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9年新個稅累計扣除的問題
您好 ,於2019年起實施的新個稅法,首次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綜合按年計征個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規定,工資薪金所得將採用累計預扣法來預繳個稅,其餘三類收入按次或按月預扣預繳。這與此前個稅代扣代繳的方式存在明顯差異,不僅需要勞動性收入來源多樣的納稅人辦理年度匯算清繳,而且納稅人每個月到手的工薪所得收入也將發生變化。
工薪所得預繳稅額遞增
工資薪金所得所適用的累計預扣法,需要根據各月累計收入減去對應的各種扣除,對照預扣率表,計算出累計應納稅額後,再減去當年已繳稅額,來確定當期應繳稅額。
由於每年年初累計收入較低,適用較低的預扣率,預繳稅額較低,稅後收入會高於個稅法修訂前,但隨著累計收入的增加,適用的預扣率逐漸提高,到年末月份,預繳稅額會高於年初。也就是說,一年之內,同樣的工薪所得收入,每月的預繳稅額會逐漸增加,到手收入會逐漸減少。
舉例來說,張某每月工薪所得3.4萬元,需繳納「五險一金」5000元,每月可以扣除5000元免徵額和4000元的專項附加扣除,按月稅率方式下,其每月應繳稅額為固定的2590元,但在累計預扣預繳法下,1月預繳預扣稅額為600元,隨後逐漸遞增,到12月預繳預扣稅額達到4000元。
這兩種方法下,張某年應繳稅額相同,但與按月稅率繳稅相比,累計預扣預繳方式相當於將一部分稅額推遲了一段時間,對納稅人來說是件好事。
不過,工薪族以前每月稅後收入基本穩定,2019年起每月稅後收入將出現浮動,這需要納稅人做好財務規劃,合理預測和管理個人和家庭的現金流。
如果由於更換工作或其他原因,張某在6月沒有工薪收入,其7月累計應納稅所得額將發生變化,並不是12萬元,還要扣除6月的免徵額和專項附加扣除,即11.1萬元,累計預扣預繳稅額降至8480元,當月預扣稅額降至1000元,隨後各月也會相應調整。
如果張某隻有工薪所得收入,也不能享受大病醫療支出專項附加扣除,那麼其全年預扣預繳稅額仍將與應繳稅額相同,無需辦理年度匯算清繳。但如果張某在12月沒有工薪所得,或者9-11月沒有工薪收入,而12月的應納稅所得額又不能完全覆蓋9-11月的免徵額和專項附加扣除,那麼張某需要在年度匯算清繳時,申請退稅。
其他三類綜合所得按老辦法預扣預繳
工薪所得之外的三類綜合所得,基本沿用此前的老辦法,按次或者按月預扣預繳個稅。即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減除一定費用後,按20%預扣率預扣預繳;勞務報酬減除一定費用後,適用20%-40%的超額累進預扣率。這三類所得在預扣預繳時未考慮專項附加扣除,並且適用了較高的預扣率,對以這三類收入為主的納稅人來講,很可能需要在年度匯算清繳時辦理退稅。
假設李某為自由職業者,沒有工資薪金收入,一個納稅年度內有五次勞務報酬收入,每次4萬元。那麼李某每次取得勞務報酬收入時,須預扣預繳個稅40000*80%*30%-2000=7600元,全年預扣預繳38000元。而即使是不考慮「五險一金」和專項附加扣除,李某的年應納稅額也只有(200000-60000)*10%-2520=11480元,預扣預繳環節多繳稅26520元,需要在年度匯算清繳時申報退稅。
但對工薪所得已經較高的納稅人來說,其勞務報酬、稿酬、特許使用費的預扣率很可能低於其年綜合所得適用的個稅稅率,在匯算清繳時需要補稅。
以前述張某為例,其年工薪應納稅所得為24萬元,此外還有特許使用費10萬元,在預扣預繳環節分別預繳了31080元和16000元(100000*80%*20%)。其年度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為32萬元(24萬+10萬*80%),應納稅額為48080元(320000*25%-31920),在年度匯算清繳環節需要補稅1000元。
有財稅研究人士認為,對勞務報酬、稿酬、特許使用費這三種綜合所得,沿用原有方式預扣預繳個稅,並沒有對費用扣除重新設計,顯示綜合計征並不完善。採用較高的預扣率,會增加年度匯算清繳的壓力,比如一些參與科研項目、獲得勞務報酬的大學生,基本都會存現預繳稅額過多的情況,有的甚至不需要交納個稅,但在這種操作方式下,則需先預繳然後辦理退稅,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
關於個人所得稅的相關問題就介紹到這里,以上回答供您參考,希望可以幫到您,歡迎您為我們點贊及關注我們,謝謝。
❷ 個稅-房貸抵扣-期限咨詢
現在工資個稅採用的是累計預扣法徵收
累計預扣法簡單理解就是逐月累計收入和扣除金額,然後再按稅率計算應納稅額
所以就算你2月3月達不到扣除標准,房貸專項扣除也是可以繼續累加計算的
1月累計房貸專項扣除1000,2月累計2000,3月累計3000以此類推
❸ 為什麼個稅累計算交稅要比以前單個月計算在合計個稅要多,那個稅累計計算是要多交個稅,請高手幫解釋一下
不會多交,可以看下以下案例:
【案例一】小王是公司財務經理,2019年1月份的工資薪金收入為16 000元,繳納三險一金等1 600元。家中老人的年齡超過了60歲,並考取了在職研究生,且用住房公積金購買了首套住房。則小呂的1月份預扣預繳應納稅額計算如下:
小呂可辦理的專項附加扣除=2 000(贍養老人專項扣除)+400(繼續教育專項扣除)+1 000(住房貸款利息扣除)=3 400(元);
1月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16 000-5 000-1 600-3 400=6 000(元);
對應稅率為3%;
2月預繳預扣1月應納稅額=(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已預扣預繳稅額=6 000×3%=180(元)。
沒有每個月的實際收入數據和每月扣除的相關數據,不能直接計算出最終應繳稅額,可以參考上述案例實際計算。
❹ 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納稅的期限是長時間
(1)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在納稅年度終了後3個月內向主管稅專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屬
(2)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獨資、合夥企業投資者取得的生產、經營所得應納的稅款,分月預繳的,納稅人在每月終了後15日內辦理納稅申報;分季預繳的,納稅人在每個季度終了後7日內辦理納稅申報。納稅年度終了後,納稅人在3個月內進行匯算清繳。
(3)納稅人年終一次性取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的,自取得所得之日起30日內辦理納稅申報;在1個納稅年度內分次取得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的,在每次取得所得後的次月15日內申報預繳,納稅年度終了後3個月內匯算清繳。
(4)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納稅人,在納稅年度終了後30日內向中國境內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
(5)除上述情況外,納稅人取得其他各項所得須自行申報納稅的,在取得所得的次月15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
❺ 個稅的申報期什麼時候截止
根據2019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個稅法第十四條規定:扣繳義務人應該在發放回工資的次月15日內辦理扣繳或答預扣繳申報。 在次月的15號之前辦理都是可以的,也就是單位必須在上個月15號前申報下個月員工的工資個稅。
按照現行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扣繳義務人每月預扣、代扣的稅款,應當在次月十五日內繳入國庫,並向稅務機關報送扣繳個人所得稅申報表。因此,扣繳義務人2019年1月份實際支付「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等代扣的個人所得稅,應當在2019年2月征期進行扣繳申報(即:填報《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表》,也就是通常所稱的「明細申報」)並繳納稅款,此時該筆稅款的 稅款所屬月份應為2019年1月。
(5)個稅累計期限擴展閱讀:
扣繳義務人自2019年1月1日起向員工發放工資並計算和預扣個人所得稅時,可以扣除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專項附加扣除,自2019年2月1日起扣繳客戶端才會支持新的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表的提交上傳功能。
因此,也要求扣繳義務人2019年1月份實際支付「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等代扣的個人所得稅,應當在2019年2月征期進行扣繳申報並繳納稅款。
❻ 個人所得稅扣除最長的期限
個人所得稅扣除期限最長不得超一個納稅年度。具體規定如下:
居民個人取得工資版、薪金所得時,可權以向扣繳義務人提供專項附加扣除有關信息,由扣繳義務人扣繳稅款時減除專項附加扣除。納稅人同時從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並由扣繳義務人減除專項附加扣除的,對同一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只能選擇從一處取得的所得中減除。
居民個人取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當在匯算清繳時向稅務機關提供有關信息,減除專項附加扣除。
❼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期限是多久
比如2月的
個人所得稅
得在3月15日之前申報納稅!如果遇到
法定節假日
,會順延!
❽ 2019年新個稅累計扣除的問題
《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你那第61號)第六條規定,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應當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並按月辦理扣繳申報。新的個人所得稅法採用的累計預扣法,與舊法最大的區別是「按年計算、按月預繳」,計算過程如下:1、計算公式: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公式里的每一項都是一個全年累計數。
公式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止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
2、按照稅法規定的稅率表,每月計算一次累計應預扣預繳稅額,
計算:累計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