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行政不作為期限

行政不作為期限

發布時間:2021-09-29 00:20:32

1. 請問什麼叫行政不作為

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盡自己應盡的職責 比如說 如果看見小偷警察不管 這就叫行政不作為

2. 如何訴訟行政不作為行政不作為訴訟時效

行政不作為是行政主體不履行法定職責,並因此產生了設立、變更或者終止特定行政法律關系的法律行為,其前提是行政機關在一定期間內沒有任何作為。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請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該條是關於作為的起訴期限的一般性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三十九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

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請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起訴期間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該條不僅明確規定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的不作為行為不服,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而且規定了起訴的時機。

(2)行政不作為期限擴展閱讀:

一般訴訟時效

指在一般情況下普遍適用的時效,這類時效不是針對某一特殊情況規定的,而是普遍適用的,如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限為2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這表明,我國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為2年。(現《民法通則》有關訴訟時效的內容已失效,已經開始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該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該法第一百八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這表明,我國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從2017年10月1日起為3年。

特別訴訟時效

特殊時效優於普通時效,也就是說,凡有特殊時效規定的,適用特殊時效,我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

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一、短期時效。

短期時效指訴訟時效不滿兩年的時效。

3. 行政機關不作為的期限是什麼 行政訴訟的期限是什麼

一,行政主體的行為有兩種存在方式:一種是積極的方式,表現為具體的作為;另一種是消極的方式,表現為具體的不作為.<<行政訴訟法>>規定,行政相對人可以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相對人可對相應行政主體提起行政訴訟.至於行政不作為的期限,法律沒有相關規定.本人認為,只要相對人依法要求行政主體實施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行政行為,而行政主體在一定時期內不予作為的,一旦相對人知道自己的合法權益因行政主體的不作為行為而遭到侵害或無法保障的,相對人都有權採取行政訴訟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行政訴訟的期間是人民法院,訴訟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訴訟行為的期限和日期.期限可分為法定期限和指定期限.法定期限是指法律規定的期限,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3個月內提出;經過復議申請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審案件法院應在3個月內審結,二審案件應在2個月內審結,起訴後法院應在7日內決定是否受理,法院決定受理後5日內送達起訴書給被告,被告應在10日內提交答辯狀;不服一審判決應在15日內提起上訴,不服一審裁定應在10日內提起上訴;等.
指定期間是指在訴訟中某些情況出現後法院為當事人或訴訟參與人指定的期間.如,法院確認行政機關具有不作為情形,判決其限期履行法定職責等.
總之行政訴訟期限是法律或法院對進行或完成某種訴訟行為在時間上提出的要求.

4. 起訴行政機關不作為有沒有訴訟時效

行政訴訟是由訴訟時效限制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之規定,行政訴訟時效應當分為以下兩種:
第一,一般訴訟時效。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二,特殊訴訟時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由於不屬於起訴人自身的原因超過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訴訟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那麼如何計算行政訴訟時效?對行政爭議是否經過行政復議,法律規定了兩種不同的訴訟時效。根據行政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3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但是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況耽誤法定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的10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由人民法院決定。
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些規定是計算行政訴訟時效的一般規定。
關於不知道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最長起訴期限的規定。

5. 行政許可期限內申請延期,行政機關不作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釋義》
第五十條 被許可人需要延續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的有效用的。應當在該行政許可有效期屆滿三十日前向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提出申請。但是,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行政機關應當根據被許可人的申請,在該行過許可有效期屆滿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續的決定;逾期未作決定的,視為准予延續。

6. 行政不作為的起訴時效是多久

六個月。
第四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7. 什麼才是行政不作為

所謂行政不作為 就是指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有積極實施行政行為的職責和義務,應當履行而未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職責的狀態。認為行政不作為是指行政主體未履行具體的法定作為義務,並且在程序上沒有明確意思表示的行政行為。它包含五層涵義:第一,必須負有某種特定義務;第二,必須為具體的法定作為義務;第三,必須具有履行義務的能力;第四,存在不作為的情形;第五,表現為程序方面的不作為。 所謂行政中的「不作為」行為,是基於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符合條件的申請,行政機關依法應該實施某種行為或履行某種法 定職責,而行政機關無正當理由卻拒絕作為的行政違法行為,亦稱「不作為違法」或「消極違法」行為。行政「不作為」其表現形式大致有拒絕履行、不予答復、拖 延履行,它與行政中「亂作為」一樣,都將可能侵犯或損害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如何界定行政不作為 理論界大體有四種主張:程序說主張,應從行政程序方面區分行政作為與行政不作為,只要行政主體作出了一系列的實質性程序行為,即表現出積極的作為狀態,無論該行為在實質內容上反映的是『為』或『不為』,都應該是行政作為,反之就是不作為。因此, 行政不作為是指行政主體負有作為的法定義務,並有作為的可能性而在程序上逾期有所不為的行為。(黃志強《行政不作為相關法律問題探析》) ;實質說主張,行政不作為是行政主體消極地不做出一定的動作,但要分方式的不為和內容的不為。方式有『為』,但反映的內容是不為,則是形式上有『為』而實質上『不為』,也是不作為。「(陳小君、方世榮《具體行政行為的幾個疑難問題識別研析》);違法說主張,在行政違法理論中,沒有合法的不作為。行政不作為就是行政不作為違法,是指行政機關、其他行政公務組織或公務人員負有法定的作為義務卻違反該規定而不履行作為義務的行為。(楊解君《行政違法論綱》);評價說主張,討論行政不作為以及對其提起訴訟的前提是不作為存在著違法的可能性,而非現實性,行政不作為違法只能是審查後的結果,而非提起審查前的結論。 行政不作為的構成要件 行政不作為的構成要件問題,當前學術界通行兩種主張。一種主張是,行政不作為由「行政主體具有作為義務、行政主體具有作為的可能性、行政主體在程序上表現為有所不為」三個要件構成(匿名《行政不作為相關法律問題探析》);一種主張是,行政不作為的違法要件除了需要具備行政違法行為的一般構成要件,如學者言及的主體要件、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以外,行政不作為行為還有自身的特有要件。行政不作為的特有要件包括必備構成要件(「法定的作為義務、履行義務的可能性、履行義務的必要性」三要件)和選擇構成要件-相對人的合法申請(匿名《試論行政不作為之訴中的原告主體資格》)。本人認為,上述兩種主張都值得商榷。就兩種主張的共同不足看,一是「行政主體具有作為(履行義務)的可能性」成為構成要件,既缺少法理(法律)依據,也易讓行政主體找到行政不作為的堂皇理由,使真正的行政不作為逃離司法監督或行政監督。二是從程序上看,行政不作為與行政作為、行政不作為成熟與否的分界點在於,是否在一定期限內有所作為。期限問題當屬構成要件之一。另外,在後一主張下,行政不作為的構成要件不僅過多過濫、邏輯層次復雜,而且部分要件難以成為「要件」,如主觀要件,認定行政不作為是否成立時,並不需要考查行政主體有無故意或過失。從學理探究與立法實踐相結合、相統一的角度出發,本人認為,行政不作為的構成要件有三個: 一是申請要件-行政相對人向行政主體提出了實施一定行為的合法申請。 按照行政主體能否主動作出行政行為標准,行政行為可分為依職權的行政行為和依申請的行政行為兩類。對照《行政復議條例》第九條第(四)、(五)、(六)項和《行政復議法》第六條第(八)、(九)、(十)項規定的可以申請復議的三類行政不作為案件看,可以發現,除可以申請復議的行政不作為案件的種類得到擴展外,另一個細微變化是:《復議條例》第九條第(六)項單純規定,「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可以申請復議;而《行政復議法》第六條第(十)項則強化規定,「申請行政機關依法發放撫恤金、社會保障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費,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放的」,可以申請復議。可以發現,立法者在此突出了「申請」這一前提條件。再從《行政復議法》第六條第(八)、(九)、(十)項的三項規定來看,可以申請復議的三類行政不作為,均有「申請」這一前提條件。從這些變化中可以看出,立法者現在的態度是,行政主體只在對依申請的行政行為不依法履行時,才構成行政不作為;行政相對人對依職權的行政行為,行政主體怠於行使職權的,並不構成行政不作為(而構成瀆職)。 二是職權要件-行政主體對行政相對人的申請事項具有法定職責和管理許可權。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主體作出的一定具體行政行為,要在被申請的行政主體的法定職責和管理許可權范圍內。若行政相對人申請作出的一定具體行政行為不在被申請的行政主體的法定職責范圍內,如申請公安部門發放社會保險金、申請勞動部門發放最低生活保障費,不能對被申請的行政主體的不答復、不辦理行為以行政不作為為由提起行政復議。其次,行政相對人申請作出的一定行政行為要在被申請的行政主體的管理許可權-地域管轄、事務管轄和屬人管轄范圍內。比如,發放-是公安部門的法定職責,發放最低生活保障費是民政部門的法定職責,保護受教育權是教育行政部門的法定職責。若據此法定職責,甲省某市某區的公民要求甲省公安部門辦理-,乙省某市某區的公民要求甲省某市某區的民政部門向其發放最低生活保障費,某外國籍公民向其住所地丙市某區教育行政部門申請保護受教育權。因省級公安部門並不直接承辦具體的-事宜,行政主體只對其管轄區域內的相應事務具有管理許可權,申請人不按管理許可權要求行政主體作出一定行政行為,被申請的行政主體不予辦理或答復的,申請人不能以其不作為為由申請行政復議。 三是期限要件-行政主體未在一定期限內按照法定程式實施一定的行為。 行政主體為一定行為的時間,少部分法律法規已作出規定,包括《行政復議法》在內的大多數法律法規未作出規定。在沒有規定法定期間的情況下,學理界主張根據多方面因素,如行政主體處理類似問題的慣用時間、事件本身的難易程度、行政主體的主客觀條件、有無法定阻礙事由等,確定一個合理時間,並以該合理時間為基準,確認是否有不作為的事實存在。這種「經驗性」「任意性」的做法,因難以平衡行政相對人與行政主體間的利益而容易引發爭議,也因難以使不作為型行政復議步入「依法」軌道而損害行政司法活動的特有價值。本人認為,《行政復議法》應當採取一定的立法技術,對行政主體履行法定職責的期限作出明確、適當的規定,以此來明確行政主體履行職責的合理期限和行政不作為的成熟期限。在此期限內,行政相對人不得認為行政主體不作為並申請行政復議;超過此期限,行政主體若沒有依照法定程式做出一定的行為,如履行(辦理)當事人申請的事項,或書面告知當事人不履行(辦理)的理由,則構成行政不作為。

8. 行政不作為怎麼辦,行政不作為起訴期限

行政不作為,可以向法院起訴。
起訴的期限一般是兩個月。
《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六條回公民、法人答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七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提起訴訟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

9. 行政不作為

說法不一的,可能要根據具體的案件作出分析!
行政不作為是指行政主體負有作出相應行政行為的法定義務,但對行政相對人提出的申請,在法定期限內未按照法定程式履行或完全履行的消極行為,具體表現形式為「不予答復」和「拖延履行」。行政不作為案件的起訴期限如何計算,在理論界和審判實務中都引發了諸多歧義。

一、行政不作為案件起訴期限的幾種觀點

行政相對人對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的期限在《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九條有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請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但是行政相對人對行政不作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的期限是多長,則沒有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若干解釋》)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請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為行文方便,筆者在此僅以60日的履行期限為例探討,不再贅述其他履行期限)《若干解釋》)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只是說明了行政不作為案件起訴期限的起始時間(接到申請之日起第61日),並沒有明確截止期限(從第61日起截止到何時結束)。因此,在理論界和實務界對起訴期限的具體日期產生了分歧。

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認為,起訴期限是60日加上3個月。《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是行政訴訟起訴期限的原則性規定,在沒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應當適用第三十九條的規定,因此,從行政機關接到申請之日起60日,再加上3個月,即為行政不作為案件的起訴期限。

實務界多認為,起訴期限是60日加上2年。《若干解釋》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由於行政主體或「不予答復」或「拖延履行」,自然也不會告知當事人的起訴期限。因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起訴期限應當在《若干解釋》規定的60日屆滿後的2年內。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起訴期限是60日加上20年或5年。《若干解釋》第四十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於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由於行政主體「不予答復」或「拖延履行」,當然也不會告知當事人的起訴期限。因此,起訴期限的計算應當適用該條規定,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起訴期限應當在《解釋》規定的60日屆滿後的20年或者5年內。

除此之外,還有少數人認為,起訴期限沒有終期限制。理由是:在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之前,違法狀態一直持續,行政不作為行政機關的作為義務也是一直存在的,因此當事人隨時都可以起訴,要求行政機關履行行政義務,因此不應該有起訴期限終期的限制。

二、對行政不作為案件起訴期限幾種觀點的評析

(一)將起訴期限界定為60日加3個月、60日加2年、60日加20年或5年,均於法無據。

將起訴期限界定為60日加3個月、60日加2年、60日加20年或5年都是錯誤的,因為上述三種觀點都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在行政不作為案件中,被訴的是一個「不作為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訴訟法》中第三十九條規定的是「……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若干解釋》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是「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若干解釋》第四十二條規定的是:「……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內容的……」因此,《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九條、《若干解釋》第四十一條與第四十二條的規定,都是針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期限,而非行政不作為案件的起訴期限,這些規定並不能適用於行政不作為案件。

(二)起訴期限沒有終期限制,違背法理。

其一,設定起訴期限的終期限制有其特定的目的。

如同民事上訴訟時效,設定起訴期限的終期限制,目的有三:避免舉證困難,有利於查清事實並提高司法效率;尊重長期存在的事實狀態,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督促權利人及早行使權利,消除權利模糊狀態的長期存在。

其二,以行政不作為的違法狀態一直在持續為由,認為起訴期限不應有終期限制,理由不充分。誠然,在行政機關作為之前,行政不作為的違法一直處於持續狀態,那違法的行政作為在沒有得到行政機關或法院的糾正之前,也是在持續狀態中。同是在持續狀態中,對違法的行政作為都有起訴期限的限制,行政不作為沒有起訴期限的終期限制沒有任何道理。

三、對行政不作為案件起訴期限的立法建議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實務界在處理行政不作為案件中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將起訴期限界定為60日加3個月、60日加2年、60日加20年或5年,均於法無據,但若對起訴期限不做任何限制,則違背基本的法理常識。實務中多實行「60日加2年」的計算方法,是為充分保護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的無奈之舉。此問題應在修改《行政訴訟法》時予以完善。

筆者認為,應當對行政不作為規定較長的起訴期限。根據《若干解釋》第四十二條的規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不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內容的,涉及不動產的,起訴期限最長都可為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為5年。行政機關不作出任何具體行政行為,較之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不告知行政行為的內容,其違法程度的嚴重性更高,因此,行政相對人對行政不作為的起訴期限應當不低於《若干解釋》第四十二條的規定,故可將行政不作為案件的起訴期限作如下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請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但是對於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閱讀全文

與行政不作為期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