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遼寧省企業在職職工因病去世的喪葬費和撫恤金標准
大家深知社保的重要性,除了在職的時候享受社會保障待遇,比如說到法定退休年齡可以辦理退休手續,每個月領養老金,退休後,看病的時候,可以享受較高的報銷比例,看病更省錢。
在職的時候參加社保,比如說突然間單位採取經濟裁員,這不是我們個人原因,那這種情況下我們失業了也可以領失業金。
其實職工參加社保後,其家屬也可以享受一定的待遇。比如說退休人員因病去世後,家屬可以領一筆喪葬費,還有撫恤金。到這里,可能有的網友就會說,從來沒聽說過這兩筆錢,有什麼依據嗎?
根據社會保險法,第十七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
劃重點:
如果說企業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還沒有到法定退休年齡就因病去世了,像這種情況家屬也可以享受喪葬補助金還有撫恤金。
注意:
每個省份喪葬補助金還有撫恤金標准不一樣,喪葬補助金一般1000元到5000元不等,每個地方安葬方法,風俗習慣是有很大的區別,所以喪葬費補助金也有差距。撫恤金標准就更不一樣了,不同情況對應的撫恤金標准也不同。
最近,江西省社保局發布關於統一全省企業職工和退休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撫恤金標準的通知,2020年撫恤金標准又提高了,企退人員去世領10個月養老金,在這里社保專家告訴大家這是撫恤金!大家一定要注意這三種情況,不同情況撫恤金發放標准不一樣,可以提前了解一下。
第一種情況,企業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調整為按死亡時上年度全省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標准並與繳費年限掛鉤,即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每滿一年計發1個月(不滿一年按一年計算),最多不超過10個月。
第二種情況,統一企業職工撫恤金標准。企業職工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撫恤金標准由原來的所在市、縣(區)上年度在崗職工10個月平均工資調整為上年度全省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10個月平均工資。
第三種情況,統一企業退休(含退職)人員撫恤金標准。企業退休(含退職)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撫恤金標准由原來的所在市、縣(區)上年度企業退休人員10個月平均基本養老金調整為上年度全省企業退休人員10個月平均基本養老金。
舉一個例子:
如果說一位企業職工還沒到法定退休年齡,養老保險已經累計繳費14年,像這種情況因病去世後,家屬可以領10個月上一年度企業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2019年上一年度企業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是2300元,家屬撫恤金可以領23000元,也算是對去世家屬一點點心理安慰。
最後,如何確定我們所在地區喪葬費和撫恤金發放標准呢?
這里接到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波爾塔所在地區人力資源電話12333進行咨詢或者是到所在地區的社保經辦機構,去問窗口的工作人員,這樣的答案更准確一些。
電子社保卡在線領取,全國通用
國家政務服務平台
智能小程序
其實說這么多,雖然家人去世了,但是我們家屬也要重新振作起來,恢復到正常生活,辦理相關手續,最起碼該享受的待遇還要享受,該領的錢還要領。
㈡ 員工因病死亡,其按照遼寧省大連市有無<關於企業員工喪葬費及撫恤金的相關規定
企業員工喪葬費及撫恤金全國有統一的規定,你看看文件就知道了:
人社部發[2008]42號)事業用人單位工作人員和離員工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發放辦法人社部發[2008]42號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財政部關於事業用人單位工作人員和離員工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發放辦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事廳(局)、勞動保障廳(局)、民政廳(局)、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事局、勞動保障局、民政局、財務局,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人事(幹部)部門:
經研究,現就事業用人單位工作人員和離員工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發放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關於一次性撫恤金(工亡補助金)標准
(一)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和離員工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標准和計發辦法,按照民政部、人事部、財政部《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及離員工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發放辦法的通知》(民發〔2007〕64號)的規定執行。
(二)按照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財政部《關於事業用人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工作人員工傷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2005〕36號)規定,參加統籌地區工傷保險保險的事業用人單位工作人員屬於因工死亡的,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按當地工傷保險保險規定執行。
(三)已參加企業員工基本養老保險事業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和離員工退休人員,屬於病故的,一次性撫恤待遇仍按當地規定執行。
(四)除上述情形外,事業用人單位工作人員和離員工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標准,從2004年10月1日起調整為:因公犧牲為本人生前40個月基本工資工資報酬或基本離員工退休費,病故為本人生前20個月基本工資工資報酬或基本離員工退休費。烈士的撫恤待遇,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發放事業用人單位工作人員和離員工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所需經費,按原渠道解決。
二、關於一次性撫恤金計發辦法
從2006年7月1日起,執行事業用人單位工作人員和離員工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的,一次性撫恤金的計發保險基數調整為:
(一)工作人員。計發保險基數為本人生前最後一個月基本工資工資報酬,即崗位工資工資報酬和薪級工資工資報酬之和。
(二)離員工退休人員。計發保險基數為本人生前最後一個月享受的基本離員工退休費,即離員工退休時計發的基本離員工退休費和離員工退休後歷次按國家規定增加的基本離員工退休費之和。
(三)退職人員。按照《國務院關於頒發<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和<國務院關於工人員工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發〔1978〕104號)規定辦理退職的人員,計發保險基數為本人基本退職生活費,即退職時計發的基本退職生活費和退職後歷次按國家規定增加的基本退職生活費之和。
(四)駐外使領館工作人員、駐外非外交人員和港澳地區內派人員中原屬事業用人單位工作人員的,計發保險基數為本人國內(內地)基本工資工資報酬。
本《通知》下發後,《人事部、財政部關於工資工資報酬制度改革後事業用人單位工作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計發問題的通知》(人薪發〔1994〕48號)即行廢止。
本《通知》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負責解釋。
㈢ 支付工傷死亡撫恤金時間是多久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規定:
第十五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
你父親應當認定為工傷(亡),盡快申請工傷(亡)認定吧。
工亡賠償標准: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說明:
(一)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你可以網上搜,也可以問當地勞動部門。
(二)勞動局的說法合理。依據是《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范圍規定》(勞動部文件)規定,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包括配偶,但是,申請供養親屬撫恤金是有條件的:依靠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規定申請供養親屬撫恤金:(一)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三)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1810元,據此數據計算,2012年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436200元。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全國是一個標准。
【問題補充的回答】
1、關於工傷認定,我開始也想到用條例第十四條(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但是,你要有證據證明「白天被吊車鉤砸到頭晚上才發病」有必然的聯系,比如有鑒定機構的證明,你能拿到這樣的證明,就可以按第十四條(一)認定為工傷。考慮這樣相對要難,所以還是按條例第十五條(一)視同工傷。如果待遇是一樣的,認定為工傷和視同工傷又有什麼關系呢?突發疾病死亡的病因醫療機構總會有證明的吧。
2、關於03年的勞動部發的18號令,雖然「並沒用明確說一定要配偶沒有收入,而是說以死者生前為主要收入來源呢!」但個人理解,有勞保金,就不能說是「以死者生前為主要收入來源」雖然生活會受到很大影響。
㈣ 職工工傷死亡後,其父母應得到的撫恤金一次性支付如何計算按照多少年計算啊
因工死亡賠償
職工因工死亡,其直系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回、供養親答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2010年7月9日,國家安監總局召開全國安全生產視頻會議,國家安監總局局長駱琳在會議中透露,2011年1月1日起,安全生產事故中一次性死亡補償金標准,按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計算。新標准實行後,在生產安全事故中死亡的職工家屬最高能獲得60萬元補償金,提高近兩倍。 2009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7300元,按20倍計算,一次性傷亡補償金是34.6萬元。再加上喪葬補助金和供養親屬的撫恤金,安全事故中死亡的職工家屬一次性獲得的補償,平均水平在50萬至60萬元之間。
㈤ 工傷死亡賠償案中供養親屬的撫恤金年限怎麼計算OS
第三十七條制度:抄職工因工死亡,其直系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48個月至60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的人民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規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備案。
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直系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待遇。
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死亡的,其直系親屬可以享受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待遇。
㈥ 遼寧省關於工亡職工供養親屬撫恤金的相關文件
【因工死亡】《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工傷職工親屬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當地職工平均工資6個月的喪葬補助金;
(二)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供養親屬撫恤金:配偶為本人工資的40%,其他親屬為本人工資的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按照上述標准增加10%;
(三)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當地職工平均工資標准48至60個月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受事故傷害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本人工資標准不得低於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60%。供養親屬撫恤金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每年適時調整。
㈦ 工傷死亡供養親屬撫恤金要計算多長時間
工傷死亡供養親屬撫恤金期限並沒有明確規定。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39條規定,供養親屬撫恤金是死者生前供養的沒有生活來源和勞動能力的親屬,按照死者生前工資標准支付,此費用按月支付。對於該費用的終止時間,應理解為支付到被供養人有生活來源或者去世。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九條 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
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近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待遇。
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享受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待遇。
(7)工傷死亡撫恤金年限遼寧擴展閱讀
《工傷保險條例》
第四十條 傷殘津貼、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護理費由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和生活費用變化等情況適時調整。調整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四十一條 職工因工外出期間發生事故或者在搶險救災中下落不明的,從事故發生當月起3個月內照發工資,從第4個月起停發工資,由工傷保險基金向其供養親屬按月支付供養親屬撫恤金。
生活有困難的,可以預支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50%。職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本條例第三十九條職工因工死亡的規定處理。
㈧ 遼寧省事業單位工傷撫恤金從一九九四年至今標準是多少
工傷賠償須經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勞動仲裁三個必經階段。很多農民工沒有勞動合同、工作證等證明,還往往需要勞動關系的認定。
醫療費
1.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在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醫療機構急救。
2.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3.工傷職工治療非工傷引發的疾病,不享受工傷醫療待遇,按照基本醫療保險辦法處理。
4.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4]
誤工費
(停工留薪期待遇)
1.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原單位按月支付。
2.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
3.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護理費
1.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2.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並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
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支付,其標准分別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或者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