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龍應台有效期

龍應台有效期

發布時間:2021-11-22 12:48:32

『壹』 家長應不應該為了掙錢選擇舍下孩子、遠離家鄉外出打工呢

遠離家鄉,意味著一年到頭不能回幾趟家,見孩子、陪孩子的時間極少。家長為了掙錢選擇舍下孩子,遠離家鄉外出打工。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不負責任的行為,他們把孩子生了下來,卻沒有盡到養育中「育」的責任,而是把這個重要的責任轉交給了家裡的老人,然後再交給學校,乃至社會。

在人們對生活質量追求越來越高的時代中,城鄉收入特別懸殊,很多家長為了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生活條件,選擇了離鄉別井外出掙錢。

他們想給孩子們提供豐厚的物質條件,讓自己的孩子擁有的要比別人多,這無可厚非,但是這些跟陪伴孩子的成長相比較,他們卻分不清孰輕孰重。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特別是父母對孩子0~12歲的陪伴尤為重要。

這個階段被稱為父母陪伴教育孩子的「黃金有效期」,因為這個階段是孩子性格、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需要得到父母的關愛、關注、肯定、鼓勵和正確及時的指引。

就如種植一棵樹苗,在成長初期沒有及時扶正讓其向上生長,而是等它斜著長成大樹後才想著要擺正它,那付出的代價也會是當初的若干倍了。

而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小,需要的不多,給他們提供「吃喝玩樂」這些物質條件就足夠,從而忽略了他們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的重要性,也忽視了孩子們的心理需求。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請家長們尊重孩子們的心理需求,在給他們物質的同時,更要考慮給他們有質量的陪伴。內心富足會比物質富足更幸福!

『貳』 有誰能告訴我中學的新德育和舊德育有什麼內容非常感謝呢!

新德育探索
雙擊自動滾屏 來源:班主任之友(2006-12) 發表日期:2007-1-14

「新德育」是「新教育實驗」的一部分。從2004年開始興起的「新教育實驗」,正在影響著改變著越來越多的教師、學生和學校。「新教育」並不是一個今天才提出的新概念,作為一種教育實驗運動,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的英國、法國和德國。在中國,20世紀初也有一批教育家曾明確提出「新教育」實驗的主張,比如陶行知曾發表《試驗主義與新教育》,楊賢江也曾發表《新教育大綱》等。但今天的「新教育」顯然不是過去「新教育」的自然延續,而是針對今天中國教育所面臨的弊端所進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新教育實驗主張教師無限相信學生潛力,力求教育應該交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強調個性發展,注重特色教育,讓師生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從實踐的角度看,它是實現素質教育理想的有效路徑之一。
就教育理念而言,關於「新教育」之「新」,我的理解並不是前所未有的「橫空出世」,而是歸真返璞和與時俱進,也就是說,今天所進行的「新教育實驗」,是讓教育回到起點,將過去無數教育家所憧憬的教育理想變成現實。有人曾這樣評價「新教育」之「新」:「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繼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關於「德育」,從概念上說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德育是指「道德教育」。而廣義的德育,則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五育一體的教育(近年來,有人把環境教育、國防教育等等都納入德育的范疇)。我個人認為,前者對德育的理解太窄,因為在實踐中,德育決不僅僅是「道德教育」;而後者對德育的界定又太寬,幾乎無所不包。我對德育做這樣的界定,所謂「德育」,就是指以道德教育為核心,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素質教育、法制教育、環境教育、學科知識教育等相聯系(滲透)的促使人社會化進程的教育。本文所說的「新德育」是針對目前德育的弊端——我將其稱為「舊德育」——而提出來的。
一、舊德育的特點
1.舊德育是「單向教育」
所謂「單向教育」是指在舊德育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是絕對的教育者,而學生自然是絕對的被教育者,因而從教師的角度看,教育過程便是「我說你服」、「我打你通」、「我管你從」的過程。「單向教育」有一個在我看來是「虛擬」的假設,那就是教師無論在人格上還是學識上都遠遠高於學生,甚至是「道德完人」,至少比學生完美高尚(盡管沒有人公開這樣說),所以有「資格」去「塑造」學生的靈魂。不然何以能夠成為「靈魂工程師」?至今不少德育工作者仍信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古訓,苦口婆心而又居高臨下地去「教育」學生,這使學生對老師敬而畏之,畏而遠之,教師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德育長官」。更加嚴重的是,在「德育長官」的管教下,學生逐漸喪失了自我教育能力,也缺乏起碼的獨立思考能力:「老師說的總是對的,不用我操心!」一方面畏懼老師,另一方面,為了服從又不得不迎合老師,以至形成「雙重人格」。
2.舊德育是「非人教育」
所謂「非人」,就是不把學生當成人,無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更無視學生的尊嚴、思想、情感等精神存在,而把學生當作沒有生命的「物」。學生是機器——裝道德的機器、裝知識的機器。所謂「非人教育」,就是非人道的教育,在這樣的教育中,不但老師不把學生當人——比如辱罵和體罰學生,而且久而久之,學生自己也忘記了自己是人,因為學生的尊嚴感、恥辱心已經被剝奪得乾乾凈凈。在這種教育下培養的學生,多是溫良恭儉讓的「謙謙君子」,而少有善於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開拓者。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教師眼中的學生是學習機器,是考試機器,是成績分數單,是錄取通知書——唯獨不是「人」!
3.舊德育是「順民教育」
「順民教育」也叫「聽話教育」,而所謂「聽話教育」就是以「聽話」為目的的教育,其教育目的或者說客觀的教育後果是培養「順民」。中國父母對孩子常有這樣的口頭禪:「要聽話」、「做聽話的好孩子」。有一句順口溜也說:「在家裡聽爹媽的話,到學校里聽老師的話,將來進單位要聽領導的話。」形象地反映了一代人成長的過程。如此教育培養的學生,必然迷信老師迷信權威。說穿了,「順民教育」(「聽話教育」)是把學生作為工具,目的是培養一種只會聽話的聽從者、順從者、服從者,不能獨立、毫無主見的馴服工具。這種教育的結果只能培養兩種人:一種是奴才,就是對的話也聽,不對的話也聽,好的話也聽,壞的話也聽,自己毫無主見,沒有獨立人格;一種是兩面派,有人在時聽話,沒人在時就不聽話,說的是一套,想的是另一套,公開搞的是合法的,背地搞的全是假冒偽劣。「順民教育」是封建專制教育在今天的流毒。中國古代封建教育特別強調「教化」,而「教化」便是規定一系列讓人不可逾越、限制人的創造力發展的「規范」,逼使受教育者就範。這是專制制度所決定的,因為專制制度所需要的,是奴才和順民。
4.舊德育是「封閉教育」
所謂「封閉教育」,就是將教育與社會生活隔絕開來,認為教育與生活無關,純粹是教室里的主題班會式的教育,或校園里的作文比賽、演講比賽。我們許多德育工作者對社會有一種擔憂,甚至有一種恐懼感。「學校教育一點鍾,抵不過社會一分鍾!」「五(天)加二(天)等於零!」……這是許多德育工作者的嘆息。於是,一些教育者在修築學校德育的「銅牆鐵壁」上狠下工夫:不準學生與社會上的人接觸,盡量減少學生與校外的聯系,嚴格控制學生放學後回家的時間……近年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以「安全」為由,把學校的春遊活動也取消了!不少學校都喜歡說「封閉式管理,開放式教育」,其實,在封閉的環境中進行「純而又純」的教育,不可能有真正開放的教育,培養出的學生很難有健全的人格、開放的視野和創造的素質。
5.舊德育是「他律教育」
「他律」的特點,是一言一行都受外在因素(如老師、家長、班幹部、學校紀律等等)的約束,是一種被迫的「循規蹈矩」。當然,對於正在成長中的學生,這種紀律性「強制」是必需的——不光學生,即使是成人也必須受「秩序」(大到國家法律,小到團隊紀律)的約束;但對於學生來說,「他律」並不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如果我們的學生永遠只能「他律」,如果他們只是在老師、家長面前才是「乖娃娃」,而背著教育者則又是一副面孔,那麼這將是我們教育的失敗!「他律教育」的直接 後果是學生的「依賴性」,這與我們教育上許多的「包辦代替」是密不可分的。從傳統德育對教師的評價我們便可看出學生的依賴性是怎樣被強化的:在一些學校,越是寸步不離地守著學生上自習、做課間操、搞清潔衛生的班主任,便越是受到領導的表揚。台灣作家龍應台曾寫下《幼稚園大學》一文批評台灣大學生「獨立處事的能力還不到五歲」。我看,相當一部分大陸學生又何嘗不是如此?
6.舊德育是「單獨教育」
我們往往把德育當成一門功課,比如「思想品德課」、「班會課」、「團隊活動」等等,認為德育是可以「專門」進行的,於是無論內容還是教師都越來越「專門化」。於是,任課老師不管德育,因為有班主任,哪怕是課堂上出現的紀律問題,科任老師也往往是把違紀學生交給班主任「處理」;學校其他部門也不管德育,因為有政教處,於是凡是認為和德育有關的事,都交給德育處去「落實」。而且這種「單獨教育」已經形成「套路」或「經驗」:比如什麼節目搞什麼活動,比如樹立什麼榜樣,等等。盡管多年來都在強調德育要與其他教育相融合,但這種融合往往是生硬而機械的。比如,大約十年前,上級有關部門強調各學科教學都應體現德育,於是,筆者所在學校有位生理衛生教師便申報了一個「生理衛生教學中的德育」的課題,一年後結題時,該教師果然寫了一篇課題報告,大談「消化系統與德育」、「神經系統與德育」、「生殖系統與德育」等等,這份「實驗報告」還獲得了當年市級科研論文二等獎!
7.舊德育是「灌輸教育」
作為一種方法,應該說在德育中,灌輸與引導都是需要的,對此大概不會有什麼爭議。問題在於,以什麼為主?前幾年有人鑒於思想政治工作淡化,便提出「還是需要灌輸」。然而,一味灌輸,德育未必隨之真正強化。長期以來,我們總是情不自禁地認為,學生的心靈是一個空盪盪的容器,而教育者的任務就是往這容器裡面裝美好的道德;我們還認為,學生的靈魂「可塑性最強」,而教師的使命就是「塑造靈魂」,所謂「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盡管現在絕大多數教育者都已經知道「灌輸式」的教育收效甚微,但我們還是忍不住要以「傳教士」的身份進行灌輸,只不過灌輸的方式可能有了一些「改革」,過去教師的說教或報告,變成了現在學生的演講或作文——但這里,學生所寫所說,都是教師的意願。
8.舊德育是「客體教育」
這里所說的「客體教育」,指的是教育者將學生視為主體以外的客觀事物,是對立於教育者的教育對象;也就是說,本來同為主體的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卻被教育者「物化」了。通俗地說,所謂「客體教育」就是對「物化」了的「客體」的教育。在實踐中,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地位,教師無視學生的主體性,更不用說尊重學生的精神世界。學生飛揚的靈魂、積極的主觀能動性和充滿活力的建構活動在這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麻木的被動的機械的接受、訓練和規范。在「客體教育」中,教師將學生設為「假想敵」,隨時對學生有一種防範心理,處處著眼於「不許」學生做什麼,而很少告訴學生「你可以做什麼」;只強調學生的「義務」,而忽視了學生的權利。於是學生成了動物,教師成了馴獸師,而教育自然便成了「馴獸」。
舊德育的種種弊端已經給我們的教育造成嚴重後果,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舊德育客觀上已經淪為虛弱、虛假和虛偽的德育!這些我們都有目共睹而又心照不宣。以腐敗猖獗、誠信失落為典型標志的不良社會風氣正日益腐蝕著我們的國家進而毒化著我們的民族,究其原因當然不能僅僅歸咎於教育(德育),但教育難道真的一點責任都沒有嗎?早在八十年代,鄧小平就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失誤是教育,這里我主要是講思想政治教育」。他這里說所的「教育」主要是指「德育」。二十年過去了,對德育和德育改革,不能說我們不重視,從八十年代末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到最近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我們發布的加強德育的文件可謂不計其數,但效果究竟如何?恐怕我們很難作出樂觀的評價。原因何在?我認為,關鍵在於我們的所謂「德育改革」都沒有突破「舊德育」的框架,而只是在一些形式上作表面文章,過於追求形式的花樣翻新,德育便容易墮入陶行知當年所抨擊的「假教育」。寫到這里,我自然而然地聯想到,蘇霍姆林斯基當年曾這樣尖銳地抨擊某些形式主義的「愛國教育」:「兒童、少年、青年口頭上會說他怎樣熱愛祖國,甘願為祖國而犧牲,但是這些話本身並不能作為學生所受的愛國主義教育程度的真正標准;教育的明智在於:不要讓我們的學生毫無熱情地、不假思索地說出這些話來。因此,我們堅決禁止組織這樣的競賽:看誰關於熱愛祖國的演講或作文講得最漂亮。教學生高談闊論愛祖國,取代了教學生愛祖國,這是不可思議的事。」遺憾的是,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至今還在中國以「加強德育」的名義「庄嚴」地發生著!
批判,不僅僅是為了摧毀,更是為了建設——我上面對舊德育進行了剖析,並對其進行了也許比較偏激的抨擊,我的目的不是徹底否定德育本身而是真誠地呼喚德育加強和改革。但我認為,「加強德育」的前提是「改革德育」,或者說,我們應該通過「改革」德育來「加強」德育。而「改革德育」決不僅僅是在一些方式方法上改變,而應該在德育觀念、德育內容、德育目的、師生關系等等方面有所探索,有所創新,有所突破。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呼喚著「新德育」!
二、新德育的特點探索
什麼是「新德育」?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憧憬和解釋。針對前面我羅列的舊德育八大弊端,我對新德育的特點相應地作如下界定。
1.新德育是「互動教育」
這里的「互動」,指的是師生之間的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新德育把教師和學生視為共同成長的同伴。新德育所期待的師生關系應該是精神對話關系。教育者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標准要求自己,本身是沒有錯的。但這應該是一個貫穿終生的動態的追求過程,而不是意味著教育者已經達到了很高的人格境界。我們承認教師不是完人,承認教師在許多方面不如我們的學生,這並不是降低了教育者對自己的人格要求,恰恰相反,只有教育者隨時隨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斷追求自身的完善。學生童心的保持,個性的發展,思想的成熟,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教育。但這種教育,不應該是教師的居高臨下與學生的俯首帖耳,而應該是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成長。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是師生心靈的和諧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響、互相欣賞的精神創造過程。它是心靈對心靈的感受,心靈對心靈的理解,心靈對心靈的耕耘,心靈對心靈的創造。讓我們的新德育有更多的民主,更多的平等,更多的科學,更多的個性;讓我們的新德育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精神歷程!
2.新德育是「人性教育」
在新德育的大旗上,應該有一個大寫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體的人,是正在成長中的人,是富有個性的人,是有自己獨特精神世界的人。因此愛學生,就是愛一個個具體的人。新德育就是把學生當人的教育,就是充滿人性尊重和人文關懷的教育。整個德育過程應該充滿著濃濃的人情味,因為一個真正的教育者必定是「以人為本」的信奉者和實踐者。他有溫馨的愛心和晶瑩的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所謂「以人為本」,決不只是寫在紙上的文字或貼在牆上的口號,而應該體現於教育的每一個環節甚至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同時,充滿人性的教育,還意味著尊重學生的精神世界,給學生以心靈的自由。尊重學生心靈的自由,就是尊重學生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創造的自由。我們期待的新德育,就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
3.新德育是「公民教育」
新德育的最終目的,是為共和國培養現代公民。這不是我的觀點,而是上世紀初陶行知對新教育的憧憬。陶行知所追求的民主教育的目的,始終是指向未來的民主社會的,他認為,民主教育應該為共和國培養公民:「今日的學生,就是將來的公民。將來所需要的公民,即今天所應當養成的學生。」所謂「公民教育」,就是培養「公民意識」的教育。關於「公民意識」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我同意這種理解,即公民意識是指公民對於自己應享受的權利和應履行的義務的自覺意識。具體地說,公民意識既是一種重視和維護自己和他人權利、尊嚴和價值的民眾意識,又是一種自覺承擔責任和義務的法律意識,是二者的統一體。它包含公民對於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其核心是權利意識和責任意識。真正的公民,應該具有平等、自由、法治、寬容、妥協等民主精神,他尊重任何人,同時決不迷信任何權威,更不會臣服於任何權力。
4.新德育是「生活教育」
這里所說的「生活教育」,指的是把德育貫穿學生的生活全過程,把德育的時空擴展到人生、社會與自然,把德育視為一種實踐活動,讓孩子去體驗。社會生活中無處不存在著德育資源,教育者要善於引導學生處處留心時時感受,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悟,在體悟中生活。社會與自然,應該是德育必不可少的教材,我們必須讓孩子主動打開這兩本「必讀書」。是的,社會上的確存在著對青少年成長不利的因素,但對這些消極因素的抵禦方式之一,恰恰是教育者大膽地調動社會有利因素來充實、完善學校教育,所謂「社會教育化,教育社會化」。新德育提倡的德育開放,含義至少有三:德育向家庭開放,讓學校教育引導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協調於學校教育;德育向社會開放,幫助學生「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引導學生在社會風浪中明辨是非,經受考驗;德育向自然開放,讓學生在青山綠水之間強健體魄、飛翔心靈、解放個性,揮灑青春。
5.新德育是「喚醒教育」
新德育贊同這樣的觀點:「教育是一種喚醒。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斯普朗格)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我們的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喚醒」有時候也是一種相信,一種期待。相信並期待著每一個孩子都能夠進步,都能夠成為自己成長的主人!新德育重在培養學生「自律」能力,主要通過引導學生勇於自我教育和善於自我管理來實現。自我教育,就是讓學生學會自己提醒自己、激勵自己、戰勝自己——犯了錯誤能譴責自己,有了進步能肯定自己甚至獎勵自己;自我管理,就是讓學生習慣於自己約束自己、控制自己、善導自己——無論是遵守紀律還是助人為樂,都不是因為怕「受處分」或者是為了「得表揚」,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心靈警戒。
6.新德育是「滲透教育」
有效的德育不能單獨地孤立地進行,而應該貫穿於學校的全部教育工作中。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里所做的一切都應當包含深刻的道德意義。」也就是說,學校的每一項工作都應該充滿德育因素。人人都做德育工作者不應該只是一句口號,而應該成為學校全體員工的行動。關於「滲透德育」,朱小蔓教授有一個比喻非常恰當,她認為德育是「鹽」,人不吃鹽不行,但也不能單獨吃鹽,而必須將鹽溶解在各種食物當中吸收;我們在吸收鹽的時候,是看不見鹽本身的,因為鹽已經融入了各種食物之中,但鹽卻很自然地進入了人的體內。德育也應該如此,它也應該自然而然地融入(即「滲透於」)其他教育之中,包括學科教學的課堂。新德育認為,每一個教師的言談舉止都是教育行為,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此外,「滲透德育」還應該善於營造自然而然的教育情境,讓學生不知不覺地被感染和感動,進而受到教育。
7.新德育是「活動教育」
無數成功的德育證明,沒有活動便沒有教育。在這里,班級活動尤為重要。我所說的「班級活動」,是指在班主任的組織和領導下,或者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南學生自己組織的,為實現班級教育目標而舉行的各種教育活動。它是班主任組織、建設學生集體,並通過學生集體來教育和影響學生個體的一種較為普遍採用的教育形式,也是學生個體進行自我教育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班級活動」至少有四個特徵:第一,目的性。就是說活動不是白發的,是教育者有意識組織的。這是就組織者的能動作用而言,強調活動不是盲目的。第二,教育性。這是我們所說的活動最本質的一點。這是就活動過程中的功能而言,正是這一點將我們這里所說的班級活動與青少年一般的活動區別開來。第三,全員性。這是就參加主體而言,面向全體,是「集體」活動。第四,整體性。這是指活動與活動之間應該有著內在的聯系。「活動」之於德育,其意義不言而喻,它是通過淡化教育痕跡的方法來獲得並非淡化的教育效果。這是德育的辯證之所在,也是教育者的明智之所在。
8.新德育是「自主德育」
新德育把學生也看作教育的主體,而德育過程是一個主體自我建構的過程。魯潔教授認為,教育過程的主體是學生,客體是作為教育資料的社會文化以及學生自身的「客我」,教育的過程是實現「理想的我」(主我)的過程,是「主我」對「客我」的超越。她特別指出,教育過程雖然離不開教師的存在,但教師的作用是加工教育資料,為學生提供一種文化環境與文化氛圍,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建構。應該說,學生建立道德信念和養成道德行為的過程是教師主動引領和學生自我建構的有機統一。正如肖川先生所說:「教育作為文化——心理過程,所關注的是理想個體的生成與發展,它有這樣兩個相互制約、相互聯結、互相規定、對立統一的基本點,那就是:價值引導和自主建構。」在這里,「價值引導」是就教師而論,「自主建構」則是對學生而言。我們要善於引導學生通過寫成長日記等形式,反思自己,體驗成長的歷程。我們要變「防範性德育」為「服務性德育」,這里的「服務」,首先意味著為學生的自主成長服務。
新德育是我們對過去的批判,也是我們對未來的建設;是我們的理想,也是我們的行動;新德育不是「標新立異」的教育口號,而是一種樸素的教育回歸。新德育所追求的,就是陶行知所說的「真教育」:真誠、真實。
新德育所造就的學生,應該是行為規范、心靈自由、感情豐富、思想充實、胸襟開闊的現代人!應該是能夠為自己負責,也為他人、社會、國家負責的現代公民!

『叄』 孩子成長過程中有父母陪伴和沒父母陪伴的區別

都說"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與之相反"生而不養,養而不教"就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傷害了。
小時候,每個孩子都十分依戀信賴父母,想要得到父母的關注、愛撫、鼓勵。
但也有父母因為家庭經濟、長輩壓力、工作繁忙等原因,缺失孩子的成長。
這也影響著孩子的性格、認知、心理、情感、行為等方面的發展。
那麼,童年時期,有父母陪伴和沒父母陪伴的孩子,有哪些區別呢?
總的來說,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會偏向,
自信、信任感、勇敢、安全感強、幸福感強、歸屬感強、親密的親子關系、社交良好、享受並分享愛等。
相對應地,沒父母陪伴的孩子會偏向,
自卑、孤獨、膽小、安全感弱、幸福感弱、歸屬感弱、隔閡的親子關系、社交障礙、克求愛(不會愛他人或對別人給予的愛感到麻木)等。
另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芝加哥大學講席教授詹姆斯·赫克曼(James Heckman)及其合作者通過在世界各地進行家庭隨訪和隨機控制實驗,也發現更高的父母參與度和更多的陪伴時間能夠顯著提升孩子的認知能力和發育質量。

沒有陪伴在孩子身邊的父母,的確一大部分的原因是出於經濟壓力。
可是,你知道嗎?對孩子來說,失去父母的陪伴比貧窮、疾病等不幸更可怕。如果讓孩子選擇,孩子也寧願陪在父母身邊吃苦,而不願缺少父母的陪伴。所以,有些父母再苦再累,也要將孩子帶在身邊。
另外,沒有陪伴在孩子身邊的父母,也還有一部分的原因在於,有些父母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身為父母的責任。
見過一些父母經濟條件不錯,僅僅是不願意被孩子捆綁自由,就把襁褓中的孩子瀟灑地丟給老人撫養。
於是,經常對孩子說,
"對不起,我現在沒空"
"我很忙,過會再說"
"你很煩哎"
這讓孩子認為自己不重要的,對孩子來說是多麼大的打擊。
對此,小評果想對還再將陪伴孩子的責任交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保姆等第三方的爸爸媽媽們說,你們知道嗎?父母與孩子之間也是有"有效期的"!
台灣作家龍應台說:"父母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十年。孩子十歲以後,任憑父母百般努力、拚命補償,也無濟於事,因為你們過期了,很殘酷,但也很現實。"
也就是說,如果在孩子0-10歲的時候,父母沒有多陪伴,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未來用任何物質、任何手段都沒法彌補的。

『肆』 父母沒有時間也想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可以運用哪種法則

養家糊口固然重要,但是對孩子的陪伴也是很寶貴。時間飛逝,孩子很快就會長大,如果父母在孩子的關鍵期沒有給孩子有效的陪伴,必然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嚴重的後果。

現代的有些父母也對陪伴的含義產生誤解,總覺得和孩子在一起時間長,就是真的陪伴。但其實,這樣的陪伴是很低效的,甚至給孩子的成長不利。工作忙沒有時間陪孩子,不妨學會運用"PEERE"法則,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高質量陪伴的重要性

有人說:"血緣是生命的開始,而陪伴才能讓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長。"

縱觀生活,擁有父母陪伴的孩子生活都會比較明亮快樂,幸福感和安全感也比較強,與父母的溝通和交流也比較融洽;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往往在成長的過程中處於孤獨的狀態中,性格比較孤僻,不愛講話,有些甚至極端冷漠,與父母的溝通和交流也存在很多的隔閡,缺乏安全感。

高質量陪伴,能夠加強與孩子間的關系,使得親子關系更加親近,情感更加親密,也更能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狀態。



給孩子高質量陪伴,重點是善用PEERE五大法器

日常生活中,當孩子做錯事,父母往往沖動,情緒不穩定,有些父母甚至一生氣就打罵孩子。沖動是魔鬼,誰都有犯錯的時刻更何況是什麼都還不懂的孩子。父母學會暫停,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後再教育孩子。

『伍』 高中男生應注意哪些形象問題

我來回答,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生活在自然和社會中,必定需要不斷地學習,才能一步步向前,向更遠的生活深處走去,去體會生命的多姿多彩,去體驗成功的淚水與喜悅。學生時代是集中學習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期里,我們學習各科知識,同時健康體魄、發展心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將來實現理想打下堅實的物質、精神和知識基礎。
學習「事在人為」
首先,我們應當關注一下自己對學習的認識,我們努力學習不是為父母、為他人,而是為了自己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體驗到沉浸在成功中的快樂。明確了學習目的,我們就要以積極的心態去改變自己,「我能」、「我一定能」,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以這樣的心態去應對。當我們在解出了一道難題、攻克了一個難懂的英文單詞、寫出了一篇情真意切的文章後體會到了一種成就感後,我們的成績就已經在不知不覺地提高了!
正如高大的樓房需要鋼筋為骨、混凝土填實一樣,學習方法也是 另一種骨架,學習內容只能在優秀而合理的骨架中才能填得充分而牢固。什麼樣的樓房需要什麼樣的骨架,學習方法也是因人而異。什麼方法最適合自己?確實需要每個人都認真思考,在學習的過程中細心體會,為了把自己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我們一定要尋找適合自己的 最佳的學習方法。
學習階段:屁股→手→腦袋→心
第一,正直是做人的基本素質之一,高考也是公平的競爭。我們要給自己、給家長、給周圍的人表現真實的自我:真實的成績就是誠實的反饋!要杜絕歪門邪道、急功近利、弄虛作假的一切不道德行為。
用屁股學習是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階段,成績大幅度提高的 學生的共同點就是「屁股坐得住」。「坐得住」意味著坐到座位上最少要2個小時不挪窩,高考是2 -2.5小時考一科,如果坐不住,就連考試都應對不了。同學們可以循序漸進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定性,能達到2 小時不動了,就再適當延長時間,慢慢地就會發現, 隨著時間的增加能提高精神集中力。能長時間坐得住已經意味著成 功了一半,每個人都要時常檢查一下自己的屁股是不是固定在課桌前邊。
只用眼睛看的學習就像用沒有線的針縫衣服一樣荒謬。在學習過程中,動手寫、算非常重要,隨著動手寫過的紙張堆積高度的增加,可以看到成績的攀升。一旦屁股和手的階段習慣化了,在自己都感覺不到的時候成績已經進入了高分行列。
能坐得住,手也充分調動起來了,下一步就是排除雜念制定目標。在充分理解高考出題原則的基礎上,按各科的學習特點從基 礎知識到深化學習,自我開發學習方法,動員自己的頭腦,實現自我開拓。
前三個階段都做到了,學習自然就進入了用心感受的階段。
通過學習能感到歡喜,感覺到學習的喜悅、幸福、充實、滿足感, 能感覺到學習的最終目的帶給自己的成就感,從而迸發出對學習 的無限熱忱!
這對培養自己的人格也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的。
第二,要做一個有孝心的人。「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是傾注了滿腔的愛的。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殷切希望,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健康家庭,時常想想能為父母為家庭做點什麼,並立刻付諸實施。
這是單方面的強調,父母亦該理解子女。
成熟階段
第三,要有遠大的理想。堅定理想信念,把理想按階段分割成一 個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短期目標,譬如現在的短期目標就是考上理想大學。有了遠大理想和短期目標,可以使我們忘卻困難而奮發拼搏。
第四,要做一個會思考且時常思考的人。回眸過去,品味現在, 展望將來,通過反復思考尋找新的自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目標與理想!
二、各學科學習方法指導
語文
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注重基本技能的提高,強調多讀多想多說多寫。高中的語文學習是在初中學習基礎上的繼續提高、拓展,而高中的語文學習與初中又有了明顯的不同。 初中語文課老師講得多,要記背的東西多;高中是語文課堂討論多,要理解研究的東西多。初中的課堂討論,一般有明確的結論,並多以老師的總結和說法作為標准;高中的課堂討論,有些沒有固定結論,老師的說法常常只是一家之言,只要你言之成理可以自圓其說,便能得到認可。 初中的課堂是跟著老師走,老師問什麼就答什麼,課堂的主要時間都是老師在講解、提問;高中的課堂是跟著問題走,透徹清楚地討論問題是重點所在,老師講得少,學生的活動多。相應的,初中的作業可以在「教參」上找到答案;而高中的作業有些需要自己創造發揮。
初中語文學什麼考什麼,怎麼學就怎麼考,重在知識積累和運用的考查;高中則是學什麼不考什麼,學和考沒有一對一的關系,重在理解和運用能力的考查。
面對這樣的區別,我們也應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以盡早適應高中的語文學習。下面從課內學習、課外閱讀兩方面來說明高中語文學習的方法。
課內學習
(一)課文的學習
學習課文,應該做到以下「五個必讀」。讀「單元重點」和「學習重點(自讀提示)」;讀課文;讀注釋;讀思考和練習;讀「單元提示和知識短文」。
五讀「五毒」,方能百毒不侵!
(二)聽課
聽課,主要應該聽問題,思考老師或同學為何要提出這樣的問題?對這樣的問題可以有幾種回答?哪些回答最合理?不合理的回答其不合理處是什麼?同學們的發言誰說的有理?他怎樣想到這一步?自己是否也想到這些了?然後聽老師對問題分析的思路。
(三)課後應做「四個一」。
「四個一」是:學完一篇課文後,要盡量用自己的「一句話」概括課文的內容,以鍛煉綜合概括能力;要盡量用「一句話」概括自己 的學習心得,整理自己此次學習的收獲。這是理清思路的過程,也是 熟練記憶的過程;要背誦文中的「一段話」,以強化積累;要「仿寫一段」,即選擇最喜歡的段落仿寫一段。
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是開闊視野、增長知識與才幹、提高語文能力與水平的重要途徑,所有語文學得好的人,他的閱讀一定比較廣泛。因為他的「語言庫」和「資料庫」經常得到補充和整理,所以他的理解准確,表達生動流暢。但如果閱讀量不足「內存」不夠,那麼他的表達就會失之平庸膚淺,或者平淡無味、言不及義。所以同學們應該抓緊課余和假期,閱讀自己喜歡讀的和教學大綱規定閱讀的文學著作。
(一)上學時讀短篇
上學時課業負擔重,應該選讀散文、雜文、小小說。因為這些文章篇幅短,不需要太長時間就可以讀完。比如散文,像梁實秋、朱自清、秦牧、劉墉、龍應台、余秋雨等人的文章,或幽默生動、或文筆優美、或知識豐富、或見解深刻、或蘊涵哲理、或引人思考。只要你去讀,就會有收獲。
(二)假期讀長篇
假期里,應該有計劃地讀2 - 3 部長篇小說,這里,建議同學們 有計劃地讀完教育部規定的「高中生必讀篇目」中的書籍。比如羅貫中《三國演義》、曹雪芹《紅樓夢》、施耐庵《水滸》、吳承恩《西遊記》、魯迅《吶喊》、茅盾《子夜》、巴金《家》、錢鍾書《圍城》;塞萬提斯《堂吉訶德》、雨果《巴黎聖母院》、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傳》、列夫托爾斯泰《復活》、海明威《老人與海》、《莫伯桑短篇小說選》、《契訶夫短篇小說選》、《歐亨利短篇小說選》等。還有郭沫若《女神》、魯迅雜文、《朱自清散文集》、曹 禺《雷雨》、老舍《茶館》、《普希金詩集》、《泰戈爾詩集》、莎士比亞 《哈姆雷特》等。當然還可選讀一些文藝理論著作和政治書籍,我們不能等到臨近高考時才去看書,那樣是不現實的。應該抓住現在時間的寬余和學習的從容,抓緊讀書。
(三)關於閱讀名著
有些同學喜歡看漫畫、看武俠、看推理判案的作品,看這些作品確實很「過癮」,但不能代替讀名著。讀名著,尤其是讀一些外國名著,比如《簡愛》、《悲慘世界》、《紅與黑》、《復活》等等,會讓人受益無窮。因為一個人的生活范圍很窄,能夠見到和感受的人與事也很少;視野窄、見識少,就不會深刻體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就不會理解他人,理解人生。如果閱讀名著,會發現名著給我們提供了人生需要借鑒的許多東西,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人的靈魂與心理;會讓人更加懂得人、人生是怎麼回事;會有更深刻的感情體驗;會更加珍惜生命也更加寬容。而當你用寬容之心去待人,用欣賞的眼光去看人,用深刻的見解去討論,用精美的文字去作文時,你會發現自己已經從名著中得到了許多。
數學
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規律是:「三年發展看高一,高一關鍵在『一 上』」。打好高一的數學基礎,特別是開好「一上」即高一上學期高中數學學習的「頭」,對於順利完成高中三年的數學學習,打好自己終生發展的基礎極為重要。為此,這里首先要給同學們談談高中數學學習的基本規律和基本方法。
國家把數學規定為高中的一門主要課程。一個人從小學到高中,要學習十二年數學。高中畢業後升入大學繼續深造,無論是理工科還 是文史類大學,都還要繼續學習數學。2003 年春夏SARS 肆虐,中考取消了許多科目,獨獨保留了「語、數、外」;高考幾十年改革改來改 去,「語、數、外」都是必考內容。
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要學習代數、幾何的基礎知識和概率統計、 微積分的初步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像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的意識,陶冶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學習習慣。數學學習對於發展高中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水平及其重要。要想使自己更聰明,要想將來成為有用人才,要想為終身事業打好基礎、奪取主動,必須學好數學。
高中我們使用的是全國通用的新教材,叫做「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必修)數學」,它的內容分為兩部分:必修課 和選修課。必修課共12 部分內容,分別為(1)集合、簡易邏輯;(2) 函數;(3)不等式;(4)平面向量;(5)三角函數;(6)數列;(7直線和圓的方程;(8)圓錐曲線方程(9)直線、平面、簡單幾何體; (10)排列、組合、二次項定理;(11)概率;(12)研究性課題。選修課分選修Ⅰ和選修Ⅱ。選修Ⅰ包括1、統計;2、極限與導數;選修Ⅱ 包括:1、概率與統計,2、極限;3、導數與微分;4、積分;5、復數; 6、研究性課題。
高中數學內容抽象程度有較大提高,理論系統性大大增強,在學習時要求思維能力要爬一個陡坡,即實現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 思維的過渡與提高。比起初中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內容,高一內容的抽象程度和符號化水平大大增加,難度陡升,對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的要求大大提高,必須深刻理解,消化內化,才能掌握它並變成自己
知識結構的一部分。許多同學不了解初高中數學內容的重大變化與區 別,學習方法沒有及時地與時俱進,因而很不適應。 十五、六歲的青少年正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關鍵」期。能不能實現這個「發展,除了身心這個生理條件的發展之外,還必須經過特別「有意識的思維訓練」。錯過了這個「關鍵期」,數學 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就會大受影響,大打折扣,事倍功半,甚至難以彌補,不可逆轉,導致終生遺憾。如果轉變得好,有意識地實 現了這個「飛躍」,數學學習就會從「山重水復疑無路」轉而到「柳暗花明上坦途」。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主動學習,智力參與,勤奮研讀,掌握規律。願同學們能盡快地進入高中數學學習的「自由王國」,享受數學學習成功的快樂與歡愉。
英語
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非常重要,一方面要打好英語基礎,另一方面要准備高考。更重要的是,要在高中階段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形成適合自己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同時打好基礎。
我們許多同學花在學習英語上的時間並不少,但是效果不佳,原因就是學習方法不對頭,沒有形成好的學習習慣。許多同學誤以為天天背單詞、做試題、對答案,就是學習英語。他們分不清學習英語和學習數學或化學有什麼區別,好像只是不同的符號系統。實際上,學習語言和學習其他學科完全不一樣。學習語言的基本辦法是大量實踐, 學了就用,不要去推理,不要過多地思辨。任何語言都有許多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就是慣用法,是沒有道理可講的。拿漢語舉個例子:
「外甥打燈籠,照舅(舊)」。為什麼說「打」燈籠而不說「提」燈籠? 因為祖祖輩輩都那麼說,是習慣用法。英語也是如此。 有些同學認為,現在是「學英語」,等將來學會了再去「用英語」。 現在還不是用英語的時候。其實,從學習英語的第一天起,就應該邊學邊用,以用帶學。從今以後,每天早上見到熟人就說Good Morning 不要再說「你早」。
今天課堂上學了5個單詞,這一整天,就想方設法 用這5個單詞,加上以前學過的詞彙,模仿書上的或詞典里的句型造 自己的句子。每個單詞起碼用它20遍(不是背20遍)。高中一年級, 應該已經掌握1000多個單詞了,所以高中階段可以讀一些簡易的英語分級讀物。通過大量閱讀,可以反復遇到大部分以前學過的單詞,這樣單詞就不會遺忘,而且還能學到這些熟詞的許多新用法、新搭配。到書店去,打開一本英語分級讀物看2-3頁,如果平均每頁的生詞 只有3-5個,這本書就值得買。生詞太多的書,現在不要買。過半年、一年,隨著自己詞彙量的增加,書的生詞量變少了少到每頁只有3-5個時,再去買來看。高中階段,應該學一些語法,因為我們是在非英語環境中學英語,學一些語法,有利於加深我們對英語的理解。但是千萬不能變成個語 法迷,見到一個句子就去分析語法。高中階段,是學習英語的關鍵時期。在這兩、三年之內,需要投入足夠時間來學習英語。更重要的是,必須找到學習英語的有效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高中階段,一定要切切實實打好基礎,不要急於求成,花時間去大量做模擬試題。提高英語水平的基本途徑是從自己現有水平起步,循序漸進。按教學大綱規定,高中一年級的英語詞彙量估計不會超過1500個單詞。除了初中課本之外,接觸過的課外英文資料也不會太多。因此,應該在這個基礎上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
建議你可以考慮做以下三件事:背誦課文。如果不能全背,可以選其中一些段落來背誦。能夠流利背誦之後,爭取把它默寫出來,然後和原文對照,改正語法和拼寫錯誤。如果你的英文課本有錄音磁帶,背誦時,應該模仿磁帶的讀音。每天從課文中找出幾個單詞,特別是動詞,仿照課文的句型,自己造一兩個句子。如果你有一本比較好的英漢詞典,可以查看一下詞典中的例句。每個句子至少要自言自語地大聲說十遍。外文書店裡應該有一些適合你目前水平看的英語簡易讀物。不防買幾本比較淺易的來閱讀。光學課本,沒有課外閱讀,是不行的。不要看生詞太多的文章,每100 個詞中不認識的生詞不要多於 3-4 個。以上三條,堅持三個月,會有大進步。堅持半年,會有大突破。
物理
一、高中物理的特點
1、高中物理更加註重能力的培養
教學大綱指出,「要通過概念的形成,規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識的運用等,培養學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綜合、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切實提高理解能力」等。
在高中物理中,過程和結果,更重過程;記憶和理解,更重理解; 切實提高理解能力是培養思維能力中基礎的一環。
2、知識的深度、廣度、難度明顯高於初中物理,但只要方法得當,認真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好的。
3、高中物理不是聽懂的、看懂的,而是做懂的、想懂的。
4、講什麼,不考什麼,但考的准和講的有關系,這一特點是相當多的一部分學生不適應的。初中物理以知識的考查為主,高中物理以能力的考查為主,這一明顯的反差,不少學生缺乏思想和心理准備,往往使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受挫。
二、高一物理怎麼學
1、打好基礎
(1)學好語文和數學。不論是閱讀物理課本或是處理作業習題都 必須具有一定水平的語文能力。課本要能流暢地讀下來,題目要能看懂,能正確地理解題意,能正確地論證或論述物理事件。 數學是解決物理問題的工具,是論證物理問題的主要方法。在高 一物理學習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平行四邊形等幾何知識,會遇到方程、 方程組、圖象等代數知識,學好這些數學知識才能使物理學習變得更加順利。
(2)做到「四個第一」。上好第一節課。完成好第一次作業。做好第一次實驗。完成好第一次考試
只要這個第一次嗎,敢問第二次,第三次就不必上好,完成好,做好?何必為了好聽只在乎這第一呢?不如改成「每一」,雖說是高標准嚴要求,但更符合作者之用意,「初」讀者之要求吧。雖是此說,但未免有挑刺之嫌,姑且存之。
(3)做好預習。有目的地帶著問題聽課:高中物理課教學密度明顯大於初中物理教學,課上沒有時間讓學生反復練習,這樣,課前讀書預習就顯得十分必要。通過預習,你可能會發現難理解或不懂的問題,有備而聽,心中有數,可以得到聽課的主動權,能帶著問題聽課,效果才會好。
4)用好老師。在剛開始學習高一物理時會有諸多不適應,聽課或是習題中會有一定困難。在個人努力的前提下,多和老師交流,求得老師及時、具體的指導,是順利度過適應期盡早步入學習正軌的捷徑。大多數在入門階段感覺困難的同學,與老師交流溝通不及時甚至 不交流溝通是主要原因之一。
(5)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精力集中、獨立思考、認真讀書、手腦並用、總結交流。
2、培養能力
到學校來學習,最終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學會學習,從學會升級為會學。只有會學習了,才能算是自由了。要學會觀察,重視實驗。學會提問題,提高學習能力。堅持解題後的研究和思考。先物理(現象和事實),再務理(務必整理、歸納、分析),再悟理(悟出其中規律,對現象和事實進行再認識)。物理入門並不難,深造也是辦得到的,只要有心,只要善於學習。
化學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研究的對象是浩瀚的宇宙和地球上的各種各樣的物質,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的規律的,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化學的教材內容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編排的,分為必學(必修)和選學(選修)兩部分。必學內容是全體高中同學在規定的課時內必須學習的,選學的內容是供學有餘力的同 學選用的。那麼怎樣才能學習好高中化學呢?
實驗學好化學的根本基礎。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新編高一化學教科書中共設計了教師的演示實驗38 個,學習實驗 13 個(其中有5 選作實驗),課外家庭小實驗6 個。對於中學的每一 個學生實驗,要求同學們在進行實驗前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上實驗課前,要認真復習課文里的有關知識,並預習本實驗的內容,要求做到閱讀實驗說明,理解實驗目的,明了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准備好實驗報告。對於實驗習題,應提出 實驗方案和需用的儀器和葯品等。
2、每次實驗時,要檢查實驗用品是否齊全,桌上的實驗用品應擺放整齊有序。做實驗時,必須按照規定的步驟和方法進行,注意安全,並實事求是地做好記錄。
3、做完實驗後,要認真地填寫實驗報告。4、實驗完畢後,拆開實驗裝置,把儀器中廢棄的物質倒在廢液 缸里,把要回收的物質倒在指定的容器里,然後把儀器洗滌干凈,放回原處,以培養自己的環保意識。經老師檢查,認可後方可離開實驗室。
5、認真填寫實驗報告中的各項內容,將實驗報告上交老師批閱。
觀察學好化學的重要方法。常用的化學觀察方法有三種:
1、全面觀察。化學觀察必須有全面性,只有抓住所觀察的全部 信息,才能通過思維認識本質。要按合理的程序進行觀察,一 般的程序是由事物的整體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體,觀察某 個化學反應時,應先觀每種反應物有什麼特徵,注意反應的儀器與反應條件,然後仔細觀察反應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現 象,如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等等,最後 還要觀察生成物的特徵。%
2、重點觀察。在全面觀察的基礎上應抓住重點進行重點觀察,為對信息的理解打好基礎。特別是對化學實驗現象,抓住重點實驗現象尤為重要。
3、精細觀察。有些重要的實驗現象可能瞬間發生,迅速消失,也可能現象十分微弱而不明顯,不易觀察到。因此都需要同學們在實驗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精確性、敏捷性、深刻性和全面性。
三、高中學習方法6 問
1、潛力到底挖得完嗎?
答:實驗證明:人腦中約有80% 的「處女地」有待開發。據聞, 愛因斯坦這位跨越時空、彪炳千古的輝煌業績的科學巨星, 也只動用了大腦潛能的30%。可見,人腦承受力及其潛在能量對相對處於無限時空之中而極其短暫的每一個人的生命來說,堪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資源。
2、我覺得在高一時只要把成績保持住,沒必要下很大的功夫去爭第 一,到高二、高三,再在原有基礎上加把勁,這種認識正確嗎?
答:這種認識不正確,在高一不僅要把成績保持住,同時,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因為,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停滯不前的想法不足取,更何況,第一也是相對而言 的,山外有山,樓外有樓。既使你已經爭得了班中第一,也沒有理由自我滿足,高一正是打基礎的好時機,一定不能放 松自已。另外還需要發展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學習僅僅是 一個方面。
3、數理化方面的學習方法不夠好,該如何改進?
答:(1)培養對學科的興趣;
(2)注重公式、定理的推導過程,領會其實質;
(3)必要量的練習,練習不是目的,而是掌握定理、公式的 使用方法;
(4)記住幾道典型的習題,舉一反三,關鍵是多思考。
4、很多人說:到了高中女生就會比男生笨,這種說法對嗎?
答:這種說法顯然是錯誤的,科學研究表明,從總體上看男女在智力水平上並沒有什麼差異,只是因男女性別的差異,會導致在智力上各有特點,各有優勢,比如,在思維特點上,男 生在抽象思維方面有一點優勢,而女生在形象思維方面又勝男生一籌。但具體到某一個人智力水平還是有區別的,但不能因此得出女性不如男性的結論,生理上的不同並不能成為
智力水平高低的理由,它只是導致智力特點差異的生理基礎。試想,居里夫人的成就,又令多少男性自嘆不如、羨慕不已。從現實狀況來看,確有一部分高中女生成績有下降,但這 不是由智力因素引起的,而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更何況這也不是普遍現象。實際上,女生在智力水平上超過男生的事例也舉不勝舉,另外,任何學生,隨著知識面的擴展,智力都表現為發展的趨勢,到了高中女生就會變笨顯然沒有科學依據。當然,我們也要看到高中女生在生理上比男生的變化要大一些,會給學習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女生需要更多的努力,需要比初中時更多的自製力。
5、一天中的有效學習時間是多少?
答:一天的時間是有限的,作為學生除了休息等日常生活時間的支配外,其他時間都可用於學習,一般來說,可以保證10 小 時左右,但有效學習時間應是一個變數,效果的高低也會因 人、因地、因時各有不同。如今,學生之間存在的競爭是效率的競爭,方法的競爭,一個人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以及一個人的興趣、愛好、情感、意志、性格、品行都會影響學習的有效性。因此,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增加時間不是唯一的手段,最佳的方法是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 素質,特別是一個人的意志品質。
6、如何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答:(1)認識到保證注意力集中的重要意義
注意力是人智力的有機組成部分,心理學研究表明,有意記憶的效果比無意記憶的效果好,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是有 效聽課、有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
(2)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的方法:培養對學科的興趣,因為,對感興趣的東西,會覺得有吸引力,就自然會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而興趣產生於需要,因此,要端正學習的態度,明確學習的目的,使自己保持有較旺盛的求知慾。那麼,對不感興趣的東西,除了去培養興趣的努力外,關鍵是發揮意志力的作用。另外,有一個良好的心情也非常重要,再次,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培養良好的情感,平時不要小看文體活動,盡量做到勞逸結合。 13264希望對你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龍應台有效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