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地勘設備年限

地勘設備年限

發布時間:2021-10-31 01:24:48

1. 地質勘查技術裝備

2009年,全國地勘單位專用儀器設備凈值158.52億元;其中,中央管理的地勘單位專用設備凈值21.08億元,佔13.30%;屬地化的地勘單位專用設備凈值65.09億元,佔41.06%;其他地勘單位專用設備凈值72.36億元,佔45.64%。我國地質技術裝備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在常規裝備上具有一定基礎,自主開發了第二代航空物探技術系列、地面高精度重磁勘查系列、油氣地球物理勘查技術、小口徑金剛石鑽探技術等,這些技術在提高我國地質勘查水平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近20年來,由於地質勘查投入逐年減少,多數設備處於老化的狀態,技術含量不高,結構不盡合理,許多重要裝備尚處於空白狀態,與發達國家比起來,還處於發達國家20世紀70~80年代的水平。

為了實現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精兵加現代化」的目標,國家發改委於2003年啟動了為期3年的《地質隊伍「野戰軍」技術裝備建設專項計劃》。該專項計劃,總投資15億元,2003~2005年每年5億元。部、局兩級領導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專門組織力量,在全面了解裝備現狀和今後需求、分析研究地質裝備的發展趨勢、廣泛徵求專家的意見的基礎上,先後編制了《地質隊伍「野戰軍」技術裝備規劃》、《地質隊伍「野戰軍」2003~2005年技術裝備計劃》及《地質隊伍「野戰軍」2003年技術裝備建設啟動方案》。明確了這次裝備建設的目標是「國內一流、國際先進」,基本實現地質隊伍「野戰軍」常規技術裝備的更新換代,完成「十五」乃至「十一五」國家地質調查工作重點項目關鍵設備的配置。

截至2009年底,經過5年多的努力,裝備專項14億元的采購工作基本完成,前後共簽訂設備合同1586份,價款約11.5億元,裝備數量13213台套,近80%的設備已投入使用。先後購置大量地面探測、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實驗測試、地質信息技術、野外保障等先進的技術裝備,使原有老化落後的技術裝備得到了更新換代,裝備的技術水平和保障能力大大提高,基本形成了大區中心的裝備體系。

2. 地勘單位項目經費支出核算

一、科目設置

(一)按照《地質勘查單位會計制度》的規定,地質調查項目支出核算設置以下三級科目:

一級科目:未完地質項目支出、已完地質項目支出、地勘生產、輔助生產、間接費用、管理費用等。

二級科目:工作手段

三級科目:成本科目

同時,為了滿足財政收支分類改革和年度決算的要求,還可以在成本科目下按支出經濟分類科目設置「支出經濟分類款級科目」。

(二)為了滿足地質調查項目管理的需要,落實《國土資源調查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地質調查項目支出核算需要設置以下三級科目:

一級科目:地質調查項目支出

二級科目:工作手段

三級科目:地質調查費用支出

(三)為了滿足上述兩種核算管理需要,在按照《地質勘查單位會計制度》規定核算項目支出的同時,進行地質調查項目支出輔助核算,以滿足項目管理需要。為了不增加財會人員的負擔,利用會計電算化軟體中項目核算及輔助核算功能,設置相關會計科目,進行相應的輔助核算:

1.科目設置

一級科目:未完地質項目支出、已完地質項目支出、地勘生產、輔助生產、間接費用、管理費用等

二級科目:地質調查費用支出

三級科目:支出經濟分類款級科目

2.輔助核算

在設置上述科目進行核算的基礎上,利用會計電算化輔助核算功能,在「項目核算」功能設置地質調查項目及項目名稱,利用「部門核算」功能設置「工作手段」,進行項目經費支出的輔助核算。

二、主要科目說明

(一)「未完地質項目支出」、「已完地質項目支出」、「地勘生產」、「輔助生產」、「間接費用」、「管理費用」等一級會計科目,是根據《地勘單位會計制度》「會計科目」的規定設置的,一般不能隨意更改。

(1)「未完地質項目支出」、「已完地質項目支出」按地質調查項目設置明細賬戶,按工作項目設置專欄,分別反映各地質調查項目支出情況及其構成。

(2)「地勘生產」按地質調查項目和工作手段設置明細分類賬戶,並按「地質調查費用支出」科目設置專欄,進行各地質調查項目和工作手段成本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3)「輔助生產」、「間接費用」、「管理費用」,按「地質調查費用支出」科目和支出經濟分類款級科目設置專欄核算,月末按工作手段、地質調查費用支出科目、項目名稱對應分配結轉到地勘生產。

(二)「工作手段」,即《地勘單位會計制度》中的「工作項目」,是指野外調查項目(甲類項目)為完成一定的地質調查項目任務,取得預期地質和科研成果,所使用的工作手段和技術方法。按其手段和方法不同劃分為如下20項:地形測繪、地質測量、物探、化探、遙感、槽探、淺井、坑探、鑽探、岩礦測試、其他地質工作、工地建築。

設置「地質調查綜合與科學研究」,核算地質調查綜合與科學研究項目(乙類項目)發生的各項支出。

(三)地質勘查單位承擔地質調查項目,除需按《地質勘查單位會計制度》進行成本項目核算外,還需根據《國土資源調查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設置「地質調查費用支出」科目進行核算。為避免地質調查項目支出核算科目級次過多,建議省去「成本項目」科目,僅使用「地質調查費用支出」科目。具體科目及其含義同第一節「事業單位項目經費支出核算」。

(四)「支出經濟分類款級科目」,同第一節「事業單位項目經費支出核算」。

三、主要會計事項

地質勘查單位為組織開展地質調查項目發生的各項費用支出,屬於直接費用,應直接計入有關工作手段成本,借記「地勘生產」,貸記有關科目;屬於間接費用,應先在「間接費用」科目進行歸集,月末再按一定分配標准,分配計入有關工作項目,借記「地勘生產」,貸記「間接費用」科目;由輔助生產部門提供的勞務,應先通過「輔助生產」科目核算,月末再分配計入有關工作項目,借記「地勘生產」,貸記「輔助生產」科目;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地質調查項目發生的各項費用,借記「管理費用」,貸記有關科目,月末再按項目來源分配計入有關地質調查項目,借記「地勘生產」,貸記「管理費用」科目。

期末,結轉地質調查項目實際成本時,借記「未完地質項目支出」科目,貸記「地勘生產」科目。地質調查項目完成,項目經費使用情況總結報告驗收後,借記「已完地質項目支出」,貸記「未完地質項目支出」。根據地質調查項目主管部門審批的相關文件,核銷已完地調項目經費支出時,借記「地勘工作撥款-地質調查項目撥款」,貸記「已完地質項目支出」。

舉例如下:

(一)2005年3月10日發A項目地質組工資25000元,其中基本工資15000元,津貼9000元,其他1000元。

001號會計分錄:

借:地勘生產-人員費-基本工資/地質測量-A項目 15000

地勘生產-人員費-津貼補貼/地質測量-A項目9000

地勘生產-人員費-其他工資福利支出/地質測量-A項目1000

貸:現金(或零餘額賬戶用款額度)25000

(二)2005年3月11日經預算批准,A項目地質組購置計算機一台,售價22000元。已驗收並交付使用。

002號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 22000

貸:銀行存款(零餘額賬戶用款額度)22000

同時,

借:地勘生產-專用儀器設備費-專用設備購置/地質測量-A項目 22000

貸:累計折舊 22000

(三)2005年3月15日地質調查項目發生燃料費5000元。

003號會計分錄:

借:間接費用-能源材料費-專用燃料費 5000

貸:現金等 5000

(四)月末,分配間接費用。

004號會計分錄:

借:地勘生產-能源材料費-專用燃料費/地質測量-A項目 1000

地勘生產-能源材料費-專用燃料費/鑽探-B項目 4000

貸:間接費用-能源材料費-專用燃料費 5000

(五)結轉各輔助生產部門對地質調查項目和管理部門提供勞務的實際成本。

005號會計分錄:

借:地勘生產-人員費-基本工資/地質測量-A項目

3000

管理費用-基本工資 2000

貸:輔助生產-基本工資 5000

(六)發生管理費用4000元。

006號會計分錄:

借:管理費用-基本工資(支出經濟分類科目)4000

貸:現金等 4000

(七)分配管理費。

007號會計分錄:

借:地勘生產-管理費-基本工資/地質測量-A項目1000

借:地勘生產-管理費-基本工資/地質測量-B項目2000貸:管理費用-基本工資3000

(八)年末結轉未完地質項目支出。

008號會計分錄:

借:未完地質項目支出/地質測量(工作手段)-A項目

貸:地勘生產-人員費(地質調查費用支出科目)-基本工資(支出經濟分類科目)/地質測量(工作手段)-A項目

(九)結轉已完地質項目支出

009號會計分錄:

借:已完地質項目支出/地質測量(工作手段)-A項目

貸:未完地質項目支出/地質測量(工作手段)-A項目

(十)根據地質調查項目主管部門審批的相關文件,核銷已完地調項目經費支出。

010號會計分錄:

借:地勘工作撥款-地質調查項目撥款

貸:已完地質項目支出/地質測量(工作手段)-A項目

四、項目經費支出核算賬簿

(一)按《地質勘查單位會計制度》規定設置「地勘生產明細賬」和「項目明細賬」,按「項目」設置賬簿,按「支出經濟分類款級科目」進行明細核算,設置明細賬。

(二)地質調查項目費用支出輔助賬

項目支出多欄式明細賬見表2-2-1。

表2-2-1 地質調查項目支出多欄式明細賬

3. 地勘延伸業

過了兩天,林強打電話給汪燕。可是她一見是自己的手機號,拒接,再打一次就關機。給家裡打電話也不接。看來自己把她的心給傷透了,連個解釋的機會都不給,真是決心和自己吹了。

一連幾天都如此,林強感覺心裡好冷。

於是,心想還是和劉芳談吧。便給她打電話。她倒是接了。像沒事人一樣,照常和你嘻嘻哈哈。一說到交朋友的話題,她馬上斬釘截鐵地說,那不可能!林強便問,難道我們的關系就不能再向前發展一步了!劉芳仍舊堅定地笑著說:「我們只是普通朋友!」聞聽此言,林強暗想:真見鬼,前幾天晚上在一起聊天時,那情景可不像是一般朋友。這才兩天就是普通朋友了。可這話又不好明著說。唉,讓人捉摸不透她的想法,女人的心真是深不可測。

林師傅看出兒子的異常變化,便問林強是怎麼回事?林強沒說劉芳的事,只把汪燕和自己分手的情況如實稟報。林師傅聽罷感到很惋惜,說汪燕這么好的姑娘你不珍惜,將來有你後悔的時候。

幾個月後,父親打電話告訴在工區的林強,汪燕又有新的男朋友了。林強聽了,心裡反而漸漸平靜下來。

幾天後的一個下午,林強接到汪燕叔叔汪師傅的一個電話。

汪師傅在電話上說,汪燕離開林強時,已經懷了林強的孩子,汪燕的父母都是老實了一輩子的本分人,知道這個情形後,堅決要求汪燕把孩子做掉,他們不能讓女兒生下這個讓人感到羞愧的孩子。老兩口為此事又氣又急,既心疼女兒,又怒其不爭。常常是半宿半宿地連勸帶罵,讓汪燕去打掉孩子,這樣今後有合適的,才好再找一個,一個未婚女人總比一個未婚媽媽成家要容易一些。

林強聽罷,不禁大吃一驚,呆若木雞,喃喃地說:「什麼,汪師傅,您說什麼?我的孩子?汪燕懷了我的孩子,您可別開這樣的玩笑!」

汪師傅苦笑道:「林強,這事我能和你開玩笑嗎?你們倆在一起當時就沒想到這些事吧。不過,她最後還是聽了她父母的,把孩子打掉了,噯,這是報應啊。你也不要怨她,在這個社會上,一個沒結婚的女人真要帶一個孩子,她會寸步難行,生活有多艱辛,即使她成了家,也會為這個孩子鬧矛盾的……哎,林強,我沒把你當外人,對你就像對我的孩子一樣,所以才和你說這個……」

一滴淚水悄悄地滾落在電話機上。林強遲疑了片刻,說道:「大叔……我真不知汪燕她懷孕了……都是我的錯!」

「噢,小林,我不是埋怨你……你也是個不錯的孩子,可你們咋就不能走到一塊呢?當初我把我這侄女介紹給你時,她還有點不大願意,說你離過婚。我對她說離婚怎麼了,關鍵要看兩個人為啥離婚的。你林強長年在野外勘探,女人在家獨守空房,時間久了倆人的感情淡了,和別人日久生情,這能不離婚嘛。可你到了這步田地,都不說自己前妻的不是。你說,這樣的男人有多仁義、多厚道,有這樣的男人在一起生活,還有啥不踏實的。她聽了我的話,這才心甘情願、一個心眼地和你談……哎,算了,不說了,不管怎麼樣,你們畢竟過去有過一段情,成不了夫妻今後就當朋友吧!」汪師傅說道。

放下電話,林強陷入了沉思。汪師傅電話里雖然沒明說,但是林強聽出來,他還是蠻理解自己的,而且汪燕現在有了意中人。

說實話,其實他挺喜歡汪燕的。只是因為心裡總有另一個姑娘在纏繞糾結,這才讓他舉棋不定,左右為難。

林強想,雖然今後不能和汪燕在一起成家生活,但兩人畢竟處過一段時光,她曾經那樣體貼自己,對家父也不錯。父親獨自生活了十多年,歲數也一天天大了,對她早像兒媳婦一樣盼望和期待了。不管怎麼說,自己還是應該給汪燕去一封信,表示一下歉意,順致祝福和問候。男人嘛,本應該如此。

過了兩天,林強終於給汪燕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鄭重向她道歉,自己對不起她,愧對她的愛。希望她能諒解自己,好好開始新的生活。在信最後,他真摯地祝她生活美滿、幸福、平安;並真誠地承諾,今後有需要幫忙的,自己一定會全力相助。林強的信充滿了真情,讓人感動,說實話,連他自己看了都有點想哭。

信寄出去後,林強感到輕松一些。他知道,失去的將永遠失去了,重要的是把握現在,開創未來,千萬不能因個人生活上的事影響工作,在工作中出現一點紕漏。

隨著國家勘探任務的日益減小,局裡為了適應市場的發展,做大做強地勘企業,決定由單純的煤炭地質勘探向地勘延伸業拓展,凡與地質勘探有密切關系的延伸產業的工程建設施工,包括市政建設如道路、橋梁建設,社會基礎工程建設如工業與民用建築、樁基、地基處理、基坑支護、降水,非開挖鋪設管線等工程項目都可以參與施工。目前,在全國煤田地質行業,已有安徽煤田地質局、江蘇煤炭地質局、山東煤田地質局、福建煤田地質局、廣東煤炭地質局、江西煤田地質局等多家單位先後成立了建設工程公司,向與地質勘探專業有著密切關系的地勘延伸產業進軍。作為華北地區一個大的煤田地質局,自然在這方面也不能落後,必須迎頭趕上。

根據局裡的要求,二隊也成立了地質建設工程公司,副隊長王超兼任公司總經理。

公司成立初期,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無設備、無經費、無辦公場地,王超手下只有幾個人,與那些擁有雄厚經濟實力和專業技術人才,在市場上能呼風喚雨、名聲顯赫的大公司大集團相比,王超領導的地質建設工程公司顯得形單影只,既缺少地質勘探之外的工程技術型人才,也缺少市場開拓創新型人才。單說資金這一項,雖然公司是經局裡批准隊里成立的,但卻沒有事業費投入,使得這些原本是煤田勘探專業方面的骨幹在初次踏入這個都市化、市場化、信息化的省會城市參與全新工程項目競爭中,既沒錢又沒權,處境十分尷尬,他們甚至無法和個體、私營經濟相比,那些私營企業的老闆們為了爭取到工程項目,往往採取一些「潛規則」的競爭手段。因此,一開始他們很難承攬到項目,即使攬到項目也是人家不願意做的小工程。

面對種種困難,公司該怎麼辦?是堅守發展,還是撤離轉移?這個問題如影隨形般纏繞在王超的心中,令他夜不能眠。那些日子裡,王超滿腦子全是堅持還是撤離這個問題。

市場如大海,要想學會游泳難免不嗆幾口海水。盡管市場不同情弱者,但誰一開始就是強者呢?從某種角度來說,放棄就是失敗,堅持就是勝利。既然如此,為何不做一個永不放棄的堅守者呢!

經深思熟慮,王超決定,把林強的206井隊兼容到自己的地質建設工程公司中來,即有工程的時候讓206井隊為自己打工幹活,沒活的時候繼續從事煤炭地質勘探施工,這樣一來增加了自己公司的施工力量和品牌效益;二來由於是甲乙合作關系,幹活施工時給錢,沒有活時公司也不用養閑人。此舉如可行也是一舉兩得的事,就是不知道林強這小子願不願意干,還得好好地說服他。

沒想到,當王超找到林強,當面說出自己的想法後,林強二話沒說,一口答應下來,這讓王超心裡格外高興。可是他又猶豫了一下,支吾著說:「林強,你……是不是……再好好想一想,考慮一下。」

「還有啥可考慮的,王隊,你到底想說啥吧?」林強抬眼問道。

王超有些不好意思,「是這樣的,雖然咱們地質建設公司是成立了,可你也知道,成立初期,在社會上沒有什麼名氣,只能承接到一些小的工程項目,不但規模小,而且價位低,說白了,都是一些大公司不願意乾的薄利項目,按目前情況來看,公司基本上沒有多少利潤空間。我是怕你手下的工人們把活幹完了,公司一時半會又拿不出多少效益獎金,到時讓你為難,所以請你好好考慮一下。」

林強一聽,反倒安慰起他。「哪能一開口就吃成個大胖子。凡事都有一個過程,別著急,慢慢來。只要不賠錢不倒貼,有項目就干,就不能放棄。對我們來說,一是要闖聲譽,二是權當練兵了。至於發不了獎金,沒事,我的弟兄我了解,你就盡管放心吧!」

「到底是林強,好,只要到手的項目,咱就努力干!你和大夥兒說,就說年底我請大家喝酒!有錢了一定不會虧待大家的!」王超欣然道。

其實,林強毫不猶豫地一口便答應下來,原因有兩個:一是林強原先就比較佩服王超副隊長,覺得他是一個有才能不浮誇又比較年輕的隊領導;二是覺得有這樣一個走向市場來鍛煉的機會,對自己井隊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於是,在林強的指揮下,206井隊成為二隊第一支加盟到地質建設公司的鑽井隊伍。

206井隊加盟地質建設公司半個多月後,公司攬到了一個小地勘延伸業的工程項目,王超要求林強三天內帶著井隊進場施工。

本來206井隊這邊才完工一個井,林強本來打算讓大夥兒在這口井竣工之後休息兩天,現在看來是不行了。

由於時間緊迫,林強連夜召集陳建剛、徐斌等人開會,研究決定第二天一大早收拾施工設備,組織裝車,晚上就向工地開進。爭取第三天上午趕到施工現場。

老天似乎要給林強一個下馬威,在井隊裝好車向施工目的地行駛的途中,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

為了保證車輛安全,林強只好讓兩輛汽車都停下,大家來到路邊的小旅館里避避雨。雨剛剛小一點,林強便下令出發。於是,汽車在白茫茫的雨幕中緩慢地駛向了遠方……

汽車走走停停,在傍晚時分才趕到了目的地,比計劃晚了大半天。由於道路泥濘,拉施工設備的汽車進不了現場,只能將這些機械設備卸在離施工現場200多米遠的公路上。

望著渾身上下全都淋濕的弟兄們,林強也有些為難,按說應該讓大夥兒趕快避避雨,休息一下,擦擦身上的雨水,喝口姜湯,驅驅寒氣。可,時間就是命令,任務不等人啊。還得一鼓作氣地向前趕,抓緊干,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設備抬進現場,否則就要誤工期。想到此,林強什麼話也沒說,一咬牙轉身沖進了雨里,扛起一個設備部件向前艱難地走去。

建剛、徐斌一看,也跟著不顧一切地沖了出去。大夥兒也一起跟隨著,在雨中幹了起來。眾人或兩人抬或一人扛,遇到大的設備,他們把鑽桿鋪在地上,推著設備在上面滾。30來人硬是連推帶拉,花了半天的時間把施工設備運歸位。

當聞訊趕來的王超看到井隊職工一個個都成了泥猴子,臉上淌著滾滾熱汗時,感動得不知說什麼才好,他拍著林強的肩膀,哽咽地說:「兄弟,好樣的!弟兄們都是好樣的!大家辛苦了……不愧是王牌鑽機……我這個主管副隊長失職了,讓大夥兒受苦了!」

林強平靜地笑道:「王隊,你這就見外了,咱們鑽工啥樣的困難沒見過,這點毛毛雨算啥,沒事!」說著便帶著鑽工開始了清理現場的工作。

由於地質建設公司有206井隊這樣一群男子漢,這些男子漢有吃苦耐勞、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精神,因此在以後的地質延伸業施工中,硬是以螞蟻啃骨頭的勁頭,拱下了一個又一個成就公司輝煌事業的大工程。

隨著承攬的一些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開工,公司也漸漸有了些聲譽。一些大單位和部門有時上門找到公司,要求合作或施工。王超、林強看準時機,經過積極努力、大膽爭取,終於承攬到了省會機場擴建工程中航油管道穿越工程。

機場擴建航油管道穿越工程為定向由東向西、兩條平行管線穿越機場跑道,設計的兩條管道分別為直徑406毫米輸油鋼管+直徑108毫米光纜套管和直徑406毫米輸油鋼管,設計長度均為1490米,平行間距為5米,主要穿越地層為淤泥質黏土層。

由於省會機場是華北地區一個不算太小的航空港,每天起降的各種飛機航班有幾十架次,穿越工程面臨著工期緊、施工場地狹小、交通不便利、地下交叉管線復雜,地面沉降要求高,特別是機場跑道和滑行道在不停航情況下絕對不允許冒漿等一系列的困難。

在開工動員會上,林強表情嚴峻地對大家說道:「雖然這次我們承攬到省會機場油管穿越工程,說明我們的實力和聲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我們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如果我們不能按期按質完成這項工程,比如在油管穿越施工時出現了冒漿等問題,比如穿越時造成地面沉降傾斜而導致國際航空飛機的顛覆,那可不單單是賠幾個錢的經濟問題了,我不是危言聳聽,它所產生的國際影響和政治影響是嚴重的,這個損失是難以估量的。因此,在開工前,我們必須要對穿越方案進行反復研究,編制出最合理的施工設計,並制定出相應的應急預案,保證工程萬無一失,打響中國煤勘施工品牌!」

員工們聽著林強的講話,明白眼前的形勢,壓力在每個人心中無形地增長著,會場的氣氛與往常相比顯得有些緊張。

為確保在35天的合同工期內,完成這項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穿越工程,林強和王超決定,公司和206井隊共同組織了精幹優秀的施工隊伍,利用HY—1300水平定向鑽機進行施工。

設備進場前,王超、林強帶領有關技術人員多次到現場,對機場跑道周圍環境及地下管線進行了詳細勘察。為了克服場地狹小、不影響周圍交通環境等困難,他們在混凝土路面上,開挖小工作樣坑,固定鑽機採取不開挖地錨坑,用鑽孔機在路面上鑽孔錨固。

由於機場白天飛機起落不斷,又不能讓飛機先停下來,這裡面可有國際航班,哪能說停就停呢。林強便決定,管道穿越跑道和滑翔道施工項目,改在夜間12點以後,等飛機停航了再進行。並要求井隊白天在機場分析觀察,晚上組織人員全力以赴,不間斷施工。

開始,大傢伙有點不太適應這種白天睡覺夜間施工晝夜顛倒的作法,可幾天下來也就習慣了,大張開玩笑說:「再這么幹下去,咱們都成了夜貓子了!」

建剛笑道:「夜貓子?大張,你別美化自己了,你頂多也就是一隻老騷貓,不過是正在夜間活動罷了。」

「怎麼樣,有什麼情況?」林強帶著徐斌等兩個技術骨幹,從黑夜中走了出來,來到了燈光通明的施工現場。

「沒事,一切正常!」建剛答道。

林強看了看非開挖機器運轉狀況,輕聲囑咐道:「好,還算平穩,可也不能掉以輕心。這樣吧,建剛你們繼續在這盯住,我們去跑道里邊看看,看有沒有冒漿、沉降和其他異常情況,發現苗頭也好及時解決處理。」林強說著,帶著徐斌等人向前面走去……

經過幾天的探索實踐,206井隊終於找到了適合機場穿越工程施工勻速鑽進、減小泵壓和排量、提高泥漿黏度的辦法,穿越日進尺顯著提高,由最初每天的十幾米,發展到後來的四五十米,最高時竟達到六七十米。一時間,竟引得兩三家非開挖公司的施工技術人員來此參觀。

在穿越工程導向過程中,公司嚴格按照合同設計要求,進行了多次測點檢驗,以確保導向軌跡與設計軌跡相符。

大家的努力沒有白費,油管穿越工程漸漸接近終點,按期完工看來不是問題。機場有關部門、工程監理方看在眼裡,喜在心上。

在地質建設公司和206井隊全體職工的共同奮斗下,機場石油管道穿越工程終於在合同規定的日期內提前五天完工了。這天上午,機場有關部門領導、工程監理方代表,一起來到了施工現場,幾個人握著王超和林強的手,連連表示感謝,對這次穿越工程無任何安全、質量和環境污染事故給予了高度贊揚和好評,稱贊這樣的定向鑽穿越機場跑道工程在冀原省尚屬首例。

機場建設工程部楊主任向王超表示,今後只要有這方面的工程,一定還要交給二隊做,因為二隊做的工程是「三心」工程,即讓人放心、舒心還省心!

工程驗收後,機場方面馬上把施工款全部打到公司的賬上,並且特意多支付了5000元,聲明這是對施工人員提前五天完成此次優質、安全、環保工程的特別獎勵。

王超和林強聞聽後,非常高興。倆人一碰頭,決定給大夥每人發200塊錢,同時放假三天。由於這次穿越項目工期緊,前些日子大夥兒已連續三個星期沒有休息了,現在終於完工了,也該讓公司技術人員和206井隊職工們休息放鬆一下了。

放假,有時也是一種管理獎勵措施。

4. 地勘鑽探設備零件的英文翻譯

鑽探設備零件的英文翻譯 Drilling equipment parts English translation
鑽機、Rig
主動鑽桿、Active drill pipe
鑽塔、Drill tower
塔衣、Tower clothes
泥漿泵、Mud pump
擰管機、Screwing machine
鎖接手 Lock take over

5. 關於我國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投資問題的思考

此文系作者和石森(中國地質調查局)合作。原載《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4年第17卷第4期

摘要 文章簡要回顧了1994年以來,各屆政府領導對公益性地質隊伍技術裝備的重視,分析了從事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隊伍的野外設備、實驗測試設備、海洋調查設備現狀及急需解決的問題,闡述了2003~2005年國家利用國債專項資金裝備公益性地質隊伍的特點,並據此提出了完善地質調查固定資產管理,最大限度發揮新技術裝備最大效益的建議。

關鍵詞 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投資;設備

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投資,在國家層面上按照中國國際工程公司在地質隊伍「野戰軍」技術裝備評估會上的評價是「少見的單純以設備購置為內容的重大項目」,是國家利用國債資金專項支持的;在國土資源部層面上更是空前的,勢將對國土資源調查評價產生重大影響的投資活動。正因為如此,各方面對該項工作均給予了高度關注。筆者就幾個不很成熟的問題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夠有所啟發。

1 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投資簡要回顧

公益性地質隊伍建設是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大背景下,地質勘探隊伍體制改革的必然結果。1994年8月,朱鎔基同志提出,地質隊伍要逐步劃分為「野戰軍」和「地方部隊」,「野戰軍」吃中央財政,精兵加現代化設備,承擔國家戰略任務;「地方部隊」要搞多種經營,分流人員,逐步走向企業化。1999年,按照國辦發〔1999〕37號文件精神,在國務院統一領導下,除石油部門外,全國75萬地勘隊伍,有64萬陸續實行屬地化管理。國土資源部成立中國地質調查局,省級地質調查隊伍陸續組建了不同形式的省級地調院,原工業部門未屬地化地勘隊伍在組建企業集團的同時,也組建了地質勘查院,承擔大調查任務。至此,公益性地質隊伍框架初步形成,為國家地質調查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2000年5月,溫家寶同志在第三屆全國地層會議上講話指出:「精心組建一支承擔全國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的『野戰軍』隊伍,已刻不容緩。地質『野戰軍』應當是人員精幹並相對穩定、裝備精良,以高新技術為支撐、調查與科研相結合,能擔當重大戰略任務、善於攻堅打硬仗的高素質隊伍。」2002年10月,溫家寶同志在新中國地質工作五十年暨中國地質學會成立八十年紀念大會上講話指出:「為保證國家區域性、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的需要,建立一支人員精幹並相對穩定、裝備精良的地質『野戰軍』隊伍,目標不能動搖,步伐必須加快。要採取有效措施,進一步理順關系,深化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改革,保障必要的經費和裝備。」

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投資工作的研究始於2000年,是在中國地質調查局充分吸收以往工作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2000年完成了直屬隊伍「十五」期間地質調查技術裝備發展計劃的編制工作;2001年組織開展了國內外重要地質調查技術裝備狀況及發展趨勢研究,進口地質技術設備的規劃、立項、論證、審批、購置、驗收等管理程序和審批許可權研究,提交了關於「十五」期間加強地質隊伍「野戰軍」裝備的報告;2002年又編制了地質隊伍「野戰軍」技術裝備發展規劃(綱要)。正是各方面共同努力和黨中央、國務院各級領導的重視下,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專門力量,依據地質隊伍「野戰軍」組建方案、直屬單位結構調整方案和地質調查工作的總體部署,以「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為目標,在地質隊伍「野戰軍」技術裝備發展規劃(綱要)的基礎上,編制完成了地質隊伍「野戰軍」2003~2005年技術裝備計劃、地質隊伍「野戰軍」2003年技術裝備建設啟動方案、地質調查「十五」後三年工作部署及裝備需求和地質隊伍「野戰軍」技術裝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並順利通過了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的評估。

2 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投資的緊迫性

地質技術裝備作為地質工作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方法手段的載體,是實現地質工作轉變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和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也不斷地引進了一批先進的儀器、設備,但絕大部分掌握在研究院所和學校等少數單位手中,使用普及率很低,不少地質調查急需的先進技術裝備尚屬空白。我國公益性地質隊伍雖然是由一些精幹、高素質的地質勘查隊伍組成的,但其生產設備依然主要由原裝備構成,突出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地質調查野外裝備

這是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的重點,也是目前最急需改善的部分。主要包括野外用車和野外數據採集處理設備、地面物探設備、地面化探設備、深部探測設備、鑽探設備、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設備、地質調查成果信息化服務設備。野外生產行駛工具仍以北京吉普等低檔車型為主,而且數量嚴重不足,許多工作中不得不單車作業,加上通訊、救援等方面裝備的落後,不僅給野外作業人員人身安全帶來嚴重威脅,更難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數據採集還主要採用傳統的筆記本記錄、手工勾繪圖件。

地面物化探設備一是技術性能差,如電法類儀器設備大多數單位僅擁有常規儀器,只有少數單位是進口設備或比較先進的新方法儀器,至今沒有真正的國產多功能地面電磁法儀器;二是數量少,如對厚覆蓋區尋找隱伏礦十分有效的化探技術裝備攜帶型X熒光光譜儀、測汞儀、現場快速分析箱等僅少數單位使用。

鑽探設備主要問題是品種少,配套性差,國內只有部分探礦單位使用繩索取芯鑽進技術、全液壓岩芯鑽進技術、定向鑽進技術,多數單位仍使用國際上已基本淘汰的立軸式鑽機,且陳舊、年久失修,缺少性能先進的地質鑽機,特別是缺少適合交通困難地區的鑽探設備。

航空、遙感設備,航空物探設備在資源調查中使用較普遍,但技術較落後,且應用較少、分布不均衡。在遙感技術方面,我國地球資源衛星目前品種少、技術指標還比較落後,地質數據源主要依賴進口,而且航空遙感數據的採集、處理與應用系統落後,多類航空遙感探測儀器性能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差距較大,大部分航攝儀陳舊老化,新型高精度航攝系統數量少,遙感圖像處理與輸出設備明顯落後。

信息服務設備,數據的採集、存儲、處理和成果輸出能力弱,還遠未實現數據採集的自動化。數據的處理設備多為個人計算機和極不完善的數據處理系統,計算速度慢、容量小。網路建設剛剛起步,安全性差、服務能力弱,僅局限於提供網路資源共享訪問、電子郵件的收發、互聯網的瀏覽等形式。外部的各類網站總體來說信息共享與服務程度低,向社會提供的主要信息多限於政策法規、工作動態、市場信息和部門介紹等文本信息,而基礎性、公益性數據互動式查詢與服務開展較少。

對於成果社會化服務設備,近20年來,雖然中國地質圖書館在圖書情報工作計算機化和網路化方面一直走在國內同行的前列,並建立了較為理想的網路化遠程檢索系統,但其他的配套服務還未實現遠程服務功能。例如文獻用戶若索取原文,還需要持網路檢索信息到館借閱專業書刊,還遠未實現「以通訊替代交通」的高效文獻信息服務方式。

2.2 地質調查實驗測試裝備

總體來講,測試設備一是普遍陳舊,大多數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配置的,技術水平低,超過使用年限,難以滿足地質調查工作需要。二是測試儀器設備單一,不能形成組合配套,難以承擔多元素、多指標、多形態分析。三是現有儀器設備不能適應地球化學發展要求,達不到各項質量精度指標要求。

2.3 海洋地質調查裝備

我國從事海洋地質調查的技術力量分散,涉及許多國家海防問題,與國外相比差距較大。目前,海洋地質調查和技術手段主要有:利用人造衛星導航和全球定位系統(GPS)以及無線電導航系統來確定調查船或觀測點及測線在海上的位置;利用回聲測深儀、多波束回聲測深儀及旁測聲吶測量水深和探測海底地形地貌;用拖網、抓鬥、箱式采樣器、自返式抓鬥、柱狀采樣器和鑽探等手段採取海底沉積物、岩石和錳結核等樣品;用淺地層剖面儀測海底未固結淺地層的分布、厚度和結構特徵;用地震、重力、磁力及地熱等地球物理辦法,探測海底各種地球物理場特徵、地質構造和礦產資源,有的還利用放射性探測技術探查海底砂礦。有的國家還通過載人深潛艇、水下電視、裝有多種觀測裝置的深拖系統和海底照相等方法直接探測海底沉積物和地形地貌以及多金屬熱液硫化物、鐵錳結核等礦產賦存狀況。海洋地質調查可根據不同的目的和內容,採用不同的技術方法,完成調查任務,並提交不同比例尺的地質、構造、礦產、環境、工程、災害和各種地球物理圖件以及相應的調查研究報告。

3 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投資的特點

公益性投資的特點是由其自身決定的。公益性地質隊伍的生產成果屬於非贏利性質的公共產品,是服務於全社會而不具有排他性,是無償向社會提供的。公共產品天生就有市場失靈的一面,其提供不能通過市場來調節生產;與此同時,社會經濟的發展又需要不斷地提供公益性地質成果,而且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這樣就註定了像其他社會公共產品一樣,要求政府對產出公益性地質成果的地質隊伍投資進行干預,要求政府對公益性地質技術裝備的購置進行財政投資。正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此次大規模集中提升地質技術裝備是加快地勘隊伍體制改革的需要,是更好地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地質工作的需要。就其投資來講具有如下幾個特徵。

3.1 在投資選擇上以設備采購為主

客觀上是地質工作的難度,尤其是找礦難度不斷加大,只有依靠先進的儀器設備才能探知深層地下的奧秘;社會經濟發展對地質工作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必須破除技術瓶頸才能解決,如實驗測試設備和海洋探測設備等。但是,根本原因是由於地勘隊伍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未及時改造、更新地質生產設備積累形成的。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批準的方案,本次采購共列出了3大類(野外地質調查設備、實驗測試設備和航空海洋設備)3340台套的設備清單。

3.2 投資時間集中在2003~2005年

這主要是由國家發展計劃和財政投資的方向決定。國家「十五」計劃明確要按照面向經濟建設,以技術進步為支撐,突出重點,加快開發能夠推動結構升級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和配套技術,重點在農產品加工及轉化、裝備製造、資源勘探開發、污水治理等方面取得進展,為產業結構調整特別是傳統產業升級提供技術支撐。黨的十六大報告和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投資主要用於關系國家安全、國土開發和市場不能有效配置的經濟和社會領域,包括公益事業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推進技術進步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等。由此可以看出,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投資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順應了國家經濟發展與改革的要求。

3.3 在投資方向上以事業單位為主

這是由我國的地質事業單位的特點決定的。地質事業單位佔有、使用的國有資產,在法律上確認為國家所有。本次集中投資地質技術裝備,主要配備給承擔公益性地質工作、隸屬中國地質調查局的27家直屬事業單位,形成的固定資產具有一般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特點。

其一是配置范圍是非生產性、公益性地質隊伍所從事的基礎性、戰略性地質工作,是為商業性地質找礦提供基礎服務的,不以盈利為目的。

其二是資金來源的單一性,公益性地質隊伍佔有、使用新技術裝備的最終目的是獲取社會效益最大化,沒有經濟效益或只有很少的經濟效益,投資不能回收或難以回收,因此,其資金來源只能是財政收入單一渠道。

其三是資金使用的無償性,正因為公益性地質隊伍設備投資是以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的目標投入使用的,因此,只能以國家財政支出來形成、維修、保護這些資產,而且這部分資產的再投資也是國家無償調撥資金進行的。

其四是使用效益的社會性,固定資產使用後產生的效益不直接以經濟成果的形式體現出來,而是通過生產領域外的國家調節從而在整體上影響生產、經營活動的進行,即公益性地質隊伍的設備投資形成的固定資產為社會經營性資產的營運以及整個社會經濟系統的有效運行服務,雖然自身並不保值、增值,但可以說是間接保值和增值的。

3.4 在投資渠道上是國債投資

國債與財政投融資均是藉助於政府信用籌集社會資金的形式。國債是國家為彌補預算支出的不足以債務人的身份,依據有借有還的信用原則取得財政收入;財政投融資是以國家為主體,採取有償的手段廣泛地籌集資金,並按照政府特定的政策目標進行資金投放所產生的一系列資金籌集和資金運用的活動。財政投融資區別於公共財政預算的基本特徵是有償性,盡管國債是政府通過信用方式籌集起來的,但稅收在預算收入中的主體地位決定了財政收人的無償性特徵。在財政支出上,無論是稅收、其他財政收入,還是國債,無償性支出仍佔主流;相對公共財政的無償性,財政投融資卻是政府採取有償的手段來運作,即可以通過信用方式籌集社會閑散資金,也可運用政府在資本市場中的主體地位,利用各種融資工具廣泛籌集資金,產生收益後償還資本金以及收取一定的利息。正因為投資於公益性地質隊伍技術裝備的國債不同於財政投融資,所以是無償的。

4 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投資管理

盡管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投資是無償的,以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為目標,所形成的固定資產屬於非經營性國有資產,在使用過程中不是以盈利為目的,不要求進行保值增值,但是卻要求資產保全,要求使用中的合理、有效與節約,不斷提高公益性地質技術裝備的運行效率。根據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精神和國家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在審議公益性地質隊伍技術裝備過程中提出的一些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4.1 組建常設管理機構,規范運作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投資

筆者認為,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投資項目的管理主體參照國際慣例設置:由政府有關部門和受益的建設單位共同組建「業主」,仿照盈利項目的「項目法人責任制」,成為項目的「管理主體」。其職能定位是:作為政府投資主體,全權代理甲方,負責專業化運作;按照規范程序統一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對建設資金實行財政全過程監督;做好項目的跟蹤評價,優化調整投資計劃和項目評價工作。

4.2 加速制定建成固定資產的管理制度,確保國有資產的高效使用

早在1998年,財政部為管好用好國債專項資金就提出了新形勢下基本建設管理的新思路。即以提高投資效益為核心,逐步建立以財政基本建設支出預算管理、投資項目管理和投資效益監督管理為主要內容的投資調控管理體系,並為此先後出台了基本建設支出預算編制制度,投資項目的概、預、決算審查和財務報表審核制度,投資效益的分析報告制度。為此,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投資不僅要嚴格按照政府公益性投資項目建設程序管理制度、政府采購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建設監理制度、財政基本建設資金評審與財務管理制度等內容,而且要充分考慮到本次設備采購的時間跨3個年度,逐步形成固定資產的現實,必須加快制定適合設備管理、使用特點的管理制度和實施細則,保證已經形成的固定資產發揮最大效益。

4.3 建立健全系統內固定資產狀況信息,優化配置各類設備資源

這不僅包括在用設備的存量情況、使用狀況,還包括新購設備、在購設備、待購設備的進展情況。這是優化設備使用效率、調整采購方案、配備方案的基礎性信息,必須及時反饋到項目管理主體,以便作出相應對策。

參考文獻

[1]劉樹臣,張麗君,譚永傑.當代地質調查工作發展態勢及我國對策[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3.

[2]李光龍.財政與金融[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

[3]戴天柱.中國財政投融資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

[4]柯炳添,潘景華.國有資產管理「非轉經」的理論與實務[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2003.

[5]蔣承崧.試論公益性與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J].中國地質礦產經濟,2003,(8):4~6.

[6]李俊,熊軍.淺議商業性地質工作的特點、資金來源及礦權交易的方式[J].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導刊,2003,(6):10~11.

[7]王峰,王小華.明確公益性地質工作的法律地位[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3-12-25.

6. 甘肅地勘單位主導產業的發展思路

喬志鋼

(甘肅有色地質勘查局一〇六隊,甘肅蘭州,730046)

主導產業是指對單位的生存和發展起至關重要作用,能為單位提供主要經濟利益來源的各種生產事業。甘肅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在國家已累計發現的171種礦產中,甘肅占據2/3,是我國礦產資源的「聚寶盆」。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地勘單位的優勢是擁有一批專業性的地質找礦人員和一批適用技術,以及幾十年來在各自的勘查登記區取得的地質成果。甘肅地勘單位應抓住西部大開發帶來的機遇,充分利用處於礦產資源豐富地區這一比較優勢,積極尋找國家經濟建設以及西部大開發急需的礦產資源,滿足社會發展和國家經濟建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促進甘肅地勘單位的可持續發展。

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搞好礦業開發和礦權運作

1.礦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三礦業大國。礦業提供了全球能量供應的90%,製造業原材料的70%;提供了中國能量的93%,製造業原材料的80%。礦產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人類生產和生活資料的源泉,是一個社會取得繁榮、一個國家得以富強的先決條件之一,與人民生活條件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息息相關。礦產資源又是一種性質獨特、極其珍貴的自然資源,它的儲量有限,采後消失不能再生,具有有限性和非再生性。因此,合理開采和利用礦產資源是我國目前一項非常迫切的任務。

2.讓礦業開發成為甘肅地勘單位的主導產業

甘肅地勘單位在地質找礦中,要充分利用《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賦予的探礦權人優先取得勘查作業區內礦產資源的采礦權這一優勢,按照國家有關法規和產業政策積極投入,組織單位剩餘勞動力,從事礦業開發,在遠景較好的成礦帶進行采礦生產,多方位籌集資金,建立集采礦、選礦和冶煉於一體的礦業生產流程。從過去單一的地質找礦,向礦業開發轉軌。這樣,既可以分流剩餘的勞動力,又可以在地勘單位整體「轉企」之前,創建以開發礦業為主導的產業。以開發促找礦,以找礦促發展,形成良性互動,從而找到地勘單位可持續發展的立足點,並逐步向科學化、規模化發展,最後形成具有一定實力和規模的礦業集團。通過礦業開發完成原始積累,發展地勘經濟,使地勘單位向企業化過渡,投身於西部大開發和繁榮地方經濟的建設中。

3.通過探礦權有償轉讓,發展地勘經濟

探礦權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許可證規定的范圍內,勘查礦產資源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第3條明確規定:「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國務院行使國家對礦產資源的所有權。地表或者地下的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不同而改變。」為了體現國家享有礦產資源的所有權,國家實行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的制度。我國每年投入大量國撥地勘費用於礦產資源的地質勘查,對於國家出資勘查的,受委託的地質勘查單位為探礦權人,以明確國家和勘查單位的權利義務關系,有利於加快地質勘查單位企業化改革的進程。地勘單位作為探礦權人,在完成規定的最低勘查投入後,按照《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的規定,經依法批准可以將探礦權轉讓他人。

甘肅地勘單位通過幾十年的工作,擁有大量的探礦權。這些探礦權對於開發豐富的礦產資源是一筆潛在的財富。目前,探礦權轉讓市場尚不完善,應在國土資源廳的指導下成立「礦權交易中心」,為探礦權的供需雙方提供公平、公正、公開、合法的交易場所。因為只有把探礦權融入市場,才能發揮它的潛在價值。通過探礦權的有償轉讓,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使從事礦業生產的企業有了資源保障,同時使地勘單位在探礦權轉讓中獲利。這樣,既滿足了市場對探礦權的需求,又實現了地質成果的價值,使地勘經濟得以發展。

甘肅有色地質勘查局一〇六隊,於1999年9月與甘肅省成縣小廠壩鉛鋅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甘肅省成縣小廠壩鉛鋅礦床探礦權轉讓合同」,在15年的合同期內,為一〇六隊補償鉛鋅原礦15萬噸;於2000年3月同甘肅省白銀公司簽訂了「李家溝鉛鋅礦礦業權重疊及補償合同」,在15年的合同期內,為一〇六隊補償鉛鋅原礦45萬噸。兩個探礦權轉讓合同價值人民幣1.5億元。這在我國尚屬首例。兩個探礦權的成功轉讓,維護了探礦權人的合法權益,使甘肅有色地質勘查局一〇六隊的經濟上了一個新台階,也為地勘單位在探礦權的運作上積累了成功的經驗,從而使探礦權有償轉讓成為西部地勘單位新的經濟增長點。

4.以礦業權參股,試走股份經營之路

通過大量的地質工作,地勘單位找到了不少可供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很多礦點尚未進入開發階段,有的礦點雖然已經進入了開發階段,由於缺乏資金,開發的速度極為緩慢。為了能使這些埋藏在地下的礦產資源早日發揮經濟效益,地勘單位應積極將探礦權融入市場,通過礦業權參股的形式,與開發商走聯合開發之路。這樣,既加快了礦產資源的開發速度,又規避了投資風險。通過股份經營,可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單位和職工參股,能充分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通過礦產資源的聯合開發,為地勘單位整體股份制奠定基礎,為未來的企業化經營積累經驗。

二、立足於地質勘查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對地質勘查工作的需求增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地質勘查工作的需求大幅度增長。而當前的地質勘查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難以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我國礦產品進出口從順差轉為逆差,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污染嚴重,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作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礦業,近20年來開發量成倍增長,增長速度遠遠大於礦產勘查新增加儲量的增長速度,導致大多數礦產資源出現危機。一些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建設的礦山企業因資源枯竭而面臨閉坑。即使是近年來取得重大勘查成果的石油、天然氣、金、銀、銅等礦產資源,與國民經濟需求的差距也在加大。

2.做好地質成果資料的分析和研究工作

地質成果資料是指通過地質勘查工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所提供的各種階段性或最終的礦產儲量和地質資料,是一種信息產品。有效的地質勘查成果可以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這就是地質勘查成果的使用價值。地質成果中的各種地質資料對於國民經濟各部門來講具有現實的使用價值,而探明的礦產儲量則是一種潛在的使用價值。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甘肅地勘單位在各自的勘查登記區做了大量的投入,進行了各種手段的地質找礦工作,取得了許多地質成果。有的地質成果資料已上報省儲量委員會,有的已移交礦山開采單位,有的仍留在地勘單位做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這些地質成果資料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對礦產資源能否進一步開發和利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認識的深化以及地質成礦理論的不斷提高,甘肅地勘單位應充分利用這筆寶貴遺產,組織有經驗的專業地質人員對已取得的地質成果資料進行分析和研究,總結找礦經驗,提高成礦理論的認識。這些地質成果資料的進一步開發和利用,特別是為服務經濟建設具有廣闊的前景,是地勘單位的潛在財富,同時為發現和尋找新礦種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為下一階段的地質找礦提供依據。

3.地質工作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隨著社會的發展,地勘單位對地質工作中的設備配置、工作環境等方面進行了必要的投入與更新。野外項目組配置了筆記本電腦,方便地質資料的整理和匯總;配置了生產和生活用車,實現了地質工作中以車代步;改造了室內辦公條件,購置台式計算機及成圖軟體,提高了制圖的准確性。這些地質工作硬體設施的投入,改善了地質工程技術人員的辦公環境,提高了工作效率。新時期地質工作,僅僅對硬體設施的改善是不夠的。近年來,地質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嚴重不足,40歲以下的中青年出現斷檔。地質人員的找礦積極性、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精神,對地質工作的熱情、事業心與老一輩地質工作者相比,有很大差距,這些思想意識上的衰落,構成地質工作軟體設施的欠缺。如何提高思想意識,使地質工作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筆者認為應積極培養和引進一批有奉獻精神、熱愛地質事業的適用人才,完善現行的分配製度,制定地質工作激勵制度,充分調動地質技術人員的找礦積極性。應站在地質工作者的立場上了解地質工作現狀,設身處地為地質工作著想,而不應該從自己的觀點出發看問題,避免激勵過分與激勵不足。做好地質項目的驗收工作,加強地質工作的質量監督,激勵與監督相結合,為尋找和發現可供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產地創造條件,為發展地勘經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奠定基礎。

4.爭取國家地質調查項目

國家地質調查項目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統一管理。甘肅地勘單位應在以地質找礦為中心的同時,抓好隊伍的自身建設,積極組織人力、物力、財力,培養一批人員精幹並相對穩定、裝備精良,以高新技術為支撐,地質勘查與綜合研究相結合,能擔當重大戰略任務,善於攻堅打硬仗的高素質、專業化隊伍。通過投標的形式,爭取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地質調查項目,取得國土資源調查經費,以參與地質調查項目的競爭拓寬地質市場。通過競爭的地質調查項目,擴大地質找礦的領域。

5.擴大商業性地質項目的服務領域

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地質成果的需求不斷增大。老礦山資源的枯竭,新礦點地質找礦的投入,這些從事礦產資源開發的企業對地質工作的需求越來越多。地勘單位應認真領悟需求等於市場的內涵,積極擴大商業性地質項目的服務領域,在利用商業性地質工作服務於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同時,擴大市場份額,增加商業性地質項目的創收能力,培養一支從事商業性地質工作的隊伍,使之不斷發展和壯大。

社會發展為地勘單位提供廣泛的地質市場。隨著我國人口增加,社會經濟活動增多,地下水資源緊缺以及土地沙漠化、耕地鹽鹼化等問題日益突出。我國地質災害頻繁發生,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了因洪澇災害死亡的人數,年均經濟損失高達270多億元,佔全國自然災害損失的1/4。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即將開工的「蘭渝」鐵路等基礎建設工程,為甘肅地勘單位提供了廣闊的工程地質市場。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地質災害預警工程成為地勘單位產業發展的新領域。地勘單位應抓住這個市場機遇,組織專業地質人員,通過學習新工藝、新技術提升單位資質認證,擴大業務領域,提高市場份額。

隨著地質找礦階段性地發展,岩心鑽探業務量逐漸增多,大有東山再起之勢。我們應該抓住這一機遇,搶占岩心鑽探市場,發揮地勘單位在岩心鑽探施工中的優勢作用。對岩心鑽探市場的發展空間進行准確預測,做好市場調查,把握市場動態,組織專業人員進行專業化施工,在搶占市場的同時,注意掌握投資的時機和投資的規模,規避和降低投資風險。使那些曾經為地質找礦作出貢獻,響徹在大山深處的岩心鑽機進入地質市場經濟發展的舞台。

三、建立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現代企業管理機制

1.適應市場競爭,轉變經營理念

管理是企業永恆的主題。企業管理的中心是財務管理,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加速資金周轉。在地勘單位幾十年的風雨歷程中,大多數時間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走過的。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地勘行業也加入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計劃經濟時期的管理體制已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任何經營問題,在最後的分析中,既是由人引起,又必須由人來解決。所以,在合適的時機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是企業成長的一把鑰匙。用人之長,人人是人才;用人之短,人人不可用。引入競爭機制,建立監督和激勵相結合的現代管理制度,引用德才兼備、任人唯賢的用人機制,培養一批適應市場競爭的管理人才已成為當務之急。在財務管理中要以成本為中心做好事前預測,完善事中控制和做好事後分析,注重單位在一定期間現金流量的變化和發展趨勢。努力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支出,促使企業價值最大化。

2.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企業文化

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經濟,明天的經濟就是今天的文化,文化和經濟是一架車上的兩個輪子,離開文化談經濟,離開經濟談文化,都是荒唐的。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戰略之一,其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將符合地勘單位發展的企業文化予以貫徹。

加強單位內部相互間的能力傳遞與知識共享,開展互動式培訓和業務交流。此外,建立與完善內部知識管理系統,並予以適時的更新。打造學習型組織,注重職工能力提升和知識完善。結合地勘單位不同的發展時期制定綜合性考核指標,完善並制定短期、中期、長期的激勵機制。將業績導向和過程式控制制有機地結合起來,切實做好績效管理的規劃、發展、評估、激勵與支持。

切實做好企業文化從上到下的推廣與執行工作,加強單位內部的溝通與交流。地勘單位的戰略目標應結合企業化進程做適時的調整,包括人員能力結構的提升,企業文化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變革,做到與時俱進,遵循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優勝劣汰的用人原則。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企業文化的制定、執行、創新與變革,決定著企業是否能有所成就,決定著企業是否能基業長青,決定著企業是否會在新的競爭環境下從優秀走向卓越。

甘肅地勘單位主導產業的發展需要一個艱苦的歷程,只有發揮比較優勢,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到發展。同時,甘肅地勘單位主導產業的發展受所在區域自然資源和社會環境的限制與制約,影響地勘單位主導產業發展的因素也很多。以上僅是個人對甘肅地勘單位主導產業發展的一些思路。

作者簡介

喬志鋼,甘肅有色地質勘查局一〇六隊。

7. 地勘單位的優勢就是佔有多種地質找礦生產要素

我國地勘單位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至今由於事業單位性質沒有變,所以原有的組織體系基本保留,只是1999年以後,有很大一部分地勘單位屬地化了。現在仍然在地質找礦第一線活動的隊伍有三大體系:①所有屬地化的地礦局、地勘局,他們主要承擔固體礦產的普查勘探;②油氣系統的探采結合的油氣勘查隊伍;③沒有屬地化原中央工業部門所屬的一部分地質勘查隊伍,他們也承擔固體礦產的普查勘探。這三大體系都是有實戰經驗的地質生力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地質找礦成果主要是由他們提供的,地質找礦科學成果也主要是他們在實踐中創造的。他們的優勢在於:

(1)在勞動這個生產要素方面,他們仍擁有兩萬人的技術骨幹。在我國普通的勞動力並不短缺,真正短缺的是鑽探、坑探、物探、化探、地質采樣、化驗測試等方面的工人和技術骨幹。在技術人員方面,2010年,屬地化地勘單位中共有9.94萬人,占職工總數的65%。其中:高級技術人員2.42萬人,占技術人員總數的24%;中級技術人員4萬人,占技術人員總數的40%。中央管理的地勘單位中有技術人員2.24萬人,占職工總數的66%。其中:高級技術人員0.64萬人,占技術人員總數的28%;中級技術人員0.90萬人,占技術人員總數的40%。

(2)在技術裝備上,2010年,全國自有專用設備儀器凈值158億元。其中:屬地化地勘單位擁有的設備儀器凈值65億元,佔41%;中央管理的地勘單位21億元,佔14%;其他地勘單位71億元,佔45%。我國地質技術裝備方面,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其常規裝備方面具有一定基礎,並自主開發了第二代航空物探技術、地面高精度航磁勘查系列、油氣地球物理勘查技術、小口徑金剛石鑽探技術等,基本可以適應國內地質工作的需要;在海洋地質調查方面,也更新了運載設備和物探設備,適應能力有所提高。

(3)在地質資料方面,地勘單位有獨特的優勢。全國有近百個地勘局、近千個地質隊,他們都有自己的資料,所積累的地質資料有50餘年的歷史。這些資料從數量上看,從反映的地質事實來看,都是國家級、省(自治區)級的資料館所不及的。而且只能誰佔有、誰使用,外人無法獲取。此外,廣大的在職的、已退休的技術人員,他們個人以有形、無形的方式積累的地質信息,更是外部無法控制的。所以,由於地質資料的優勢,地勘單位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4)在技術和管理方面,地勘單位也有許多特殊優勢。在中國,有實際經驗的地質勘查技術骨幹絕大部分為地勘單位所擁有,而且近年他們的成就受到重視,隊伍比較穩定。在中國,地勘行業的企業家尚未形成,但具有豐富的地質找礦經驗的管理人才還是大有人在,主要分布在現有的地勘單位之中。他們往往具有經濟、技術等方面的某種特長,又具有多年地質勘查活動的管理經驗,所以在新形勢下能夠創造地質找礦業績。這正是地質找礦新突破所需要的。在中國從事地質找礦,必須緊密依靠這支隊伍,別無選擇。

8. 地勘單位企業化經營進展情況綜述

地勘單位貫徹國辦發[1999]37號進展順利,企業化經營的改革正在深入進行,經濟穩步發展,職工隊伍穩定。現將了解到的企業化經營的一些信息,綜合起來作如下綜述,並提出一些建議。

一、地勘單位企業化經營的幾種做法

國辦發[1999]37號文提出的地勘單位企業化經營改革至今已有幾個年頭。整個改革進程在前兩年的基礎上有所前進,但發展不平衡,模式也多種多樣。歸納起來,可能有三類情況:

(一)以雲南地勘局為代表,實行「以局為單元。發展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同時堅持事企分開,穩住事業,做大產業」

(1)他們認為以局為單元發展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的條件已經具備。提出:以礦產勘查開發業為主導產業,包括公益性地質大調查的技術勞務;商業性地質勘查(面對礦業權市場、勘查勞務市場);礦產資源開發。以工程勘察施工和外經貿物業地產(第三產業)為支柱產業。圍繞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進行資產重組和機構調整。

(2)以地勘單位為基礎,實行「兩分離,一分流」。「兩分離」是:①地勘單位的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的分離;②主業與輔業的分離。「一分流」是:在「兩分離」過程中對人員進行分流。剝離後的經營性資產和主業,轉為企業;剝離後的非經營性資產和輔業,留給地勘單位,是事業性質。

(3)根據發展主導產業、支柱產業以及「兩分離、一分流」的需要,將地勘費除事業開支外,分為三類,即分流人員費用、基地管理人員費用和用於產業投資的資金。

(4)根據新的體制,深化企業改革,建立股權多元的資源型股份公司並准備上市,面向社會籌集資本;對局機關進行改革,既要保事業單位的牌子,又要把事業的職能與企業的職能分開,建立集團公司;對再分離後已建立起來的企業,向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目標進行改造;對小企業網點,繼續放開搞活。

(5)把改革和開放結合起來,發展和壯大產業經濟。為此,他們實行「引進來,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先後與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日本等國合作,開展風險勘查,已簽訂合同金額2750萬美元,到位617萬美元;走出去,到越南、緬甸、寮國等國家開展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

(二)以浙江地勘局為代表,實行「以地勘單位為基礎進行改制,以地勘局為單元,進行結構整合和疏通環境,充分利用事業牌子和企業機制,壯大經濟實力」

(1)以地勘單位為基礎,整體構建有限責任公司,同時保留原事業單位的牌子。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由國有股和職工持股形成。

(2)以地勘局為單元,調整生產經營結構,並大力疏通外部關系。省財政已經答應,他們的地勘費基數每年遞增8%,他們的養老、醫療保險,大部分已進入社會。

(3)逐步調整規范地勘局與所屬企業化經營單位的關系。出於充分利用地勘局作為直屬事業單位的牌子,要穩住它,擴大它的影響,在體制上不作改動,著重在機制上改革對所屬企業化經營地勘單位的領導。

(4)發揮地勘隊伍的優勢,搞好為區域經濟建設服務,用實際的業績,讓地方政府認識到地勘單位存在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為充分利用事業牌子和企業機制擴大社會影響。

(三)以安徽地勘局為代表,實行「對上保事業的牌子,對下抓企業化經營,以隊為基礎事企分開,以局為單元整合結構」

(1)他們認為,對上保事業的牌子,對下抓企業化經營,是符合安徽地勘局實際情況的選擇。它既不影響繼續享受事業單位的優惠條件,又不影響大力推進企業化經營的進程,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2)以地勘單位為基礎,內部事企分開。其具體內容是把主業和輔業分開,主業是走市場的部分,即工程勘察、基礎施工、多種經營等,內部完全模擬公司制運作,不與輔業部分滲合;輔業部分包括地質勘查、後勤服務、基地管理等,屬於事業性質,但內部也搞企業化管理。

(3)以局為單元,整合產業結構,已確立地質勘查業、礦產品開發加工業、工勘施工業為主導產業,局將集中財力,加大投入,並多方籌集資金,把產業做大。最終形成「一院三個集團」的格局,即地調院、工勘集團、礦業集團、測繪專業集團。

(4)保證實現上述方案的主要措施是:①組織上大隊內部事企劃開,互不幹擾,除隊長外各負其責;②主業和輔業都搞三項制度改革;③對主業和輔業,都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④局將全力疏通外部環境,爭取各種優惠政策。

二、對企業化經營中帶有共性問題的評述

(一)地勘單位內部實行事企分開

地勘單位在深入實施企業化經營中,在局或地質大隊內部,把事業和企業分開,互不幹擾,相對獨立地按照各自的機制運作,可能具有普遍意義。第一,從總結歷史經驗看,許多過去風光一時的市場收入搞得好的地質隊,在事企不分體制下,紛紛走入困境。原因是市場收入的效益,都被本單位廣大職工給吃了,或者替國家分擔了經費不足的困難,無法形成積累。因此,一旦出現變化,他們沒有任何承受能力,只好又退回事業的保險箱。第二,從現實看,長期事企混合運作,既管不好事業,也經營不好企業,造成「兩耽誤」。特別是有可能造成成本失真、效益失真。許多隊辦企業,在審計時出現的虛盈實虧;不少對外收入,通過地勘費暗補,維持表現的繁榮。這都是事企混合管理的結果。可以設想,一個隊長,既要他維護出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把企業搞好,又讓他完成主辦單元交辦的安置人員、保持穩定的任務,而這兩件事在具體執行上是相互矛盾的,很難處理好。所以在地勘單位內部實行事企分開,是很有必要的。分開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有的在全局范圍內分開,有的在地質大隊內分開,有的作為企業,在屬下設置專門管理事業的機構,都是可以的,不必強求一致。

(二)以局為單元進行產業整合

各地勘單位所辦的企業,普遍存在著小、散、結構趨同,所以以局為單元進行產業整合勢在必行。整合的辦法可考慮:

首先,要明確全局所要發展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這些產業確定的原則是:自己的優勢同市場需求的結合點,二者缺一不可。

其次,根據主導產業、支柱產業的特點,決定整合和重組的要求。有的要以局為單元,統一發展。如:對大型礦產開發、礦產勘查的產業,就應當以局為單元,統一去搞。因為它的投資大、周期長、風險大,光靠一個地勘單位無法承受。有的要有分有統。如:對工程勘查、基礎施工的產業,就應當有分有統,分是為了適應市場經營的需要,,發揮多個積極性,特別是對一些中小項目,光靠局統一去攬活是不現實的;統是為了更好地利用高級別的資質、大型的設備,更好地承攬大項目,更有效地開發新技術、新方法。有的則適於聯營。如:旅遊業、某些服務業等,既可以獨立經營,又需要相互依託,招攬生意。

第三,調整的方法,可以根據各自的情況,分別進行。但是確定重大項目,籌措資金,必須在戰略謀劃的基礎上進行,這里,增量的投入是至關重要的,局的作用具有決定性。當然,在具體步驟上,可以先以隊為基礎進行調整,發展各自的重點產業,然後局再作整合;但是條件成熟的,也可以在全局范圍內,進行產業重組。

(三)局機關的改革要提到議事日程

近20年的地勘單位改革,都是在地質大隊一級進行,局機關作為事業單位,全權領導著地勘單位的改革,而本身基本沒有觸動。這次,不僅有37號文件要求,局機關和地質大隊都要改,而且在事企分開的要求下,局機關也必須改。

總體考慮是:地勘局作為事業單位的牌子不能動,保事業的牌子,首先要保局的牌子,在對外是事業單位的大前提下,在內部對事、企分別用不同機制和人員去管理,機構可以分三塊:

(1)局機關要組織一個專門機構,代表出資人去管所屬的業已分開的企業。可以組成管理國有股權(產權)的董事會,行使國有股東的權利,按照董事會的職權,確保出資人的權益。

(2)對局級還保有的事業職能,要進一步明確、細化,組成專門機構去管。這里的問題是如何規范地分配事業費(增量投資交給管企業的去配置),並且一定要包死基數(政策性增資,統一調整基數),不搞臨時增補,防止「跑局錢進」,形成要錢的機制。

(3)局機關的辦公室、政治工作機構、人事機構、財務機構等,可以不分為事業和企業,作為綜合部門,管理所屬單位各自的業務。

局機關管企業的部分,進一步發展可能有兩種模式:一是作為控股公司,專門從事資本經營,不搞實業經營;二是作為集團公司,既搞資本經營,也搞實業經營。

(四)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實行現代企業制度

黨中央提出的實行現代企業制度,就是要使絕大多數國有企業改造成為公司制企業,其關鍵是要建立與現代公司運行機制相適應的公司治理結構。

現代公司最基本的特點,一是眾多出資者共同出資,形成了公司的法人資產,股東對公司債務所負責任只以其投入的股本為限;二是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的分離,所有者「遠離」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由具有經濟能力的人直接管理企業的運營。正是由於這些特點,現代公司必須建立起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以通過出資者(股東)對公司控制權的配置和行使,來保證資產的安全和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公司治理結構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

局屬的骨幹企業,有條件的地勘單位都要逐步實行現代企業制度。對此,許多地勘局和地勘單位都作了有益的探索,既取得了經驗,也遇到了問題。當前的主流方向應當是積極創造條件,加速改革進程。首先可以在出資者到位、經營者與所有者分離這兩個基本點上進行深入,模擬運行,待條件成熟時再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

(五)對小型企業網點放開搞活

這項工作已有相當的進展,但要深入抓下去。放開的原則要堅持:①堅持以地質大隊一級地勘單位為主體,不能多頭放。②堅持與產業結構調整、資本結構調整相結合,不能孤立地抓放小。③要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保護資產所有者的權益。④要堅持與職工分流相結合,不能把資產放開了,把人員留下來。

放的形式要靈活多樣:①股份合作制。國家投入可轉為債權,逐步返回。②合夥經營。可本著職工自願,單位同意,按有關法律和規定的程序改制,國有資產全部置換。③產權出售。包括整體出售、部分出售、單項出售。必須嚴格評估,公平交易。④引資嫁接。包括入股式嫁接、聯營式嫁接。⑤企業兼並。包括承擔債務式兼並、投資入股式兼並、購買式兼並、行政劃撥式兼並等。⑥租賃經營。包括抽資租賃、抵押租賃、還本租賃。⑦承包經營。包括風險抵押式承包、定額上繳式承包。

(六)切實抓好人員的分流

由於職工的素質同產業的要求不夠適應,即使產業結構調整到位,小企業放開,仍有一部分職工得不到安置。因此,採取多種形式分流職工,同營造新的產業一樣重要。其具體做法是:①實施再就業工程。各單位建立「再就業工程專項費用」,專項用於下崗職工培訓和再就業支出,增強職工轉崗適應能力,增加再就業機會。②鼓勵下崗職工從事集體、個體經營或對外勞務輸出。根據情況,對個體經營者可適當支助資金或貸款;要求保留職工身份的,必須按規定交足規定的費用。③退養。45歲以上的,可以按照一定標准,發放退養費,到退休時再辦理退休。④退休。因身體狀況不佳,退休年齡可放寬5年(比國家規定),但須本人申請,單位同意,局批准。⑤解除勞動關系,一次性安置。由本人申請,家屬簽字,經職代會同意,企業法人代表批准,公證部門公證,可以與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做一次性安置。安置費用的標准可靈活掌握。

(七)基地管理逐步實行社會化

在對主導產業、支柱產業的企業實行公司制改革,對小企業網點實行放開搞活的同時,再把主業和副業分離、物業管理和生產經營分離,以減輕新改制企業辦社會的負擔。其具體做法是:對原地勘單位的基地進行改造,組建物業管理中心,條件成熟時,可轉為社區服務中心,與原系統脫鉤。

物業管理中心的職能是:①管理原地勘單位基地的房地產,有的直接經營,有的服務維修;②管理沒有進入股權的原來國有資產,以及代表所有者管理小企業網點的國有股權;③經營管理原地勘單位基地的公用服務設施;④管理離退休職工的日常事務;⑤管理下崗職工,有的可以搞待崗培訓。

物業管理中心實行「獨立核算、有償服務,以收抵支、定額補貼,超支不補、節約提成」的經濟責任制。關鍵是要制定公平合理的收費標准,有的標准要經過批准,不能自作主張。

物業管理中心的領導體制,有的由地勘局直接管理,有的經地勘局委託,由局屬企業管理。不管由誰管理,都要規范管理模式,建立既有利於提高服務質量,又有利於高效益的經濟承包責任制。而且管理方式逐步向城市社區管理中心學習,以便條件成熟時,放到當地社區。

三、地勘單位企業化經營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地勘單位企業化經營已經取得的成績應當肯定,但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有的是原來潛伏著,現在表面化了;有的則是在新形勢下發生的。其中主要有:

1.政府的現行政策和某些行為,不利於地勘單位企業化經營的推進。如:①事業單位調整工資,不是按全部在冊人員給,而是扣除已經轉企的人員;②省級財政要求地勘單位按全額預算的事業單位進行會計核算、上報會計報表,強化了事業管理,弱化了企業管理;③某些地方財政和主管領導,認為地勘單位對外收入,應相應減少財政撥款,使地勘單位感到越搞企業化越吃虧。

2.這次調工資,為廣大地勘職工增加收入,本來是件大好事,但是也對企業化經營的推進產生負面影響。比如:從事事業性質工作職工工資的提高,必然造成從事企業工作的職工的攀比,進而加大了企業壓力,促使成本提高,競爭力減弱,甚至影響向企業分流人員。再比如:由於事業單位定期提高工資,也普遍強化了保事業牌子的意識,因為一次調工資可使一個局增加上千萬元的財政撥款,這比市場上收入上億元還頂用。可見,事業的牌子很值錢,如果能穩住這個牌子,幹嘛還要冒企業化的風險呢。

3.地勘單位人員過多,且素質和結構不適應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原以為通過生產經營結構調整,可以把現有人員大部分轉到企業去。兩年的實踐證明,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新的產業所需要的人,並非是現有富餘人員所能勝任的。所以,即使地勘單位生產經營結構調整到位,大多數富餘人員也無法得到安置,同時也不能用企業賺的錢去為地勘單位養活人。富餘人員難以解決是大多數地勘單位面臨的最大問題和困難。

4.許多地勘單位現有的市場收入,有相當一部分是靠地勘費的補貼而取得的,這也是原來沒有引起重視或認識不足的問題。人們習慣上總是把市場收入同地勘費撥入加在一起,計算地勘單位的總收入,並用市場收入佔地勘單位總收入的百分比來論證地勘單位的市場化成就。可是如果某些市場收入是靠地勘費補貼才能實現,那麼一旦補貼沒有了,這部分市場份額就失去了競爭力,收入也就沒有了。所以這部分市場收入與地勘費的關系,不是彼此獨立相加的關系,而是一方沒有、另一方也不存在了的關系。這不能不說是地勘單位潛伏的一個嚴重問題,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地勘單位不可能長期靠補貼在市場上競爭。

5.地勘單位對主導產品或主導勞務的選擇面臨難題。從地勘單位的自身優勢看,一是開礦,探采結合;二是從事地質勘查勞務。但這兩根支柱都步履艱難。在開礦方面,不是所有省地勘局都有這個優勢,在一個地勘局內,也不是所有地質隊都有這個優勢。即使存在這種優勢的局和隊,也普遍存在兩大難題:一是開礦的環境太差,比較普遍地存在著當地政府侵佔礦業權人的利益。二是開礦所需的資金短缺,同時開礦的層次也太低。靠地質隊這一級辦礦,只能是小打小鬧,且也容易受侵犯。而要上規模、正規開采,需要大量資金,特別是開發有色金屬礦,投資大、周期長,沒有國家的專項支持,難以成功。在地質勘查方面,生產能力過大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進一步加劇:①屬地化之後,真正用於地質勘查投入的明顯減少。因為現在是根據投入效益作出的自主選擇,效益不好,投入自然減少。②社會資金對商業性地勘投入仍然缺乏積極性,一方面,許多老礦山已進入中後期,迫切需要後備資源,但又沒有資金開辟新區找礦;有的雖有投資意向,但又難以選到理想的礦區、礦點。另一方面,有的地勘單位佔有大量成礦區域和有遠景的礦點,但又缺少足夠的資金進行投入;如果讓他們讓出地盤,要價又太高,買方難以認同。目前正處在互不相讓的狀態。③除礦產勘查而外的地質勘查諸如環境地質、災害地質、農業地質、旅遊地質等,說起來前景廣闊,做起來很少有人問津,原因是這些地質工作多是供給方炒起來的,真正的社會有效需求還沒有較多地出現。

6.對地勘單位某些優惠政策難以落實,有的規定也相互矛盾。如:國辦發[1999]37號文規定「地質勘查單位轉讓國家出資形成的探礦權時,允許其部分或全部轉增國家資本金」。可是《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又規定,地勘單位過去已經取得的探礦權,如果超過保護年限,收歸國家所有。這後面的規定,實際上否定了前面的規定。有些地方政府,包括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把地勘單位過去形成的已超過保護期的探礦權,拿出來轉讓,招商引資,地勘單位難以接受。

四、解決地勘單位困難和問題的對策建議

1.對地勘單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要有理性認識。它既是結構性的,又是體制性的。所謂結構性的,就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用行政方法配置的龐大的地質隊伍,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由市場來配置,不需要那麼多了,而且差距很大,甚至連原來的10%都用不了,90%要轉為非地勘業。這是一種非常嚴酷的現實,不是臨時的困難。所謂體制性的,是指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商業性固體礦產的勘查,是由國家財政提供經費,用完即核銷的事業管理體制,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礦產品是競爭性商品,勘探費由企業出資,進入礦產品成本,可見商業性礦產勘查是一種企業行為。因此,地勘單位企業化經營,實現結構調整、體制轉換,從根本上說是由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大環境所決定的,其方向是不可逆轉的。對上述兩點,一定要有清醒認識,不能存在僥幸心理。

2.要正確處理事業牌子和企業化經營的關系。地勘單位仍然保留事業性質本身,就是一項重要政策,充分而有效地利用這項政策,理所當然地是我們要努力堅持的頭等大事。對此,有許多地勘局做得很好,應當繼續努力。但是這畢竟不需要組織很多人去做,只要明確責任,指定專人去疏通就可以了。同時也不宜擴大宣傳,因為在這件事情上讓廣大職工知道得太多,有可能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形成層層向上的一種機制。對地勘局的主要職能來說,應當放在組織和領導地勘單位實施企業化經營上。實際上大家也是這樣做的,這里需要論證的是在處理向上要和向市場要的關繫上可能有四種結果:一是向上要影響了向市場要,即由於向上要,強化了幹部和職工的等、靠、要的意識,弱化了闖市場的勁頭;二是向市場要影響了向上要,即由於對上邊的工作沒有做好,造成市場增收,而相應減少財政撥款;三是向上要和向市場要互不影響;四是向上要增強了向市場要的實力,即把向上要的錢利用得好,能夠產生長期效應。我們應當努力爭取第四種結果,至少要達到第三種結果,一定要防止第一種和第二種結果。

3.地勘單位的人多,靠企業化經營來消化或轉移又是不可能的。所以大量富餘人員長期滯留在地勘單位,是很多地質隊由事業向企業轉化過程中無法迴避的大問題。對此,必須求助於政府。辦法是:比照國內一些大企業的做法(如石油、石化、銀行),對原事業編制的職工,年滿45歲以上的可以內退或買斷。其所需費用,首先從地勘費基數中拿出一部分,再由財政部門一次性支持一部分。這個問題解決了,地勘單位企業化經營就會大大前進一步。據估算,45歲以上的職工,約佔地勘單位現有在崗職工的1/3,他們之中的大多數是富餘人員。穩住了這些人,就穩住了整個局面。實踐也證明,與其花錢辦那些為安置人而不死不活的企業,不如乾脆把錢用於這些人員的內退或買斷。

4.地勘單位用於經營性的資產和資金嚴重不足,大多數為人均不足1萬元。為了緩解這個問題,除了從地勘費基數中每年擠出10%用於投資而外,還需要政府從兩個方面給予切實的支持:一是對地勘單位用國家預算完成的探礦權,不受保護年限的限制,誰找的礦,歸誰支配,形成的探礦權價款,轉增國家資金;二是建立專門用於補貼礦產普查的「地質勘查基金」,把地勘單位的主業培育和發展起來。這等於增加地勘單位經營性資產。因為主業有活幹了,地勘單位現有的裝備和技術都可以派上用場。

「地質勘查基金」用於補貼普查,不是用「基金」直接立項,代替企業去找礦,而是通過「基金」的杠桿作用,經過兩級傳導,去調動社會資金,增加勘查投入。首先,用「基金」補貼礦產普查。之所以補貼普查,是因為在整個礦產勘查中,普查階段風險最大,社會資金最不肯進入,通過政府補貼,可以調動社會資金進入普查。其次,一旦普查有所突破,找到了市場需要的有望礦點、礦區,就可以有效地調動社會資金進入礦產勘查。這樣,通過兩個層次調動,即政府補貼,調動社會普查資金;普查成果,調動社會勘查資金,就可以用少量的政府補貼,把固體礦產勘查的投入啟動起來,促進地勘單位主業的發展。

5.政府的各項政策,必須向有利於推進地勘單位改革的方向轉變。很明顯,要求地勘單位實行企業化經營,逐步成為「四自」的經濟實體,是國辦發[1999]37號文的既定方針。因此,各級政府對地勘單位的政策應當服從並服務於這個總目的,而不是相反。當前,至少在如下3個問題上應當進行政策的調整:①在對地勘單位按事業性質調整工資時,不宜劃分已轉產或未轉產,應當一視同仁,統一增加基數;②在財務制度上,在滿足統一報表要求的前提下,政府有關部門應當鼓勵地勘單位加強對外增收的核算,不要把財務預算管理,管得太死;③對企業化經營效益好的地勘單位,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促進它,表揚它,而不要減少它應當得到的財政撥款。總之,對地勘單位所有的財政優惠和政策,應當有利於它向市場上創收,而不是鞭打快車。要研究建立支持地勘單位企業化經營的政策體系。

9. 中國冶金地質改革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一、中國冶金地質隊伍基本情況

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系統勘查單位共有68個(含三級單位),年末職工人數11688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145人。其中地質勘查業從業人員中技術人員5492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61人,占職工總數的比例提高了1.7個百分點。在地質勘查從業人員中,從事礦產地質勘查工作的技術人員和輔助工種近1700人。地質勘查業專業技術人員中地學專業人數為2447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08人;地質勘查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51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9人;地質勘查業中級技術人員1197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40人。2006年職工人均年收入為21431元,比2005年增加了2624元,提高了14%;離退休職工為17529人,年人均離退休費14678元,比2005年減少了157人,年人均離退休費增加了1218元,提高了9%。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直屬的8個局院共有9個地質勘查院,加上總局控股的1個礦業公司,共具有甲級勘查資質29個,乙級30個,丙級27個。另外,各局所屬的礦業公司、地質隊也具有勘查資質。

二、中國冶金地質經濟發展狀況

(一)經濟發展狀況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2006年末總資產211962.28萬元,其中生產性設備67586.00萬元,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原值20494.13萬元,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凈值13420.08萬元。生產性資產占總資產的31.89%,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占生產性資產的30.32%,專用儀器設備的平均成新率65.48%。與2005年末對應指標比較見表1。

從表1看,2006年與2005年相比,生產性固定資產增加1723.29萬元;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增加741.47萬元,僅佔新增資產(9684.86萬元)的7.66%;2006年末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平均成新率較上年降低2.54個百分點。

表1 資產負債對比表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2006年度實現總收入93858.28萬元,總支出82529.02萬元。與2005年度相應指標對比見表2。

表2 收入支出構成及對比表

從表2看,隨著《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的出台,中央和地方財政撥款增加,特別是中央專項撥款,較上年同期增加了4594萬元,增長比率為69.85%。同時隨著地質勘查行業的回暖,其延伸產業的收入增長較快,工程勘察施工收入增加額較大(2390.75萬元),礦業權轉讓的收入增幅較大(190.56%)。

(二)從事公益性地質工作的基本情況

2006年共承擔國土資源大調查、資源補償費、中央財政補助、危機礦山等國家各類地質勘查項目67個(其中礦產勘查項目55個),完成國家各類勘查經費近1.5億元。其中承擔公益性地質工作國土資源大調查計劃項目1個,下設8個工作項目,總費用800萬元。2006年共實施鑽探245330米,坑探13126米,淺井3297米,槽探143368立方米。

2006年,度中國冶金地質總局所屬局院共取得地方財政地質項目資金1208萬元。

(三)從事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的基本情況

從事的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包括大中型礦山生產勘探、深部找礦等社會地質勘查、地災評估與治理等諸多領域。尤其是地質災害和地質環境評價、治理施工方面成效顯著。

(四)勘查工作區域及勘查成果

國內礦產勘查項目主要分布在阿勒泰鐵金成礦帶、岡底斯銅礦成礦帶、天山鐵銅多金屬礦成礦帶、大興安嶺鉛鋅多金屬成礦帶、冀東鐵礦成礦帶、膠東金礦成礦帶、呂梁銅礦成礦帶、長江中下游成礦帶、閩中金多金屬礦成礦帶、南嶺成礦帶、桂西南錳礦成礦帶、三江金鉛鋅多金屬成礦帶等我國重要的成礦區帶上。國外項目主要分布在蒙古、馬來西亞、加彭、秘魯等國。勘查的礦種主要為:鐵、錳、銅、鉛鋅、金、煤等。

通過2006年的礦產勘查工作,共探獲333+334類資源量鐵礦7170萬噸,錳礦5367萬噸,銅70萬噸,鉛鋅76萬噸,金57噸,銀885噸,煤礦15000萬噸,新發現礦產地31處。一批項目取得了良好成果。

(五)礦產開發基本情況

2006年度,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礦業開發取得新進展。新疆托庫孜巴依金礦投產試車,中南局、山東局、二局參股礦山獲得了較好收益。

(六)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況

2006年度,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實現工程勘察施工收入11424.59萬元。本年投入固定資產1753.09萬元,本年新簽合同金額21071.78萬元,新開在建工程986個。

(七)其他產業基本情況

2006年度,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其他產業收入6387.43萬元,主要為商貿服務、物業開發收入。

三、中國冶金地質改革與發展的基本經驗

回顧中國冶金地質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艱辛歷程,尤其是總結「十五」後三年以來,推動中國冶金地質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成功實踐,不僅使我們進一步增強了加快發展的必勝信念,更重要的是使我們加深了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增強了我們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駕馭中國冶金地質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本領,在取得豐碩物質成果的同時,我們也積累了寶貴的改革發展經驗,這就是:

(1)堅持把更新思想觀念、適應社會發展、滿足市場需求,作為推進跨越式發展的根本取向;

(2)堅持把推進事企分離和產權制度改革,促進生產力發展,作為推進跨越式發展的根本措施;

(3)堅持把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培育市場競爭主體,作為推進跨越式發展的關鍵著力點;

(4)堅持把加強管理,認真履行出資人職責,作為推進跨越式發展的制度保障;

(5)堅持把改善職工物質文化生活,維護職工切身利益,作為推進跨越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以上這些寶貴的經驗和啟示,是中國冶金地質3萬余名職工共同努力、大膽探索智慧的結晶。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必將對中國冶金地質未來改革與發展各項工作的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四、中國冶金地質「十一五」改革與發展的總體設想

實現「十一五」發展目標,突破「資源短缺、技術滯後、事企交織、管理粗放」等發展瓶頸,必須緊緊抓住深化改革這個「牛鼻子」,為實現經濟協調持續超常規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源泉。

(一)深化改革的三項工程

1.推進事企分離

完善事企分離體制,既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打造市場競爭主體的戰略選擇,也是推進事企體制平穩轉換,保持隊伍穩定的客觀要求,更是一項事關中國冶金地質發展全局十分艱巨的改革任務。在總結「十五」地質隊層面上推進事企分離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確立總局和局院在事企分離上的基本職責,完善管理模式,真正做到「該穩定的穩定好,該發展的發展好」。總局作為集團化發展的管理中心、決策中心和資本運營中心,承擔國家商業性礦產地質勘查任務,履行出資人職責,管理、協調控股公司和局院級區域性集團公司的發展,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局院一方面要充分用好事業單位的政策,另一方面要在事企兩種體制分開的基礎上,按「大企業、小事業」的格局推進分離。

2.深化產權制度改革

變革單一產權關系,激活存量資產,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核心是積極穩妥地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十一五」期間,產權制度改革的重點:一是在優勢產業和重點企業引入戰略投資者,進一步規范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條件相對成熟的黑旋風鋸業公司要推進資本經營,加快上市步伐,力爭用2~3年的時間成為社會公眾公司,完成二次創業;二是在工勘等充分市場競爭且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和企業,積極推進股份制改革;三是市場競爭尚不充分的地礦業領域,要搶抓機遇,加快礦權流轉,具備條件的礦權區,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採取總局、局院投入為主,地質技術人員以技術、資金投入為輔,收益風險共擔的方式;也可以採取引進社會資本,走聯合勘查開發的路子;四是基地管理的小廠點,要徹底放開搞活,可實行職工持股經營或在自願的前提下,按法律法規規定程序,在置換職工身份的同時,出售給職工。

產權制度改革,是政策性極強、牽動面極廣的改革工程。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有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法律法規和制度,認真履行程序,自覺接受監督,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要堅持有利於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打造市場競爭主體的原則,形成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企業運行模式;要以市場手段優化配置資源、解放和促進生產力發展作為改革的落腳點,充分調動經營管理者、科技工作者和技術工人各層面職工自覺投身改革的積極性。

3.打造市場競爭主體

事企分離目的在於為打造市場競爭主體鋪平道路,產權制度改革的目的在於增強市場競爭主體的活力。要在發揮優勢、找準定位的前提下,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發展策略,在總局和局院兩個層面上分別構建重點企業和區域性集團公司。總局重點培育專業性強、技術領先、人員精幹、制度先進為特徵的重點企業,使之逐步成為產業輻射面廣、帶動力強、擁有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實力雄厚的產業核心企業。局院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地方和區域經濟發展為目標市場,重點構建市場地域性鮮明的骨幹企業,並以優勢產業為基礎,通過產業調整歸並、資源整合優化,打造競爭優勢明顯、管理扁平高效、品牌效應優良的區域性集團公司。市場主體是適應市場的產物,打造市場競爭主體,要以產權關聯為紐帶,以做優、做大、做強為目標,符合企業成長的一般規律,經得起市場的嚴酷考驗,做到循序漸進,扶優扶強,優勝劣汰。

三大改革工程,核心在產權制度改革,前提是事企分離體制建立,目的是打造有活力的市場競爭主體,三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完成這項艱巨的工程,要正確處理事業體制和企業體制之間的關系;正確處理總局構建專業化重點企業與局院發展區域性多元化集團公司或區域性專業公司之間的關系,確保改革任務整體協調、有序高效地推進。

(二)加快發展的三大任務

1.突出加強礦產地質勘查

地質勘查作為中國冶金地質第一主業中的重中之重,肩負著為國民經濟建設提高資源保障力的神聖使命。高起點,大手筆,充分發揮中國冶金地質的整體優勢,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最大限度地佔有礦產資源,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資源保障,強化中國冶金地質的經濟基礎,實現資本積累和經濟效益的快速增長,是「十一五」地質工作的中心任務。一要進一步調整地質工作布局,突出加強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的重點成礦區帶和重點礦種的地質勘查工作。針對經濟建設緊缺的鐵、錳、銅、鋁土礦、鉛鋅、鎳、鎢、錫、金等大宗支柱性礦產,重點在大興安嶺、阿爾泰、東西天山、雅魯藏布江、中蒙邊境、長江中下游等重要成礦區帶,開展大、中比例尺的礦產勘查和區帶物化探工作,廣泛獲取有效找礦信息,在此基礎上開展區域評價、成礦預測、選區選點,擇優開展勘查工作,力爭取得地質找礦新突破。同時根據地質找礦戰略西移的實際,適時建立西部地質工作協調機構。二要引入市場機制,建立地勘投入產出回報機制和風險投資主體。高風險、大投入是地勘工作的產業屬性。加快礦產資源快速評價步伐,獲得有價值的礦權,必須加大地質勘查投資力度,一方面,總局和各局院要適時培育好地礦風險投資主體,充分發揮有限的地勘事業費的作用,按市場方式,投向有望礦區,形成投入、回報、再投入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積極開展聯合勘查,引入實力雄厚的中外公司的資金,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既可化解地勘投資風險,也可加快勘查步伐,實現礦權增值,走礦產勘查開發一體化的路子。三要突出加強列入國家計劃的資源枯竭礦山地質工作,全面推進地質資料的二次開發,以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為切入點,積極承攬礦山生產勘探,以技術進步為先導,探邊摸底及尋找新的原料基地,在延長礦山服務年限的同時,獲取良好的經濟效益。四要針對地質找礦難度加大的客觀實際,提高地質科技創新水平,總局擬在適當時候,組建礦產資源勘查研究院,增強地勘業技術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礦產資源勘查研究院的核心任務是為總局地質找礦戰略決策提供依據,作為獨立的利益主體,為市場主體在重點成礦區帶,實現找礦突破提供有償技術智力支持。五要圍繞國家重點建設領域、重大建設項目和地質災害多發區、生態脆弱區,開展包括環境地質評價、地質災害治理、水文地質評價、工程地質評價等,不斷拓展地勘業的經營領域和產業鏈。六要實施「走出去」戰略,以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越南、緬甸、寮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睦鄰友好國家為重點,以鐵、錳、鉻、銅、金等礦種為主,以融資或合資組建公司的方式,開展周邊國家重點成礦區帶的調查與評價,選擇合適礦區進行勘查開發。

2.規模發展地質技術服務業

發展以工勘、地理信息為主體的地質技術服務業,是中國冶金地質為國民經濟建設發揮優勢服務功能的要求,也是穩定隊伍、發展主業的客觀要求。工勘重點是打造中基發展、山東正元建設、中南勘基、中冶地勘、山西冶金岩土等資質較高、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專業公司,在做大規模的同時,做強做實,形成一批在國內業界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形象;切實加強岩土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監測的核心技術研究,全方位引進、吸收並消化再創新國內外先進技術、裝備,注重加強地下空間技術領域的研究開發,密切關注國家城市建設、地質災害治理、水工環工程建設及特殊工程領域的有關市場和技術服務,以先進的思想,先進的技術、裝備最大限度地拓展市場,不斷壯大規模和提高效益;在確保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有條件的施工企業,要由生產組織型逐步轉向經營管理咨詢型,最大限度地發揮經營效能,深入研究工藝、工序體現在價值鏈上的比較優勢和競爭方式,以實現做規模、提效益的目的。地理信息業要重點打造山東正元、武漢科島、河北天元等,以「3S」技術,努力培育各自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礦產資源勘查、通信等領域的核心技術,找准服務領域,將技術服務做精做優;要構建研發和應用兩級平台,以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為目標,加大應用軟體和技術開發的力度,通過合作、提煉和創新,使地理信息產業的技術和服務躍居國內領先地位。要積極創造條件,引進戰略合作夥伴,以產權為紐帶、利益為杠桿,聯合打造高端技術研發支持平台,下決心改造和提升現有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水平,堅決扭轉高端技術低端操作的被動局面。

3.重點提升裝備製造業水平

超硬材料生產和機械裝備製造既是支撐中國冶金地質經濟發展的兩大主業之一,也是頗具比較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一是著力加強黑旋風投資公司平台的功能與建設,推進製造業生產要素和資源的有效整合,延伸產業發展鏈,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在完善黑旋風科技園一期建設的基礎上,及時展開二期建設,增強製造業的市場擴張能力和產業吸附能力。三是黑旋風鋸業公司,要繼續向亞洲最大、國際一流企業戰略目標邁進,進一步完善市場拓展戰略,調整市場布局,規范市場運作,優化產品結構,進一步擴大激光鋸片、框架鋸、超大型鋸片和復合鋸片等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提升市場競爭力;四是機械公司要以世界先進機械製造業為目標,選擇高附加值的產品,建立完善CAD系統、機械加工系統和銷售系統,加快進入快速發展軌道;五是中印合資晶日公司要根據國內外市場變化,繼續實施產品結構調整,按「精幹單晶,壯大工具,穩定材料」的發展思路,實現設計、開發、生產、銷售一體化和上下游產業鏈延伸,繼續調整產品結構,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大研發力度,使金剛石合成和金剛石工具製造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要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經營思路和產品結構、企業發展戰略。六是黑旋風、晶日兩企業在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的同時,要重視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決策機制,規范策劃行為,加速成為中國冶金地質技術先進、管理規范、品牌知名的工業企業。

中國冶金地質初具規模的地質技術服務和超硬材料生產及機械裝備製造,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市場要求的產物。這些產業的形成,深深根植於我們的專業技術優勢;這些產業的發展壯大,牢牢順應了市場經濟的客觀需求。我們要站在宏觀經濟整體的高度,以國際化視野,研究不斷變化的發展環境,及時調整產業發展思路和經營策略;要從各局院、各重點企業的具體實際出發,正確處理產業發展間的關系,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形成主業突出、持續發展的良好局面。

在推進戰略性結構調整的進程中,我們要高度重視閑置地物、地產的利用和開發,使之成為中國冶金地質經濟跨越式發展中新的經濟增長點。

五、改革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對策與建議

(一)加快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政策問題

《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明確指出:按照事業單位改革的有關規定,盡快落實國有地勘單位離退休人員和在職職工社會保障政策;加快落實有關住房改革所需經費,解決職工住房和基礎設施建設欠賬過多等問題;繼續實行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地方政府在已增加屬地化地勘單位執行地方政策投入的基礎上,正在抓緊落實《決定》精神,加大措施落實上述規定。按《決定》要求,作為中央管理的中國冶金地質總局應比照上述規定執行,目前,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有關部門正在制定落實《決定》的相關配套政策。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希望能與屬地化地勘單位一樣執行國務院的上述規定,也希望國土資源部予以關注、反映和支持。

(二)地質勘查能力建設問題

一是地質找礦難度加大,必須採用新的科學技術手段和裝備,現有的技術和裝備遠不能滿足地質勘查工作的需求。急需購置先進的儀器設備,引進新技術、新方法,以提高地質勘查效果,增強核心競爭能力。《決定》明確指出了要加強地勘單位地質勘查能力建設,希望國家繼續加大對中央管理地勘單位的資金投入,改善裝備水平,增強地質勘查能力。

二是由於地勘單位成立時間長,多年來國家投入不足,在職工住房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欠賬過多,部分基地仍處偏僻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急需改善。為此,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在2003年12月13日向國資委、財政部報送的《關於執行國辦發〔2003〕76號文等有關情況匯報》材料中,提出了對遠離城鎮、職工生活和工作相當困難、嚴重影響穩定和發展的14個野外地質隊基地實施搬遷改造。對此,《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也專門提出要求解決這些問題,建議加快步伐。

三是產業集團化運作、集約化經營程度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資源配置不夠合理,有限的資源分散在非常雷同的產業,小而散,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缺乏長期發展戰略和市場戰略。風險防範和管理方面還比較薄弱,資產負債率高位運行,半數以上的單位負債率超過60%,缺乏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三)地勘單位資本金問題

資本金不足是地勘單位的共性問題,地勘單位轉企是事業單位改革的必然結果,在國家多年沒有對地勘單位進行資本投入的情況下,改制很難實現。建議考慮採取政策優惠方式,予以解決地勘單位資本金不足的問題。一是將地勘單位轉讓礦業權的收入全額轉增資本金;二是對地勘單位經營收入實行減免稅政策,將減免稅金全額轉作資本金;三是國家投入資金形成的礦業權,免交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將免交的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全額轉增資本金;四是允許地勘單位佔用的劃撥土地無償變性並進行商業開發。運用多種方式為地勘查單位積累資本金,創造條件實現改制。

(四)中央和地方地勘單位待遇差距繼續加大的問題

近年來,各地針對地勘單位出台了多項地方性補貼,同處一地的中央地勘單位一直未能享受,中央和地方同樣性質單位職工待遇差距逐年拉大,離退休職工屢有上訪。2006年國家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體現了國家對地質勘查單位的重視和關懷,但是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不但沒有考慮原有差距,反而對地質勘查單位在職職工增資費用只安排70%,其餘30%由單位自行解決,這更拉大了與地方地勘單位之間的差距,加劇了分配不公平程度,增加了不穩定因素。

(五)地勘單位礦業權的權益沒有保障的問題

管理礦業權的政府部門經常政企不分。政府審批許可權過大,造成一級市場活躍,二級市場不發育。各級政府熱衷於用行政權力運作礦權並出資設立項目控制礦業權。總體上看,我國目前礦業權市場以行政手段配置資源的比例還很大,遠沒有形成由市場配置資源的格局。由於多級審批、層層設障,加上勘查登記操作不規范,造成地勘單位勘查成本加大,礦業權的權益無法得到保障。在勘查登記和辦理礦權延續等環節受隸屬關系的影響,礦權管理部門對中央地勘單位和屬地化管理地勘單位分別對待,使中央地勘單位遭到不公平的待遇,中央地勘單位的地質勘查工作受此制約並逐漸被邊緣化。建議盡快修訂礦產資源法和相關的配套法規,明確國有地勘單位作為礦產資源國家所有的載體;政府部門從礦業權市場中退出,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礦權交易平台;確保勘查單位通過市場准入制度和退出機制獲取風險勘查的最大利益。

(六)發展後勁不足的問題

我們雖然抓住了市場機遇,採取了一系列正確的方針政策,制定了一個切合實際的發展思路,使長期以來積累的先進生產力得到一定釋放。但進入新的發展機遇期,中國冶金地質深層次的改革和發展矛盾更加突出和尖銳。在思維方式、經營理念、工作方法等方面,目前還沒有跳出地勘單位的圈子,仍然是以事業的理念管理企業,以行政的手段配置生產要素;經濟總量規模不大,經營資產存量少,底子薄,負擔重,且發展不平衡;職工隊伍結構性矛盾突出,人才匱乏,產業科技帶頭人短缺等是長期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此外,已改制的企業,改制不徹底,治理不規范,企業責權利不清晰,活力不強,產權制度改革進展緩慢也是造成發展後勁不足的重要方面。這些將通過持之不懈地推進改革逐步深化。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目前雖然還存在很多的困難和不利因素制約著我們的發展,但作為中央管理的主要從事固體礦產地質勘查工作的事業單位,深感自身責任重大。我們將在適應國民經濟發展和全社會對地質勘查工作需要並積極尋找國家急需礦物資源,爭取礦產勘查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和找礦突破,在推進地勘產業結構調整和地勘體制改革以及在拓寬地質勘查工作領域並提高市場競爭力等方面,將逐步增強自身能力建設,努力營造各種條件和環境並克服各種困難和不利因素,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資源保障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總局地質處)

閱讀全文

與地勘設備年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