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工作底稿要求保留幾年
審計工作底稿的保管:
審計工作底稿按照一定的標准歸入審計檔案後,應交由會計師事務所檔案管理部門進行管理。會計師事務所應建立審計檔案保管制度,以確保審計檔案的安全、完整。對於永久性和當期審計檔案。
保管年限分別如下:
⑴永久性審計檔案應長期保管。
⑵當期審計檔案自審計報告簽發之日起至少保存10年。
⑶不再繼續審計的被審計單位,其永久性審計檔案的保管年限與最近一年當期檔案的保管年限相同。對於保管期限屆滿的審計檔案,會計師事務所可以決定將其銷毀。銷毀時,應根據有關檔案管理規定履行必要的手續。
(1)業務工作底稿保存期限擴展閱讀:
獨立性是審計的本質特徵,也是保證審計工作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
國內外審計實踐經驗表明,審計在組織上、人員上、工作上、 經費上均具有獨立性。為確保審計機構獨立地行使審計監督權,審 計機構必須是獨立的專職機構,應單獨設置,與被審計單位沒有組織上的隸屬關系。
為確保審計人員能夠實事求是地檢查、客觀 公正地評價與報告,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應當不存在任何經濟利益關系,不參與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管理活動;如果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或者審計事項有利害關系,應當迴避。審計人員依法行使審計職權應當受到國家法律保護。
B. 會計檔案保管期限是多久
各種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根據其特點,分為永久、定期兩類。
永久檔案即長期保管,不可以銷毀的檔案;定期檔案根據保管期限分為:3年、5年、l0年、l5年、25年5種。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從會計年度終了後的第一天算起。
《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規定了我國企業和其他組織等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該辦法規定的會計檔案保管期限為最低保管期限,具體可以分為:
1.永久:會計檔案保管清冊、會計檔案銷毀清冊以及年度財務報告;
2.25年的: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
3.5年的:固定資產卡片賬於固定資產報廢清理後保管5年、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銀行對賬單;
4.3年的:月度、季度財務報告;
5.l5年的:其他。含所有會計憑證,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和輔助賬簿(不包括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會計移交清冊。
《會計法》規定,「各單位對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應建立檔案,妥善保管。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和銷毀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因此,法律主要依據是《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和國家檔案局會同制定。
會計檔案是指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報告等會計核算專業資料,是記錄和反映企事業單位經濟業務發生情況的重要史料和證據,屬於單位的重要經濟檔案,是檢查企事業單位過去經濟活動的重要依據,也是國家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
需要永久保存的會計檔案有:
年度決算財務會計報告; 資本金、股金及股權明細; 開銷戶登記簿; 客戶掛失申請書、掛失登記簿、補發憑單(卡)收據; 賬銷案存的清單或資料。 會計檔案保管登記簿、銷毀清冊; 7有價單證、業務公章銷毀清冊; 機構變動交接清冊;
有權機關查詢、凍結及扣劃書; 己用憑證、賬簿登記簿; 會計系統數據移植日的所有會計檔案; 會計初始環境文本、 基礎數據維護修改有關記錄、 文件; 其他需要永久保管的檔案。
會計檔案是會計活動的產物,是記錄和反映經濟活動的重要史料和證據,其重要作用表現在以下方面:
1.會計檔案室總結經驗、揭露責任事故、打擊經濟領域犯罪、分析和判斷事故原因的重要依據。
2.利用會計檔案提供的過去經濟活動的史料,有助於各單位進行經濟前景的預測進行經營決策,編制財務,成本計劃。
3.利用會計檔案資料,可以為解決經濟糾紛,處理遺留的經濟事務提供依據。
4.會計檔案在經濟學的研究活動中,發揮著重要史料價值的作用。
C. 審計檔案永久保存和10年怎麼區別
根據《中復國注冊會制計師審計准則第 1131 號——審計工作底稿》和《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准則第5101號——業務質量控制》的規定:
會計師事務所將審計檔案分為永久性檔案和當期檔案。
永久性檔案
定義:記錄內容相對穩定,具有長期使用價值,並對以後審計工作具有重要影響和直接作用的審計檔案
舉例:被審計單位的組織結構、批准證書、營業執照、章程、重要資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證明文件復印件等
當期檔案
定義:記錄內容經常變化,主要供當期和下期審計使用的審計檔案
舉例:總體審計策略和具體審計計
永久性檔案永久保存和當期檔案保存至少十年。
永久性檔案主要是被審計單位基本資料和重要資產的權證。
當期檔案主要是業務類和綜合類工作底稿。
D. 審計工作底稿歸檔後變動的規定有哪些
一、審計工作底稿歸檔的期限審計工作底稿的歸檔期限:審計報告日後60天內。如果注冊會計師未能完成審計業務,審計工作底稿的歸檔期限為審計業務中止後的60天內。針對同一財務信息執行不同的委託業務,出具兩個或多個不同的報告,會計師事務所應當將其視為不同的業務。 二、審計工作底稿歸檔後的變動在完成最終審計檔案的歸整工作後,注冊會計師不得在規定的保存期限屆滿前刪除或廢棄任何性質的審計工作底稿。(一)需要變動審計工作底稿的情形注冊會計師發現有必要修改現有審計工作底稿或增加新的審計工作底稿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兩種:1.注冊會計師已實施了必要的審計程序,取得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並得出了恰當的審計結論,但審計工作底稿的記錄不夠充分。2.審計報告日後,發現例外情況要求注冊會計師實施新的或追加審計程序,或導致注冊會計師得出新的結論。(二)變動審計工作底稿時的記錄要求在完成最終審計檔案的歸整工作後,如果發現有必要修改現有審計工作底稿或增加新的審計工作底稿,無論修改或增加的性質如何,注冊會計師均應當記錄下列事項:1.修改或增加審計工作底稿的理由;2.修改或增加審計工作底稿的時間和人員,以及復核的時間和人員。 三、審計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會計師事務所應當自審計報告日起,對審計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如果注冊會計師未能完成審計業務,會計師事務所應當自審計業務中止日起,對審計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對於連續審計的情況,當期歸整的檔案中可能包括以前年度獲取的資料(有可能是10年以前)。注冊會計師應視為當期取得並至少保存10年。 四、審計工作底稿的復核(一)項目組成員實施的復核由項目組內經驗較多的人員(包括項目合夥人)復核經驗較少人員的工作。復核工作應當由至少具備同等專業勝任能力的人員完成。可以由高級助理人員復核低層次助理人員執行的工作,也可由項目經理完成,並最終由項目合夥人復核。(二)項目質量控制復核注冊會計師在出具審計報告前(時間),會計師事務所應當指定專門的機構或人員(人員)對審計項目組執行的審計實施項目質量控制(內容)復核。在項目質量控制復核完成後,才能出具審計報告。項目質量控制復核應當包括客觀評價下列事項:1.項目組作出的重大判斷;2.在准備審計報告時得出的結論。
E. 評估報告檔案工作底稿保留幾年
主要看你評估報告是什麼評估,各種都不一樣
F. 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一般分幾種
會計檔案保管期限分為永久、定期兩類。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是從會計年度終了後的專第一天算起。永久,即是指屬會計檔案須永久保存;定期,是指會計檔案保存應達到法定的時間,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為10年和30年。
《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規定了我國企業和其他組織等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該辦法規定的會計檔案保管期限為最低保管期限,具體可以分為:
1.永久:會計檔案保管清冊、會計檔案銷毀清冊以及年度財務報告;
2.25年的: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
3.5年的:固定資產卡片賬於固定資產報廢清理後保管5年、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銀行對賬單;
4.3年的:月度、季度財務報告;
5.l5年的:其他。含所有會計憑證,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和輔助賬簿(不包括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會計移交清冊。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G. 審計底稿歸檔期限為審計報告日後或審計報告中止日後多久
一、審計工作底稿歸檔的要求
1、歸檔期限
(1)審計報告日後60天內;
(2)或審計業務中止後內的60天內。
2、歸檔容要求
針對客戶的同一財務信息執行不同的委託業務,出具兩個或多個不同的報告,應當將其分別歸整為最終審計檔案。
二、審計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
會計事務所應當自審計報告日起,對審計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如果注冊會計師未能完成審計業務,會計事務所應當自業務中止日起,對審計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
註:組成部分保存期限起始日不早於集團項目組出具集團審計報告的日期。
H. 審計工作底稿歸檔保存年限有什麼要求
審計工作底稿歸檔保存年限,
應該沒有有什麼要求,
沒有明確一致的要求標准,
一般保存五年左右應該還是必要的。
I. 審計工作底稿企業是否可以保留
其實沒有保留的必要,他們審計的工作底稿裡面的數據都是從你們賬上扒下來的,如果發現存在的問題他們是要同你們溝通的,他們的底稿只是為了形成最終的審計結論所做的程序,你們企業也沒有什麼保留的必要,如果你是害怕有什麼企業的商業機密被泄露,大可放心,因為在簽業務約定書的時候上面已經寫好,這也是注冊會計師應遵守的職業道德,不過那個巴基斯坦的說活確實過分,如果你有問題可以直接向他們請教,美國審計准則不知道,但中國審計准則要求安全保管審計工作底稿並對審計工作底稿保密(ps:美國審計准則與我國審計准則無太大區別)
詳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審計工作底稿的格式、內容和范圍,以及審計工作底稿的歸檔,制定本准則。
第二條 本准則適用於注冊會計師執行財務報表審計業務。
第三條 本准則所稱審計工作底稿,是指注冊會計師對制定的審計計劃、實施的審計程序、獲取的相關審計證據,以及得出的審計結論作出的記錄。
第四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及時編制審計工作底稿,以實現下列目的:
(一)提供充分、適當的記錄,作為審計報告的基礎;
(二)提供證據,證明其按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准則(以下簡稱審計准則)的規定執行了審計工作。
第五條 編制審計工作底稿的文字應當使用中文。少數民族自治地區可以同時使用少數民族文字。中國境內的中外合作會計師事務所、國際會計公司成員所和聯系所可以同時使用某種外國文字。會計師事務所執行涉外業務時可以同時使用某種外國文字。
第六條 會計師事務所應當按照《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准則第5101號——業務質量控制》的規定,對審計工作底稿實施適當的控製程序,以滿足下列要求:
(一)安全保管審計工作底稿並對審計工作底稿保密;
(二)保證審計工作底稿的完整性;
(三)便於對審計工作底稿的使用和檢索;
(四)按照規定的期限保存審計工作底稿。
第二章 審計工作底稿的性質
第七條 審計工作底稿可以以紙質、電子或其他介質形式存在。
審計工作底稿通常包括總體審計策略、具體審計計劃、分析表、問題備忘錄、重大事項概要、詢證函回函、管理層聲明書、核對表、有關重大事項的往來信件(包括電子郵件),以及對被審計單位文件記錄的摘要或復印件等。
審計工作底稿通常不包括已被取代的審計工作底稿的草稿或財務報表的草稿、對不全面或初步思考的記錄、存在印刷錯誤或其他錯誤而作廢的文本,以及重復的文件記錄等。
第八條 對每項具體審計業務,注冊會計師應當將審計工作底稿歸整為審計檔案。
第三章 審計工作底稿的格式、內容和范圍
第一節 總體要求
第九條 注冊會計師編制的審計工作底稿,應當使得未曾接觸該項審計工作的有經驗的專業人士清楚了解:
(一)按照審計准則的規定實施的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
(二)實施審計程序的結果和獲取的審計證據;
(三)就重大事項得出的結論。
有經驗的專業人士,是指對下列方面有合理了解的人士:
(一)審計過程;
(二)相關法律法規和審計准則的規定;
(三)被審計單位所處的經營環境;
(四)與被審計單位所處行業相關的會計和審計問題。
第十條 在確定審計工作底稿的格式、內容和范圍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一)實施審計程序的性質;
(二)已識別的重大錯報風險;
(三)在執行審計工作和評價審計結果時需要作出判斷的范圍;
(四)已獲取審計證據的重要程度;
(五)已識別的例外事項的性質和范圍;
(六)當從已執行審計工作或獲取審計證據的記錄中不易確定結論或結論的基礎時,記錄結論或結論的基礎的必要性;
(七)使用的審計方法和工具。
第二節 記錄測試的特定項目或事項的識別特徵
第十一條 在記錄實施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記錄測試的特定項目或事項的識別特徵。
第十二條 識別特徵是指被測試的項目或事項表現出的徵象或標志。如在對被審計單位生成的訂購單進行細節測試時,注冊會計師可能以訂購單的日期或編號作為測試訂購單的識別特徵。
識別特徵因審計程序的性質和所測試的項目或事項的不同而不同。
第三節 重大事項
第十三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根據具體情況判斷某一事項是否屬於重大事項。
重大事項通常包括:
(一)引起特別風險的事項;
(二)實施審計程序的結果,該結果表明財務信息可能存在重大錯報,或需要修正以前對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和針對這些風險擬採取的應對措施;
(三)導致注冊會計師難以實施必要審計程序的情形;
(四)導致出具非標准審計報告的事項。
第十四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編制重大事項概要,將其作為審計工作底稿的組成部分,以有效地復核和檢查審計工作底稿,並評價重大事項的影響。
重大事項概要包括審計過程中識別的重大事項及其如何得到解決,或對其他支持性審計工作底稿的交叉索引。
第十五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及時記錄與管理層、治理層和其他人員對重大事項的討論,包括討論的內容、時間、地點和參加人員。
第十六條 如果識別出的信息與針對某重大事項得出的最終結論相矛盾或不一致,注冊會計師應當記錄形成最終結論時如何處理該矛盾或不一致的情況。
第四節 編制人員和復核人員
第十七條 在記錄實施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記錄:
(一)審計工作的執行人員及完成該項審計工作的日期;
(二)審計工作的復核人員及復核的日期和范圍。
第四章 審計工作底稿的歸檔
第十八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按照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規定,及時將審計工作底稿歸整為最終審計檔案。
審計工作底稿的歸檔期限為審計報告日後六十天內。
如果注冊會計師未能完成審計業務,審計工作底稿的歸檔期限為審計業務中止後的六十天內。
第十九條 在審計報告日後將審計工作底稿歸整為最終審計檔案是一項事務性的工作,不涉及實施新的審計程序或得出新的結論。
如果在歸檔期間對審計工作底稿作出的變動屬於事務性的,注冊會計師可以作出變動,主要包括:
(一)刪除或廢棄被取代的審計工作底稿;
(二)對審計工作底稿進行分類、整理和交叉索引;
(三)對審計檔案歸整工作的完成核對表簽字認可;
(四)記錄在審計報告日前獲取的、與審計項目組相關成員進行討論並取得一致意見的審計證據。
第二十條 在完成最終審計檔案的歸整工作後,如果發現有必要修改現有審計工作底稿或增加新的審計工作底稿,無論修改或增加的性質如何,注冊會計師均應當記錄下列事項:
(一)修改或增加審計工作底稿的時間和人員,以及復核的時間和人員;
(二)修改或增加審計工作底稿的具體理由;
(三)修改或增加審計工作底稿對審計結論產生的影響。
第二十一條 在完成最終審計檔案的歸整工作後,注冊會計師不得在規定的保存期屆滿前刪除或廢棄審計工作底稿。
第二十二條 會計師事務所應當自審計報告日起,對審計工作底稿至少保存十年。
如果注冊會計師未能完成審計業務,會計師事務所應當自審計業務中止日起,對審計工作底稿至少保存十年。
第五章 審計報告日後對審計工作底稿的變動
第二十三條 在審計報告日後,如果發現例外情況要求注冊會計師實施新的或追加的審計程序,或導致注冊會計師得出新的結論,注冊會計師應當記錄:
(一)遇到的例外情況;
(二)實施的新的或追加的審計程序,獲取的審計證據以及得出的結論;
(三)對審計工作底稿作出變動及其復核的時間和人員。
例外情況主要是指審計報告日後發現與已審計財務信息相關,且在審計報告日已經存在的事實,該事實如果被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報告日前獲知,可能影響審計報告。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四條 本准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