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擔保期限案例

擔保期限案例

發布時間:2021-11-22 09:23:33

『壹』 擔保合同案件訴訟時效多久

擔保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為三年。根據法律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九十四條
一般保證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從保證人拒絕承擔保證責任的權利消滅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
連帶責任保證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請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從債權人請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
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貳』 擔保法規定在擔保期間未主張權利的免除保證責任,如果在保證期間主張權利了怎麼說

在保證期間主張權利則保證責任存在。

  1. 什麼是保證期間?

    保證期間,又稱為保證責任期間或者保證責任期限,是指保證人能夠允許債權人不行使權利而仍然承擔保證責任的期間。保證期間是保證法律關系中特有的制度。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應當向保證人主張權利,如果債權人未在保證期間內及時行使權利的,將產生保證責任免除的法律後果。保證期間原則上由當事人約定,在當事人沒有約定保證期間情形下,則適用法定保證期間。保證期間性質上為除斥期間,不發生中斷、中止和延長的法律後果。

  2. 相關法律條例依據

    《擔保法》第二十六條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

『叄』 司法實踐中如何處理保證合同中的期間問題

2.不定期保證。當事人沒有約定保證期間或約定違法的,應適用《擔保法》第25條第1款和第26條第1款的規定,即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6個月。保證人的保證責任以債務人沒有或不能按主合同的約定履行義務為前提的,如果當事人約定的保證期間早於或者等於主債務履行期限時,實際上是在主債務履行期限未到期時或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時,保證期間已過,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這種違法約定顯然違背了當事人訂立保證合同的本意。因此,為充分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擔保法解釋」第32條第1款的規定:「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早於或者等於主債務履行期限的,視為沒有約定,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 3.保證期間約定不明。這種「約定不明」特指保證人與債權人明確了保證期間起算點,而沒有明確保證期間終止點的情況,司法實踐中也曾出現過這種案件:主債權人為確保起債權完全實現,在保證合同中與保證人約定:保證責任直至主合同項下的債務全部還清時止。對這種情況應當如何認定和處理,有兩種不同認識:第一種觀點認為,所謂期限是指在規定的一段時間或所規定的時間的最後界限。期間和期限都是民法學上表達時間的概念。「時間是指有起點和終點的一段持續的過程。因此當事人約定保證責任直至主合同項下的債務全部還清時止,這是有起點,而沒有終點的約定。沒有終點的約定,就是排除了 法律 規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和除斥期間的作用,那麼保證人就永遠承擔保證責任,這種約定顯然違背了訴訟時效期間和除斥期間的立法目的。所以對這種約定,應視為沒有約定,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第二種觀點認為,這種約定雖然沒有約定具體的時間,但畢竟不同於根本沒有約定的情況,且這種約定體現了債權人最大限度地可能保護其債權實現的一種方式,如果視為沒有約定,適用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的規定,對債權人未免有所不公。但期限必須規定時間的最後界限點,否則必然造成當事人以約定的方式排除法律的規定,從而使保證人處於永遠承擔保證責任的不利境地。因此,該觀點主張對於這種約定的時間的終點以訴訟時效為限,」擔保法解釋「第32條第2款的規定:」保證合同約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主債務本息還清時為止等類似 內容 的,視為約定不明,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二年。「筆者認為第二種觀點值得商榷。首先,第二種觀點將不符合法律規定的約定,在訴訟時效期間內的部分認定為有效,超出的部分則認定為無效。其實質是將不符合法律規定、沒有明確具體時間的約定,認定為有明確具體時間的約定;其次,第二種觀點與民事立法設立除斥期間的性質相悖。除斥期間是訴訟時效的補充,除斥期間的設立主要是為了解決在某些特定的場合,如果不對權利人行使權利的期間另加限制,則仍有可能使某些民事法律關系處於不確定的狀態之中。因此,一般說來除斥期間比訴訟時效的期間要短;第三,法律設立保證期間主要是為了保護保證人的利益,即如果債權人不及時行使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權利,則保證人免責。對保證期間約定不明的,將保證期間認定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二年,則債權人不用急於行使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權利;第四,對保證期間約定不明的,將保證期間認定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二年,即等同於2年的普通訴訟時效期間。我國《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如果出租人與保證人簽訂的保證合同對保證期間約定不明,將保證期間認定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二年,豈不保證期間比訴訟時效的期間要長出一年,顯然對保證人有失公平。 在實際案件中,許多當事人並不明確指定保證期間的起點和終點,而是約定一個時段作為保證期間。法院在處理此類案件時就必須首先解決案件中該時段的起點 問題 ,即保證期間的起算。確定保證期間從何時開始,決定了債權人之權利存續和消滅的時間。如何確定保證期間的起算涉及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問題,對於司法實踐具有重大意義。司法實踐中保證期間起算點的確定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債權人與保證人在保證合同中明確約定保證期間的始期、延續時間和終期的,按照當事人的約定確定保證期間的起算點。 2.在債權人與保證人在保證合同中,雖然約定了保證期間的始期、延續時間和終期,但沒有約定保證期間始期從何時起算;或者在沒有約定保證期間、保證期間約定不明的情況下,應依照《擔保法》第25條第1款、第26條第1款的規定,保證期間以「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來確定保證期間的起算點。如果主債務沒有約定履行期限或者約定不明,根據《民法通則》第88條、《合同法》第62條的規定,「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必要的准備時間」即民法 理論 上所稱的「寬限期」,寬限期屆滿則視為履行期限屆滿。因此,在當事人約定不明時,「擔保法解釋」第33條的規定:「保證期間自債權人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的寬限期屆滿之日起 計算 。」 3.《擔保法》第14規定:「保證人與債權人可以就單個主合同分別訂立保證合同,也可以協議在最高債權額限度內就一定期間連續發生的借款合同或者某項商品交易合同訂立一個保證合同。」該條法律規定說明保證人責任的限製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對擔保數額的限制,一是對擔保期限的限制。因此,對最高額保證的保證期間的計算應按照當事人的約定確定保證期間的始期作為起算點。《擔保法》第27條規定:「保證人依照本法第十四條規定就連續發生的債權作保證,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人可以隨時書面通知債權人終止保證合同,但保證人對於通知到債權人前所發生的債權,承擔保證責任。」該條法律雖然規定了保證人在何種情況下有權終止保證合同及其承擔保證責任的范圍,但並未規定保證期間如何計算。為解決此問題,「擔保法解釋」第37條的規定:「最高額保證合同對保證期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如最高額保證合同約定有保證人清償債務期限的,保證期間為清償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沒有約定債務清償期限的,保證期間自最高額保證終止之日或自債權人收到保證人終止保證合同的書面通知到達之日起六個月。」 如果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主張了權利,則保證期間的作用完結,開始計算訴訟時效。我國《擔保法》規定了一般保證和連帶保證兩種擔保方式,由於兩種保證方式中債權人、保證人的權利義務及主張權利的方式不同,保證期間與保證債務訴訟時效和主債務訴訟時效的關系亦不同。 1.一般保證的保證期間與保證債務訴訟時效和主債務訴訟時效的關系 一般保證是指保證人在主債務糾紛經審判或者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時,方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形式。《擔保法》第25條規定,在保證期間內,「債權人未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們免除保證責任;債權人已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對如何理解《擔保法》第25條規定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就是按照處理訴訟時效的原則來處理保證期間,即中斷的法定事由旦發生,保證期間應重新計算。從擔保法此條規定的字面上理解,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這種觀點實際上是否定保證期間的除斥期間的性質;第二種觀點認為,因一般保證的保證人享有先訴抗辯權,即債權人向一般保證的保證人請求履行保證債務時,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者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保證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一般保證對於主債務具有補充性質,一般保證的責任期間從對債務人因無財產可供執行而中止或終結次日起開始計算。在債權人於保證責任期間內向保證人主張權利之日起,開始計算訴訟時效。這種觀點與《擔保法》規定的,在保證期間內「債權人未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相矛盾;第三種觀點認為,《擔保法》規定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應當理解為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已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就視為其在保證期間內已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應開始計算訴訟時效。這種觀點的主要理由是:1.按照《擔保法》的規定,一般保證期間是按照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或從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來確定的,不是以債權人是否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來確定的。2.按照《擔保法》的規定,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未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也就是說,如果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已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不免除保證人的保證責任。那麼,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如果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已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就等於在保證期間內向保證人主張權利,除斥期間就轉換為訴訟時效期間。「擔保法解釋」第34條第1款規定:「一般保證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從判決或者仲裁決生效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合同的訴訟時效。」關於一般保證債務訴訟時效與主債務訴訟時效的關系問題,「擔保法解釋」第36條規定,「一般保證中,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中斷……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中,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止的,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同時中止」。應當注意的是,雖然一般保證的保證人享有先訴抗辯權,如果一般保證的債權人向債務人和保證人一並提起訴訟,法院仍可將二者列為共同被告,「擔保法解釋」第125條規定:「人民法院可以將債務人和保證人列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但是,應當在判決書中明確在對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後仍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2.連帶保證的保證期間與保證債務訴訟時效和主債務訴訟時效的關系 連帶保證是指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保證形式。《擔保法》第26條第2款規定,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或法律規定的保證期間內,「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行使了法律所規定的權利,保證期間的作用便已完成,即應從債權人要求債務人承擔保證責任之次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合同的訴訟時效期間。《擔保法》第18條第2款規定:「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此條規定說明,就保證人的保證責任而言,連帶責任保證合同與一般責任保證合同相比具有相對的獨立性。連帶責任保證合同的訴訟時效是從債權人向債務人主張權利之次日起開始單獨計算的。另外,由於這種獨立性特徵,「擔保法解釋」第36條規定,「連帶責任保證中,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不中斷。」但是,中止的情況有所不同。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第139條的規定,權利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時,訴訟時效中止,即訴訟時效的中止並非因為當事入主觀上的原因造成。因此,無論是連帶責任保證合同,還是一般責任保證合同,只要主債務的訴訟時效中止,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也隨之中止。

『肆』 擔保人的擔保期限判決案例我替別人在銀行擔保了40萬元可是主貸款人拿了錢跑了現在法院起訴我還款並把我

一般情況下,貸款人無能力還貸,擔保人有義務履行還貸義務,銀行會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拍賣擔保人房產。
1、目前提倡和諧社會,只要擔保人沒有第二居所而且抵押的房屋是擔保人的唯一生活居所,正常情況下法院是不能把擔保人趕到大街上去的。
2、到當地公安局經偵部門報案,證明你的那個親戚欺騙你們擔保。
3、咨詢當地正規的律師及法律援助部門,因為各地的情況不同。

『伍』 保證期到了但是在什麼情況下不得免除擔保人的責任

在連帶責任保證合同關系中,由於其涉及到主、從債務,法定保證期間、約定保證期間以及特殊保證期間等一系列較為復雜的法律問題,即使常年研習法律的人也難免有「稀里糊塗」之感。本期法治地平線從最高人民法院一則案例出發,從以下八個方面對連帶責任保證合同的保證期間問題進行系統闡述,以使廣大讀者全面認識該問題。
【案例檢索】河南省安陽靈銳熱電有限責任公司與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鄭州辦事處、安陽市建設委員會、安陽市熱點廠和河南省第七建築工程公司借款擔保合同糾紛案[載《中國法院裁判文書網》,最高人民法院(2007)民二終字第208號民事判決書]
【裁判規則】根據《擔保法司法解釋》第34條第2款「連帶責任保證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從債權人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合同的訴訟時效」的規定,債權人應當在保證期間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並從債權人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合同的訴訟時效。債權人曾向連帶責任保證人發出催收電報,但未提供證據證明其於保證期間主張過權利,其所發出的催收電報和催收公告不能對催收事實產生實質影響。同時,債權人通過債權轉讓通知、催收貸款通知書、公告送達等多種形式向主債務人主張權利,構成了主債務訴訟時效的中斷。但根據《擔保法司法解釋》第36條第1款「一般保證中,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中斷;連帶責任保證中,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不中斷」的規定,由於債權人和保證人簽訂的是連帶保證合同,因此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並不會引起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中斷的效果。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最高人民法院「十二條」司法解釋有關問題的函》中「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在全國或省級有影響的報紙上發布的有催收內容的債權轉讓公告或通知所構成的訴訟時效中斷,可以追溯至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受讓原債權銀行債權之日;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對已承接的債權,可以在上述報紙上發布催收公告的方式取得訴訟時效中斷(主張權利)的證據」的規定,是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對已承接的債權如何主張債權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並不涉及保證合同與保證期間的問題,不能以此認定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向保證人主張過權利。
【主文】
以上從案例中提煉出的裁判規則,涵蓋了連帶保證期間及其訴訟時效的計算、一般保證與連帶保證的區別、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承接債權的保證期間等問題,內容龐雜,對此我們從以下方面進行系統整理。
一、何謂連帶責任保證期間
所謂連帶責任保證期間,是根據當事人約定或者法律規定,債權人應當向保證人主張權利的期間,債權人沒有在該期間主張權利,則保證人不再承擔責任。也就是說,保證期間是保證人對已確定的主債務承擔保證責任的期間,債權人只能在此期間內向保證人行使請求權,保證人也只能在此期間內才承擔保證責任,保證期間是能夠產生消滅債權效力的特殊期間。
二、連帶責任保證期間的三種計算方式
對於保證期間的計算起點與時長,可分為法定計算方式、約定計算方式與寬限計算方式。
第一種,從法定計算方式來看。我國《擔保法》第26條規定:「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該條規定實際就確定了保證期間的一般計算起點與時長:自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開始計算,到何時為止,可以由當事人自行約定,沒有約定的,《擔保法》規定為自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6個月。
第二種,約定計算方式。除法定方式外,如果保證合同約定了保證期間的起算時間與時長,應當首先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從其約定。當然,這里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當事人約定的計算起點必須要符合法律的規定。我國《擔保法司法解釋》第32條規定:「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早於或等於主債務履行期限的,視為沒有約定,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由此可知,對於保證期間的起算時間,如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排除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而選擇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後的某個日期的,法律也應不做限制。
第三種,寬限計算方式。該種計算方式實際是對第一種計算方式的補充,即當事人未約定主債務履行期限或者約定不明的情況下,由於無法確定保證期間的起算時間,轉而賦予債權人補正的機會。我國《擔保法司法解釋》第33條規定:「主合同對債務履行期限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保證期間自債權人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的寬限期屆滿之日計算。」
連帶責任保證期間起算點
連帶責任保證期間時長
約定:主債務期限屆滿後某日
從約定或自主債務期限屆滿之日起
六個月,約定優先。
法定:主債務期限屆滿之日
寬限:寬限期限屆滿之日
三、特殊情況下連帶責任保證期間的計算方式
司法實踐中,對於連帶責任保證期間的計算遠沒有如此簡單,還經常會出現復雜情況,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為分期履行債務提供保證的保證期間計算
主債務系分期履行時,在當事人沒有明確約定的情況下,就涉及到保證期間究竟從哪一筆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算的問題,即是從每筆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算,還是從最後一筆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算,法律及司法解釋沒有規定。對此,權威主流觀點可以為我們提供參考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編著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案件訴訟時效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中曾提到,對於此種情況的保證期間應從最後一筆債務履行期限屆滿起算,原因在於盡管保證人僅對某一筆或者某幾筆債務提供擔保,但該一筆債務或者幾筆債務是整個債務的一部分,給付每一筆債務的訴訟時效是從最後一筆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算,故保證期間的起算點處理應與訴訟時效一致,從最後一筆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算。對此意見,筆者不持異議,但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債權人將一部分債權轉讓給他人,由於被轉讓的債權已經脫離了原債權而成為獨立債權,則該筆債權的保證期間的起算點應以該債權最後到期日起算。
(二)主債務履行期變動情況下的保證期間計算
此等情形又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其一,主債務形成後,債權人與債務人達成協議變更主債務履行期的,保證期間如何計算?《擔保法司法解釋》第30條第2款予以了規定:「債權人與債務人對主合同履行期作了變動,未經保證人書面同意的,保證期間為原合同約定的或法律規定的期間。」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債權人與主債務人在徵得保證人同意後變更債務履行期的,該變動對保證人發生法律效力,保證期間應該按照新的債務履行期限計算,如果債權人與主債務人未徵得保證人同意擅自變更債務履行期的,無論是縮短還是延長主債務履行期限,該變動對保證人均不發生法律效力,保證期間仍按照原債務履行期限確定。
其二,主債務履行期非因當事人約定而變更情形下保證期間的起算問題。司法實踐中,常常發生約定的債務履行期因某些法律事實的發生而提前屆滿的情形,如債權主張預期違約的情況下,債權人是否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保證期間應從原合同約定的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計算,還是從提前屆滿之日計算。對此,法律與司法解釋亦未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編著的《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裁判規則理解與適用》一書中的權威觀點為:主債務履行期非因當事人約定而提前屆滿的,債權人可以在主債務履行期到來之前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保證期間起算點則可以根據債權人的選擇而定:(1)若債權人要求主債務人在預期違約時履行主債務,則保證期間起算點自提前屆滿之日起算;(2)若債權人要求主債務人待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後再履行主債務,保證人的保證期間則仍按照原合同約定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算,以防在此種情況下若強行規定保證期間在提前屆滿之日起算,保證期間已過,債權人對保證人的保證債權消滅的情況。
四、約定保證責任期間的適用
上文已言,根據《擔保法司法解釋》第32條的規定,如約定保證期間早於或者等於主債務履行期的,該條款無效,但需要注意的是,保證期間的約定無效不影響整個保證合同的效力,僅僅是保證期間的約定無效,保證人仍應承擔保證責任。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兩種情況需要討論:
(一)約定保證期間短於主債務履行期屆滿6個月的效力
根據《擔保法》第25條、26條的規定,如果當事人對於保證期間未作規定的,適用6個月的法定保證期間,而對於當事人約定保證期間短於主債務履行期屆滿後6個月的,其效力則存在不同觀點,一種認為6個月是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的最短保證期間,保證期間少於6個月的無效;一種認為該規定屬於任意性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排除。我們同意後一種觀點。原因在於,《擔保法》及其司法解釋僅僅明確在當事人沒有約定的情形下,適用6個月的法定保證期間,並沒有禁止約定保證期間短於6個月,且從債權人的角度來看,其既然同意較短的保證期間,按照誠實信用的原則,就應承認其效力。
(二)約定保證期間長於主債務履行期屆滿後2年的效力
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後2年,這是對主債務人訴訟時效的規定,那麼,當事人是否可以約定保證期間長於訴訟時效。持反對觀點者認為,因債權人在訴訟時效期間內怠於行使訴權,致使喪失對債務人的勝訴權,應自己承擔責任,如因保證期間過長,保證人仍需承擔責任且不能向債權人追償,則顯然不公。對此,我們認為,上述觀點錯誤地理解了判斷合同有效與否的依據,判斷合同是否有效的著眼點應主要在於是否違背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禁止規定,是否違背社會公共利益,在當事人已經就保證期間作出約定且不存在上述合同無效情形的情況下,該保證期間的約定應為有效。同時,根據《擔保法》第20條第1款的規定:「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享有債務人的抗辯權,債務人放棄對債務的抗辯權的,保證人仍然有權抗辯」,在上述債權人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情形下,保證人完全可以以主債務人的時效抗辯權對抗之,長於主債務履行期屆滿2年的保證期間也自然名存實亡。因此,當事人約定的保證期間長於主債務訴訟時效的,應認定為有效,如果主債務未超過屆滿之日2年,則連帶責任保證人應當在保證期間內承擔保證責任,如果主債務超過屆滿之日2年,保證人可以主債務人的訴訟時效對抗以達到免責的目的,但不涉及保證期間條款的合同效力。
五、法定保證期間6個月與2年的區別
對於法定保證期間,擔保法上存在6個月與2年的規定,容易引起混淆,在此有必要指出。對於前者,《擔保法》第26條規定:「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對於後者,《擔保法司法解釋》第32條第2款規定:「保證合同約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主債務本息還清時為止類似的內容的,視為約定不明,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二年。對比前後兩個條文,我們不難發現其中的區別,前一個6個月保證期間,其針對的對象是「未約定」保證期間的情形,而後一個2年的保證期間,其針對的是雖有約定但「約定不明」,即「不定期保證」的情形,以防債權人無限期地向保證人求償。明白了這一點,二者的區分就較為容易了。
六、連帶責任保證期間是否可以中斷
此問題涉及到一般保證與連帶保證的區別。對於一般保證,《擔保法》第25條第2款規定:「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債權已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由此可見,在一般保證中,保證期間是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的,但對於連帶責任保證,《擔保法》卻未做出「中斷」的規定,這是基於嚴格區分一般保證和連帶保證的緣故。由於在一般保證中,一般保證人具備先訴抗辯權,債權人向主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仲裁時,保證人尚不負有清償債務的義務,如果不讓保證期間中斷,則等債權人向保證人提出訴求時,保證期間可能早已屆滿,對債權人不公平。而在連帶責任保證中,當債務的履行期限屆滿而未履行,保證人與債務人實際處於同一法律地位,只要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向保證人提出主張,保證期間也就完成了使命,進而開始計算保證合同的訴訟時效。因此,連帶責任保證期間沒有「中斷」的必要性。《擔保法司法解釋》第36條第1款明確規定:「一般保證中,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中斷;連帶責任保證中,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不中斷。」因此,在連帶責任保證中,債權人僅僅向債權人提出主張,並不發生對保證人訴訟時效中斷的後果,還必須要在保證期間向保證人提出主張,否則,保證期間一過,保證人將不再承擔保證義務。
七、特殊保證期間的適用
最高人民法院於2002年8月1日下發了[2002]144號《關於處理擔保法依法生效前保證行為的保證期間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的主要內容為,對於當事人在擔保法生效前簽訂的保證合同中沒有約定保證期限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如果債權人已經在法定訴訟時效期間內向主債務人主張權利,使主債務沒有超過訴訟時效期間,但未向保證人主張權利的,債權人可以在本通知發布之日起6個月(自2002年8月1日至2003年1月31日)內,向保證人主張權利,逾期不主張的,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此《通知》發布時,已經終審的案件、再審案件以及主債務已超過訴訟時效的案件,不適用此《通知》。由此可見,最高人民法院還給予了債權人主張權利的特殊期間。
(一)債權人在特殊期間主張權利的方式
《通知》未對債權主張權利的方式做出限制性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於2002年11月22日以(2002)民二他字第32號對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做出請示答復,認為「本院2002年8月1日下發的《關於處理擔保法依法生效前保證行為的保證期間問題的通知》第1條規定的『向保證人主張權利』和第2條規定的『向保證人主張權利』,其主張權利的方式包括『提起訴訟』和『送達清收通知書』等,其中『送達』既可由債權人本人送達,也可以委託公證機關送達或公告送達(在全國或省級有影響的報紙上刊發清收債權公告)。」
(二)適用特殊期間所產生的法律效果
《通知》所規定的特殊期間,實質上是針對保證期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情形,專門設置的一種特殊保證期間,該特殊保證期間的法律效力,原則上應當與保證期間相同:(1)債權人未在該期間主張權利,保證債權將消滅;(2)如果債權人在期間內主張權利的,保證期間將失去意義,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將開始計算;(3)該特殊保證期間不因任何事由發生中止、中斷和延長的法律後果,即該保證期間為不變期間。
(三)主債務人進入破產程序後的保證期間
《通知》第2條規定:「主債務人進入破產程序,債權人沒有申報債權的,債權人可以在上述期間內向保證人主張債權;如果債權人申報了債權,在破產程序中未受清償的部分,債權人可以在破產程序終結後6個月內向保證人主張」。
八、連帶責任保證期間與訴訟時效的關系
(一)連帶責任保證期間與訴訟時效的關系認定
所謂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即喪失請求法院依照訴訟程序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的權利。《擔保法司法解釋》第34條第2款規定:「連帶責任保證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從債權人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合同的訴訟時效。」連帶責任保證期間與訴訟時效的關系可做以下認定:
第一,債權人在保證期間沒有按照法定的方式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因債權人對保證人的實體請求權消滅,也就無訴訟時效可言,因此,保證期間一旦經過而債權人未向保證人主張,即起到了阻礙訴訟時效起算的作用。
第二,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向保證人主張權利,要求保證人承擔責任的,此時,保證期間就失去作用,開始按照《民法通則》第135條的規定計算訴訟時效,即2年,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以及延長也同樣適用《民法通則》。因此,一旦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向保證人主張了權利,即開始計算保證合同的訴訟時效。
(二)最高人民法院法函[2002]3號能否適用於保證期間
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1月7日法函《對<關於貫徹執行最高人民法院「十二條」司法解釋有關問題的函>的答復》([2002]3號)中規定:「為了最大限度地保全國有資產,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在全國或省級有影響的報紙上發布的有催收內容的債權轉讓公告或通知所構成的訴訟時效中斷,可以溯及至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受讓原債權銀行債權之日;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對已承接的債權,可以在上述報紙上以發布催收公告的方式取得訴訟時效中斷(主張權利)的證據。」這主要是考慮到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在「打包」受讓債權時,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清理,才能理清債權債務關系,因此將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催收效力溯及到債權受讓之時,視為發生訴訟時效中斷之效,這也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應急之舉。但這僅是對訴訟時效的特別規定,不能適用於保證期間,債權人不能以此為由認為,只要在發布了催收公告,保證期間也發生中斷的效力。原因在於:其一,保證期間屬不變期間,並不發生中斷、中止及延長的法律後果;其二,超過保證期間,債權人對保證人的實體權利及請求權均消滅,將導致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恢復問題。因此,上述最高人民法院法函關於溯及債權轉讓之日及訴訟時效中斷的內容,僅能適用於訴訟時效,而不能適用於保證期間。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陸』 貸款擔保人的擔保責任有效期是多久

擔保責任有效期為六個月,隔了4年如無約定的,保證人可以免除保證責任。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第二十五條:一般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

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債權人已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二十六條: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

(6)擔保期限案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二章 保證

第六條 本法所稱保證,是指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

第七條 具有代為清償債務能力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公民,可以作保證人。

第八條 國家機關不得為保證人,但經國務院批准為使用外國政府或者國際經濟組織貸款進行轉貸的除外。

第九條 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不得為保證人。

第十條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職能部門不得為保證人。

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有法人書面授權的,可以在授權范圍內提供保證。

第十一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令銀行等金融機構或者企業為他人提供保證;銀行等金融機構或者企業對強令其為他人提供保證的行為,有權拒絕。

『柒』 合同法中的擔保期限是擔保之日期期限半年內還是還款期限半年內

根據我國《擔保法》的規定,保證有兩種方式: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如果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如果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則為連帶責任保證。《擔保法》第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第二十六條也規定:「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 規定里說明了是保證期限,而不是還款期限

『捌』 從一則案例看保證期間和保證訴訟時效的區別

解答如下:
二者的區別是: 規范的目的不同。訴訟時效的目的在於通過對民事權利的限制,督促權利人行使權利。保證期間的設定基於保證制度中平衡當事人利益的考慮,避免債權人因怠於行使權利而加大保證人的風險。 規范的性質不同雙方的區別在於,訴訟時效屬法定期間,保證期間屬約定期間。 起算點不同。訴訟時效起算點為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時,而保證期間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時開始起算。 法律效力不同。訴訟時效屬可變期間,可因一定的法定事由而發生中止、中斷或延長的法律後果,訴訟時效屆滿,消滅的僅是勝訴權或產生抗辯權,實體權並不因此而喪失。而保證期間在性質上屬於民法理論中的除斥期間,即權利人享有某種實體權利的存續期間。期間已過,該實體權利即告消滅,消滅的是實體上的權利。保證期間屆滿,債權人尚未主張權利的,則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債權人喪失的是實體權利。傳統民法理論認為,除斥期間為不變期間,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斷、中止或延長。

『玖』 關於擔保法的案例。請給出點解釋 謝謝。

是的。 2000年9月29日最高院審判委員會通過的《擔保法解釋》第十二條為「當事人約定的或者登記部門要求登記的擔保期間,對擔保物權的存續不具有法律約束力...

閱讀全文

與擔保期限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