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核算蔬菜種植成本
一、蔬菜生產中物質費用的核算
1.種子費外購種子或調換的良種按實際支出金額計算,自產留用的種子按中等收購價格計算。
2.肥料費商品化肥或外購農家肥按購買價加運雜費計價,種植的綠肥按其種子和肥料消耗費計價,自備農家肥按規定的分等級單價和實際施用量計算。
3.農葯費 按蔬菜實際使用量計價。
4.設施費有些蔬菜種植使用了大棚、中小拱柵、棚膜、地膜、防蟲網、遮陽網等設施。根據實際使用情況計價。對於可多年使用的大棚、防蟲網、遮陽網等設施要進行折舊,一次性的地膜等可以一次計算。折舊費可按以下公式計算:
折舊費=(物品的原值-物品的殘值)×本種植項目使用年限/折舊年限
5.機械作業費凡請別人操作或租用農機具作業的按所支付的金額計算。如用自有的農機具作業的,應按實際支付的油料費、修理費、機器折舊費等費用,折算出每畝支付金額,再按蔬菜面積計入成本。
6.排灌作業費 按蔬菜實際排灌的面積、次數和實際收費金額計算。
7.畜力作業費 有些使用了牛等進行耕耙,應按實際支出費用計算。
8.管理費和其他支出管理費是種植戶為組織與管理蔬菜生產而支出的費用,如旅差費、郵電費、調研費、辦公用品費等。承包費也應列入管理費核算。其他支出如運輸費用、貨款利息、包裝費用、租金支出、建造栽培設施費用等也要如實入賬登記。
物質費用=種子費+肥料費+農葯費+設施費+機械作業費+排灌作業費+管理費+其他支出。
二、蔬菜生產中人工費用的核算
我國的蔬菜生產仍以手工勞動為主,因此人工費用在蔬菜產品的成本中佔有較大比重。人工消耗折算成貨幣比較復雜,種植戶可視實際情況既要計算僱工人員的工資支出,也要把自己的人工消耗算進去。
三、蔬菜產品的成本核算
核算成本首先要匯總某種蔬菜的生產總成本,在此基礎上計算出該種蔬菜的單位面積(畝)成本和單位質量(公斤)成本。生產某種蔬菜所消耗掉的物質費用加上人工費用,就是某種蔬菜的生產總成本。如果某種蔬菜的副產品(如瓜果皮、莖葉)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時.計算蔬菜主產品(如食用器官)的單位質量成本時,要把副產品的價值從生產總成本中扣除。
生產總成本=物質費用+人工費用
單位面積成本=生產總成本/種植面積。
單位質量成本=(生產總成本-副產品的價值)/總產量
B. 大棚用的水泥桿子哪裡有
大棚折舊年限分別為:
(1)簡易竹木結構設施。平均折舊年限可按3年計算,也可按綜合平均的實際使用年限計算。
(2)混合結構設施。平均折舊年限可按4年計算,也可按綜合平均的實際使用年限計算。
(3)焊接式鋼架結構設施。折舊年限可按6年計算,也可按綜合平均的實際使用年限計算。
(4)裝配式鍍鋅鋼管結構設施。折舊年限可按15年計算,也可按綜合平均的實際使用年限計算。
大棚又稱塑料薄膜大拱棚,是用竹木桿、水泥桿、輕型鋼管或管材等材料支成拱圓形或屋脊狀骨架,覆蓋塑料薄膜而成的料棚,一般沒有護牆或僅有單面護牆,跨度6米以上,高度2-3米,人可入棚正常作業。
中小棚的整體形狀與大棚一致,主要是棚型(跨度和高度上)有所不同。小棚跨度1~2米,高度1米左右,人無法入棚作業;中棚跨度3~6米,高度1~2米,人不易直立作業。
日光溫室是用竹木桿、水泥桿、輕型鋼管或管材等材料支成骨架,覆蓋塑料薄膜或玻璃,至少三面都有土牆或磚牆圍護,透光、保溫、能利用太陽光熱資源的暖房。
C. 葯材種植企業如何進行會計核算
一、核算分類
種植中葯材企業的生物資產是指有生命的動物和植物。生物資產的形態、價值以及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隨其出生、成長、衰老、死亡等自然規律和生產經營活動的變化而變化。企業從事種植中葯材的目的,主要是增強生物資產的生物轉化能力,最終獲得更多的符合中葯材市場需要的生物產品。
種植中葯材企業生物資產分類如下:一是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為產出花、果、葉、莖等葯材為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如金銀花、刺梨等。二是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將來收獲中葯材的生物資產,如天麻、半夏等。三是公益性生物資產,是以防護、環境保護為主要目的生物資產,如銀杏、杜仲等。
二、核算特點
中葯材產品與生物資產密不可分,當其附在生物資產上時,構成生物資產的一部分。收獲的中葯材產品從生物資產這一母體分離開始,不再具有生命和生物轉化能力、或者其生命和生物轉化能力受到限制,應當作為存貨處理。
中葯材產品的特點:一是中葯材產品從生物資產這一母體分離之前始終處於在產品狀態,品種多、數量大,生產費用持續投入,具有季節性,生長周期長,不均衡,除購入各種種苗支出可單獨記入相應品種、規格采購成本外,日常管理的公共性撫育成本占很大部分,需按一定的方法進行分攤。二是中葯材產品從生物資產這一母體分離之前始終處於動態生長過程中,受自然氣候影響大。有時一年生的中葯材會有一小部分比第二年生長的中葯材規格大。撫育時間越長,區別越大,而中葯材一般是按種類、規格分類出售的。三是絕大部分中葯材產品並非整體或規律性出售。隨著季節的變化,種植基地里的中葯材會逐漸變得沒有規律性,規格參差不齊,為彌補因中葯材壞死等原因出現的空缺,各種植基地間需相互移補。
中葯材成本核算比較復雜,核算工作量大,計算成本時難以做到完全意義上的准確成本,在進行成本核算時應考慮成本效益原則。
三、核算方法
生產性生物資產在中葯材方面是指種苗一次性投入,能夠循環產出中葯材產品的資產,如金銀花、刺梨等,核算分割點是按可掛果樹及未掛果樹的分類作為核算的分割點,在分割點之前的投入作為「在建工程」核算;在分割點之後的投入作為「生產成本」核算。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種苗當年投入,當年消耗的資產,如天麻、半夏等,相當於工業企業的存貨,在「生產成本」中核算。在建工程和生產成本主要構成為:人工費、地租費、種苗費、農用物資、設施費、折舊費、機械作業費、其他費等。
人工費是指種植基地的職工薪酬,包括管理人員和臨時工的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福利費、社保、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等。
地租費是指種植基地的土地使用費,如以征地方式使用土地,則地租費應包含在征地費中。
種苗費是指種植基地所使用的種子、種苗費用,包括種子、種苗後續補種費用。
農用物資是指種植基地使用的各種農用物資,包括農葯、肥料、其他(防寒、防凍、防蟲等物資)。
設施費是指種植基地使用的各種大棚、中小拱柵、棚膜、地膜、防蟲網、遮陽網等設施費用。對於可多年使用的大棚、防蟲網、遮陽網等設施要進行折舊,對於一次性使用消耗的棚膜、地膜等應一次攤銷。
折舊費是指列為固定資產管理的使用折舊費,包括對房屋建築物、機械設備、運輸設備、電子設備等計提折舊。
機械作業費是指種植基地進行操作或租用農機具作業的耕耙播種。包括油料費、修理費、搬運機械等費用。
其他費是指種植基地支出費用中除以上項目外的其他費用,包括排灌作業費、畜力作業費、其他支出及製造費用的轉入。管理費如旅差費、調研費、檢測費、辦公用品等;其他支出如運輸費、包裝費、租金支出、建造設施費用等。
「在建工程」根據種植中葯材的生長狀況及是否掛果等情況,在掛果的當年將在建工程一次性轉入「固定資產」,企業根據中葯材的性質、生產周期、掛果情況及有關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合理確定其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生物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生產成本」的結轉,根據種植中葯材的生產成本按中葯材的品種及批次進行成本歸集,在採收時根據技術部門的估產產量,按估產單位成本進行成本的結轉,在採收結束時進行一次性調整,也可根據採收產量情況隨時進行調整。在採收結束後發生的成本費用,歸集在下一批次成本核算。
「製造費用」是種植中葯材分攤的間接成本費用,其歸集的對象是那些不能直接分清使用對象的費用歸集,其分攤的方法可按中葯材成長的天數和畝數來進行。有些中葯材的種植天數較短,一般一年內都能復種二至三茬,對此應進行分期攤銷。
空地成本指未種植中葯材作物,但還需要使用人工費、地租費、農用物資和其他費等的支付。根據會計核算的重要性原則,如果費用較小,可直接歸集到生產成本;如果費用較大的,要具體分析處理,如造成空地是自然原因不能種植,如休耕期、天氣乾旱缺水等,記入「營業外支出」或「管理費用」,如是種植中葯材必要的程序,可直接記入「生產成本」。
四、成本核算
1、活勞動
活勞動是指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生產者的勞動。人工費在種植成本中佔有較大比重。人工消耗折算成貨幣比較復雜,各種植基地可視實際情況既要計算僱工人員的工資支出,也要把管理人員的人工消耗算進去。
2、物化勞動
物化勞動是指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各種生產資料。地租費:以實際支付土地租金計算。種苗費:外購種子、種苗或調換的良種按實際支出金額計算,自產留用的種子按中等收購價格計算。農用物資:外購化肥和農家肥按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等計價;栽培的綠肥按其種子、肥料實際消耗計價;自備農家肥按規定的分等級單價(或市價)乘以實際施用量計算;農葯和其他物資按實際消耗計價。設施費:有些種植基地使用了各種大棚、中小拱柵、棚膜、地膜、防蟲網、遮陽網等設施,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實際計價。折舊費:對房屋建築物、機械設備、運輸設備、電子設備等計提折舊,可選用的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產量法等。機械作業費:凡請別人操作或租用農機具作業的按所支付的金額計算;用自有農機具作業的,應按實際支付的油料費、修理費等費用,折算出每畝支付金額,再按種植面積計入成本。其他費:排灌作業費按實際排灌的面積、次數和實際收費金額計算;畜力作業費使用牛、馬等進行耕耙,按實際支出費用計算;管理費和其他支出按實際支出金額計算。 3、產品生產成本
活勞動、物化勞動和應分攤的間接費用等必要支出就是形成產品生產成本的基礎,對於一個生產單位來說,如種植戶、種植基地及各種生產車間等,在一定時期內生產一定數量的產品所支付的全部生產費用,就是產品的生產成本。
核算生產成本首先要匯總某種中葯材的生產總成本,在此基礎上計算出該種中葯材的單位面積(畝)成本和單位質量(公斤)成本。生產某種中葯材所消耗掉的活勞動、物化勞動及製造費用,就是該中葯材的生產總成本。
如果某種中葯材的副產品(如杜仲莖葉、刺梨皮等)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時,計算該種中葯材主產品(如樹皮、果實等)的單位質量成本時,要把副產品的價值從生產總成本中扣除。可按以下公式計算:活勞動=人工費;物化勞動=地租費+種苗費+農用物資+折舊費+設施費+機械作業費+其他費;生產總成本=活勞動+物化勞動+製造費用;單位面積成本=生產總成本/種植面積;單位質量成本=(生產總成本-副產品的價值)/總產量。
五、會計處理
種植中葯材的會計處理應分別從確認、初始計量、後續計量、收獲與處置階段進行核算。
1、確認
在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時,才能予以確認:因過去交易、事項的結果而由企業擁有或控制;該資產包含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該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2、初始計量
(1)外購的生物資產。外購的生物資產成本按實際支出作初始計量。
(2)自行栽培、營造、撫育的生物資產。自行栽培、營造、撫育的生物資產的成本,包括活勞動、物化勞動和應分攤的間接費用等必要支出。
(3)以其他方式獲得的生物資產。以其他方式獲得的生物資產,例如盤盈、接受捐贈、接受投資、非貨幣性交易、債務重組等,分別按《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准則—存貨》、《企業會計准則—固定資產》有關存貨和固定資產的規定,確定實際成本。
(4)收獲的生物資產。從生物資產收獲的中葯材產品,按其生物轉化過程中應當計入的各種耗費和已確定的成本計算出實際成本入賬。以種植農場上交的中葯材產品驗收入庫,按結算價格入賬。
(5)相關的後續支出。生物資產在郁閉或達到預定生產經營目的之前發生的管護費用,應資本化計入生物資產成本。生物資產在郁閉或達到預定生產經營目的之後發生的管護費用,應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
3、後續計量
(1)成本模式。一般應採用歷史成本對生物資產進行後續計量,但有確鑿證據表明其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除外。
(2)公允價值模式。採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同時滿足下列兩個條件:生物資產有活躍的交易市場,即該生物資產能夠在交易市場中直接交易;能夠從交易市場上取得同類或類似生物資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從而對生物資產的公允價值作出合理估計。
4、收獲與處置
(1)收獲。收獲是指階段性生長過程的結束。生產性生物資產具備自我生長性,能夠在生產經營中長期、反復使用,從而不斷產出中葯材產品。如從金銀花桿上分離花朵、從刺梨樹上採摘刺梨等。從生產性生物資產上收獲中葯材產品後,生產性生物資產這一母體仍然存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按照經濟用途可以分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費用以及間接費用。在收獲時點,應當將歸屬於某種中葯材的生產成本賬面價值結轉為成本。從消耗性生物資產上收獲中葯材產品後,消耗性生物資產完全轉為中葯材產品而不復存在,如收割天麻、半夏等。在收獲時點,應當將歸屬於某種中葯材的生產成本賬面價值結轉為成本。結轉成本的方法包括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蓄積量比例法、輪伐期年限法等。
(2)處置。生物資產出售後,確認銷售收入的同時應當結轉成本,已計提跌價或減值准備或折舊的,還應同時結轉跌價或減值准備或累計折舊。生物資產改變用途後的成本應當按照改變用途時的賬面價值確定,即將轉出生物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轉入資產的實際成本。
D. 一般建築的使用壽命大概是多長時間
身邊的混凝土建築物會不會突然坍塌呢,實際上混凝土的成分是和砂石幾乎相同的。理論上來說它幾乎可以達到上千年或者更長時間,這些從出土的遺跡中就可以初步推測出來。
但這些只是理論,遺跡中保存的混凝土是需要一些特定的條件的,而且保存的不是很完整。在現實的建築當中,混凝土設計的使用年限一般都是在七八十年左右,也就是按照商品房屋的產權年限設計的。順便一提,我國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水壩工程也是有使用壽命的,它最初的設計使用年限就是100年。
那麼為什麼混凝土的設計建造壽命和理論上的壽命為什麼會相差這么多,並不是相差三五年而是和理論壽命相差千百年?這么來說,我們首先要考慮到它的用途,因為在建築物中混凝土的使用環境很少是它的最理想的保存環境。設計師首先都會考慮到這一點,以及自然中惡劣的天氣條件混凝土內部的水分和承受的壓力等很復雜的狀況,還有各種人為的狀況。
我們的建築初衷就是為了能更好的使用它,需要的是一個完整的建築物,而不是各種分開的混凝土塊。總不能因為它的理論壽命,而給它隔離在一個專門的理想條件中吧。
說起混凝土我們都會想到鋼筋,高樓和橋梁的建築中絕對離不開鋼筋和混凝土。混凝土在大型的建築物當中承重的能力不是很理想,而鋼筋容易生銹,它們兩個組合在一起,可以在使用中相互優化彼此的缺點,可謂是非常的互補。
一般的民用建築物都是50年的年限就是為了盡可能的保障這個時間內的安全問題。當然這些只是最低年限,實際上100年也是沒有問題的
E. 誰有公司財務管理制度啊,比較實用的 ,裡麵包括授權方面還有內控方面的 發我參考一下 多謝了
第一章 總則
1.1為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建立健全財務管理體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企業會計准則》、《企業財務通則》、《企業會計制度》,特製定本財務管理制度。
1.2本管理制度適用於XXXX公司及其控股公司;各部門、人員在財務會計工作中必須認真執行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 會計機構 、會計人員的管理
2.1公司設立財務部作為財務會計機構 ,財務部的職責:在公司總經理的領導下,具體負責全公司的財務管理工作和會計核算工作,包括:財會人員的管理、指導檢查各獨立核算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協助公司領導籌集資金、合理分配使用資金;做好與倉庫部門的對賬工作,指導倉庫保管員建賬、對賬;指導車間統計員做好工時、材料消耗額編制工作、建立車間工序流轉程序、建立適合自己企業需求與發展的成本核算模式、制定成本管理制度與控制制度;做好財務分析工作,為公司領導決策提供各種信息資料,當好領導的參謀。
2.2財務部下設財務科、供應科、倉儲科、審計科;崗位設置為:部長、科長、主管會計、各崗位會計、出納員、成本核算員、采購員、內勤管理員、保管員。
2.3各崗位人員必須具備相應任職條件和資格,持證上崗。
2.4財務會計人員調換工作時,按會計法規定辦理交接手續。
原材料庫、產成品庫的核算工作和車間統計工作,由財務部門負責業務管理。倉庫保管員,車間統計員調換工作時,由財務部會同有關部門辦理交接手續。
2.5財務會計人員、倉庫保管員、車間統計員實行定崗、定人、定責制度,按績效考核結果,兌現勞動報酬。
第三章 流動資產的管理
3.1流動資產包括現金、各種存款、應收及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存貨等。
3.2現金管理
3.2.1現金出納會計要認真執行《現金管理暫行規定》和有關現金的管理規定。
要嚴格控制費用報銷和個人借款,個人借款、對外付款等要實行總經理一支筆簽字批准制度,要有經辦人員簽字和部門負責人審核並註明用途。總經理外出或因生產經營急需等特殊情況下經總經理授權的人員也可簽批,但是總經理歸來後補辦有關手續。
3.2.2出納員不得兼管有關債權、債務、收入、費用的賬務登記工作和會計檔案管理工作。
收付款憑證的內容必須完整、合法;報銷憑證必須是國家印製的發票及單據,不得使用白條或其他不規范的憑證報銷各項費用,憑證經審核後方可逐筆登記現金日記賬。
日記賬要逐日結出余額,並與庫存現金相核對,月末與總賬相核對。出現長、短款且又無法查明原因的,長款歸公,短款由責任人賠償。
3.2.3有關人員因公外出時要做好出差登記,方可到財務部門預借差旅費。出發歸來後的三天之內及時到財務部門結算,做到一次一清,不允許跨月結算和幾個地方出差混合結算,對於前賬未清或跨月拖欠佔用公款者,可按月息10%計收利息並扣發工資。
3.2.4企業可根據業務大小核定合理的庫存現金限額(三天零用量),當日收取的現金要及時送存銀行,不得留存超限額的過夜現金,以確保財產的安全。
3.2.5企業職工報銷費用時,出納人員要及時扣除各種借款,不允許職工長期佔用企業資金,各種借款條月底必須入賬,不允許出現跨月白條頂庫現象。
3.2.6現金出納是企業的資金結算中心,企業應將營業收入、下角料變現,職工罰款等款項及時交付財務部門,以便及時處理賬務。
3.3銀行存款管理
3.3.1會計人員要認真執行《銀行結算辦法的暫行規定》,銀行支票等結算憑證和印鑒要由兩人分開保管。
3.3.2財務人員要嚴格銀行存款支出控制,銀行付款必須經總經理批准,手續齊備,不準攜帶空白支票外出,確須攜帶空白支票外出者,須經領導批准,辦理領用登記手續,要建立支票領用登記簿,空白支票必須填寫日期並在預計最高金額位畫人民幣符號,因使用支票不當造成企業損失時,應由當事人承擔賠償責任。攜帶空白支票辦理結算後,要當天將存根和有關憑證帶回,並到財務部門及時結算,不準將空白支票留存其他單位。凡前賬未清者,不準再領用支票。
3.3.3銀行存款日記賬逐筆逐日登記,每日結出余額,定期與銀行對賬單相核對,並編制銀行余額調節表,調整未達賬項,出現長期未達賬項時要查明原因,上報領導。
3.4應收賬款及預付賬款的管理
3.4.1企業要根據經濟業務的內容和戶別設置應收賬款明細分類賬,即按債務人的具體名稱設置登記明細分類賬,不準籠統的以地名代替。應收賬款的發生和確定必須有索取價款的憑據(包括合同、收到條、欠款條以及業務經辦人員的保證書等),不得單方入賬。
財務部門要會同供應、銷售部門建立健全銷售商、供應商的客戶檔案。
3.4.2各項債權,債務要定期進行清理核對,每年最少進行一次發函或派員核對,每季末要編制賬齡分析表,並上報有關領導。對發生的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等應收款項,按照誰經辦誰回收的原則,損失者或已採取各種必要措施確實無法收回的壞賬損失,由當事人按責任賠償相應損失後及時處理賬務。
3.4.3 收回的賬款要及時上交財務部門,如發現貨款已被私自挪用不交者,交司法部門處理。
3.4.4企業要嚴格控制內部職工的業務借款和生活借款,健全借款審批制度,職工調離時財務部門應當與其他部門搞好各種債權債務的清算工作。
3.4.5支付預付賬款必須有合同、協議書等書面文件,根據合同需預付賬款時,須經辦人簽章,經領導批准後方可付款,並同時向財務部門提拱有關合同協議書等有關材料。
3.4.6本企業採用壞賬准備金制度,每年年末按應收賬款余額的5‰計提壞賬准備金,年終調整。
3.5存貨的管理
3.5.1存貨是指企業所擁有或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為企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流動資產,主要包括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原材料主要包括:主要材料如鋼板、焊材、鋼管、原料油等;輔助材料如扎絲、油漆、螺栓、螺帽等;備品備件扳手等;福利勞保類如掃帚、手套、毛巾、肥皂、洗衣粉等;其他類。
3.5.2存貨的計價、按實際成本計價。
3.5.2.1原材料的購入價格包括買價,裝卸費、包裝費、運輸途中的損耗,入庫前的挑選費,市外運輸費,保險費以及繳納的稅等。
3.5.2.2原材料出庫以加權平均法計算出庫材料的成本。
3.5.3原材料的購入
材料購入必須持有生產或倉庫、供應部門的購物申請單,經有關領導批准後方可到財務部門借款。嚴禁無計劃采購,超定額庫存。
3.5.4供應部門按購物申請單所購材料送達企業後,須持總經理簽批的采購單、購貨發票,購銷合同(協議)合格證等到質檢部門(化驗)進行質量檢驗,檢驗合格後簽發一式兩聯檢驗報告單隨發票到倉庫部門辦理入庫手續。
3.5.5倉庫部門在將材料驗收入庫前,應詳細核對發票所載名稱、規格型號、數量、質量與實際是否相符,同時對照檢驗(化驗)部門出具檢驗報告,經檢驗合格後方可驗收入庫,填制材料驗收入庫單,並對無名牌的配件用口取紙載明名稱、規格、型號。
3.5.6 材料驗收入庫單一式三聯,一聯留存做為倉庫部門記賬憑證,一聯隨發票及采購單等經總經理審批後到財務部門處理賬務,一聯為供貨方證明。
3.5.7對於貨已到而發票未到的材料,倉庫部門可以根據檢驗單據辦理臨時入庫,做好入庫材料台賬登記工作,填制一式三聯估價入庫單,倉庫留存一聯據以入賬,一聯送交財務處理賬務,月初用紅字入庫單沖回估價入庫,待發票到達時填制正式入庫單。
3.5.8材料出庫管理
3.5.8.1生產部門根據生產計劃和設計預算用料開具領料單,由統計員填制,填制內容要全面、真實、准確,領料單用途要根據生產計劃填清產品批號,作為歸集成本費用的依據,領料單一式三聯,車間統計一聯,財務一聯,倉庫一聯,超出預算或計劃處的用料由生產部長簽批,月底統一報總經理審批,非生產性的用料屬售後服務的由營銷部提出申請,其他用料,由行政部提出申請,會計開票經總經理簽批後,倉庫方可發貨。
3.5.8.2月末車間統計根據材料領料單編制材料消耗匯總表,倉庫部門編制材料出庫匯總表,車間、倉庫與財務部門都要對賬並核對相符。
3.5.9產品入庫管理,車間產成品生產完畢,要會同倉庫、質檢部門填制檢驗合格單,倉庫據以填制產成品入庫單,產成品入庫單一式三聯(註明生產令號);一聯倉庫記賬,一聯送交財務,一聯送車間統計據以核算工資等各項考核指標。
3.5.10產成品出庫管理,倉庫部門根據蓋有財務專用章的發貨單或提貨聯據以發貨,同時在出門聯簽字,保衛人員只有見到蓋有財務專用章並且有倉庫人員簽字的出門證方可對車輛等運輸貨車檢查放行,月末時,由保衛人員、倉庫人員將提貨聯,出門聯匯總,於每月30日前到財務部門核對相符後據以存檔。
3.5.11倉庫部門要做到見單付貨,及時登記有關賬簿,設立材料、產成品收、發、存明細賬或暫收貨台賬,嚴禁白條頂庫現象。
3.5.12月末在產品和自製半成品的管理。月末生產部和車間統計員要搞好在產品和自製半成品的盤點、登記工作,及時編制、報送盤點登記表,確保月末成本核算的真實性和准確性。
3.5.13凡大宗原材料都要簽訂購銷合同,使用票據結算,各種材料采購驗收入庫後,不論是否付款,都要在入庫時填制入庫單,將發票或入庫單交財務處理賬務,以便真實反映各項債權債務,以避免發生賬外資產。
3.5.14各部門領用的低值易耗品,一律採用五、五攤銷法計入成本費用。
對於能多次周轉使用或長期使用的低值易耗品,如辦公用品(桌、椅、檔案櫥等)各種工具等,必須在領用時由總經理簽批,行政部總務科按部門(人員)進行登記,生產用具由生產部長簽批,設備管理員及倉庫同時進行登記並建立在用低值易耗品登記簿,做到誰使用誰負責,誰丟失誰賠償。
3.5.15企業應加強對已銷產成品退貨、返修制度的管理,建立完善的退貨、返修審批制度,實行退貨、返修產品的責任倒查制度,屬於生產部門、質檢部門、銷售部門或運輸部門、倉儲部門的責任查證屬實,落實賠償份額(原則上責任全額賠償)。
已開具增值稅發票的貨物銷後退回的,必須有購貨方當地稅務機關出具的退貨證明,否則,不予辦理退貨手續。
3.5.16企業存貨必須定期或不定期盤點,最少在年中、年末進行兩次全面財產清查,對盤盈、盤虧或報廢的存貨要分類填制盤盈盤虧表。對於出現盤盈、盤虧的材料物資要及時查明原因,報公司領導批准處理並及時調整賬務,以保證賬實相符;對於盤虧、毀損物資能查明原因的由當事人負責賠償。
3.5.17代銷商品的管理。財務部門要建立代銷商品明細賬和保管賬,及時與對方對賬以確保賬賬、賬物相符,同時要與代銷單位簽訂代銷協議,明確相關責任。
3.5.18包裝物的管理。企業外銷產品所用包裝採用押金制度,本市區內押金期限為15天,市區外30天,過期包裝物原則上不再退款,企業轉為當期營業外收入。
3.5.19委託加工材料的管理
本公司設置「委託加工材料」會計科目核算外協加工材料的材料成本、加工費、運費、裝卸費等實際成本費用。
3.5.19.1企業需外出加工材料時,必須辦理有關出入庫手續,由業務經辦人員到財務部門開具外出加工材料通知單。通知單一式三聯,財務一聯、倉庫一聯據以發貨,受託單位一聯。財務、倉庫、供應設立專賬,月底核對。
3.5.19.2業務經辦人員到受託單位後,應將外出材料加工通知單交由受託單位簽收後帶回財務部門。
3.5.19.3外出材料加工完畢後,由業務經辦人持發票到檢驗部門檢驗後由倉庫部門辦理委託加工材料驗收入庫手續,然後持有關單據到財務部門辦理報賬及核銷事宜。
3.5.19.4委託加工材料的買價加工費、運費以及有關稅金等計入委託加工材料成本,按實際收回數量,重新計算入庫單價。
3.5.19.5委託加工材料原則上要與受託單位簽訂委託加工合同(協議)以明確價格、質量、交期等責任。
3.5.20其他存貨物、資管理。氧氣、乙炔等出入庫手續按原材料的有關出、入庫手續辦理。
3.5.21因特殊原因,臨時借用工具或材料,屬生產用由生產部長簽批,不得帶出公司大門以外,需帶出或外單位借用時,按3.5.19.1辦理手續(註明用途、單位、經辦人、地址、電話及歸還日期),並由總經理簽批歸還時由倉庫檢驗無損,辦理有關部門核消手續,到期不還先由倉庫督促,通知二次不還時報總經理。
因業務關系需要或其他非生產需要材料出庫實行總經理簽批制。
第四章 固定資產的管理
4.1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超過一年的房屋、建築物、機械、設備、運輸工具;電子設備、儀器儀表等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單位價值超過1000元的設備器具,工具等;不屬於生產經營必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並且使用年限超過兩年的也應當做為固定資產。
4.2企業要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資產的安全使用制度,維修保養制度,定期盤點制度和折舊計提制度。
公司財務要設置固定資產明細賬,並制定固定資產目錄,生產車間安全設備科應當建立固定資產使用登記卡。
4.3固定資產的計價
4.3.1外購的固定資產,不需安裝就可直接使用的固定資產,以發票價格和運輸費用價格為固定資產記賬價格,對於外購需安裝、調試才可使用的固定資產,以外購價格加運輸費、安裝調試費等合理有關的費用為計賬價格。
4.3.2需外單位承建的基建工作或設備的安裝調試工程時,承建單位要搞好預算工作和合同的簽訂工作,基建合同和預決算書要送財務部門留存一份。
購置機器設備時要搞好市場調查,搞好設備的技術分析和經濟性分析。
4.3.3對已經竣工交付使用的未辦理決算的建築工程、機械設備等,要根據預算書或合同估價轉入固定資產並計提折舊,待工程決算後,再調整原估價和已提折舊。對於現已使用而沒有檔案資料的固定資產(沒有建賬)可以採取重置價進行入賬。
4.4折舊方法。我公司對固定資產進行分類管理,固定資產折舊採用平均年限法分類計提折舊,房屋、建築物折舊年限為30年,機械、設備折舊年限為10年,車輛折舊年限為7年,電子設備和儀器儀表等為5年。
4.5本公司固定資產殘值率5%.
4.6全部固定資產必須每年盤點一次,由財務部牽頭生產部設備科、行政部總務科參與,具體盤點時間由財務部根據年終決算的要求決定。
第五章 負債管理
5.1企業的流動負債是指將在一年內償還的債務,包括短期借款、應付賬款、應付工資、應交稅金,其他應付款以及預提費用等。
5.2企業各種流動負債應按期償還,以提高企業信譽和知名度,按期發放 工資,無特殊原因職工工資必須於次月十五日前發放,以提高職工的積極性,增加企業凝聚力。
5.3企業購進貨物應付未付的款項,業務經辦人員應及時將發票等有關單據送交財務部門,以便及時處理賬務,正確體現企業負債,正確核算材料物資等的計價和產品成本。
第六章 成本費用的核算管理
6.1本公司按照製造成本法核算產品成本。
6.2本公司產品按訂單生產,以生產部門下發的生產通知單為核算依據,以批量法為核算方法結合分步法進行成本核算。
6.3生產部門要與財務部門積極配合,產品生產通知單應按購貨單位,產品規格型號,下發生產批號。車間統計以生產批號填制領料單來領用原材物料,月末以生產批號為基本單位匯總原料、動力和人工的消耗。企業財務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分門別類地制訂科學合理的材料、動力消耗定額及計件工資和產品質量指標,制定有效措施將工資與產量、質量、消耗聯系起來,以提高勞動效率,降低材料和人工消耗,逐步實行目標成本管理,加強對成本的比較與分析,為創造一個高效、低耗的企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6.4成本與費用要按權責發生制原則進行計提。要正確劃分和核算各項成本費用,嚴格按規定的核算內容和要求使用跨期攤銷賬戶(待攤費用、預提費用等)。
企業制定合理完善的定額費用和報銷制度,本企業的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都要按規定進行明細分類核算,並進入當期損益。
有關費用報銷程序和標準的制度由財務部另行制定。
第七章 收入、利潤和稅金的管理
7.1企業銷售收入實現的標志是收訖價款或取得索取價款的憑據。對於現款交易實現的銷售收入,由開票員開票後到出納會計交款後方可憑蓋有款收訖章的提貨聯及發貨清單到倉庫提貨,倉庫憑此發貨並簽發出門證。
凡賒銷產品,一律實行領導簽批制,領導簽批後方可到開票處開具產品發貨通知單辦理有關手續(寫好欠條、辦理擔保、登記好客戶檔案)。
7.2已銷產品的降價,必須由總經理等有關領導簽批後,方可到財務部門辦理沖賬手續。
7.3企業要按稅法規定正確計提各種稅費,准確核算和反映各項稅金的提取和上交。每月10號前將計算正確的有關稅務報表上報有關稅務部門。
7.4利潤總額可按以下公式計算
利潤總額=銷售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銷售利潤=產品銷售利潤+其他銷售利潤-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產品銷售利潤=產品銷售收入-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費用-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
其他銷售利潤=其他銷售收入-其他銷售成本-其他銷售稅金及附加
7.5企業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是指與企業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收入和支出。
7.6企業實現利潤後應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利潤應按以下順序分配:
1、支付各項稅收的滯納金和罰款。
2、彌補企業以前年度虧損。
3、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和公益金。
4、向投資者分配利潤。
第八章 財務報表、會計科目和發票的管理
8.1根據會計工作一致性和可比性原則,本公司結賬時間為每月30日下午6:00為結賬時間,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及有關附註報表應於次月8號前上報公司總經理及有關部門。
8.2XXX和各控股公司,應分別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各企業之間要實行嚴格的財務制度,嚴禁混報亂報費用現象。企業之間往來賬可設「內部往來」科目核算有關經濟業務,企業的資金、物資往來要辦理有關轉賬手續。
8.3公司所有購進貨物,原則上200元以上都須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支付水、電、運輸費、油料費和維修車輛時都要利用增值稅(或合法)發票結算。
8.4企業出入庫單、收據等有關憑據採取領用登記制度,用完的有關單據存根及時交回財務部門,財務部門要認真檢查,憑舊本領用新本不得亂領亂用有關單據。
8.5銷貨發票(含普通發票、增值稅專用發票、發貨通知單)要有專人到稅務機關領取。開票、制單、保管、登記實行專人負責制。財務部門要建立健全有關票據的登記制度,嚴禁向非購貨單位開具發票。
8.6本企業根據2001版《企業會計制度》建立會計科目。
第九章 會計檔案管理
9.1本企業要搞好會計檔案的管理工作,財務部門應於每月月末將有關會計憑證等會計檔案裝訂成冊,做好封面整理入檔。
9.2企業財務部門建立會計檔案目錄,嚴格檔案調閱手續。
9.3 企業財務人員、保管員、統計員調動工作時必須辦理會計檔案移交手續,造具移交清單,分清前後責任,確保會計檔案的連續完整。
9.4 會計檔案的保管年限:會計憑證類15年;總賬15年、明細賬15年、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25年、輔助賬簿15年、固定資產卡片(清理報廢後)5年;月、季度財務報告3年,年度財務報告(決算)永久;會計移交清冊15年、會計檔案保管清冊永久。
第十章 罰則
10.1對現金出納會計違反3.2.1之規定,一經查處每筆業務處罰現金出納會計5元。
10.2對違反3.3.1、3.3.2款責任人,一經發現或查處每次罰款10元。
10.3公司往來賬會計違反3.4.2款,對責任人每次罰款20元。
10.4對倉儲管理員違反3.5.5款,每次處罰責任人10元。
10.5對違反 3.5.8.1、3.5.8.2款,對有關責任人每次罰款20元,並限期在2天之內完成(統
計員和倉儲人員)。
10.6反3.5.10款之規定,對倉儲人員及保衛人員每次罰款20元。
10.7對倉儲管理人員違反3.5.11之規定,處罰直接責任人每次20元。
10.8對車間統計員違反3.5.12之規定,處罰直接責任人每次20元。
10.9對會計報稅人員違反7.3之規定,每次罰款20元,並自行承擔滯納金。
10.10對違反8.1款之規定處罰直接責任人每日10元。
10.11對開票人員違反8.5款之規定,每次處罰責任人20元。
第十一章 附則
11.1本管理制度自董事會批准公布之日起執行,不完善之處另行文補充規定,凡與本制度規定不一致的以本管理制度為准。
11.2本管理制度由公司財務部負責解釋。
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公 司
二00四年八月二十二日
F. 橋梁的壽命一般為多長
一座橋梁的壽命一般為80年。建造在海水中的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年限達120年,是國內首次,國際上也很罕見,這對混凝土耐久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橋梁安危評級
一類橋:完好、良好;二類橋:較好(九江大橋當時被為2類橋);三類橋:較差,尚能維持正常使用功能;四類橋:差,部分重要構件有較嚴重缺損或部分次要構件有嚴重缺損,橋梁承載能力降低但尚未直接危及橋梁安全;五類橋:危險狀態,部分重要構件出現嚴重缺損,橋梁承載能力明顯降低並直接危及橋梁安全。
(6)拱棚折舊年限擴展閱讀
橋梁類別
1、結構分類
橋梁按照受力特點劃分,有梁式橋、拱式橋、剛架橋、懸索橋、組合體系橋(斜拉橋)五種基本類型。梁橋一般建在跨度很大,水域較淺處,由橋柱和橋板組成,物體重量從橋板傳向橋柱。拱橋一般建在跨度較小的水域之上,橋身成拱形,一般都有幾個橋洞,起到泄洪的功能,橋中間的重量傳向橋兩端,而兩端的則傳向中間。
懸橋是如今最實用的一種橋,橋可以建在跨度大、水深的地方,由橋柱、鐵索與橋面組成,早期的懸橋就已經可以經住風吹雨打,不會斷掉,吊橋基本上可以在暴風來臨時巋然不動。
2、長度分類
按多孔跨徑總長分:特大橋(L>1000m);大橋(100m≤L≤1000m);中橋(30m<L<100m);小橋(8m≤L≤30m)。
按單孔跨徑分:特大橋(Lk>150m);大橋(40m<Lk≤150m);中橋(20m≤Lk≤40m);小橋(5m≤Lk<20m)。
3、其他分類
按用途分為:公路橋、公鐵兩用橋、人行橋、舟橋、機耕橋、過水橋。
按跨徑大小和多跨總長分:為小橋、中橋、大橋、特大橋。
按行車道位置分為:上承式橋、中承式橋、下承式橋
按承重構件受力情況可分:為梁橋、板橋、拱橋、鋼結構橋、吊橋、組合體系橋(斜拉橋、懸索橋)。
按使用年限可分為:永久性橋、半永久性橋、臨時橋。
按材料類型分為:木橋、圬工橋、鋼筋砼橋、預應力橋、鋼橋。
G. 發生交通事故,需要賠償折舊費嗎
車輛賠償中有一項是「車輛傷損貶值賠償」,但這項賠償不在保險范圍內。雙方可自行解決,如果提起上訴,法院是支持的。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二款規定:損壞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公民的任何財產受到他人傷害所造成的損失,都應有權利要求對方賠償。
事故期間車輛的維修費用和合理的代步費用是符合法律規定的,但是折舊費沒有法律依據,法院一般不支持。
(7)拱棚折舊年限擴展閱讀:
車輛折舊費是車輛投資回收的財務表現形式,它是每年提取一定數額的資金,用於更新車輛,以維持運輸再生產。車輛折舊費不能反映國民經濟對運輸車輛的投入,能有效反映車輛折舊的經濟價格的是車輛的資金回收費用。
車輛折舊費的調整方法是以車輛的資金回收費用(在社會折現率條件下)替代車輛的財務折舊費。
車輛資金回收費用等於汽車經濟價格(扣除購置附加費)乘以年資金回收系數,再除以平均單車年運輸周轉量。
交通事故糾紛案件中,涉及的賠償問題一般包括財產損害賠償和人身傷害賠償:
財產損害賠償的范圍主要包括:修車費;車上貨物損失等。修車費:根據修車發票上的合理數額認定,如果車輛已經報廢應折價賠償;事故中車上物品的損壞賠償,應當按實際損失進行賠償。
人身損害賠償的項目主要有:醫療費;誤工費;住院伙食補助費;護理費;殘疾者生活補助費;殘疾用具費;喪葬費;死亡補償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交通費;住宿費等等。其中,誤工費包括兩部分,一是當事人在看病、住院期間不能上班造成的誤工費,二是因處理交通事故善後事宜的誤工費。
H. 關於農業大棚種植成本極各方面資料
鋼結構大棚是用鋼管或其它鋼材造型後做成下方上圓拱的形狀的大棚,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可以搭建此類大棚。一般單拱寬度為6-8米,可以多拱相連。單棟鋼管大棚規格一般為肩高1.6-2米、頂高2.6-3.1米、跨度6-8米、長度25-55米、通風口高度1.2-1.5米、鋼管間距0.6-1.2米。這樣的規格,主要考慮大棚的抗風、雪和保溫性能。單棟鋼棚一般造價在每平方米20-40元之間。連棟大棚需要將單棟大棚的側邊通風口兩兩相連,需要在頂部安裝通風口。連棟大棚一般用於科研活動或展示效果,且結構較為復雜、建造費用昂貴,建議不宜採用。棚架使用年限10-15年,不用拆卸。
竹木結構即選用毛竹根據所建造的大棚形狀不同而有所不同,可以建造圓形棚或下方上圓形棚。一般根部直徑在2-5厘米、長度5-10米的毛竹都可以。大棚中間(內)一般加上適量的竹子或木頭立柱做支撐。圓形棚一般用於生產低矮蔬菜,如辣椒、番茄、土豆、茄子等。方棚建造要麻煩些,費用也要比圓棚高出50%左右,但是可以用於生產黃瓜、苦瓜、豇豆等高架作物。由於我省多產毛竹,而且竹木結構大棚的建造方法簡便、建造費用相對較低,建議大家可以重點考慮。
目前有些地方採用一些化學原料加工生產大棚骨架。這種骨架有造價低、成型好、耐腐蝕等多種優點,是各種大棚骨架材料的理想替代品。還有一種復合材料大棚就是用水泥預製件代替竹木結構大棚內面的支撐木柱或竹柱,上面還是用毛竹做拱。這樣做的好處是折舊成本低、抗風性能好、抗腐蝕。水泥棚架使用年限10-15年,不用拆卸;竹(木)拱桿可以拆卸保存,使用年限2-3年。
從經濟的角度來考慮。竹木結構最經濟。通常一畝面積圓棚需要百夾竹700公斤或水竹1000公斤或竹片900公斤左右。拱桿可以拆卸保存,使用年限2-3年。常用規格、材料的建造方法是棚寬6米,在棚的兩邊用鋼釺或其它器具每80-100厘米打一孔,孔深40厘米。根據選用的竹子的大小,孔徑3-5厘米。再在孔中插上毛竹,兩邊的毛竹拉到中間用鐵絲或布條捆綁兩兩相連,做成圓拱形,拱高2.2米,也可以在地上先將兩根竹子連接好後在插入孔中自然成型。在中間和兩邊1.5米高處分別綁一橫桿加固。如果有需要可以在中間或其它位置加上立柱,可以提高抗風雨危害的能力。
大棚用薄膜有PVC薄膜、EVA薄膜、PE薄膜多種,還有厚度規格的選擇,所以你的第三個問題無法回答。
大棚通風主要要考慮走向,通風時打開兩頭,甚至掀起大棚底部薄膜即可。
I. 一個蔬菜大棚的使用年限是多少
大棚折舊年限分別為:
(1)簡易竹木結構設施。平均折舊年限可按專3年計算,也可按綜合平均的實際使用屬年限計算。
(2)混合結構設施。平均折舊年限可按4年計算,也可按綜合平均的實際使用年限計算。
(3)焊接式鋼架結構設施。折舊年限可按6年計算,也可按綜合平均的實際使用年限計算。
(4)裝配式鍍鋅鋼管結構設施。折舊年限可按15年計算,也可按綜合平均的實際使用年限計算。
大棚又稱塑料薄膜大拱棚,是用竹木桿、水泥桿、輕型鋼管或管材等材料支成拱圓形或屋脊狀骨架,覆蓋塑料薄膜而成的料棚,一般沒有護牆或僅有單面護牆,跨度6米以上,高度2-3米,人可入棚正常作業。
中小棚的整體形狀與大棚一致,主要是棚型(跨度和高度上)有所不同。小棚跨度1~2米,高度1米左右,人無法入棚作業;中棚跨度3~6米,高度1~2米,人不易直立作業。
日光溫室是用竹木桿、水泥桿、輕型鋼管或管材等材料支成骨架,覆蓋塑料薄膜或玻璃,至少三面都有土牆或磚牆圍護,透光、保溫、能利用太陽光熱資源的暖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