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醫療糾紛訴訟有沒有時間限制
有,不過你選擇的訴訟要求不同,訴訟時效就不同.
如果你提起的違約回之訴,即醫院違反了醫療合同答,那麼訴訟時效就是從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違約行為之日起的兩年之內.
如果你是選擇人身侵害的侵權之訴,即醫院的行為侵害的人身健康,那麼那麼訴訟時效就是從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侵權行為之日起的一年之內.
不過違約之訴是不能要求精神損害賠償的,侵權之訴才能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❷ 醫療糾紛訴訟時效是多久,醫療訴訟舉證責任是什麼
《民法通則》第135條、第136條規定,醫療損害責任糾紛的訴訟時效為一年,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訴訟時效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予保護。」
患者(原告)應當首先證明其與醫療機構間存在醫療服務合同關系,接受過被告醫療機構的診斷、治療,並因此受到損害。如果患者(原告)不能對上述問題提供證據予以證明,其請求權是不能得到人民法院支持的。上述問題,患者(原告)用門診或者住院病歷、檢查診療報告單、診斷結論或者診斷證明等就足可以證明。故發生醫療糾紛後,患者在第一時間及時向醫方要求復印病歷、保存第一手資料尤為重要。
❸ 醫療糾紛訴訟時效是多久
一、醫療事故處理追訴期及訴訟時效
1)訴訟時效為一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損害結果發生時計算,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時距醫療行為已超過20年的法律不保護;
2)訴訟前進行醫療事故鑒定的,可以自收到鑒定結論之日起計算一年時效;
3)訴訟前進行過書面協商或行政調解的,可以自書面協商或調解不成日計算一年時效。
二、超過訴訟時效的法律後果
超過訴訟時效即意味著原告直接喪失了勝訴權,即使醫院存在明顯的重大過錯,也可以免除醫院的賠償責任。
三、訴訟中的舉證期限
1)法院的舉證通知書確定了舉證期限;
2)舉證一般在法院開庭前完成,特殊情況除外。
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身體健康受到損害之日起1年內,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
醫學會應當自受理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之日起5日內,通知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提交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所需的材料。當事人應當自收到醫學會的通知之日起10日內提交有關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材料、書面陳述及答辯。醫學會應當自接到雙方當事人提交的有關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材料、書面陳述及答辯之日起45日內組織鑒定並出具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
也就是說,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從受理至出具鑒定報告的時間是60天。
❹ 醫療事故訴訟時效最長有多久
醫療事故是指家屬與醫院之間的醫療糾紛。遇到這類糾紛我們一般有兩種解決方式:私下和解以及通過法院訴訟。其中向法院申請訴訟則是有訴訟時效的(請求法院保護自身權利的時間)。有關醫療事故訴訟時效如何計算,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醫療事故的案例有兩種情況:一是侵權;二是合同,而其相應的訴訟時效則為:侵權是一年,合同是兩年。接下來將詳細說明醫療事故訴訟中的各類事項。
1.醫療事故訴訟時效的起始時間
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醫療事故,其訴訟時效的開始時間是在我們知道我們的權益被損害,或者醫院方面違反當初制定的醫療服務合同後開始計算。
2.醫療事故的最長訴訟時效
在我們的合法權利在受到侵害或者醫院方有違反醫療合同的行為時開始計算,最長的訴訟時效是20年,而但超過20年後,法院則不將對其進行保護。但是,訴訟時效是指請求法院保護權利的時間,而自身民事權力則是一直存在的,簡單來說,即使超過了最長訴訟時效,患者也是有權利向醫院要求賠償,只是這種權利並不受到法院的保護。
3.有關訴訟時效的中斷
我國訴訟時效的中斷存在以下三種情況:
(1)義務人同意履行。
即醫院同意權利人的賠償要求進行賠償,訴訟時效則中斷。
(2)權利人的請求。
即在醫療事故中,權利人和醫院達成口頭或是書面上的協商後,訴訟時效則中斷。
(3)提起訴訟或仲裁。
即訴訟時效中斷發生後,已經過的時效期間無效,中斷事由存續期間,訴訟時效不進行,中斷事由結束後,訴訟時效則重新開始計算。
4.發生訴訟時效中止的法定事由
(1)出現不可抗力。出現我們無法預見或避免的事情。
如我們身邊突然發生的自然災害,社會異常事件等。
(2)法定的代理人未確定,或喪失民事行為能力。
在我國的《民通意見》第172條有規定:在我們醫療事故訴訟時效的最後6個月內,如果我們出現以下情況:我們權利被侵害了,但是我們沒有民事行為能力;我們的民事行為能力受到了約束但又沒有申請法定代理人;我們的法定代理人死亡而沒有了代理權;我們的法定代理人沒有行為能力。都可以認定為不能行使請求權,訴訟時效可以中止。
(3)其它情況
如繼承人員或管理人員未確定的情況,訴訟時效中止。
延伸閱讀:
醫療事故處理法律制度的完善的建議
發生醫療事故的處理辦法
收集醫療事故糾紛的證據要注意哪些問題?
❺ 醫療官司的有效訴訟時間是幾年
只有當患者選擇侵權作為訴因即僅以「身體受到傷害」要求醫療機構賠償時才適用一年的特殊訴訟時效;如果當患者選擇違約作為訴因,即以醫療機構違約造成患者人身和精神傷害要求醫療機構賠償時,可適用二年的一般訴訟時效。
❻ 醫療糾紛的訴訟時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
第一百三十六條之「(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規定,醫療糾紛案件的訴訟時效期間應當為一年,「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之所以發生醫療糾紛案件訴訟時效爭議和困惑,主要在於大家對「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的理解不一致。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
起訴到法院的醫療賠償糾紛包括兩種情況,即醫療事故引起的和醫療事故以外原因引起的。案由不同,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迥然不同。
因醫療事故以外原因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常被稱為醫療過錯賠償糾紛)適用「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的規定。此類案件訴訟時效的爭議,主要發生在對「知道或應當知道」的理解和判定標准不一。就字面而言,「知道或應當知道」不難理解,即從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權利被侵害的時候開始算。但實際里邊學問很深。你說他知道,他說自己不知道,而且有人還真的不知道。你說他雖然可能是不知道,但按理講是應當知道的,權利人會說為什麼我就應當知道?你說「應當」,我就「應當」嗎?對此,司法實踐的判定標准通常是以有證據表明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的日期,或者根據一般規律推定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的日期。比如,單純膽囊切除術後數天,因出現發燒、腹痛、進行性黃疸等症狀,經權利人簽署二次手術同意書而行膽腸吻合手術。此時的「二次手術同意書」就是證明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的證據。再如,一般情況下單純性闌尾炎手術後一周即可拆線出院,但某患者卻非正常住院長達一月以上。若該患者或家屬是完全行為能力人,則根據一般規律可推定該患者或家屬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即存在醫療過錯情況)。在此情形下,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就是從證據形成的時間或侵害事實發生的時間。
對於既無證據證明,又不能按一般規律推定權利人知道自己權利被侵害的,則訴訟時效從發現侵害事實的實際時間起算。如10年前曾有剖腹產手術病史,10年後因行闌尾炎切除術意外發現腹腔內遺留有陳舊性紗布,則該例糾紛的訴訟時效則應從10年後意外發現的時間起算,此前既無證據、也無法按一般規律推定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發生了損害事實。
❼ 醫療糾紛起訴時效是怎麼規定的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相關規定,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回身體健康受答到損害之日起1年內,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 據此,醫療事故鑒定的時效為一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損害結果發生後一年。如果患者死亡的,為死亡後一年內應當提出鑒定申請;如損害結果在多年後發現,自發現後起算一年,但超過20年的法院將不保護,鑒定亦沒有實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