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行政機關作岀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為多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規定:
第四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⑵ 行政訴訟中如何權衡訴權保障與起訴期限的關系
一、《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是對不須以申請復議為前提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起訴期限的規定。如果法律規定的起訴期限不足三個月的(如十五日、三十日),可按其規定辦理。但法規及其他規范性文件規定的起訴期限不足三個月的,因其與行政訴訟法的該條規定相抵觸而無效。 如果行政機關規避法律,向當事人告知的起訴期限少於法律的規定,當事人在行政機關告知的期限外,相關法律規定的期限內仍有權提起訴訟。如果當事人超過相關法律規定的期限,但在三個月以內起訴的,人民法院仍不能認為其超過了起訴期限。因為當事人可能會因行政機關的告知錯誤而失去在相關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提起訴訟的機會,所以有必要對其起訴期限予以適當延長,但不能超過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的三個月的期限。如果行政機關因失誤向行政相對人告知的起訴期限長於相關法律規定的期限,相對人起訴時即使超過了相關法律的規定,只要未超過行政機關告知的期限,人民法院也應認為其起訴有效。因為相對人超過了相關法律規定的期限,是行政機關告知錯誤造成的,其責任不在相對人。 二、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規定,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復議法》第十九條規定,復議機關不予受理或在收到復議申請書之日起兩個月內不作答復的,復議申請人可以在收到不予受理決定之日起或行政復議期滿之日十五日內,提起訴訟。 需要注意的有兩點:①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必須先申請復議,應當是法律、法規的規定。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規定的,對當事人和人民法院不具約束力,當事人可直接起訴;②復議期限為自收到復議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從及時解決糾紛,提高復議效率角度出發,法律、法規及其他規范性文件規定的復議期少於六十日的,應當認定其有效;如果超過六十日的,因其與復議法第三十一條相沖突,應為無效。 三、《最高法院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行訴法解釋》)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訴權或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應當知道訴權或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其期限為三個月或該具體行政行為所適用的相關法律規定的時間。但從知道或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兩年。這里的兩年是絕對期限,超過兩年起訴的應為無效。 行政機關作出的事實行為和復議決定書未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起訴期限的,也適用該規定。 四、《行訴法解釋》第四十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其起訴期限應按相關法律規定執行,不能一概按三個月計算;並且此種情況下不再適用上條有關起訴期限的規定。 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這是有關行政案件最長訴訟時效的規定,無論何種理由,當事人超過這個期限起訴的,人民法院不再受理。該條規定不僅適用於《行訴法解釋》施行後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而且適用於該解釋和行政訴訟法施行前的具體行政行為。因為知道具體行政行為的內容是有關利害關系人決定是否提起訴訟的前提和基礎。雖然具體行政行為是在該解釋或行政訴訟法施行前作出的,但有關當事人在其施行後才得知,其原因在於行政機關未向有關利害關系人履行告知義務。為充分保護有關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應當允許其對該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 五、《行政法解釋》第三十九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法律、法規、規章或其他規范性文件規定的期限內拒不履行、拖延履行或不予答復的,申請人可以在期滿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有關法律及規范性文件未規定履行有關職責的期限的,行政機關應當在該條規定的六十日的期限內履行。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應遵從上述期限。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拖延履行的,申請人當即就可起訴。 六、《行訴法解釋》第四十三條規定,由於不屬於起訴人自身的原因超過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訴訟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不屬於起訴人的原因不僅包括被告的行為,而且還包括自然災害、戰爭及其他人的行為。同樣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不僅指被告實施的,而且還包括其他機關。 《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四條第三款規定,被告認為原告起訴超過法定期限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所以對原告超過起訴期限的起訴,人民法院也應受理,庭審查證無法定理由的,裁定駁回起訴。
⑶ 行政訴訟的起訴期限為2年是指什麼情況下
朋友你好:
你所說的司法解釋第41條和你後面說的3個月的期限就是個特殊和一般的關系,可以這樣理解:
(1)一般情況下,行政相對人應該在知道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到人民法院起訴。
(2)但是行政機關沒有告知相對人可以在3個月內到法院起訴的,就可以適用司法解釋第41條,實際41條有2層含義,一方面是相對人應該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之日起3個月內進行起訴,另一方面是,如果不知道或者無從知道訴權,起訴期限則是從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2年內進行起訴,否則就過了訴訟時效。
不知道這樣解釋,你是否明白,如果滿意,請採納。
⑷ 行政機關作岀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為多少
這種情形,以行政相對人事實上知悉自己訴權的時間起,進行計算。相對人就行政機關的具體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應當在知道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3個月內提出。
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
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定
⑸ 行政訴訟中未告知訴權或者起訴期限
我認為是有書面通知和口頭通知,如作出行政處罰後在處罰通知上有訴權或者起訴期限,在法律上就推定行政相對人應當知道.也可以是口頭告知,只要達到行政相對人明白就可以了
⑹ 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有效時間是多長
合同糾紛、民事訴訟法的訴訟時效為二年。
經濟糾紛一般是按照民事法律的原則來處理的,通常情況下,經濟糾紛的訴訟時效也是2年,一種比較特殊情況是關於涉外經濟技術合同引起的糾紛訴訟時效是4年;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九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3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申請人不服得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6)告知訴權和起訴期限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起訴有效時間
《民法通則》135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民法通則》136條規定:「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l)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2)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4)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失的。」
《民法通則》137條規定:「訴訟時效的起算是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計算。但是,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民法通則》147條規定:「不服地方法院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級法院提起上訴。」
《民事訴訟法》135條規定:「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法院在立案之日起的6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延長6個月;還需延長的,經上級法院批准。」
《民事訴訟法》146條規定:「簡易程序審結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審結。」
《民事訴訟法》159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民事訴訟法》147條規定:「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副本送達上訴人。
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答辯狀,應當在五日內連同全部案卷和證據,報送第二審人民法院。
⑺ 向法院起訴有何時間限制
法院受理了才會通知啊,你起訴法院還要排期受理
⑻ 訴訟有效期多少
合同糾紛、民事訴訟法的訴訟時效為二年。
經濟糾紛一般是按照民事法律的原則來處理的,通常情況下,經濟糾紛的訴訟時效也是2年,一種比較特殊情況是關於涉外經濟技術合同引起的糾紛訴訟時效是4年;
行政訴訟時效的種類:有關行政訴訟時效期限的規定散見於《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最高法院司法解釋、以及各部門行政法中,其中時間長短千差萬別,理論及司法實務因此從未做任何劃分,參照我國民法通則將民事訴訟時效劃分為普通訴訟時效,特殊訴訟時效和最長訴訟時效的做法,並依是否提起行政復議,試對行政訴訟時效的種類作一劃分。
1、普通訴訟時效:
(1)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為3個月。《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3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經復議向法院提起訴訟的為15日。《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申請人不服得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趣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特殊訴訟時效:
(1)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特殊訴訟時效,其中有15日(郵政法、統計法、水污染防治法、葯品管理法等)、30日(漁業法、森林法、土管法等);
(2)經復議向法院提起訴訟的特殊訴訟時效,其中有5日(治安管理處罰條例)、30日(海關法)、3個月(專利法)。
3、最長訴訟時效:2000年3月10日施行的行政訴訟解釋,將行政訴訟最長時效分為兩種,(1)行政相對人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但未被告知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為2年:即第四十一條「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定。
(2)行政相對不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涉及不動產的為20年,其他的為5年:即第四十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⑼ 提起行政訴訟未告知訴權和起訴期限怎麼辦
首先,起訴期限的起算舊行政訴訟法規定是「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提出,而新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是「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對比新舊行訴法規定,除了起訴期限發生變化外,用詞也發生了變化,增加了「應當知道」。
如何確定起訴期限的起算日期,即如何理解新行訴法第四十六條,沒有明確的司法解釋。原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二十三條如何理解的復函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內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是指有證據表明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的日期,或者根據一般規律推定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的日期,即勞動爭議發生之日。「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是勞動爭議仲裁申訴時效的開始。因此,「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不應從侵權行為終結之日起計算。」
因此,筆者認為根據行訴法第四十六條之規定,行政訴訟期限起算日期為有證據表明當事人知道行政行為的日期。
其次,原行訴法解釋第四十一條,對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未告知當事人訴權和起訴期限的,作了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才計算起訴期限的規定。適用原行訴法解釋第四十一條的前提是行政機關未告知當事人的訴權或者起訴期限,起訴期限起算日是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
⑽ 只告知訴權,未告期效,
勞動局作出的工傷認定決定書送達你簽收,視為你知道該文書的的內容,你因為自己的原因錯過了復議,訴訟期限。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申訴,你可以找勞動局上一級進行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