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使用年限是什麼意思
是指某些物品正常工作的時間
㈡ 已使用年限有什麼分類,如何估算
已使用年限是指在評估基準期之前資產已經使用的年限。
已使用年限的分類:
1、名義已使用年限
這是指資產從購進到評估基準日時的年限。名義已使用年限可以根據委託方提供的會計資料確定。
2、實際已使用年限
這是指資產使用的實際年限。它並不一定是資產購進到評估基準日的日歷時間。例如一台設備買回來後連包裝都未拆開擱置了兩年,就到了評估基準日,那麼此台設備的實際已使用時間為零。又如某設備買回來以後立即投入使用,但因企業是季節性生產,只使用半年,另外半年閑置。那麼設備使用兩年後實際已使用年限只有一年。
在資產評估中,已使用年限都是指實際已使用年限。如無特殊說明,以後的已使用年限都是指的實際已使用年限,不包含名義已使用年限。
已使用年限的估算:
(1)簡單已使用年限的估算。如果資產的購建投資是;次完成,且在使用過程中沒有更新改造和追加投資的情況發生,那麼資產的實際已使用年限就是已使用年限。它可以通過調查購建時間和資產的使用記錄資料估算。例如一台機床購買後立即投入使用,現已歷時5年,中間因開工不足停業運轉1年,則已使用年限為4年。
(2)加權綜合已使用年限。如果資產的購建投資是分次完成,或在使用過程中進行了技術改造或追加了投資,這時資產的已使用年限需要加權綜合確定。當資產的投資是分次完成時,各次投資購入的資產的使用期不相同,不能簡單的用其一部分資產的使用年限來表示資產的已使用年限。同時,應該看到當資產在使用過程中有追加投資進行更新改造時,會使得資產的潛力加強,也就無異於改變了資產的已使用年限。顯然,無論是資產的各部分使用時間的不同,還是資產的已使用年限發生改變,資產的已使用年限都需用統計的概念加權綜合估算確定。這里的所謂加權,是用重置成本對時間加權來確定綜合已使用年限。
㈢ 總使用年限有什麼分類
總使用年限的分類:
設備的總使用年限即設備的使用壽命。通常可分為物理壽命、技術壽命和經濟壽命三大類。
物理壽命是指機器設備從開始投入使用到因物理磨損而無法修理並報廢所經歷的時間。具體評估時,可用肉眼觀察其物理壽命,觀察設備磨損程度。
技術壽命是指機器設備能在市場上維持價值而不顯陳舊落後的時間過程,即機器設備從開始使用到因技術過時而被淘汰所經歷的時間過程。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技術的進步和技術更新的速度和周期。
經濟壽命是指機器設備從開始使用到經濟上不合算(維持機器設備的繼續使用的維修費用大於繼續使用帶來的收益)而停止使用所經歷的時間,即機器設備使用中總費用最低的使用年限,也就是平均每年設備折舊費、資金佔用費、使用操作費的總和最低的使用年限。經濟壽命與機器設備本身的物理性能及物理壽命、技術進步速度、機器設備使用的外部環境的變化等都有直接的聯系。
要合理地確定機器設備的總使用年限,必須從機器設備的自然壽命、技術壽命和經濟壽命三個方面加以綜合考慮。當代技術進步異常迅速,一般經濟壽命低於物理壽命,因此確定機器設備的總使用年限主要是確定機器設備的經濟壽命問題(這是國際上資產評估行業普遍採用的方法)。
總使用年限指的是實際已使用年限與尚可使用年限之和。計算公式為:
總使用年限=實際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
實際巳使用年限=名義已使用年限×資產利用率
㈣ 設備使用年限是什麼意思
一、設備是企業的固定資產,固定資產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
一般來講固定資產可分為八大類,各企業的後勤部門還可根據本企業的具體情況,具體規定各類固定資產目錄。
1.)房屋和建築物
房屋和建築物,是指產權屬於本企業的所有房屋和建築物。
2) 一般辦公設備
一般辦公設備,指企業常用的辦公與事務方面的設備。
3) 專用設備
專用設備,是指屬於企業所有專門用於某項工作的設備。包括:文體活動設備,錄音錄像設備、放映攝像設備、打字電傳設備、電話電報通信設備、舞台與燈光設備、檔案館的專用設備,以及辦公現代化微電腦設備等。凡是有專用於某一項工作的工具器械等,均應列為專用設備。
4.)文物和陳列品
文物和陳列品,是指博物館、展覽館等文化事業單位的各種文物和陳列品。例如,古玩、字畫、紀念物品等。有些企業後勤部門內部設有展覽室、陳列室,凡有上述物品的也屬於文物和陳列品。
5.)圖書
圖書,是指專業圖書館、文化館的圖書和單位的業務書籍。企業內部的圖書資料室、檔案館所有的各種圖書,包括政治、業務、文藝等書籍,均屬國家財產。
6)運輸設備
運輸設備,是指後勤部門使用的各種交通運輸工具,包括轎車、吉普、摩托車、麵包車、客車、輪船、運輸汽車、三輪卡車、人力拖車、板車、自行車和小輪車等。
7)機械設備
機械設備,主要是企業後勤部門用於自身維修的機床、動力機、工具等和備用的發電機等,以及計儀器、檢測儀器和醫院的醫療器械設備。有些附屬生產性企業的機械、工具設備也應包括在內。
8)其他固定資產
其他固定資產,是指以上各類未包括的固定資產。主管部門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劃分,也可將以上各類適當劃細,增加種類。
二、固定資產應在使用年限內按月計提折舊。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4)使用年限什麼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企業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有多種,基本上即可以分為兩類,即直線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和加速折舊法(包括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所含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選擇不同的方法.企業折舊方法不同,計提折舊額相差很大.
企業應當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停止計提折舊。提足折舊後,不管能否繼續使用,均不再提取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折舊。
一)直線折舊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定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相等。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二)加速折舊法
(1)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也稱合計年限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後的凈額,乘以一個以各年年初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以預計使用年限逐年數字之和做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100%
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n*(n+1)/2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2)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後的余額(即固定資產凈值)和雙倍的直線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凈值*月折舊率
由於每年年初固定資產凈值沒扣除預計凈殘值,因此,在應用這種方法計算折舊額時必須注意不能使固定資產的凈值降低到其預計凈殘值以下,即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通常在其折舊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平均分攤。
㈤ 設備使用年限的標準是什麼
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短年限如下:
①、房屋、建築物,為二十年。房屋、建築物是指供生產經營使用和為職工生活、福利服務的房屋、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范圍如下:房屋包括廠房、營業用房、辦公用房、庫房、住宿用房、食堂及其他房屋等;建築物包括塔、池、槽、井、架、棚(不包括臨時工棚、車棚等簡易設施)、場、路、橋、平台、碼頭、船塢、涵洞、加油站以及獨立於房屋和機器設備之外的管道、煙囪、圍牆等;附屬設施是指同房屋、建築物不可分割的、不單獨計算價值的配套設施,包括房屋、建築物內的通氣、通水、通油管道,通訊、輸電線路,電梯,衛生設備等。
②、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十年。范圍如下:火車包括各種機車、客車、貨車以及不單獨計算價值的車上配套設施;輪船包括各種機動船舶以及不單獨計算價值的船上配套設施;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包括各種機器、機械、機組、生產線及其配套設備,各種動力、輸送、傳導設備等。
③、電子設備和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以及與生產、經營業務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五年。電子設備是指由集成電路、晶體管、電子管等電子元器件組成,應用電子技術(包括軟體)發揮作用的設備,包括電子計算機以及電子計算機控制的機器人、數控或者程式控制系統等;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包括飛機、汽車、電車、拖拉機、摩托車(艇)、機帆船、帆船以及其他運輸工具。
目前辦公設備比如電腦之類的也可以是3年。
㈥ 房屋使用年限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們平來時說的70、50、40年使用源年限,說的是土地使用年限,根據199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規定,分為40年、50年或70年不等,居住用地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最高年限是70年。
這就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情況:
房子買過來,只要它不塌,就永遠是你的,但房子下面這塊土地卻是屬於國家的。
房屋使用年限到期了怎麼辦?房子還是我的嗎?
《物權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
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滿的,將自動續期。可以由房屋業主聯名提出,補交土地出讓金,這個
價格應該低於同類的土地出讓金的價格,類似於成本價和市場價的差額。
你了解一下二手房砍價師,買房的時候可以省錢
土地使用者提出續期申請,根據法律規定沒有批准續期的(即根據社會公共利益需要收回的),土地使用權國家無償收回,但對於地上房產,根據收回時的殘余價值給予相應補償。
㈦ 什麼是使用年限
就是該物品能用多少年,超過時限後會有安全隱患
㈧ 設備使用壽命以及設備的使用年限是什麼意思怎麼區別
設備使用抄壽命的意思是設襲備從新的直到完全不能使用為止的時間。
設備使用年限的意思是從開始投入使用到因物理磨損而無法修理並報廢所經歷的時間。兩者區別如下:
一、主體不同
1、使用壽命:產品在按設計者或製造者規定的使用條件下,保持安全工作能力的期限。
2、使用年限:機器設備從開始使用到因技術過時而被淘汰所經歷的時間過程。
二、決定因素不同
1、使用壽命:由設備的材質、製造質量,使用條件及維修保養狀況等因素決定的。由於其中有些因素屬於隨機因素(如環境,氣候、操作者的技術熟練程度等),所以同批生產的設備其實際使用壽命也不會完全相等。
2、使用年限:取決於社會技術的進步和技術更新的速度和周期。
三、特點不同
1、使用壽命:包括進行必要的維修保養所佔的時間。產品超過了使用壽命,再繼續使用已 不安全,存在著某種事故隱患。
2、使用年限:要合理地確定機器設備的總使用年限,必須從機器設備的自然壽命、技術壽命和經濟壽命三個方面加以綜合考慮。
㈨ 房屋使用年限
房屋使用年限分兩個概念:一個是房屋本身的使用年限,另一個是土地使用年限。
房屋是你回的私人財產,享有答永久的所有權和使用權。
土地是國家的,一般說的使用年限70年就是指住宅用地的使用年限,這是土地出讓過程中確定的(商業用地40年、綜合用地50年、住宅用地70年、工業用地50年)。
實際上,現在的商品房的土地使用年限很少有70年的,大部分在30-60年左右。因為使用年限是從國家出讓時開始計算,加上開發周期,最短也得1-2你年,到你手裡使用年限就不到70了,如果開發商再囤積一段時間或者幾經轉手,就更短了。我見過的幾個商品房的使用年限分別為38,47,58!
70年後,國家有權收回土地移作他用,但必須對你的房屋進行補償。當然你也可以通過補交土地出讓金,繼續享有土地使用權。
這個問題是焦點,因為現在國家正在制定新的《物權法》,其中會有關於使用年限的條款,到期後收不收土地出讓金,收多少,正在討論,尚無定論。
但是一個原則:官不與民爭!
而且大型住宅區,政府不會亂來的,不然老百姓還不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