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給台灣最後期限

給台灣最後期限

發布時間:2021-11-03 17:40:19

❶ 按現在的情形發展下去,估計台灣還有多長時間才能回歸大陸

滿 清 末 年 , 清 朝 政 府 因 甲 午 戰 爭 失 敗 為 求 自 保 , 將 台 灣 割 讓 給 日 本 , 開 始 長 達 五 十 年 的 日 據 時 代 , 在 此 期 間 , 台 灣 人 民 過 著 殖 民 地 的 生 活 。 日 本 據 台 的 前 一 、 二 十 年 間 , 台 灣 人 民 前 撲 後 繼 的 浴 血 抗 日 , 以 棍 棒 、 刀 槍 對 抗 日 本 近 代 化 的 軍 事 武 力 , 犧 牲 數 萬 人 。

西 元 一 九 四 五 年 八 月 初 美 軍 以 原 子 彈 轟 炸 日 本 , 十 四 日 日 本 宣 布 無 條 件 投 降 , 十 月 二 十 五 日 , 在 台 北 舉 行 受 降 典 禮 , 對 日 抗 戰 終 告 結 束 。政 府 為 紀 念 台 灣 重 獲 自 由 , 明 定 每 年 國 歷 十 月 二 十 五 日 為 台 灣 光 復 節 。

當 台 灣 人 民 聽 到 這 個 消 息 後 , 欣 喜 若 狂 , 紛 紛 爭 相 走 告 , 使 整 個 台 灣 籠 罩 一 片 喜 慶 。

光 復 後 的 台 灣 , 經 濟 突 飛 猛 進 , 人 民 生 活 水 准 與 光 復 前 差 距 很 大 , 足 以 證 明 脫 離 日 本 統 治 , 是 台 灣 人 民 的 一 大 福 音 。

緬 懷 過 去 , 珍 惜 現 在 , 每 年 十 月 二 十 五 日 , 民 間 皆 會 舉 行 各 種 紀 念 活 動 , 家 家 戶 戶 高 掛 國 旗 , 以 慶 祝 這 個 意 義 重 大 的 日 子 。

自1945年10月25日當時代表全中國的中華民國時期台灣就回歸中國了,現在台灣沒有像香港.澳門被外國人殖民統治所以也就沒有回歸問題,只有剩統一問題,但是中共官方不承認兩岸是分裂分治狀態,所以依羅輯判斷,台灣沒有被外國統治所以沒有回歸問題,中共也不承認兩岸是分治分裂狀態所以沒有統一問題,所以現在已是統一狀態了,沒有統一問題了

❷ 台灣問題不能無限期拖下去!那到底拖多久大陸有沒個時間表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後,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正如本刊上期刊登的本期觀察所提:大陸可以把台灣問題放一放,先抓住未來5到8年發展戰略機遇期。

任何國家發展都離不開一個穩定的國際環境。對於中國大陸而言,我們面臨的外部環境是: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大行其道,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陰魂不散,國際關系中不公正不平等現象依然突出,全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仍未得到有效解決。加上台灣問題的存在,一些國際反華勢力更可能與台灣島內的民進黨當局勾連,以台灣問題破壞中國大陸的整體外交戰略布局,遏制、延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因此,台灣問題,又不能拖太久。

不斷踩紅線,台美勾結已近「臨界點」

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兩國間共同利益要遠遠大於分歧。過去40年的歷史表明,雖然中美在各個不同時期,都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政治分歧,尤其在中國台灣問題上,雖然美國按照其國內法「與台灣關系法」發展與台灣關系,還時不時拿「台灣牌」向中國大陸施壓要價,但兩國始終斗而不破。

然而,隨著中國近些年經濟快速發展,尤其GDP越來越接近或超過美國一貫認為的維持世界霸權的GDP60%警戒線時,它開始對中國緊張。加上中國國際地位提升,美國這個守成大國越來越覺得不安,開始對中國採取各種手段,最終要實現讓中國經濟從此倒下。

於是,特朗普上台不久,美國就發動了對中國的貿易戰、科技戰。

然而,中國制度下的經濟韌性並非像特朗普想像得那樣不堪一擊。即便美國下了狠手,中國經濟發展依舊「風景這邊獨好」。反觀美國,特朗普的「傷人1000,自損800」的昏招,讓美國民眾承擔了高額成本,很多美國企業因此走入困境。

這樣的結果並非特朗普所追求的。在使盡了各種手段都無法將中國大陸擊倒的情況下,特朗普開始拿台灣問題下手。在他看來,台灣問題事關中國核心利益,只有觸及核心利益,才會讓中國感到疼。

看到美國對中國大陸發起貿易戰,蔡英文似乎看到了「倚美謀獨」的機會。於是,主動要求台灣承擔美國「印太戰略」的支點,做美國遏制中國大陸的「棋子」。

蔡英文還以台灣與美國等反華勢力有著「共同的價值」體系為由,主動建群、拉盟友,跟著美國等做「反華小卒」。

台灣的晶元技術和產業發展處於世界前列。特朗普把晶元作為美國制裁華為、中芯等企業的核心技術手段。作為台灣第一大晶元廠商,台灣台積電等幾家知名晶元企業,一直是華為等大陸企業最大供應商,企業合作一直比較順暢。但當美國制裁華為等企業後,蔡英文便主動介入,支持美國制裁華為,不僅配合特朗普政府對華為斷供晶元,還禁止台灣使用華為產品,以表對美國的忠心。

民進黨當局的投懷送抱並沒有白費,在美台勾連下,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開始炮製很多侵害中國主權、破壞中美兩國關系的所謂挺台「法案」。從2018年3月炮製的「台灣旅行法」,到當年12月的「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從2019年5月「台灣保證法」,到10月的「台北法案」,再到2020年7月炮製的「國防授權法」。2020年8月,美國派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阿扎率團訪台,9月又派副國務卿克拉奇訪台。這是41年來美國訪台最高層級國務院官員。

此外,就在特朗普離任前夕,美國國防部再次宣布向台灣出售總額2.8億美元戰地訊息通訊系統。這是特朗普去年第6次,也是上任以來第11次對台軍售。這些售台武器,明顯超出防禦的性質,帶有明顯的進攻性。

今年1月11日,特朗普任內只剩不到10天,國務卿蓬佩奧突然宣布解除美國與台灣官員交往的自我限制。眾所周知,中美關系是當前國際關系領域最重要的、分量最重的一對雙邊關系,堅持一中原則對中美關系發展至關重要,是中美關系的政治基礎。蓬佩奧的自我解限,意味著中美關系已近「臨界點」。

雖然特朗普下台了,但他任內制定的一些台美政策給中美關系帶來的影響卻可能長期存在,台灣問題仍舊是未來中美關系的重大障礙,並還將是未來美國政權用來對中國漫天要價、遏制中國發展的重要手段。

勾連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歐盟國家暴露民進黨「台獨」野心

由於意識形態等原因,國際社會一些反華勢力,和美國一樣,無法接受一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正常發展,他們看不得中國的成功。在和中國交往中,和美國一樣,頻頻拿台灣問題和中國說事,台灣問題儼然成為中國大陸的軟肋,在外交上徒增很多困擾,耗費很多精力。

這樣的國際環境也助推了民進黨當局勾連這些反華勢力的野心。

除美日國家外,台灣當局開始與中國有邊界爭端的印度,以及有貿易爭端的澳大利亞,乃至其他如紐西蘭、部分歐盟國家勾連。

隨著中印關系及兩岸關系都陷入緊張,印度政府內部「越來越多人支持推動正式啟動與台灣的貿易協議談判」。印度和台灣地區2018年簽署了更新的雙邊投資協議。就在去年10月初,印度政府批准了台灣富士康集團、緯創資通、和碩集團等的投資計劃,希望5年內在智能手機生產領域吸引超過1430億美元的投資。

去年10月,《印度快報》和《政治家日報》刊登台灣「雙十」宣傳頁,上面刊登有蔡英文的照片及相關報道,並稱贊自由民主的印度是台灣的夥伴。印度主流媒體也紛紛以「中華民國」指代台灣地區,以「大使」稱呼「台灣駐新德里經濟和文化代表」。《印度教徒報》《印度快報》《印度時報》《經濟時報》等媒體甚至多次直接將台灣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的官職稱為「台灣外交部長」。

近期中印邊境對峙催生的印度國內反華情緒高漲,更讓印度和台灣地區很多鼓吹「印台走近」的人蠢蠢欲動起來,接觸越來越頻繁,印度還派出曾就讀台灣大學的外交官作為印度駐台代表,助力台印發展「實質關系」。

除了印度,台灣還勾連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大洋洲國家。

去年末,澳大利亞莫里森政府為尋找替代市場,打起了台灣當局的主意。澳前資源部長馬特·卡納萬表示,澳大利亞應該計劃與台灣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卡納萬說:「我認為與台灣達成貿易協定是絕對有意義的。它是我們國家的密友,也是非常重要的貿易夥伴。」卡納萬還聲稱,澳大利亞「不應允許另一個國家決定我們應該與誰最終達成協議」。

同在大洋洲的另一國家,去年5月初,台灣以「防疫外交」公關紐西蘭。得到紐西蘭副總理兼外長彼得斯支持,彼得斯稱其「個人支持」台灣地區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彼得斯還宣稱台灣是一個「國家」,並辯稱這是「出於國際衛生考慮」。

此外,民進黨當局近年來強化對歐關系,藉助「友台」議員、歐洲議會以及個別反華政客的影響力打「擦邊球」,謀求對歐關系「突破」。

在歐洲各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下,台當局以歐洲議會為突破口,通過游說議會提出涉台議案、邀請議員訪台方式,製造所謂「對歐關系突破」假象。去年以來,歐洲議會通過6項涉台決議案,重申歐盟將協同國際夥伴強化與台灣合作,堅定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呼籲歐盟與台灣啟動投資談判。8月,捷克參議院議長維斯特奇爾率團訪台,並在台灣立法機構發表演講,是近30年歐洲國家訪台最高層級官員,也是45年來首位與台無「邦交」關系國家的議長在台灣立法部門發表演說。

民進黨當局還以交流合作炒作台歐「關系密切」。去年6月和10月,蔡英文在「哥本哈根民主峰會」和捷克「公元兩千」論壇發表視頻演說,被視為重要交流成果。台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也在英國國國會中國小組、「公元兩千」論壇等發表視頻演講。9月22日,歐洲經貿辦事處、台「經濟部」和「外交部」首度在台合辦「投資歐盟論壇暨展覽」,15個歐盟國家參與展覽。

德國和法國作為歐盟主要國家,近年來和中國大陸保持著比較穩定的外交關系,但近幾年來也成了台灣當局勾連對象。

去年4月5日,台防務部門發布公告稱,將以8億元新台幣預算從法國采購「康定級」軍艦干擾火箭發射系統升級套裝。每艘「康定級」軍艦配備兩座DAGAIE干擾彈發射系統,採用全自動化,可發射14枚各類型干擾彈與熱焰彈,屬於電子戰反制系統。

而在去年3月底,86名法國議員和40名法國醫生學者聯署在《新觀察家》周刊發表了一篇題為《世界衛生組織應與台灣全面合作》的文章。文中,他們張口閉口把台稱作「國家」。

去年10月19日,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在議會場所接待所謂「台灣代表」謝志偉,並以視頻方式會見了主管台灣數字信息產業的唐鳳及另外兩位台灣官員。該委員會主席延森還對記者說,此次會見取代了其原計劃9月底對台北的「訪問」。據了解,延森來自德國在野黨自民黨,該黨也曾公開支持過「港獨」勢力。

從這幾件事上可以看出,在台當局大力拓展所謂「國際空間」的操作下,西方一些國家在「一個中國」原則上開始出現了松動,出現了一些政治和軍事上具有象徵意義的事情。

不能讓台灣問題干擾實現中華民族民族復興進程

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這為民族復興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為我們引領世界大變局、塑造外部環境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台灣問題的存在,讓國際一些反華勢力覺得,台灣問題給他們遏制中國大陸發展和延緩中華民族復興大業創造了更多機會。尤其拜登上台後表態,將團結更多「理念相同盟友對抗中國」。

顯然,未來台灣問題仍將可能是這些國家牽制中國的重要工具,這意味著,台灣問題將是日益成為影響中國整體外交戰略和威脅民族復興進程的障礙。因此,解決台灣問題不能拖太久。

❸ 歷史上,幾次收復台灣的時間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有三次收復台灣,分別是:
1.鄭成功收復台灣(公元內1662年)。鄭成功帶領南明一部勢容力成功擊敗盤踞台灣的荷蘭殖民軍,收復台灣。
2.康熙收復台灣(公元1683年)。鄭成功之子鄭經死後,台灣鄭氏集團陷入權力斗爭,康熙發兵擊敗鄭軍,鄭克塽投降,清政府收復台灣。
3.國民黨收復台灣(公元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投降並退出台灣,當時的國民黨政府代表中國再次將台灣的實際統治權收回。

❹ 台灣問題什麼時候可能解決

台灣問題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台灣問題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在台灣問題上我們努力爭取和平統一,同時不承偌放棄使用武力。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是每個主權國家的神聖權利,也是國際法的基本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以歷史的眼光和前瞻的視野,從民族、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出發,提出了「攜手推動民族復興,實現和平統一目標」這一重大政策主張,使得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

1、台灣問題的產生和演變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創傷

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那首《七子之歌》的動人旋律再次響起。當年聞一多先生寫下《七子之歌》組詩,以擬人的手法,將中國被列強掠去的七處「失地」,包括香港、澳門、台灣、九龍、威海衛、廣州灣和旅(順)大(連),比作遠離母親的7個孩子。

哭訴他們受盡外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如今,「七子」之中只剩下台灣還孤懸海外,與祖國大陸處於尚未統一的狀態。發生於19世紀末的那場中日甲午戰爭和日本強行霸佔台灣,對本就積貧積弱的中華民族造成巨大創痛,不僅台灣島內「四百萬人同一哭」。

在祖國大陸也直接激起了著名的「公車上書」,導引出戊戌變法和孫中山走上革命的道路,孫中山更是喊出了「振興中華」的響亮口號。直到50年後,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取得了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中華民族才得以一雪前恥,台灣終於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然而1950年,當中國的內戰已接近尾聲之時,又由於美國的干涉,台灣海峽被分割,台灣被納入美國圍堵新中國的所謂西太平洋島鏈,兩岸陷入了長期政治對立的特殊狀態,直至今天。日本殖民統治50年,美國挾制台灣70年,造成台灣社會中的一些人患上「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產生「挾洋自重」的心理,分離主義傾向越發嚴重,這是台灣問題遲遲不能解決的重要原因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台灣問題的產生和演變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命運休戚相關」,「兩岸迄今尚未完全統一是歷史遺留給中華民族的創傷」,「兩岸中國人應該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

撫平歷史創傷」。撫今追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今天,徹底戰勝外來侵略、實現國家統一、撫平歷史創傷,仍然是全體中華兒女的神聖責任。



2、民族復興和國家統一才是台灣的前途所在

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岸同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在列強入侵,中國陷入內憂外患、山河破碎的悲慘境地之時,台灣更是被外族覬覦、強占,兩岸同胞深受其害,台灣同胞受害尤重。在日本竊據台灣期間,台灣同胞被歧視、被盤剝、被強征入伍替日本軍國主義賣命。

因反抗殖民統治被鎮壓犧牲者多達60餘萬人。台灣光復後,美國插手中國內戰,阻撓中國統一,同時培植、策動「台獨」分裂組織,遂行「以獨制蔣」、挾制台灣,「以台制華」、遏制中國。台灣同胞被推到兩岸對峙的前沿,台灣當局則成為美國手中的一個「棋子」。

70年間,由於兩岸政治對立,一水之隔、咫尺天涯,台灣同胞的民生福祉深受影響。「台獨」分裂勢力兩次取得「執政」權,乘機鼓動擴大兩岸對立,運用行政和法律手段推行「去中國化」,阻撓限制兩岸民間交流往來,甚至與大陸對抗,結果是台灣更加被邊緣化。

台灣同胞的利益更加沒有保障,台灣同胞對台灣的前途命運更加感到迷茫。70年來尤其是近40年來,祖國大陸始終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進行著不懈的努力。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指引下,不但打破了兩岸隔絕狀態,還實現了全面直接雙向「三通」。

形成了兩岸同胞大交流格局,相互往來日益密切,彼此心靈日益契合。兩岸從緊張對峙走向緩和改善,進而走上和平發展道路、開啟和平統一進程,為台灣的前途和台灣同胞的福祉展現了新的光明前景。結束台灣被外部勢力挾制的歷史,實現兩岸的最終統一。

是台灣迎來光明前途、確保台灣同胞福祉的唯一正確的道路。只有民族復興、國家強盛,台灣同胞才能背靠祖國、走向世界,才能安居樂業、富足美好。在當前兩岸關系復雜嚴峻、台獨分裂勢力蠢蠢欲動、外部勢力干擾挑撥的情況下,台灣同胞應該冷靜理性地思考自己福祉和台灣的前途。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廣大台灣同胞都是中華民族一分子,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認真思考台灣在民族復興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促進國家完全統一、共謀民族偉大復興作為無上光榮的事業」。這既是為台灣當下計,也是為台灣未來計,既關繫到每一位台灣同胞的切身利益。

也關繫到2300萬台灣同胞的整體利益。因為事實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搞對抗沒有出路,謀「台獨」更是絕路,「台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台灣同胞福祉系於民族復興」。

3、國家統一進程與民族偉大復興同步推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70載兩岸關系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國家強大、民族復興、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更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這樣斬釘截鐵、擲地有聲的宣示。

源自於對兩岸關系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源自於對國家日益強盛的堅定自信。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時也更有信心和能力,排除各種干擾因素,解決台灣問題,完成國家統一。

黨的十九大擘畫了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發展的宏偉藍圖。未來30年,我們將逐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未來30年,我們也將繼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實現和平統一的目標。

未來30年,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民族復興,需要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堅決遏制和反對「台獨」分裂活動,維護台海形勢和平穩定。同時,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民族復興,本身就是在為完成國家完全統一積蓄力量、創造條件。

隨著民族復興進程的推進,我們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在兩岸間大陸的戰略優勢繼續擴大,國際社會一個中國格局更為穩固,我們排除外部干擾的實力更強,引領兩岸關系的主導權更牢,促進統一的感召力更大,國家完全統一必將在民族復興的進程中實現。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新的一年,不管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不管島內政局如何變化,我們都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繼續高舉共圓中國夢的精神旗幟。

團結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共擔民族大義,順應歷史大勢,和衷共濟、攜手奮斗,共同致力於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❺ 台灣歷史

簡介
台灣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歷史上,台灣曾被西班牙、荷蘭、日本先後佔領過。抗日戰爭勝利後,台灣重歸中國的版圖。1949年後,由於內戰的結束,國民黨逃往台灣從而使台灣與祖國大陸處於分離的狀態。62多年來,台灣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發生了巨大變化。台灣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台灣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相隔約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隔約300公里;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最窄處為130公里。面積3.6萬平方公里。台灣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
台灣重要歷史
台灣有文獻記載且較能考證的歷史大約從1624年荷蘭進據台灣開始。但在文獻記載之前,台灣就已有人類活動。台灣迄今為止最早的人類化石是在台南市左鎮區發現的,考古學家認為,左鎮人是在3萬年前從歐亞大陸遷來到台灣,屬於舊石器時代。而較晚近的新石器時代,則有較多的考古遺跡,這些遺跡屬於南島語系民族,而台灣也是南島語系分布的最北端。 台灣的地理位置介於歐亞大陸、日本與東南亞間,是各國船隻的停泊與貨物轉運站。在17世紀上半葉,荷蘭及西班牙分別在台灣西南部及西北部進行殖民統治。之後荷蘭人將西班牙人趕走,統治台灣西部的大部。1661年4月,鄭成功以「大明招討大將軍」的名義,率兩萬五千名將士及數百艘戰艦進軍台灣,迫使荷蘭在1662年2月1日簽約投降,台灣進入鄭氏王朝時期。在此期間漢人開始大量移入台灣。 1683年,鄭克塽歸順清朝政府,台灣進入清治時期。 1895年,由於中日甲午戰爭的爆發和《馬關條約》的簽訂,台灣割讓給日本,成為日本的一部分。日本人征服居住於台灣東部和中央山脈的原住民,成為第一個有效完全統治全島的政權。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自該年秋天起,台灣即為中華民國有效統治的領土、且為1950年起中華民國政府所實際管轄的主要國土。自1895年起的116年,台灣與位於中國大陸的政府只有4年的政治關系,而與此有所聯系的中華民國已於1949年12月將中央政府遷至台北市。台灣與澎湖、金門、馬祖四地公民自1991年起以選舉決定全數中華民國國會議員法定席次、1996年起即直接選舉產生中華民國總統。與台灣從無實質行政關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稱擁有其主權。此外,台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也是主權爭議產生的原因之一。
編輯本段早期台灣
地勢地貌
就地質學上來說,距離現今三百萬至一萬年的更新世冰河期期間,台灣曾數次與亞洲大陸本土相連。當兩地相連時,大陸的生物及古代人類可能來到台灣定居。目前台灣已知最早的人類,是在台南市左鎮區一帶挖掘出的原始人類骨骸,被稱作左鎮人。然而在左鎮地區並沒有相對應的文化存在。此外,在台灣原住民的傳說中,有一些故事描述可能是關於矮黑人(尼格利陀人),但是目前並沒有相關考古證據。
台灣原住民
在挖掘數處考古遺址後得知,台灣在舊石器時代晚期(50,000年前-10,000年前),就已經開始有人類居住[6]。以現有的證據而言,目前台灣最早的文化為長濱文化(以台東縣長濱鄉的八仙洞遺址最具代表性),挖出了大量的粗製石器及骨角器。雖然長濱文化與中國南方的文化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然而以目前的考古學證據而言,尚不能確定台灣的舊石器時代文化是哪一種族群的人類所留下的。 台灣新石器時代及金屬器時代的文化與舊石器時代文化關聯性不高,較著名者有新北市八里區的大坌坑文化及十三行文化、台北盆地的圓山文化及植物園文化、台東縣的卑南文化等遺址。其中部分遺址中曾出土來自中國的錢幣等物品,說明部分文化可能與台灣以外地區有所接觸。目前我們已能夠確定,新石器時代(始於紀元前5,000年)以來的史前文化,是台灣南島語系民族的遺留。日本學者移川子之藏曾表示:「今日在台灣被視為原住民的諸民族之間,不乏證明存在更早期先住民族的口頭傳承。自史前時代起,在本島即有近20種的先住民族。」。此外,也有部分文化可能是今日原住民的祖先,例如十三行文化人可能是凱達格蘭族的祖先,不過目前的考古證據還不能完全確定台灣原住民與新石器時代文化間的一一對應關系。 台灣的原住民族呈現多元而復雜的情況,中華民國官方認定的原住民族原為泰雅族、賽夏族、卑南族、阿美族、排灣族、布農族、鄒族、魯凱族、達悟族等9族。21世紀後,又新認定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5族,他們今日多居住在山地與東海岸縱谷,其文化特色至今大抵尚清晰可辨。除了官方認定的原住民外,台灣尚有幾乎與漢人融合的平埔族。曾為全台灣最主要族群的該族群,大致上則可分成10族:凱達格蘭族、噶瑪蘭族、道卡斯族、巴宰族、巴布拉族、貓霧捒族、洪雅族、邵族、西拉雅族,以及猴猴族。台灣原住民並沒有文字,因此只能由古籍記載及考古證據來推斷原住民的早期歷史,其中重要的歷史文獻包括《東番記》、《蕭壠城記》等。
編輯本段歷史年表
1360 元帝國於澎湖設置巡檢司。 1544 葡萄牙人發現台灣贊稱為「美麗島-Ilha Formosa」。 1621 顏思齊率鄭芝龍等26人在北港登岸。後引介漳、泉貧民渡台開墾,達三千餘人。 1622 荷蘭軍佔領澎湖島。 台灣歷史年表
1624 荷蘭軍遭明軍逼出澎湖,荷蘭軍轉而佔領台灣島,在一鯤身(安平)登岸,開始興建熱蘭遮城(Zeelandia,現安平古堡)於 1632年完成。 1626 西班牙軍佔領基隆,建聖撒爾巴多要塞。 1628 西班牙軍佔領淡水,建聖多明哥要塞。日人濱田彌兵衛襲擊荷蘭的台灣長官。明朝招降鄭芝龍,利用其消滅海上群盜。 1630 鄭成功由日本遷回晉江安平鎮老家。 1638 鹿皮為台灣特產,且為出口大宗,一年達十五萬張。 1639 日本的德川幕府實行鎖國政策,因此日本船的台灣貿易自此中斷。 1642 荷蘭人北攻雞籠,把西班牙人自台灣北部逐出。 1645 鄭成功於烈嶼(小金門)起兵,高舉「反清復明」旗幟,時年23。 1649 荷蘭人購120頭牛入台,牛成為台灣主要耕種與交通工具。 1650 荷蘭人興建完成普洛文希亞城(Provintia,現赤崁樓)於赤砍(現台南市)。 1652 漢人郭懷一反抗荷蘭人,約六千名漢人遭殺害。 1658 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在台大規模推廣種植甘蔗,砂糖產量達一萬七千石。 1659 鄭成功率軍北伐南京,大敗,退回金門、廈門。 1661 四月,鄭成功率軍攻台,采包圍政策,困荷蘭人八月之久。 1662 鄭成功將荷蘭人自台灣逐出。五月,鄭成功病逝,得年39歲。子鄭經繼位,此後明鄭政權持續 22 年。 1664 鄭經(鄭成功之子)改稱台灣為東寧。 1666 鄭經接受陳永華建議,在寧南坊(今台南市南門路)建孔廟;並每三年舉行考試一次。 1674 鄭經參與「三藩之亂」,攻佔廈門。 1680 鄭經兵敗,十萬鄭軍降清。 1681 鄭經病逝,得年39。馮錫范擁立鄭經次子鄭克塽(馮之女婿,年僅12歲)繼位。 1683 清軍(由原為鄭成功部下,後降清的施琅率領)攻佔澎湖,鄭克塽投降清國。 1684 清朝建福建省台灣府,下設台灣、鳳山、諸羅三縣,台灣正式入清朝版圖。清廷取消海禁,但不許移民攜眷,亦不許客家人移台。 1686 客家人至下淡水平原(今屏東)開墾。 1687 允許台灣人赴福建參加鄉試,並設有一名保障名額。 1691 福建同安人王世傑開墾竹塹埔(今新竹)。 1693 大陸商人陳文、林侃船難漂至岐萊(今花蓮),為漢人首次至花東地區。 1709 泉州人陳賴章拓墾大佳臘(今台北市及台北縣部份地區),為漢人入墾台北之始。 1719 施世榜在二水一帶興建水圳,引濁水溪灌溉二水鹿港農田,即為施厝圳(八堡圳),為清代台灣最大水利工程。 1721 朱一貴舉兵「反清復明」,全台響應,自號「中興王」,改元「永和」一度據佔全台,歷三個月為清軍敉平。 1722 清廷豎石畫界,禁漢人入侵原住民土地。 1732 清廷准許人民攜眷入台。 1737 清廷嚴禁「番」漢通婚。 1758 清廷令平埔族原住民習漢俗,並賜漢姓。 1776 清廷准官員攜眷至台任職。 1784 鹿港開港。 1786 天地會首領林爽文舉兵反清,前後歷時十四個月,為清將福康安平定。 1787 漳州人吳沙招民入墾蛤仔難(今宜蘭),為開蘭第一人。 1810 清廷准許開發蛤仔難,改稱噶瑪蘭。 1811 台灣人口達二百萬人。 1823 竹塹埔人鄭用錫中進士,為開台後首位進士。 1827 英人開始至滬尾販賣鴉片。 1841 英船紐布達號抵雞籠口外,與守軍發生炮擊。 1850 清廷訂「台紳民公約」以禁絕鴉片並阻外人入台。 1854 美國艦隊抵基隆港,提督培里。 1859 聖多彌尼哥會,派神父至台灣再開始傳教。 1860 英法聯軍陷北京,訂「北京條約」,規定台灣開放淡水及安平港為通商口岸。 1862 彰化戴潮春舉兵革命,歷時三年。淡水開港。 1863 基隆開港。 1864 安平、高雄開港。 1865 英國長老教會馬雅各布在台灣南部開始傳教。 1866 英人多德在淡水種茶,改良台茶產銷,開展台灣茶業之黃金時期。 1867 台灣茶葉首次外銷美國。 1871 牡丹社事件(琉球人漂流至台灣東南端八瑤灣,被原住民殺害)。 1872 加拿大長老教會馬偕牧師在台灣北部開始傳教。 日本內閣會議決議出兵台灣,日陸軍少佐樺山資紀、兒玉源太郎等人秘密來台進行調查。 1874 日軍借口牡丹社事件,派兵攻台。日本和清廷締結北京專約,清廷賠款五十萬兩。清廷派沈葆楨至台灣辦理海防。 1875 沈葆楨於恆春建城。清廷取銷內地人民渡台禁令,台灣正式全面開放。 1876 基隆煤礦開始以機器動力開采。 1882 馬偕於淡水創辦牛津理學院,教授新式教育。 1884 法國艦隊炮轟台灣北部和澎湖,為劉銘傳所擊敗。 1885 清國在台灣建省,派劉銘傳任台灣首任巡撫。 1886 劉銘傳於台北、台南設清賦總局,著手清賦事業,創設保甲制度。 1887 設鐵路總局於台北,開辦鐵路,為清廷第一條客運鐵路。 1888 開辦台灣郵政。於台北設置小型火力蒸氣發電機,為台灣電力之始。設新式學堂,教授外言、數學等新式教育。 1891 台北基隆間鐵路完工。劉銘傳去職,邵友濂繼任。 1893 台北新竹間鐵路通車。 1894 台灣省首府遷移至台北。日軍佔領澎湖群島。 1895 清國與日本簽馬關條約 (4/27),割讓台灣本島和澎湖予日本。台灣總督府成立 (5/16),樺山資紀大將任總督。台灣民主國成立,發表獨立宣言 (5/23)。日軍開始登陸台灣 (5/29)。日軍佔領基隆 (6/6),同一日台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逃亡至廈門。日軍入台北城 (6/7)。台灣民主國大將軍劉永福逃亡至廈門,台灣民主國崩潰 (10/19)。 1896 日人開始全台戶口普查。 1897 台灣住民國籍選擇最後期限 (5/8)。總督府公布「台灣鴉片令」,實施鴉片專賣。 1898 總督兒玉源太郎和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就職 (3/28)。 1899 總督府醫學校正式成立。台灣銀行成立。食鹽、樟腦實施專賣制度。 1900 台北、台南開辦公共電話。三井投資設立台灣製糖株式會社,為台灣第一家新式製糖廠。

❻ 台灣通行證有效期有多久

往來台灣通行證有效期分為10年和5年兩種:有效期為10年的往來台灣通行證簽發給已滿16周歲的大陸居民,有效期為5年的往來台灣通行證簽發給未滿16周歲的大陸居民。

大陸居民申請往來台灣通行證,應當按照要求填寫申請表,回答有關詢問並提交下列材料:

1、提交符合《出入境證件相片照相指引》的申請人照片。

2、交驗申請人居民身份證原件。不滿16周歲未辦理居民身份證的可交驗居民戶口簿,人民解放軍軍人、人民武裝警察交驗軍人身份證明(軍官證、士兵證或者警官證)。

3、按規定留存或者核驗指紋信息。

4、在非常住戶口所在地申請往來台灣通行證的,還須按照國家移民管理局有關規定,提交符合在非常住戶口所在地申請條件的證明材料,但屬於本須知「受理機構」部分第(一)至(七)項規定情形之一的除外。

5、登記備案的國家工作人員、軍人,應當提交本人所屬單位或者上級主管單位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出具的同意其辦理出入境證件的函件,但持「赴台批件」申請赴台的除外。

6、未滿16周歲的申請人,還應交驗監護關系證明(《出生醫學證明》、監護關系公證書、戶口簿等),交驗監護人居民身份證原件;監護人委託他人陪同的,還須提交監護人的委託書,交驗被委託人的居民身份證原件。

(6)給台灣最後期限擴展閱讀

申請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的注意事項:

1、持證人在台灣停留時間自入境台灣次日起不得超過15日。

2、登記備案的國家工作人員須按人事管理許可權報批後方可提出申請。

3、《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有效期不足三個月(含)時,出入境管理局不受理簽注申請,不予出境,證件持有人可自行前往出入境管理局辦理通行證延期手續。

如首次辦理《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需要親自前去出入境辦理此證及加註G簽,出證後可請人代領;如有《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僅需加註G簽,則可委託他人代為送簽。

❼ 台灣最遲什麼時候能回到祖國的懷抱

這個問題有點前瞻性,一句話,等大陸國民黨執政時,就是兩岸統一的時候,我的回答你滿意嗎!哈哈!期盼這一天早點到來,讓我們過上幸福快樂地生活。

❽ 台灣最後是什麼時候割出去的

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翌年清政府戰敗,於4月17日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台灣割讓給日本。

消息傳出後,舉國同憤,反對割台;台灣全省「哭聲震天」,鳴鑼罷市。協理台灣軍務的清軍將領劉永福等率軍民反抗日本的侵佔,堅持了5個多月的戰斗,歷經大小百餘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終遭失敗。從此,台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達50年之久。台灣人民從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統治,在日據初期,以農民為主體的抗日武裝進行了長達20年的斗爭。後來,文化協會、民眾黨、共產黨等還組織領導了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民族抵抗運動。1937年7月日本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開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戰爭。在抗日戰爭時期,不少台灣同胞回到祖國參加抗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台灣的光復作出了貢獻。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2月9日,中國政府發出《中國對日宣戰布告》,明確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間關系者,一律廢止。」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經過8年英勇的抗日戰爭,終於收復了台灣。台灣同胞歡天喜地,慶祝回歸祖國。10月25日,同盟國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儀式於台北舉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國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國主權之下。至此,台灣、澎湖重歸中國主權管轄之下。

閱讀全文

與給台灣最後期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