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外的義務制教育都是多少年啊
美國普及13年義務教育,韓國義務教育從原來的9年延長至10年,印度從8年義務教育,到全體學生免費午餐,最近印度又提出將義務教育延長至10年。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義務教育年限都在9年或9年以上,並且至少覆蓋初中階段。
近年來,許多國家和地區也在延長義務教育年限,俄羅斯從2007年9月1日起實施11年義務教育,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和新布倫瑞克省實行12年義務教育,其他省實行10年義務教育,紐西蘭實施10年義務教育,對特殊學生實施免費教育直到19歲或21歲,英國和泰國的義務教育年限分別是11年和12年。
(1)世界教育年限擴展閱讀:
義務教育起源於德國,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義務教育概念的人。改革勝利後,為使人們都有學習《聖經》的能力,路德頒布了義務教育法。1619年,德國魏瑪公國公布的學校法令規定:父母應送其6~12歲的子女入學,這是最早的義務教育。
根據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有關統計資料,到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 ,已有近60個國家實施義務教育法。各國實施義務教育的年限長短,大體是由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教育程度決定的。歐美義務教育絕大多數州為13年,不少的州目前在向15年過渡。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各國上個世紀定下的教材學科內容已經跟不上時代需求的步伐,互聯網、大數據、航空航天、人工智慧、量子物理等等科技的迅猛發展迫使各國加強義務教育的強度與長度。
參考文獻:義務教育--網路
⑵ 當代世界教育發展寧可劃分為哪幾個不同時期 袁振國
第一章 教育與教育學的發展
第1節 教育的發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承傳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基本途徑。學校教育則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期望他們發生某種變化的活動。
二、學校教育制度
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它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學制受到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人口發展狀況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徵等的制約。
在現代教育制度發展趨勢的多種特徵中,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是各國最重要的特徵。
三、教育發展的歷史軌跡
等級性、道統性、專制性、刻板性和象徵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徵。
文藝復興運動對歐洲教育的人文化、世俗化和增加新的學科教育內容,以及擴大受教育的范圍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
19世紀以後的近代教育,發展的主要特點是:教育國家化,初等教育義務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當代教育發生了新的深刻變化,加強了學年教育,強化並延長了義務教育,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相互滲透,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和多元化,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於國際交流。這些變化既是生產力發展、政治力量變化、科學技術進步的結果,也是人類的社會理想、人生態度更新的結果。
第2節 教育學的發展
教育學是一門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探索教育規律的科學。
一、教育學的思想來源
二、規范教育學的建立
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和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可以被看作是規范教育學形成的標志。
三、當代教育學的發展
學術的發展和教育活動本身的日益豐富,促進了教育學的多元化。不僅理論背景、學科體系發生了分化,而且教育學的學科性質、學科功能以及核心內容都產生了不同的理解。
第二章 當代世界教育
第1節 當代世界教育的現狀
一、當代世界教育發展的背景
二、當代世界教育發展的歷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世界教育的中心任務是重建以民主主義為基本取向的教育秩序。
20世紀70年代受經濟滯脹和教育悲觀主義的雙重影響,教育擴張速度有所放慢,教育發展的重點轉向提高質量。
20世紀80年代是教育改革和新增長的時代,各國普遍致力於建立靈活、多樣的教育體制,追求具有高質量、高效益的教育系統,在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高科技蓬勃發展的90年代,實行教育多樣化,追求自然主義與人本主義的統一成了教育的新的理想。
第2節 當代世界教育的特徵
一、規模迅速增長
教育增長是指教育數量的增加和規模的擴大。教育發展是教育從一個較低的水平或地位提高到一個較高的水平或地位,它涵攝數量、質量,效益的上規模、上層次、上水平。
二、體制和結構顯著變化
雙軌制即19~20世紀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分別為貴族及資產階級子女與勞動人民子女設立的篩選嚴格、差異懸殊、互相分離、互不溝通的兩個學校系統。單軌制即20世紀後期所形成的統一的、具有多樣職能的、縱橫溝通的單一學校系統。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單軌制逐漸替代雙軌制。
三、內涵逐漸擴大
正規教育是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由專職人員和專門機構承擔的,以影響入學者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全面系統的訓練和培養活動。非正規教育是在正規教育制度以外所進行的,為成人和兒童有選擇地提供學習形式的有組織、有系統的活動,包括各種崗位培訓、校外教育、繼續教育等。非正式教育是指每個人從日常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家庭、工作單位、社會)中學習和積累知識技能,形成態度和見識的無組織、無系統的終身過程。
四、不平等嚴重存在
教育平等是個體獲得相同的受教育機會、過程和結果的歷史追求,其核心是消除因性別、種族、區域、社會經濟條件、文化狀態、社會地位等所導致的對不同受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各用其材各展其長的種種歧視和阻礙。
第3節 當代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
一、教育全民化
全民教育即全體國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權利並必須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過各種方式滿足基本的學習需求。
二、教育終身化
終身教育是人們充分地開發和利用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在漫長的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種訓練和培養的總和。
三、教育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個體享有越來越多的平等的教育機會,並受到越來越充分的以自主和合作為特徵的民主形式的教育和教育制度不斷轉向公正、開放、多樣的演變過程。
四、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基於電腦和互聯網的教育內容更新和教育形式變革的過程,教育信息化將促進教育從固定的人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學習固定內容向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習任何內容的徹底轉變。
第三章 當代中國教育
第1節 當代中國教育的發展
一、新中國初期十七年的教育歷程
二、「文革」十年中的教育
三、改革開放以後的教育改革
第2節 當代中國教育的現狀
一、義務教育
二、高中階段教育
三、民辦教育
四、高等教育
五、教師
六、教育經費
第3節 我國的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層次結構
教育目的是國家培養什麼樣人才的總要求,是一定教育價值觀的體現。教育目的具有不同的層次結構。
二、我國的教育目的
第四章教育與人的發展
第1節 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
一、個體發展與教育的主導作用
個體發展呈現歷史性與社會性、順序性與階段性、共同性與差異性等特徵。個體發展既是現實地展開,又具有無限的發展可能性。
遺傳素質與環境對個體發展的作用均是與教育分不開的。教育的主導作用既表現為對個體的作用,也表現為對種族遺傳、對環境形成的重要影響作用。
個體的發展離不開其能動的實踐,個體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對人的發展經常有著決定性的意義。
二、發展個性是教育長期追求的目標
個性是人性在個體上的具體表現。它既反映人性的共同性,也反映其差別性。從廣義看,個性是由生理、心理、社會性諸方面一系列穩定特點所構成的;從狹義看,僅指心理特點而言,它是以世界觀為核心的一系列個性特徵的結合。
第2節 教育對人的地位的提升
一、教育即發現人的價值
二、教育即發掘人的潛能
二、教育即發掘人的潛能
四、教育即發展人的個性
個性是指個體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獨特性。
個性化是指個體在社會活動中形成獨特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過程。
個體的個性化包含個體的主體意識和個體特徵的發展,最終促成個體價值的實現。但個體的個性化與個體的社會化是統一的,教育的功能在於促進二者有機的結合與統一。
不斷地提升人的地位,是教育發展的基本走向。它反映在四個方面:教育即發現人的價值,教育即發掘人的潛能,教育即發揮人的力量,教育即發展人的個性。
第3節 教育對人的素質的培養
一、素質的含義、分類與結構
人的素質即人的本質、本性。既然人具有自然本性與社會本性,因而人的素質就應當由自然的與社會的一系列穩定特點所構成。
素質可分為三類,即先天的自然素質、先天與後天結合的心理素質、後天的社會素質。這三類素質是基本的,無論劃分為若干種素質,都必須從屬於這三類。
二、素質教育的內涵、目的與任務
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是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它可以分為做人與成才兩個層次: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偏重於共同要求;後者是前者的發展,偏重於區別對待。
素質教育有三大任務,即發展身體素質、培養心理素質、形成社會素質。這三大任務是交互作用、共同提高的。
三、素質教育與全面發展教育
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目標或落實,全面發展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內容或途徑。二者既不可彼此取代,又不可混為一談。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這一目標,就體現了素質教育與全面發展教育的統一。
第五章教師與學生
第1節 教師
一、教師職業的性質與特點
教師職業是一種專門職業,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的專業人員,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施以影響,使之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
在當代,社會賦予教師一系列重要的職業角色,教師肩負著重大的社會責任。教師只有通過專門的職業訓練,取得一定的從業資格,才能成為合格的專業人員。
二、教師職業的社會地位
三、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這一概念把教師視為一個持續發展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的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其專業水平,使其逐漸達致專業成熟的境界。相對成熟的教育專業人員,能夠信守教育理想,獻身教育工作,以學生的利益為前提;強調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參與專業決定,負起專業的責任;行為的表現較有彈性,較能容忍壓力,具有較強適應性;具有從多個角度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應用多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能力。
第2節 學生
一 、學生的本質屬性
學生是指具有發展潛能及發展需要的個體,他們是學校教育的對象,以學習為其主要任務。作為學校教育的對象,他們又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具有不同素質的個體,教育者必須承認並尊重這一事實,滿足學生受各方面發展的需要。
二、學生的社會地位
青少年學生具有獨立的社會地位,是權利的主體,依法享有生存的權利、受教育的權利、受尊重的權利和安全的權利。
三、學生的發展
學生的發展是指學生在遺傳、環境和學校教育的相互作用下其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所發生的量的和質的變化。
第3節 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一、師生在教育內容上是授受關系
二、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關系
現代的師生關系倡導的是一種以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地對待學生、熱愛學生為基礎,同時看到學生是處在半成熟的、發展中的個體,需要對他們正確的指導、嚴格的要求的民主型的師生關系。
二、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關系
現代的師生關系倡導的是一種以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地對待學生、熱愛學生為基礎,同時看到學生是處在半成熟的、發展中的個體,需要對他們正確的指導、嚴格的要求的民主型的師生關系。
第六章 當代學習理論
第1節 學習理論的一般原理
一、中國古代的學習理論
中國古代學者認為學習對於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能、培養品德和塑造人性具有積極的意義,提出了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學習過程論,並對志向、注意、興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
二、現代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強調學習刺激與反應的聯結,主張通過強化或模仿來形成與改變行為。
認知主義的學習理論強調學習是認知結構的建立與組織的過程,重視整體性與發現式的學習。
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強調學習是發揮人的潛能、實現人的價值的過程,要求學生愉快地、創造性學習。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類的大多數行為是通過榜樣作用而習得的,個體通過觀察他人行為會形成怎樣從事某些新行為的觀念,並在以後用這種編碼信息指導行動。觀察者獲得的實質上是榜樣活動的符號表徵,並以此作為以後適當行為表現的指南。
第2節 學習的心理條件
一、智力因素與學習
智力是人們對客觀事物認識活動的穩定心理特徵,是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力和注意力等心理因素的綜合。智力水平往往影響著學習水平,並制約著學習方式與學習風格。
二、非智力因素與學習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個性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對學習活動能產生巨大的動力、定向、引導、維持、調節、控制和強化作用。
第3節 知識與技能的學習
一、知識的學習過程
知識學習是指新符號所代表的觀念在學習者心理上獲得意義的過程。在知識學習中,學習者自身的認知結構、學習材料的邏輯意義以及學習者的學習心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是知識獲得的兩種基本學習方式,而把握記憶與遺忘的辯證關系,是知識保持的基本前提。
二、技能的學習過程
技能是指順利完成某項任務,經過練習而學習一種動作方式或智力活動方式。技能學習一般經歷分解模仿、整體掌握和協調熟練三個基本階段,指導、練習和反饋在技能學習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知識與技能的遷移
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影響的現象,它分為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正遷移和負遷移。「為遷移而教」,在教育實踐中對於優化教材結構和學生的認知結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4節 學生的學習差異
一、學習差異與學習風格
學習風格是學生持續一貫的帶有個性特徵的學習方式,它涉及生理的、心理的和社會的因素,制約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率,是因材施教的基本前提。
二、學習差異與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是學習者根據個人基礎與特點以及學習情境的特點和變化而採用的達到一種或多種學習目標的學習方式。其特點是揭示學習中各種變數與學習方法的關系。學習策略是可以加以訓練的,其訓練的過程也就是學會學習的過程。
三、學習差異與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育活動的基本原則之一。根據學生的學習差異組織教學,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學生個性的有效途徑。
第5節 學習理論的最新進展——多元智力理論
一、多元智力理論的基本思想
多元智力理論認為,人的智力是由言語—語言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關系智力、音樂—節奏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觀察者智力等多種智力構成,是在某種社會和文化環境的價值標准下,個體用以解決自己遇到的真正難題或生產和創造出某種產品所需要的能力。
二、多元智力理論的教育內涵
第七章當代課程理論
課程改革是當代教育改革的核心,課程研究與教學研究同樣重要。課程論側重研究教學什麼,教學論側重研究如何教學。
第1節 課程理論的發展
一、課程與課程論
課程是一個發展的概念,它是為實現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目標而規定的教學科目及它的目的、內容、范圍、分量和進程的總和,包括為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而營造的學校環境的全部內容。
課程論是根據對學科系統、個體心理特徵、社會需要的不同認識和價值取向而建立起來的關於課程編訂的理論和方法體系。
二、三大課程流派
學科中心課程論主張學校課程應以學科的分類為基礎,以學科教學為核心,以掌握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規律和相應的技能為目標。
人文主義課程論主張課程應有益於人的尊嚴、人的潛能在教育過程中得到實現和發展,強調不能以成人的標准判斷兒童,應根據兒童的心理發展特徵和心理發展要求確定課程。
社會再造主義課程論強調社會對教育的制約作用,主張根據社會的需要確定教育目的和課程活動,重視道德教育和社會權威的作用。
第2節 課程結構
一、當代課程的目標和內容結構
二、當代課程的基本形式結構
學科課程是依據教育目標和受教育者的發展水平從各門學科中選擇內容、組成學科,以學科的邏輯體系制定標准、編寫教科書、規定教學順序、教學周期與學時、學科教學的課程。它是學校課程的基本形式。
活動課程以兒童興趣的發展為中心,是圍繞兒童從事某種活動的動機組織的課程。
潛在課程也稱隱性課程,是廣義學校課程的組成部分,與顯性課程相對。它以潛在性和非預期性為主要特徵。它不在課程規劃中反映,不通過正式教學進行,通常體現在學校和班級的情境之中,包括物質情境(如學校建築、設備)、文化情境(如教室布置、校園文化、各種儀式活動)、人際情境(如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學風、班風、校風),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促進或干擾教育目標的實現。
第3節 課程設計的理論與實踐
一、課程設置
設置即教學計劃,是課程總體規劃。它依據一定的培養目標選擇課程內容,確定學科門類及活動,確定教學時數,編排學年及學期順序,形成合理的課程體系。
二、課程標准和教科書
課程標準是單科課程的總體設計,它從整體上規定某門課程的性質及其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它是整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系統工程中的一個重要樞紐。
教科書是依據課程標准和學生的接受能力編寫的教學用書,它是教程和學程的共同依據,必須體現教法與學法的一致性,它的廣度和深度必須體現為課程標准與學生的可接受性的一致性。
第4節 我國當代課程改革
一、我國課程改革的歷史
我國課程改革適應了社會政治、經濟形勢的客觀要求,體現了社會發展的需要,形成了不同階段的獨特的特點。
二、我國當前的課程改革
第八章當代教學理論
第1節 教學與教學理論
一、教學的概念
教學即教師引起、維持、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方式。教師行為包括主要行為(如呈示、對話、輔導等)和輔助行為(如激發動機、教師期望、課堂交流和課堂管理等)兩大類別。
二、教學理論及其歷史演變
教學理論是關於教學情景中教師行為(如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規定或解釋。它關注的是一般的、規律性的知識,旨在指導教學的實踐。
三、1949年以後我國教學理論的發展
第2節 哲學取向的教學理論
一、教學目的
二、教學階段
三、教學內容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系統地傳授知識的教學方法,包括講述、講解、講演三種基本方式。
圖例講解法是指教師運用語言、文字、聲像、實物及實際演示等各種手段傳遞信息,學生通過各種感受器官及操作活動接受信息的教學方法。
第3節 行為主義的教學理論
一、教學目標
二、教學過程
三、教學方法
程序教學是指將教材分成連續的小步子,嚴格地按邏輯編成程序的一種自動教學模式。
第4節 認知教學理論
一、教學目標
二、教學原則
三、教學內容
知識結構是指某一知識領域內事實、概念、觀念、公理、定理、定律等的組合方式。
四、教學方法
發現法是指學生運用教師提供按發現過程編制的教材或材料進行「再發現」,以掌握知識並發展創造性思維與發現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
第5節 情感教學理論
一、教學目標
二、教學階段
三、教學方法
意義學習是一種全人參與、自我發起、自我評價並使個體的行為、態度、個性以及在未來選擇行動方式時發生重大變化的學習。
非指導性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情感為基調、教師是促進者、學生自我發起的學習與教學模式。
四、師生關系
第6節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
一、建構主義是當代教學理論的一場革命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但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
二、建構主義教學觀
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教學要把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
生長點,引導他們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它認為學習是在社會文化背景下,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的過程。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⑶ 談教育體制改革:是否有必要縮短教育年限
世界幸福專家普遍認為,幸福是人類最終的追求——學生當然也不例外。中國幸福學認為,人生就是追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過程——人們的學生階段當然也不例外。 什麼是幸福?中國幸福學認為,因為:1 任何人獲得的任何一個幸福 都存在有一個前提,即渴求。2 任何人獲得的任何一個幸福都是在渴求被滿足或部分被滿足的時候得到的。所以,幸福的定義就是:幸福是人們的渴求在被得到滿足或部分被得到滿足時的感覺,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 如果我要問中國的學生們幸福嗎?絕大部分學生都會回答:不幸福。這個答案應該是不爭的事實。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討論教育改革的問題。本文將以中國幸福學的理論為基礎來著重討論中國的教育制度的改革問題。 中國的大部分中小學生為什麼不幸福呢?中國幸福學認為,人是時代的產品,時代是能影響人們意識的所有客觀環境。我們中小學生的時代主要是什麼呢?是要求學生為了考大學,考好大學,而一定要做學習優秀的好學生。 然而,優秀的學生只能是少數人,而且必須是少數人,所以大多數學生的渴求必將是無法實現的。因為幸福是渴求被滿足後的愉悅感覺,所以在當今教育制度的約束和引導下,大部分學生必將無法獲得一個幸福的學生時代。 目前教育改造方案:一,消除國家認可的學歷證明中名校身份,全國統一考試,統一畢業證書。(不可行) 二,消除高等教育非在校畢業生學歷證書的不平等待遇,制定統一的畢業證書,取消證書中的「函授」及「自學」等歧視性字樣。(不可行)三,逐步取消大學收費制,改為義務教學制。(不可行)四,減少英語成績在大部分學科中的比重。(不可行)五,大力增加有關精神文化方面學科的數量,給更多的,有不同愛好的學生提供高等教育的機會。(不可行) 以上均不可行。那麼,可行的是什麼呢?縮短教育年限,才可行。
⑷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實行的義務教育是多少年
西方發達國家普遍實行的國家免費「義務」教育制度,至於具體年限不太固定,但是肯定高於中國的九年義務教育。
⑸ 什麼是預期人均受教育年限
預期受教育年限的定義與計算_邱國版華_新浪博客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03788c010008rr.html
⑹ 義務教育時間最長的國家
在國際上,免費義務教育存在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義務教育是免除學費,廣義的義務教育是免除書本費、交通費、住宿費等等因學生上學產生的費用。另外,免費義務教育的年限長短,是否包含學前教育,是否包含殘疾兒童教育等也從某種角度反映了不同國家對教育的不同態度。
目前泰國時間最長
⑺ 簡述世界現代教育發展的基本特徵
世界現代教育發展的基本特徵共有六點,具體如下:
第一、教育形態發生重大變化;
第二、大力加強基礎教育,不斷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第三、加強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溝通和結合,職業教育多層次地發展;
第四、精英化高等教育與大眾化高等教育同時推進;
第五、國際教育合作與交流日益頻繁;
第六、終身教育體系在逐步構建。
現代教育的核心是科學教育:
教育的內容是科學的,教育的方法也是科學的。沒有科學教育就沒有現代教育。與科學教育相對立的是宗教教育或建築在信仰基礎上的教育;它在本質上不同於經驗性的教育或限於見聞和感性活動的常識教育;它 還打破了在它之前的所謂文雅教育或古典文化教育的局限。
現代教育要求學生系統地學習科學知識包括基礎學科和各有關的專業科學知識,學習和掌握綜合(基本)技術和有關的專門技術,進行動手和實踐能力的訓練,培養追求真理、探索、創新、獻身科學為人類造福的科學精神,教育方法遵循科學的認識論路線,理論聯系實際,重視理論,重視觀察、實驗、操作和社會實踐。
⑻ 世界人均受教育水平排名
我是來當雷鋒的!
排名 國家 平均受教育年限 對應文化程度
1 挪威 12.6 大學一年級
2 紐西蘭 12.5 大學一年級
3 美國 12.4 大學一年級
4 捷克 12.3 大學一年級
5 德國 12.2 大學一年級
6 加拿大 12.1 大學一年級
7 帛琉 12.1 大學一年級
8 喬治亞 12.1 大學一年級
9 澳大利亞 12.0 大學一年級
10 愛沙尼亞 12.0 大學一年級
11 以色列 11.9 高中三年級
12 瑞典 11.7 高中三年級
13 荷蘭 11.6 高中三年級
14 韓國 11.6 高中三年級
15 愛爾蘭 11.6 高中三年級
16 斯洛維尼亞 11.6 高中三年級
17 日本 11.6 高中三年級
18 斯洛伐克 11.6 高中三年級
19 拉脫維亞 11.5 高中三年級
20 丹麥 11.4 高中三年級
21 烏克蘭 11.3 高中三年級
22 匈牙利 11.1 高中三年級
23 瑞士 11.0 高中三年級
24 立陶宛 10.9 高中二年級
25 比利時 10.9 高中二年級
26 奧地利 10.8 高中二年級
27 亞美尼亞 10.8 高中二年級
28 斐濟 10.7 高中二年級
29 黑山 10.6 高中二年級
30 法國 10.6 高中二年級
31 保加利亞 10.6 高中二年級
32 羅馬尼亞 10.4 高中二年級
33 冰島 10.4 高中二年級
34 西班牙 10.4 高中二年級
35 安道爾 10.4 高中二年級
36 阿爾巴尼亞 10.4 高中二年級
37 哈薩克 10.4 高中二年級
38 薩摩亞 10.3 高中二年級
39 芬蘭 10.3 高中二年級
40 湯加 10.3 高中二年級
41 列支敦斯登 10.3 高中二年級
42 塞爾維亞 10.2 高中二年級
43 希臘 10.1 高中二年級
44 義大利 10.1 高中二年級
45 盧森堡 10.1 高中二年級
46 中國香港 10.0 高中二年級
47 波蘭 10.0 高中二年級
48 烏茲別克 10.0 高中二年級
49 馬爾他 9.9 高中一年級
50 土庫曼 9.9 高中一年級
51 古巴 9.9 高中一年級
52 馬紹爾群島 9.8 高中一年級
53 俄羅斯聯邦 9.8 高中一年級
54 塔吉克 9.8 高中一年級
55 克羅埃西亞 9.8 高中一年級
56 塞普勒斯 9.8 高中一年級
57 智利 9.7 高中一年級
58 摩爾多瓦 9.7 高中一年級
59 牙買加 9.6 高中一年級
60 馬來西亞 9.5 高中一年級
61 巴林 9.4 高中一年級
62 塞席爾 9.4 高中一年級
63 巴拿馬 9.4 高中一年級
64 巴貝多 9.3 高中一年級
65 白俄羅斯 9.3 高中一年級
66 阿根廷 9.3 高中一年級
67 吉爾吉斯斯坦 9.3 高中一年級
68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9.3 高中一年級
69 英國 9.3 高中一年級
70 特里尼達和多巴哥 9.2 高中一年級
71 玻利維亞 9.2 高中一年級
72 安地卡及巴布達 8.9 初中三年級
73 波札那 8.9 初中三年級
74 菲律賓 8.9 初中三年級
75 新加坡 8.8 初中三年級
76 密克羅尼西亞 8.8 初中三年級
77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8.7 初中三年級
78 秘魯 8.7 初中三年級
79 約旦 8.6 初中三年級
80 亞塞拜然 8.6 初中三年級
81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8.6 初中三年級
82 汶萊 8.6 初中三年級
83 格瑞那達 8.6 初中三年級
84 南非 8.5 初中三年級
85 墨西哥 8.5 初中三年級
86 巴哈馬 8.5 初中三年級
87 烏拉圭 8.5 初中三年級
88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8.4 初中三年級
89 哥斯大黎加 8.3 初中三年級
90 蒙古 8.3 初中三年級
91 聖露西亞 8.3 初中三年級
92 斯里蘭卡 8.2 初中三年級
93 馬其頓共和國 8.2 初中三年級
94 巴勒斯坦 8.0 初中三年級
95 貝里斯 8.0 初中三年級
96 蓋亞那 8.0 初中三年級
97 黎巴嫩 7.9 初中二年級
98 吉里巴斯 7.8 初中二年級
99 沙烏地阿拉伯 7.8 初中二年級
100 葡萄牙 7.7 初中二年級
101 巴拉圭 7.7 初中二年級
102 多米尼克 7.7 初中二年級
103 委內瑞拉 7.6 初中二年級
104 厄瓜多 7.6 初中二年級
105 中國 7.5 初中二年級
106 薩爾瓦多 7.5 初中二年級
107 加彭 7.5 初中二年級
108 納米比亞 7.4 初中二年級
109 哥倫比亞 7.3 初中二年級
110 卡達 7.3 初中二年級
111 利比亞 7.3 初中二年級
112 伊朗 7.3 初中二年級
113 辛巴威 7.2 初中二年級
114 蘇利南 7.2 初中二年級
115 模里西斯 7.2 初中二年級
116 巴西 7.2 初中二年級
117 多明尼加 7.2 初中二年級
118 史瓦濟蘭 7.1 初中二年級
119 迦納 7.1 初中二年級
120 阿爾及利亞 7.0 初中二年級
121 肯亞 7.0 初中二年級
122 萬那杜 6.7 初中一年級
123 泰國 6.6 初中一年級
124 尚比亞 6.5 初中一年級
125 宏都拉斯 6.5 初中一年級
126 突尼西亞 6.5 初中一年級
127 土耳其 6.5 初中一年級
128 埃及 6.4 初中一年級
129 科威特 6.1 初中一年級
130 喀麥隆 5.9 小學六年級
131 剛果(布) 5.9 小學六年級
132 賴索托 5.9 小學六年級
133 馬爾地夫 5.8 小學六年級
134 印尼 5.8 小學六年級
135 柬埔寨 5.8 小學六年級
136 尼加拉瓜 5.8 小學六年級
137 敘利亞 5.7 小學六年級
138 伊拉克 5.6 小學六年級
139 阿曼 5.5 小學六年級
140 越南 5.5 小學六年級
141 赤道幾內亞 5.4 小學六年級
142 多哥 5.3 小學六年級
143 馬達加斯加 5.2 小學六年級
144 坦尚尼亞 5.1 小學六年級
145 奈及利亞 5.0 小學六年級
146 海地 4.9 小學五年級
147 巴基斯坦 4.9 小學五年級
148 孟加拉國 4.8 小學五年級
149 烏干達 4.7 小學五年級
150 寮國 4.6 小學五年級
151 索羅門群島 4.5 小學五年級
152 塞內加爾 4.5 小學五年級
153 安哥拉 4.4 小學五年級
154 印度 4.4 小學五年級
155 摩洛哥 4.4 小學五年級
156 巴布亞紐幾內亞 4.3 小學五年級
157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4.2 小學五年級
158 馬拉維 4.2 小學五年級
159 瓜地馬拉 4.1 小學五年級
160 緬甸 4.0 小學五年級
161 賴比瑞亞 3.9 小學四年級
162 吉布地 3.8 小學四年級
163 茅利塔尼亞 3.7 小學四年級
164 中非共和國 3.5 小學四年級
165 維德角 3.5 小學四年級
166 剛果民主共和國 3.5 小學四年級
167 厄利垂亞 3.4 小學四年級
168 盧安達 3.3 小學四年級
169 阿富汗 3.3 小學四年級
170 象牙海岸 3.3 小學四年級
171 貝南 3.3 小學四年級
172 尼泊爾 3.2 小學四年級
173 蘇丹 3.1 小學四年級
174 獅子山 2.9 小學三年級
175 葛摩 2.8 小學三年級
176 甘比亞 2.8 小學三年級
177 東帝汶 2.8 小學三年級
178 蒲隆地 2.7 小學三年級
179 葉門 2.5 小學三年級
180 不丹 2.3 小學三年級
181 幾內亞比索 2.3 小學三年級
182 馬里 2.0 小學三年級
183 幾內亞 1.6 小學二年級
184 查德 1.5 小學二年級
185 衣索比亞 1.5 小學二年級
186 尼日 1.4 小學二年級
187 布吉納法索 1.3 小學二年級
188 莫三比克 1.2 小學二年級
⑼ 西方有義務教育是幾年
義務教育並不是中國本土產生的教育制度,所謂均衡發展的法律及政策要義,還需要從義務教育的歷史沿革談起。
義務教育的英文是Compulsory Ecation,字面上看就是強迫教育。國際上的一般定義是,根據國家法律規定對適齡兒童實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強迫的、免費的學校教育。1619年德意志魏瑪邦公布學校法令,規定父母必須送6至12歲兒童少年入學,否則政府將強迫其履行義務,這一法令被公認為世界義務教育的發端。隨著資本主義工商業和現代工業生產方式在全球的發展,各國都開始對青少年進行普遍的、一定程度的教育,以滿足社會對掌握一定文化知識的勞動力和公民的需求。英、法、美等國大多在19世紀中後期開始義務教育立法,實施之初,均為初等普通教育,以後年限逐漸延長,直至中等教育階段。
現代國家通過立法實施義務教育,成為越來越普遍的做法。1948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倡議,「每個人均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各國憲法都有涉及教育基本權利的規定。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目前全世界有170多個國家通過立法實施義務教育制度。由於各國情況不同,義務教育法律條文不盡相同,但共同之處是:明確規定義務教育的對象、目的、內容和年限,規定政府在學校設立和管理方面的責任、學校與宗教分離、家長對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責任、經費來源和分配、實行免費及其他補貼措施等。一國要進行義務教育立法,就必須在教育的強制性、免費性、普惠性(也稱無歧視性或普及性)三個方面達成基本共識。
如果政府提供的義務教育差別很大,致使一部分公立學校配置辦學條件和師資水平很高甚至超標准,另外一部分公立學校卻基本條件不能達標,就無法體現普惠性的基本要求,也就背離了義務教育立法原則。所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有別於其他教育的帶有根本性的特徵,構成了義務教育制度的一個基本屬性。
經過近百年沿革,各國義務教育在堅持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的前提下,已經分化為具有代表性的兩類運作模式。
福利化公立學校均衡發展模式。如歐洲多數國家和阿拉伯國家,政府在社會事業全面福利化的政策框架內,把所有公辦學校費用都包下來,在那裡很難找到私立中小學,有的國家甚至從學前教育到大學都免費。再如日本和韓國,多年實行義務教育「平準化」政策,公立學校不僅通過財政支出全覆蓋,而且城鄉學校建設通常使用同一張圖紙,既沒有薄弱校,也沒有豪華校。日韓的義務教育辦學宗旨是,盡量不在義務教育提供富裕階層歧視其他階層的機會。
公立學校均衡發展兼顧選擇需求模式。如美國,主要體制模式是在保證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充分供給前提下,適應不同階層的選擇性需求。美國實行教育分權制,各州義務教育年限略有不同,但除聯邦和州財政專項資助補貼外,主要依靠學區收取專門的教育稅(財產稅),來支付義務教育公立學校費用。由於富人和窮人所繳稅額不同,所得政府補貼也不同,即使富人區學校所得政府補貼少,但納稅額足以支撐質量上好的公立學校。相反,低收入階層聚居區甚至貧民窟的學校雖有政府補貼,但很難聘到高質量教師。有些富人家庭連所居住學區高質量公立學校都不滿意,而把孩子送進高收費私立學校。
其他發展中國家情況大體如此,如印度,在城市既有很好的公立中小學,也有高收費私立學校,但農村學校質量普遍偏低,農村學校正式教師都是公務員待遇,當財政不足時鄉村就沒有足夠的教師或教學點,於是,有的地區村民集資聘請識字青年教孩子學習。也有個別發展中國家,試驗舉辦少量優質公辦校,收取低於私立學校的額外費用,提供的是准精英化教育。
無論是福利化模式,還是兼顧選擇模式,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與促進公平基本政策取向有直接關系。一個比較共同的特點是政府全額負擔公辦學校支出,提供免費程度不同的義務教育,保證基本入學機會公平。同時,部分國家對義務教育階段的非公共服務留出一定選擇空間,通常是滿足有額外支付能力的中高收入階層的選擇需求。顯然,不同國家在公共教育資源配置方式上存在著政策價值取向的差異。
⑽ 世界上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的國家都有哪些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目前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有170多個已經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免費義務教育。發達國家大多普及了10年以上(含10年)義務教育,其中經合組織國家義務教育年限基本都在12年左右(請參見圖片),並且正在向15年義務教育邁進。
十二年義務教育,是指將高中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范圍之內從而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中國特區、民族地區、浙江、廣東、河北多地都嘗試了高中免費教育,取得很好反響。但主要還集中在民族地區、沿海等發達地區,沒有大范圍普及。
2017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代表熱議十二年義務教育。有政協委員提議要在全國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對此,社會各方意見不一,有學者認為時機尚不成熟,有學者認為中國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因此,關於在全國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的提案還在進一步論證之中。
目前已經實行12年義務教育的城市
2006年6月 陝西省吳起縣
2007年 廣東省珠海市
2010年8月 江西省德興市
2010年10月 福建省福州馬尾區
2011年3月 湖南省吉首市
2011年9月 江蘇省南京市
2011年12月 福建省晉江市[8]
2012年 內蒙古自治區
2014年8月 福建省「漳州開發區」
2015年8月 廣東省深圳市
2016年 湖北省興山縣、青海省「六州地區」、四川省「民族地區」、雲南省迪慶州與怒江州、新疆自治區吉木薩爾縣、湖南省長沙市、陝西省
2002年,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就開始對低保家庭學生、孤兒學生、特困學生和部分山區義務段學生實施免費。2004年2月20日,鄞州區出台政策,進一步實施全免
《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的總目標是到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適應初中畢業生接受良好高中階段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