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戰斗機是什麼時候產生的
最早的戰斗機
早在1903年,萊特兄弟就發明了飛機,不過發明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用於具體的空戰,而是只用它來執行偵察任務。1915年,法國將莫拉納-索爾尼埃L型飛機,裝上一挺機槍和一種叫做偏轉片的裝置,使它真正具有了空戰能力,此時世界上第一架真正意義上的戰斗機正式宣告誕生。
初露鋒芒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軍用飛機首次出現在戰場上,主要負責偵察、運輸、校正火炮等輔助任務。在戰斗中,敵對雙方的飛行員用五花八門的各種武器手忙腳亂地互相攻擊,比如石頭,這就是「戰斗空戰」的起源。1915年4月1日,羅蘭·加洛斯駕駛裝備了「偏轉片系統」的莫拉納.索爾尼愛L型飛機擊落了一架德國偵察機。取得了戰斗機空戰的第一次勝利。隨後,德國的「福克E3」式由於裝備了性能更好的「機槍同步射擊」裝置,以其優異的飛行性能和跟猛烈的火力,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性能最好,擊落飛機數量最多的戰斗機。被協約國方稱為「福克式的災難」。這個階段的戰斗機還處在萌芽期,結構多以木材加上布料蒙皮構成,機翼從單翼到三翼都很常見,主要的武器多半改自陸軍使用的輕機槍。英國曾經使用火箭對付盤踞在英國城市上空的德國飛船。在對付地面目標上,早期的炸彈是由手榴彈或者是小型炮彈稍加改良而來,投擲准確度不高,破壞力也低。
在這個時期影響未來空戰頗大的一項發行就是機槍的同步射擊裝置。這個由荷蘭所發明的裝置讓機槍的子彈能夠自轉動的螺旋槳的間隙當中射出,飛行員完全不用擔心子彈會與螺旋槳撞擊的危險,而機槍的設置位置能夠接近飛行員的瞄準線,從而提高准確度與火力。
兩次大戰間的發展
雖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各國積極裁減軍備,同時減緩國防工業的投資。在這一段時間當中,民用航空的需求帶動許多技術與理論的發展與成熟,奠定30年代後期軍用航空發展的快速演進。
民用航空需求有兩大主軸,一個是對速度方面的追求,也就是各種競速機的比賽與獎勵。另外一個是客運與貨運市場的逐漸長長。在這兩個主軸上雖然需求方向不同,卻對同一種發展趨勢有共同推演的效果,那就是對流線型設計的要求。流線型的設計在於減低阻力,當飛機的阻力減低之後,對競速機來說,那就是速度可以增加,對運輸機來說,那就是提升航程或者是運輸量,換句話說就是增加營運的經濟效益。
流線型飛機設計包含的項目非常的廣,從機身外殼的平滑,減少機身外部突出的部分與張線,外型由方正改為圓滑曲線,不得不突出的部分則以曲線圓滑的外殼遮蔽以減少阻力,採用收放式起落架等等。
除了在流線型設計上下功夫之外,動力系統的開發和使用材料的研究都影響到往後飛機設計的概念與可以使用的資源。在動力系統方面除了輸出馬力更大的發動機的開發之後,汽油辛皖值對於發動機的操作影響也逐漸被了解,同時,螺旋槳的極限性能以及替代的動力輸出也陸續在各國進行研究。新一代的輸出動力研究當中以噴射發動機和火箭發動機這兩項影響後世最深。
到了30年代中期,各國最先進的戰斗機設計多半具有這些特點:單翼,以金屬為主的結構與外殼,後三點收放式起落架或者是有流線型外殼的固定式起落架,採用液冷式發動機的設計多於採用氣冷,火力由採用步槍口徑的輕機槍提升至重機槍或者是更大口徑的機炮。
二次世界大戰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繼杜黑發表他最有名的空權論著作之後,空中武力印證空權對於戰爭與作戰的重要性。其中戰斗機的發展可以說是大幅度的否定空權論當中的描述。戰斗機不僅僅只是作為防衛國土與抵擋敵人轟炸機的力量,在摧毀敵人的空中武力與使用空中武力的能力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戰斗機不僅僅擔任阻止轟炸機的任務,也推翻轟炸機可以通過一切防衛的理論。
在大戰結束前,戰斗機的發展已經到達一個頂峰,並且開啟另外一個世代的來臨。短短幾年之間,戰斗機使用的發動機出力從數百匹直在線升到超過兩千匹馬力,速度直在線升到接近音速的區域,航程超過2000英里,最高升限到達4萬英尺。
進入噴射時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噴氣式發動機和雷達設備的出現預兆了下一階段戰斗機的發展方向。戰後,蘇聯和西方國家從納粹德國獲得了該技術的研究成果,各自發展出第一代噴氣式戰斗機。在朝鮮戰爭中,噴氣式戰斗機第一次投入實戰,標志著螺旋槳式戰斗機的終結。該階段的戰斗機特徵是飛更快,看得更遠,打的更准。1947年10月14日,美國飛行員查克·葉格(Charles E. "Chuck" Yeager)爾駕駛貝爾X-1試驗機超越音速,成為第一個「跑」得比聲音快的人。電子技術的進步使機載雷達和武器的火控瞄準系統大大提高了戰斗機的作戰能力。在冷戰的高峰期,失敗就會滅國滅種的恐懼使華約和北約兩大陣營都瘋狂的發展戰斗機。這個階段各國列裝的機型和數量也達到史無前例的頂峰。
冷戰時期的變遷
冷戰的後期,由於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發現了戰斗機的另一個發展方向--機動性--仍然主宰了天空,而不是如導彈無用論者所認為的,將由導彈的性能決定空戰的勝負,因此後來的戰斗機不再要求過快的速度,而把機動性的提高作為戰鬥力的第一要素。各國紛紛跟風發展機動性優異的機型。垂直起降、隨控布局、大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和更優秀的機載電子系統以及裝備性能更優異的空對空導彈成為該階段戰斗機的共同特徵。到20世紀末21世紀初,列裝的典型戰斗機有美軍的F-14、F-15、F-16、F/A-18、蘇聯/俄羅斯的SU-27、MIG-29等都是。
Ⅱ 中國一個戰斗機飛行員要服役多久
正常飛行員是18歲入航校,經過航校、飛行學院,成為戰斗機飛行員起碼25歲以上,成為熟練飛行員還要至少五年。才能擔任戰斗值班。一般在45歲左右退役,滿打滿算是20年。
Ⅲ 一架戰斗機可以飛多長時間
幾個小時左右吧,不同的戰機也不一樣,而且有無掛載設備,副油箱,有無空中加油,都有很大的影響。蘇27油箱可加九千多公斤的燃油。
Ⅳ 戰斗機服役期多久
那個東西要與時具進,二戰的零式夠牛的了吧?可是零式能用到現在嘛?現在3代機都快要淘汰了,你說2代機算個屁呀?這個東西也沒有絕對的,只不過大家都在競賽,但是競賽的要有個人帶個頭兒,美國鬼子就是帶這個頭兒的人。即使不是美國是俄羅斯,甚至是我們中國。你覺得一個新的文明的產物問世了,就意味著舊的文明的產物要被淘汰掉了。戰斗機是什麼?它是武器!它可以攻城略地,也可以守土抗敵!但是武器的優勝略汰也會左右戰爭的勝負。因此,你要問巨具體的戰斗機的服役標准年限是多少?這個的要看世界各國的了,如果大家都不思進取還在用二戰的戰斗機的話,那我們還要什麼2代、3代、4代噴氣式戰斗機呀?
Ⅳ 戰斗機能飛多長時間
對於歐美國家的戰斗機的壽命而言,歐美的戰斗機可以達到5000至8000小時;中國的所有戰斗機都可以進行延長壽命,經過合理的修整,戰斗機的壽命可以延遲到12000至15000小時。
戰斗機對的壽命是指在空中飛行的壽命,就像我們的汽車一樣,開了多少公里都是有規定的。所以要保持飛機的良好運轉,就得有一個限定時間,這就是飛機的壽命了。
(5)戰斗機的年限擴展閱讀:
飛機的壽命主要取決於它本身的發動機和結構穩定度。現代的戰斗機飛行速度要快於以前的戰斗機,而且搭載的武器的重量也要遠遠的大於過去的標准,所以現在的戰斗機對的壽命要遠遠短於過去的戰斗機。如果飛機的結構受到了破壞,那麼它的壽命值將會快速下降。
戰斗機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輕易露面的,所以服役個十幾年也是極為正常的一件事。至於網上流傳的飛行機壽命3000小時,這種話是不可取的。
Ⅵ 戰斗機的壽命有多長價格是多是
樓主,戰斗機的壽命因情況而定。不同戰斗同機的壽命一般說來都是不同的。而且,往往會採用更換部件來延長戰斗機的壽命。
1.蘇-27的價格為單價:
3500萬美元(人民幣3億元);
蘇27的壽命:
蘇-27的機體壽命只有不到3000小時,中國有批飛機在上世紀90年代購進,其中有24架已經達到了5000個飛行小時的服役壽命,這是所有該型飛機的一個壽命上限,盡管它常常被延長。以F-16戰機為例,這種戰機的服役壽命是4000個飛行小時,俄制米格-29戰機設計飛行壽命只有2500個小時,經過翻新延壽計劃之後,可延長到4000個小時。
2.飛豹價格是2000萬美元,壽命還不知道。樓上也一個沒回答出來。
戰斗機 最大起飛重量 最大飛行速度 實用飛行高度 作戰半徑 隱身 最大過載 翼面積 機長 機高 翼展 造價
美國F-22 27.22噸 2.50馬赫 18000米 2200公里 OK 9G 78.07平方米 18.92 5.08 13.56 1億美元
美國F-35 27.20噸 2.00馬赫 15200米 1600公里 OK 9G 57.60平方米 15.47 13.10 3500萬美元
日本F-2 22.10噸 2.00馬赫 18300米 830公里 OK 9G 34.84平方米 15.52 4.96 11.13 6000萬美元
歐洲台風 23.00噸 2.20馬赫 16800米 1400公里 9G 50.00平方米 15.96 5.28 10.95
俄羅斯蘇-30 33.50噸 1.75馬赫 17500米 1300公里 8.5G 62.04平方米 21.94 6.36 14.70
俄羅斯蘇-35 34.00噸 1.90馬赫 18000米 1500公里 10G 22.20 6.36 15.16
中國殲-10 19.30噸 2.00馬赫 18000米 1100公里 7G 14.57 4.78 8.78 2000萬美元
樓主行行好,給我分吧、那麼大熱天來回答你問題,也不容易。
Ⅶ 殲10戰斗機飛行多長時間
確實沒有說飛行時間的,不過可以推算。最大航程除以巡航速度,大約4個小時。
不過這種航程沒有什麼意義,都是沒有有效負載的情況下。
最大飛行時間只是對能夠長時間滯留空中的飛機有意義,比如U-2、全球鷹無人飛機等,
Ⅷ 殲10戰斗機試飛到列裝用了幾年時間
近六年時間!
其1998年3月23日首飛,到2004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44師132團第一批裝備殲-10。
殲十1001號原型機1994年開始建造,1998年3月23日首飛(已送至航空博物館展出) 依照慣例02號原型機用於地面測試。1999年12月殲-10開始在西安閻良試飛院進行飛行測試。
2002年6月首架裝備俄制發動機的殲-10小批量生產型號首飛。中國官方公布2003年殲-10生產型正式交付。2003年12月殲-10雙座型號原型機首飛(雙座型原型機已送至航空博物館展出)。
2004年隸屬成都軍區駐守雲南的中國空軍44師131團換裝殲-10戰機,成為中國空軍第一個裝備該型戰機的部隊。2005年首次出現了帶有空中加油探頭的殲-10戰機。 2008年11月5日在中國珠海航展上首次對民眾亮相。 殲-10戰機衍生出單座及雙座型號,航電系統基本由國內研發生產。
Ⅸ 部隊裡面開戰斗機的至少是什麼官,多少年的入伍時間和駕駛年齡有沒有規定啊
頂樓不要亂說,戰斗機只有空軍、海軍航空兵有,而陸航只有直升機!開戰斗機的至少也是中尉,而且關鍵招飛不是按徵兵渠道走,是專門從應屆高中畢業生或統招二本以上大學生中選拔
Ⅹ 戰斗機的飛行壽命為3000小時,它是怎麼服役數十年的
戰斗機服役數十年一點也不奇怪,因為戰斗機只要在戰斗時才使用。一看到戰斗機飛行壽命只有三千小時 那麼短,就想著國家每年花在戰斗機上的經費就得多少啊。但事實可不是想的這樣,有些人的演算法是這樣的,三千小時,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過也就125天。白天戰斗晚上休息,一架戰斗機的壽命也不過一年而已。但是這么算真的對嗎?戰斗機,從名字就能看出來,這是戰斗時才使用的飛機,每個國家不可能每年有那麼長的時間都處在戰爭中,所以戰斗機的使用壽命不能這么算的。
現在的戰斗機能夠服役這么多年,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也是分不開的。戰斗機在使用過程中,經常會維修或者是升級,加固,這也是增加戰斗機使用壽命的很好的方法。所以說戰斗機服役十年是完全沒有問題,有的戰斗機進行升級,服役三十年也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