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簡述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的區別
一開始我對這兩個概念也是雲里霧里的,但是因為法考經常會碰到這兩個概念,每次碰到都會感覺很難受,所以下狠心研究了一下,成果如下:
1.首先二者的目的要都是保護已經形成的比較穩定的法律關系,就是不讓想要改變這些法律關系的人得逞。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A欠B100萬,B幾十年都沒提這事兒,A便以為B不要了,就把這100萬花掉了。那麼以這100萬為基礎會產生許多法律關系,有可能借給別人一些,有可能自己買房子花掉了一些,有可能贈予給別人一些,這些法律關系經過了長久的時間,已經非常穩定了。如果50年後,B忽然又要A償還這100萬,這樣就會影響到已經穩定了的很多法律關系,進而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穩定。綜上原因,就要對B進行限制,不讓他要回這100萬。所以這兩個制度存在的原因就是去保護已經穩定了的法律關系。
2.二者的不同點在於:除斥期間限制的權利,是根據單方意思表示就能完成的權利,即形成權;而訴訟時效限制的權利,是需要進行請求才可能完成的權利,即請求權。
這句話的意思是:形成權過於霸道,只要一個人進行單方意思表示就能夠完成,因此要用除斥期間來限制它。而請求權則柔和一點,是要請求他人為某種行為,所以用訴訟時效來限制他就行了。
❷ 追訴時效
追訴時效,是指按照刑法的規定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責任的有效期限。犯罪分子的犯罪行為已經超過刑法規定的追訴時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其刑事責任;如果已經被追究了刑事責任,該案件應當予以撤銷。我國刑法規定:
【追訴時效期限】:第八十七條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第八十八條【追訴期限的延長】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第八十九條【追訴期限的計算與中斷】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在追訴期限以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後罪之日起計算。
❸ 追訴時效的具體時間規定
根據《刑法》第87條的規定,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1)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2)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經過10年;(3)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15年;(4)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20年;如果20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根據上述規定,追訴時效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止之日起計算。
另外,根據《刑法》88條的規定有兩種情形屬於追訴時效的延長:一是「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時效的限制。」具備這兩個條件的,不論經過多少時間,任何時候都可以追訴;二是「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因此,追訴時效是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的,也即犯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沒有被立案或控告的,從犯罪之日起總共五年,就過了訴訟時效。國家機關不再行追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