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古籍年限

古籍年限

發布時間:2021-10-21 23:00:53

Ⅰ 中國古代文學史起止劃分時間

搜到的,貼給你
先秦文學
上古歌謠與神話

一、《尚書·堯典》、《呂氏春秋》、《毛詩大序》中關於上古歌謠的論述:
《堯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古拊石,百獸率舞。
《呂氏春秋》: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
《毛詩大序》:情動於中而發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而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二、《彈歌》、伊耆氏《蠟辭》和《周易·賁辭》六四爻辭: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蠟辭》: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
《周易·賁辭》:賁如,蟠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三、神話的性質
神話就是關於神的故事。基本特徵有:
是想像的、幻想的。
是對自然、社會現象的解釋和說明,是被神化了的現實生活。
反映了初民解釋自然、社會,征服自然、社會的願望。
只能產生於遠古時代。

四、神話與傳說的區別:
神話產生比傳說早。
神話是傳說的原型,傳說是神話的社會歷史化。
神話有明顯的非理性色彩,而傳說含有人間的行為准則。

五、神話的勞動起源說與宗教起源說:
不論神話如何神異,總是表現著勞動生活,或者與勞動生活有關。
原始宗教出於對自然的敬畏,當初民從崇拜變成企圖解釋和支配自然力時,神話就產生了。

六、我國神話的基本特點:
圍繞人的生存這一主題。
人物充滿激昂的鬥志、神異的能力以及英雄氣概。
情感濃烈,形象鮮明,想像力豐富。
集體創作。

七、神話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神話的藝術規則為後世文學提示了方向:
人的生存這一主題成為後世文學的主流。
情感、形象、想像力方面的特徵影響著後世文學發展。
神話故事成為後世文學發展的題材源泉。

詩經
詩經收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另有笙詩6篇,有目無辭,不在305之列。
采詩說、獻詩說、刪詩說。
采詩說出自漢代,見於《漢書》。
獻詩說出自先秦,見於《國語》。
刪詩說出自漢代,見於《史記》,不可信。

三、《詩經》的分類,系依據音樂的不同,分為風雅頌。
風:地方音樂。
雅:京畿附近的音樂。
頌:宗廟祭祀用的舞曲。

四、《詩經》在先秦的作用。
祭祀、宴享時奏唱。
作為外交辭令。
教育。
五、《詩經》的流傳:
秦火之後被毀,但因為是樂歌,在學者的記誦之中得以保全。
漢代有四家:魯、齊、韓、毛。
毛萇晚出,且是古文經,未得立。東漢開,由於鄭玄作注而大昌,其他三家亡,毛詩獨傳。
六、社會政治詩。
下層人民抨擊政治的詩,如相鼠、伐檀、君子於役等。
官員表達不滿的詩,如北山(對勞逸不均的憤懣)、正月(六月降雪、憂慮百姓、擔心國運,說明了政治昏暗)等。
抒發生活郁悶和人生憂傷的詩,園有桃(不被理解的苦惱)、黍離(嘆西周淪亡)等。
稱頌統治者的詩,如甘棠(對召公的懷念)。
七、情愛詩。
有大膽直爽和溫文典雅兩種風格。
《將仲子》等詩說明:愛情同禮教、社會輿論之間的矛盾。
《氓》、《谷風》等詩說明:當時的婚姻制度男女不平等。
八、史詩及其他。
五篇史詩依次序是:
《生民》:周始祖後稷出生、種植五穀等。
《公劉》:遠祖公劉率族人遷居,開荒定居。
《綿》:周文王的祖父公亶父率族人遷居、興國。
《皇矣》:太王遷居、王季傳位、文王伐密伐崇。
《大明》:王季生文王、文王生武王、武王滅商。
史詩的特點:不敘述全部歷史,而是有選擇的描繪具體事件。寫心理感受、歡快的場面。
農事詩。
《七月》內容梗概:全詩八章,按月歌唱,寫農夫一年四季無休止的勞作。
《芣苢》藝術特點:詞語簡練淺白、反復吟唱、情韻悠長。
九、《詩經》的文學成就
抒情與寫實的統一,基於:
情感真實。
表達感情坦率。
敘事飽含感情。
形式與語言方面的特點:
重章復沓。
四言為主,參差變化。
節奏鮮明,音韻天成,靈活多變。
語言方面有:詞彙豐富,多記山川草木之名。聯綿詞和疊字。
十、賦、比、興。
朱熹
賦:敷陳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彼物比此物。
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
李仲蒙:
賦:敘物以言情,情盡物。
比:索物以托情,情附物。
興:觸物以起情,物動情。

先秦散文
春秋時期諸子散文歷史散文繁榮的原因。
經濟原因:鐵器、初稅畝等革新。農業發達帶動工商業發達。
政治原因:周室衰微,諸侯並起,豪強兼並。
文化原因:貴族的壟斷打破,文化下移。
因此:
一些讀書人出謀劃策,貢獻自己的思想,游說君主或聚徒講學。百家爭鳴促成了諸子散文的繁榮。
另一些讀書人撰作史著,希望為統治者提供政治借鑒,造成了歷史散文的繁榮。
二、《尚書》是第一部歷史散文集。今文尚書為伏生所傳,後來亡佚;古文尚書於出孔壁。《逸周書》被視為《尚書》的余篇,是偽書。《春秋》為魯國編年史。
三、《左傳》
一般認為作者是左丘明,但尚存爭議。
《左傳》的文學特色。
文學性的剪裁和歷史事件的故事情節化。
人物形象生動,有立體感。
場面描寫生動,細節傳神。
善於描寫外交辭令,富理文美。
四、《國語》
國別史。相傳作者為左丘明,但不可信。文學成就不如左傳。
五、《戰國策》
作者不可考。為劉向編定。
文學特色:
鋪張辯麗、誇飾恣肆。
把握對方心理,循循善誘,以情理服人。
摹繪人物,形貌畢肖。
善用寓言。
六、諸子散文的發展趨向:
由簡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邏輯性不斷加強。
七、《孟子》文章的主要特點。
雄辯。
把握對方心理,循循善誘。
氣勢豐沛,是非鮮明,不給對方辯駁的機會。
善於抓住典型事例、多用比喻、寓言等。
八、《莊子》
1、《莊子·寓言》自道其書「寓言十九,重言十七」,重言就是借重他人之言,但《莊子》中這類他人之言,大多是虛構的。莊子所謂寓言,與今義異,大抵是指有情節、有比喻寄託、言此意彼的故事。即使從今天的意思而論,有學者作過統計,《莊子》全書共有寓言181則,平均數百字中即有一則寓言。因此就形成了一個顯著的特徵:把思想融入到寓言故事裡。聞一多說「讀《莊子》,本分不出哪裡是思想的美,哪裡是文學的美」。這些都說明《莊子》寓言的特色即是《莊子》的特色。
2、《莊子》寓言的特色:
想像奇幻譎詭。
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畫。
細膩逼真的描寫。
諧趣與機刺橫生。
九、《荀子》和《韓非子》
1、《荀子》的特點:長於比喻而少用寓言。
2、《韓非子》
風格:犀利、冷峻、透徹、嚴密。
寓言:通俗淺白,故事加說理。
屈原和楚辭
楚辭的產生。
1、「楚辭」這一名稱,從西漢時出現。劉向校理古籍,編屈宋等人作品,命名為《楚辭》。
2、辭與賦的區別:
從體式上說,楚辭用兮字。句式長短不齊。
賦很少用虛字,句式整齊。
從性質上說,楚辭是主觀的。抒情意味。
賦是客觀的。缺乏抒情。
楚辭的產生。
與楚聲、楚歌的直接聯系。
與楚國民間「巫歌」的關系密切。
描寫楚地風物,使用楚方言。
北方文化的影響。
縱橫家鋪敘華辭的風氣。
要之,楚辭的產生,既源於楚國固有的文化傳統,也接受北方文化的影響。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時代環境下,誕生於楚國的地域特色鮮明的新詩體。
楚辭的文體特點。
楚辭有兩種體式。一種類似於《詩經》而有所改造。四言,少用虛字。如《天問》、《橘頌》。這不是典型體式。
另一種則是「騷體」。騷體的特點:
詩風鋪排誇飾,想像豐富。
篇幅極大增長,句式長短不拘。
多用方言、虛字(兮、些)。
二、《離騷》的主題。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愛國情感。
2、九死不悔的品格和疾惡如仇的精神。
三、《離騷》的藝術特點。
激情和想像。
主人公形象。峻美純潔、獨立不屈。
比興手法的拓展。使之具有象徵意義。
結構語言方面:篇章宏大,句式自由,散韻相間,主客問答,語言豐富。
四、《九歌》與《九章》及《天問》《招魂》
1、《九歌》是祭祀曲,多涉神鬼事。
《九章》非一時一地所作。
2、《九歌》把神靈人格化,多寫神靈相思、人鬼空戀,形成凄清幽渺、清新奇異的風格。
3、《九章》直抒胸臆、平實樸素。
4、《天問》提出170多個問題,保存了很多遠古神話,有較大史料價值。
5、《招魂》的特點:
結構精密。
長於鋪排。
五、宋玉等。
1、「九辯」即「九遍」,是樂曲名。
2、《九辯》是宋玉自悲生平之作。
3、《九辯》與《離騷》之比較。

Ⅱ 正式歷史典籍中時間是如何記錄的

正式歷史典籍中時間是古人從各個地方考察得來的,有時會借鑒前人的古籍來校對時間准確性,這樣可以做到記錄時間的准確性

Ⅲ 哪裡有中國歷代古籍按時間分類的目錄詳細一點的。

據我所知,這種目錄還沒有編出來。因為古籍目錄太多了。
但可以把最早的幾本古籍目錄按時間排出來,比如《七略》、《藝文志》等

Ⅳ 古籍按成書時間排列

你的意思是按照古書籍編寫成的時間排列?
有些古書籍沒有具體年份
可以按照朝代排序

Ⅳ 這些古書到有多少年了,值得收藏嗎

類似的民國醫葯書籍舊貨市場很多,書是真的,但存世量多,都屬於老殘破,沒有什麼價值。

Ⅵ 古代是怎麼算年份的拜託各位大神

中國古代的紀年是挺麻煩的,主要原因元年老是經常變換,新帝王即位後都要改元,如漢高祖劉邦12年病逝後,他的兒子漢孝惠帝劉盈即位,那麼次年就為漢惠帝元年。因此要算自己活了多少歲,先要算自己經歷了幾個皇帝,這幾個皇帝各在位多少年,這樣一加就可以算出自己的年齡。 這樣還算簡單的。有的帝王只在位幾個月,有時候新帝王還沒來得及改元就死了。比如周朝時,周哀王去疾即位才三個月就被弟弟周思王叔給殺掉;周思王叔在位僅五個月,他們的小弟弟周考王嵬殺掉了他而自立。這年雖然經歷了三個王,但是紀年仍然是他們老爸周定王的周定王28年。 有時候新帝王即位時間很短,才幾天就死了,但是後任的帝王為了表示對他的尊重或孝順,會把他即位的那年定為他的元年,如明朝的明光宗朱常洛終於熬到了當皇帝,但是在位僅一個月就死了,沒有等到第二年正式改元。於是他的兒子明熹宗朱由校就把爺爺明神宗朱翊鈞的萬曆48年改為他的泰昌元年。其實明光宗泰昌元年與明神宗萬曆48年是同一年,這點在計算時間上要注意。 還有一年內多次改元的,如漢獻帝建安24年,二月曹操病死,兒子曹丕即魏王位,出任漢丞相,於是改建安24年為延康元年。到了十一月,曹丕逼漢獻帝禪位於他,改國號為魏,於是又把這年改為他的魏黃初元年。於是這一年有三個年號。要命的是,並是所有地區都用這個年號,比如劉備控制的地區根本就不承認為魏,也不用曹丕給漢獻帝改的延康年號,仍然把這年稱為建安24年,而且他那邊還有建安25年,當劉備稱帝後,把建安25年改為章武元年。 還有自漢武帝以來開始使用年號。直到元朝,帝王的年號經常變換,幾乎只要碰到自己高興的事或認為祥瑞的事以及重大紀念日什麼的,都要改元。武則天的年號更換好象是最頻繁的。這些都給計算時間製造了很多麻煩。好在自明朝開始,絕大多數皇帝只用一個年號,終其之世不在改元。使用兩個年號的皇帝不多,只有明英宗(他兩次即位)、清太宗(他改國號)、清穆宗(曾用祺祥,但沒過幾個月被廢止了,改為同治)。 清朝滅亡後,我國採用公歷紀年的同時也採用民國紀年,到了1949年以後完全採用公歷紀年。計算時間對我們來說很困難,但是對當時的人來說並不算什麼難事。我見過以前曾經當過私塾先生的,只見他們屈屈手指就輕易的算出年份。而且他們對公歷與我國傳統紀年的換算也是瞭然於胸(僅限於民國紀年與公歷的換算)。

Ⅶ 關於中國古代時間的問題

1、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21時至23時)。
2、二十四時辰制。宋以後把二十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3、十時辰制。出現於先秦。晝夜各五分。據《隋書.天文志》,晝為朝、禺、中、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後用五更來表示)。即更點———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鍾,所以每更里的每點只佔24分鍾。由此可見「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於現在的「後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船」。「五更三點」相當於現在的早晨5時又72分鍾,即6時12分,「三更四點」相當於現在的午夜1時又96分鍾,即2時36分。
4、五時辰制。其名稱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還、鋪時、大還、高舂、下舂、縣(懸)東、黃昏、定昏。參閱《淮南子.天文訓》。
5、百刻制。即把晝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產生與漏刻的使用有關。可能起源於商代。漢時曾把它改造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幾經反復,直至明末歐洲天文學知識傳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備嚴格的時間意義,而又常見常用的有關名稱亦頗不少。一般地說,日出時可稱旦、早、朝、晨,日入時稱夕、暮、晚。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日入後是黃昏,黃昏後是人定,人定後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後是雞鳴,雞鳴後是昧旦、平明——這是天已亮的時間。古人一天兩餐,上餐在日出後隅中前,這段時間就叫食時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後日入前,這段時間叫晡時。

Ⅷ 中國古代到底什麼時候開始有年、歲、載的概念

《爾雅》說:「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目前最早的甲骨文一般是從盤庚遷都之後的,一直到文丁時代,卜辭和青銅器中一般只會提到月和日,年份一般是沒有的。到了帝乙、帝辛父子時代,卜辭中開始出現「唯王某祀」的紀年,這與《爾雅》的記載很吻合。一般認為是商代末期由於祖先要花一年的時間祭祀一輪,是為周祭,所以用「祀」表示一年,因此「祀」的內涵是祭祀。

周代承襲了商代的紀年習慣,早期也用「唯王某祀」,但後來逐漸改用「唯王某年」表示,除了少數喜歡附庸文雅的貴族還用「祀」字外,大多數人都不用了。「年」字本意是粟的成熟,大概西周早期的粟一年一熟,可見「年」的內涵是農時。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作者原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Ⅸ 請一位高手幫我列出中國古代先秦時期典籍的目錄吧!最好是按時間順序排列

《戰國策》
《潛夫論》
《九章算術》
《周禮》
《周髀算經》
《竹書紀年》
《楚辭》
《莊子》
《春秋》及其三傳
《春秋繁露》
《中論》
《爾雅》
《法言》
《風俗通義》
《漢紀》
《韓非子》
《韓詩外傳》
《漢書》
《鶡冠子》
《孝經》
《新序》
《新論》
《新書》
《新語》
《荀子》
《淮南子》
《黃帝內經》
《易經》
《逸周書》
《儀禮》
《管子》
《公孫龍子》
《孔子家語》
《國語》
《老子》
《禮記》
《列子》
《論衡》
《論語》
《呂氏春秋》
《孟子》
《墨子》
《穆天子傳》
《白虎通》
《山海經》
《商君書》
《尚書》
《申鑒》
《申子》
《慎子》
《史記》
《詩經》
《釋名》
《說文解字》
《說苑》
《孫子兵法》
《大戴禮記》
《太玄經》
《獨斷》
《東觀漢紀》
《吳越春秋》
《鹽鐵論》
《晏子春秋》
《越絕書》
附錄一 篇目索引
附錄二 主要西文雜志譯名表
附錄三 外國人名譯名表
附錄四 西文文獻篇目索引
譯者後記

Ⅹ 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劃分時間

先秦文學
上古歌謠與神話

一、《尚書·堯典》、《呂氏春秋》、《毛詩大序》中關於上古歌謠的論述:
《堯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古拊石,百獸率舞。
《呂氏春秋》: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
《毛詩大序》:情動於中而發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而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二、《彈歌》、伊耆氏《蠟辭》和《周易·賁辭》六四爻辭: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蠟辭》: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
《周易·賁辭》:賁如,蟠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三、神話的性質
神話就是關於神的故事。基本特徵有:
是想像的、幻想的。
是對自然、社會現象的解釋和說明,是被神化了的現實生活。
反映了初民解釋自然、社會,征服自然、社會的願望。
只能產生於遠古時代。

四、神話與傳說的區別:
神話產生比傳說早。
神話是傳說的原型,傳說是神話的社會歷史化。
神話有明顯的非理性色彩,而傳說含有人間的行為准則。

五、神話的勞動起源說與宗教起源說:
不論神話如何神異,總是表現著勞動生活,或者與勞動生活有關。
原始宗教出於對自然的敬畏,當初民從崇拜變成企圖解釋和支配自然力時,神話就產生了。

六、我國神話的基本特點:
圍繞人的生存這一主題。
人物充滿激昂的鬥志、神異的能力以及英雄氣概。
情感濃烈,形象鮮明,想像力豐富。
集體創作。

七、神話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神話的藝術規則為後世文學提示了方向:
人的生存這一主題成為後世文學的主流。
情感、形象、想像力方面的特徵影響著後世文學發展。
神話故事成為後世文學發展的題材源泉。

詩經
詩經收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另有笙詩6篇,有目無辭,不在305之列。
采詩說、獻詩說、刪詩說。
采詩說出自漢代,見於《漢書》。
獻詩說出自先秦,見於《國語》。
刪詩說出自漢代,見於《史記》,不可信。

三、《詩經》的分類,系依據音樂的不同,分為風雅頌。
風:地方音樂。
雅:京畿附近的音樂。
頌:宗廟祭祀用的舞曲。

四、《詩經》在先秦的作用。
祭祀、宴享時奏唱。
作為外交辭令。
教育。
五、《詩經》的流傳:
秦火之後被毀,但因為是樂歌,在學者的記誦之中得以保全。
漢代有四家:魯、齊、韓、毛。
毛萇晚出,且是古文經,未得立。東漢開,由於鄭玄作注而大昌,其他三家亡,毛詩獨傳。
六、社會政治詩。
下層人民抨擊政治的詩,如相鼠、伐檀、君子於役等。
官員表達不滿的詩,如北山(對勞逸不均的憤懣)、正月(六月降雪、憂慮百姓、擔心國運,說明了政治昏暗)等。
抒發生活郁悶和人生憂傷的詩,園有桃(不被理解的苦惱)、黍離(嘆西周淪亡)等。
稱頌統治者的詩,如甘棠(對召公的懷念)。
七、情愛詩。
有大膽直爽和溫文典雅兩種風格。
《將仲子》等詩說明:愛情同禮教、社會輿論之間的矛盾。
《氓》、《谷風》等詩說明:當時的婚姻制度男女不平等。
八、史詩及其他。
五篇史詩依次序是:
《生民》:周始祖後稷出生、種植五穀等。
《公劉》:遠祖公劉率族人遷居,開荒定居。
《綿》:周文王的祖父公亶父率族人遷居、興國。
《皇矣》:太王遷居、王季傳位、文王伐密伐崇。
《大明》:王季生文王、文王生武王、武王滅商。
史詩的特點:不敘述全部歷史,而是有選擇的描繪具體事件。寫心理感受、歡快的場面。
農事詩。
《七月》內容梗概:全詩八章,按月歌唱,寫農夫一年四季無休止的勞作。
《芣苢》藝術特點:詞語簡練淺白、反復吟唱、情韻悠長。
九、《詩經》的文學成就
抒情與寫實的統一,基於:
情感真實。
表達感情坦率。
敘事飽含感情。
形式與語言方面的特點:
重章復沓。
四言為主,參差變化。
節奏鮮明,音韻天成,靈活多變。
語言方面有:詞彙豐富,多記山川草木之名。聯綿詞和疊字。
十、賦、比、興。
朱熹
賦:敷陳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彼物比此物。
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
李仲蒙:
賦:敘物以言情,情盡物。
比:索物以托情,情附物。
興:觸物以起情,物動情。

先秦散文
春秋時期諸子散文歷史散文繁榮的原因。
經濟原因:鐵器、初稅畝等革新。農業發達帶動工商業發達。
政治原因:周室衰微,諸侯並起,豪強兼並。
文化原因:貴族的壟斷打破,文化下移。
因此:
一些讀書人出謀劃策,貢獻自己的思想,游說君主或聚徒講學。百家爭鳴促成了諸子散文的繁榮。
另一些讀書人撰作史著,希望為統治者提供政治借鑒,造成了歷史散文的繁榮。
二、《尚書》是第一部歷史散文集。今文尚書為伏生所傳,後來亡佚;古文尚書於出孔壁。《逸周書》被視為《尚書》的余篇,是偽書。《春秋》為魯國編年史。
三、《左傳》
一般認為作者是左丘明,但尚存爭議。
《左傳》的文學特色。
文學性的剪裁和歷史事件的故事情節化。
人物形象生動,有立體感。
場面描寫生動,細節傳神。
善於描寫外交辭令,富理文美。
四、《國語》
國別史。相傳作者為左丘明,但不可信。文學成就不如左傳。
五、《戰國策》
作者不可考。為劉向編定。
文學特色:
鋪張辯麗、誇飾恣肆。
把握對方心理,循循善誘,以情理服人。
摹繪人物,形貌畢肖。
善用寓言。
六、諸子散文的發展趨向:
由簡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邏輯性不斷加強。
七、《孟子》文章的主要特點。
雄辯。
把握對方心理,循循善誘。
氣勢豐沛,是非鮮明,不給對方辯駁的機會。
善於抓住典型事例、多用比喻、寓言等。
八、《莊子》
1、《莊子·寓言》自道其書「寓言十九,重言十七」,重言就是借重他人之言,但《莊子》中這類他人之言,大多是虛構的。莊子所謂寓言,與今義異,大抵是指有情節、有比喻寄託、言此意彼的故事。即使從今天的意思而論,有學者作過統計,《莊子》全書共有寓言181則,平均數百字中即有一則寓言。因此就形成了一個顯著的特徵:把思想融入到寓言故事裡。聞一多說「讀《莊子》,本分不出哪裡是思想的美,哪裡是文學的美」。這些都說明《莊子》寓言的特色即是《莊子》的特色。
2、《莊子》寓言的特色:
想像奇幻譎詭。
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畫。
細膩逼真的描寫。
諧趣與機刺橫生。
九、《荀子》和《韓非子》
1、《荀子》的特點:長於比喻而少用寓言。
2、《韓非子》
風格:犀利、冷峻、透徹、嚴密。
寓言:通俗淺白,故事加說理。
屈原和楚辭
楚辭的產生。
1、「楚辭」這一名稱,從西漢時出現。劉向校理古籍,編屈宋等人作品,命名為《楚辭》。
2、辭與賦的區別:
從體式上說,楚辭用兮字。句式長短不齊。
賦很少用虛字,句式整齊。
從性質上說,楚辭是主觀的。抒情意味。
賦是客觀的。缺乏抒情。
楚辭的產生。
與楚聲、楚歌的直接聯系。
與楚國民間「巫歌」的關系密切。
描寫楚地風物,使用楚方言。
北方文化的影響。
縱橫家鋪敘華辭的風氣。
要之,楚辭的產生,既源於楚國固有的文化傳統,也接受北方文化的影響。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時代環境下,誕生於楚國的地域特色鮮明的新詩體。
楚辭的文體特點。
楚辭有兩種體式。一種類似於《詩經》而有所改造。四言,少用虛字。如《天問》、《橘頌》。這不是典型體式。
另一種則是「騷體」。騷體的特點:
詩風鋪排誇飾,想像豐富。
篇幅極大增長,句式長短不拘。
多用方言、虛字(兮、些)。
二、《離騷》的主題。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愛國情感。
2、九死不悔的品格和疾惡如仇的精神。
三、《離騷》的藝術特點。
激情和想像。
主人公形象。峻美純潔、獨立不屈。
比興手法的拓展。使之具有象徵意義。
結構語言方面:篇章宏大,句式自由,散韻相間,主客問答,語言豐富。
四、《九歌》與《九章》及《天問》《招魂》
1、《九歌》是祭祀曲,多涉神鬼事。
《九章》非一時一地所作。
2、《九歌》把神靈人格化,多寫神靈相思、人鬼空戀,形成凄清幽渺、清新奇異的風格。
3、《九章》直抒胸臆、平實樸素。
4、《天問》提出170多個問題,保存了很多遠古神話,有較大史料價值。
5、《招魂》的特點:
結構精密。
長於鋪排。
五、宋玉等。
1、「九辯」即「九遍」,是樂曲名。
2、《九辯》是宋玉自悲生平之作。
3、《九辯》與《離騷》之比較。

閱讀全文

與古籍年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