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影子銀行期限錯配風險

影子銀行期限錯配風險

發布時間:2021-11-08 18:58:10

㈠ 什麼叫影子銀行

按照金融穩定理事會的定義,影子銀行是指游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包括各類相關機構和業務活動)。影子銀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期限錯配、流動性轉換、信用轉換和高杠桿。

目前國內的"影子銀行",並非是有多少單獨的機構,更多的是闡釋一種規避監管的功能。如人人貸,不受監管,資金流向隱蔽,是"影子銀行"。幾乎受監管最嚴厲的銀行,其不計入信貸業務的銀信理財產品,也是"影子銀行"。 目前"影子銀行"有三種最主要存在形式:銀行理財產品、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產品和民間借貸。中國銀監會發布2012年報 首次明確影子銀行的業務范圍:"銀監會所監管的六類非銀行金融機構及其業務、商業銀行理財等表外業務不屬於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是信貸市場、資本市場、金融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杠桿收購領域的主要參與者。

這些機構通常從事放款,也接受抵押,是通過杠桿操作持有大量證券、債券和復雜金融工具的金融機構。在帶來金融市場繁榮的同時,影子銀行的快速發展和高杠桿操作給整個金融體系帶來了巨大的脆弱性,並成為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的主要推手。

目前,影子銀行系統正在去杠桿化的過程中持續萎縮,然而,作為金融市場上的重要一環,影子銀行系統並不會就此消亡,而是逐步走出監管的真空地帶,在新的、更加嚴格的監管環境下發展。未來,對影子銀行系統的信息披露和適度的資本要求將是金融監管改進的重要內容。目前,美國已提出要求所有達到一定規模的對沖基金、私募機構和風險資本基金實行注冊,並對投資者和交易對手披露部分信息。

㈡ 什麼是影子銀行影子銀行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影子銀行是指游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包括各類相關機構和業務活動)。影子銀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期限錯配、流動性轉換、信用轉換和高杠桿。
目前國內的「影子銀行」,並非是有多少單獨的機構,更多的是闡釋一種規避監管的功能。如人人貸,不受監管,資金流向隱蔽,是「影子銀行」。幾乎受監管最嚴厲的銀行,其不計入信貸業務的銀信理財產品,也是「影子銀行」。 目前「影子銀行」有三種最主要存在形式:銀行理財產品、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產品和民間借貸。中國銀監會發布2012年報 首次明確影子銀行的業務范圍:「銀監會所監管的六類非銀行金融機構及其業務、商業銀行理財等表外業務不屬於影子銀行。」

㈢ 關於影子銀行,有什麼全新的論題可以提出嗎 導師要求自己想一個新論題,想不出來啊!!!



學年論文 我國影子銀行的監管問題

閱讀人數:80人 頁數:8頁 價值:2下載券 郝世慧 

我國影子銀行的監管問題

摘要:隨著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爆發,影子銀行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加強對影子

銀行的監管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近年來,隨著金融業的發展,我國影子銀行問題也同樣不容小覷。由於其具有高杠桿率、高期限錯配和不透明等特徵,它對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因此,本文將重點探討影子銀行在我國的主要表現形式及潛在風險,以及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管,這不僅是我國金融創新的必然要求,也將為我國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提供有益的借鑒。

㈣ 影子銀行是什麼意思

按照金融穩定理事會的定義,影子銀行是指游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專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屬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包括各類相關機構和業務活動)。影子銀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期限錯配、流動性轉換、信用轉換和高杠桿。

國內的「影子銀行」,並非是有多少單獨的機構,更多的是闡釋一種規避監管的功能。如人人貸,不受監管,資金流向隱蔽,是「影子銀行」。幾乎受監管最嚴厲的銀行,其不計入信貸業務的銀信理財產品,也是「影子銀行」。「影子銀行」有三種最主要存在形式:銀行理財產品、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產品和民間借貸。中國銀監會發布2012年報首次明確影子銀行的業務范圍:「銀監會所監管的六類非銀行金融機構及其業務、商業銀行理財等表外業務不屬於影子銀行。」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典:應用版》

㈤ 如何應對影子銀行

本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發展迅猛。中國的影子銀行體系大致包括銀行理財業務與信託公司兩部分。

根據惠譽的估算,2012年三季度末中國銀行業發行的理財產品余額已達到12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0%,相當於銀行存款總額的13%。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中國信託公司管理的資產達到6.3萬億元,同比增長54%,是2009年初的5倍。進行簡單加總,則2012年三季度末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的規模約為18.3萬億元,約為GDP的三分之一。

產生:存款競爭與規避監管

銀行理財業務在2005年前後就出現了,但直到2009年後才出現爆發式增長。眾所周知,為了應對美國次貸危機,中國政府在2008年末放開了信貸閘門,人民幣信貸在2009年出現了放量增長。

銀行信貸急劇擴張的後果之一,是很多銀行觸及了75%的貸存比監管紅線。為了能夠繼續放貸,商業銀行間展開了存款競爭。由於人民幣存款利率上限受到管制,銀行開始發行更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從而繞開利率管制來吸引資金。這意味著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實質上是一種利率市場化的行為。

銀行信貸急劇擴張的後果之二,是很多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顯著下降,從而面臨補充資本金或降低風險資產的壓力。

在通過發行新股與發行次級債來補充資本金的同時,商業銀行也在通過兩種渠道來降低風險資產:一是將表內風險資產轉至表外,即將傳統的銀行貸款轉為用表外銀行理財資金為特定客戶融資;二是通過將表內風險資產出售給信託公司,來實現風險轉移與資金回籠。前一種行為為銀行理財資金提供了投資對象,而後一種行為極大地促進了信託公司的發展。

事實上,前幾年信託公司的新增資產以房地產債權為主(商業銀行為規避中國政府對房地產行業的宏觀調控),而近幾年信託公司的新增資產則以基礎設施債權為主(銀監會開始清理商業銀行對地方融資平台的貸款)。

簡言之,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的快速發展,從負債方而言,是商業銀行在貸存比限制下開展存款競爭的結果;從資產方而言,是商業銀行試圖規避銀監會等監管主體各類監管政策的結果。

問題:期限錯配與收益率錯配

中國影子銀行體系面臨的問題之一,是存在顯著的期限錯配。常見的理財產品期限為一個月至三個月,一般不超過一年。但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對象卻是期限長得多的資產,例如期限長達六年至七年的城投債。這意味著一旦被投資資產出現質量問題,則銀行理財產品就可能面臨違約的局面。

為了應對這一期限錯配,商業銀行通常使用「資產池」的方式來管理理財資金。換句話說,商業銀行將出售各類理財產品的資金統一放入資產池中,進而投資於各類資產。

此後,商業銀行用從所投資資產處獲得的分紅,來償付到期的理財產品的本息。即使部分被投資資產出現質量問題,但只要商業銀行能通過繼續出售理財產品獲得資金補充,整體上就不會出現理財產品的違約。

這種「借新還舊」的方式固然能幫助商業銀行克服期限錯配,但如果理財資金所投資資產出現系統性質量問題,或如果投資者對理財產品喪失信心以至於銀行不能借新還舊,那麼這個擊鼓傳花的游戲就會終結。

中國影子銀行體系面臨的問題之二,從整體上看,影子銀行資金池資產方的投資收益率可能會顯著低於負債方的投資收益率,造成理財產品最終難以還本付息,從而出現系統性違約。

據統計,中國影子銀行資金提供方的年化收益率在10%左右,顯著高於6%的一年期基準貸款利率。目前影子銀行的主要融資對象包括房地產開發商、地方融資平台與製造業企業,而這三個對象目前都面臨著經營困境。

受制於持續的宏觀調控,中小房地產開發商的經營現金流已相當匱乏;在經歷了2009年至2010年的基礎設施投資「大躍進」後,未來幾年地方融資平台能否獲得令人滿意的投資回報率仍存疑;受外需萎縮與國內宏觀調控影響,目前很多製造業行業都存在高產品庫存、產能過剩現象,未來的利潤率不容樂觀。如果主要融資對象的利潤率普遍偏低,它們未來能否償付高達10%的利息,是中國金融體系面臨的嚴峻考驗。

此外,對商業銀行而言,在表內外資產的風險控制方面存在激勵扭曲的問題。由於表內資產要受巴塞爾資本協議的約束,而表外資產缺乏這一約束,商業銀行存在把風險更高的資產由表內轉至表外的動機。

與之相應,銀行理財產品分為保本產品與非保本產品兩類。保本產品屬於商業銀行表內負債,而非保本產品屬於商業銀行表外負債。這意味著在當前格局下,非保本銀行理財產品蘊涵的風險將顯著高於保本產品。

前景:應對系統性風險

當前中國影子銀行體系已出現一些局部危機,例如山東海龍、江西賽維與上海華夏銀行事件。在前兩個案例中,最終都是由地方政府買單。然而,一旦爆發系統性危機,地方政府是否還有持續買單的意願或能力?

如果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製造業企業持續面臨去庫存化、去產能化甚至去產業化的壓力、房地產開發商繼續受制於宏觀調控、新增基礎設施投資回報率低下,那麼中國影子銀行的資產方可能急劇惡化。一旦投資者的信心下降,新發行理財產品規模收縮造成「借新還舊」的游戲難以為繼,中國影子銀行體系可能出現系統性風險。

一旦爆發系統性風險,直接的買單者可能有兩個:一是地方政府為影子銀行體系的不良資產買單,但如果持續的房地產宏觀調控造成土地市場交易低迷,那麼地方政府本就面臨收不抵支的困擾,遑論為融資平台買單;二是商業銀行為表外虧損買單,但如果中國製造業企業、地方融資平台與房地產開發商出了償付問題,商業銀行表內資產的不良率也可能飆升,單單應對表內風險都可能力有不逮,更不用說兼顧兩頭。

上述分析意味著,一旦中國影子銀行體系出了問題,最終的買單者將或是影子銀行產品的購買者,或是中央政府。如果由中國居民部門來最終買單,那麼危機的爆發將造成居民部門存量財富的蒸發,使得居民消費變得更加疲軟,損害中國經濟的結構轉型;如果由中央政府來買單,這意味著過去十年內商業銀行體系改革的方向被嚴重逆轉。如何應對中國經濟去杠桿化給影子銀行體系造成的沖擊,將是新一屆政府在未來幾年面臨的重要挑戰。

㈥ 影子銀行在我國界定的有哪些類型請說明影子銀行的暴利工具是如何盈利的。

按照金融穩定理事會的定義,影子銀行是指游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包括各類相關機構和業務活動)。影子銀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期限錯配、流動性轉換、信用轉換和高杠桿。產生影子銀行系統(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的概念由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執行董事麥卡利首次提出並被廣泛採用,又稱為平行銀行系統(The Parallel Banking System),它包括投資銀行、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債券、保險公司、結構性投資工具(SIV)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影子銀行」的概念誕生於2007年的美聯儲年度會議。 「影子銀行」是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之後所出現的一個重要金融學概念。它是通過銀行貸款證券化進行信用無限擴張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的核心是把傳統的銀行信貸關系演變為隱藏在證券化中的信貸關系。這種信貸關系看上去像傳統銀行但僅是行使傳統銀行的功能而沒有傳統銀行的組織機構,即類似一個「影子銀行」體系存在。而住房按揭貸款的證券化是美國「影子銀行」的核心所在。這種住房按揭貸款融資來源方式的改變,不僅降低了住房按揭者的融資成本,也讓這種信貸擴張通過衍生工具全球化與平民化,成了系統性風險的新來源。美國「影子銀行」產生於上世紀60-70年代,這時歐美國家出現了所謂脫媒型信用危機,即存款機構的資金流失、信用收縮、贏利下降、銀行倒閉等。為了應對這種脫媒型信用危機,不僅政府大規模放鬆金融部門的各種管制,而且激烈的市場競爭形成一股金融創新潮。各種金融產品、金融工具、金融組織及金融經營方式等層出不窮。隨著美國金融管制放鬆,一系列的金融創新產品不斷涌現,「影子銀行」體系也在這過程中逐漸形成。比如,在各類金融產品中,美國衍生產品和結構性產品發展更是遠遠超過傳統金融產品。截至2007年底,傳統金融產品總值約為70萬億美元,1999年至2007年間,其年均增長為5.9%。而衍生產品名義合約額超過了165萬億美元,其年均增長為21.7%。在中國,「影子銀行」的概念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只要涉及借貸關系和銀行表外業務都屬於『影子銀行』。」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發展室主任易憲容給出如此定義。按此定義,2011年上半年,國內「影子銀行」的資金規模約有3.6萬億元。據中國銀行業監管機構2013年估計,其規模達到8.2萬億元人民幣(合1.3萬億美元)。不過許多分析師表示,真實數字要高得多,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估計,中國影子銀行業規模為21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0%。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產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稱,「認識中國的『影子銀行』,最好按銀行產品線和業務線來梳理。中國的『影子銀行』主要指銀行理財部門中典型的業務和產品,特別是貸款池、委託貸款項目、銀信合作的貸款類理財產品。」該研究所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認為,中國的「影子銀行」包含兩部分,一部分主要包括銀行業內不受監管的證券化活動,以銀信合作為主要代表,還包括委託貸款、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信託公司、財務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等進行的「儲蓄轉投資」業務;另一部分為不受監管的民間金融,主要包括地下錢庄、民間借貸、典當行等。 「影子銀行」有幾個基本特徵:第一,資金來源受市場流動性影響較大;第二,由於其負債不是存款,不受針對存款貨幣機構的嚴格監管;第三,由於其受監管較少,杠桿率較高。說白了,它具有和商業銀行類似的融資貸款中介功能,卻游離於貨幣當局的傳統貨幣政策監管之外。在中國的市場現實中,影子銀行主要涵蓋了兩塊:一塊是商業銀行銷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財產品,以及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銷售的類信貸類產品,比如信託公司銷售的信託產品,另一塊則是以民間高利貸為代表的民間金融體系。其中,規模較大,涉及面較廣的是「銀信合作」,銀信合作的信託方式屬於直接融資,籌資人直接從融資方吸取資金,不會通過銀行系統產生派生存款,這樣就降低了貨幣供應的增速。同時,銀行通過銀信合作將資本移出表外,「減少」了資本要求,並規避了相應的准備金計提和資本監管要求。另外,信託公司資金大量投向各級政府基建項目,形成集中度風險和政府融資平台違約風險。有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前6個月銀信合作產品較2009年前6個月增加2.37萬億元的規模,這使得銀行的信貸規模控制失效,銀行通過銀信合作的創新方式釋放出了大量的資金。盡管2011年銀信合作產品的資金總量在減少,但其仍是「影子銀行」中最大的資金釋放來源。釋義盡管沒有官方定義,業界普遍認為行使商業銀行之功能,未受嚴格監管的機構,即為「影子銀行」。目前國內的「影子銀行」,並非是有多少單獨的機構,更多的是闡釋一種規避監管的功能。如人人貸,不受監管,資金流向隱蔽,是「影子銀行」。幾乎受監管最嚴厲的銀行,其不計入信貸業務的銀信理財產品,也是「影子銀行」。目前「影子銀行」有三種最主要存在形式:銀行理財產品、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產品和民間借貸。中國銀監會發布2012年報 首次明確影子銀行的業務范圍:「銀監會所監管的六類非銀行金融機構及其業務、商業銀行理財等表外業務不屬於影子銀行。」 按照金融穩定理事會的定義,影子銀行是指游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包括各類相關機構和業務活動)。影子銀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期限錯配、流動性轉換、信用轉換和高杠桿。銀監會高度關注影子銀行問題,積極採取措施防範銀行體系外風險向體系內傳導。年報強調,從實踐看,我國絕大部分的信用中介機構都已納入監管體系,並受到嚴格監管,銀監會所監管的六類非銀行金融機構及其業務(包括信託公司、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貨幣經紀公司、汽車金融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商業銀行理財等表外業務不屬於影子銀行。分類首先,就是影子銀行本身,主要玩家有投資銀行、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基金,SIV和貨幣市場基金等。第二類是應用影子銀行方法的傳統銀行。這些銀行仍在監督管理下運行,同時可獲得中央銀行的支持,但它們也將影子銀行的操作方法運用到了部分業務中。第三類則涵蓋了影子銀行的工具,主要是一些能夠讓機構轉移風險,提高杠桿率,並能逃脫監管的金融衍生品。 「影子銀行」是信貸市場、資本市場、金融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杠桿收購領域的主要參與者。這些機構通常從事放款,也接受抵押,是通過杠桿操作持有大量證券、債券 和復雜金融工具的金融機構。在帶來金融市場繁榮的同時,影子銀行的快速發展和高杠桿操作給整個金融體系帶來了巨大的脆弱性,並成為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的主要推手。目前,影子銀行系統正在去杠桿化的過程中持續萎縮,然而,作為金融市場上的重要一環,影子銀行系統並不會就此消亡,而是逐步走出監管的真空地帶,在新的、更加嚴格的監管環境下發展。未來,對影子銀行系統的信息披露和適度的資本要求將是金融監管改進的重要內容。目前,美國已提出要求所有達到一定規模的對沖基金、私募機構和風險資本基金實行注冊,並對投資者和交易對手披露部分信息。構成從全世界范圍來看,「影子銀行」體系主要由四部分構成,分別是:證券化機構,主要功能是將傳統金融產品證券化;市場化的金融公司,主要包括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主要從事在傳統金融機構和客戶之間融通資金;此外,還有結構化投資機構及證券經紀公司。投資銀行是影子銀行中最重量級成員之一,往往人們提及華爾街,指的就是投行。在同商業銀行的較量中,投資銀行從人才、創新手段和技術水平都勝出一籌。不僅在資本市場上獨領風騷,在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方面也是占據主流。盡管人們習慣上稱之為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實際上所有投行機構的英文名稱都叫「×××公司」,比如,Goldman Sachs & Co.、Morgan Stanley & Co.。這種公司注冊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繞開監管。但是金融風暴發生後,情況發生了改變。除了倒閉的投資銀行,像高盛這樣已更名為銀行控股公司Goldman Sachs Group Inc,也因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救助,同時被列入監管范疇。實際上,金融風暴後原來意義上的投資銀行並不是不復存在,只是改頭換面。 在過去20多年的時間里,投資銀行業務隨著市場的變化,發生了戰略性調整。其中最重要的,一是從代客交易向自營交易的業務重點轉移;二是從股票市場交易向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業務重點轉移。而這兩項給其帶來豐厚回報的戰略性轉移也將投資銀行推向了金融市場的風口浪尖。根據Tully投資公司的統計數字:2006年華爾街五大投行自營交易收入達到了610億美元, 占其全部收入的一半;其中高盛的自營交易業務2006年達到了130多億美元,而2004年只有62億美元。從玩別人的錢到玩自己的錢使投資銀行的收入出現前所未有的暴漲。一位在華爾街打拚多年的資深投行家回憶道:一個困擾了我很長時間的問題常讓我夜不能寐,就是每當我年初查看上一年的財務報表時,總是吃驚地發現交易收入占據了全行總收入的一半以上,並且其中證券化產品和衍生品的規模巨大。這讓我忐忑不安,因為,按照金融常識,交易收入最大特點就是波動性強、風險高,與其他業務相比是最不「靠譜」的。同時,投資銀行通過向對沖基金提供一攬子服務牟取暴利,不僅抓住了對沖基金這樣的肥客戶,也加大了影子銀行成員之間的相互聯系。投行向對沖基金提供的一攬子服務英文名稱是Prime Brokerage,我們翻譯為機構經紀業務,具體來說就是投行向對沖基金提供股票貸款、融資、集中清算、結算和託管等服務。對沖基金經紀服務已發展成80億美元年收入的市場。如果加上交易手續費收入,投行每年從對沖基金賺取的費用預計在260億美元。為何對沖基金不使用商業銀行的託管業務,而選擇使用投資銀行的機構經紀服務?原因就是投行給的優惠更多,比如投行允許將客戶准備金賬戶的證券做貸款質押品,這就大大降低了對沖基金成本。一般來說,投行除了向對沖基金提供股票貸款、交易清算和託管業務外,也簽衍生品合約。這樣一來,投資銀行也由此成為對沖基金的交易對手,形成上下家關系。投資銀行的服務不僅讓對沖基金得以介入更廣泛的市場和產品,聯姻對沖基金也使投資銀行本身如虎添翼,機構經紀業務平台已成為投行營銷其他業務和服務的重要渠道。

閱讀全文

與影子銀行期限錯配風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