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塞罕壩的壩是什麼意思
塞罕壩的「壩」在蒙語中是山嶺的意思。
塞罕壩為蒙漢合璧語,意為美麗的高嶺。
塞罕壩位於河北承德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地處內蒙古高原的東南緣。
⑵ 塞罕壩在哪
塞罕壩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內蒙古高原的東南緣,地處內蒙古高原與河北北部山地的交接處,主要是高原台地。
名字中"塞罕"是蒙語,意為"美麗";"壩"是漢語,意為"高嶺",全名可譯為"美麗的高嶺"。東西長51.46千米,南北寬17.84千米。
區域海拔高度1500-1939.6米,面積20029公頃。清朝曾在此設立"木蘭圍場",歷史上的塞罕壩是一處水草豐沛、森林茂密、禽獸繁集的地方,在遼、金時期稱作「千里松林」, 曾作為皇帝狩獵之所,被譽為「水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北部,北鄰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 距承德市區240公里,距北京460公里。是清代皇家獵苑 - 木蘭圍場的一部分。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有「中國綠色明珠」和「華北綠寶石」之稱,是全園規劃6大類型景觀,被譽為"水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休閑度假的天堂"。
具有草原、森林景觀,屬國家一級旅遊資源,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華北地區面積最大、兼具森林草原景觀的國家級森林公園,風光絢爛多彩,是攝影家的天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塞罕壩
⑶ 塞罕壩的歷史沿革
1、皇家狩獵場
歷史上的塞罕壩是一處水草豐沛、森林茂密、禽獸繁集的天然名苑,在遼、金時期稱作「千里松林」, 曾作為皇帝狩獵之所。
公元1681年,清朝康熙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亂」之後,巡幸塞外,看中了這塊「南拱京師,北控漠北,山川險峻,里程適中」的漠南蒙古游牧地。
康熙帝借皇帝「春搜、夏苗、秋獮、冬狩」四季狩獵的古代禮儀,同時錘練滿族八旗的戰鬥力,實行懷柔政策綏服蒙古。
遏制沙俄侵略北疆,維護多民族國家的團結統一等鞏固國家政權的多種政治因素,以喀喇沁、敖漢、翁牛特等部 。
「敬獻牧場,肇開靈圃,歲行秋獮」的名義,設置了「木蘭圍場」,將「木蘭秋獮」定為祖制。史學家稱之為「肄武綏藩」。
2、退化為荒丘
塞罕壩隨著清王朝歷史的推移,因吏治腐敗和財政頹廢,內憂外患的清政府在同治二年(1863年)開圍放墾,隨之森林植被被破壞,後來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奪採伐和連年山火。
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盪然無存,當年「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太古聖境和「獵士五更行」、「千騎列雲涯」的壯觀場面而不復存在。
塞罕壩地區退化為高原荒丘,呈現「飛鳥無棲樹,黃沙遮天日」的荒涼景象。
(3)塞罕壩有效期擴展閱讀:
"木蘭圍場"的滿語名稱"木蘭輝罕",漢譯為"哨鹿設圍狩獵之地"。"木蘭",滿語"哨鹿"之意,是清帝行圍的一種方式。
據《滿漢大辭典》記載,獵人在黎明前隱藏在森林深處,頭戴鹿皮帽,口中吹起木或樺皮製的長哨,模仿鹿鳴求偶聲,以此引誘鹿以及猛獸為覓食而聚攏,給獵人創造好時機,伺機狩獵捕殺。
景點介紹:
1、塞罕塔
塞罕塔位於海拔1800公尺的東壩梁頂,建於一九九二年七月。塔高25米,火箭式塔體直插雲天。遊客扶梯登塔,螺旋而上,難辨東南西北。
史志記載康熙皇帝圍獵至此,頓感心曠神怡,脫口贊道「真仙境也」。塔下就是康熙親封「塞罕靈驗佛」。
2、七星湖
七星湖是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新開發的重點旅遊風景點,位於塞罕壩機械林場北三公里處,環抱於青山綠樹之中,原是七個小湖,遠遠望去,排列如天上北斗,七星湖因此而得名。水域深,水面廣,野生鯽魚游於其中。
3、康熙點將台
康熙點將台,又名亮兵台。位於森林公園陰河景區,為一孤立巨岩,形如卧虎,頂部是狹長平台,周圍地勢平坦開闊。
傳說康熙大帝在烏蘭布通之戰勝利結束後,曾登臨此台檢閱得勝凱旋的清軍將士,因此得名點將台。如今,點將台四周方圓十幾公里均為落葉松人工林。
登台四顧,綠海波涌,涼風習習。頗能領略當年康熙大帝點將閱兵的恢宏氣勢,三百年前的清軍將士如今換成了整齊劃一的落葉松。
4、灤河源頭
界河是河北省與內蒙古自治區的分界河,此河名「吐力根河」,是蒙語,意為彎曲狹窄。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潺潺,清澈見底,象一條銀色的玉帶,飄落在塞外森林草原之中。
引灤入津工程完工後,時任水利部長的錢正英女士曾到此考察,認定這里是灤河發源的主要河流之一,因此得名「灤河源頭」。
5、泰豐湖
泰豐湖,水面面積300畝。傳說乾隆皇帝當年打獵來到這里,當時他騎馬站在東面的山上向這里一望,見這明凈的湖面彎彎曲曲好像一個玉如意,於是把這里命名為如意湖又名泰逢湖。
這里的北邊就是當年康熙皇帝平定葛爾丹叛亂的十二座聯營,所以乾隆皇帝到木蘭圍場打獵時曾經多次在這如意湖旁安過營寨。影視劇《新月格格》就曾在此拍攝外景。
6、金蓮映日
康乾三十六景之第二十四景,原在承德避暑山莊如意洲上,康乾時代盛極一時,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此景以消失。塞罕壩獨特的地理環境為金蓮花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使金蓮映日奇觀得以重現。
風味小吃:
1、白蘑
塞罕壩上的白蘑品種繁多,有大如蒲扇的「天合板」,有小如榆錢的龍耳蘑,有菌香濃郁的雞爪蘑,有清雅味純的小草蘑。
有狀如傘蓋的常態蘑,也有形如團丸的異形蘑。壩上白蘑既可做鹵,亦可做餡;既可調湯,又可配菜,為塞外一絕。
2、蕨菜
蕨菜雅名如意菜,與壩上白蘑齊名,都是塞罕壩菜譜里的上品。每年端午節前後,在蕨菜的幼芽還如同一個晶瑩嫩綠的碧玉如意的時候將其採回,用熱水及時燙過,或腌漬,或曬干,可長期保存,涼拌、煮湯或炒食均有不同的美味。
3、銀絲面貓耳面
這兩種麵食分別用塞罕壩特產的蕎面和莜麥面做成,前者以銀為色、以絲為形,低糖食品,富含多種維生素,用當地的水煮麵,會有滑、脆、潤、爽的口感,為清宮御用食品之一。
貓耳面是用和好的莜麥面在秫秸蓋頂上搓製成的,形狀酷似貓的耳朵,因而得名。貓耳面粘而不膩、油滑利口。
是塞罕壩人最為偏愛的麵食。此外,蕎麥和莜麥還可以烙成餅、蒸成窩子、搓成魚子、製成炒麵,或與其它麥類合成混合麵食。
⑷ 塞罕壩是在哪個省
塞罕壩在河北省。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距承德市區138公里,距省會石家莊643公里,距首都北京384公里。縣境東西長138公里,南北寬118公里,總面積9219平方公里。
塞罕壩自然景觀: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園,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壩上地區,在清朝屬著名的皇家獵苑之一「木蘭圍場」的一部分。森林公園總面積41萬畝,其中森林景觀106萬畝,草原景觀20萬畝,森林覆蓋率75.2%。
全園規劃6大類型景觀,被譽為「水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休閑度假的天堂」。屬國家一級旅遊資源。
(4)塞罕壩有效期擴展閱讀:
塞罕壩地區歷史情況:
塞罕壩是清朝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時至清朝末年,國勢衰微,開圍放墾,使原來千里松林的塞罕壩,變成了荒蕪人煙,白沙裸露的荒蕪地區。
1962年林業部決定在塞罕壩建場,塞罕壩林場建場時確立的四項建設任務為:
1、建成用材林木基地。
2、改善當地自然面貌,為改變京津地區風沙危害創造條件。
3、研究集累高寒地區育林和造林經驗。
4、研究集累大型國有林場的經營管理經驗。
⑸ 塞罕壩旅遊最佳時間
塞罕壩蒙語的意思是「美麗的高嶺」,自古就是一處水草豐沛、森林茂密、禽獸繁集的天然名苑。塞罕壩最美的是生態,最具特色的是森林草原景觀,一年四季,風光各異,被譽為「河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的著名景點有塞罕塔、七星湖、康熙點將台、泰豐湖、月亮湖、界河等。
去塞罕壩的最佳旅遊時間為七月初到八月。此時是塞罕壩最美的時候,青山碧水,草木繁茂,也可以9月去,去騎馬很不錯,但那時溫差較大,夜晚很冷,要注意保暖。
塞罕壩旅遊可根據季節和自身的愛好出遊:1-3月滑雪、滑冰、攝影。4-5月踏青、植樹;6-8月避暑、林海草原觀光、騎馬、漂流、篝火、烤全羊、燃放煙花;9-10月攝影、寫生、觀賞金秋楓葉;11-12月滑雪、滑冰、攝影。
⑹ 塞罕壩荒漠化原因
塞罕壩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過度墾殖。
塞罕壩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氣溫-1.5℃,極端最低氣溫-43.3℃,年均積雪日數169天,年均6級以上的大風日數47天,年均無霜期僅72天。歷史上的塞罕壩是一處水草豐沛、森林茂密、禽獸繁集的天然名苑,在遼、金時期稱作「千里松林」, 清朝曾作為皇帝狩獵之所(木蘭圍場)。隨著清王朝歷史的推移,因吏治腐敗和財政頹廢,內憂外患的清政府在同治二年(1863年)開圍放墾,隨之森林植被被破壞,後來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奪採伐和連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盪然無存,塞罕壩從當年「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太古聖境和「獵士五更行」、「千騎列雲涯」的壯觀景象,退化為「飛鳥無棲樹,黃沙遮天日」的荒涼景象,時間不過100年。可見,環境保護是多麼必要!
⑺ 塞罕壩如何從一棵樹變成一片"海"
三代人,通過55年的努力,昔日飛鳥不棲、黃沙遮天的荒原,變身為百萬畝人工林海。
(7)塞罕壩有效期擴展閱讀:
1、「塞罕壩」是蒙漢合璧語,意為「美麗的高嶺」,56年前,人們在荒漠的紅松窪中,發現一棵成活的落葉松。正是從這一棵樹,燃起培植林海的希望。
2、369名胸懷熱血與夢想的年輕人來到這里,開始了植樹造林重建塞罕壩的工作。初時的塞罕壩只是一片荒漠。這里最冷時達到零下43度,所有能夠觸摸到的地方都會結成冰;黃沙漫地,連睡覺都成了一種奢侈。
3、「渴飲溝河水,飲食黑莜麵,白天忙工作,夜宿草窩邊。」這是塞罕壩人生活的常態,面對艱苦的條件和寂寞的生活,有人選擇了離開,也有人在困惑後留了下來。不為別的,只是心中的熱愛使然。
三代人,歷經56年的堅守,一點點地澆灌出萬頃林海的奇跡
參考資料:人民網-塞罕壩
⑻ 塞罕壩是個什麼地方
塞罕壩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內蒙古高原的東南緣,地處內蒙古高原與河北北部山地的交接處,地貌上界於內蒙古熔岩高原和冀北山地之間,主要是高原台地;東西長51.46千米,南北寬17.84千米,區域海拔高度1500-2067米,面積20029公頃。歷史上的塞罕壩是一處水草豐沛、森林茂密、禽獸繁集的地方,在遼、金時期稱作「千里松林」, 曾作為皇帝狩獵之所,被譽為「水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主要景點: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塞罕壩草原、七星湖濕地公園、塞罕塔、泰豐湖、月亮湖。
歷史上的塞罕壩是一處水草豐沛、森林茂密、禽獸繁集的天然名苑,在遼、金時期稱作「千里松林」, 曾作為皇帝狩獵之所。
公元1681年,清朝康熙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亂」之後,巡幸塞外,看中了這塊「南拱京師,北控漠北,山川險峻,里程適中」的漠南蒙古游牧地。
康熙帝借皇帝「春搜、夏苗、秋獮、冬狩」四季狩獵的古代禮儀,同時錘練滿族八旗的戰鬥力,實行懷柔政策綏服蒙古,遏制沙俄侵略北疆,維護多民族國家的團結統一等鞏固國家政權的多種政治因素,以喀喇沁、敖漢、翁牛特等部 「敬獻牧場,肇開靈圃,歲行秋獮」的名義,設置了「木蘭圍場」,將「木蘭秋獮」定為祖制。史學家稱之為「肄武綏藩」。
退化為荒丘
隨著清王朝歷史的推移,因吏治腐敗和財政頹廢,內憂外患的清政府在同治二年(1863年)開圍放墾,隨之森林植被被破壞,後來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奪採伐和連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盪然無存,當年「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太古聖境和「獵士五更行」、「千騎列雲涯」的壯觀場面而不復存在。
⑼ 塞罕壩機械林場的歷史
「塞罕壩」系蒙漢合璧語,意為「美麗的高嶺」。歷史上,塞罕壩曾是一處水草豐沛、森林茂密、禽獸繁集的天然名苑,遼、金時期稱「千里松林」。
公元1681年,康熙在此設立了「木蘭圍場」(滿語,意為哨鹿狩獵)。塞罕壩是「木蘭圍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史料記載,自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至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的139年間,康熙、乾隆、嘉慶共在「木蘭圍場」「肄武、綏藩」105次。
1993年,被林業部評為「中國一百佳國營林場」。
1993年5月,林業部批准設立塞罕壩國家級森林公園。
2007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9)塞罕壩有效期擴展閱讀:
1、康熙點將台,又名亮兵台。位於森林公園陰河景區,為一孤立巨 岩,形如卧虎,頂部是狹長平台,周圍地勢平坦開闊。傳說康熙大帝在烏蘭布通之戰勝利結束後,曾登臨此台檢閱得勝凱旋的清軍將士。
2、七星湖假鼠草濕地公園,位於塞罕壩林場。在群山環抱的100萬平方米的濕地范圍內,分布著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七個天然湖泊,空中俯瞰形如天上的北斗七星,七星湖因此而得名。新建成的公園內有木棧道近5000米,觀景平台8處,遊船碼頭2個,木橋4座。
3、塞北佛石廟坐落於北曼甸管理區石廟子景區,周圍是一望無際的萬頃林海。一條清澈透底的山泉噴珠吐玉,緩緩流向遠方。 石廟由13塊削磨見方的石頭砌成,座北朝南,高1.96米,面寬1.21米,進深1米。
⑽ 塞罕壩的歷史由來
1、皇家狩獵場
歷史上的塞罕壩是一處水草豐沛、森林茂密、禽獸繁集的天然名苑,在遼、金時期稱作「千里松林」, 曾作為皇帝狩獵之所。
公元1681年,清朝康熙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亂」之後,巡幸塞外,看中了這塊「南拱京師,北控漠北,山川險峻,里程適中」的漠南蒙古游牧地。
康熙帝借皇帝「春搜、夏苗、秋獮、冬狩」四季狩獵的古代禮儀,同時錘練滿族八旗的戰鬥力,實行懷柔政策綏服蒙古,遏制沙俄侵略北疆,維護多民族國家的團結統一等鞏固國家政權的多種政治因素,以喀喇沁、敖漢、翁牛特等部 。
「敬獻牧場,肇開靈圃,歲行秋獮」的名義,設置了「木蘭圍場」,將「木蘭秋獮」定為祖制。史學家稱之為「肄武綏藩」。
2、退化為荒丘
塞罕壩隨著清王朝歷史的推移,因吏治腐敗和財政頹廢,內憂外患的清政府在同治二年(1863年)開圍放墾,隨之森林植被被破壞,後來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奪採伐和連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盪然無存,當年「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太古聖境和「獵士五更行」、「千騎列雲涯」的壯觀場面而不復存在。
塞罕壩地區退化為高原荒丘,呈現「飛鳥無棲樹,黃沙遮天日」的荒涼景象。
(10)塞罕壩有效期擴展閱讀:
"木蘭圍場"的滿語名稱"木蘭輝罕",漢譯為"哨鹿設圍狩獵之地"。"木蘭",滿語"哨鹿"之意,是清帝行圍的一種方式。
據《滿漢大辭典》記載,獵人在黎明前隱藏在森林深處,頭戴鹿皮帽,口中吹起木或樺皮製的長哨,模仿鹿鳴求偶聲,以此引誘鹿以及猛獸為覓食而聚攏,給獵人創造好時機,伺機狩獵捕殺。
塞罕壩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內蒙古高原的東南緣,地處內蒙古高原與河北北部山地的交接處,地貌上界於內蒙古熔岩高原和冀北山地之間,主要是高原台地;東西長51.46千米,南北寬17.84千米,區域海拔高度1500-2067米,面積20029公頃。
歷史上的塞罕壩是一處水草豐沛、森林茂密、禽獸繁集的地方,在遼、金時期稱作「千里松林」, 曾作為皇帝狩獵之所,被譽為「水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