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是怎樣規定的
絕密級不超過三十年,機密級不超過二十年,秘密級不超過十年。」不專能確定保密期限的,應屬當確定解密的條件。
國家秘密——涉及國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項,一旦泄露可能損害國家在政治、經濟、國防等領域的安全和利益的,應當確定為國家秘密。」這些具體事項包括:國家事務的重大決策、國防建設和武裝力量活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秘密事項等。
(1)機密最低期限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十條規定: 國家秘密的密級分為絕密、機密、秘密三級。其中,保密級別最高的是絕密。
中央國家機關、省級機關及其授權的機關、單位可以確定絕密級、機密級和秘密級國家秘密;設區的市、自治州一級的機關及其授權的機關、單位可以確定機密級和秘密級國家秘密。
機關、單位執行上級確定的國家秘密事項,需要定密的,根據所執行的國家秘密事項的密級確定。下級機關、單位認為本機關、本單位產生的有關定密事項屬於上級機關、單位的定密許可權,應當先行採取保密措施,並立即報請上級機關、單位確定
『貳』 密級和保密期限是多久
密級分為絕密級、機密級、和秘密級,一般情況下,絕密級不超過三十年,機密級不超過二十年,秘密級不超過十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十五條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應當根據事項的性質和特點,按照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內;不能確定期限的,應當確定解密的條件。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規定外,絕密級不超過三十年,機密級不超過二十年,秘密級不超過十年。機關、單位應當根據工作需要,確定具體的保密期限、解密時間或者解密條件。
(2)機密最低期限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二十一條國家秘密載體的製作、收發、傳遞、使用、復制、保存、維修和銷毀,應當符合國家保密規定。
絕密級國家秘密載體應當在符合國家保密標準的設施、設備中保存,並指定專人管理;未經原定密機關、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批准,不得復制和摘抄;收發、傳遞和外出攜帶,應當指定人員負責,並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叄』 秘密、機密、絕密期限各幾年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規定外,絕密級不超過三十年,機密級不超過二十年,秘密級不超過十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密法》第十五條,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應當根據事項的性質和特點,按照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內;不能確定期限的,應當確定解密的條件。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規定外,絕密級不超過三十年,機密級不超過二十年,秘密級不超過十年。機關、單位應當根據工作需要,確定具體的保密期限、解密時間或者解密條件。
機關、單位對在決定和處理有關事項工作過程中確定需要保密的事項,根據工作需要決定公開的,正式公布時即視為解密。
(3)機密最低期限擴展閱讀
國家秘密的范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密法》第九條,下列涉及國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項,泄露後可能損害國家在政治、經濟、國防、外交等領域的安全和利益的,應當確定為國家秘密:
(一)國家事務重大決策中的秘密事項;
(二)國防建設和武裝力量活動中的秘密事項;
(三)外交和外事活動中的秘密事項以及對外承擔保密義務的秘密事項;
(四)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秘密事項;
(五)科學技術中的秘密事項;
(六)維護國家安全活動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項;
(七)經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確定的其他秘密事項。
政黨的秘密事項中符合前款規定的,屬於國家秘密。
『肆』 國家保密法秘密級不超過多少年
秘密級不超過十年。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第十條 國家秘密的密級分為絕密、機密、秘密三級。絕密級國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國家秘密,泄露會使國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別嚴重的損害;機密級國家秘密是重要的國家秘密,泄露會使國家安全和利益遭受嚴重的損害;秘密級國家秘密是一般的國家秘密,泄露會使國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損害。
第十五條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應當根據事項的性質和特點,按照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內;不能確定期限的,應當確定解密的條件。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規定外,絕密級不超過三十年,機密級不超過二十年,秘密級不超過十年。
機關、單位應當根據工作需要,確定具體的保密期限、解密時間或者解密條件。機關、單位對在決定和處理有關事項工作過程中確定需要保密的事項,根據工作需要決定公開的,正式公布時即視為解密。
(4)機密最低期限擴展閱讀
違反秘密的法律責任: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非法獲取、持有國家秘密載體的;
(二)買賣、轉送或者私自銷毀國家秘密載體的;
(三)通過普通郵政、快遞等無保密措施的渠道傳遞國家秘密載體的;
(四)郵寄、托運國家秘密載體出境,或者未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攜帶、傳遞國家秘密載體出境的;
(五)非法復制、記錄、存儲國家秘密的;
(六)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國家秘密的;
(七)在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或者未採取保密措施的有線和無線通信中傳遞國家秘密的;
(八)將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設備接入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的;
(九)在未採取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在涉密信息系統與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之間進行信息交換的;
(十)使用非涉密計算機、非涉密存儲設備存儲、處理國家秘密信息的;
(十一)擅自卸載、修改涉密信息系統的安全技術程序、管理程序的;
(十二)將未經安全技術處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設備贈送、出售、丟棄或者改作其他用途的。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且不適用處分的人員,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督促其所在機關、單位予以處理。
第四十九條 機關、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發生重大泄密案件的,由有關機關、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不適用處分的人員,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督促其主管部門予以處理。
機關、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對應當定密的事項不定密,或者對不應當定密的事項定密,造成嚴重後果的,由有關機關、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第五十條 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運營商、服務商違反本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由公安機關或者國家安全機關、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依法予以處罰。
第五十一條 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履行保密管理職責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伍』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的規定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
除有特殊規定外,
絕密級事項不超過三十年,
機密級事項不超過二十年,秘密級事項不超過十年。
保密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上的,以年計;保密期限在一年以內的,以月計。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自標明的制發日起算,不能標明制發日的國家秘密,
自通知密級和保密期限之日起算
『陸』 法規定了各個密級一般的保密期限,秘密級不超過多少年
各個密級一般的保密期限需要根據具體工作進行確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相關規定:
第十五條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應當根據事項的性質和特點,按照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內;不能確定期限的,應當確定解密的條件。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規定外,絕密級不超過三十年,機密級不超過二十年,秘密級不超過十年。
機關、單位應當根據工作需要,確定具體的保密期限、解密時間或者解密條件。
機關、單位對在決定和處理有關事項工作過程中確定需要保密的事項,根據工作需要決定公開的,正式公布時即視為解密。
(6)機密最低期限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相關規定:
第十八條 國家秘密的密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圍,應當根據情況變化及時變更。國家秘密的密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圍的變更,由原定密機關、單位決定,也可以由其上級機關決定。
國家秘密的密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圍變更的,應當及時書面通知知悉范圍內的機關、單位或者人員。
第十九條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滿的,自行解密。
機關、單位應當定期審核所確定的國家秘密。對在保密期限內因保密事項范圍調整不再作為國家秘密事項,或者公開後不會損害國家安全和利益,不需要繼續保密的,應當及時解密;對需要延長保密期限的,應當在原保密期限屆滿前重新確定保密期限。
提前解密或者延長保密期限的,由原定密機關、單位決定,也可以由其上級機關決定。
『柒』 國家秘密的明確保密期限
中國現行的保守抄國家保密法實施了20多年。2009年6月保守國家保密法修訂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就保密工作出現的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進行了修改。
2010年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再次審議保守國家秘密法修訂草案。修訂草案規定了國家秘密的范圍,並進一步明確「什麼是國家秘密」和國家秘密受法律保護的原則。針對修訂草案此前規定的國家秘密范圍,一些常委會委員和部門提出,國家秘密的范圍比較寬泛、定密標准不明確。 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增加規定:「涉及國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項,一旦泄露可能損害國家在政治、經濟、國防等領域的安全和利益的,應當確定為國家秘密。」這些具體事項包括:國家事務的重大決策、國防建設和武裝力量活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秘密事項等。政黨的秘密事項中符合前款規定的,屬於國家秘密。
對保密期限,修訂草案規定:「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規定外,絕密級不超過三十年,機密級不超過二十年,秘密級不超過十年。」「不能確定保密期限的,應當確定解密的條件。」
草案規定,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規定外,絕密級不超過30年。
『捌』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是怎樣規定的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
除有特殊規定外,
絕密級事項不超過三十年,內
機密級事項不超過容二十年,秘密級事項不超過十年。
保密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上的,以年計;保密期限在一年以內的,以月計。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自標明的制發日起算,不能標明制發日的國家秘密,
自通知密級和保密期限之日起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