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合同有效期多長時間,超出兩年可以起訴嗎,商業合同
1、合同如果沒有自己約定有效期限則一直有效,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一條規定:「法律對時效另有規定的,依照法律規定。」
2、判斷合同是否終止的標准主要有以下幾類:
(1)一般意義上的合同終止時間通常為合同約定的合同義務履行完畢;
(2)合同履行過程中,一方當事人有確實的證據證明另一方無法履行或無法完整履行合同義務的,或對方當事人明確表示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可隨時解除合同;
(3)合同履行過程中,因一方過失或故意造成合同無法履行的,另一方可解除合同並要求賠償;
(4)因不可抗力使合同無法履行的,可終止合同。
3、商業合同訴訟時效的起算是從一方違約或產生實際損失時開始計算兩年,且受訴訟時效中斷中止影響。超出訴訟時效喪失的是勝訴權,而非請求權,即你隨時可以起訴但如被告依法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則法院可能支持。
(1)合同無效起訴期限擴展閱讀: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限為2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表明,我國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為2年。(現《民法通則》有關訴訟時效的內容已失效,已經開始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該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該法第一百八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這表明,我國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從2017年10月1日起為3年。
『貳』 合同糾紛訴訟有效期是多少年
《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版訟時效期間為權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也就是說,如果法律沒有專門規定,通常的合同糾紛訴訟有效期是三年。而且,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叄』 合同糾紛過了2年起訴期再起訴就無效了嗎
通常訴訟時效為2年,因此如果有合同糾紛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如果對方當事人庭審時提出超過訴訟時效的抗辯成立時,人民法院有可能判決敗訴。
民事訴訟的訴訟時效是2年,超過2年,法院不予受理,但是訴訟時效可以中斷,中斷時間不計入訴訟時效,但是必須有中斷訴訟時效的依據。
另外,合同如果沒有自己約定有效期限則一直有效,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一條規定,法律對時效另有規定的,依照法律規定。超出訴訟時效喪失的是勝訴權,而非請求權,隨時可以起訴但如被告依法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則法院可能支持。
(3)合同無效起訴期限擴展閱讀:
審判實踐中,確認合同無效有兩種情形,一種是案件審理中,法院主動審查合同效力,認為合同符合《合同法》第52條規定的有關無效情形,確認合同無效;另一種是當事人提起訴訟,請求確認合同無效。
根據《合同法》第58條規定,合同被依法宣告無效後可發生返還財產或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的法定後果。因此,確認合同無效後所生請求權包括返還財產請求權和賠償損失請求權。這兩種請求權是否受訴訟時效的限制,存有不同觀點。
大多學者一般都認為,這兩種請求權均應適用訴訟時效。這是因為,一方面,請求賠償損失,應當屬於債的請求權的范疇,理所當然應當適用訴訟時效。另一方面,在合同宣告無效以後,享有返還原物、賠償損失請求權的一方,也應當積極行使權利。
因此,在法院宣告合同無效,但未確定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的情況下,當事人必須在確定的時間內提出。在一方主動提出宣告無效的情況下,如果沒有要求返還原物、賠償損失,則也應當在訴訟時效期限內提出請求。筆者亦持此觀點。
雖然如此,但學者們對兩種請求權訴訟時效的起算點存有較大爭議。有觀點認為,合同無效當事人主觀上存在「故意」 或「明知」,從簽訂合同之日就應當知道合同無效。因此訴訟時效應從合同簽訂之日起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