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勞動申訴有時間限制嗎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時效期間為一年。
可以通過三種途徑解決:版
一是通過法院,因為成本權較高,不建議通過這種途徑解決;
二是通過勞動仲裁,受理時效為一年;
三是通過勞動保障監察部門,受理時效為兩年。建議你通過勞動仲裁或勞動保障監察部門解決。
相關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算起。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二十條 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在2年內未被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發現,也未被舉報、投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再查處。
前款規定的期限,自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有連續或者持續狀態的,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Ⅱ 在沒有提出勞動爭議仲裁前能不能先調解調解的時間期限是多久立案後多久會有人前去調解
可以調解解決,必須雙方自願才可以調解,期限根據情況經過處理,通常不超過一個月。
Ⅲ 勞動爭議調解的期限有多長
勞動爭議調解的期限沒有具體的規定,但勞動仲裁一般是45日內裁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四十三條
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應當自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申請之日起四十五日內結束。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主任批准,可以延期並書面通知當事人,但是延長期限不得超過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決的,當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時,其中一部分事實已經清楚,可以就該部分先行裁決。
Ⅳ 勞動仲裁第一次調解跟第二次調解一般間隔多少時間
法律沒有規定。
勞動爭議仲裁過程中,應當現行調解,第一次調解不成,是否進行第二次調解,間隔導航手機進行第二次調解,法律沒有規定,一般有仲裁庭根據具體情況自行確定。但是,法律規定了仲裁結案的時間限制,一般應當在受理仲裁申請之日起45日內結束,最長不超過60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決的,當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四十三條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應當自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申請之日起四十五日內結束。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主任批准,可以延期並書面通知當事人,但是延長期限不得超過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決的,當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時,其中一部分事實已經清楚,可以就該部分先行裁決。
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時,其中一部分事實已經清楚,可以就該部分先行裁決。
Ⅳ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有時間限制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四十三條
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應當自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申請之日起四十五日內結束。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主任批准,可以延期並書面通知當事人,但是延長期限不得超過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決的,當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時,其中一部分事實已經清楚,可以就該部分先行裁決。
Ⅵ 勞動調解和勞動仲裁中間要相隔多少天
這個法律沒有明文規定,但從你申請立案開始到裁決書結果出來,最長不能超過60天。因此,如果你們的案件已經開庭,那麼你自己可以算算從你案件立案到現在是已經過了多少天?而不需要考慮調解的時間,如果已經快到60天,則仲裁委必須依法出具裁決書,而非繼續調解
Ⅶ 向法院對達成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調解書申請強制執行有期限嗎
向法院申請復強制執行已生效的仲裁調解制書的期限為兩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五十一條 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裁決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一十五條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Ⅷ 勞動仲裁有效期多少時間
申請勞動仲裁的有效期為一年時間。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8)勞動調解期限擴展閱讀:
基本程序
1.爭議發生後一年內申請仲裁,遞交仲裁申訴書
2.仲裁委員會收到申訴書之日起五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
3.仲裁庭開庭五日前書面通知雙方當事人
4.開庭,明確請求,答辯,調查事實,舉證質證,辯論,陳述。
5.調解
6.調解不成,裁決。
不同區別
勞動仲裁不同於仲裁法規定的一般經濟糾紛的仲裁,其不同點在於:
申請程序
一般經濟糾紛的仲裁,要求雙方當事人在事先或事後達成仲裁協議,然後才能據此向仲裁機構提出仲裁申請;而勞動爭議的仲裁,則不要求當事人事先或事後達成仲裁協議,只要當事人一方提出申請,有關的仲裁機構即可受理。
機構設置
仲裁法規定的仲裁機構,主要在直轄市、省會城市及根據需要在其他設區的市設立;而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的設置,主要是在省、自治區的市、縣設立,或者直轄市的區、縣設立。
裁決效力
仲裁法規定一般經濟糾紛的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度」,即仲裁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勞動爭議仲裁,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除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的幾類特殊勞動爭議外,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由此可見,勞動爭議的裁決一般不是終局的,法律規定仲裁這一程序,主要是考慮到這類糾紛的處理專業性較強,由一些熟悉這方面業務的人員來處理效果比較好,有利於快速、高效地解決糾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法院的訴訟壓力,節約了審判資源。