執法辦案這一剛性權利所帶來的明顯效果,其最終被群眾的接受度、認可度也難以預料。而當前基層派出所和人民法庭都有承辦刑事案件的職能,基層檢察室也可嘗試,可以將批捕、起訴職能一定程度地下放,由檢察室承辦轄區內刑事案件後提交提交檢察長(或檢委會)審批,通過這種剛性權利的賦予、實質性職責的履行充實基層檢察室的工作內容,讓基層檢察室有作為、有地位,提高基層檢察權履行的公信力和實效。
3、以服務業務部門為職能載體。檢察室不是檢察院,在適當延伸和擴展檢察室職能的同時,必須考慮到檢察室與派出院內設部門的關系,特別是檢察室與業務部門的業務重疊關系,如鄉鎮檢察室擁有民行、控申檢察職能後,檢察室與院民行科、控申科的關系等。有學者認為,賦予檢察室的民行、偵監、監所、控申等職能,從性質上看並不需要一種完整的權能,而是在充分發揮檢察室貼近基層、貼近群眾優勢的前提下的部分權能。
(三)明確鄉鎮檢察室設置原則。
1、重點設置原則。由於我國地區差異大,設立檢察院派出機構必須堅持因其所需,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有重點地設立,不宜遍地撒網,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浪費。
2、慎重穩妥的設置原則。鄉鎮檢察室的工作法律性和政策性比較強,涉及到基層院及相關單位的人、財、物。因此,要統籌兼顧,慎重穩妥,做到成熟一個,設立一個,搞好一個。
3、目標管理高效的設置原則。要加強對派出機構工作實行目標管理,明確責任,引入競爭機制,為鄉鎮的社會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做出成績。
(四)科學健全組織體制結構。
1、人員編制。嚴禁從社會上聘請人員,可以將偵監、民行、控申、預防等職能部門人員抽調1人掛靠檢察室,掛靠人員接受原科室和檢察室的雙重領導,定期與檢察室進行業務聯絡,掛靠人員和檢察室並非鬆散的聯絡,也不是兼職人員,是明確工作責任、工作任務、工作目標的專職人員。
2、機構設置。鄉鎮檢察室的設置需要具備多方面的條件,既有辦公設施等硬體建設,又有運行流程、制度保障等方面的軟體配套。
3、管理體制。行政與業務受檢察長(分管副檢察長)的直接領導;財產與財務管理上,鄉鎮檢察室的財產由派出院統一配備,財務統一管理,所需經費由地方財政統籌解決;在業務上,與其他業務部門分工協作,密切配合。鄉鎮一級政權機關要確保鄉鎮檢察室的獨立地位,防止鄉鎮檢察室承擔許多不應承擔的任務,保證主要職能不被異化。
(五)嚴格規范鄉鎮檢察室管理。
堅持設立與管理並重,進一步強化管理意識,把加強鄉鎮檢察室的規范管理作為一項基礎工作來抓,努力形成「體系健全、管理規范、制度完善、運轉有序」的體制和機制。上級院要對下級院的鄉鎮檢察室工作進行年度考核評比,而派出院要對檢察室對集體和個人的工作業績,按照全院標准統一考評,確保做到檢察室工作不游離於全院管理之外。
1、構建「五個一」模式。即「一塊牌子」:掛一塊鄉鎮檢察室的牌子;「一隻箱子」:專門設立方便群眾控告申訴舉報的信箱;「一個辦公場所」:用於專門接待群眾來訪的工作場所;「一個檢務公開欄」:在所在鄉鎮綜治辦外圍設置檢務公開宣傳欄;「一張檢民聯系卡」:公布檢察室工作人員聯系電話和舉報受理、隊伍監督熱線電話,方便群眾聯系。
2、規范工作制度。一是建立接待登記制度,規范接待程序;二是建立信息報送制度;三是建立季度例會制度,及時互通檢察室工作情況;四是建章立制,使鄉鎮檢察室在業務工作中有章可循。
3、建立監督考核機制。在管理上,由政工、監察室(檢務督察室)負責監督檢查,可通過績效考核管理的方式來達到規范化管理的目的。在設置考核標准上,應該把鄉鎮檢察室的工作業績,作為量化考核的重點,分別從工作紀律、辦案紀律的執行情況、工作業績及當地相關部門的評價、群眾滿意測評等幾個方面進行考核評比。
總之,鄉鎮檢察室是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的重要橋梁和堅實平台,雖然目前存在一些制約發展的問題和困難,但鄉鎮檢察室無疑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各地的試點經驗總結中,鄉鎮檢察室將會循著規范有序的目標健康發展。
『肆』 檢察機關在進行職務犯罪初查時應遵循哪些要求,注意哪些事項
初查,是指檢察機關反貪污賄賂部門、反瀆職侵權部門等自偵部門在對職務犯罪立案前,對自己發現或受理的控告、舉報等案件線索材料進行分析、鑒別,並對該線索進行的秘密調查的活動。在我國,初查是檢察機關對職務犯罪進行立案前的必要准備工作,在初查階段,檢察機關一般秘密進行,並不得採取限制人身自由、扣押財產等強制措施。
初查作為刑事訴訟啟動的選擇性程序,按照法律位階的強制要求,應當由刑事基本法律加以規定。初查原則主要從一般性原則和特有原則兩個層面構建。其中一般性原則主要包括依法原則、控權原則、初查協同原則;特有原則主要包括必要原則、秘密原則、有效原則、適度原則、保護原則。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偵查部門對舉報中心移交舉報的線索進行審查後,認為需要初查的,應當報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決定。舉報線索的初查由偵查部門進行,但性質不明、難以歸口處理的案件線索可以由舉報中心進行初查。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一百二十八條規定:在舉報線索的初查過程中,可以進行詢問、查詢、勘驗、鑒定、調取證據材料等不限制被查對象人身、財產權利的措施。不得對被查對象採取強制措施,不得查封、扣押、凍結被查對象的財產。
『伍』 某市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該市某局長的職務犯罪時,發現犯罪已過追訴期限。請問,該檢察院該如何處理
選B。
見刑事訴訟規則237條第(一)項和刑事訴訟法15條第(二)項。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
第二百三十七條 偵查過程中,發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由檢察人員寫出撤銷案件意見書,經偵查部門負責人審核後,報請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決定撤銷案件:
(一)具有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情形之一的;
(二)沒有犯罪事實的,或者依照刑法規定不負刑事責任和不是犯罪的;
(三)雖有犯罪事實,但不是犯罪嫌疑人所為的。
對於共同犯罪的案件,如有符合本條規定情形的犯罪嫌疑人,應當撤銷對該犯罪嫌疑人的立案。
《刑事訴訟法》
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
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本題主要是考察刑事訴訟法第15條的掌握。要透徹地理解法律,符合15條規定的案件,立法者的本意是要案件立即停止,根據案件所處不同階段作出了不同規定,處於偵查階段的撤案,處於起訴階段的不起訴,處於審判階段的終止審理,審判階段已經查明無罪的宣告無罪以還被告人清白。
『陸』 如何提高職務犯罪初查能力 word
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來啊,訊問犯罪嫌疑人、詢問證人、鑒定、勘驗檢查、搜查、查封扣押物證書證、技術偵查措施、通緝等。
『柒』 我國職務犯罪刑事拘留期限是多久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刑事拘留的期限分一般期限和延長期限兩種,具體如下:
1.一般的刑事拘留期為14天,一般從進到看守所算起。在14天內偵查機關要報檢察機關批准逮捕,其中檢察院核準的時間為7天,包含在14天內,如核准則逮捕,否則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
2.延長期限的刑事拘留期為37天,其中檢察院核準的時間為7天,在該期限內,偵查機關報檢察院批准逮捕,如核准則逮捕,否則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
『捌』 被告人受賄職務犯罪怎樣追訴期限
受賄職務犯罪訴訟追訴期是:
1、犯受賄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追訴期限是五年;
2、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追訴期限是十年;
3、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追訴期限是十五年和二十年。
【法律依據】
《刑法》第八十七條
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