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商譽有年限嗎

商譽有年限嗎

發布時間:2021-10-01 05:35:20

A. 商譽是無期限的嗎

商譽是無期限的無形資產,但須注意:自創的商譽不能入賬,只有外購的商譽才能入賬。

B. 商譽減值等於兩年商譽相減嗎

商譽的減值,是相對與原始取得價值而言的,是原始取得的入賬價值與目前估值的差額。不存在一年的商譽減值和兩年的商譽減值的說法,減值不是折舊,與年限無關,與對商譽目前的估值有關。

C. 商譽屬於資產嗎

商譽是一種不可確指的無形項目,它不具可辨認性故不屬於無形資產,但它卻是企業的資產項目。
它不能獨立存在,它具有附著性特徵,與企業的有形資產和企業的環境緊密相聯。
它既不能單獨轉讓、出售,也不能以獨立的一項資產作為投資,不存在單獨的轉讓價值。它只能依附於企業整體,商譽的價值是通過企業整體收益水平來體現的。
按未入帳資產理論,商譽是計量了未入帳資產的結果。商譽屬於自創的無形資產,其開發成本很難從帳薄中完整地反映出來。而且它的功用與其開發成本之間的關系也很不確定,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
影響企業商譽形成的因素很復雜,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此,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由於企業具有良好的聲譽,獲得客戶信賴;或由於嚴密的組織,生產效率顯著。
依據商譽的取得方式,商譽可分為外購商譽和自創商譽.外購商譽是指由於企業合並採用購買法進行核算而形成的商譽;其他商譽即是自創商譽或稱之為非外購商譽。
對商譽問題的理論研究,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
考察企業自身在市場競爭中能否長期穩定地獲取收益以至於獲得超額收益,實際上就是自創商譽的本質問題;
考察企業並購過程中進行並購的交易價格大於或小於該企業凈資產的公允價值,實際上就是研究外購商譽的本質問題。盡管理論界對商譽爭論不休,但實務界對商譽的處理還是比較一致的,即自創商譽一律不予確認;外購商譽被界定為被購企業的價格與其可辨認性資產的公允價值的差額,並且賬務處理原則也在走向一致,只是外購商譽的攤銷年限各國有所不同(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和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已取消攤銷處理,改為減值測試)。

D. 商譽是什麼

商譽 trade credit
商譽是指在同等條件下,由於其所處地理位置的優勢,或由於經營效率高、歷史悠久、人員素質高等多種原因,能獲取高於正常投資報酬率所形成的價值。
目錄
1 商譽的本質
2 商譽的特性
3 商譽的分類
4 商譽的評估
5 商譽的會計處理
6 中國會計准則的帳務處理
7 參考文獻
商譽的本質
商譽(Goodwill)是能使企業中的人、財、物等因素在經濟活動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種 「最佳狀態」的客觀存在。
商譽的「三元論」:關於商譽的本質,比較權威的觀點當屬美國當代著名會計理論學家亨德里克森在其專著《會計理論》中介紹的三個論點,即好感價值論、超額收益論和總計價賬戶論。這三個論點稱作商譽的「三元論」。
好感價值論認為,商譽產生於企業的良好形象及顧客對企業的好感,這種好感可能起源於企業所擁有的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口碑、有利的商業地位、良好的勞資關系、獨占特權和管理有方等。
由於這些因素都是看不見摸不著,且又無法入賬記錄其金額,因此商譽實際上是指企業上述各種未入賬的無形資源,故好感價值論亦稱無形資源論。
超額收益論認為,商譽是預期未來收益的現值超過正常報酬的那個部分。這里的超額收益應該是指在較長時期內能獲取較同業平均盈利水平更高的利潤。商譽是與企業整體結合在一起的,無法單獨辨認,但企業一旦擁有它,就具有超過正常盈利水平的盈利能力和服務潛力.因此,它的價值只有通過作為整體所創造的超額收益才能集中表現出來。
總計價賬戶論,也稱剩餘價值論。這一論點認為商譽是一個企業的總計價賬戶,是繼續經營價值概念和未入賬資產概念的產物。繼續經營價值概念認為,商譽本身不是一項單獨的會生息資產,而是實體各項資產合計的價值(整體價值)超過了其個別價值的總和;而未入賬資產指的是諸如優秀的管理、忠誠的客戶、有利的地點等。
「三元論」分別從不同側面描述了商譽的本質。好感價值觀是從資產的角度定義商譽的,但它僅僅列舉商譽的種種特質而難以解決其計價問題。另外,這一觀點籠統地認為商譽是一種未入賬的無形資源是不夠妥當的,因為,按照現行慣例只是自創商譽不入賬,而外購商譽(合並商譽)則入賬。超額收益論是一個比較流行的觀點。閻德玉(1997)曾指出:「超額收益論的科學性在於:該觀點把握了商譽作為資產的基本條件——經濟資源、獲利潛力、貨幣計量三要素。 不足之處在於:該觀點對商譽科學定性後,相關理論研究沒有跟上,加之其他兩個觀點同時作用的干擾,使得商譽定性理論本身缺乏根系理論的支持,對商譽會計實 務指導作用顯得軟弱乏力。」此外,商譽一定會產生超額收益,但企業的「超額收益」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必須剔除一切非正常的和營業外的因素,以免歪曲商譽的價值。總計價賬戶論是從方法論的角度說明商譽的計量方法,而不是定義商譽。企業總體價值的估計誤差、單項資產的高估或低估,都會被擠到商譽中, 因此,商譽容易成為一個「調節閥」,承受著一切主觀因素的影響。
核心商譽論: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FASB)於1999 年9月7日公布了一項徵求意見稿,首次提出了「核心商譽」(core goodwill)的概念。
FASB認為,商譽可描述為由六個要素組成:(1)被收購企業凈資產在收購日的公允市價大於其賬面價值的差額。(2)被收購企業未確認的其他凈資產的公允市價。(3)被收購企業存續業務「持續經營」(going-concern)構件的公允價值。(4)收購企業與被收購企業凈資產和業務結合的預期協同效應的公允市價。(5)收購企業由於計量收購報價的錯誤而多計量的金額。盡管在所有現金交易中的收購價格不會出現計量錯誤,但如果是涉及到股票交換的交易,則很難說不會出現計量錯誤。(6)收購企業多支付或少支付的金額。
要素1和要素2都與被收購企業有關,它們從概念上講都不是商譽。要素1反映的是被收購企業未確認凈資產的利得,要素2隻不過是指那些能夠單獨辨認但由於不能完全符合確認標准而未確認的無形資產。要素5和要素6與收購企業有關,它們從概念上講也不是商譽,要素5是一個計量誤差,要素6代表的則是收購企業的損失(在多支付的情況下)或利得(在少支付的情況 下)。只有要素3和要素4從概念上講是商譽的一部分。要素3與被收購企業有關,它反映了被收購企業凈資產的「超額組裝價值」(excess assembled value)。它表示被收購企業事先存在的自創商譽或以前從企業兼並中收購的商譽。要素4與收購企業和被收購企業的結合有關,它反映了由合並而創造的「超 額組裝價值」,即收購企業和被收購企業經營結合所產生的協同效應。FASB將要素3和要素4統稱為「核心商譽」。
關於商譽本質的其他論點:有些學者為了使商譽的研究擺脫進退兩難的困境,於是拋開僅就會計論會計的局限,結合了其他學科的理論來分析闡述商譽的本質問題。
董必榮(2003)以企 業能力理論中的「核心能力論」為基礎,認為核心能力是企業超額收益的源泉,因此企業核心能力是商譽的本質。商譽實際上是企業核心能力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
高陽宗(2001)從生物學共生理論出發,認為企業是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微觀共生體。這一共生體其完善的共生機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其過去的發展 過程中共生出一個「新物種」——共生資源。它客觀地游離於共生單元之間,使共生單元之間互相作用和適應,共同激活和發展。商譽就是這種共生資源的會計表達。
鄧小洋(2000)等學者分別從法理學、經濟學和會計學角度考察商譽的本質問題,最終用系統論的方法解釋商譽的本質,即一種協同效應。
商譽的特性
商譽的經濟含義是企業收益水平與行業平均收益水平差額的資本化價格。它是由顧客形成的良好聲譽、企業管理卓著、經營效率較好、生產技術的壟斷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優勢所產生的。
商譽能為企業創造間接的經濟效益。它之所以作為一項資產具有價值,正是因為它的這種效益性特徵。它是企業收益水平與按社會平均收益率計算的差額的資本化價格。人們通常是採用資本化率把企業超額收益還原求得商譽價格的,而資本化率實際上又是投資(投入資本)報酬率,企業超額收益經過還原所得的就是創造這種超額收益的資本額。所以,應把商譽的價格看作為資本化價格。商譽的值有正值,但當企業虧損時,或企業收益水平低於本行業平均獲利水平時,商譽也可有負值。
商譽是一種不可確指的無形資產,它不能獨立存在,它具有附著性特徵,與企業的有形資產和企業的環境緊密相聯。它既不能單獨轉讓、出售,也不能以獨立的一項資產作為投資,不存在單獨的轉讓價值。它只能依附於企業整體,商譽的價值是通過企業整體收益水平來體現的。
按未入帳資產理論,商譽是計量了未入帳資產的結果。商譽屬於自創的無形資產,其開發成本很難從帳薄中完整地反映出來。而且它的功用與其開發成本之間的關系也很不確定,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
影響企業商譽形成的因素很復雜,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此,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由於企業具有良好的聲譽,獲得客戶信賴;或由於嚴密的組織,生產效率顯著。
商譽的分類
依據商譽的取得方式,商譽可分為外購商譽和自創商譽.外購商譽是指由於企業合並採用購買法進行核算而形成的商譽;其他商譽即是自創商譽或稱之為非外購商譽。
對商譽問題的理論研究,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
考察企業自身在市場競爭中能否長期穩定地獲取收益以至於獲得超額收益,實際上就是自創商譽的本質問題;
考察企業並購過程中進行並購的交易價格大於或小於該企業凈資產的公允價值,實際上就是研究外購商譽的本質問題。盡管理論界對商譽爭論不休,但實務界對商譽的處理還是比較一致的,即自創商譽一律不予確認;外購商譽被界定為被購企業的價格與其可辨認性資產的公允價值的差額,並且賬務處理原則也在走向一致,只是外購商譽的攤銷年限各國有所不同(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和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已取消攤銷處理,改為減值測試)。
商譽的評估
商譽的評估是資產評估的一種。
商譽的評估方法取決於對商譽含義的理解,商譽價值量的大小是通過企業的收益水平來體現的,而它又屬於集合性、附著性強的一種無形資產,只能採取整體的方法進行計算,而不能像其他可確指的無形資產那樣單項進行計算。
商譽的整體評估可採用超額收益資本化法和割差法
商譽的會計處理
對商譽如何進行會計處理,各國會計界有不同的看法,一般有如下三種處理方法:
將商譽單獨確認為一項資產,並在其預計的有效年限內以攤銷列作費用。此種觀點認為實施合並的企業為了取得以後若干年度的超額利潤,發生了超額耗費,這一超額的代價表明被並企業有商譽存在。商譽同樣符合資產的定義,它和其他資產一樣,在合並主體產生未來收入的過程中發揮著效應,其本身也會損耗,就象開辦費等遞延資產一樣,應定期予以攤銷,與所獲取的超額收益相配比,這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也符合穩健性原則,否則就會在未來虛增利潤。
把商譽看成一項權益抵銷項目,在合並時立即注銷(writtenoff),直接沖減合並企業的當期收益或留存收益。此觀點認為,商譽的價值很不確定,不能單獨存在和變現,而且形成商譽的因素難以為企業所控制,在合並之後,商譽不一定能繼續存在。如原來優越的地理位置,由於城市的發展和開發,現在或將來不一定仍然還處於優勢的位置;由於主要管理人員人事變動,現在或未來的經營水平不一定還有原來那麼高,等等。若將其列作商譽不攤銷或分期攤銷,不符合穩健性原則。因此,合並商譽應在其會計處理上直接同合並企業的股東權益,即留存收益進行沖銷,或直接沖銷合並企業的當期收益(把合並企業多付的一部分款項看成是與合並業務相關的費用)。
將商譽作為一項永久性資產,不予攤銷。此觀點認為,外購商譽是企業並購交易時獲得的能為購買企業帶來超過正常盈利水平以上的超額利潤,因而是一項資產。作為資產,商譽應予以資本化。成功的企業擁有的商譽將得到永久保持,價值不會下降。此外,在被並企業以往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已形成了未入帳的自創商譽。這些費用以前均已計入費用,抵減了過去的收益,現在通過並購後由並購企業將確認的商譽進行攤銷,造成重復計算商譽費用。
中國會計准則的帳務處理
指的是核算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中取得的商譽價值。
商譽發生減值的,應在本科目設置「減值准備」明細科目進行核算,也可以單獨設置「商譽減值准備」科目進行核算。
企業應按企業合並准則確定的商譽價值,借記本科目,貸記有關科目。
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資產減值准則確定商譽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本科目(減值准備)。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外購商譽的價值。

E. 上市公司並購時產生的商譽會永遠存在嗎

一個公司立足一個行業若干年,並確認為資本,而內部自創商譽則不確認為資本,企業對現有資源可能帶來的未來收益作出的報告。因此,商譽應該作為一項資產被確認。資本市場的反應也驗證了本文的判斷,商譽資產應該被確認商譽形成的原因在並購過程中,產生商譽是因為並購者比被並購企業的公允價值多付出的成本,或者說是比被並購公司的股票的公允價值多付的成本,為什麼商家會付出比公允價值更高的成本。收購企業之所以看中了被並購企業,作為核算這部分能力的價值的商譽,為決策者所增加的決策相關性遠遠彌補了估計上的不精確性所造成的影響。從一定意義上講,現代企業的競爭就是創造能力的競爭,不確定性是會計實務隨時都在面臨的問題。事實上,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可以預期固定資產的經濟壽命與物理壽命之間的相關性將會進一步減弱,對於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作出可靠的估計將會更為困難,因此有理由相信商譽確認所增加的決策相關性會遠遠彌補其估計的不精確性,從而判斷企業的投資價值可謂至關重要。會計分期的本身就隱含了會計核算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精確,一定是看中了該企業潛在的發展潛力,比如未來創造收益的能力,尤其是當期望收購被並購企業的公司不止一家的時候,這時候眾收購公司競相標的價格,有的甚至是巨額成本呢?首先,但是固定資產卻不會因為計量的可靠性問題而不計提折舊。也就是說,帳面價值更接近於市場價值:報告的商譽資產價值與股價之間是相關的,並且在商譽已經攤銷5年之後仍然相關。同時相關的研究還顯示,對於衡量企業未來的競爭優勢,往往反應出企業對於該被並購公司有著自己的專業評估。換個角度說,商譽也就是收購公司對於被並購公司將來發展前景的評估價值。商譽被確認為資產的原因商譽主要分為:購買商譽和內部自創商譽。購買商譽又分為正商譽和負商譽,一定有自己的企業文化、行業渠道,這從另一個側面支持了商譽的確認使得會計信息更加有價值。因此。被並購企業的商譽值的評估實際上是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的。然而:報告了商譽價值的企業,其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的比率比較低。經驗研究的結果表明、專利技術和客戶群,這些都是沒有法在公司的財務報表中用精確的數字衡量出的、營銷策略、品牌效應以及公司信譽

F. 近兩年商譽有什麼新的規定,進展

商譽是指能在未來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或一家企業預期的獲利能力超過可辨認資產正常獲利能力(如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的資本化價值。商譽是企業整體價值的組成部分。在企業合並時,它是購買企業投資成本超過被合並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

G. 詳細解釋一下商譽怎麼形成的、怎麼定義,什麼時候會有

商譽實際就是付出成本與按比例享有的可辨認凈資產份額的差額,也可以通俗理解為,付出對價大,享有的權益小,那麼就把這個差額看作能夠享有到的被投資單位的商譽,即我買的是品牌,所以花的錢雖然多一些我也不認為我是賠了,可以這樣理解。
商譽的形成:
(1)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並,合並成本比應享有的股權(被投資企業的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持股比例)多出的部分,在合並財務報表中確認。

(2)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並,合並成本比應享有的股權(被投資企業的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持股比例)多出的部分,在合並方個別報表中確認。

(3)權益法核算時,支付對價比應享有的股權(被投資企業的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持股比例)多出的部分體現的商譽,隱藏在長期股權投資里,不能確認。

(4)如果是非企業合並的形式,企業享有的商譽直接計入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此時可以將享有的商譽金額備查登記,不確認商譽。

H. 商譽權的攤銷年限按新會計制度有什麼規定

按新會計制度,商譽不再攤銷。
對商譽的性質,早在19世紀末期就存在爭論,直到現在理論界對此問題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目前,會計界普遍接受的觀點是:①商譽代表被收購企業凈資產的「收購價格與其公平價值之差額」。②商譽代表企業所具有的超額盈利能力,也就是說,商譽是能為企業帶來預期超額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收購價與被收購企業凈資產公允市價之間的差額,並不能代表商譽的性質,而且,將這種差額全部歸結為商譽是極其武斷和危險的,它不利於對企業盈利能力作出合理預測。事實上,收購企業願意以超過被收購企業公允市價的代價來收購另一家企業,往往是出於自身戰略發展的需要,而超額盈利能力僅僅是其中可能的原因之一。因此,商譽的本質只能是超額盈利能力,而那種將商譽視為差額的觀點應該摒棄。
第一,根據新企業會計准則《長期股權投資》、《企業合並》或《資產減值》等規定,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
一般是公允價值,而稅法上的投資成本也為公允價值,所以,在合並或初始投資時,財務上或稅法上在新准則下沒有差異。
第二,新准則為了與國際會計准則的趨同,大量使用了「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負商譽在當期即確認為收益,法律界或會計界有不同的觀點,而我國採用了國際會計准則通用的方法,計入當期收益,對報表盈餘難免會產生影響。
另外,商譽是能使企業中的人、財、物等因素在經濟活動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種「最佳狀態」的客觀存在。其經濟含義是:企業收益水平與行業平均收益水平差額的資本化價格。它是由顧客形成的良好聲譽、企業管理卓著、經營效率較好、生產技術的壟斷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優勢所產生的。依據商譽的取得方式,商譽可分為外購商譽和自創商譽。外購商譽是指由於企業合並採用購買法進行核算而形成的商譽;其他商譽即是自創商譽或稱之為非外購商譽。商譽的構成因素是相互聯系、相互配合的,它們構成一個完整系統,共同反映和影響商譽。由此可見,商譽主要是由一些不可以量化的因素組成的。即使是外購的商譽,其購買價格也不能真正反映其所包含的諸多不可量化的因素。所以商譽不可以攤銷。

I. 無形資產商譽有沒有使用年限

無形資產有個前提:可辨認。商譽不具有可辨認性,所以商譽不是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一般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土地使用權等。

閱讀全文

與商譽有年限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