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普通民用住宅樓的設計使用年限一般是多少年
"普通民用住宅樓的設計使用年限一般是50年,以前是70年。"----真的能嗎?有毛竹梁.有壓力差,理論和實際的距離就出來了。
㈡ 普通民用住宅設計年限是幾年
設計年限是100年,使用年限是70年,每家住戶裝修中,敲敲打打,傷筋動骨,砸承重牆,割主鋼筋,房子壽命大大減少了,不到規定年限,已經變成了危房,現在已經有房子在裝修中突然倒塌,怪誰?怪設計?怪施工?
㈢ 建築結構按設計使用年限分為幾類各類的適用范圍是什麼
1、分為四類
2、適用范圍就是房屋的種類
㈣ 普通建築物設計使用年限
建築學術語,設計使用年限 design working life 設計規定的結構或結構構件不需進行大修即可按其預定目的使用的時期。
設計使用年限的取值: 在設計使用年限內,結構和結構構件在正常維護條件下應能保持其使用功能,而不需進行大修加固。設計使用年限應按現行國家標准《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准》GB50068確定:
(1)臨時性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年;
(2)易於替換的結構構件,設計使用年限為25年;
(3)普通房屋和構築物,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
(4)紀念性建築和特別重要的建築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若建設單位提出更高要求,也可按建設單位的要求確定。
建築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明確了設計使用年限是設計規定的一個時期,在這一規定時期內,只需進行正常的維護而不需進行大修就能按預期目的使用,完成預定的功能,即房屋建築在正常設計、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維護下所應達到的使用年限,如達不到這個年限則意味著在設計、施工、使用與維護的某一環節上出現了非正常情況,應查找原因。所謂「正常維護」包括必要的檢測、防護及維修。設計使用年限是房屋建築的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工程「合理使用年限」的具體化。
當結構的使用年限超過設計使用年限後,並不是就不能使用了,而是結構失效概率可能較設計預期值增大。
對於商品房,開發商設計使用年限的取值:一般不考慮土地使用年限而直接按規范最低要求確定,統一為50年。亦有少數較負責的開發商要求設計院將設計使用年限取值與土地使用一致即70年。
㈤ 一般建築的使用年限是多少年
您好,商品房是多少年產權,指房屋建築產權的歸屬年限,商品房產權年限具體是多少年是和商品房的性質密切相關的。住宅產權是70年,商住房是50年,純商業房是40年。但是商品房產權年限的具體計算時間是從開發商拿地當天算起的。
㈥ 普通商品房的設計使用壽命是多長時間
隨著國民對不動產、產權等的重視,對於50年房屋設計使用年限與70年土地使用年限的關系問題,近年來逐漸被重視。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研究中心研究員許進呼籲修訂設計標准,延長建築設計使用年限(見《政協委員:住宅設計使用年限應從50年提到70年》,《許進委員:住宅設計使用年限應從50年提高到70年》),主要理由如下:
(1)提高普通建築設計使用年限,不僅能夠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還能夠節約大量的資金。「若把普通房屋的設計使用年限提高20%,每年就可以少堆起3座喜馬拉雅山了」。
(2)住宅的設計使用年限從50年提高到70年,增加成本有限。「以北京市為例,如果將住宅的設計使用年限從50年提高100年,需要提高建築的地震安全性等安全指標,經估算,住宅的建設和安裝成本將提高10%左右,約佔北京市住宅平均銷售價格的1%。」
(3)「住宅的產權是70年,那我買來的房子怎麼是50年的設計壽命?剩下的20年,我的權益怎麼保障?」(此觀點為網路上其他觀點,和許委員的觀點放到一起相信他不會有意見)
此觀點不是剛剛提出,以往就曾在社會上引起過相關討論,如2009年南方都市報就發表過《住宅使用年限50年與70年產權相矛盾網友質疑20年哪去了》。
既然是政協提案,就要給出回復。是否將我國的房屋設計使用年限提高,提高到多少?相關部委也參與了回復,據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最近也在組織專家討論這個問題。我僅發表一些個人的觀點:
(1)設計使用年限的定義是「設計規定的結構或結構構件不需進行大修即可按預定目的使用的年限」,設計使用年限不是房屋壽命。就算在設計使用年限內,也要對房屋進行日常的檢查和必要的維修(非結構構件的使用壽命一般都達不到50年)。房屋實際壽命的長短,主要與使用維護有關。無論是50年,還是100年,使用中(包括設計使用年限內和年限外)都是需要正常維護的。
(2)我國房屋平均壽命較短,很多提前拆遷,這與房屋設計使用年限沒有關系,很多被拆遷房屋很多都沒有達到50年的設計使用年限。就算提高到70年,按現在的社會情況和城市發展情況,該拆一定還會被拆。國內很多竣工5年內的公建和住宅都因後期城市發展、規劃修改而被拆,並不鮮見,這些都與房屋設計使用年限無關。
(3)房屋壽命短的另一個因素就是建造質量問題,在近10年的快速發展過程中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但應該說因為建造質量問題造成房屋壽命減少的「事故」目前來看還不多,且也與設計使用年限無關。如果是建造質量有問題,50年、70年的關系不大,不會到這么久就會出現問題了。如海砂屋,一般10年就會完全暴露,房屋無法使用。
(4)普通房屋的設計使用年限取50年,是國際通行。與50年設計使用年限對應,還有50年的設計基準期(定義為「為確定可變作用等取值而選用的時間參數」)。重要房屋或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使用年限一般取為100年獲更長年限(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年限是120年)。對於普通房屋,如果希望提高設計使用年限,可以直接按現行規范採用100年設計使用年限。對於100年設計使用年限的房屋,從技術上主要涉及設計過程中地震作用、荷載作用的取值增大,建造中材料性能要求提高。除在耐久性方面仍需要進行一些研究補充(目前對於非房屋建築,耐久性方面研究較多;對於100年使用年限的普通房屋,如何採用低成本的技術措施,仍需要進行一些研究),總的來說難度並不大,實際造價可能增加也不多(個人隨便估,對於普通混凝土住宅,10%-20%,不一定準確)。
綜上,我覺得不存在50年、70年的矛盾問題,採用70年的設計使用年限沒有必要。房屋建築設計可由建設方、設計方共同確定,採用50年或100年的設計使用年限。但個人覺得,盲目對普通房屋採用100年的設計使用年限,還不如建立完善房屋使用中的檢修、修繕機制,這方面的意義更大。
討論上述問題,還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土地使用年限是70年?是否會改變呢?我找到一些有用的資料,大家可以自己看看,《世界各國土地產權制度及其啟示》、《土地年期的界限街》(這篇文章的作者肖喜學的博客中有很多香港土地及房屋方面的信息,很有有意義,大家可以多看看)、《住宅土地使用年限70從何而來?》
我個人覺得,70年的問題真應該好好考慮一下了。70年當初提出的參考來自香港,而在香港,又有999年、75年、50年等多種土地使用年限,對於土地使用年限到期怎麼處理,都是目前我國應該正確對待的問題了。這個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湖南萬家麗集團董事長黃志明提出了(《人大代表建議取消住宅土地使用70年限制》),我覺得他提才更有意義。
㈦ 普通商品住宅設計使用年限
一、普通商品住宅設計使用年限是建築學術語,設計使用年限是指設計規定的結構或結構構件不需進行大修即可按其預定目的使用的時期。
規范定義:設計使用年限是設計規定的一個時期,在這一規定的時期內,只需要進行正常的維護而不需進行大修就能按預期目的使用,完成預定的功能,即房屋建築在正常設計、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維護下所應達到的使用年限。(參見《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准》(GB50068-2001)1.0.4條文說明。)
二、國家頒布的《住宅建築規范》(GB50368-2005)規定:
3.1.5住宅結構在規定的設計使用年限內必須具有足夠的可靠性。
3.3.1 住宅的設計使用年限一般為50年。當住宅達到設計使用年限並需要繼續使用時,應對其進行鑒定,並根據鑒定結論作相應處理。重大災害(如火災、風災、地震等)對住宅的結構安全和使用安全造成嚴重影響或潛在危害。遭遇重大災害後的住宅需要繼續使用時,也應進行鑒定,並做相應處理。
6.1.1 住宅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不應少於50年,其安全等級不應低於二級。
6.1.4 住宅結構應能承受在正常建造和正常使用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作用和環境影響。在結構設計使用年限內,住宅結構和結構構件必須滿足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要求。
6.1.6 鄰近住宅的永久性邊坡的設計使用年限,不應低於受其影響的住宅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
㈧ 普通房屋和構築物的設計使用年限是多久
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一般分為:
1、臨時性結構——5年
2、易於替換的結構構件——25年
3、普通房屋和構築物——
50年
4、紀念性建築和特別重要的建築——100年
所以,常見的民用建築都是50年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