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社會保險支付的工傷輔助器具費用賠償問題 一次性支付問題
你是在異地發生工傷,對於因傷殘退出生產、工作崗位返回原籍長期居住的工傷職工,經廈門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配置輔助器具的,可以按照廈門市工傷職工配置輔助器具項目和費用限額,到當地勞動保障部門確認的工傷職工配置輔助器具協議機構配置。所配輔助器具達到廈門規定的使用年限需要更換相同型號的,可直接到你當地勞動保障部門確認的工傷職工配置輔助器具協議機構進行更換,這樣可以少跑好多次。
至於一次性付清,現在沒有具體操作法規,也許以後會有的。
㈡ 輔助器具費的輔助器具費賠償金額的計算公式
《工傷保險條例》第30條規定:「工傷職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需要,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所需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根據上述規定,輔助器具費用的計算應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由於《工傷保險條例》中並未對這種標准作出具體規定,因此在數額的確定上應參照相關法律或者司法解釋的規定。原《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已廢止)和老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都規定「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費用計算」,《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綜上,《工傷保險條例》中輔助器具費用賠償金額的計算也應以「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為宜。
其計算公式為:
輔助器具費賠償金額=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器具數量
例如:趙某為某運輸公司裝卸工,在一次運輸石料的過程中,因運輸車輛的翻斗欄板發生破損事故,導致左眼破損且左腿截肢,後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其可以安裝左側的假眼,並可配置輪椅一輛。為便利做單位為其安排的傳達室接線員的工作,周某到某美容中心安裝了一隻高檔次假眼,花費3000元,而普通醫院的該項費用僅為2000元,後又到殘疾人商店購得普通型輪椅一台,花費1800元,其應獲得的輔助器具賠償金額得按照普通適用型標准計算,而不是按照其所實際支出的數額計算,因為其假眼超出了普通適用型的標准。這樣,趙某所能獲得的輔助器具費賠償金額為:
輔助器具費賠償金額=2000元+1800元=3800元
需要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輔助器具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的合理費用標准。」且「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置機構的意見確定。」由於《工傷保險條例》在這方面沒有作出單獨的規定,因此存在上述情況時應適用最高院的司法解釋,在輔助器具配置機構的選擇上應做到透明、公開、公正。
㈢ 關於社會保險支付的工傷輔助器具費用賠償問題一次性支付問題
你好,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由工傷保險基金一次支付。傷殘津貼是按月領取。
工傷二級傷殘按照安徽合肥標准預計一次性賠償在100至120萬左右,生活護理費約為60萬元以上(只能按月支付,要求一次性賠償的社保局不支付),輔助器具費約12萬元以上(只能按月支付,要求一次性賠償的社保局不支付),以上合計180萬元以上(除去醫療費用、康復性治療費用,按月工資4000元的30歲男性為計算標准),具體賠償項目為:
一、醫療費用
根據醫院發票計算
二、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本人工資×25個月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五條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
三、傷殘津貼(與一次性工傷保險長期待遇不能共存):本人工資×90%(按月支付,支付到男60歲、女50歲退休止,與一次性工傷保險長期待遇不能共存,只能擇一)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六條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
四、一次性工傷保險長期待遇(未買工傷保險農村戶口勞動者或建築領域農民工,與傷殘津貼不能共存):本人工資×250個月
法律依據:
《安徽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關於進城務工人員工傷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四、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的未參加工傷保險的進城務工人員,其按時享受的工傷保險長期待遇,本人可選擇一次性領取。一次性享受工傷保險長期待遇的標准按照工傷發生之日或職業病診斷之日的年齡、傷殘等級、待遇率及本人月平均工資核定。二級為250個月。35周歲(含35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1歲,按對應的等級待遇減少4個月。
五、生活護理費:5484元×50%(按月支付,支付到男60歲、女50歲退休止)(只能按月支付,要求一次性賠償的社保局不支付)
法律依據:
《(2010年)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四條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並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支付,其標准分別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或者30%
六、停工留薪期工資:本人原工資待遇×停工留薪期具體時間
法律依據:
《安徽省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管理辦法(試行)》第四條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職工停工留薪期的具體時間,按《安徽省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分類目錄》執行。
七、住院護理費:5484元×80%×住院月數(單位支付)
法律依據:
安徽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第三十八條職工住院治療工傷期間需要護理的,憑醫療機構證明,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護理費。護理費標准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80%。在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前,已領取的生活護理費不足規定標準的,由單位補足差額部分。
八、住院伙食補助:20元×住院天數
法律依據:《合肥市人社局《關於實施新〈工傷保險條例〉有關問題處理意見的通知》一、職工工傷住院伙食標准按照每人每天20元執行。
九、輔助器具費:(只能按月支付,要求一次性賠償的社保局不支付)
法律依據:
(1)《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二條工傷職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需要,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所需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2)《安徽省工傷職工輔助器具配置管理辦法》第十二條工傷職工配置的輔助器具費用和延長使用年限給予的費用,參加工傷保險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由用人單位支付。
第十三條未參加工傷保險的,工傷職工提出並經用人單位同意,可以一次性支付輔助器具費用,但計算年限最長不超過20年。對距統籌地區平均余命不超過20年的,按實際年限計算。
第八條輔助器具費用支付額度為年度定額標准乘以工傷職工確定的更換年限。最高更換年限為10年。對距平均余命不超過10年的,按實際年限計算。
第九條工傷職工在配置或者更換輔助器具時,配置超出費用支付額度的輔助器具,超出的費用由工傷職工自理;配置低於費用支付額度的輔助器具,按實際費用結算。
十、輔助器具維修費
法律依據:
《安徽省工傷職工輔助器具配置管理辦法》第七條輔助器具配置機構應當根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的項目,為工傷職工配置符合國家標准、質量合格的輔助器具,並與工傷職工簽訂培訓、保養、維修服務協議。
十一、工傷康復性治療費
法律依據:
(1)《安徽省工傷康復管理暫行辦法》第十條已按照《工傷保險條例》和《安徽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等有關規定與用人單位依法解除或終止工傷保險關系的工傷職工,不再進行康復對象確認。
(2)第十二條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進行工傷康復的,其工傷康復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康復效果明顯的,經統籌地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評估確認,工傷康復期可以適當延長,康復期與停工留薪期合並計算,但最長不超過24個月。
(3)第十三條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進行工傷康復的,工傷康復期最長不超過12個月
十二、勞動能力傷殘鑒定費
十三、交通費
合理的交通費用,憑發票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㈣ 如何計算殘疾輔助器具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26條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輔助器具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的合理費用標准。
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
第32條超過確定的護理期限、輔助器具費給付年限或者殘疾賠償金給付年限,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繼續給付護理費、輔助器具費或者殘疾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賠償權利人確需繼續護理、配製輔助器具,或者沒有勞動能力和生活來源的,人民法院應當判令賠償義務人繼續給付相關費用五至十年。
第33條賠償義務人請求以定期金方式給付殘疾賠償金、被扶養人生活費、殘疾輔助器具費的,應當提供相應的擔保。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賠償義務人的給付能力和提供擔保的情況,確定以定期金方式給付相關費用。但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已經發生的費用、死亡賠償金以及精神損害撫慰金,應當一次性給付。
第34條人民法院應當在法律文書中明確定期金的給付時間、方式以及每期給付標准。執行期間有關統計數據發生變化的,給付金額應當適時進行相應調整。
定期金按照賠償權利人的實際生存年限給付,不受本解釋有關賠償期限的限制。
㈤ 賠償標準是怎樣的,殘疾輔助器具費怎麼算
殘疾輔助器具費:是指因傷致殘的受害人為補償其遭受創傷的肢體器官功能、輔助其實現生活自理或者從事生產勞動而購買、配製的生活自助器具所需費用。這種費用支出的損失同侵害行為具有相當因果關系,根據人身損害賠償填補損害的功能,對於受害人的這種損失應當進行賠償,以填補受害人的損失。
根據《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法釋〔2003〕20號)的相關規定:
1 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輔助器具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的合理費用標准。
2.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
3. 超過確定的護理期限、輔助器具費給付年限或者殘疾賠償金給付年限,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繼續給付護理費、輔助器具費或者殘疾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賠償權利人確需繼續護理、配製輔助器具,或者沒有勞動能力和生活來源的,人民法院應當判令賠償義務人繼續給付相關費用五至十年。
4.《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理解和適用》對第32條的「條文主旨」一欄中寫到「人民法院對於賠償義務人給付賠償權利人的護理費、殘疾輔助器具費或者殘疾賠償金,最長不能超過二十年」。
㈥ 殘疾輔助器具費應根據什麼標准來確定
現實問題
俞某和任某因一些瑣事發生肢體沖突,在廝打過程中,俞某將任某打傷住院。由於傷勢比較嚴重,雖然經過搶救保住了性命,但一隻耳朵聽力明顯下降,構成了殘疾。醫生要求任某佩戴助聽器,任某購買了市面上最好的全進口助聽器,價格非常昂貴。出院後,任某要求俞某支付購買進口助聽器的費用,但俞某認為進口助聽器的價格太昂貴,只願意支付國產助聽器的費用,兩人為此產生了糾紛。那麼,法律對於殘疾輔助器具費的確定標準是如何規定的呢?
律師解答
殘疾輔助器具是為了補償殘疾的功能及彌補喪失的功能而配置的器具,其目的是為了使受害人因交通事故殘疾後能夠生活自立或者從事一定的生產勞動。殘疾輔助器具包括假肢、假眼、手搖三輪車、輪椅、助聽器、拐杖、盲杖等。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輔助器具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的合理費用標准。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
法條鏈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六條 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輔助器具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的合理費用標准。
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
㈦ 誰知道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的殘疾輔助器具費如何確定賠償期限
您的計算方法基本正確。
最高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六條規定,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輔助器具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的合理費用標准
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
殘疾輔助器具,是因傷致殘的受害人為補償其遭受創傷的身體器官功能、輔助其實現生活自理或者從事生產勞動而購買、配製的生活自助器具。
按照上述規定,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輔助器具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的合理費用標准。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
「普通適用」是作為確定合理費用的標准時的一項指導原則。該原則的基本要求:
1.是「普通」,即配製的輔助器具應排斥奢侈型、豪華型,不能一味追求高品質。
2.是「適用」,適用又有兩個測試標准:
(1)確實能起到功能補償作用;
(2)符合「穩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配製機構的確定通常是具有相當資質,民政部門認可的假肢與矯形康復機構,是從事輔助器具研究和生產的專業機構,可以從事殘疾輔助器具的鑒定和配製。實務中,法院一般按照配置機構的意見,來確定殘疾輔助器具的賠償費用。對於超過確定的輔助器具費給付年限,又有相應證據證明賠償權利人確需繼續配製殘疾輔助器具的,人民法院還可判令賠償義務人繼續給付相關費用5一10年。
㈧ 殘疾輔助器具費的法規規定
1、《工傷保險條例》
第30條 工傷職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需要,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所需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2、《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50條第6項 殘疾用具費:因殘疾需要配置補償功能器具的,憑醫療機桅證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費用計算。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26條 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
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叵干問題的解釋》
第4條第6項 殘疾用具費:受害殘疾人因日常生活或輔助生產勞動需要必須配製假肢、代步車等輔助器具的,憑醫院證明按照國產普通型器具的費用計算。
㈨ 如何計算配置安裝輔助器具費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26條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輔助器具配製的意見確定相應的合理費用標准。
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製的意見確定。
第32條超過確定的護理期限、輔助器具費給付年限或者殘疾賠償金給付年限,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繼續給付護理費、輔助器具費或者殘疾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賠償權利人確需繼續護理、配製輔助器具,或者沒有勞動能力和生活來源的,人民法院應當判令賠償義務人繼續給付相關費用五至十年。
第33條賠償義務人請求以定期金方式給付殘疾賠償金、被扶養人生活費、殘疾輔助器具費的,應當提供相應的擔保。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賠償義務人的給付能力和提供擔保的情況,確定以定期金方式給付相關費用。但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已經發生的費用、死亡賠償金以及精神損害撫慰金,應當一次性給付。
第34條人民法院應當在法律文書中明確定期金的給付時間、方式以及每期給付標准。執行期間有關統計數據發生變化的,給付金額應當適時進行相應調整。
定期金按照賠償權利人的實際生存年限給付,不受本解釋有關賠償期限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