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虧損彌補年限
可以 稅法規定 虧損彌補期限為5年 即從06年往前的第5年之內的虧損都可以彌補 剛好到01年 但是 07年就不能再彌補01年未彌補完的虧損了
『貳』 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彌補期限如何規定
企業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彌補期限如何規定的?
企業發生虧損,可以用次年度的稅前利潤彌補,次年度利潤不足彌補的,可以在5年內延續彌補。
『叄』 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怎麼抵扣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五條規定: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第十八條規定:「企業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准予向以後年度結轉,用以後年度的所得彌補,但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上述兩條規定都闡述了一件事企業可以用稅前所得彌補以前年度(以前五年)的虧損。這里需要明確的是:
「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和「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允許彌補在時間上不得超過五年。舉例說明:假設某企業2008年虧損50萬元,以後五年彌補虧損前分別有所得額2009年5萬元、2010年7萬元、2011年9萬元、2012年12萬元、2013年15萬元、每年用當年所得彌補虧損後所得額均為零。因此,從2008年到2013年均無需繳納企業所得稅,五年共彌補虧損額48萬元,還剩2萬元虧損。到第六年即2014年彌補前所得18萬元。2014年還能彌補2萬元虧損嗎?回答是否定的。因為稅法規定只能在虧損年度之後的五年內彌補,到了第六年,五年前的虧損如果尚未彌補完,就不能在稅前予以彌補,只能用稅後利潤去彌補了。
『肆』 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是多少
1.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主席令第63號)第十八條的規定,企業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准予向以後年度結轉,用以後年度的所得彌補,但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2.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查增應納稅所得額彌補以前年度虧損處理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0年第20號)的規定,現就稅務機關檢查調增的企業應納稅所得額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問題公告如下: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第五條的規定,稅務機關對企業以前年度納稅情況進行檢查時調增的應納稅所得額,反企業以前年度發生虧損、且改虧損屬於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允許彌補的,應允許調增的應納稅所得額彌補改虧損。彌補改虧損後仍有餘額的,按照企業所得稅法規定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對檢查調增的應納所得稅所得額應根據其情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有關規定進行處理或處罰。
二、本規定自2010年12月1日開始執行。以前(含2008年度之前)沒有處理的事項,按本規定執行。
3.根據《國家稅務局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口徑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9號)第二條的規定,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查增應納稅所得額彌補以前年度虧損處理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0年第20號)規定,對檢查調增的應納稅所得額,允許彌補以前年度發生的虧損,填報國稅發[2008]101號文件附件1的附表四『彌補虧損明細表』第2列'盈利或虧損額'對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所屬年度行次。
『伍』 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到底是怎麼彌補法
一、彌補以前年度虧損,方法主要有三種:
1.企業發生虧損,可以用次年度的稅前利潤彌補,次年度利潤不足彌補的,可以在5年內延續彌補。
2.企業發生的虧損,5年內的稅前利潤不足彌補時,用稅後利潤彌補。
3.企業發生的虧損,可以用盈餘公積彌補。
以稅前利潤或稅後利潤彌補虧損,均不需要進行專門的賬務處理,只要將企業實現的利潤自「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到「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的貸方,其貸方發生額與「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的借方余額自然抵補;所不同的是以稅前利潤進行彌補虧損的情況下,其彌補的數額可以抵減企業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而用稅後利潤進行彌補虧損的數額,則不能在企業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抵減。但如果用盈餘公積彌補虧損,則需作賬務處理,借記「盈餘公積」科目,貸記「利潤分配——盈餘公積補虧」科目。
二、彌補虧損的會計處理
企業按照會計制度和會計准則的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如果當年賬面利潤為負數,即為會計上講的「虧損」。與實現利潤的情況相同,企業應將本年發生的虧損自「本年利潤」科目,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本年利潤
結轉後「利潤分配」科目的借方余額,即為未彌補虧損的數額。然後通過「利潤分配」科目核算有關虧損的彌補情況。
企業發生的虧損可以用次年實現的稅前利潤彌補。在用次年實現的稅前利潤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情況下,企業當年實現的利潤自「本年利潤」科目,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即:
借:本年利潤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這樣將本年實現的利潤結轉到「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的貸方,其貸方發生額與「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的借方余額自然抵補。因此,以當年實現凈利潤彌補以前年度結轉的未彌補虧損時,不需要進行專門的賬務處理。
由於未彌補虧損形成的時間長短不同等原因,以前年度未彌補虧損,有的可以以當年實現的稅前利潤彌補,有的則須用稅後利潤彌補。無論是以稅前利潤還是稅後利潤彌補虧損,其會計處理方法相同,無需專門作會計分錄。但如果用盈餘公積彌補虧損,則需作賬務處理,借記「盈餘公積」科目,貸記「利潤分配——盈餘公積補虧」科目。
三、彌補虧損的稅務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3號)第十八條規定:「企業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准予向以後年度結轉,用以後年度的所得彌補,但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根據國稅發[1997]189號文件規定,「稅法所指虧損的概念,不是企業財務報表中所反映的虧損額,而是企業財務報表中的虧損額經主管稅務機關按稅法規定調整後的金額。」這里的「五年」,是指稅收上計算彌補虧損的期限,只對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產生影響,而在彌補虧損的會計核算中,並不受「五年」期限的限制。會計上,無論是盈利還是虧損,期末一律將「本年利潤」科目的余額,結轉「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這里的「本年利潤」余額是指扣除所得稅費用後的凈利潤。
『陸』 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順序
以前年度的虧損應該先用未分配利潤彌補,再用盈餘公積彌補。
『柒』 以前年度連續虧損,可以用多少年的盈利彌補
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十八條規定,企業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准予向以後年度結轉,用以後年度的所得彌補,但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例如:2003年發生的虧損只能用2004、2005、2006、2007、2008年的所得進行彌補,如果至08年止03年發生的虧損仍沒有彌補完,則2003年的虧損不能再用2009年及以後年度的所得彌補,只能稅後彌補。
二、相關稅收法規規定
1.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主席令第63號)第十八條的規定,企業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准予向以後年度結轉,用以後年度的所得彌補,但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2.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查增應納稅所得額彌補以前年度虧損處理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0年第20號)的規定,現就稅務機關檢查調增的企業應納稅所得額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問題公告如下: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第五條的規定,稅務機關對企業以前年度納稅情況進行檢查時調增的應納稅所得額,反企業以前年度發生虧損、且改虧損屬於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允許彌補的,應允許調增的應納稅所得額彌補改虧損。彌補改虧損後仍有餘額的,按照企業所得稅法規定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對檢查調增的應納所得稅所得額應根據其情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有關規定進行處理或處罰。二、本規定自2010年12月1日開始執行。以前(含2008年度之前)沒有處理的事項,按本規定執行。
3.根據《國家稅務局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口徑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9號)第二條的規定,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查增應納稅所得額彌補以前年度虧損處理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0年第20號)規定,對檢查調增的應納稅所得額,允許彌補以前年度發生的虧損,填報國稅發[2008]101號文件附件1的附表四『彌補虧損明細表』第2列'盈利或虧損額'對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所屬年度行次。
4.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應納所得額若干稅務處理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15號)的規定,六、關於以前年度發生應扣未扣支出的稅務處理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的有關規定,對企業發現以前年度實際發生的、按照稅收規定應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企業做出專項申報及說明後,准予追補至該項目發生年度計算扣除,但追補確認期限不得超過5年。企業由於上述原因多繳的企業所得稅稅款,可以自追補確認年度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款中抵扣,不足抵扣的,可以向以後年度遞延抵扣或申請退稅。虧損企業追補確認以前年度未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支出,或盈利企業經過追補確認後出現虧損的應首先調整該項支出所屬年度的虧損額,然後再按照彌補虧損的原則計算以後年度多繳的企業所得稅,並按前款規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