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評價「9年『限塑令』名存實亡,反大超市賺得缽滿盆滿」
國家在很久之前就發布了限塑令,當時我也是聽到這個消息感到很震驚,雖然知道是為了保護環境,但是我也不想以後都不能使用塑料袋啊,因為這個其實是很方便的,當時我記得這個所謂的限塑令其實就是大概一個月作用的時間,真正的比較的有效果實行了一下,在之後呢,塑料袋還是在每個超市裡面出現,但是呢,不一樣的是,我們以前買東西是可以免費要求要一個塑料袋的,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小袋子二毛,大袋子三毛,這樣需要收費才能使用的,這個幾乎就是現在所有超市的一個特點了,那麼這背後又有怎麼樣的一個隱情呢?
我自己家就是開超市的,這個袋子的成本其實大概是二分錢,賣出去的話,2毛到三毛,雖然價格不高,但是直接的翻了十倍啊,這樣的收益其實是很賺的,因為一個超市每天都是要賣出去很多的袋子的,這2毛錢不算什麼,但是其中十幾倍的利潤就是現在的超市都喜歡搞一些的收費的袋子的,當然了,這些應該都是一些大超市裡面的,因為我在很多的小超市裡面購買東西的時候,仍然就是不要錢,免費拿。
按道理國家出行這樣的限塑令大家應該響應才是,為什麼依舊是這么多的超市使用塑料袋呢?其實不然,至少很多的老頭老太太外出買菜的時候都是自己帶著小車或者布袋去買的,這個在北京這邊很常見的,並沒有名存實亡,塑料袋,對大家來說很方便,限塑的話,應該就是一種收費的制度就好了,真正取消掉對人們的生活其實帶來很大的麻煩,與其說不服從限塑令,不如說還是為了服務百姓。
❷ 「限塑令」已名存實亡了嗎
近期,國家發改委向社會徵集塑料垃圾污染防治的建議,「限塑令」發布十年後,中國治理「白色污染」的成效再度引發輿論熱議。
一方面是社會對「限塑令」效果的質疑,一方面是快遞、外賣等新業態對塑料包裝的剛需,中國與「白色污染」的拉鋸戰前路如何?
王洪濤稱,現如今,隨著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限塑令」所面臨的社會環境已與十年前大不相同。民眾更加重視環保,社會對白色垃圾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❸ 「限塑令」到底好不好
建議讓商家提供環保紙袋.才是解決之道.
分析:
買東西,一定要袋子裝,而採取購袋方式.只是把袋子的費用轉到消費者,消費者還是要買袋子.解決環保問題不成立
買東西,商家提供環保紙袋,對商家成本提高少許,解決環保問題成立.
❹ 塑料袋為何屢禁不止
9年前的「六一」不僅是兒童節,更是「限塑令」實施的日子。這份「限塑令」明確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往昔那些布袋子、菜籃子,實際並沒過時,依然能用並且好用,只是大家的觀念被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裹挾著向前沖,認為限塑「很麻煩」「沒必要」。然而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算算眼前的生活賬,塑料袋為舒適便利加分;如果算筆長遠的環保賬,濫用塑料袋則為健康家園減分。與其等到不得不付出慘重代價,不如現在就腳踏實地出硬招,減用、限用塑料袋。
❺ 為何說限塑令應延長監管鏈條
據報道,2017年是「限塑令」正式施行的第九年,然而調查顯示,小商鋪直接提供免費塑料袋,大商店賣塑料袋,已是司空見慣之事。在一些地方,限塑令可說名存實亡,已幾乎淪為「賣塑令」。
專家表示限塑令的窘境既有監管層面的問題,也有利益關系的掣肘,再加上經濟發展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限塑令執行中的困境,如同今天環境治理的一個縮影。對政府部門而言,加強監管力量、創新監管方式,是加強源頭治理的題中之義。限塑令也應該延長監管鏈條,不僅要限用,也要限售、限產,在需求側和供給側兩端同時發力
❻ 怎麼評價「9年『限塑令』名存實亡,反大超市賺得缽滿盆滿」
國家在很久之前就發布了限塑令,當時我也是聽到這個消息感到很震驚,雖然知道是為了保護環境,但是我也不想以後都不能使用塑料袋啊,因為這個其實是很方便的,當時我記得這個所謂的限塑令其實就是大概一個月作用的時間,真正的比較的有效果實行了一下,在之後呢,塑料袋還是在每個超市裡面出現,但是呢,不一樣的是,我們以前買東西是可以免費要求要一個塑料袋的,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小袋子二毛,大袋子三毛,這樣需要收費才能使用的,這個幾乎就是現在所有超市的一個特點了,那麼這背後又有怎麼樣的一個隱情呢?
我自己家就是開超市的,這個袋子的成本其實大概是二分錢,賣出去的話,2毛到三毛,雖然價格不高,但是直接的翻了十倍啊,這樣的收益其實是很賺的,因為一個超市每天都是要賣出去很多的袋子的,這2毛錢不算什麼,但是其中十幾倍的利潤就是現在的超市都喜歡搞一些的收費的袋子的,當然了,這些應該都是一些大超市裡面的,因為我在很多的小超市裡面購買東西的時候,仍然就是不要錢,免費拿。
按道理國家出行這樣的限塑令大家應該響應才是,為什麼依舊是這么多的超市使用塑料袋呢?其實不然,至少很多的老頭老太太外出買菜的時候都是自己帶著小車或者布袋去買的,這個在北京這邊很常見的,並沒有名存實亡,塑料袋,對大家來說很方便,限塑的話,應該就是一種收費的制度就好了,真正取消掉對人們的生活其實帶來很大的麻煩,與其說不服從限塑令,不如說還是為了服務百姓。
❼ 限塑令因其可塑性而造成了執行的困難
據報道,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實施,但是目前9年過去了,「限塑令」雖有一定成效,但多數人已漸漸忘記,甚至很多人感覺塑料袋的用量比以前更大了:小商鋪隨便給,大超市也不少用。
除此之外監管也存在可塑性,不管是生產前端還是消費終端,監管的力量和巨大的市場相比,就是每天24小時盯著也不會有明顯的作用,專家表示如果想要徹底實現限塑令就需要考慮從制度上給予剛性加持,減少「限塑令」的可塑性。
❽ 限塑令效果怎樣呢
「限塑令」效果遭疑 治理白色污染前路將如何
近期,國家發改委向社會徵集塑料垃圾污染防治的建議,「限塑令」發布十年後,中國治理「白色污染」的成效再度引發輿論熱議。
一方面是社會對「限塑令」效果的質疑,一方面是快遞、外賣等新業態對塑料包裝的剛需,中國與「白色污染」的拉鋸戰前路如何?
對於「限塑令」的落地難,諸如政策效能不足,處罰威懾低,監管不力等等,都是社會討論的焦點,「限塑令」十年來效果到底如何?
王洪濤認為,「名存實亡」的說法的確有些誇張。「限塑令」已施行十年,對白色垃圾的治理,民眾環保意識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限塑令」施行效果不能滿足人們的預期,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王洪濤稱,現如今,隨著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限塑令」所面臨的社會環境已與十年前大不相同。民眾更加重視環保,社會對白色垃圾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業態加劇白色垃圾增長
國家發改委提到,近年來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塑料餐盒、塑料包裝等的消耗量快速上升,造成新的資源環境壓力。
那麼,電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到底給資源環境帶來了多大的壓力?
記者走訪了北京的一家餐廳,該餐廳在某外賣平台上有4000多的月銷量,記者在20分鍾的用餐時間內,看到了5名外賣員取走了16份外賣,每一份外賣都用了至少一個塑料袋進行包裝,每個塑料袋裡裝著2到3個塑料餐盒。
記者隨後聯繫到了該餐廳的負責人,該負責人告訴中新網記者,因為餐廳主營快餐,打包的需求量並不大,外賣火起來之前,餐廳對塑料袋的需求量並不大。不過,隨著外賣平台的發展,該店對塑料袋的需求也水漲船高,最多的時候,一個月就要用上近萬個。
該負責人還說,因為餐廳主營湯面,為了防止湯汁灑出而帶來的差評,餐廳都會盡可能包裝的更加嚴實。塑料餐盒在蓋上蓋子前還要再鋪一層保鮮膜,蓋上蓋子後再用塑料袋打包好。「紙盒紙袋實在不適合,可降解材料的成本又太高,我們現在也只能這么做。」該負責人稱。
此前就有媒體報道,根據公開數據保守估算,餓了么、美團外賣、網路外賣三大外賣平台日訂單量總和在2000萬單左右。以每單外賣用1個塑料袋、每個塑料袋0.06平方米計算,每天所用的塑料袋能覆蓋120萬平方米的面積,鋪滿168個足球場。
此外,還有環保組織調研發現,每單外賣平均會消耗3.27個一次性塑料餐盒/杯,這意味著外賣每天消耗的餐盒超過6000萬個。以每個餐盒5厘米高計算,摞起來高度相當於339座珠穆朗瑪峰。
「白色污染」該如何防治?
在電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持續發展下,塑料垃圾污染的嚴重性可謂觸目驚心。那麼,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有效防治這些白色垃圾?
對於白色垃圾的控制,王洪濤也給出了三點建議,其一是加強執法力度。王洪濤認為,「限塑令」的政策本身很好,但欠缺了相應的執法支持。「現在施行的『限塑令』並沒有嚴格執法,對一些違規使用超薄塑料袋的商家缺乏有效的處理措施,只是給商家增加了收入。」王洪濤說。
此外專家表示應適度提升有償塑料袋的價格,「一個塑料袋兩毛錢的限塑措施,對於現在的人均收入來講還是比較低的。無法從經濟上對塑料袋的使用進行有效調節。」王洪濤稱。
王洪濤認為,中國可以參照發達國家的相關經驗,對有償使用的塑料袋進行征稅。「這份收入不應該給超市,而該由超市代收,並最終上交給國家,用於白色垃圾的處理工作。」王洪濤說。
此外,王洪濤稱,中國還一直在尋求更好的白色垃圾處理方法。不過,說到底還是要倡導「綠色生活」,大家外出購物盡量自帶環保購物袋,減少不必要的塑料消費,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共同助力環保。
❾ 國家的08年的限塑令,現在都沒有當回事了。。。除了大潤發超市。。和限塑令類似的還有什麼政策
多了!
比如公共場所禁煙,好多地方人大都通過地方立法成了法規,照樣在抽。
再如蘇州市地方立法的養狗條例,滿大街的大狗,一紙空文。
那可都是法律法規!
政策么,本來就是只有發布沒有廢止的,可以說大部分沒有廢止的政策都不再執行了。
❿ "限塑令"頒布10年情況怎樣
臨近午後,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路上一家超市的收銀處,顧客不是很多。購物籃里裝著5根茭白、兩捆香菜、兩包饅頭,今年62歲的王阿姨並未像其他顧客一樣購買超市提供的塑料購物袋,而是從兜里拿出一個布袋子。她說,布袋比塑料袋結實、提起來不勒手,已經用了幾年了。
當然,無論是堵還是疏,最關鍵的坎是公眾環保意識的轉變。以全球「限塑」最為成功的愛爾蘭為例,除了通過收稅提高塑料袋價格,愛爾蘭還將「限塑」重心放在了公民意識培養上。政府長期在學校、社區等開展宣傳教育,給消費者分發環保宣傳手冊、環保購物袋等,如今愛爾蘭全社會已經形成不接受、不歡迎塑料袋的氛圍。
「 限塑令 的核心價值在於向整個社會傳遞這樣一個信息——資源有價,使用資源需要付出成本。」專家表示,只有引導大多數消費者形成資源有價意識,讓消費者從思想上「限塑」,才能促進人們主動參與「限塑」,最終達到保護資源、保護環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