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所得稅發票抵扣期限
增值稅發票抵扣的期限是一年2018年大幅發票不能2021年抵扣
㈡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規定是怎樣的
1、稅法優先原則: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不一致的,應當依照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計算。(鉑略註:《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一條規定)
例如,職工福利費的范圍,在財務部和國稅函都有相關的規定且不一致,而國家稅務總局在稅務答疑時就明確了,在所得稅上按照國稅函的文件處理;在會計處理上按照財政部財通的文件。如果不一致,就按照稅法的標准。
2、稅法協調原則:對企業依據財務會計制度規定,並實際在財務會計處理上已確認的支出,凡沒有超過《企業所得稅法》和有關稅收法規規定的稅前扣除范圍和標準的,應按企業實際會計處理確認的支出,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計算其應納稅所得額。《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15號》
3、稅法空白原則:稅收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未明確規定的具體扣除項目,在不違反稅前扣除基本原則的前提下,按國家財務、會計規定計算。
例如,關於勞保支出,目前只是規定了具體的扣除明細范圍,但是沒有扣除標准,那麼企業就可以按照國家財務、會計的規定計算。
4、會計調整業務的稅前扣除要點
a、備案制:會計政策變更、會計估計變更、重大會計差錯更正情形,應當將變更或更正的性質、內容和原因等在變更年度的所得稅匯算清繳前報主管稅務機關備案。
從目前減輕納稅人辦事流程的政策方向上,應盡量減少備案,而採取增加企業信譽的制度。
b、合理性:企業的會計政策變更、會計估計變更應當具有合理的商業目的,且不以減少、免除、推遲繳納稅款為主要目的。對有證據表明企業濫用會計政策或會計估計造成減少、免除、推遲繳納稅款的,稅務機關有權進行合理調整。
c、時效性:對企業以前年度實際在財務會計處理上已確認且已按規定在稅前扣除的各項支出,因會計政策變更採用追溯調整法進行調整的,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中影響前期損益的各項支出調整金額,應直接調整變更當期應納稅所得額,不得追補確認在業務支出發生年度扣除。
d、可追性:對企業以前年度實際在財務會計處理上已確認且已按規定在稅前扣除的各項支出,企業採用追溯重述法進行會計差錯更正的,在有關稅收政策規定的稅前扣除范圍和標准內,其更正金額允許追補調整業務支出發生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但追補調整期限應符合稅收征管法的規定。
以前調整的應納稅額可以有追補的年限,按照現在的規定一般是五年以內,而在討論稿中沒有具體的規定,只是給了一個框架。
e、一致性:企業在年度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之間發生的涉及稅前扣除的調整事項(包括會計政策、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等),如發生於報告年度所得稅匯算清繳之前,應調整報告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如發生於報告年度所得稅匯算清繳之後,作為本年度的納稅調整事項,相應調整本年度應納稅所得額。
例如:在2013年所得稅匯算清繳時補繳的稅金,那麼肯定是在2014年的2月到5月補繳,那麼這個怎麼入賬?根據會計准則,如果前期的會計差錯更正,如不具有重大的影響,可以記入當期,如果具有重大的影響,進行全年度損益調整,而這里和會計上的處理一致。
㈢ 進項稅抵扣有期限嗎
1、進項稅留抵,有期限嗎?
自2017年7月1日起,一般納稅人取得的2017年7月1日及以後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應自開具之日起360日內認證或登錄增值稅發票選擇確認平台進行確認,並在規定的納稅申報期內,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抵扣進項稅額。因此企業應在取得增值稅抵扣憑證後,自開具之日起360日內認證並申報抵扣,因此形成的留抵稅額,沒有期限的限制。
2、個人所得稅申報系統升級後,如何填寫全年一次性獎金?
一個自然年度內同一個納稅人只允許申報一次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在申報全年一次性獎金時,必須在相同所屬期內先包含一條正常工資薪金。如果當月未發工資,只存在全年一次性獎金,則需做一條0收入額的工資薪金記錄。在正常工資薪金里填寫稅前扣除項目,在全年一次性獎金里不做填寫。全年一次性獎金必須和正常工資薪金一起申報,不能分開申報。
3、一般納稅人軟體公司購買一財務軟體,對方可以開具 16%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嗎?
什麼是"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
答: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購進原輔材料、銷售產品發生的稅額後,在計算應繳稅額時,在銷項增值稅中應減去的進項增值稅額,簡稱進項稅.
進項稅就是購進貨物時所發生的稅金,可以和銷項稅抵,如進項稅多可做為留抵稅,用於以後月份抵,若銷項稅多則應向稅務部門交納稅款.
所謂進項稅和銷項稅是指增值稅的進項和銷項稅.增值稅是國家就增值額征的一種稅.
納稅人取得固定資產後,支付了相關費用並取得了相關抵扣憑證,但這部分進項稅額並不能全部抵扣當期的銷項稅額,所以,我們先將此部分進項稅額記入"待抵扣稅額--待抵扣增值稅(增值稅轉型)",然後按有關規定,再轉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固定資產進項稅額)"的借方,抵扣當期的銷項稅額
㈣ 企業取得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有時間要求嗎
業應在支出發生時取得符合規定的稅前扣除憑證,但是考慮到在某些情形下企業可能需要補開、換開符合規定的稅前扣除憑證,為此,《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規定了企業應在當年度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匯算清繳期結束前取得符合規定的稅前扣除憑證。
㈤ 所得稅怎麼彌補以前年度虧損
就是稅前利潤可以用來彌補以前年度的虧損,彌補完後在進行應納稅計算,但只能彌補五年內回。
依據《企業所得答稅法》:
第五條 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第十八條 企業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准予向以後年度結轉,用以後年度的所得彌補,但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5)所得稅抵扣年限擴展閱讀:
企業彌補虧損的方式主要有三種:
1.企業發生虧損,可以用次年度的稅前利潤彌補,次年度利潤不足彌補的,可以在5年內延續彌補。本文將重點對這種方式下的所得稅會計處理進行探討。
2.企業發生的虧損,5年內的稅前利潤不足或虧損彌補時,用稅後利潤彌補。這種方式不確認遞延所得稅。稅法上在計算應稅所得時不能扣除虧損余額。
3.企業發生的虧損,可以用盈餘公積彌補。借記「盈餘公積」 科目,貸記「利潤分配——盈餘公積補虧」 科目。
㈥ 個稅-房貸抵扣-期限咨詢
現在工資個稅採用的是累計預扣法徵收
累計預扣法簡單理解就是逐月累計收入和扣除金額,然後再按稅率計算應納稅額
所以就算你2月3月達不到扣除標准,房貸專項扣除也是可以繼續累加計算的
1月累計房貸專項扣除1000,2月累計2000,3月累計3000以此類推
㈦ 企業所得稅里,哪些費用有扣除限額
1、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准予扣除。
2、企業撥繳的工會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的部分,准予扣除。
3、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按高比例8%限額:高新技術企業、經認定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4、利息費用,不超過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利息。
5、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
(7)所得稅抵扣年限擴展閱讀:
減免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經國務院批準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所得稅;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自投產年度起,免徵所得稅2年。
2、對農村的為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行業,即鄉村的農技推廣站、植保站、水管站、林業站、畜牧獸醫站、水產站。
3、對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服務於各業的技術成果轉讓、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承包所取得的技術性服務收入暫免徵收所得稅。
4、對新辦的獨立核算的從事咨詢業(包括科技、法律、會計、審計、稅務等咨詢業)、信息業、技術服務業的企業或經營單位,自開業之日起,免徵所得稅2年;對新辦的獨立核算的從事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的企業或經營單位,自開業之日起,第一年免徵所得稅,第二年減半徵收所得稅。
5、對新辦的獨立核算的從事公用事業、商業、物資業、對外貿易業、旅遊業、倉儲業、居民服務業、飲食業、教育文化事業。衛生事業的企業或經營單位,自開業之日起,報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可減征或免徵所得稅二年。
㈧ 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 所得稅稅前扣除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9)99號文件第二十四條規定:固定資產報廢、毀損損失,其賬面凈值扣除殘值、保險賠償和責任人賠償後的余額部分,依據相關證據,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批認定損失。
因此,固定資產清理所發生的凈損失,經主管稅務機關認定損失後,其凈損失允許在所得稅稅前扣除
㈨ 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部分是不是要到規定的年限之後才可以取
不用的,每個月可以進行抵扣的,年底會進行一次總的匯算清繳,而且專項扣除部分是進行抵扣,工資超過繳納個稅部分,可以進行抵扣,不超過就不存在抵不抵扣的情況了,不存在取不取的意思的。
㈩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的費用如何抵扣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分無限期結轉抵扣項目和限期結轉扣除項目抵扣。
一、無限期結轉抵扣項目
(一)廣告宣傳費的處理。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四條規定,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關於以前年度未扣除的廣告費的處理,《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若干稅務事項銜接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98號)規定,企業在2008年以前按照原政策規定已發生但尚未扣除的廣告費,2008年實行新稅法後,其尚未扣除的余額,加上當年度新發生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後,按照新稅法規定的比例計算扣除。
(二)職工教育經費處理。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二條規定,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關於以前年度職工教育經費余額的處理,國稅函[2009]98號文件規定,對於在2008年以前已經計提但尚未使用的職工教育經費余額,2008年及以後新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應先從余額中沖減。仍有餘額的,留在以後年度繼續使用。
(三)長期股權投資損失的處理。
此前,《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做好2007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的補充通知》(國稅函[2008]264號)對企業因收回、轉讓或清算處置股權投資而發生的股權投資損失,可以在稅前扣除,但每一納稅年度扣除的股權投資損失,不得超過當年實現的股權收益和投資轉讓所得,超過部分可無限期向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但自2010年1月1日起執行的《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股權投資損失所得稅處理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0年第6號)規定,企業對外進行權益性投資所發生的損失,在經確認的損失發生年度,作為企業損失在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一次性扣除。該規定發布以前,企業發生的尚未處理的股權投資損失,准予在2010年度一次性扣除。
(四)遞延所得的處理。
新稅法實施前已按5年遞延計入收入的可執行到期。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股權投資業務若干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0]118號)、《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做好已取消和下放管理的企業所得稅審批項目後續管理工作的通知》(國稅發[2004]82號)規定,企業在一個納稅年度發生的轉讓、處置持有5年以上的股權投資所得、非貨幣性資產投資轉讓所得、債務重組所得和捐贈所得,占當年應納稅所得50%及以上的,可在不超過5年的期間均勻計入各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為保持政策銜接與過渡,國稅函[2009]98號文件第二條關於遞延所得的處理中明確規定,企業按原稅法規定已作遞延所得確認的項目,其餘額可在原規定的遞延期間的剩餘期間內繼續均勻計入各納稅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
2.新稅法施行後,企業取得的收入無特殊規定不可遞延納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取得財產轉讓等所得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0年第19號)規定,企業取得財產(包括各類資產、股權、債權等)轉讓收入、債務重組收入、接受捐贈收入、無法償付的應付款收入等,不論是以貨幣形式還是非貨幣形式體現,除另有規定外,均應一次性計入確認收入的年度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在稅務處理上,該公告還明確規定,2008年1月1日至本公告施行前,各地就上述收入計算的所得,已分5年平均計入各年度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納稅的,在本公告發布後,對尚未計算納稅的應納稅所得額,應一次性作為本年度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納稅。
二、限期結轉扣除項目
(一)虧損彌補的處理。
《企業所得稅法》第十八條規定, 企業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准予向以後年度結轉,用以後年度的所得彌補,但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5年。5年內不論是盈利或虧損,都作為實際彌補期限計算。這里所稱虧損,是指企業依照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將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和各項扣除後小於零的數額。
(二)專用設備的投資額抵免。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一百條、《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執行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節能節水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和安全生產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48號)和《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投資抵免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10]256號)的規定,企業購置並實際使用規定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該專用設備的投資額的10%可以從企業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抵免;當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後5個納稅年度結轉抵免。
(三)開(籌)費的處理。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七十條規定,作為長期待攤費用的支出,自支出發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攤銷,攤銷年限不得低於3年。由於新稅法中開(籌)辦費未明確列作長期待攤費用,為此,國稅函[2009]98號文件規定,對開辦費的處理,企業可以在開始經營之日的當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新稅法有關長期待攤費用的處理規定處理,但一經選定,不得改變。同時,《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貫徹落實企業所得稅法若干稅收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10]79號)第七條規定,企業自開始生產經營的年度,為開始計算企業損益的年度。企業從事生產經營之前進行籌辦活動期間發生籌辦費用支出,不得計算為當期的虧損。
另,《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五十四條規定:企業應當自年度終了之日起五個月內,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並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