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要約未註明有限期限,要約人在短時間內與第三人簽約,屬於違約嗎
正確,要約有效。
② 要約(標書)沒有規定承諾期限如何處理
在要約確定的承諾期限內,只要被要約人對要約給予承諾,則要約人就應該根據要約對受要約人承擔責任。 如果要約中沒有規定承諾的期限,則承諾在「合理的時間內」到達要約人就對要約人產生約束力。《合同法》規定,要約沒有確定承諾期限的,承諾應當依照下列規定到達:(一)要約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應當即時作出承諾,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二)要約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承諾應當在合理期限內到達。如果在這期間,要約人有一個明確的聲明,則要約可以在聲明確定的時間內有效。至於什麼是「合理的時間內」,這是一個很容易引起爭議的問題。一般認為,合理的期限包括適當的在途時間和考慮時間。當然這仍然是不明確的,需要在審判中加以權衡。 有時要約上確定的有效時間與其他規定有沖突,這時要判斷採用哪一個時間。例如,分包商在給總承包商的標書中規定其要約的有效期為30天。這是一個標準的格式文件。分包商承包的是按某一價格完成指定圖紙與技術說明的一部分。在這個文件中的另一部分規定在總承包商遞交標書的60天以內標書有效。這里存在矛盾,到60天時,分包標書已經失效了。這時法院通常要判定分包商知道或者推定應當知道格式文件中的60天有效期的規定。這樣分包標書的有效期實際上是執行總承包商投標書的有效期。要避免這種情況,分包商應當在他的要約或標書上寫明:「本要約有效期30天,即使總承包商的標書超過這一日期也仍按30天執行。」
③ 沒有規定承諾期限的要約可以撤銷嗎
在受要約人做出承諾之前,你可以撤銷邀約。你的邀約如果是書面的,那麼撤銷邀約也需要是書面的。
④ 要約不得撤銷情形之一: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請問這怎麼理解啊。能舉個例子嗎
「要約」就是指來一方向另一方發出的自要求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對方的同意的意思表示則稱為「承諾」。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是指要約人在發出要約的同時,給定了對方發出承諾的時間限制。比如,甲向乙發出要約,且確定承諾期限是10天,那麼在乙收到要約起的時日內乙作出的承諾有效,否則無效,合同不能成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⑤ 附承諾期限要約 被要約人收到,但無回應。
根據合同法第二十條(三)規定,承諾期限屆滿,受要約人未作出承諾,要約失效。
第二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失效:
(一)拒絕要約的通知到達要約人;
(二)要約人依法撤銷要約;
(三)承諾期限屆滿,受要約人未作出承諾;
(四)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作出實質性變更。
⑥ 要約中無承諾期限
要約中規定了承諾期限的,承諾必須在要約規定的期限內到達要約人。因為超過承諾期限,則要約失效,在此期限內作出的承諾才是有效的承諾。
要約沒有規定承諾期限的,如果是口頭要約,則按照一般的法律規定,必須即時承諾才有效。口頭發出的要約包括雙方面談提出的要約和在電話交談中提出的要約,對於這種口頭要約,如當時不立即表示接受,則在談話結束後,該項口頭要約即不復存在。如德國民法典第147條規定:「對向在場人發出的要約,應立即作出承諾。一方用電話向另一方發出要約的,亦同。」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第156條規定:「對話為要約者,非立時承諾,即失其拘束力。」根據解釋,對話間的要約,他方承諾與否本可立時決定。故必立時承諾,始生拘束力,否則契約不能成立。這是沒有其他條件的。《聯合同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的規定與德國及我國台灣地區的規定有些不同,公約第18條中規定:「對口頭發價必須立即接受,但情況有別者不在此限。」通則第2.7條中也規定; 「對口頭要約必須立即做出承諾,除非情況另有表明。」「情況有別者」、「情況另有表明」所指何意?是指要約人在口頭要約中規定了承諾期限等情況,如在口頭要約中說:「請在3日內答復」。
要約沒有規定承諾期限,如果要約以非對話方式作出,如何確定承諾的期限?國外法律有些類似的規定。德國民法典第147條中規定:「對向非在場人發出的要約,只能在通常情況下可預期到達的時間內作出承諾。」以「在通常情況下可預期到達的」時間作為承諾期限。義大利民法典第1326條規定。「承諾應當在要約人確定的期間內或者根據事務的性質或根據慣例在通常所需的必要期間內到達要約人處。」以「根據事務的性質或慣例在通常所需的必要期間」作為承諾期限。我國台灣「民法典」第157條規定:「非對話為要約者,依通常情形可期待承諾到達時期內,相對人不為承諾時,其要約失其拘束力。」以「通常情形可期待承諾到達時期」作為承諾期限。《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18條規定,要約中如未規定時間,應「在一段合理的時間內」送達要約人,「但須適當地考慮到交易的情況,包括發價人所使用的通訊方法的迅速程度」。《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第2.7條中的規定與公約的規定相仿:「如果未規定時間,應在考慮了交易的具體情況,包括要約人所使用的通訊方法的快捷程度的一段合理的時間內作出承諾。」這些規定雖不盡一致,但都考慮了做出承諾所需要的合理的期間,合同法本條沒有具體規定情況,只規定「合理期限」。其意思與有關國家的法律以及國際公約等的規定的情況是一致的,因此上述規定可以作為解釋本條的參考。史尚寬對於「依通常情形可期待承諾到達時期」有過解釋,也可作為參考。解釋說,相當的期間,可分為三段:一、要約到達於受要約人的期間;二、為承諾所必要的期間;三、承諾的通知達到要約人所必要的期間。第一段與第三段的期間,依通訊方式確定,如依郵寄或電報為要約或回答通常所必要的期間。如果要約及承諾的通知,途中有非常事變(火車障礙、暴風雨等)的遲延,要約人如果知道該情況的發生,應當斟酌以定其達到所必要的期間。此承諾達到所必要的期間,依其通知的方法而有不同。要約人如特別限定其承諾通知的方法,須以其方法為承諾。否則得依通常交易上所用的方法。以電報為要約時,是否必須以電報作為回答,應依要約的性質及特別的情事確定。第二段的期間,是自要約達到時以至發送承諾通知的期間,是受要約人審查考慮是否承諾所必要的時間。這個時間可以通常人為標准確定,但依要約的內容不同有所差異,內容復雜,審查考慮的時間就長,如果還要經過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會的批准,可能時間還會更長。此三段期間為「依通常情形可期待承諾到達時期」,也就是「合理期間」。
⑦ 為什麼沒確定承諾期限的要約可以撤銷沒約定的撤銷了就不違反誠實信用原則了嗎
我是這么理解的,既然沒有期限,他就可以一輩子不兌現也不算違約,所以就算不撤銷他也不會違約,這應該算一種無效的所以撤銷也是可以的。
⑧ 沒有約定有效期限的要約訴訟時效是多久
如果明確是「定金」,恐怕真的不好收回了。
訴訟時效是兩年,不過真要起訴,協商不成,不要等那麼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