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證據補強原則 誰知道呀
按實際情況,證據補強原則應該是補強證據規則,補強證據規則是指某一證據由於其存在證據資格或證據形式上的某些瑕疵或弱點,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必須依靠其他證據的佐證,藉以證明其真實性或補強其證據價值,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補強證據規則就是一項限定證據證明力的規則,要求對特定證據進行補強,否則不能進行直接定案。
補強證據必須具備兩個要素:
①不受待佐證證據的支配;
②證明的事實與案件有關。
故可以採納的、與案件事實相關聯的、符合法定程序的,用以增強或肯定待證證據證明力的證據,就是補強證據。
⑵ 補強證據規則的規則簡介
補強證據(corroboration)在英文中的意思是「確證、證實、進一步的證據」,是指某一證據能夠證明案件事實,但沒有完全的證據能力,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依據,必須有其他證據補強其證明力的情況下,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亦稱「佐證」, 它不能單獨證明案件事實,但可用來證明主要證據的可靠性,增強或保證主要證據的證明力,擔保主要證據的真實性。
一般而言,補強證據必須具備兩個要素:①不受待佐證證據的支配;②證明的事實與案件有關。故可以採納的、與案件事實相關聯的、符合法定程序的,用以增強或肯定待證證據證明力的證據,就是補強證據
那麼補強證據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討論的就是證據用作補強證據的前提條件,亦即補強證據的證據資格。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在此有相似之處,都認為要成為補強證據,
首先,要是法定的證據,要具備法定的證據資格,作為補強證據的證據同樣需要具有證據的「三性」,即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
其次,證據要可信,不可信的證據不可能成為補強證據,也不可能要求補強。
再次,證據要充分,要能與其他證據相結合後認定案件的真實情況。
⑶ 如何補強證據
有增值稅發票其實就可以證明你們之間有買賣關系,不知道你們之間是什麼發票。只要有雙方名稱,稅務局有登記就可以。訂購單、磅碼單沒蓋章,只有簽字,可能對方會說這個人不是他們公司的。但沒關系,你可以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查一下,你給對方的發票,對方有沒有抵扣,如果抵扣了,那就勝訴希望比較大。如果沒抵扣,那就難說了,對方不承認,你可能因證據不足敗訴。如果對方承認簽收的人是他們公司的人,那就可以放心了,會勝訴。
建議以後做生意,多保持一分謹慎,注意證據保全,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⑷ 在法庭上因為對方提出新的說法,是否可以提交新的證據針對對方的說法
可以,那叫補強證據。如果這種證據沒有準備好,可要求法院休庭延期審理。
⑸ 補強證據規則的證明標准
在補強證據所應達到的證明標准問題上。存在兩種不同的做法:第一,除口供本身之外的補強證據應能夠達到排除合理懷疑的證明程度;第二,口供與其他補強證據共同達到排除合理懷疑的程度。美國有的州曾經採取第一種態度,但近來普遍傾向於第二種。上述兩種做法的關鍵區別在於應當賦予口供以多大的證明力。前者顯然在事實上架空了口供,即使是被告人自願作出的口供,也完全失去證明力,因此後者無疑是一種恰當的選擇。
但是,第二種做法盡管在理論上很容易說通,可實踐中如何在口供與其他補強證據之間進行證明力的衡量或分配,又成了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應當注意區分不同的案件類型,分別對待。從補強規則產生的歷史過程來看,最初是英國法院及早期的學者,特別顧慮殺人強盜等案件,認為在這些案件中應當有其他證據,以增強或擔保自白的憑信性,因此提醒裁判者,不宜單純憑自白而定罪。這一點原本屬於一項實務上的彈性原則,經過以後的逐漸發展,最終成為嚴格的證據法則。 應當說,將口供補強規則作為一項司法中的彈性原則,而非硬性規定,是符合證明力的判斷規律的,因為證據證明力是一個事實問題,應由裁判者通過自由衡量形成心證;但是為了確保口供的真實性,並防止裁判者恣意裁斷,對口供證明力的衡量施加一定的限制又成為必要。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口供補強證據之證明標準的確立,其實是一個證明力判斷的自由性和法定性相互妥協的結果。我們認為,原則上應當要求口供和其他補強證據的證明作用之和達到排除合理懷疑的程度。但是在實務上,應當允許針對不同類型的案件,賦予其口供以不同的證明作用。在較為嚴重的犯罪中,如故意殺人、搶劫等,應嚴格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的證明作用,要求具有比較完整的補強證據;而對於某些輕微的犯罪,則可以賦予口供以較大的證明力,僅要求一定程度的補強證據即可。至於具體標准,則需要在司法實踐中去逐步形成和完善。
⑹ 新刑事訴訟法哪一條對證據補強作了規定
新〈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規定: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第一百九十八條規定: 需要補充偵查的,檢察機關可以建議延期審理。
1、第五十四條: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2、第一百九十八條 在法庭審判過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延期審理:
(一)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
(二)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的;
(三)由於申請迴避而不能進行審判的。
⑺ 補強證據規則的范圍
補強證據應當符合法律關於證據能力,及證據之可采性的規定,在此范圍之內,既可以是直接證據,也可以是間接證據,既可以是其他形式的言辭證據,也可以是實物證據,法律一般不做其他限制。但是,在此尚有幾點需要強調。
第一,補強證據必須具有證據能力,非法證據即使在實質上是真實的,也不得作為口供的補強證據。
第二,不能與口供作出實質性區分的證據,不能構成補強證據。如記載有口供之內容的訊問筆錄即屬此類。
第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其他場合所做的陳述,如果沒有其他附加證據的,也不得單獨作為本案中口供的補強證據。
第四,共同犯罪的案件中,其他共犯的供述不得作為口供的補強證據。關於共犯口供的證明作用,在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論。由於篇幅所限,在此無法展開論述。我們的總體觀點是,共犯作出的供述在本質上仍然是口供,而不能互為證人證言。
⑻ 法律問題,舉證期限!
簡易程序中舉證期限基本可以無視!!
法官如果只是給了原告一次補證的機會,他的做法應該沒有太大問題。但如果三番四次給補證機會,那你就應該抗議了!
從法律的角度,我可以這樣說:
如果沒有舉行過證據交換,舉證期限基本上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
我國最高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第40條的規定:「當事人收到對方交換的證據後提出反駁並提出新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當事人在指定的時間進行交換。」
可以看出,其實當事人出示證據後,對方當事人如果是反駁的話,當事人還可以提出新的證據的!!
就是說,如果一方提出了證據,而另一方直到庭審那一天才突然對此證據提出反駁(這其實就是另一種方式的「證據突襲」!),而此時一般舉證期限已經屆滿,但如果就此剝奪一方對自己的證據進行補強,那麼其實對出示證據一方是不公平的!!或者說對原告方是不公平的(因為原告方無論如何都必須出示一定的證據)
因此,只有在庭前進行過充分的證據交換,舉證時限才有實際意義。
法院現在對舉證期限越來越松,因為在沒有專業律師參與的情況下,普通老百姓目前還不具備這些專業的應訴常識(一般的老百姓可能連舉證責任都還搞不清,就更不要說什麼舉證期限了)。在這種實際國情下,如果嚴格按照舉證期限的規定,就勢必會誤判、錯判。這就是實情。
⑼ 民法的 舉證期限屆滿,和 提交答辯狀,都是在什麼時間
一、《民法》中舉證期限是由法院決定,一審不少於十五天,二審不少於十天,當事人可以申請延長。提交答辯狀是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
《民事訴訟法》第113條第1款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5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15日內提出答辯狀。」該條第2款又規定:「被告提出答辯狀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之日起5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給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二、關於刑事訴訟的舉證期限,法律未像民事訴訟中明確規定,造成公訴人可以隨意補充證據,補強庭審中己方不利的證據。因為沒有規定具體舉證期限,無論在一審、二審要記住能交的證據盡量交,能提前交的不要拖到開庭時才交,刑事案件不存在新證據問題,只要是證據二審都可以提交,不像民事訴訟那樣受限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九條辯護人認為在偵查、審查起訴期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收集的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或者罪輕的證據材料未提交的,有權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調取。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一條辯護律師經證人或者其他有關單位和個人同意,可以向他們收集與本案有關的材料,也可以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或者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出庭作證。
(9)補強證據舉證期限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六條人民法院對決定受理的案件,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向當事人告知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或者口頭告知。
第一百二十七條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當事人未提出管轄異議,並應訴答辯的,視為受訴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但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規定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
第一百九十二條法庭審理過程中,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
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法庭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提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