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對支付利息的期限沒有約定

對支付利息的期限沒有約定

發布時間:2021-09-06 16:37:22

1. 未約定利息和還款期限,對於利息怎麼認定

《合同法》第62條第一款第(三)項對此有明確的規定,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專債務人可以隨時向債權人履行屬義務,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依據《合同法》211條、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於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
沒約定利息視為不支付利息,但可以隨時要求還款

2. 借款沒有約定利息要如何處理

【為您推薦】冠縣律師
橋東區律師
武義縣律師
黃山區律師
蒲江律師
郯城縣律師
高新區律師
粗心大意是每個人都可能會犯的毛病,出借人在打借條時偶爾也會如此,這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把該寫進借條的內容給「丟」了,比如忘了約定利息。那麼,借款沒有約定利息要如何處理呢?詳細內容請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借款沒有約定利息要如何處理
我國《合同法》第211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按照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這里的「不支付利息」是指在約定期限內或無約定期限時,借款權利人催告並主張利息前,借款不支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9條規定:「公民之間的定期無息借貸,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償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無息貸款經催告不還,出借人要求償付催告後利息的,可參照銀行同類貸款的利率計息。」
按照上述規定,定期無息貸款逾期還款出借人沒有主張利息,或不定期無息借貸雖已催告但未要求借款人支付逾期利息,借款人可以不支付利息,反之,則應支付逾期還款利息。
二、借款未約定利息怎麼辦
《合同法》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時,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目前,國家規定民間借貸款利率最多為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高利貸的利率不受國家保護。
可以約定利息,但利息不得高於同期銀行利率的四倍,高出的法院不會支持。
《合同法》第211條第二款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
當事人對支付利息的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合同法》第61條予以確定,即「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借款給他人時,出借人不僅要記得約定利息條款,還要知道約定的利息不能過高,因為高利貸不受法律保護。而現實中要是借款沒有約定利息的話,則一般就視為無償借貸了。不過此時要是借款人拖欠借款的話,則可以製作逾期利息。
延伸閱讀:
沒有借條能要回借款嗎
個人借款協議書範本
民間借款的利息定多少受法律保?

3. 民間借貸沒有約定還期限利息法院怎麼判

1、沒有約定利息,但實際支付利息的,按實際支付利息的利率主張;
2、如果沒有實際支付利息,則可以按照銀行同期貸款利率主張;
3、法院的判決多支持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即按年6%的標准計算。

4. 借款期限屆滿後的利息沒有約定該如何計算

雖然《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但一般認為該規定針對的是借款期限內的利息而非期限屆滿後的逾期利息。逾期利息的實質是借款人未按照約定期限還款應當承擔的違約責任(《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在借貸關系中,對逾期利息有約定的當然應按照約定計算(以不超過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基準利率四倍為限),沒有約定的,對借款人逾期不還借款而給出借人所造成的損失,至少應相當於借款人如果從銀行貸款需要按照貸款基準利率標准計算的利息。這不僅符合法律的規定,而且對雙方都是公平的。
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九條規定:「公民之間的定期無息借貸,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償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無息借貸經催告不還,出借人要求償付催告後利息的,可參照銀行同類貸款的利率計息」。此外,《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的會議紀要》也規定:「約定借期內的利率,沒有約定逾期利率的,出借人參照約定的利率或以約定利率再上浮30%-50%利率,向借款人主張逾期還款利息的,應予支持,但均以不超過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基準利率的四倍為限」。

5. 未約定還息時間 法律有什麼規定

《合同法》
第二百零七條 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的,應當按照約定或專者國家有關規定支付逾屬期利息。
第二百一十一條:「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
所以,對於民間借貸,未約定利息的視為不支付利息;如果到約定還款期限的,從期限屆滿可要求支付利息,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未約定還款期限的,從出借人要求對方還款時起,可要求支付利息。

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間借貸糾紛司法解釋中對利率的約定是怎樣的

您好,「民間借貸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處理規則」的最高法觀點,供您參考:


導讀:在現實的民間借貸糾紛中,一些貸款人為確保收回利息,在提供借款時常常將利息預先從本金中扣除,借款人實際借款數額僅僅是本金扣除利息後的數額。這種做法影響了借款人資金的正常使用,片面加重了借款人的資金成本,嚴重損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權益,顯失公平。同時,預扣利息屬於變相提高貸款利息的行為,嚴重擾亂我國的經濟秩序。鑒於此,2015年8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對民間借貸糾紛中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處理規則進一步進行了明確。本文整理了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對此問題的司法觀點及相關案例。



【最高法觀點】

觀點一:本金數額的數額認定及利息的提前扣除,應根據民事訴訟舉證證明責任予以事實認定。

借據、收據、借條等債權憑證對於本金認定具有初步證據效力。但一方面囿於我國尚未有大額現金支付強制銀行轉賬的規定,另一方面基於整個社會徵信體系的有待提高,另外基於資本的逐利性,債權憑證上載明的出借金額往往與借款人實際收到的本金數額不一致。且目前出借人提前扣除利息的做法一般比較隱蔽,出借人與借款人之間往往進行定期結算,簽訂結算協議、還款協議等書面文件,或者更換借條、欠條、收據等債權憑證方式導致債權憑證載明出借本金數額並非借款人實際收到的本金數額。一旦出借人要求以借條等債權憑證為依據要求還款,借款人往往以借條等債權憑證包含隱形高息、提前扣除利息、實際本金數額與載明本金數額不一致等抗辯,法院很難查證出借本金的實際數額。在此情形下,應初步判斷出借人主張的借款事實是否具有不可排除的合理懷疑,在存在合理懷疑時,應要求出借人進一步舉證。對於本金實際數額的法律事實認定,應該以《民事訴訟法》及《民事訴訟司法解釋》為依據,合理分配舉證證明責任。


依據《民事訴訟司法解釋》第90條、91條以及第108條的證據規則法理,出借人基於民間借貸法律關系要求借款人按照借條、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載明本金數額歸還借款的,首先應當舉證證明雙方當事人已達成借貸合意的事實,以及按照債權憑證載明數額已經實際交付的證據,如匯款憑證、銀行轉賬記錄等。如不存在疑點事實,可以認定出借人完成了自己的舉證責任。借款人主張利息已經提前扣除的,應對該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如果出借人未舉證證明其已按照債權憑證載明數額實際支付款項,借款人抗辯主張利息已經提前扣除的,且出借人主張的借款本金數額存在不可排除的合理懷疑的,比如債權憑證載明的大部分款項通過銀行轉賬而其餘部分款項以現金交付且無其他證據印證的,人民法院應該要求出借人補強證據,以排除合理懷疑。如果出借人不能證明與債權憑證載明數額的差額以現金交付事實的,應對該部分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另外,對於民間借貸案件中本金是否扣除利息的事實認定比較復雜。要根據《民事訴訟法》之規定,從本證和反證角度相互比較,確立高度蓋然性原則。本證是訴訟證明過程中,對待證事實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所進行證明活動,比如出借人主張債權憑證載明金額即為實際出借本金數額,並提供銀行轉賬記錄、收據等證據,反證即為不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提供證據對本證進行反駁的證明活動,出借人提供證人證言證明利息已經提前扣除、實際收到借款數額與債權憑證載明金額並非一致。本證證明活動目的在於使法官對於待證事實的存在與否形成內心確信,這種內心確信應當滿足證明評價的最低要求即法定的證明標准,而反證的證明活動,目的在於動搖法官對於本證所形成的內心確信,使其達不到證明評價的最低要求。對於反證而言,其證明程度要求比本證要低,只需使待證事實限於真偽不明即可。


法官無權拒絕裁判。在出借人主張債權憑證載明金額即為實際出借本金數額、借款人主張利息提前扣除債權憑證載明金額與實際收到金額不一致,待證事實存在與否不能確定、真偽不明時,應該按照《民訴法司法解釋》第108條之規定,根據結果意義上的舉證責任進行確定。



觀點二:明確利息性質,避免變相提前扣除利息行為的合法化。

案例:2011年12月26日,楊某作為甲方(出借人)與乙方(借款人)金蘭公司,丙方(擔保人)李某簽訂《借款協議書》約定,楊某出借1500萬元給金蘭公司作為流動資金,借款期限自2012年1月15日至2012年7月6日,月利率為2%,利息總額為180萬元,如乙方不按期歸還借款,逾期還款利率按4%計算違約金。丙方作為保證人,為乙方提供連帶責任保證。2012年1月17日,楊某向金蘭公司轉賬支付1500萬元。2012年1月18日,金蘭公司支付給楊某現金180萬元。借款到期後,金蘭公司沒有及時付款,楊某起訴至一審法院,要求金蘭公司歸還借款1500萬元,並按照月利率2%支付利息。金蘭公司抗辯稱本金應按照1320萬元計算。


從案涉《借款合同書》約定來看,借款期限為2012年1月15日至2012年7月6日,月利率為2%,利息總額為180萬元。借款人在次日將180萬元利息歸還出借人,本案是否存在利息預先扣除情形、出借人要求歸還本息是按照1500萬元計算本金還是1320萬元計算本金存在一定爭議。


有觀點認為:雙方在《借款協議書》中約定利息為180萬元,但並未約定利息支付的時間,因此,債務人可以隨時支付利息,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債務人支付利息,這是當事人自由意志體現,金蘭公司支付了180萬元,雖與借款協議中約定的利息基本一致。法律並未禁止提前償付利息,法律規定「借款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是指交付本金時預先扣除利息。本案借款人以實際償還行為對向出借人支付利息的時間形成了合意。這種合意應當優先於法律的規定和法律精神的推理。因此,應當按照出借人主張的1500萬元計算本息。


我們認為,此種行為盡管並非通常出借款項時直接扣除利息後交付本金的行為,但結合《合同法》的立法目的、利息性質等分析,應該予以否定性評價。


首先,就利息性質而言,利息是按約定利率計算的孳息,是借款人完全支配和使用借款本金所承擔的成本,是借款人使用該借款本金所創造經濟效益一部分利潤轉移給出借人。如果事先從借款本金中扣除利息,無疑使借款人利用本金創造經濟效益的資金條件受到限制,這對於借款人來說是不公平的。


其次,《合同法》第196條規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民間借貸中,出借人的主要義務是提供借款,借款人的主要義務是償還所借款項並支付利息。就本案而言,雖然當事人對於返還借款期限沒有約定,但根據《合同法》第205條規定,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支付利息。對支付利息的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61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借款期間不滿一年的,應當在返還借款時一並支付;借款期間一年以上的,應當在每屆滿一年時支付,剩餘期間不滿一年的,應當在返還借款時一並支付。所以,本案中,當事人完全可以就返還利息時間進行協商,如果協商不成,應該根據法律規定,交易方式、交易慣例進行確定。


當事人借款目的是為了取得利益,包括借款的期限利益,如果次日即償還借款,無疑剝奪了借款人對於部分借款本金的期限利益。本案情形雖然並不屬於出借人預先扣除利息後交付本金,並非典型的「本金中扣除利息」的行為,但對於此種行為的認可,無疑是當事人可以藉此規避法律強制性規定的縱容。所以,對於此種行為,結合法律規定、利息性質分析,應該予以否定性評價。

(摘自《解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作者:杜萬華、楊臨萍、韓延斌、王林清、於蒙,載於《民事法律文件解讀》2015年第9期)



【參考案例】

1. 「砍頭息」不得計入借款本金

——陳某花訴黃某錠、黃某坤、廈門市金穗園溫泉酒店有限公司民間借貸糾紛案

案例要旨: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並計算利息。

(案號:[2013]廈民終字第2298號。摘自《民間借貸:司法實踐及法律重述》,作者:陳國猛,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


2.出借人不得將利息在本金中預先扣除,為從本金中預先扣除部分放貸收益而讓借款人出具的現金收條,法院不予認可

——浙江金佑擔保有限公司與浙江格瑞特服飾有限公司等企業借貸糾紛上訴案

案例要旨:出借人不得將利息在本金中預先扣除,為從本金中預先扣除部分放貸收益而讓借款人出具的現金收條,法院不予認可。

(案號:[2011]浙商外終字第78號,摘自《民間借貸法律政策案例適用指南》,作者:田朗亮,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


3.貸款人從借款本金中預扣利息的,經公證的典當借款合同將不具有強制執行效力

——李某與某典當公司借款典當合同糾紛案

案例要旨:典當借款合同雖然經過公證具有強制執行效力,但貸款人從借款本金中預扣利息的,法院將裁定公證債權文書不予執行。

(摘自《民間借貸糾紛訴訟指引與實務解答》,作者:張家麟,法律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法律依據】

1.《合同法》

第二百條 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並計算利息。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十七條 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載明的借款金額,一般認定為本金。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實際出借的金額認定為本金。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125.公民之間的借貸,出借人將利息計入本金計算復利的,不予保護;在借款時將利息扣除的,應當按實際出借款數計息。



以上資料供題主參考。
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法信」微信公號(ID: Legal_Information)


7. 借款沒有約定時間和利息的法院怎麼辦

1、出具的借條未約定還款期限,借款人可隨時向對方張要求還款,訴訟時效應從借款人向對方主張要求還款之日起算。

2、如果借據未約定利息,那隻能按0利息算。

《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合同法》

第十二條 【合同內容】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一)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範文本訂立合同。

(7)對支付利息的期限沒有約定擴展閱讀

案例:

男子通過小額放貸公司借款1.5萬元,還款時卻否認有利息,無奈之下,小額放貸公司將其訴至法院。

漢台男子張某向法院訴稱,2016年10月29日,居住在西安的男子李某急需用錢向自己借款,約定借款利率為月息3%,自己通過銀行向李某匯款1.5萬元。

其後,雖經多次催收,但李某未歸還借款本息。張某訴請:判令李某連帶償還借款本金1.5萬元,並支付2017年10月28日前的利息3600元,2017年10月29日至償還清結止的利息按每天12.40元計算。

而借款人李某辯稱,他收到張某借款1.5萬元屬實,但未約定利息,應為無息借款,他願意歸還借款。

審理中,原告張某陳述當時李某人在西安,通過電話聯系借款,並口頭約定利息,當時無法簽訂書面合同。自己系小貸公司人員,不可能無息借款。但被告李某堅決否認約定利息,雙方對此均未提供證據證明。

漢台區人民法院認為,被告李某借原告張某現金1.5萬元事實清楚,被告李某應承擔償還原告借款的責任。該筆借款是否約定利息是本案的焦點。

從本案來看,原、被告之間既非親屬關系,也非朋友關系,系通過小貸公司建立的民間借貸關系,被告辯稱借款未約定利息與通常的交易習慣不符,但原告又無證據證明,導致原、被告產生爭議雙方均有不當,為此,為體現公平原則,酌情按年利率6%計算。

漢台區人民法院依法對此案作出判決,限被告李某在本判決生效後十五日內歸還原告張某借款1.5萬元及利息(利息從2016年10月29日始按年利率6%計算至履行清結止);駁回原告張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8. 返還借款和支付借款利息的期限應該怎麼確定

《合同法》第205 條規定,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支付利息。對支付利息的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61 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借款期間不滿1 年的,應當在返還借款時一並支付;借款期間1 年以上的,應當在每屆滿1 年時支付,剩餘期間不滿1 年的,應當在返還借款時一並支付。第206 條規定,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61 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第207 條規定,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的,應當按照約定或者國家有關規定支付逾期利息。第208 條規定,借款人提前償還借款的,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應當按照實際借款的期間計算利息。

9. 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如何處理

趙紅燕律師解答:您好,非常樂意為您解答相關問題。利息條款或約定是民間借貸合同的重要內容,但是,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具有互助性質,因合同當事人之間本身具有的特定關系,利息條款的約定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如有的約定了利息,而有的就未約定利息,有的約定還不明確等等情況經常出現。因此《合同法》第211條第1款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正因為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具有互助性質,當事人對支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無須經過合同法第61條規定的補缺程序,直接確定為不支付利息。《合同法》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時,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目前,國家規定民間借貸款利率最多為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高利貸的利率不受國家保護。
可以約定利息,但利息不得高於同期銀行利率的四倍,高出的法院不會支持。《合同法》第211條第二款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當事人對支付利息的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合同法》第61條予以確定,即「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閱讀全文

與對支付利息的期限沒有約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