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建設工程承包人行使優先權的期限為幾個月
一般期限為六個月,不過是以竣工之日開始計算。
B. 建設工程的優先受償權的行使期限是多長時間
建設工程優先受償權是指承包人對於建設工程的價款就該工程折價或者拍賣的價款享有優先受償的權利,優先於一般的債權。根據最高院答復,建設工程優先權為除斥期間,不適用訴訟時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問題的批復》做了以下規定:一、人民法院在審理房地產糾紛案件和辦理執行案件中,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認定建築工程的承包人的優先受償權優於抵押權和其他債權。三、建築工程價款包括承包人為建設工程應當支付的工作人員報酬、材料款等實際支出的款項,不包括承包人因發包人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四、建設工程承包人行使優先權的期限為六個月,自建設工程竣工之日或者建設工程合同約定的竣工之日起算。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問題的批復》第四條建設工程承包人行使優先權的期限為六個月,自建設工程竣工之日或者建設工程合同約定的竣工之日起計算。
C. 工程承包人違法分包工程 實際施工人怎麼索要工程款
第一,建築業由於種種原因,非法轉包、肢解工程後再違法分包的情況比較普遍,而且實際施工人多為不具有任何資質的私人。這不僅不利於工程質量和勞動者權益的保障,也不利於工程施工利益鏈條上的其他債權人利益的保障。
為保護實際施工人——農民工的利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26條規定「實際施工人以轉包人、違法分包人為被告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轉包人或者違法分包人為本案當事人。發包人只在欠付工程價款范圍內對實際施工人承擔責任。」
第二,實際施工人應當根據相關規定保護自身利益。
(一)根據相關法律及時行使訴權
由於《司法解釋》賦予實際施工人直接起訴發包人的權利,如果發包人拖欠工程款,而轉包人或違法分包人又不願起訴發包人的,實際施工人要及時提起訴訟,否則可能會失去其應有的權利。《合同法》第286條規定了承包人對建設工程有優先於抵押權和其他債權的優先受償權,但根據最高院的司法解釋,「建設工程承包人行使優先權的期限為六個月,自建設工程竣工之日或者建設工程合同約定的竣工之日起計算」。實際施工人如果也想利用優先受償權來追討工程款,那麼就要在法定期限內提起訴訟。
(二) 把握發包人應當對實際施工人承擔的責任
首先,由於《司法解釋》規定發包人只在拖欠工程款的范圍內對實際施工人承擔責任。因此,實際施工人提起訴訟前,應當了解發包人是否已經向合同相對方承包人支付了全部工程款,如果發包人已經向轉包人支付了全部工程款,而轉包人沒有向實際施工人付款,此時實際施工人就應當將轉包人列為被告,而不應當向發包人提起訴訟。
其次,實際施工人在行使訴權時,應當按照相關的合同進行工程造價的結算。要了解和掌握發包人欠款的事實就應當與發包人結算工程款,核對收付款情況,確定已經支付的工程款和尚未支付的工程款,以便明確債權、債務關系。如果難以與發包人進行工程款結算的,實際施工人可先與轉包人結算工程款,並收集相關的付款憑證、往來函件以及涉及價款和經濟簽證等。為在法院主持下結算或司法審價鑒定時提供充分的依據。
另外,實際施工人在提起訴訟前,要提供工程質量合格的依據。《司法解釋》生效後,工程質量是否合格成為支付工程款的關鍵依據。《司法解釋》第二條規定,施工合同無效,但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合格,承包人請求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款的,應予支持。《司法解釋》第三條規定,修復後的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不合格,承包人請求支付工程價款的,不予支持。由於多數實際施工人是通過轉包獲得工程的,轉包合同是無效的,那麼是否能按無效合同結算工程款,就要看工程質量是否合格了。如果工程質量不合格,實際施工人提起訴訟後,被發包人反訴質量問題的,實際施工人可能會承擔不利後果。
(三)制定訴訟策略
實際施工人除了可以發包人為被告提起訴訟外,還可直接以轉包人或違法分包人作為共同被告,或要求人民法院追加轉包人或違法分包人為共同被告或第三人。是否要將轉包、分包人列為共同被告應根據有利於實際施工人的利益選擇。如果實際施工人與轉包人或違法分包人有著共同的利益或較好的合作關系,那麼可以聯合轉包人或違法分包人,共同起訴發包人,以便獲得更多的證據材料並增加追討工程欠款的力度。如果轉包人或違法分包人怠於行使權利,而發包人對拖欠的工程款無力支付的,實際施工人可以考慮將轉包人或違法分包人列為共同被告,要求其與發包人一起承擔支付工程款的連帶責任。
D. 「收到工程結算文件須在28天內予以答復,否則視為認可,一方要求付款,應予支持"。
此項規定出自建設部第107號令,《建築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計價管理辦法》已經二○○一年十月二十五日建設部第四十九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發布,自二○○一年十二月一日起施行。
第十六條工程竣工驗收合格,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進行竣工結算:
(一)承包方應當在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後的約定期限內提交竣工結算文件。
(二)發包方應當在收到竣工結算文件後的約定期限內予以答復。逾期未答復的,竣工結算文件視為已被認可。
(三)發包方對竣工結算文件有異議的,應當在答復期內向承包方提出,並可以在提出之日起的約定期限內與承包方協商。
(四)發包方在協商期內未與承包方協商或者經協商未能與承包方達成協議的,應當委託工程造價咨詢單位進行竣工結算審核。
(五)發包方應當在協商期滿後的約定期限內向承包方提出工程造價咨詢單位出具的竣工結算審核意見。
發承包雙方在合同中對上述事項的期限沒有明確約定的,可認為其約定期限均為28日。
發承包雙方對工程造價咨詢單位出具的竣工結算審核意見仍有異議的,在接到該審核意見後一個月內可以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的,可以依法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工程竣工結算文件經發包方與承包方確認即應當作為工程決算的依據。
E. 建設工程承包合同工程款糾紛案件,對方起訴工程款,能否對延期交付、工程質量問題提出反訴或抗辯
一般而言,反訴是有效的。
其他的,看了具體材料會比較清楚。
F. 建築工程承包方的違約會出現哪些問題
建築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它的質量與工程的整個項目的質量和經濟效益密切相關。建築工程施工合同是合同的雙方,也就是發包人和承包人為了達到各自的目的,而制定的與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相關的一種協議。這個合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施工過程中的一種依據。建築施工的企業必須要圍繞著這個協議的規定開展。在具體施工的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建築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因為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保障施工的質量,確保一定的經濟效益。
在現在的建築市場上,建築工程施工合同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建築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首先很多的企業對於合同管理的體系和制度建設都不是非常的重視,管理的程序非常混亂,有些制度根本得不到實施,很多的步驟也存在缺失的現象,所以需要加強對於這一方面的監督、管理和控制。
另一方面,合同的內容也存在不少的問題,比如其中對於發包方和承包方的權利義務規定不明確,或者兩者不相對應,違約、賠償等比較重要的方面規定不是很全面,存在的規定很多還得不到實施。整個的合同的公正和公平得不到體現。現在的建築市場是一個買方市場,所以兩者是處於不平衡的狀態,承包方為了獲得工程的承包權,只好委曲成全。
面對現階段存在的一些問題,需要對建築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首先要把相關的管理結構和機制加以健全,雖然現在我國已經出台了招標法,但是如果不加以變通的話,反而達不到最佳的效果,所以原則上一定要嚴格遵守,但是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
採取措施的第二點,就是要把相關專業人才的素質有所提高,合同管理是一項技術活,所以相關的管理人員必須具備很多的專業知識,例如技術知識、法律知識等等。加強對合同管理的重視之後,必須要加強相關管理人員的隊伍建設,加大產生糾紛時的救援力度。
合同管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整個合同的細節部分,在簽訂合同的過程中,一定要對一些關鍵的要素加以注意,以防萬一。
G. 支付工程款對方主張違約是反訴還是抗辯
對方是業主,可以以質量問題抗辯,也可以質量問題、工期問題反訴,提出反索賠。
對方是承包人,主張支付工程款則是反訴。
H.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結合民事審判實際,就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的問題,制定本解釋。
I.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如何處理
一、和解或調解
1、建設工程承包合同爭議時,當事人可以自行協商和解,或者通過第三者進行調解。
2、和解是指當事人通過自行友好協商,解決合同發生的爭議。調解是由當事人以外的調解組織或者個人主持,在查明事實和分清是非的基礎上,通過說服引導,促進當事人互諒互讓,友好地解決爭議。
3通過和解或調解解決爭議,可以節省時間,節省仲裁或者訴訟費用,有利於日後的繼續交往和合作,是當事人解決合同爭議的首選方式。但這種調解不具有法律效力,提起調解要靠當事人具有誠意,達成和解後要靠當事人自覺地履行。和解和調解是在當事人自願的原則下進行的,一方當事人不能強迫對方當事人接受自己的意志,第三方也不能強迫調解。
二、仲裁
1、建設工程承包合同當事人如果不願意和解、調解,或者和解、調解不成功,可以根據達成的仲裁協議,將合同爭議提交仲裁機構仲裁。
2、仲裁具有辦案迅速、程序簡便的特點和優點,而且進入仲裁程序以後,仍然採取仲裁與調解相結合的方法,先調解,後仲裁,首先著力於以調解方式解決。經調解成功達成協議後,仲裁庭即製作調解書或者根據協議的結果製作裁決書,調解書和裁決書都具有法律效力。
3、提請仲裁的前提是合同雙方當事人已經訂立了仲裁協議,沒有訂立仲裁協議,不能申請仲裁。仲裁協議包括合同訂立的仲裁條款或者附屬於合同的協議。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或者附屬於合同的協議,被視為與其他條款相分離而獨立存在的一部分,合同的變更、解除、終止、失效或者被確認無效,均不影響仲裁條款或者仲裁協議的效力。國內合同當事人可以在仲裁協議中約定在發生爭議後到國內的任何一家仲裁機構仲裁,對仲裁機構的選定沒有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限制。
三、訴訟
1、如果建設工程承包合同當事人沒有在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發生爭議後也沒有達成書面的仲裁協議,或者達成的仲裁協議無效,合同的任何一方當事人,包括涉外合同的當事人,都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在人民法院提起合同案訴訟,應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進行。
2、經過訴訟程序或者仲裁程序產生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判決、仲裁裁決或調解書,當事人應當履行。如果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不履行判決、仲裁裁決或調解書,對方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執行。執行也就是強制執行,即由人民法院採取強迫措施,促進義務人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
3、合同當事人在遇到合同爭議時,究竟是通過協商,還是通過調解、仲裁、訴訟去解決,應當認真考慮對方當事人的態度、雙方之間的合作關系、自身的財力和人力等實際情況,權衡出對自己最為有利的爭議解決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