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民事訴訟鑒定的時間從何時起算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五條 「當事人申請鑒定,應當在舉證期限內提出。」假設這個申請專利是在舉證期限的最後一日法院下班前幾分鍾提出的,這也是在法律規定允許的時限內,法院當然應當受理,但以下還有許多具體的程序要走,這一天顯然是走不完的。那麼,如果從法院准予鑒定時計算,這就已經超過了舉證期間,所以,只能從申請時計算。同理,這若是計入舉證期間,時間也是不夠的,所以鑒定是不計入舉證期間的。
Ⅱ 民事訴訟法規定司法鑒定的時間只能在一審做嗎
是的,一審沒有申請鑒定,二審不予審理此項內容,可以另案起訴。
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五條 當事人申請鑒定,應當在舉證期限內提出。符合本規定第二十七條規定的情形,當事人申請重新鑒定的除外。
對需要鑒定的事項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無正當理由不提出鑒定申請或者不預交鑒定費用或者拒不提供相關材料致使對案件爭議的事實無法通過鑒定結論予以認定的,應當對該事實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
(2)民事申請鑒定的期限擴展閱讀:
司法鑒定的步驟:
1、委託階段。這是司法鑒定程序開啟階段。委託人應向司法鑒定機構出具司法鑒定委託書,提供自己的身份證明,並提供委託鑒定事項所需的鑒定材料。委託人委託他人代理的,應當要求出具委託書。
委託人向司法鑒定機構提供的鑒定材料要真實、完整、充分;不得要求或者暗示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按其意圖或者特定目的提供鑒定意見。否則,鑒定出的結論會被法庭和其他當事人質疑甚至被重新鑒定。
2、受理階段。在這一階段,司法鑒定機構要對委託的鑒定事項進行審查,審查主要有以下幾點:
(1)是否屬於司法鑒定業務范圍;
(2)鑒定事項的用途及鑒定要求是否合法;
(3)鑒定材料是否真實、完整、充分。對符合上述要求的鑒定委託,予以受理,作出受理的決定並與委託人簽訂司法鑒定協議書。
3、鑒定階段。該階段中,司法鑒定機構指定或者選擇本機構中具有該鑒定事項執業資格的二名司法鑒定人共同進行鑒定,對鑒定過程進行實時記錄並簽名;對不同的鑒定事項有不同的鑒定方式。
4、補充鑒定階段。這個階段的發生是根據委託人的請求進行的,主要原因是:委託人增加新的鑒定要求的;委託人發現委託的鑒定事項有遺漏的;委託人在鑒定過程中又提供或者補充了新的鑒定材料的;其他需要補充鑒定的情形。補充鑒定是原委託鑒定的組成部分。
Ⅲ 民事案件需要申請法院鑒定,申請書什麼時候交給法官
民事案件需要申請法院鑒定,申請書必須在舉證期限屆滿之前交給案件承辦法官。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二十一條 當事人申請鑒定,可以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申請鑒定的事項與待證事實無關聯,或者對證明待證事實無意義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
Ⅳ 申請司法鑒定有沒有期限
原告申請、法院同意進行司法鑒定是唯一正確的選擇,符合《民事訴訟法》版第72條之規定。你權要相信司法鑒定機構的鑒定人有能力鑒定出是地震造成廠房新的損壞還是4年前由你造成的陳舊性損壞。根據司法部《司法鑒定程序通則》的規定,鑒定人到現場取樣,委託人法院應該派員到場。現法院通知你到場,你應該到現場參與。如你拒絕到場,只能視為放棄權利。等損壞程度鑒定結果出來後,你如對結論有異議,可申請鑒定人出庭質證。如符合重新鑒定的條件,還可以申請重新鑒定。
Ⅳ 申請重新鑒定有時間的期限嗎
法律對重新鑒定的時間沒有作出規定,但對申請鑒定的時間是有規定的專。
Ⅵ 申請重新鑒定 期限,就是說我需要在多長時間內提出重新鑒定
法律對重新鑒定的時間沒有作出規定,但對申請鑒定的時間是有規定的。
1、法律對重新鑒定的時間沒有作出規定,但對申請鑒定的時間是有規定的,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五條,當事人申請鑒定,應當在舉證期限內提出。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七條規定「當事人對人民法院委託的鑒定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有異議申請重新鑒定,提出證據證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一)鑒定機構或者鑒定人員不具備相關的鑒定資格的;(二)鑒定程序嚴重違法的;(三)鑒定結論明顯依據不足的;(四)經過質證認定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其他情形。對有缺陷的鑒定結論,可以通過補充鑒定、重新質證或者補充質證等方法解決的,不予重新鑒定。
3、上述規定的含義是,如果一方有充分證據證明存在上面四種情形,則可以申請重新鑒定,但這種情形比較少見,即便有,法院一般不允許你重新鑒定,大多採用「補充鑒定、重新質證或者補充質證」等方法解決。
拓展資料:
申辦流程
申辦材料:
1、申請表;
2、身份證、專業技術職稱、行業執業資格、學歷、符合特殊行業要求的相關資格、從事相關專業工作經歷、專業技術水平評價及業務成果等證明材料;
3、應當提交的其他材料。
辦理程序:個人申請從事司法鑒定業務,應當由擬執業的司法鑒定機構向司法行政機關提交相關材料:個人兼職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的,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並提供所在單位同意其兼職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的書面意見。經審核符合條件的,省級司法行政機關作出准予執業的決定,頒發《司法鑒定人執業證》;不符合條件的,作出不予登記的決定,書面通知其所在司法鑒定機構並說明理由。
辦理時限:法定時限
Ⅶ 民事訴訟中鑒定的時間是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二十五條 當事人申請鑒定,應當在舉證期限內提出。符合本規定第二十七條規定的情形,當事人申請重新鑒定的除外。
第二十七條 當事人對人民法院委託的鑒定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有異議申請重新鑒定
Ⅷ 申請司法鑒定的期限
1、鑒定機構應當抄在與委襲託人簽訂司法鑒定協議書之日起三十個工作日內完成委託事項的鑒定。但是,在實際的鑒定實踐中,往往比這個規定的時間要長,有的到四十五天,或者兩個月。因此,以鑒定會完成後,實際通知的時間為准。
2、如果委託鑒定的內容,涉及復雜、疑難、特殊的技術問題或者檢驗過程需要較長時間的,經鑒定機構負責人批准,完成鑒定的時間可以延長,延長時間一般不得超過三十個工作日。
3、如果司法鑒定機構與委託人,對完成鑒定的時間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的時間,出具鑒定報告。
4、在鑒定過程中補充或者重新提取鑒定材料所需的時間,是不計入到鑒定時限的。如果是由於當事人的原因沒有按時、充分的提供鑒定材料的,造成鑒定時間的延誤的,應當由延誤的一方承擔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