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保障措施的一般實施期限

保障措施的一般實施期限

發布時間:2021-10-23 02:21:34

⑴ GATT保障措施的概念是什麼

指當不可預見的發展導致一產品的進口數量增加,以致對生產同類或直接競爭產品的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時,依據《1994年GATT》,進口成員方可以在非歧視原則的基礎上對該產品的進口實施限制。

保障措施是成員政府在正常貿易條件下維護本國國內產業利益的一種重要手段,設置該措施的目的在於使成員所承擔的國際義務具有一定靈活性,以便其在特殊情況出現時免除其在有關WTO協定中應當承擔的義務,從而對已造成的嚴重損害進行補救或避免嚴重損害之威脅可能產生的後果。

(1)保障措施的一般實施期限擴展閱讀:

保障措施的實施

1、保障措施實施方式主要有提高關稅,實行關稅配額以及數量限制等。但保障措施應在防止或救濟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的必要限度內。

2、保障措施實施期限一般不應超過4年。如果需要以保障措施防止損害或救濟受損害產業,或有證據證明該產業正在進行調整,則可延長實施期限。但保障措施實施的全部期限(包括臨時保障措施)不得超過10年。

3、臨時保障措施的實施的條件是進口當局只能初步裁定進口急劇增加已經或正在造成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時;臨時保障措施的實施期限不得超過200天;臨時保障措施應以關稅形式為主;成員在實施臨時保障措施前應通知保障措施委員會,在採取該措施後應盡可能與各利害關系方進行磋商。

⑵ 保障措施的實施程序

調查程序提出首先由法定資格的人提出申請。調查申請由全部產量或其產量占國內同類產品生產總量主要比重的國內產業提出,或由成員方政府提起。該申請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書的內容應主要說明:進口產品急劇增加所造成的國內的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有關當局受理該申請、審查並決定立案後,展開調查。
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審查證據,評估所有相關因素,並確認進口急劇增加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
調查的具體規則要求是:向所有利害關系方做出適當的公告,舉行公開聽證會,給予進口商、出口商及其他利害關系方提供適當機會以陳述證據和看法,並對其他利害關系方陳述做出答復。調查結束後,有關當局應公布調查報告,列明對一切相關事實和法律問題的調查結果,以及做出的合理結論。 《1994年GATT》第19條第2款規定,實施保障措施的成員應「盡可能提前以書面形式通知成員全體,以便成員全體及與該項產品的出口由重大利害關系的成員,有機會與其就擬採取的行動進行協商」。協議第12條做出了詳細、系統的規定,這些規定體現了WTO的透明度原則。
第一,通知。實施保障措施成員應將有關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的調查過程、調查結論和實施或延長實施保障措施決定立即通知保障措施委員會(Committee on Safeguard)。通知的內容應盡可能詳細和具體,包括:相關證據,涉及的產品,擬採取措施及其時間和逐步放寬表等。並且,貨物貿易理事會或保障措施委員會在必要時可以請求實施保障措施的成員提供補充材料。
第二,磋商。有關成員應將保障措施內容與方法或臨時保障措施進行磋商,交換意見,並達成諒解。磋商結果應及時經保障措施委員會通知貨物貿易理事會。
此外,協議要求,成員應將涉及保障措施的法律、規章和行政程序及時通知保障措施委員會。而且,任何成員若認為某一成員未如此作為,可將有關情況通知該委員會。當然,協議也同時要求,關於該通知的規定,並非要求任何成員公開有損其法律實施或違背其公共利益或危害其特定企業合法商業利益的秘密資料。 進口當局在調查、確認了進口急劇增加、原因及後果,並履行通知與磋商義務後,進口成員政府即可採取保障措施。
第一,保障措施實施方式。保障措施實施方式主要有:提高關稅,實行關稅配額以及數量限制等。但保障措施應在防止或救濟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的必要限度內。
鑒於非關稅措施對國際貿易的扭曲作用較大,協議第5條對實施數量限制和配額措施做了限制規定,即實施數量限制,不得使進口數量低於過去三個有代表性年份的平均進口水平,除非進口方有正當理由表明有必要採用與此不同的進口水平。在實施配額限制時,進口方應與有利害關系的出口方就配額分配進行磋商。若磋商未果,則進口方應基於出口方前一有代表年份的進口份額進行分配,除非在保障措施委員會主持磋商中證明,不按該方法進行分配時有正當理由的。
第二,保障措施實施期限。協議要求,保障措施實施期限一般不應超過4年。如果需要以保障措施防止損害或救濟受損害產業,或有證據證明該產業正在進行調整,則可延長實施期限。但保障措施實施的全部期限(包括臨時保障措施)不得超過10年。
第三,臨時保障措施。協議規定,在緊急狀況下,如果遲延採取措施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進口方可不經磋商而採取臨時保障措施。該臨時保障措施的實施的條件是:①進口當局只能初步裁定進口急劇增加已經或正在造成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時,方可採取臨時保障措施;②臨時保障措施的實施期限不得超過200天,且該期限計入保障措施總期限內;③臨時保障措施應以關稅形式為主。如果隨後的調查不能證實進口急劇增加對國內產業已造成的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則徵收的關稅應迅速退還;④成員在實施臨時保障措施前應通知保障措施委員會,在採取該措施後應盡可能與各利害關系方進行磋商。

⑶ 請幫忙翻譯

Anti-mping, anti-subsidy and safeguard measures difference anti-mping measures

Implement: for importers in mping at low prices, caused substantial damage

Applicable objects: unfair trade or unfair competition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forms: cash deposits, price commitment, guarantee, and eventually imposed on the corresponding tax implications

Implementation deadline: no more than four months, special circumstances can be extended to nine months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Implement: because the government subsidies and having the price competitive advantage, has caused substantial damage for importers

Applicable objects: unfair trade or unfair competition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forms: cash deposits, price commitment, guarantee, and eventually imposed on the corresponding tax implications

Implementation deadline: no more than 4 months (can not extend)

Security measures

Implement: the surge in imports and occupy the market share, and importing caused substantial harm for importers

Applicable objects: fair conditions quadrupled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forms: AD valorem tariff, implementation quota limit or eventually imposed on tariffs or the tariff quotas

Provisional safeguard measures implementation deadline: no more than 200 days, usually less than four years, the longest but extended to 10 years

PS. There have in common: damage mus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ceres as provided by law enforcement, the WTO agreements (WTO) are permitted to use the principle of free trade the exception

⑷ 工作實施方案中保障措施應涉及哪些方面

工作實施方案中保障措施應涉及:調查、通知與磋商、保障措施實施等方面。

調查程序提出首先由法定資格的人提出申請。調查申請由全部產量或其產量占國內同類產品生產總量主要比重的國內產業提出,或由成員方政府提起。該申請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書的內容應主要說明:進口產品急劇增加所造成的國內的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有關當局受理該申請、審查並決定立案後,展開調查。

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審查證據,評估所有相關因素,並確認進口急劇增加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

調查的具體規則要求是:向所有利害關系方做出適當的公告,舉行公開聽證會,給予進口商、出口商及其他利害關系方提供適當機會以陳述證據和看法,並對其他利害關系方陳述做出答復。調查結束後,有關當局應公布調查報告,列明對一切相關事實和法律問題的調查結果,以及做出的合理結論。

(4)保障措施的一般實施期限擴展閱讀

保障措施的實施必須在防止或補救損害所必需的程度和時間內。如果保障措施適用期限預計超過1年,進口方在該期限內應依固定時間間隔逐步放寬該措施;若實施期限超過3年,進口方應進行中期審查,根據審查結果撤消或加快放寬該措施。

在該延長期內保障措施不得比最初適用更加嚴格,且應繼續放寬。若對同一進口產品再次適用保障措施,則:一般情況下,兩次之間應有不短於第一次實施期限,至少為2年的間隔。

若適用期為少於或等於180天,且在該實施日前的5年內,未對同類產品實施兩次以上保障措施,則該措施實施之日起1年後,可再次實施,期限最多為180天。

保障措施的實施應遵循無歧視原則,對所有同類進口產品應一視同仁。即,根據協議規定,不能只對某一成員的進口產品實施保障措施,而應對其他成員的同類產品大開綠燈。因此,「不問產品來源」實際上就是無歧視原則或最惠國待遇原則在保障措施方面措辭的具體化。

⑸ 保障措施條例第三十條

說一下具體的疑問是什麼。

⑹ 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的區別

第三,依據的國際規則不同:

反傾銷制度:1994GATT第6條WTlO《反傾銷協議》;

反補貼制度:1994GATT第6條WTO《補貼和反補貼協議》;

保障措施制度:1994GATT第19條WTO《保障措施協議》;

第四,實施范圍不同:

反傾銷制度:屬於歧視性的,即僅對特定國家的特定產品反傾銷;

反補貼制度:發球歧視性的,即僅對特定國家的特定產品實施反補貼;

保障措施制度:屬於非歧視性的,應對所有國家出口的同一種產品都實施保障;

第五,發起調查不同:

反傾銷制度:必須有國內企業或企業聯合體的;

反補貼制度:申請必須有國內企業和企業聯合體的;

保障措施制度:申請可以有企事業申請,也可以在沒有企業申請時由政府直接進行調查;

⑺ 外貿考試題

1.保障措施分為臨時保障措施和最終保障措施。
2.臨時保障措施是指在有明確證據表明進口產品數量增加,將對國內產業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害的緊急情況下,進口國與成員國之間可不經磋商而作出初裁決定,並採取臨時性保障措施。臨時保障措施的實施期限,自臨時保障措施決定公告規定實施之日起,不得超過200天,並且此期限計入保障措施總期限。臨時保障措施採取提高關稅的形式,如果事後調查不能證實進口激增對國內有關產業已經造成損害的,已徵收的臨時關稅應當予以退還。
3.最終保障措施可以採取提高關稅、數量限制等形式。但保障措施應當限於防止、補救嚴重損害並便利調整國內產業所必要的范圍內。保障措施的實施期限一般不超過4年,再此基礎上如果繼續採取保障措施則必須同時滿足四個條件,即對於防止或者補救嚴重損害仍有必要;有證據表明相關國內產業正在進行調整;已經履行有關對外通知、磋商的義務;延長後的措施不嚴於延長前的措施。保障措施全部實施期限(包括臨時保障措施期限)不得超過10年。
4.根據《保障措施協議》第2條的規定,一個成員方要實施保障措施應符合以下條件:1.已經確定一種產品正以較快增長的數量進入其領土,這里的數量增長包括絕對數量的增加和相對於進口國國內生產的增加。2.由於上述進口的增加,對進口國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有造成嚴重損害的威脅。根據《保障措施協議》第4條的規定,所謂「嚴重損害」是指對國內產業的一種重大的全面損害;所謂「嚴重損害威脅」是指嚴重損害即將發生的情形;所謂「國內產業」是指一個成員方境內作為一個整體從事相同或直接競爭性產品生產的生產者或者其相同或競爭性產品加起來的總和構成該類產品國內生產的主要部分的生產者。3.有關產品進口增加與對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4.保障措施應不分來源地適用於某項進口產品,不能對不同來源的產品有歧視性待遇。
5.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都屬於貿易救濟措施。反補貼和反傾銷措施針對的是價格歧視這種不公平貿易行為,保障措施針對的則是進口產品激增的情況。

⑻ 反傾銷,反補貼 和保障措施條件

世貿組織的《反傾銷協議》規定,一成員要實施反傾銷措施,必須遵守三個條件:首先,確定存在傾銷的事實;第二,確定對國內產業造成了實質損害或實質損害的威脅,或對建立國內相關產業造成實質阻礙;第三,確定傾銷和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根據WTO《補貼和反補貼措施協定》以及我國《反補貼條例》的規定,能夠使用
反補貼措施的實體性條件有以下幾項:
(一)進口產品存在補貼。補貼是指出口國(地區)或者其任何公共機構提供
的並為接受者帶來利益的財政資助以及任何形式的收入或者價格支持。補貼應當具
備主體、形式和效果三個要件:第一,補貼是由政府或公共機構提供;第二,政府
提供了財政資助以及任何形式的收入或者價格支持;第三,補貼使得行業或者企業
獲得了利益。
(二)補貼必須具有專向性。補貼的專向性是指政府將補貼只授予其""""管轄

圍內的企業或產業、或一組企業或產業"""",即有選擇、有差別的對某些企業提供

貼。專向性是《反補貼協定》的一個重要概念,只有具有專向性的補貼才受WTO《
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的約束。
(三)受補貼的進口產品對已經建立的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損害或者產生實質損
害威脅,或者對建立國內產業造成實質阻礙。根據《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國
內產業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同類產品的全部生產者,或者其產量占國內同類產
品總產量的主要部分的生產者;但是國內生產者與出口經營者或者進口經營者有關
聯的,或者其本身為補貼產品或者同類產品的進口經營者的,應當除外。

使用保障措施的條件

保障措施的實施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
( 一 ) 某項產品進口激增 , 且進口激增是由於不可預見的情況和成員方履行 WTO 義務的結果 ;
( 二 ) 進口激增對國內生產同類產品或直接競爭產品的產業造成了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 ;
( 三 ) 進口激增與對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1、進口激增
指產品進口數量急劇增長 , 包括絕對增長和相對增長。絕對增長指產品實際進口數量增長 ;相對增長指相對進口方國內生產而言 , 進口產品所佔市場份額上升 ( 實際進口量並不一定發生改變 ) 。
2、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的威脅
所謂「嚴重損害」指「一國產業狀況的重大全面減損」。「嚴重損害威脅」指明顯迫近的嚴重損害,或者說是危急且顯而易見的威脅。
3、因果關系
調查機關必須根據客觀證據證明有關產品進口的增加與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4、未預見的發展
根據 GATT 第 19 條 , 只有發生了 ( 在當初關稅減讓談判時 ) 不能合理預見的情況 , 即 「未預見的發展」(unforeseen development), 締約方才能引用保障措施。
5、無歧視
保障措施應針對一正在進口的產品實施 , 而不考慮其來源 , 即必須在無歧視( 最惠國 ) 待遇的基礎上實施。

⑼ 什麼是WTO中的「特別保障措施」且實施「特別保障措施」的條件是什麼

什麼是WTO中的「特別保障措施」?特別保障措施是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利用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Transitional Proct-specific Safeguard Mechanism)針對來自特定成員的進口產品採取的措施,即在WTO體制下,在特定的過渡期內,進口國政府為防止來源於特定成員國的進口產品對本國相關產業造成損害而實施的限制性保障措施。 實施「特別保障措施」的條件是什麼? 1994年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第三十條中規定:「產品以低於正常價值的方式進口,並由此對國內已建立的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損害或者產生實質損害的威脅,或者對國內建立相關產業造成實質阻礙時,國家可以採取必要措施,消除或者減輕這種損害或者損害的威脅或者阻礙。」據此,國務院於1997年3月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和反補貼條例》。這是我國最早的關於反傾銷、反補貼的法律規定。同年12月,我國對從美國、加拿大、韓國進口的新聞紙發起第一起反傾銷調查。
2001年11月26日,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障措施條例》,並於2002年1月1日正式施行。這為我國加入WTO後,更好地行使WTO成員權利,維護國家利益、保護國內產業安全創造了條件。截止到2003年底,我國對進口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共27起(其中2002、2003年兩年間立案15起,占總數的56%),保障措施調查1起。對反傾銷調查已作出肯定性終裁18起,無損害裁定2起,終止調查1起,正在進行調查的案件6起。在18起已作出肯定性終裁的案件中,已有到期復審案件1起,年度復審案件1起。對保障措施調查做出了五類鋼鐵產品使中國產業嚴重受損的終裁決定。
2004年4月6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進行了修訂。修訂後的《外貿法》進一步完善了對外貿易救濟制度,規定國家根據對外貿易調查結果,可以採取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等對外貿易救濟措施。修訂後的《外貿法》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三條和第四十四條分別規定了對進口產品實施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的條件。根據國務院關於修改反傾銷條例、反補貼條例和保障措施條例的決定,三項《條例》均已經修訂後公布。修訂後的《條例》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由此,我國的反傾銷、反補貼法律規定更加完善,內容更加明了具體,操作性更強。 「一般保障措施」是什麼? 當某類商品進口量劇增,對我國相關產業帶來巨大威脅或損害時,按照WTO有關規則。可以啟動一般保障措施,即在與有實質利益的國家或地區進行磋商後,在一定時期內提高該項商品的進口關稅或採取數量限制措施,以保護國內相關產業不受損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障措施條例》規定,有明確證據表明進口產品數量增加,在不採取臨時保障措施將對國內產業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害的緊急情況下,可以作出初裁決定,並採取臨時保障措施。臨時保障措施採取提高關稅的形式。終裁決定確定進口產品數量增加,並由此對國內產業造成損害的,可以採取保障措施。保障措施可以提高關稅、數量限制等形式,針對正在進口的產品實施,不區分產品來源國家或地區。其中採取提高關稅形式的,由外經貿部提出建議,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根據建議作出決定,由外經貿部予以公告。 特別保障措施與一般保障措施的區別 一是原則依據不同。《保障措施協議》第2.2條規定,保障措施應針對一正在進口的產品實施,而不考慮其來源。而據《中國加入議定書》第16條的規定,某一 WTO成員可只對中國的進口產品提起特別保障調查。顯然,這一原則構成了《關貿總協定》第19條和《保障措施協議》所遵循的非歧視性原則的一個例外。 二是實施條件不同。根據《中國加入議定書》第16條的規定,一W TO成員只需在我國產品對其生產同類產品或直接競爭產品的國內產業造成「市場擾亂」的情況下,即可針對中國進口產品提起特別保障調查。此處的「市場擾亂」 應在下列情況下存在:一項產品的進口快速增長(無論是絕對增長還是相對增長),構成進口國國內生產同類產品或直接競爭產品的產業遭受實質損害或實質損害威脅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美國軸承傳動器特保措施案來看,美國調查機關即圍繞中國軸承傳動器的進口是否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損害展開調查。與一般保障措施的損害判定標准———嚴重損害相比,顯然特別保障措施的門檻低了許多。 三是實施期限不同。通常情況下,一般保障措施的實施期限不得超過4年,特殊情況下可以延期,但最長不得超過8年,發展中國家的實施期限則最長可為10 年。《中國加入議定書》第16條對特別保障措施的實施期限則沒有明確的限制性規定,唯一可以作為參考的是「一WTO成員只能在防止和補救市場擾亂所必需的時限內根據本條採取措施」這一彈性條款。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特別保障措施,還是一般保障措施,其臨時措施的期限均為「不得超過200天」。 四是措施的後果不同。在進口相對增長的情況下,對一般保障措施而言,受影響成員方可以及時針對實施該措施的WTO成員的貿易中止實施GATT1994 項下實質相當的減讓或義務;對特別保障措施而言,只有在該措施實施滿2年以後,中國才有權針對實施該措施的WTO成員的貿易中止實施GATT1994項下實質相當的減讓或義務。在進口絕對增長的情況下,一般保障措施與特別保障措施的措施後果則是一致的,即在該措施實施的前3內不得針對實施該措施的WTO成員的貿易中止實施GATT1994項下實質相當的減讓或義務。

⑽ 保障措施的實施條件

《1994年GATT》第19條第1款規定:「如因意外情況的發生或因一成員承擔本協定義務(包括關稅減讓在內)而產生的影響,使某一產品輸入到該成員領土的數量大為增加,對這一領土內的同類產品或與其直接競爭產品的國內生產者造成嚴重損害或產生嚴重損害威脅時,該成員在防止或糾正這種損害所必需的限度和時間內,可以對上述產品的全部或部分暫停實施其所承擔的義務,或者撤消或修改減讓。」《保障措施協議》(以下簡稱協議)第2條第1款進一步明確指出:「一成員只有根據下列規定才能對一項產品採取保障措施,即該成員已確定該產品正以急劇增加的數量(較之國內生產的絕對增加或相對增加)輸入其領土,並在此情況下對生產同類或直接競爭產品的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據此,一成員在實施保障措施時,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進口急增的原因乃為《1994年GATT》所規定的「意外情形」和「進口成員承擔WTO義務結果」。何謂「意外情形」?有的學者或法律也將其稱為「不可預見情況」或「意外情況」。《1994年GATT》與《保障措施協議》對此未做出明確解釋。「在1950年捷克斯洛伐克訴美國『皮帽案』中,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工作組曾將『不可預見情況』解釋為,關稅減讓時不能合理預見的情況。」①中國專家指出:「一般認為,『 意外情況』是指有關締約國在承擔總協定有關義務之後所發生的且是不曾預見的情況,即承擔義務之後的情勢與承擔義務之時的情勢相比發生了意料之外的變化。」②由此可見,意外情形就是一成員在承擔WTO協定義務過程中所發生的、訂立這些協定時所不能合理預見到的情形。它是情勢變更原則的具體表現。
所謂「進口成員承擔WTO義務結果」,是指成員履行WTO義務時,其中最主要是有關關稅減讓和削減非關稅壁壘義務,提高了進口產品的競爭力,從而導致進口產品數量急劇增加的結果。 進口急增的後果是,導致進口國國內產業③造成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1994年GATT》第19條對嚴重損害和嚴重損害威脅未予以界定,但協議對此卻做出了明確規定。協議第4條第1款規定,嚴重損害應理解為對某一成員國內產業造成的「重大的全面損害(significant overall impairment)」;嚴重損害威脅是「明顯迫近的(clearly imminet)」。而且確定嚴重損害威脅的存在應基於事實,不能僅以想像、推測或遠期的可能性作為依據。
因此,所謂嚴重損害是指,對一成員某一國內產業總體狀態上所造成的重大損害。嚴重損害威脅,是指顯而易見的、迫近的損害威脅的存在的事實,該威脅不是可想像、推測或遠期的可能發生的事實。
在確定或判定是否對進口國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時,主管機構應當評估或衡量影響該國內產業狀況的、客觀和可量化的所有相關因素。這些相關因素主要包括:①有關進口產品絕對增加或相對增加的比例和數量;②進口產品在國內市場上所佔的市場份額;③國內產業的銷售水平、總產量、生產率、設備利用率、盈虧以及就業變化等。

閱讀全文

與保障措施的一般實施期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