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提起反訴可以在開庭後提出嗎
可以在在庭後法庭論結束前提出,但證據應當在法院通知你的舉證期限界滿前提交。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6條規定「在案件受理後,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
B. 在民事訴訟中,反訴的時間期限是多久,已開庭雙方辯論後,還可以提出反訴嗎
舉證期限由法院根據實際情況酌定,一般如果按證據交換的規則給的話,是一個月。
反訴應該在法庭辨論結束前提出。
如果給了舉證期限,就要在舉證期限界滿前提出。
C. 原告在開庭後,被告多久才能起訴
根據你的描述,原告在開庭後,被告多久才能起訴?作為旁觀者來看,你所提到的問題兩種解釋。第一種是被告被起訴後,被告反訴原告,這種情況下,在開庭後被告經過論述答辯以後,當庭就可以提起反訴原告。因為是同一案件,原告訴訟與事實有出入,被告即可當庭提出反訴。第二種情況是,被告經過開庭後被告不服法庭判決提出上訴。這種情況是在被告接到法庭判決書後,不服法院判決,可以在接到判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因此說你所提的問題有兩種解釋,自己對號入座吧!
只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罷了。
D. 被告提出反訴但我在開庭後才知道反訴有效嗎法官會怎麼判
提起
反訴
的,應當在
舉證期限
屆滿前提出。法院會將
反訴狀
副本送達本案原告的,然後原告會有一定的舉證期間。
E. 民訴中,反訴提出期限是在法庭辯論結束前,還是在舉證期限屆滿前
反訴最晚在法庭辯論結束前提出。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的「 關於適用《中版華人民共和國民事權訴訟法》的解釋」中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在案件受理後,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
由此可知,在新《民訴解釋》實行後,反訴提出期限為法庭辯論結束前。
(5)在成為被告開庭後提出反訴期限擴展閱讀:
反訴是指在一個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訴訟法上稱為本訴)程序中,本訴的被告以本訴原告為被告,向受訴法院提出的與本訴有牽連的獨立的反請求。該權利亦是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的重要體現,是本訴被告所享有的重要權利,是保障本訴被告人民事權益的一項重要制度。
反訴 是指在正在進行的訴訟中(訴訟系屬中),本訴的被告以本訴的原告為被告提起的訴訟。其存在的目的在於:通過反訴與本訴合並審理,減少當事人訟累,降低訴訟成本,便於判決的執行。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本訴的被告可以向本訴的原告提起反訴。
F. 被告提出反訴 第二次開庭是什麼時間
如果是被告提出反訴的案件,法院可以合並審理,不需要在單獨開庭審理。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證據。
當事人經法庭許可,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
當事人要求重新進行調查、鑒定或者勘驗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第一百四十條規定,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
G. 反訴提出的時間是什麼
在舉證期限屆滿前可以提出反訴。
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 :
原告可專以放棄屬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四條:
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
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7)在成為被告開庭後提出反訴期限擴展閱讀:
提起反訴的條件如下:
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5、反訴只能是本訴被告向本訴原告提起,而不能對原告以外其他人;
6、反訴只能向受理本訴的法院提起;
7、反訴與本訴必須是適用同種訴訟程序。
H. 民事訴訟的反訴在什麼階段提出
民事訴訟中反訴的時間應當在證明期限屆滿之前。
一,有關法律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的規定,反訴的時間和訴訟請求的增加是:案件受理後,法院辯論結束。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十四條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第三款,反訴的時間和請求權的增加是:在證明書期滿前。
從理論上講,民事訴訟證據規則和證據規則屬於同一法律,對於同一法律,當然,新的法律優先原則和舊的法律,當然適用證據規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第八十二條規定:「法院過去的司法解釋與本規定的規定不一致,以本規定為准。」
二,司法實踐:
事實上,法院通常事先被告知證據的期限,證明的期限通常是在法院之前,而在訴訟期滿前提出反請求的請求。有時在法庭上作出反訴,法官也被承認。
(8)在成為被告開庭後提出反訴期限擴展閱讀:
反訴特徵
(1)當事人特定性及雙重性
由於反訴是本訴的被告向本訴的原告提出的獨立的反請求,因此反訴的原告即是本訴的被告,反訴的被告即是本訴的原告,即反訴的當事人是特定的,而且反訴的當事人在訴訟中的地位具有雙重性。
(2)請求具有獨立性
反訴具備訴成立的要件,是一種獨立的訴。反訴雖然是在本訴的訴訟程序中被告向原告提出的反請求,但是它並不因此必然地依賴本訴而存在。被告提出的反訴本身具備著起訴的要件,因此即使本訴撤回,反訴也能夠獨立存在,也能夠作為獨立的案件由法院審理裁判。
(3)目的具有對抗性
反訴的起訴能使本訴失去意義 ,吞並或抵消原告的訴訟請求。
(4)反訴的時間具有限定性
提起反訴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問題的若干規定第三十四條第三款之規定,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對於反訴,我國學者較有代表性的表述有「在已經開始的本訴的民事訴訟程序中,本訴的被告以其原告為被告,向受訴法院提出與本訴有牽連的獨立的反請求」。
「民事訴訟中的反訴,就是在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程序中,被告通過法院向原告提出的相反的民事權利請求」。「本訴是原告提起的訴訟,反訴是在本訴的基礎上產生的訴訟。
反訴與本訴有牽連,但與本訴不同,在已經提出的訴訟中,本訴被告以原訴(或稱本訴)原告為被告,向法院提起與原訴有直接聯系的獨立的訴訟請求,以達到抵消、動搖或吞並原訴的目的,這種反守為攻的訴訟稱之為反訴」。
I. 被告應在什麼時間提起反訴
被告應在案件立案後,到一審法庭辯論終結之前提起反訴。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三十二條 在案件受理後,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