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土地使用權爭議處理辦法
土地使用權出有爭議的解決是:
1.協商:當事人對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的權利歸屬和使用權問題出現爭議的,- 般原則是由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
2.行政處理: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當事人協商解決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3.訴訟:對有關人民政府作出的處理決定不服的,當事人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法律依據]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五條,國務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負責全國土地的管理和監督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設置及其職責,由省、自治
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有關規定確定。
B. 如何理解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的規定
【釋義】 本條是關於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的規定。
一、本條是對原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的修訂。原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第一款)「全民所有制單位之間、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第二款)「個人之間、個人與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的土地使用權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處理。」(第三款)「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眼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第四款)「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現狀,不得破壞土地上的附著物。」(第五款)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本條規定對原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的規定,沒有作實質性修訂。只是為了同其他有關條文保持一致和文字的簡潔作了一些個別改動。改動之處有:一是將原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的第二款和第三款合並成一款,並將「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統一修改成「單位」;二是將原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中的「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現狀,不得破壞土地上的附著物。」修改為「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二、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一般是指與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相關的爭議,比如土地權屬爭議、侵犯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相鄰關系爭議等。關於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從法律上來講應當非常明確,但是由於地界不清、土地權屬紊亂和因政策、體制的變更造成的歷史遺留問題,便產生糾紛、使得爭議各方各持已見,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有法律處理的原則和程序。
三、關於土地權屬爭議,本條規定了三種解決的辦法:
1.爭議發生後先由當事人之間協商解決。所謂協商,就是指土地所有者或者使用者之間在權屬發生爭議後,各方在自願互諒的基礎上,依照法律的規定,直接進行磋商,自行解決爭議。如果爭議各方達成一致意見則協商成功。如果協商不成或者協商達成了協議而另一方又反悔,不履行協議,他方可以依照本條的規定提請人民政府處理。
2.當事人協商不成時由人民政府處理。根據本條第二款的規定,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處理。人民政府收到爭議案件後,一般是對當事人先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進行行政裁決。其中人民政府的調解是依據事實和法律對當事人進行調停,促使爭議各方當事人進行和解。如果調解不成或者當事人不願意進行調解,人民政府則依法進行裁決。一般來講,具體工作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承辦,但作出處理決定須以人民政府的名義並出具處理決定書。該決定書須加蓋人民政府處理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的專用章。處理決定書:一般列明各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申請理由、爭議事實和雙方的要求;處理決定所認定的事實、理由和適用的法律;處理決定;不服處理決定的期限。
3.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這里包含兩類訴訟:
(1)根據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6月11日《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意見(試行)》中受案范圍第七條關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人民政府或者其主管部門有關土地、礦產、森林等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歸屬的處理決定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作為行政案件受理」的規定,本條所講的向人民法院起訴,對於需要人民政府確認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歸屬的糾紛(即司法實踐中所講的確權糾紛),應理解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必須在本條所規定的法定時間即三十日內進行,如果超過本條所規定的時間,該決定即產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必須履行處理決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於1991年7月24日對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行政機關對土地爭議的處理決定生效後一方不履行另一方不應以民事侵權向法院起訴的批復」,行政機關對土地爭議的處理決定生效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不應以民事侵權案向法院起訴,可向行政機關提出申請執行,該行政機關依照行政訴訟法第六十六條(註:第六十六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具體行政行為在法定時限內不提起訴訟又不履行的,行政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的規定,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或依法強制執行。
(2)除了上述所講的需要人民政府進一步確認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歸屬的土地爭議以外。其他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比如土地權屬已經明確的侵犯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等糾紛則應以侵權之訴提起民事訴訟。也就是說,有關當事人對於人民政府對這類土地糾紛的調解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以爭議中的另一方當事人為被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此外,這里還需要說明的是,本條規定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的三種辦法中,如果有關當事人的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歸屬需要先由有關人民政府確認的,人民政府的處理是本條所講提起有關訴訟的前置必經程序.如果沒有經過這個程序。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四、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過程中,當事人必須遵守本條第四款的規定,即「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以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同時,有關人民政府也應注意,對存在土地爭議的土地,在爭議沒有解決前,不應進行土地登記。
C. 從新調解的土地權屬糾紛,也要半年或者一年射時間,法律有規定
重新調解的土地權屬糾紛,需要在原告方提供充足的證據後即可開庭,沒有法律規定需要半年或一年供參考。
D. 對於土地糾紛政府確定使用權的依據有標准嗎
依據《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E. 農村土地權屬糾紛的行政處理時限是多少
根據:《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令 第 17 號 )規定內收到申請書容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提出是否受理的意見。認為應當受理的,在決定受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申請書副本發送被申請人。
認為應當受理的,在決定受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申請書副本發送被申請人
第十三條 對申請人提出的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的申請,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本辦法第十條的規定進行審查,並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提出是否受理的意見。
認為應當受理的,在決定受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申請書副本發送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應當在接到申請書副本之日起30日內提交答辯書和有關證據材料。逾期不提交答辯書的,不影響案件的處理。
認為不應當受理的,應當及時擬定不予受理建議書,報同級人民政府作出不予受理決定。
當事人對不予受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同級人民政府、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交辦或者有關部門轉辦的爭議案件,按照本條有關規定審查處理。
F. 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暫行辦法的第三章 調解和處理
第二十四條 土地管理部門對受理的土地權屬爭議案件,應當在查清事實、分清責任的基礎上先行調解。
第二十五條 調解應當符合自願、合法的原則。
第二十六條 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法定代表人姓名、職務;
(二)爭議的主要事實;
(三)協議內容及其他有關事項;
調解書經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調處人員署名並加蓋土地管理部門的印章後生效,具有法律效力,作為土地登記的依據。
第二十七條 調解未達成協議的,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或者雙方反悔的,土地管理部門應當及時提出處理意見,報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
第二十八條 處理決定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地址;
(二)處理的認定的事實、理由和要求;
(三)處理認定的事實和適用的法律、法規等依據;
(四)處理結果;
(五)不服處理決定申請行政復議和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期限。
第二十九條 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復議條例》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期滿不申請復議,也不起訴的,處理決定即發生法律效力,作為土地登記的依據。
第三十條 下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負責辦理的土地權屬爭議案件,應當在作出處理決定後三十日內將處理決定書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備案。
第三十一條 上級人民政府發現下級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確有錯誤的,可以糾正或者要求下級人民政府重新處理。
第三十二條 調處土地權屬爭議需要重新確認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認所有權和使用權,核發土地證書。
第三十三條 土地管理部門在辦案過程中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土地權屬爭議案件,屬於土地侵權或者土地違法案件的,應當依照土地侵權或者土地違法案件的有關規定處理,
G. 對人民政府就土地確權糾紛處理不服的,可以怎麼辦
對人民政府就土地確權糾紛處理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土地管理法
第十六條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H. 對於土地使用權糾紛政府確定使用權有法定依據嗎
我國徵用土地的行為一般需要經歷下列六項程序:
擬定徵用土地方案。徵用土地方案由擬徵用土地所在地縣、市人民政府或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擬定。其中徵用城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區內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的土地,由縣、市人民政府根據土地利用計劃和對建設用地的需求情況擬定,城市建設用地區外能源、交通、水利、軍事設施等按建設項目實施征地的,由縣、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建設單位或建設主管部門的建設用地申請擬定。徵用土地方案,包括徵用土地的目的及用途,徵用土地的范圍、地類、面積、地上附著物的種類及數量,徵用土地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勞動力安置途徑,原土地的所有權人及使用權人情況等。
審查報批。徵用土地方案擬定後,由縣、市人民政府按照《土地管理法》規定的批准許可權,經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後,報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徵用農用地,農用地轉用批准權屬國務院的,國務院批准農用地轉用時批准徵用土地,農用地轉用和徵用批准權屬於省級人民政府的,省級人民政府同時批准農用地轉用和徵用土地;農用地轉用批准權屬於省級人民政府,而徵用土地審批權屬於國務院的,先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後報國務院批准徵用土地。
徵用土地方案公告。徵用土地依法定程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當地予以公告。被徵用土地的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當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制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縣、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批準的徵用土地方案對土地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及地上附著物等進行進一步核實,制訂征地補償、人員安置及地上附著物拆遷等具體的方案。
公告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並組織實施。徵用土地的補償和人員安置方案確定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予以公告,並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對征地補償和人員安置方案進行修改和補充,並向被征地單位和農民支付有關費用,落實人員安置及地上附著物拆遷方案。
清理土地和實施徵用土地。徵用土地補償和人員安置方案實施後,縣、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有關單位對被徵用的土地進行清理,並組織實施徵用土地和供地。
依據是國家《土地管理法》
I. 法院認定的依據(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確權,行政確權案件政府受理怎麼辦
土管確權案件由政府調查處理是法定設置程序,可以依據法院的裁定,向政府申請調查處理。對調查處理結果不服的再行向法院提起訴訟。
關於土地權屬爭議,本條規定了三種解決的辦法:
1.爭議發生後先由當事人之間協商解決。所謂協商,就是指土地所有者或者使用者之間在權屬發生爭議後,各方在自願互諒的基礎上,依照法律的規定,直接進行磋商,自行解決爭議。如果爭議各方達成一致意見則協商成功。如果協商不成或者協商達成了協議而另一方又反悔,不履行協議,他方可以依照本條的規定提請人民政府處理。
2.當事人協商不成時由人民政府處理。根據本條第二款的規定,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處理。人民政府收到爭議案件後,一般是對當事人先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進行行政裁決。其中人民政府的調解是依據事實和法律對當事人進行調停,促使爭議各方當事人進行和解。如果調解不成或者當事人不願意進行調解,人民政府則依法進行裁決。一般來講,具體工作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承辦,但作出處理決定須以人民政府的名義並出具處理決定書。該決定書須加蓋人民政府處理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的專用章。處理決定書:一般列明各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申請理由、爭議事實和雙方的要求;處理決定所認定的事實、理由和適用的法律;處理決定;不服處理決定的期限。
3.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這里包含兩類訴訟:
(1)根據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6月11日《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意見(試行)》中受案范圍第七條關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人民政府或者其主管部門有關土地、礦產、森林等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歸屬的處理決定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作為行政案件受理」的規定,本條所講的向人民法院起訴,對於需要人民政府確認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歸屬的糾紛(即司法實踐中所講的確權糾紛),應理解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必須在本條所規定的法定時間即三十日內進行,如果超過本條所規定的時間,該決定即產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必須履行處理決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於1991年7月24日對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行政機關對土地爭議的處理決定生效後一方不履行另一方不應以民事侵權向法院起訴的批復」,行政機關對土地爭議的處理決定生效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不應以民事侵權案向法院起訴,可向行政機關提出申請執行,該行政機關依照行政訴訟法第六十六條(註:第六十六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具體行政行為在法定時限內不提起訴訟又不履行的,行政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的規定,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或依法強制執行。
(2)除了上述所講的需要人民政府進一步確認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歸屬的土地爭議以外。其他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比如土地權屬已經明確的侵犯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等糾紛則應以侵權之訴提起民事訴訟。也就是說,有關當事人對於人民政府對這類土地糾紛的調解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以爭議中的另一方當事人為被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此外,這里還需要說明的是,本條規定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的三種辦法中,如果有關當事人的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歸屬需要先由有關人民政府確認的,人民政府的處理是本條所講提起有關訴訟的前置必經程序.如果沒有經過這個程序。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4、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過程中,當事人必須遵守本條第四款的規定,即「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以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同時,有關人民政府也應注意,對存在土地爭議的土地,在爭議沒有解決前,不應進行土地登記。
《土地管理法》
第十六條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J. 為什麼區政府有權處理土地權屬爭議
我因兄弟之間分家析產,引發土地權屬爭議。經協商無果,遂向爭議土地所在的市轄區人民政府申請土地權屬爭議處理。十天後,區政府告知無權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案件,理由是原區政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已改為市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派出機構,區政府已經沒有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所以無權對土地權屬爭議進行處理。請問,區政府有無職權對土地權屬爭議作出處理?廣東讀者 予文
答:區政府有權對土地權屬爭議作出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廣東省土地權屬糾紛處理條例》第三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依法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土地權屬糾紛的調解和處理工作。」第五條規定:「土地權屬糾紛實行地域管轄、分級調處:(一)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法人之間的土地使用權糾紛由鄉(鎮)或者縣級人民政府調處。(二)法人與法人之間的土地權屬糾紛,由爭議土地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或者市以上人民政府調處。(三)跨行政區域的土地權屬糾紛,由雙方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調處。」第八條規定:「申請調處土地權屬糾紛的當事人應向人民政府遞交申請書。」
可見,各級人民政府處理土地權屬爭議的職權來源於法律法規的明確規定,是法定職權,並非取決於是否有隸屬於本級政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無論本行政區域的土地行政主管機關是本級政府的工作部門還是上級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派出機構,都不影響其該項職權的行使。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政策法規處 范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