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遙感衛星年限

遙感衛星年限

發布時間:2021-09-12 12:07:33

1. 遙感 landsat衛星時間問題

都是成像的當地時間

2. 返回式遙感衛星從什麼時間開始

返回式遙感衛星的正檢星從1973年4月開始,進行了為期8個月的雜訊、分離沖擊、熱真空和整星振動試驗,獲得了大量的試驗數據。孫家棟組織研製人員,針對暴露出來的問題又制定了若干改進措施。

3. 遙感方面的問題,非常感謝! 為什麼搭載可見光的感測器的衛星通常在早晨至上午時間段(比如十點左右)

遙感衛星都有自己的時間解析度,即重返周期,一般都不會是同步軌道衛星,多是近地軌道或者極軌,所以對於同一地點可能一天24小時會多次過境,不會每次都是10點成像的;且不同地區的過境時間不同,沒有你所說的成像時間通常在10點左右這一說法。
對於遙感影像的成像質量的話,成像時間是其中一個因素,中午10點左右過境的影像,說明該地處於衛星的星下點,能夠減少陰影;如果不考慮氣象因素的話,此時陽光充足,地物的灰度對比明顯,易於分辨。

4. 遙感時間解析度與衛星的繞地球一圈的運行周期有什麼區別

它倆不是一個概念,舉個例子來說吧,Landsat8衛星每天繞地球15圈,但是它的重訪周期為16天。如果硬說定義的話,繞地球圈數很好理解,時間解析度一般是指在同一區域進行的相鄰兩次遙感觀測的最小時間間隔。

5. 中國第一顆遙感衛星空中爆炸是什麼時候

1974年8月,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和長征2號運載火箭出廠測試合格,經葉劍英等中央首長批准,於9月12日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經過技術陣地和發射陣地的檢查測試,加註推進劑,定於11月5日點火發射。
11月5日將近13時,戈壁灘上寒風陣陣,發射程序進入到了「一分鍾准備」,現場發射指揮員隨後下達了「牽動」口令。這時,衛星控制台操作員突然發現星上大部分儀器斷電。指揮員接到這一意外情況的報告時,離下達點火口令只有13秒的時間。在千鈞一發之際,指揮員果斷下達了「停止發射」的命令。發射陣地17個系統的指揮員聽到命令後,指揮各自的操作手按原定預案,有條不紊的退出了發射程序。由於原來預想工作做得好,各級指揮得當,沒有發生不協調、程序錯亂、漏電串電或誤操作等問題。

6. 我國人造衛星的發射時間、用途和意義

1970年4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衛星到2005年10月,我國已成功發射了近百顆國產衛星、6艘飛船、27顆國外衛星。
衛星及應用

1、 人造衛星有幾種?
人造地球衛星按運行軌道可以分為:軌道高度為200~2000千米的低軌道衛星;軌道高度為2000~20000千米的中高軌道衛星;軌道高度為35786千米的位於赤道上空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按用途可以分為:科學衛星、應用衛星和技術試驗衛星,其中應用衛星又可分為軍用衛星、民用衛星以及軍民兩用衛星。

2、 我國研製了哪些衛星系列?
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了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地球資源衛星系列、北斗星導航衛星系列等六大衛星系列。

3、 返回式遙感衛星的主要用途是什麼?
返回式遙感衛星是低軌道衛星,主要有三大用途:一是對地觀測,獲取遙感信息;二是進行微重力試驗;三是為載人航天作返回的技術儲備。

4、衛星怎樣返回地面?
當衛星完成任務返回地面時,要完成調整姿態、艙段分離、返回艙旋轉、脫離飛行軌道、打開信標機、打開降落傘並返回地面等一系列動作。

5、中國共發射了幾代通信衛星?
到目前為止,中國共發射了三代通信衛星。第一代通信衛星是1984年發射的2顆通信衛星和1986年2月1日發射的東方紅二號實用型通信廣播衛星。第二代通信衛星是1988年3月7日、1988年12月22日、1990年2月4日和1991年11月28日發射的載有4台C波段轉發器的東方紅二號甲通信衛星。第三代通信衛星是1997年5月12日發射的東方紅三號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

6、 我國第一顆通信衛星是什麼時候發射的?
我國第一顆通信衛星是1984年1月29日發射的,它取得了部分成功。這是一顆試驗通信衛星。

7、 東方紅二號通信廣播衛星是何時發射成功的?
1984年4月8日成功發射的第一顆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國家。

8、 東方紅二號甲通信衛星是何時發射成功的?
實用廣播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甲於1988年3月7日成功發射。該衛星大大改善了我國的通信和廣播電視傳輸條件。

9、 東方紅三號通信廣播衛星是何時發射成功的?
中容量廣播通信衛星東方紅三號於1997年5月12日成功發射。該衛星改善了我國的國際通信以及西部邊遠山區的通信狀況。

10、風雲氣象衛星共發射了多少顆?
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包括風雲一號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和風雲二號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兩大類。風雲一號和風雲二號分別進行過4次和3次發射,在我國天氣預報和氣象研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1、風雲一號氣象衛星是何時發射成功的?
1988年9月7日,我國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一號由長征四號火箭發射升空。

12、 風雲二號氣象衛星是何時發射成功的?
我國在1997年6月10日發射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甲,並於1997年12月1日正式交付用戶使用。2000年6月25日又發射了風雲二號乙。2004年10月19日又發射了一顆風雲二號氣象衛星。

13、中國已發射了哪些空間物理探測衛星?
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發射的空間物理探測衛

7. GPS技術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GPS又稱為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歷時20年耗資200億美元於1994年3月完成其整體部署實現其全天候、高精度和全球的覆蓋能力現在GPS於現代通信技術相結合使得測定地球表面三維坐標的方法叢靜態發展到動態叢數據後處理發展到實時的定位與導航極大地擴展了它地應用廣度和深度。載波相位差分法GPS技術可以極大提高相對定位精度。在小范圍內可以達到厘米級精度。此外由於GPS測量技術對測點間地通視和幾何圖形等方面地要求比常規測量方法靈活、方便已完全可以用來施測各種等級地控制網。GPS全站儀的反展在地形和土地測量以及各種工程、變形、;地表沉陷監測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在精度、效率、成本等方面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
(1)GPS系統的組成
GPS系統包括三大部分:空間部分—GPS衛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用戶設備部分—GPS信號接收機。
GPS衛星星座:
由21顆工作衛星和3顆在軌備用衛星組成GPS衛星星座記作(21+3)GPS星座。24顆衛星均勻分布在6個軌道平面內軌道傾角為55度各個軌道平面之間相距60度即軌道的升交點赤經各相差60度。每個軌道平面內各顆衛星之間的升交角距相差90度一軌道平面上的衛星比西邊相鄰軌道平面上的相應衛星超前30度。
在兩萬公里高空的GPS衛星當地球對恆星來說自轉一周時它們繞地球運行二周即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為12恆星時。這樣對於地面觀測者來說每天將提前4分鍾見到同一顆GPS衛星。位於地平線以上的衛星顆數隨著時間和地點的不同而不同最少可見到4顆最多可見到11顆。在用GPS信號導航定位時為了結算測站的三維坐標必須觀測4顆GPS衛星稱為定位星座。這4顆衛星在觀測過程中的幾何位置分布對定位精度有一定的影響。對於某地某時甚至不能測得精確的點位坐標這種時間段叫做「間隙段」。但這種時間間隙段是很短暫的並不影響全球絕大多數地方的全天候、高精度、連續實時的導航定位測量。GPS工作衛星的編號和試驗衛星基本相同。
地面監控系統:
對於導航定位來說GPS衛星是一動態已知點。星的位置是依據衛星發射的星歷—描述衛星運動及其軌道的的參數算得的。每顆GPS衛星所播發的星歷是由地面監控系統提供的。衛星上的各種設備是否正常工作以及衛星是否一直沿著預定軌道運行都要由地面設備進行監測和控制。地面監控系統另一重要作用是保持各顆衛星處於同一時間標准—GPS時間系統。這就需要地面站監測各顆衛星的時間求出鍾差。然後由地面注入站發給衛星衛星再由導航電文發給用戶設備。GPS工作衛星的地面監控系統包括一個主控站、三個注入站和五個監測站。
GPS信號接收機:
GPS信號接收機的任務是:能夠捕獲到按一定衛星高度截止角所選擇的待測衛星的信號並跟蹤這些衛星的運行對所接收到的GPS信號進行變換、放大和處理以便測量出GPS信號從衛星到接收機天線的傳播時間解譯出GPS衛星所發送的導航電文實時地計算出測站的三維位置位置甚至三維速度和時間。
GPS衛星發送的導航定位信號是一種可供無數用戶共享的信息資源。對於陸地、海洋和空間的廣大用戶只要用戶擁有能夠接收、跟蹤、變換和測量GPS信號的接收設備即GPS信號接收機。可以在任何時候用GPS信號進行導航定位測量。根據使用目的的不同用戶要求的GPS信號接收機也各有差異。目前世界上已有幾十家工廠生產GPS接收機產品也有幾百種。這些產品可以按照原理、用途、功能等來分類。
靜態定位中GPS接收機在捕獲和跟蹤GPS衛星的過程中固定不變接收機高精度地測量GPS信號的傳播時間利用GPS衛星在軌的已知位置解算出接收機天線所在位置的三維坐標。而動態定位則是用GPS接收機測定一個運動物體的運行軌跡。GPS信號接收機所位於的運動物體叫做載體(如航行中的船艦空中的飛機行走的車輛等)。載體上的GPS接收機天線在跟蹤GPS衛星的過程中相對地球而運動接收機用GPS信號實時地測得運動載體的狀態參數(瞬間三維位置和三維速度)。
接收機硬體和機內軟體以及GPS數據的後處理軟體包構成完整的GPS用戶設備。GPS接收機的結構分為天線單元和接收單元兩大部分。對於測地型接收機來說兩個單元一般分成兩個獨立的部件觀測時將天線單元安置在測站上接收單元置於測站附近的適當地方用電纜線將兩者連接成一個整機。也有的將天線單元和接收單元製作成一個整體觀測時將其安置在測站點上。
GPS接收機一般用蓄電池做電源。同時採用機內機外兩種直流電源。設置機內電池的目的在於更換外電池時不中斷連續觀測。在用機外電池的過程中機內電池自動充電。關機後機內電池為RAM存儲器供電以防止丟失數據。
近幾年國內引進了許多種類型的GPS測地型接收機。各種類型的GPS測地型接收機用於精密相對定位時其雙頻接收機精度可達5MM+1PPM.D單頻接收機在一定距離內精度可達10MM+2PPM.D。用於差分定位其精度可達亞米級至厘米級。
目前各種類型的GPS接收機體積越來越小重量越來越輕便於野外觀測。GPS和GLONASS兼容的全球導航定位系統接收機已經問世。
(2)GPS的定位原理
GPS的基本定位原理是:衛星不間斷地發送自身的星歷參數和時間信息用戶接收到這些信息後經過計算求出接收機的三維位置三維方向以及運動速度和時間信息。
(3)GPS系統的特點
GPS系統具有以下主要特點: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簡便、應用廣泛等。
定位精度高應用實踐已經證明GPS相對定位精度在50KM以內可達10-6100-500KM可達10-71000KM可達10-9。在300-1500M工程精密定位中1小時以上觀測的解其平面其平面位置誤差小於1mm與ME-5000電磁波測距儀測定得邊長比較其邊長較差最大為0.5mm校差中誤差為0.3mm。
觀測時間短隨著GPS系統的不斷完善軟體的不斷更新目前20KM以內相對靜態定位僅需15-20分鍾;快速靜態相對定位測量時當每個流動站與基準站相距在15KM以內時流動站觀測時間只需1-2分鍾然後可隨時定位每站觀測只需幾秒鍾。
測站間無須通視GPS測量不要求測站之間互相通視只需測站上空開闊即可因此可節省大量的造標費用。由於無需點間通視點位位置可根據需要可稀可密使選點工作甚為靈活也可省去經典大地網中的傳算點、過渡點的測量工作。
可提供三維坐標經典大地測量將平面與高程採用不同方法分別施測。GPS可同時精確測定測站點的三維坐標。目前GPS水準可滿足四等水準測量的精度。
操作簡便隨著GPS接收機不斷改進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有的已達「傻瓜化」的程度;接收機的體積越來越小重量越來越輕極大地減輕測量工作者的工作緊張程度和勞動強度。使野外工作變得輕松愉快。
全天候作業目前GPS觀測可在一天24小時內的任何時間進行不受陰天黑夜、起霧刮風、下雨下雪等氣候的影響功能多、應用廣。
從這些特點中可以看出GPS系統不僅可用於測量、導航還可用於測速、測時。測速的精度可達0.1M/S測時的精度可達幾十毫微秒。其應用領域不斷擴大。GPS系統的應用前景當初設計GPS系統的主要目的是用於導航收集情報等軍事目的。但是後來的應用開發表明GPS系統不僅能夠達到上述目的而且用GPS衛星發來的導航定位信號能夠進行厘米級甚至毫米級精度的靜態相對定位米級至亞米級精度的動態定位亞米級至厘米級精度的速度測量和毫微秒級精度的時間測量。因此GPS系統展現了極其廣闊的應用前景。
(4)GPS的用途
GPS最初就是為軍方提供精確定位而建立的至今它仍然由美國軍方控制。軍用GPS產品主要用來確定並跟蹤在野外行進中的士兵和裝備的坐標給海中的軍艦導航為軍用飛機提供位置和導航信息等。
目前GPS系統的應用已將十分廣泛我們可以應用GPS信號可以進行海、空和陸地的導航導彈的制導大地測量和工程測量的精密定位時間的傳遞和速度的測量等。對於測繪領域GPS衛星定位技術已經用於建立高精度的全國性的大地測量控制網測定全球性的地球動態參數;用於建立陸地海洋大地測量基準進行高精度的海島陸地聯測以及海洋測繪;用於監測地球板塊運動狀態和地殼形變;用於工程測量成為建立城市與工程式控制制網的主要手段。用於測定航空航天攝影瞬間的相機位置實現僅有少量地面控制或無地面控制的航測快速成圖導致地理信息系統、全球環境遙感監測的技術革命。
許多商業和政府機構也使用GPS設備來跟蹤他們的車輛位置這一般需要藉助無線通信技術。一些GPS接收器集成了收音機、無線電話和移動數據終端來適應車隊管理的需要。
由於多元化空間資源環境的出現 使得GPSGLONASSINMARSAT等系統都具備了導航定位功能形成了多元化的空間資源環境。這一多元化的空間資源環境促使國際民間形成了一個共同的策略即一方面對現有系統充分利用一方面積極籌建民間GNSS系統待到2010年前後GNSS純民間系統建成全球將形成GPS/GLONASS/GNSS三足鼎立之勢才能從根本上擺脫對單一系統的依賴形成國際共有、國際共享的安全資源環境。世界才可進入將衛星導航作為單一導航手段的最高應用境界。國際民間的這一策略反過來有影響和迫使美國對其GPS使用政策作出更開放的調整。總之由於多元化空間資源環境的確立給GPS的發展應用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國際環境。

8. 遙感衛星影像的重訪周期是多久WORLDVIEW3衛星的重訪周期是多少

上次我問咱們國家權威的衛星數據公司北京攬宇方圓,關於衛星的重訪周期解釋如下:重復周期指的是衛星拍攝某地後,經過x天將再次回到此地上空拍攝此地;
重訪周期指的是衛星首次拍攝某地後x天後依然能夠利用感測器上的側擺角拍攝到此地的影像。
重復周期是衛星在軌道上運行一圈所用的時間。
重訪時間是衛星經過同一個星下點的時間間隔。
假如某個時刻衛星在地面上A點的正上方經過(此時A點稱為星下點),如果地球沒有自轉,那麼衛星在一個軌道周期之後會再次經過A點正上方。其間的時間間隔就等於衛星的重復周期,也等於重訪時間。
但是由於地球自轉,衛星經過同一個星下點的時間(即重訪時間)不再等於其重復周期,而且往往重訪時間小於重復周期。

9. 中國最近幾年發射的衛星, 我要時間,衛星的名字20分鍾內回答加分

總次 系列次 起飛時間 地點 運載火箭 編號 載荷 注 發射質量 初始軌道 飛行情況
近地點(km) 遠地點(km) 傾角(deg)
1 1 1970-04-24 21:35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5020工位 長征一號 東方紅一號 173 439 2384 68.5
2 2 1971-03-03 20:03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5020工位 長征一號 實踐一號 221 266 1826 69.9
3 1 1973-09-18 20:12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138工位 風暴一號 701-03 技術試驗衛星 1138 --- --- --- 二子級游機故障
4 2 1974-07-12 21:55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138工位 風暴一號 701-04 技術試驗衛星 1108 --- --- --- 二子級主機故障
5 3 1974-11-05 17:40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138工位 長征二號 遙一 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1790 --- --- --- 由於俯仰速率陀螺信號導線暗傷、內部斷裂,姿態控制系統收不到俯仰速率陀螺信號,火箭失去穩定,導致失敗。
6 3 1975-07-26 21:30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138工位 風暴一號 701-05 技術試驗衛星 1107 187 474 69.027
7 4 1975-11-26 11:30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138工位 長征二號 遙二 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第1顆 1790 177 479 63.0
8 4 1975-12-16 17:21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138工位 風暴一號 701-06 技術試驗衛星 1108 184 387 68.991
9 5 1976-08-30 19:45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138工位 風暴一號 701-07 技術試驗衛星 1108 191 2145 69.166
10 6 1976-11-10 17:05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138工位 風暴一號 701-08 技術試驗衛星 1208 --- --- --- 二子級游機故障
11 5 1976-12-07 12:38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138工位 長征二號 遙三 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第2顆 1812 159 489 59.4
12 6 1978-01-26 13:00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138工位 長征二號 遙四 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第3顆 1810 167 509 57
13 7 1979-07-28 05:28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138工位 風暴一號 XCZ-1-01 實踐二號 250 --- --- --- 二子級游機故障
實踐二號甲 480
實踐二號乙 30
14 8 1981-09-20 05:28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138工位 風暴一號 XCZ-1-02 實踐二號 250 231.4 1610.4 59.44
實踐二號甲 480
實踐二號乙 30
15 7 1982-09-09 15:19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138工位 長征二號丙 遙一 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第4顆 1783 177 410 63
16 8 1983-08-19 14:00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138工位 長征二號丙 遙二 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第5顆 1842 175 410 63.3
17 9 1984-01-29 20:25 西昌三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 遙一 東方紅二號 910 400 ? 31.1 三子級發動機的燃氣發生器富氧燃燒,第二次起動後約5秒推力突然下降,衛星未進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18 10 1984-04-08 19:20 西昌三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 遙二 東方紅二號 910 400 36111 31.1
19 11 1984-09-12 13:44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138工位 長征二號丙 遙三 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第6顆 1809 178 414 68
20 12 1985-10-21 13:04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138工位 長征二號丙 遙四 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第7顆 1809 175 409 63
21 13 1986-02-01 20:36 西昌三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 遙三 東方紅二號 917 400 36127 31.1
22 14 1986-10-06 13:40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138工位 長征二號丙 遙五 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第8顆 1800 176 402 63
23 15 1987-08-05 14:39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138工位 長征二號丙 遙六 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第9顆 1819 175 400 69.96
24 16 1987-09-09 15:15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138工位 長征二號丙 遙七 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第10顆 2076 208 323 63
25 17 1988-03-07 20:41 西昌三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 遙四 東方紅二號甲 1024 200 36116 31.1
26 18 1988-08-05 16:30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138工位 長征二號丙 遙八 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第11顆 2129 208 313 63.02
27 19 1988-09-07 05:30 太原「舊發射工位」 長征四號甲 遙一 風雲一號A 757 833 918 99.1
28 20 1988-12-22 20:40 西昌三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 遙五 東方紅二號甲 1024 200 36151 31.1
29 21 1990-02-04 20:27 西昌三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 遙六 東方紅二號甲 1024 200 36171 31.1
30 22 1990-04-07 21:30 西昌三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 遙七 亞洲一號 1247 200 36140 31.1
31 23 1990-07-16 09:40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E 遙一 澳星模擬星 7338 200 1000 28.5
Badr-A 70
32 24 1990-09-03 09:53 太原「舊發射工位」 長征四號甲 遙二 風雲一號B 881 900.6 905.7 98.9
大氣一號A
大氣一號B
33 25 1990-10-05 14:15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138工位 長征二號丙 遙九 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第12顆 2080 211 311 56.98
34 26 1991-12-28 20:02 西昌三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 遙九 東方紅二號甲 1024 200 ? 31.1 三子級發動機的控制氣路泄漏,第二次工作段提前關機,衛星未進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35 27 1992-08-09 16:00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138工位 長征二號丁 遙一 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第13顆 2592 176 351 63.02
36 28 1992-08-14 07:12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E 遙三 Star-63F + 澳星B1 7597 200 1050 28.0
37 29 1992-10-06 14:20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138工位 長征二號丙 遙十 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第14顆 2080 210 329 63
弗利亞 259
38 30 1992-12-21 19:20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E 遙三 Star-63F + 澳星B2 7615 200 1050 28.0 起飛後45秒衛星發生爆炸,可能與風切變有關。衛星殘骸入軌。
39 31 1993-10-08 16:00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138工位 長征二號丙 遙十一 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第15顆 2099 209 300 56.95
40 32 1994-02-08 16:34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甲 誇父一號 1342 200 36194 28.5
實踐四號 396
41 33 1994-07-03 16:00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138工位 長征二號丁 遙二 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第16顆 2755 176 359 63.98
42 34 1994-07-21 18:31 西昌三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 遙八 亞太一號 1385 200 42386 27
43 35 1994-08-28 07:10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E 遙五 Star-63F + 澳星B3 7669 185 1105 27.86
44 36 1994-11-30 01:20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甲 東方紅三號 2232 200 36197 28.5
45 37 1995-01-26 06:40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E 遙六 Star-63F + 亞太二號 --- --- --- 風切變引起衛星共振或整流罩結構破壞,衛星推進劑爆炸,進而引發火箭爆炸。
46 38 1995-11-28 19:30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E + EPKM 遙七 亞洲二號 3500 185 309 28
47 39 1995-12-28 08:00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E + EPKM 遙八 艾科斯達1號 3288 185.34 306.71 28
48 40 1996-02-15 03:01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乙 遙一 國際通信衛星708 4180 --- --- --- 慣性平台失效,火箭飛行22秒後觸地爆炸。
49 41 1996-07-03 18:47 西昌三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 遙十A 亞太1A 1400 222 41838 27
50 42 1996-08-18 18:27 西昌三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 遙十四 中星七號 三子級二次工作段提前48秒關機,衛星未進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51 43 1996-10-20 15:20 酒泉二號發射場區138工位 長征二號丁 遙三 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第17顆 2970 176 354 63.0
52 44 1997-05-12 00:17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甲 東方紅三號 2200 207 36194 28.4
53 45 1997-06-10 20:01 西昌三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 遙十一 風雲二號A 02星 1369 200 36000
54 46 1997-08-20 01:50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乙 遙二 馬部海 3775 200 47924 24.5
55 47 1997-09-01 22:00 太原「舊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丙(加長)FP 遙一 銥星模擬星 667 626.2 638.0 86.38
銥星模擬星 667
56 48 1997-10-17 03:13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乙 遙三 亞太二號R 3700 201 47922 24.4
57 49 1997-12-08 15:16 太原「舊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丙(加長)FP 遙二 銥42 667 622.0 628.8 86.29
銥44 667
58 50 1998-03-26 01:01 太原「舊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丙(加長)FP 遙三 銥51 667 626.7 628.2 86.40
銥61 667
59 51 1998-05-02 17:16 太原「舊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丙(加長)FP 遙四 銥69 667 632.5 634.7 86.35
銥71 667
60 52 1998-05-30 18:00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乙 遙五 中衛一號 2917 201 85732 24.5
61 53 1998-07-18 17:20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乙 遙四 鑫諾一號 2832 600 35786 19
62 54 1998-08-20 17:20 太原「舊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丙(加長)FP 遙五 銥76 667 612.4 635.5 86.40
銥78 667
63 55 1998-12-19 19:30 太原「舊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丙(加長)FP 遙六 銥88 667 629.90 646.92 86.35
銥89 667
64 56 1999-05-10 09:33 太原「舊發射工位」 長征四號乙 遙二 風雲一號C 958
實踐五號 298
65 57 1999-06-12 01:15 太原「舊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丙(加長)FP 遙七 銥92 667 630 86.4
銥93 667
66 58 1999-10-14 11:16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長征四號乙 遙一 中巴地球資源一號01星 1540
SACI 60
67 59 1999-11-20 06:30 酒泉新發射場區飛船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F 遙一 神舟一號
68 60 2000-01-26 00:45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甲 中星22號 2300 210 41974
69 61 2000-06-25 19:50 西昌三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 遙十二 風雲二號B 03星 1372 204 36041 27.3
70 62 2000-09-01 11:25 太原「舊發射工位」 長征四號乙 遙三 中國資源二號01星
71 63 2000-10-31 00:02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甲 北斗導航試驗衛星 第1顆 200 41991
72 64 2000-12-21 00:20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甲 北斗導航試驗衛星 第2顆 212 41986 25
73 65 2001-01-10 01:00 酒泉新發射場區飛船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F 遙二 神舟二號
74 66 2002-03-25 22:15 酒泉新發射場區飛船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F 遙三 神舟三號
75 67 2002-05-15 09:50 太原「舊發射工位」 長征四號乙 遙五 風雲一號D 950
海洋一號A 368
76 1 2002-09-15 太原 開拓者一號 PS-1 --- --- --- 第二級故障?
77 68 2002-10-27 11:17 太原「舊發射工位」 長征四號乙 遙六 中國資源二號02星
78 69 2002-12-30 00:40 酒泉新發射場區飛船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F 遙四 神舟四號
79 70 2003-05-25 00:34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甲 北斗導航試驗衛星 第3顆
80 2 2003-09-16 太原 開拓者一號 PS-2 --- --- --- 第四級故障?
81 71 2003-10-15 09:00 酒泉新發射場區飛船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F 遙五 神舟五號
82 72 2003-10-21 11:16 太原「舊發射工位」 長征四號乙 遙四 中巴地球資源一號02星 1540
創新一號 88
83 73 2003-11-03 15:20 酒泉新發射場區衛星測試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丁(加長) 遙四 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第18顆 3800 191 330 63
84 74 2003-11-15 00:01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甲 中星20號 2300 212 41981
85 75 2003-12-30 03:06 西昌三號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丙(加長)SM 遙一 探測一號 335 555 78051 28.5
86 76 2004-04-18 23:59 西昌三號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丙(加長) 遙十四 試驗衛星一號 204
納星一號 25
87 77 2004-07-25 15:05 太原「舊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丙(加長)SM 遙二 探測二號 343 681 38278 90
88 78 2004-08-29 15:50 酒泉新發射場區衛星測試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丙(再加長) 遙十二 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第19顆 3900 168 553 63
89 79 2004-09-09 07:14 太原「舊發射工位」 長征四號乙 遙七 實踐六號01組A
實踐六號01組B
90 80 2004-09-27 16:00 酒泉新發射場區衛星測試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丁(加長) 遙五 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第20顆 3800 205 297 63
91 81 2004-10-19 09:20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甲 風雲二號C 04星 1380 288 36048
92 82 2004-11-06 11:10 太原「舊發射工位」 長征四號乙 遙八 中國資源二號03星
93 83 2004-11-18 18:45 西昌三號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丙(加長) 遙十五 試驗衛星二號 300餘
94 84 2005-04-12 20:00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乙 遙六 亞太六號 4680 209 49991 26
? ? 2005-06-09 太原 開拓者一號 PS-3 --- --- --- ?
95 85 2005-07-06 06:40 酒泉新發射場區衛星測試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丁(加長) 遙六 實踐七號
96 86 2005-08-02 15:30 酒泉新發射場區衛星測試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丙(再加長) 遙十三 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第21顆 3900 169 547 63
97 87 2005-08-29 16:45 酒泉新發射場區衛星測試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丁(加長) 遙七 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第22顆 3800 205 331 63
98 88 2005-10-12 09:00 酒泉新發射場區飛船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F 遙六 神舟六號 200.65 344.725 42.4
99 89 2006-04-27 06:48 太原「舊發射工位」 長征四號丙 遙一 遙感衛星一號 2700
100 90 2006-09-09 15:00 酒泉新發射場區衛星測試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丙(再加長) 遙十六 實踐八號 3400 180 460 63
101 91 2006-09-13 00:00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甲 遙十 中星22號A 2300 207 42000 25
102 92 2006-10-24 07:34 太原「舊發射工位」 長征四號乙 遙十六 實踐六號02組A
實踐六號02組B
103 93 2006-10-29 00:20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乙 遙七 鑫諾二號 5100 207 35932 28
104 94 2006-12-08 08:53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甲 遙十一 風雲二號D 05星 1390 202 36525
105 95 2007-02-03 00:28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甲 遙十二 北斗導航試驗衛星 第4顆
106 96 2007-04-11 11:27 太原「舊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丙(再加長) 遙十八 海洋一號B 442 798 98.5
107 97 2007-04-14 04:11 西昌三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甲 遙十三 北斗導航衛星 M1 200 21650 55
108 98 2007-05-14 00:01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乙(加長) 遙九 奈及利亞通信衛星一號 5100 209 41951 25
109 99 2007-05-25 15:12 酒泉新發射場區衛星測試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丁(加長) 遙八 遙感衛星二號
浙大皮星一號 2.5
110 100 2007-06-01 00:08 西昌三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甲 遙十五 鑫諾三號 2200 205 42123 25
111 101 2007-07-05 20:08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乙 遙十 中星6B 4600 206 50030 24.3
112 102 2007-09-19 11:26 太原「舊發射工位」 長征四號乙 遙十七 中巴地球資源一號02B星 738 750 98.5
113 103 2007-10-24 18:05 西昌三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甲 遙十四 嫦娥一號 2350 205 50930
114 104 2007-11-12 06:48 太原「舊發射工位」 長征四號丙 遙三 遙感衛星三號
115 105 2008-04-25 23:35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丙 遙一 天鏈一號01星
116 106 2008-05-27 11:02 太原「舊發射工位」 長征四號丙 遙二 風雲三號A 01星 2200 815.6 821.7 98.78
117 107 2008-06-09 20:15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乙 遙十一 中星九號 4500 214 49887 24.2
118 108 2008-09-06 11:25 太原「舊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丙(再加長)SMA 遙一 環境減災A 647 98
環境減災B 642
119 109 2008-09-25 21:10 酒泉新發射場區飛船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F 遙七 神舟七號 200 347 42.4
伴飛小衛星 40
120 110 2008-10-25 09:15 太原「新發射工位」 長征四號乙 實踐六號03組A
實踐六號03組B
121 111 2008-10-30 00:53 西昌二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乙(加長) 遙十二 委內瑞拉一號 5100 208 41929 24.78
122 112 2008-11-05 08:15 酒泉新發射場區衛星測試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丁(加長) 創新一號02星 200
試驗衛星三號
123 113 2008-12-01 12:42 酒泉新發射場區衛星測試發射工位 長征二號丁(加長) 遙感衛星四號
124 114 2008-12-15 11:22 太原「新發射工位」 長征四號乙 遙感衛星五號
125 115 2008-12-23 08:54 西昌三號發射工位 長征三號甲 遙二十 風雲二號E 06星 1390

貼過來排版就亂了,自己去看吧
http://www.9ifly.cn/thread-407-1-1.html

10. 我國歷次人造衛星發射的時間是什麼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464/2013/323394.html

1.人造地球衛星。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製並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自主研製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國共研製並發射了47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飛行成功率達90%以上。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了四個衛星系列———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和「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資源」地球資源衛星系列也即將形成。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衛星回收成功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國家。中國的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主要技術指標已達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國際水平。近幾年來,中國研製並發射的6顆通信、地球資源和氣象衛星投入使用後,工作穩定,性能良好,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背景資料: 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大事記

2006年09月15日13:46 【字型大小 大 中 小】【留言】【論壇】【列印】【關閉】

1960年9月10日,成功地用國產燃料發射了第一枚近程彈道導彈——蘇制P-2型彈道式地地導彈,全面檢驗了各種工程技術設施和配套設備,鍛煉,考核了中國第一支導彈試驗隊伍獨立進行試驗的組織指揮、技術操作和勤務保障能力,揭開了中國發射近程地地導彈史的第一頁。

1960年11月5日,成功地發射了中國仿製的第一枚地地導彈。主持實驗的國防科委主任聶榮臻高興地宣布:「從此以後,我們有了自己的導彈了!」

1966年10月27日,成功地發射了中國第一枚導彈核武器。核彈精確命中千里之外的目標,成功實現核爆炸。西方報刊驚呼:「中國這種閃電般的進步,是神話般地不可思議。」

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成功地發射了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3天後,衛星按預定計劃返回地面。至此,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從軌道上回收衛星技術的國家。

1980年5月18日,成功地向南太平洋發射了中國第一枚遠程運載火箭。這次試驗,標志著中國運載火箭技術達到了新的水平。

1981年9月20日,成功地用一枚運載火箭,把一組三顆「實踐二號」空間物理探測衛星送入軌道,完成了中國第一次「一箭三星」發射。這樣中國便成了繼美國、蘇聯和法國之後,在世界上第四個掌握這種被人稱為「一箭多星」的發射新技術的國家。

1987年8月,成功地為法國馬特拉公司提供了發射搭載服務。這是中國首次為國外衛星提供發射搭載服務,中國的航天技術從此開始走向世界。

1992年10月,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次為國際用戶執行了發射任務,即利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發射中國返回式衛星時搭載發射瑞典空間公司的「弗利亞」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獲得成功。

1999年11月20日,成功地發射了中國第一艘「神舟」號無人試驗飛船,拉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幕布。

2003年10月15日,成功地發射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將中國首飛航天員楊利偉送上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飛天夢想。

2005年10月12日,成功地發射了「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將中國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送上九天,開始了人類探索太空的征程。

2006年9月9日,成功地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發射了中國第一顆、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顆專門用於育種的衛星——「實踐八號」。★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8221/71065/71129/71147/4822216.html
參考資料: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464/2013/323394.html

閱讀全文

與遙感衛星年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